第七章 石油产品分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石油产品分析
教学目标: 掌握石油的组成,油品的基本理化特性;了解油品的理化特性测定基本方法;熟悉油品质量、安定性、腐蚀性等主要指标的表示方法和测定方法。教学重点: 油品基本理化特性、低温流动性、燃烧性能、安定性及腐蚀性的表示及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苯胺点、辛烷值、品度值等系列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7.1概述
一、石油产品分析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1、油品分析的概念:用统一规定的或公认的标准试验方法,分析检验油品的理化性质、使用性能和化学组成的分析测试方法。
2、油品分析的目的:
(1)对石油加工的原料油和原材料进行检测,制定生产方案,为建厂设计提供依据。
(2)对各炼油装置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控制,系统检验各馏出口的中间产品和产品的质量,从而对各生产工序及操作进行及时调整,以防止事故,保证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
(3)对出厂油品进行全分析,为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工艺、增加品种,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4)对油品使用性能进行评定。
(5)对油品质量进行仲裁。
3、油品分析的意义:油品分析是进行生产装置设计,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产量、增加品种、改进质量、完成生产计划的基础和依据,也是储运和使用部门制定合理的储运方案、正确使用油品、充分发挥油品最大效益的依据。
二、石油的组成
1、石油的元素组成
石油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和H,其中C含量一般为84.0%~87.0%,H含量为12.0%~14.0%,C、H质量比为6.1~7.1。
2、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1)烃类有机物
(2)非烃类有机物
(3)无机物
三、主要石油产品的组成和特性
我国石油产品按特征分为6类:燃料F、溶剂和化工原料S、润滑剂和有关
产品L、蜡W、沥青B、焦C。
主要的三类产品:燃料类、溶剂和化工原料类、润滑剂和有关产品
四、石油产品分析前的准备和数据处理
五、石油产品分析的特点和标准化的意义
油品分析多为条件性试验方法,即在分析时必须严格按照方法中规定或限制的条件进行测定,所得数据才有意义并具有可比性,才能被公认,否则毫无意义。
石油产品试验方法标准是指对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方法概要、使用的仪器、试剂、测定条件、试验步骤和方法、计算公式和精密度等所作的技术规定。
石油产品试验方法标准技术等级分为5类:国际标准、地区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7.2原油的评价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新开采的原油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试验,以掌握原油性质,叫原油评价。
一、原油评价的内容
常规的原油评价包括:原油性质分析、原油实沸点蒸馏、馏分油和渣油的性质分析。
二、原油的分类
现在世界上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以美国石油学会制定的API度作为指标,将原油分为九类。
按此法对中国原油进行分类时,补充了硫含量的说明,原油硫含量小于0.5%称为低硫;介于0.5%~2.0%的称含硫,大于2.0%称高硫。
三、原油评价的内容分类
1、原油性质分析
2、简单评价
3、常规评价
4、综合评价
§7.3烃类组成的测定(不要求)
§7.4非烃类组成的测定
一、石油的非烃组成
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指含硫、氮、氧的化合物。大部分集中在重质馏分和残渣油中。
1、含硫化合物
硫在石油中少量以元素硫和硫化氢形式存在,大多数以有机硫化物形式存在。
主要危害:腐蚀管线;使油品性能变差;污染环境;在二次加工中使催化剂中毒。
2、含氮化合物
主要存在于杂环化合物中。
主要危害:储存日期稍久,会使颜色变深,气味发臭。
3、含氧化合物
石油中氧均以有机物形式存在,包含酸性和中性两类,酸类具有强烈气味,具有腐蚀性。
4、胶状沥青状物质
二、非烃组成的测定(硫的测定)
1、测定硫含量的意义
(1)从轻质油品含硫量可以看出硫化物在加工时是否发生分解。
(2)硫化物在加工中能腐蚀装置并使催化剂中毒。
(3)硫分过高会使汽车催化转化器中毒,排放不达标,污染环境。
(4)燃料中的硫化物燃烧生成SO
2、SO
3
,遇水变成酸,腐蚀机械,排入空气亦
有污染。
(5)部分硫化物对油品使用有好处,改善其性能。
2、硫含量的测定方法
GB 380方法;GB/T 387方法;GB 388方法
§7.5油品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
一、石油产品苯胺点的测定
1、苯胺点的概念
石油产品与等体积的苯胺混合,加热至两者能互相溶解成为单一液相的最低温度,称为石油产品的苯胺点。苯胺点具有可加性。
2、测定油品苯胺点的意义
苯胺点是衡量轻质石油产品溶解性能的指标。在石油工业中常用苯胺作溶剂,测定油品或某些烃类在苯胺中的溶解度,当苯胺与试油在较低温度下混合时分为两层,加热之,试油在苯胺中的溶解度增大,继续加热至两相刚好达到完全互溶,这时界面消失,此时混合液的温度即为苯胺点。由于组成油品的各种烃类的极性不同,按相似相溶理论,烃的结构(极性)与苯胺分子结构(极性)越相似,这种烃类在苯胺中的溶解度就越大,苯胺点越低;相反,烃类结构与苯胺分子结构越不相似,溶解所需温度越高,苯胺点越高。
3、影响苯胺点因素
(1)苯胺点与试油化学组成有关
根据相似相溶理论,极性与苯胺相似的烃类,在某一温度下在苯胺中溶解度大;反之,烃类极性与苯胺差别大,则在该温度下在苯胺中溶解度小。各族烃类的极性大小如下(C数相同)。
极性:芳烃>烯烃>环烷烃>烷烃(因为芳烃有大键、烯烃有键)
各族烃类苯胺点大小顺序为:烷烃>环烷烃>烯烃>芳烃,所以烷烃的极性小,与苯胺相似程度大,达到完全互溶所需温度高。
(2).苯胺点与溶剂比有关
a、溶剂比:溶剂(苯胺)与试油体积比。如把某一油品分别与不同比例的苯胺混合,可得到各比例混合物对应的临界溶解温度。以界溶解温度为纵坐标,以溶剂百分体积比为横标作图,可得图5一15。
曲线中最高点是试油在苯胺中的真正临界解温度,称为最大苯胺点,t
max
,最大苯胺点处的溶剂比X%对不同油品是个不同的数值,要多次入变溶剂比才能
找到,这样测定苯胺点很麻烦,实际应用时是用等体积苯胺点t
50代替t
max
来表
示油品的溶解性。
b、等体积苯胺点t
50
:试油与苯胺等体积混合所测得的临界溶解温度称为等体积苯胺点,单位℃。
c、t
50与t
max
的差别:
当石油产品中芳烃含量<10%时,t
max
- t
50
= 0.2~0.3℃,误差小,可通用; 当石油产品中芳烃含量>10%时,误差随芳烃含量增加而增大;
当石油产品中芳烃含量>50%时,t
max
- t
50
=5~6℃,二者不可互用。
(3)苯胺点与苯胺纯度有关
苯胺纯度是测苯胺点的关键。苯胺在大气中保存易被氧化为黄色或棕色,并吸收大气中水,氧化物增加了苯胺极性使苯胺点上升;吸水也使苯胺极性增加,也可使苯胺点测量结果变大。原因是氧化物和水进一步增大了苯胺与试油的不相似性,所以使苯胺点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