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
7、颈联的描写角度与颔联是否相同?诗中的“天镜” 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颈联。
不同。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而颈联是以 静态的角度来写的。“天镜”指的是月亮,“海楼” 指的是云彩。
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 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 云,忽而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4、描述颈联画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诗人舟过荆门,眼前月亮映入清澈的江水中,像飞下 的天镜,皎洁明亮;天边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 幻多姿,让人陶醉!
5、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 特点。
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 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 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天空的高远,可谓“诗中有画”
(2)《渡荆门送别》中的“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
化现象,“_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__ 。”表达了作者
怀念故土、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3 )《渡荆门送别》中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 地时所见的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__ 。
8、诗人为什么称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 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 人在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这样称呼是为表 达对家乡的爱恋之情。远。
9、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
示例1:一个“送”字表达巧妙,本来是“我”依恋喜爱故 乡水,却变换角度说是故乡水“送”“我”,含蓄地表达 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示例2: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送”赋予故乡水以人的 情态,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示例3:尾联抒情方式巧妙,借故乡水对“我”的依依送别, 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课件(共14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赏析:“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 推移,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 字写出江面平静辽阔,展示诗人的广 阔胸襟。
颔联写进入楚地所见的壮阔景色。 抒发了诗人初出荆门的喜悦、激动的 之情,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 进取的精神。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赏析:颈联以静观的视角,运用比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 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 是远景。
颔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 的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随”——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 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 悦开朗的心情。
“入”——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 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 想象,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2)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 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 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 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 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云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 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 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ppt课件
别Leabharlann 尾联:故乡水,送行舟——抒情(思乡)
随堂练习
1.默写诗句。 ①《渡荆门送别》中用移动的视角写景物变化的句子
是: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②《渡荆门送别》中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诗人思乡惜
别之情的句子是: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③《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 子是: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颈联写了什么景?什么时候的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江月、云霞。傍晚 比喻、想象
运用想象,将水中的月影比喻为明镜,生动形 象地描画出一幅水中映月图;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上 云霞变幻多姿的景象,描绘了一幅天边云霞图。抒 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首联叙事,直扣主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 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 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 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 思乡之情。
渡荆门送别
叙事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交代地点和事 由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写景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写景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抒情
山随平野尽
山随着平旷的原野(的出现)渐渐消失了
江入大荒流
汹涌的江水仿佛流入荒漠般辽远的原野, 天空显得格外的寥廓
月下飞天镜
主旨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诗通过对 出蜀途中所见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展 现了一幅雄浑壮阔、雄奇壮丽的画卷,反映 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抒发 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13课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 课件(共20张PPT).ppt
渡荆门送别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2.深入研读诗句,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 是 我 国 文 学 史 上 伟 大 的 浪 漫 主 义 诗 人 , 与杜甫合称“李杜”,为了与“小李 杜”(李商隐与杜牧)区别,杜甫与李白 合称“大李杜”。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 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清 新明快,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作有《 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
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的。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 远渡荆门,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大匡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 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 恋、依依难舍呢?
初读诗歌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 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精读课文时解决。
诗歌主旨
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中壮丽多姿、雄浑壮阔的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 人开阔的情怀、奋发向上的精神,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同时 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限眷恋的真挚感情。
归纳小结
首联:远渡地点,出蜀目的——叙事
渡
荆 颔联:平野、江流 门
送 颈联:江中月影、云霞
别
绘景
尾联:怜水送行舟——抒情
赞美壮 丽河山 抒发思 乡之情
谢谢大家
颈联则以静止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 映月图,写明月映照下的夜景,明月映入水中,如同从天上飞来的明 镜,写出江水的清澈与江上空气的洁净。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 昏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这两联的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风物灵动,景色优 美,正是诗人喜悦开朗心境的展现,洋溢着无边的活力,表现出 诗人远游异乡、闯荡世界的兴奋心情。但随着离乡距离的越来 越远,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越来越浓,最后一联则转入对思乡 之情的抒发。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2.深入研读诗句,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 是 我 国 文 学 史 上 伟 大 的 浪 漫 主 义 诗 人 , 与杜甫合称“李杜”,为了与“小李 杜”(李商隐与杜牧)区别,杜甫与李白 合称“大李杜”。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 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清 新明快,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作有《 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
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的。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 远渡荆门,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大匡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 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 恋、依依难舍呢?
初读诗歌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 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精读课文时解决。
诗歌主旨
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中壮丽多姿、雄浑壮阔的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 人开阔的情怀、奋发向上的精神,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同时 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限眷恋的真挚感情。
归纳小结
首联:远渡地点,出蜀目的——叙事
渡
荆 颔联:平野、江流 门
送 颈联:江中月影、云霞
别
绘景
尾联:怜水送行舟——抒情
赞美壮 丽河山 抒发思 乡之情
谢谢大家
颈联则以静止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 映月图,写明月映照下的夜景,明月映入水中,如同从天上飞来的明 镜,写出江水的清澈与江上空气的洁净。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 昏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这两联的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风物灵动,景色优 美,正是诗人喜悦开朗心境的展现,洋溢着无边的活力,表现出 诗人远游异乡、闯荡世界的兴奋心情。但随着离乡距离的越来 越远,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越来越浓,最后一联则转入对思乡 之情的抒发。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
文章主旨
《渡荆门送别》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描写壮阔的景色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抒发思乡之情
作业:
诗句解释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来到荆门之外。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
朗读文章
02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01
渡 荆 门 送 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深入探究
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 念之情。
《渡荆门送别》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描写壮阔的景色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抒发思乡之情
作业:
诗句解释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来到荆门之外。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
朗读文章
02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01
渡 荆 门 送 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深入探究
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 念之情。
4第30课《渡荆门送别》(27张ppt)课件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 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 思念故乡的深情。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 (两岸的山势由山脉 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 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 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 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பைடு நூலகம்
《渡荆门送别》:表 达对长江中游秀丽景象 的赞叹和对故乡的留恋。
楚地。现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乘船远行
来到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在湖南、 湖北、安 徽一带
消失 长江 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海市蜃楼。 指水中所见一 这里形容 云彩兴起 轮明月之影 江上云霞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的美丽景 还 爱 象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我从蜀地远渡出游, 来到荆门这个地方。 (叙事)
2、具体分析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 法。 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 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 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3、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 门时所见景色,请简要分析"随" 字好在哪里?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 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 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 间感和流动感。
介绍创作情况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 的,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所以 他有不少诗篇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 怀念之情。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 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 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 的五言律诗。
渡 荆 门 送 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近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 ppt课件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字词解释: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 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远:远自。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
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
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万仍
作品鉴赏
里怜 送故
这样的美景引起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行 舟
乡 水
。,
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
思乡之情 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 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 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 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 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 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30卷。
作品鉴赏
来渡 从远
楚荆
首联交代了什么地点?
国门 游外
。,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
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
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
渡荆门送别-(共22张PPT)
李白通过《渡荆门送别》塑造了一个 豪放不羁、洒脱自由的文学形象,影 响了后人对李白的认知和评价。
推动文学发展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 唐诗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作用。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经典之作
作为李白创作的经典之作,被誉 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文学价值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被广泛传颂和引用,成为文学史上 的经典之作。
,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花”等,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诗歌的意象和象征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诗人李白通过描绘船行过程中山峦逐渐消 失,平原逐渐展现的景象,表达了旅途中 的孤独和迷茫。
诗人李白通过描绘江水流入广阔的原野, 表达了旅途中的自由和豁达。
“月下飞天镜”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 楼”
月夜之下,江面平静如镜,倒 映着天空中的明月。云层变幻 莫测,仿佛海市蜃楼一般壮丽 。这两句则通过细腻的描写, 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 观察和感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 舟”
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不舍之情 溢于言表。尽管旅途中的景色 壮美无比,但诗人心中仍旧牵 挂着故乡的水,感慨万千。
追求自由和独立
诗人向往自由和独立的生 活,希望摆脱世俗的束缚 和限制,追求内心的真实 和美好。
对自然的敬畏
1 2 3
自然的伟大力量
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力 量和神秘感,意识到人类应该敬畏自然,与自然 和谐相处。
自然的美丽与壮观
诗人赞美自然的美丽与壮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 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保护和 关注。
诗的主题和情感
《渡荆门送别》课件(共22张PPT)
•
找出诗中的写景句,说说它们的妙处。
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
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诗人欣喜、 激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思乡之 情。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 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 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 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 流。(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 楼。(近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 舟。
我从蜀地远渡出游,来到荆门 这个地方。(叙事)
全诗想像瑰丽,意境高远,充满了生活的光彩。
•
《渡荆门送别》:表达对 长江中游秀丽景象的赞叹 和对故乡的留恋。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译:巴山尽头现出平山,长 江沿着旷野奔流。
hàn
颔联写景,用游动的视角 来描写景物变化。
•
《渡荆门送别》全诗运古 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声调格 律之中,首联叙事、颔联hàn 、 颈联写景,尾联叙事,时空 广阔,写景有灵动之感,情 韵悠长。
•
【诗文赏析】
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的大好河山,心生豪放。 抒发了自己的胸怀与进取精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诗的 前三联描写的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的奇妙美景。最后 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时,面对那流经故乡 的滔滔江水,所产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 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 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找出诗中的写景句,说说它们的妙处。
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
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诗人欣喜、 激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思乡之 情。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 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 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 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 流。(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 楼。(近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 舟。
我从蜀地远渡出游,来到荆门 这个地方。(叙事)
全诗想像瑰丽,意境高远,充满了生活的光彩。
•
《渡荆门送别》:表达对 长江中游秀丽景象的赞叹 和对故乡的留恋。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译:巴山尽头现出平山,长 江沿着旷野奔流。
hàn
颔联写景,用游动的视角 来描写景物变化。
•
《渡荆门送别》全诗运古 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声调格 律之中,首联叙事、颔联hàn 、 颈联写景,尾联叙事,时空 广阔,写景有灵动之感,情 韵悠长。
•
【诗文赏析】
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的大好河山,心生豪放。 抒发了自己的胸怀与进取精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诗的 前三联描写的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的奇妙美景。最后 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时,面对那流经故乡 的滔滔江水,所产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 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 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李白《渡荆门送别》古诗词PPT
渡荆门送别
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创作的律诗。
汇报人: 汇报时间:
唐代·李白
目 01 录 02
03
04
作者简介 基本内容 诗词赏析 诗人典故
第一部分
作者简介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作者简介
青年游学
第四部分
诗人典故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诗人典故
汪伦之情
开元三年(715年),十五岁的唐天宝年间,汪伦 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 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 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 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 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 “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 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
作者简介
名震京城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三十五岁的李白写下 《与韩荆州书》请求引荐。同年,唐玄宗在西游 狩猎,李白顺势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 宗的赏识。他在《大猎赋》中以“大道匡君,示 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 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唐朝远胜汉 朝。但仍未能仕进。是年,李白结识了贺知章, 向其呈送《蜀道难》《乌栖曲》。贺知章看罢称 李白为谪仙人。
第二部分
基本内容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创作的律诗。
汇报人: 汇报时间:
唐代·李白
目 01 录 02
03
04
作者简介 基本内容 诗词赏析 诗人典故
第一部分
作者简介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作者简介
青年游学
第四部分
诗人典故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诗人典故
汪伦之情
开元三年(715年),十五岁的唐天宝年间,汪伦 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 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 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 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 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 “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 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
作者简介
名震京城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三十五岁的李白写下 《与韩荆州书》请求引荐。同年,唐玄宗在西游 狩猎,李白顺势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 宗的赏识。他在《大猎赋》中以“大道匡君,示 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 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唐朝远胜汉 朝。但仍未能仕进。是年,李白结识了贺知章, 向其呈送《蜀道难》《乌栖曲》。贺知章看罢称 李白为谪仙人。
第二部分
基本内容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渡荆门送别》PPT优质课件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用拟人的手法,借 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 我远别故乡,表达出诗人 对故乡的依依不舍,思念 故乡的感情。
深入理解,感悟情怀
本诗通过对出蜀途中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 雄浑壮阔、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 依恋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小结作业
同学们,学习古诗就是一段寻找和感受美 的路程。跟随着李白的这堂巴楚游,我们感受 到了音韵美,画面美,语言美和李白寄寓其中 的情感美。在李白55岁的时候,被流放到偏远 之地,但在流放的路上得知自己被赦免获得自 由的好消息,于是他坐船往东而下,路过荆门 留下了《荆门浮舟望蜀江》。请同学们课后也 尝试用我们这节课感受美的角度去读一读,品 一品这首诗歌。下课。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大川,诗出写人生了李不白少一巴歌生渝颂足地祖迹区国几壮乎(丽踏四河遍川山了省的祖)名国诗的佳名篇山。 这首诗五是岁诗人于开开始元读十书三年 辞亲远游,出蜀至 荆门十时五赠别岁友人诗而赋作多。篇诗人,在获二推十崇五与岁奖之前赏一 直住十在八四川岁,这大次匡是山诗读人第书一,次增离长开阅故历乡开见始识
天边云霞图
写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 如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颔联和颈联所写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凤 舞灵动、景色优美,也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 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精 读 品 味
精读品味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赏析:首联交代了远渡的 地点和目的。
“游”字写出诗人跋 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楚 国壮游的豪情逸致。
赏析:用拟人的手法,借 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 我远别故乡,表达出诗人 对故乡的依依不舍,思念 故乡的感情。
深入理解,感悟情怀
本诗通过对出蜀途中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 雄浑壮阔、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 依恋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小结作业
同学们,学习古诗就是一段寻找和感受美 的路程。跟随着李白的这堂巴楚游,我们感受 到了音韵美,画面美,语言美和李白寄寓其中 的情感美。在李白55岁的时候,被流放到偏远 之地,但在流放的路上得知自己被赦免获得自 由的好消息,于是他坐船往东而下,路过荆门 留下了《荆门浮舟望蜀江》。请同学们课后也 尝试用我们这节课感受美的角度去读一读,品 一品这首诗歌。下课。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大川,诗出写人生了李不白少一巴歌生渝颂足地祖迹区国几壮乎(丽踏四河遍川山了省的祖)名国诗的佳名篇山。 这首诗五是岁诗人于开开始元读十书三年 辞亲远游,出蜀至 荆门十时五赠别岁友人诗而赋作多。篇诗人,在获二推十崇五与岁奖之前赏一 直住十在八四川岁,这大次匡是山诗读人第书一,次增离长开阅故历乡开见始识
天边云霞图
写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 如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颔联和颈联所写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凤 舞灵动、景色优美,也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 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精 读 品 味
精读品味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赏析:首联交代了远渡的 地点和目的。
“游”字写出诗人跋 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楚 国壮游的豪情逸致。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共19张ppt)
• 渡远:远渡。 • 荆门:荆门山,今湖北一带。 • 送别:送别,但并非送别朋友,而
是设想故乡送别自己。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与节奏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五言律诗
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 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 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 (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辞别故 乡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 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 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 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解读文题:渡荆门送别
整体感知:
诗歌主要内容: 作者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 色及自己的感受。
本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首联:记叙 颈联:描写
颔联:描写 尾联:抒情
精读赏析
1.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交 代了什么内容?
首联交代远渡的地点:楚国 此行的目的:外出漫游。
2.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随” 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 • 2.品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开阔的胸
怀和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作者简介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是我国继 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 仙”。 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李白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 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 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 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 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
是设想故乡送别自己。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与节奏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五言律诗
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 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 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 (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辞别故 乡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 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 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 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解读文题:渡荆门送别
整体感知:
诗歌主要内容: 作者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 色及自己的感受。
本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首联:记叙 颈联:描写
颔联:描写 尾联:抒情
精读赏析
1.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交 代了什么内容?
首联交代远渡的地点:楚国 此行的目的:外出漫游。
2.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随” 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 • 2.品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开阔的胸
怀和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作者简介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是我国继 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 仙”。 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李白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 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 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 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 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优秀
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文学传承
该诗作为李白的重要作品,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成为文学史 上的经典之作。
启示意义
该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对后世的诗人和作家提供 了启示,激发了他们的创 作灵感。
美学价值
该诗所展现的美学价值, 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和美学 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分析
在李白作品中的地位
01
02
03
重要代表作
作为李白创作的早期作品, 该诗在李白诗作中占有重 要地位,被视为其创作生 涯的里程碑之一。
艺术特色
该诗以平易自然的语言、 雄浑奔放的笔调和丰富奇 特的想象,展现了李白诗 歌的独特艺术风格。
情感表达
该诗通过描绘壮丽的景色 和表达深沉的离别之情, 展现了李白对故乡的眷恋 和不舍之情。
诗歌风格的借鉴
现代文学创作者可以从《渡荆门送别 》中借鉴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丰 富文学创作手法。
主题思想的传承
《渡荆门送别》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如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对内心自由的 追求等,可以传承到现代文学中,为 作品注入深刻的思想内涵。
对现代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培养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渡荆门送别》,可以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
鉴赏诗歌的能力。
强化人文素养
诗歌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可以 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
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拓展国际视野
将《渡荆门送别》介绍给国际友 人,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拓展
学生的国际视野。
05 《渡荆门送别》的朗诵技 巧与感悟
朗诵技巧的指导
语速与节奏
在朗诵过程中,要掌握适当的语速和节奏,使诗 歌的韵律和情感得以充分表达。
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27张PPT)
温馨提示,课件已经申请版权(网上可查)仅限自用或校内公开课,请勿稍加修改就商用传播,参加比赛,以及上传其他平台等行为,对侵权者将追究侵权责任到底,感谢您对知识的尊重和理解。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024课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本诗小结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诗。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延伸拓展
03
课外拓展
旅夜书怀杜甫 <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长江出山,水面宽广,景象雄奇,使人顿感前程开阔。山峦追随原野,渐渐消失,长江奔赴旷野,滔滔不绝。月亮倒映在江水中,就像天上飞来一面镜子,云气簇拥,就像海上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四句写景层次分明,且景中寓情,反映出年轻的李白离开蜀地追求理想的喜悦与热情。结尾两句,诗人发出心声:这长江是故乡的水啊,所以它才不远万里为我送行,抒发了诗人爱自然、爱故乡的深挚感情。诗中写的长江之水,是来自故乡的水,它在蜀楚交界的荆门山送别诗人,把诗人送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之中。这一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依恋和思念。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小组合作要求:结合颔联和颈联,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画面 (80字以内)。 合作完成:1.简笔画创作;2.描述画面;3.组员朗读两联 描述画面:(1)找出画面里的景物 (2)在景物前加修饰语(adj/adv/v……) (3)加以想象并用形象化的语言展开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024课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本诗小结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诗。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延伸拓展
03
课外拓展
旅夜书怀杜甫 <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长江出山,水面宽广,景象雄奇,使人顿感前程开阔。山峦追随原野,渐渐消失,长江奔赴旷野,滔滔不绝。月亮倒映在江水中,就像天上飞来一面镜子,云气簇拥,就像海上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四句写景层次分明,且景中寓情,反映出年轻的李白离开蜀地追求理想的喜悦与热情。结尾两句,诗人发出心声:这长江是故乡的水啊,所以它才不远万里为我送行,抒发了诗人爱自然、爱故乡的深挚感情。诗中写的长江之水,是来自故乡的水,它在蜀楚交界的荆门山送别诗人,把诗人送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之中。这一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依恋和思念。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小组合作要求:结合颔联和颈联,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画面 (80字以内)。 合作完成:1.简笔画创作;2.描述画面;3.组员朗读两联 描述画面:(1)找出画面里的景物 (2)在景物前加修饰语(adj/adv/v……) (3)加以想象并用形象化的语言展开
13 唐诗五首 渡荆门送别 课件(共14张PPT).ppt
诵读感知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思乡之情
诵读感知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拟人手法。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却借
故乡的山水说故乡眷恋他。
此联写出了长江水送“我”的离别之意, 对故乡依恋不舍的情感溢于言表。
思乡之情
主题探究
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 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 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云彩升起,变幻无穷,形成了海市蜃楼般的景
还仍是 怜故海变乡市形水蜃成楼的,,美万这丽里里 景形 象送容 。行江舟上云。霞多
象。 但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它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喜爱。
远游。
品读赏析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扣住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远渡荆门,到楚地
游历。
具有穿针引线、贯穿全诗的作用。
品读赏析
品读赏析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景物描写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 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 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 “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 象空间。
诗也蕴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写作背景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
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这时的青年诗人,
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西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 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不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优秀课件 13.渡荆门送别优秀课件(共16张PPT)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柳树:“柳”者,“留”也,二者 谐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
流水:水的悠悠流淌、一去不复返、清 寒冰冷,象征着离情的缠绵不绝、行人 的渐行渐远、离别的凄凉悲苦。
船只:古人出行,常走水路,船只是主 要的交通工具,津口渡头,常常成为友 人劳劳相望各依依的场所。
月亮: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间的悲欢离合极其相似; 月光普照大地,天涯海角无处不在,是离人们异地 同心的见证,是人们遥寄情怀的信使。
•
3.抒情往 往不会 单独出 现在文 中,它 常与记 叙、描 写、议 论等结 合在一 起。一 般来说 ,直接 抒情一 般要与 议论结 合在一 起,而 间接抒 情一般 与叙述 、描写 结合在 一起。
•
4.借景抒 情又称 寓情于 景,是 指作者 带着强 烈的主 观情感 去描写 客观景 物,通 过景物 来抒情 。
•
5.融情于 事,指 通过叙 述事件 来抒发 感情, 让感情 从具体 事件的 叙述中 自然地 流露出 来,感 染读者 。这种 渗透着 感情的 叙述, 读者品 味起来 就更觉 得真诚 可亲。
•
6.通过对 客观事 物的描 写或刻 画,间 接表现 出作者 的志向 、意愿 。采用 托物言 志,关 键是志 与物要 有某种 相同点 或相似 点,使 物能达 意而志 为物核 。托物 言志常 借用比 拟、象 征等手 法。
•
2.所以如果你有愿望,如果你真的还 有力量 去实行 它,我 觉得我 一定要 即刻就 出发, 去完成 自己的 愿望, 让自己 更少的 遗憾。 人生是 一个漫 长的过 程,年 轻是多 么的好 ,但是 请你们 记得, 记得有 很多的 东西, 当你不 懂的时 候,你 年轻, 当你懂 得了以 后,你 已年老 。
杜鹃(子规):杜鹃鸟被文人墨客定为一种悲鸟,是悲愁的象征物, 多用作离愁的寄托。
《渡荆门送别》唐诗五首PPT课件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之作,展现了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情怀。诗歌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丽的景色,通过“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等逼真如画的描绘,展现了长江出峡渡荆门的宏伟景象。诗中借景抒情,将自然美景与诗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思念之情巧妙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合在一起。通过对“随”字的精妙运用,以及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近景,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技巧。尾联中,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送自己远行,更深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整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语言流转自然,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更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舟行至此,先避虎牙而南,复避荆门而北,横流湍急, 悬若千丈,非乘风奋楫,舟莫能进。晋郭璞《江赋》云:“虎 牙磔竖以屹碎,荆门阙竦而磐礴。”
荆门山上,有一座天然石桥,倚山横卧,飞跨山涧,形如 弯月,十分壮丽,传说观音娘娘路过此地时,见山涧挡住去路, 便将拂尘一挥,一道银虹飞架,后人称“仙人桥”。其实,这 不过是大自然的造型巧妙,将荆门山装点得古朴奇观罢了。
对仗
写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近景
送 别
俯视
仰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抒情
拟人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 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造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 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 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 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 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颔联中有一个字用的好,找出 来谈谈好在何处。
• ——“随”字将群 山与原野的位置逐 渐变换、推移,真 切的表现出来,写 活了,给人以空间 感和流动感。
作者诗风
作为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 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 白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 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 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 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 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 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 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 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 成泣鬼神。”
介绍创作情况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 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诗 篇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
天边云霞图
体会尾联中的妙处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 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 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 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 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 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 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 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渡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叙事
荆 门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远景
亮点探究
• 诗人选取日、月、江、天这样的瑰丽意象, 显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 瑰丽。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 真如画,从荆门望去,滚滚大江东逝去,好 像流到荒漠之外,天空也愈发显得高远辽阔, 一个“入”字形象生动,自然贴切。
• 诗人不说自已怀念故乡,而是用拟人化 的手法写故乡山水的殷勤,言简意丰。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 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 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朗 渡荆门送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诵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及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赏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析
译读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 水路,来到荆门之外。
荆门山简介
荆门山位于长江三峡的东口,上有盘亘雄踞的十二培,下 有银潢倒泄的虎牙滩;南与五龙山的群峰相接,北和虎牙山隔 江相峙。提到荆门山,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故事呢!相传在远 古时代,由巫山神女峰飞来一头雄狮,由安徽的黄山飞来一只 猛虎,它们为争夺山水,咧牙相斗,被夏禹发现,抛出一根铁 链把它们锁住,从此,狮虎各踞南北,故俗称“青狮对白虎”。
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
这一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画?
•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 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
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水中映月图
• “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 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 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 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唐代伟大 诗人,人称“诗 仙”。少有逸才, 志气宏放,好剑术。 其诗多惊世之语, 想象奇特,风格雄 奇豪放,是浪漫主 义诗人的代表。
李 白
李 白 ( 701—762 ) , 祖 籍 陇 西
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 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 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
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 作者经历
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 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 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 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 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 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 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 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 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 白全集》三十卷行世。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 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
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 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 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仍怜故乡水, 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 万里送行舟。 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
说读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 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 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 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 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 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 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 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 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 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 限眷恋、思念之情。
荆门山上,有一座天然石桥,倚山横卧,飞跨山涧,形如 弯月,十分壮丽,传说观音娘娘路过此地时,见山涧挡住去路, 便将拂尘一挥,一道银虹飞架,后人称“仙人桥”。其实,这 不过是大自然的造型巧妙,将荆门山装点得古朴奇观罢了。
对仗
写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近景
送 别
俯视
仰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抒情
拟人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 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造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 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 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 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 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颔联中有一个字用的好,找出 来谈谈好在何处。
• ——“随”字将群 山与原野的位置逐 渐变换、推移,真 切的表现出来,写 活了,给人以空间 感和流动感。
作者诗风
作为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 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 白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 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 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 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 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 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 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 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 成泣鬼神。”
介绍创作情况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 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诗 篇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
天边云霞图
体会尾联中的妙处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 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 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 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 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 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 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 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渡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叙事
荆 门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远景
亮点探究
• 诗人选取日、月、江、天这样的瑰丽意象, 显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 瑰丽。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 真如画,从荆门望去,滚滚大江东逝去,好 像流到荒漠之外,天空也愈发显得高远辽阔, 一个“入”字形象生动,自然贴切。
• 诗人不说自已怀念故乡,而是用拟人化 的手法写故乡山水的殷勤,言简意丰。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 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 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朗 渡荆门送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诵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及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赏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析
译读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 水路,来到荆门之外。
荆门山简介
荆门山位于长江三峡的东口,上有盘亘雄踞的十二培,下 有银潢倒泄的虎牙滩;南与五龙山的群峰相接,北和虎牙山隔 江相峙。提到荆门山,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故事呢!相传在远 古时代,由巫山神女峰飞来一头雄狮,由安徽的黄山飞来一只 猛虎,它们为争夺山水,咧牙相斗,被夏禹发现,抛出一根铁 链把它们锁住,从此,狮虎各踞南北,故俗称“青狮对白虎”。
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
这一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画?
•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 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
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水中映月图
• “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 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 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 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唐代伟大 诗人,人称“诗 仙”。少有逸才, 志气宏放,好剑术。 其诗多惊世之语, 想象奇特,风格雄 奇豪放,是浪漫主 义诗人的代表。
李 白
李 白 ( 701—762 ) , 祖 籍 陇 西
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 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 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
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 作者经历
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 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 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 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 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 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 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 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 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 白全集》三十卷行世。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 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
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 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 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仍怜故乡水, 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 万里送行舟。 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
说读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 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 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 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 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 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 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 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 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 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 限眷恋、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