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新视野》读书笔记:为“理解”而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书笔记:为“理解”而教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书笔记:为“理解”而教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H·Garder)针对传统智力一元化的观点,结合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大量研究,提出了关于智能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在美国的教育改革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近日,有幸拜读了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新视野》一书,对书中提到关于对知识的“理解”问题感触颇深。

一、教育的直接目标——理解

“智能”作为心理学上的概念,在教学中难以把握。如何避免多元智能在教学中应用的片面化形式化,怎么把握多

元智能教学核心呢?加德纳教授在智能研究的后期,提出了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为理解而教。

“理解”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理解?笔者认为如果一个人能把任何教育背景下所获得的知识、概念和技能,应用到与这些知识相关的事件中,或新的领域内,实现知识的迁移,那么他就实现了理解。同样,如果他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或者选择了不恰当的知识来解释变化了的新形式,那这个人就没有实现真正的理解。例如在传统的教学里,教师常常满足与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实现的一些浅层次的理解,如背诵事实性的知识、正确地解释词汇、定义、公式等,而毫不深化学生读知识更深层次地理解。这种为了应试的“非理解性”教学不仅遗忘得快,而且没有融会贯通各门学科知识,无法综合运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加德纳教授提出的“真正理解”的内涵:1、看学生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概念,进行知识的内化;2、能否对新知识进行迁移并发生新的推论,举一反三;

3、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有所创新,这是理解的最高层次,也是理解所要达到的真正目标。这三个方面都离不开学生自己的思考,它表明多元智能理论的“真正理解”特别强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思考的重要性,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学生“思考什么”、“如何思考”的过程。学生学会了思考才有可能创造。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实际上,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观是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更进一步统一起来,架起知识和能力之间的桥梁。多元智能理论的“真正理解”强调的是学生在变化的情景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创造性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视为人类理解能力的最高表现。

二、着眼于“理解”的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置与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

直接的关系,若想达到为“为理解而教育”的这一目标,最认真的决定就是课程的设置要着眼于“理解”。

课程的设置不能覆盖一切

如果有人希望拥有保证获得“理解”的机会,就必须放弃教学“覆盖一切”的错误做法。过分广泛的覆盖面就会导致肤浅,学生学到的只能是曾经在脑海中装满,但在考试结束后立马会忘光的东西。所以课程的设置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广度,而更加要重视培养学生知识的深度。在一个问题上不能仅仅让学生了解,而要让学生在理解后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真正的理解”。总之,为培养理解而实施的教育,应采用“螺旋式的课程”,注意学生学习的连贯性,由浅入深地丰富、启发学生的思想。

课程的设置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的水平是不同的。若想使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对知识达到“真正的理解”,课

程的设置就必须要适应学生不同时期的身心发展水平。

儿童时期的学生已经开始能够运用天生的学习能力认识物质、社会和符号世界,并且他们也已经准备好并渴望着掌握某些领域的技能。但是由于人类发展的局限性,如果试图使孩子们学会所有的艺术形式、运动种类和全部学习的活动,他们可能仅仅获得知识的皮毛,甚至有可能失败。所以,在儿童时期的课程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专门化,使在儿童学习掌握重要读写能力的同时,也要在少数领域内获取一般程度的技能。例如儿童课程的设置可以有一门艺术课、一门运动课、一个或两个专业的知识技能课。这种早期专门化的课程设置能够让儿童及早了解学科的意义,掌握学科的内容和有关技巧,如练习、实践、思考等。除此之外,早期专门化课程的设置与儿童成年后的事业发展也有着更加直接的关系,儿童能够较早地发现自己的爱好领域,并坚持不懈地进

行探索。

与儿童期的孩子相比,青少年的世界有着三个显著的变化,即更宽广、更高级、更深入。他们开始深入地接触到较直观、更广泛领域内的规则、更有意义的设想和技能运用的正确性;他们开始关心不同知识领域和不同观点之间的联系,关心人在其中更具有创造性的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并且会把这些联系和对个人生活的关切结合起来。所以,在14——20岁青少年的教育中,应该更加重视综合性知识的学习。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要包括文科与理科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关注伦理问题、时事政治、社区与全世界的问题。

三、教师要为“理解而教”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他指导学生的学习,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达到对知识“真正的理解”。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把学生的智能分为音乐、身

体感觉、逻辑—数学、语言、空间、人际、自我认知这七个部分,教师教给学生的课程内容可以从这七个部分来切入。

1、运用美学途径切入。学生喜欢以艺术的方法对待生活体验,通过美学途径进行切入,可以吸引学生敏感的和表面的特征。例如郑桂华老师在执教《安塞腰鼓》时,以安塞腰鼓的视频进行切入,使江南的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安塞腰鼓有直观的了解,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叙述进行切入。教师首先介绍与所学的概念有关的故事,结合叙述进行讲解。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说明文阅读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方法和说明技巧,在结合课文给学生进行进一步讲解。

3、运用逻辑进行切入。学生可以通过有组织的讨论,学习有关概念。例如在讲授《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说死海不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