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高考地理答题模版分析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必背术语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必背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da2d483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8.png)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必背术语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必背术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经常被广大考生所选择和热爱。
作为高考重点科目之一,地理考试难度不小,但只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必背术语,就能以较高的分数顺利通过。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分别介绍高考地理答题的模板和必背术语。
一、高考地理答题模板1. 地图题答题模板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地图题的解题模板与试题布局颇有关联,所以要先看清楚考试要求,了解题目所在的行政区域、以及所考察的内容。
具体解题步骤如下:①直观观察图例,了解图例所表示的意义并标注在试卷上。
②直接跟着地图逐一解决问题,问题一般围绕特定的位置和内容,以最快的速度、最简明的方式回答考题。
2. 综合题型答题模板高考地理考试的综合题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材料分析、提取信息、解释和综合分析。
综合题型具有相对的复杂性,因此参考以下答题模板:①先看图,准确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
②根据材料,先按顺序把必须回答的答案写在纸上。
③对于引申问题,要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展开,将同一大类问题一并写在一张便笺之上,使回答有头有尾。
④把图例中代表性颜色或符号标上,以方便阅卷人比对相应数字。
3. 判断题答题模板判断题的答案具有二元性质,需要针对题目关键词语和选项间的微小区别,来确定是否属于真或者假的性质。
一般来说,判断题答案的调查范围很小,占据少量的时间,指导思想是:快速准确,重点抓住关键词语。
二、必背术语下列术语作为高考地理中重点和难点之一,考生需要多理解多背诵,以便在作答时有利有据。
1. 面积术语面积计量的单位最好不要混淆,否则兑换时很容易出错,因此考点在此处,需要多理解以下面积术语:平方千米km²,平方米㎡,公顷ha,亩a,平方公里km²,顷,市亩,市场亩等。
2. 地貌和土地利用我国地貌和土地的利用一直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点,市县区的分界线长相鲜明、灌溉、种植等各项意义和概念,都需要理解和背诵。
3. 社会经济术语在社会经济方面,经常会涉及到当地的文化、行政、旅游、城市化等各个方面的考试题目,考点众多。
2023高考地理答题模板
![2023高考地理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c6b071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6.png)
2023高考地理答题模板1地形特征描述类答题模板☝真题体验1.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描述图中区域的地形特征。
解答示例:【答案】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低。
巩固训练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6分)参考答案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2气候特征描述类答题模板☝真题体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
图Ⅰ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
图Ⅱ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图Ⅰ图Ⅱ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解答示例:【答案】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 1 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富(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
巩固训练读罗马和旧金山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比较罗马、旧金山两城市气候的不同点并说明气候不同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答案】气温:夏季罗马比旧金山高得多,冬季罗马比旧金山略低,气温年较差罗马大于旧金山;年降水量:罗马比旧金山多。
因为旧金山位于太平洋沿岸,三面环水,气温受海洋影响大,沿海有寒流经过,冬温夏凉,年降水较少。
罗马位于地中海沿岸,由于地中海被陆地环抱,面积有限,其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小,气温年较差较大,罗马纬度较高,受西风控制时间较长,年降水较多。
【解析】比较气候差异应从气温高低及其变化、年较差大小,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变化,气温和降水量的协调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罗马和旧金山的地理位置,在调用所学知识的前提下,结合模板说明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成因。
高考地理40个难题答题模板与万能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40个难题答题模板与万能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9ed352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a.png)
高考地理40个难题答题模板与万能答题模板2020高考地理40个难题答题模板1.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1)绝对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带位置、温度带位置)(2)相对位置和相邻位置(位于XX地区的XX方位,东西南北中靠、濒、临、接XXXXXX地区)【引申题型】——地理位置进行评价——2019届今年的出题趋势(1)经纬度位置(所跨纬度带、热量带)——气候→农业(种类、生长期和熟制)(2)海陆位置(降水、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3)相邻位置(陆上相邻)——商贸、国际协作与分工(如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对外开放等)(4)交通位置(陆上、海上交通)——运费、大物流、转口贸易、商贸、腹地(5)经济位置——吸引资金、技术引进;科研,技术发展;国际协作和分工(6)政治位置——政治中心或区域行政中心2.地形特征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1)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以XX、XX、XX地形为主;(2)地势起伏大(小),地势XX高XX低;(3)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4)特殊地貌(如果有则一定要说):海岸线、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冰川地貌、火山等。
【引伸题型】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气候+河流+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城市3.等值线题目的五读法——秒杀选择题(1)读图名——明确等值线的类型(2019届高考可能会汇入新的等值线元素)(2)读数值——注意取值,同时注意题干中所注的关键词“最大”、“最小”等词汇,在高考时一定要有目的性地勾画重点,正确运用好公式。
这里特别强调局部范围内“闭合”的地方。
(3)读疏密程度——反映水平差距的大小(如坡度、温差、风力、空间差异等等)(4)读凸起方向——这也是命题的重点,“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高、凸低为低”往往成为考试比较青睐的东西(5)读延伸方向——通过等值线这个载体,来考查影响某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这也是一种考法。
浙江省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第三版)
![浙江省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第三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6dfad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45.png)
浙江省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第三版)1.航天发射基地选择的条件。
(1)气象条件:晴天多,有利于发射和跟踪;(2)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3)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4)海陆位置:①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②沿海: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5)交通条件:①沿铁路交通便利;②沿海有利于大型火箭运输。
2.沙源地分析。
(1)本地沙源:河湖枯水期(我国冬、春季节)裸露的河滩、湖滩。
(2)异地沙源:①风力输沙——风力搬运.沉积泥沙;②河流输沙――流水搬运、沉积泥沙;③海水输沙――海浪搬运、沉积泥沙。
3.海岸线破碎的原因(一般位于西风带内,大陆西海岸,有海岸山脉)。
(1)内力作用:位于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
(2)外力作用:①纬度高,曾受较强冰川侵蚀;②西风迎风坡,风大浪急,海水(海浪)侵蚀作用强;③多地形雨,流水侵蚀作用侵蚀。
4.描述地形(地貌)的特征。
(1)地形类型及其空间分布:①地形以××、××为主;②地形主要分布在××方向。
(2)地势:①地势××高××低;②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
(3)海岸线:海岸线平直或曲折。
(4)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大山地貌、冰川地貌等。
5.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高低和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天环流影响降水多少(天气状况),进而影响气温高低;云雨季则昼夜温差小,云雨少则昼夜温差大。
(3)地形地势:同一纬度高原和平原,盆地相比,高原的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阴坡气温低,阳坡气温高;冬季风迎风坡气温低,背风坡气温高;谷地地区气流易下沉增温;同一山地山顶和山谷相比,山顶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海洋性或大陆性强弱→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小。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677cd4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0.png)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高考地理答题模板XXX一、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1.五步操作程序: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修饰词和限定词;2)列出模板,包括描述详细描写、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罗列要素、分析+叙述、实例+分析、有利+不利、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因为A以A比B、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正面影响+负面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判断理由+结论、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结构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等;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所在地区、地理事物特性和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5)书写答案,使用地理语言、套装语言、逻辑语言、精炼语言和一语中的。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1.地理位置分析: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如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交通位置、经济和军事位置以及相邻地区等。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该地地形主要包括五大类地形,即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
地势起伏小小不一,有些地方山高谷深,有些地方则相对平坦。
地势特征也不同,有些地方海拔较高,有些地方则比较低。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该地区地势起伏大,山河相间,其中一些地方山高谷深,而另一些地方则相对较平缓。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该地区的某个方位主要是山地。
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我们可以通过等高线的分布、河流流向和水系的形状来判断地形地势。
如果水系呈向心状,那么该地可能是盆地;如果呈放射状,那么该地可能是山地。
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地形特征是崎岖不平;内蒙古高原的地形特征是地面坦荡;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高中地理答题模式(浙江)
![高中地理答题模式(浙江)](https://img.taocdn.com/s3/m/4da8368bbed5b9f3f80f1c38.png)
自然条件:1.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2.有河水提供灌溉水源。
(水源充足)3.地势平坦。
4.热量充足。
(无霜期长)5.沙质土壤,利于棉花生长。
社会经济条件:1.劳动力丰富。
2.历史经验丰富。
3.市场广阔。
4.交通便利。
5.政策支持。
6.科技发达。
新疆棉花带比美国分布偏高的原因:中国西北温大气候大陆性更显著,夏季光热充足。
【关于沼泽】形成原因:1.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2.凌汛,导致河水泛滥。
3.纬度高,气温低,水分蒸发少。
4.XX气候,降水多。
5.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6.(时令性沼泽)雨季时,受赤道低压影响,降水丰富,水源补给量大,使地下水位上升而形成。
7.河网密布,河流上游水源充足。
8.海水上溯。
【产业合作对经济影响】有利:1.缩短产业升级时间。
2.加快工业化进程。
3.增加就业。
4.促进经济发展。
自然条件:1.地形平坦。
2.土壤肥沃。
3.光照充足。
4.热量充足。
5.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6.海拔高,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7.(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同种棉花。
瓜果品质好:自然条件1-7品种多:1.纬度较低且跨度大。
2.地形起伏大,水平垂直差异显著。
3.地处xx与xx过渡地带(地形区)4.xx与xx过渡地带。
(气候或湿润区)扩大种植面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过度开垦加剧土地荒漠化。
2.过度引水灌溉会使河流水资源短缺甚至断流。
3.因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
4.因农药、化肥使用会造成土壤污染、板结等。
5.土壤肥力下降。
6.旱涝灾害加剧。
【关于渔场】成因:1.寒暖流交汇。
(上升补偿流)2.大陆架广阔。
3.入海河流多,饵料丰富。
大陆架资源:油气、渔业、砂、贝壳(建材)、磷、硫等。
【火山地震】原因:1.位于x大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剧烈(岩浆活动剧烈)。
2.且位于xx火山地震带。
地震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原因:1.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建筑法规,新建筑的抗震性能显著提高。
2.制定安全章程与法规,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及应急法案。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与策略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89cff7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7.png)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与策略高考地理综合题是地理学科中重要的考察形式,占比不小。
同学们在备考时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何写好综合题答案,是备考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以下是关于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与策略。
一、常见答题模板1、分析问题核心要素综合题是以模拟实例在不同的空间、时间等要素环境下判断抽象问题,所以要先转化具体情境,分析核心要素。
首先,考生要读懂或翻译中英文题目,明白题意;其次,写全题头及项名,提醒出题者已知与未知要素;再次,找到问题的核心,将各要素分类、分析、梳理,列成表格,具体答案则在表格基础上展开。
2、按需列举要素阐述问题列举要素是综合题中常见方法。
列举时要思路清晰,写的几点要聚焦核心,按需体现层层深化的分析和灵活操作。
列举是掌握空间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城市化、经济全球化等一个个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
3、运用图表加强分析阐述在综合题共八个答案,在回答问题时应用图表能使答案更加直观、精准。
答题时,要注意用好坐标轴和标尺,选用合适的颜色、组合和对比,标注对称轴和关键数据,以图表为辅助工具,准确回答问题。
4、运用知识补充答案知识是答案的依据,开放式题目有部分问题在学习资料中没有直接的答案。
答题时要综合此前学过的知识,自己发掘、研究和解决问题。
同时,答题要注意理论知识与具体案例的结合,从而更好地证明自己的结论。
学科要同步发展,实践中运用,从而进一步加深记忆。
二、答题策略1、精熟基础知识高考地理综合题涵盖的知识点广泛、综合性强。
为了顺利解答综合题,要求考生必须学好地理相关基础知识和地理综合素养。
精熟基础知识才能在综合题中应对问题。
2、认真审题综合题所出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通过审题可以梳理出诸如中间难度、情境化、综合性等问题,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解答试题的时候形成正确的思路和策略很关键,只有先认真审题,才能在进入答题时间后用准确的方式来应对问题。
3、注意时间分配高考地理的综合题规模大,要求考生要有足够的综合技巧,把握好时间,并根据要求在合理时间内完成试题。
高考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含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含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fe0a3d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6.png)
高考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含答题模板)
(2)列出“模板”。
(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
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
“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
“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形地势
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①海陆位置;②经纬度位置;③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④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⑤经济和军事位置;⑥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
②地势起伏(大、小)
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
(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①等高线的分布
②河流流向
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7、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
完整版)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最新版)
![完整版)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62bc8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9.png)
完整版)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最新版)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最新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概览自然地理部分如何描述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包括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需要描述地势的起伏状况,以及主要地形在多种地形条件下的分布。
在剖面图中,需要指出重要地形的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是影响气温的决定因素。
它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低纬度地区的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地形,包括高度和地势,也影响气温。
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都会产生不同的气温特征。
例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海陆位置也会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变化。
洋流也是影响气温的因素。
暖流会增温增湿,寒流会降温减湿。
天气状况也会影响气温。
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下垫面,包括地面反射率和植被覆盖状况,也会影响气温。
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人类活动,例如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也会影响气温。
影响降水的因素:气候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包括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地形也会影响降水,例如迎风坡和背风坡。
海拔高度也会影响降水,降水在一定高度达到最大值。
海陆位置和洋流也是影响降水的因素。
下垫面,包括湖泊、河流和植被覆盖状况,也会影响降水。
人类活动也会改变下垫面,从而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需要描述河流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以及含沙量和结冰期。
水位的高低和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和湖泊调蓄作用。
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和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需要描述河流的长度、流向、流域面积大小、落差大小(水能)、河道曲直情况、支流数量和河流支流排列形状,例如扇形和树枝状等。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是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的主要因素。
海拔高度也会影响太阳辐射,海拔高的地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例如我国青藏高原)。
新高考地理答题模板
![新高考地理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82ba08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0.png)
新高考地理答题模板
新高考地理答题模板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 明确题目要求: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内容,避免答非所问。
2. 确定答题范围: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范围,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文特征等方面。
3. 列出答题要点:根据答题范围,列出答题要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影响因素等。
4. 组织答题语言:根据答题要点,组织答题语言,注意语言简洁明了,逻辑清晰。
5. 写出答案:按照题目要求,写出答案,注意答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答题模板:
1. 分析地理位置对经济的影响: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资源丰富,有利于经济发展。
2. 分析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该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对气候影响较大。
例如,山地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多;平原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少。
3. 分析水文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水文特征优越,水资源丰富,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
例如,河流沿岸地区交通便利,农业发达;湖泊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较快。
4. 分析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环境污染会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空气污染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和肺癌的发病率增加;水污染会导致饮用水安全问题和水生态系统破坏。
5. 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
例如,地震会导致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洪涝灾害会导致农田淹没和水资源短缺。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地理答题模板,当然在实际考试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地理高考万能答题模板(优质5篇)
![地理高考万能答题模板(优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7940b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3.png)
地理高考万能答题模板(优质5篇)1.地理高考万能答题模板第1篇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地势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高考地理语言表达时要落实三要领(1)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2)层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
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
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不如适当多答。
(3)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会自露马脚。
(4)注意“死”的采点、“活”的采点(必答点和选答点)。
2.地理高考万能答题模板第2篇河流水系特征:①流向与长度②流域面积③支流多少及形态④河网形态、密度⑤河道深浅、弯曲、宽窄⑥落差或峡谷分布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3.地理高考万能答题模板第3篇选修试题中,旅游地理试题相对难度小,但是对地理术语要求高,因此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用旅游地理教材中的专用地理术语和关键词回答问题是重中之重。
旅游地理专题总结⑴ 欣赏黄山云海,最佳季节是夏季,最佳天气是雨过天晴。
⑵ 黄山四绝中的“怪石”在游览时,应选择特定的观赏位置才能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⑶ 庐山黄山比较:① 游览价值:黄山大,庐山小; ② 市场距离:黄山较短,庐山较长;③ 地区接待能力:黄山较小,庐山较大; ④ 交通通达性:黄山道路较少,交通不便;庐山有京九铁路和长江航线,通达度较好;⑤ 环境承载量:黄山缺少较大平台,环境承载量较小庐山有较大平台,生活、服务设施齐全,环境承载量大。
地理新高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地理新高考知识点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033452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7.png)
地理新高考知识点答题模板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地理考试成为了高中学生必考科目之一。
而在地理考试中,掌握一些答题模板,可以提高作答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就地理新高考知识点的答题模板进行讨论,希望对广大学生能有所帮助。
1. 图画题:图画题是地理考试中常见的题目形式之一。
在回答图画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模板:第一步:描述图画内容首先,我们需要简要描述图画中所呈现的景象或事物。
例如,图画中可以是一幅展示了气候变化的地球表面温度图。
我们可以描述图画中地球的各个地方的温度情况,以及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第二步:分析图画原因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导致图画所呈现情况的原因。
例如,如果图画描述了气候变化,我们可以分析导致气候变化的因素,比如温室气体的排放、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
第三步:总结图画启示最后,我们需要总结出该图画对我们的启示。
例如,对于气候变化图画,我们可以总结出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
2. 对比题:对比题常常出现在地理考试中,需要我们根据所给的材料进行对比。
在回答对比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模板:第一步:列举对比内容首先,我们需要列举出所给材料中要对比的各个方面。
例如,如果对比的是两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分布,我们可以列举出两个国家的气候、地形、植被等方面。
第二步:分析对比差异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对比的各个方面之间的差异。
例如,对于自然资源分布的对比,我们可以分析两个国家在资源多样性、资源分布均衡性等方面的差异。
第三步:归纳对比结论最后,我们需要根据对比的差异归纳出结论。
例如,对于自然资源分布对比题,我们可以根据差异性归纳出不同国家的优势资源和劣势资源,以及对国家经济和发展的影响。
3. 名词解释题:名词解释题是地理考试中常见的题目形式之一,需要我们对某个地理名词进行解释。
在回答名词解释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模板:第一步:解释名词意义首先,我们需要简要解释所给地理名词的意义和定义。
题型06 启示类(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解析版)
![题型06 启示类(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c2898b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1.png)
06 启示类题型特点考查方向 常见设问形式1.(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中南半岛所在国家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图。
材料二图2为中南半岛主要稻米生产国2001-2020年稻米产量和单产年均变化统计图。
从耕地资源的角度,说明图2中国家稻米生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
【答案】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占用;加大技术投入,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详解】启示:我国山地高原众多,平原面积狭小,受人口增多、城市面积扩大影响,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受到危机,故要控制城市面积,防止任意扩大,要切实保护耕地,严格管控非农用地的比重;从东南亚粮食产量上升的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到,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由于单产提高,粮食总产量明显上升,我国应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对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恢复土壤肥力,提升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土地污染,提高耕地的品质,平整土地资源,扩大土地耕种面积。
2.(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
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
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
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
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
下图示意瑞士的地形。
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答案】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制定合适的政策、制度、规则)。
【详解】本小题设计的是开放性问题,启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回答:第一,区域发展应在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基础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如瑞士发展水电业、旅游业、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等;第二,明确人的创新能力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作用,瑞士选择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以及瑞士金融业的发展,都说明人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高考地理答题万能模板及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高考地理答题万能模板及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04eadd760b1c59eef8c7b4d9.png)
高考地理答题万能模板及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高考地理答题万能模板☆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4.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题型10 区域发展-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解析版)
![题型10 区域发展-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b6322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6.png)
10 区域发展考向年份卷名及题号情境主题命题趋势模板01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转型之路模板02 城市的辐射功能及影响模板03 产业结构的描述及影响因素模板04 流域水资源协作开发模板05 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影响模板06 南水北调工程及影响模板07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说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东西互补性强的主要原因。
(2)根据表中信息,指出广东电网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合理性。
(3)分析广东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西电东送”输电效益的有利影响。
第(1)小问尝试解答:第(2)小问尝试解答:第(3)小问1.(2024·浙江绍兴·校考模拟预测)2023年4月沈阳都市圈获批成为全国第九个、东北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矿产资源丰富的老工业基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沈阳都市圈中各主要城市产业结构图统计示意图(下图),比较沈阳、抚顺、阜新三市的产业结构的异同。
沈阳都市圈面积为2.3万平方千米,占辽宁省面积的15.5%。
下图为沈阳都市圈各城市主导产业及主要交通线简图。
(1)根据材料,指出沈阳市成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理由。
都市圈可依托发达的交通联系,通过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实现要素高效配置,达到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目的。
(2)简要评价沈阳都市圈协同发展的条件。
(3)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说明沈阳都市圈发展应加强的区际联系与合作。
(4)简述建设沈阳都市圈对东北振兴的促进作用。
【答案】(1)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经济总量大);人口规模最大;产业结构等级高;区域交通枢纽;行政级别高等。
(2)有利:作为国家级都市圈,享有更多政策支持;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城市间交通联系便捷,要素流动效率高;各城市产业关联性强,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等;不利:重工业为主,转型困难,制约发展;受资源条件限制,各城市产业体系趋同,易因竞争导致内耗。
(各城市发展不均衡,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环境问题突出,部分资源出现枯竭等)(3)国内:加强与临近的北京、沿海的上海等都市圈联系与合作;国际:向西可加强与蒙古、俄罗斯等国间的经贸合作;向东可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国间的经贸合作。
高考地理万能答题模板大全范本
![高考地理万能答题模板大全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efd3c2c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e.png)
高考地理万能答题模板大全范本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1、基本方法仔细审清每一小题题干的题意,明确其表示的地理内容的知识类别、时空范围及数量特征。
针对题干,联系地理事物的概念、分类、原理及规律,进行全面思考和综合分析,并通过对比答案的异同,得出结论。
这是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选择题一般有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第一步选细读题干和选项,看题干提供了什么条件,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
第二步进行回忆联想,联想调动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等基础知识。
第三步,对选项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效信息、比较得出正确答案。
2、排除法逆向进行,从选项入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一个一个地排除掉,直至得到正确选项,看似复杂的问题会变得很简单。
3、图形与辅助线法对于一些计算类的题目和读图选择题可能其本身没有图形,或者图形不能准确的表达题目的含义,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作出一些辅助线,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4、一题多问的题目,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
一题多问的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提问。
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解这类题目的时候往往可以根据题目之间的相互印证增大正确率。
5、选优法在高考的过程中,有的试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可能陌生,没有十分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题中先把一定错误的选项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选出下你认为最有可能的选项。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大全1、选择题解题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高考题中这样的选项一般不多见,只有仔细分析,逐个排除。
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2、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3、审图和资料,审题干和图的结合,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包括显性和隐性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简答题答题模板一、地理特征的分析二、重要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12三、常见地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3四、地理事物或工程的作用及意义45六、破解高考综合题的七大思维模型模型(一)判断类设问的思维模型1.判断地理事物的性质和类型这类问题往往是对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判定,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主要是找依据。
依据有三个方面:第一,基本的规律和原理,如判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高压(反气旋)控制下以下沉气流为主,应为晴天;第二,图中的信息(点、线、面、图例和文字等),如判断南极洲——依据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及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确定;第三,基本的方法,如判断图中南半球等压线上某点的风向——按照“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的要求作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左偏转30°~45°。
2.判断地理事物的表现及合理性这类试题往往是对人类生产活动的评价,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主要也是找依据,主要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
社会效益方面,可以从衣食住行等影响人们的生活方面考虑,如是否有利于人们出行,能否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等;经济效益方面,看是否符合这类生产活动的特性,是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是否有利于增加利润等;环境效益方面,这类生产活动对环境有什么污染,其和住宅区、河流、盛行风向的位置关系是否能避免这种污染等。
例如判断某大型超市的布局是否合理,应从其位置是否位于城市中心、交通是否便利、是否最大限度地接近了消费人群等方面考虑。
而某些站点区位分布是否合理,要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三个方面来考虑。
自然条件要结合站点的特点从气候、地形、水文等方面分析;社会条件主要从和人们衣食住行的联系角度来考虑;经济条件主要从是否节约了建设成本等角度分析。
模型(二)特征描述类的思维模型解答该类试题首先要通过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确定题目图示区域的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然后进行区域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等),最后结合所学知识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
解答该类试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即从哪些方面去分析问题,如在附录2中对不同地.理事物的描述给出了要注意的方面等。
第二,描述语言的组织要注意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要注意描述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学科术语而不能口语化等。
模型(三)原因分析类的思维模型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要正确回答该类试题,就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例如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第36题第(2)小题,要解释甲乙两地雪期和降雪量的差异原因,就必须明确影响雪期和降雪量的主要因素及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模型(四)异同比较类思维模型1.名词比较类。
其基本思维模式是:首先搞清名词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然后针对内容进行分析、对比。
例如,比较两洋流的差异,首先要明确洋流的流向、性质及其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然后再进行比较。
2.区域特征比较类。
其基本思维模式是: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选择性地列举比较。
这类试题重在分析,次在比较。
所以,区域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的综合分析主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进行。
要正确解答比较类试题应注意把握“三要”:一要掌握“四步审题”的方法。
第一步审比较对象,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
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
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
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
二要注意“三项联系”。
首先,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它们是解决比较类问题最直接的依据(题目中的信息优先原则)。
其次,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即能迅速地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从中提取出需要的知识点。
最后,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当学生实在想不起所学教材知识点时,根据题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来答题往往也是很有效的。
6三要根据分值定要点,根据内容定格式。
根据分值定要点,要求学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只有给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
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采取要点纵列化或者采取列表比较,这要根据答题的内容来定。
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比较更直观些。
模型(五)对策措施类思维模型关于措施类试题,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解题时注意两点: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2010年江苏地理卷第28题第(2)小题“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应采取哪些措施? ”只有在明白了我国石油供应紧张的原因后才可以从“国外”和“国内”两方面查找原因。
模型(六)意义、积极影响类思维模型1.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通常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岩石、土壤、城市、交通、产业等)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
例如水循环的意义在于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
2.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来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从四个方面或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微观深入分析。
例如西气东输的意义要从有利于改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地域分布;利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有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利于改善经济结构,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缓解农村生态压力等方面进行把握。
模型(七)利弊分析、评价类思维模型1.直接评价。
要求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包括评价地理事象的影响、区位条件或发展条件等。
此类识问一般从两方面进行分析:①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②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
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例如2010年全国文综卷Ⅱ第36题第(1)小题“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就属于直接评价类问题。
2.限定评价。
比如“与XX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XX方面进行评价”。
这类设问分析思路同第一种,但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
与XX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就要先注意前者的优势或者不足,然后对比分析要评价事物的优势或者不足。
例如2010年全国文综卷I第36题第(1)小题“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设问中的“有利”就说明了该小题属于限定评价类问题。
七、解答综合题时答案组织与语言表达中常见误区1.用现象解释现象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它与事物本质之间往往不能构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一因多果或多因一果的情况),而且作为事物的外在特征,它与另一事物的外在特征不可能构成本质上的因果关系,因而也就不能直接用一种现象去解释另一种现象。
这就需要以“基本原理”为联结项,将相互关联的现象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推理过程。
例如:青藏高原上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原因是。
有的同学将其回答为青藏高原地势高。
“地势高”和“太阳能资源丰富”是两种现象。
这两种现象之间有一定关联,题目要求分析出形成这种关联的内在原因,这就必须借助“基本原理”:“地势高”意味着“空气稀薄”,而“空气稀薄”又意味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原理”,“地势高”是现象,现象通过原理与另一现象发生关联。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2.用原理代替分析原理决定事物本质的基本原则和理论。
它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利用原理分析具体问题时必须讲清楚原理对问题的影响过程或途径,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将原理扩散开来。
例如:读某河道示意图,图中小岛D因泥沙淤积而不断扩大,它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7“偏转作用”是基本原理,答案只将原有的同学回答:左岸;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水会向右偏转。
理回答出来,而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河水向右偏转后为什么就会导致小岛与左岸相连,这些没有在答案中,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或左岸)体现出来,同时答案中的左岸是相对概念。
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北岸( 水在流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严重,北岸泥沙堆积量大。
3.用概括代替具体具体是相对概括而言的。
所谓具体,就是要求答案与问题之间保持很好的对应性,使题目对于答案而言,即该答案只适用于该题目,对其他题目不合适,对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不应只说到,还要做不具有“容他性” 到说尽、说细。
例如: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②交通运输:①资源和能源:。
;④历史:④农业:有的同学回答:①煤铁资源丰富;②水陆运输发达;③农业基础好;④发展历史悠久。
分析一个具体工业区发展的条件,不能使用过于概括的语言,应该更加具体一些,要具体回答出如何有利,例如;“水路运输方便”,它可以作为很多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作为“答案”,它显然没有突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这一主题,因而是不具体的。
要具体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交通运输方面的有利条件,就要具体到有哪(特别是分值较大的问答题,应注意答案的具体性。
其它大部分一定要用概括的语句,些水路、如何方便等。
该题的正确答案为:①五大湖西部的铁矿、阿巴拉契亚山区的煤炭资源丰富;②五大湖这样可以减少失分)和密西西比河有便利的水运,大西洋沿岸有优良的海港;③地势平坦,农业发达,是美国重要的乳畜产品产地,农副产品供应方便;④是欧洲移民最先到达的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