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分析

合集下载

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课件

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课件
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课 件
• 表皮样囊肿的概述 • 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 • 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评估 • 表皮样囊肿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
检 • 表皮样囊肿的超声治疗
目录
01
表皮样囊肿的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 性肿瘤,由表皮细胞在毛囊漏斗 部或毛囊周围聚集形成。
特征
表皮样囊肿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 圆形的坚实结节,表面光滑,颜 色与周围皮肤相同,有时呈淡黄 色。
血流信号评估
总结词
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与表皮样囊肿的生长活跃度相关。
详细描述
在超声检查中,通过观察囊肿周围及内部的血流信号,可以初步判断囊肿的生长活跃度。一般来说, 良性囊肿的血流信号较少,而恶性囊肿的血流信号较为丰富。但需注意,单纯的血流信号丰富并不能 直接判定囊肿为恶性,仍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该治疗方法具有微创、无痛、恢复快 等优点,适用于较小的表皮样囊肿。
低频超声药物透入治疗
低频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是利用 低频吸收和利用。
该治疗方法可增强药物的疗效, 减少药物剂量和副作用,适用 于较大的表皮样囊肿。
治疗过程中需根据囊肿大小和 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超声波剂 量和药物种类。
03
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评估
囊壁厚度评估
总结词
囊壁厚度是评估表皮样囊肿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详细描述
在超声检查中,通过测量囊壁的厚度,可以初步判断囊肿的良恶性。一般来说, 良性囊肿的囊壁较薄,而恶性囊肿的囊壁则较厚,且厚薄不均。
囊内回声评估
总结词
囊内回声可以反映囊肿的内容物性质。
详细描述
根据囊肿内容物的成分不同,超声检查时显示的回声也不同。常见的表皮样囊肿内容物为油脂样物质,超声表现 为低回声,如果内容物为角化物或钙盐沉积,则可能表现为高回声或混合回声。

浅表肿物的超声诊断思路

浅表肿物的超声诊断思路

浅表肿物的分类
血管瘤:由血管组织异常增 生形成的良性肿瘤
脂肪瘤:由脂肪组织形成的 良性肿瘤
神经鞘瘤:由神经鞘细胞形 成的良性肿瘤
皮肤乳头状瘤:由皮肤乳头 状细胞形成的良性肿瘤
超声诊断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无创、无痛、无辐射,能够实时动态观察浅表肿物的形态、大小、血流情况等 局限性:对浅表肿物的性质判断存在一定难度,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评估
高频超声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有助于发现浅表肿物的微小变化。 弹性成像技术能够通过肿物的硬度来判断其良恶性,为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联合应用高频超声与弹性成像技术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频超声与弹性成像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成熟。
人工智能在超声诊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超声图像分析,提高诊断准确率。
淋巴结肿大:低回声,边界不 清,内部回声不均匀
浅表肿物的超声鉴别诊断
04
良性与恶性肿物的鉴别
形态规则:良性肿物 形态相对规则,边界 清晰;恶性肿物形态 不规则,边界模糊。
内部回声:良性肿物 内部回声均匀,回声 强度较高;恶性肿物 内部回声不均匀,回 声强度较低。
血流信号:良性肿 物血流信号较少, 血流速度较慢;恶 性肿物血流信号丰 富,血流速度较快。
注意事项:在浅表肿物筛查与诊断过程中,应注意肿物的良恶性鉴别,避免误诊和漏诊。
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原理:利用超声的实时监测功能,对浅表肿物进行定位和引导, 准确地将活检针插入病变组织。
优势:实时监测、准确度高、操作简便、创伤小。
应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浅表肿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对于位置较深、体积较小或与 周围组织关系密切的肿物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浅表表皮样囊肿高频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观察

浅表表皮样囊肿高频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观察

浅表表皮样囊肿高频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观察余常文【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17)012【总页数】2页(P860-861)【作者】余常文【作者单位】409600 重庆市彭水县中医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4;R445.1浅表表皮样囊肿又称之为表皮囊肿,是皮肤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属于良性肿瘤。

多发生于皮肤软组织下方,虽然是囊肿病变,但其病理学、超声图像均有不同的表现,易漏误诊。

本组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确诊的浅表表皮样囊肿高频超声检查的影像资料,旨在提升浅表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经病理确诊的浅表表皮样囊肿患者87例,男41例,女46例,年龄8~62岁,平均(32±1)岁。

其中单发53例,多发36例。

囊肿直径为(3.1±0.5)cm。

多数患者临床无自主表现,仅有4例出现病变部位疼痛。

其中囊肿位于躯干31例,四肢29例,头颈部24例,其他部位3例。

二、仪器与方法使用Philips iU 22、HD11、Envisor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 MHz。

患者可采取坐位,将探头放置于肿块部位,直接对肿块的形态、性质、大小、边界情况进行了解,同时对肿块内部的回声及周边血流情况进行检测。

根据囊肿的内部回声进行分型[1]:①低回声型:囊肿内部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同时夹杂无回声区;②密集光点型;囊肿内部多呈现为密集点状强回声,同时夹杂无回声区、暗带者;③无回声型;囊肿内部无回声呈现;④钙化型:囊肿内部呈现强回声者为钙化型囊肿。

结果87例患者共检查出137个肿块,其中129个为表皮样囊肿,4个为神经纤维瘤肿块,3个为皮样囊肿,1个为脂肪瘤。

129个表皮样囊肿均发生在皮下浅表组织中,其中113个肿块边界清晰,16个肿块边界模糊;115个肿块形状为椭圆形,8个为圆形,6个形态不规则。

浅表肿物的超声诊断思路ppt课件

浅表肿物的超声诊断思路ppt课件
鉴别诊断
根据淋巴结的血流情况、纵横比等指标,超声有助于鉴别淋巴结肿 物的良恶性。
脂肪肿物的超声诊断
脂肪肿物种类
脂肪肿物包括脂肪瘤、脂肪肉瘤 等。
超声诊断要点
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脂肪组织,观 察脂肪肿物的形态、大小、边界
及内部回声。
鉴别诊断
根据脂肪肿物的回声、血流及与 周围组织的关系,超声有助于鉴
别不同类型的脂肪肿物。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皮肤肿物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皮肤肿物概述
皮肤肿物是指生长在皮肤表面的肿块,其性质多样,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病例分享
患者男,45岁,发现右肩部皮肤肿物,超声显示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 ,血流信号丰富。
讨论
皮肤肿物的超声表现多样,常见的良性肿瘤如脂肪瘤、血管瘤等表现为边界清晰、内部回 声均匀的低回声团块。恶性肿瘤如黑色素瘤、皮肤癌等则可能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 声不均匀、血流信号丰富的团块。
特的超声表现。
超声诊断要点
在超声诊断中,应关注肿物的形态、 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 以便准确判断肿物性质。
鉴别诊断
对于不同性质的皮肤肿物,超声可 以提供有效的鉴别诊断,为后续治 疗提供依据。
肌肉与肌腱肿物的超声诊断
肌肉与肌腱肿物种类
鉴别诊断
肌肉与肌腱肿物包括肌腱炎、腱鞘囊 肿、肌肉肿瘤等。
肌肉与肌腱肿物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肌肉与肌腱肿物概述
肌肉与肌腱肿物是指生长在肌肉和肌腱组织中的肿块,多为良性肿瘤。
02
病例分享
患者男,32岁,发现左大腿肌肉肿物,超声显示高回声团块,边界清晰,
内部回声均匀,无血流信号。
03
讨论

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探究

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探究

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探究段 芬(运城市第一医院彩超室,山西 运城 044000)[摘要]目的:探讨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

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运城市第一医院接受诊治的72例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这72例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超声图像进行分析。

然后,观察这些患者超声图像的特征。

结果:对这72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肿块主要位于皮肤、皮下与阴囊壁,肿块的形状以椭圆形、类圆形为主,肿块的包膜完整、明亮,肿块的体积为11 mm×8 mm×3 mm~113 mm×90 mm×62 mm。

其中,多发肿块的患者有2例(共有6处肿块),肿块边界不清晰的患者有5例,肿块形态不规则的患者有6例,加压探头后肿块形状改变不明显的患者有9例,肿块后方回声没有明显变化的患者有6例,肿块周边可见血流信号的患者有10例,有1例患者的病情被误诊为腱鞘囊肿合并内出血、感染,有1例患者的病情被误诊为神经鞘瘤伴囊性变。

结论: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准确掌握其超声图像的特征,可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超声表现;超声检查[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8-0149-02表皮样囊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囊肿。

表皮样囊肿多发于皮肤或皮下组织。

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较为复杂,且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对该病进行诊断时易发生漏诊及误诊的情况[1]。

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运城市第一医院接受诊治的72例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这72例患者中,有男43例,女29例;其年龄为18~62岁,平均年龄为(40.0±6.3)岁;其病程为0.3~24年,平均病程为(12.2±2.4)年;其中,囊肿位于臀部的患者有26例,囊肿位于面颊部的患者有16例,囊肿位于骶尾部的患者有10例,囊肿位于手指的患者有4例,囊肿位于肩部的患者有4例,囊肿位于小腿的患者有4例,囊肿位于腘窝的患者有2例,囊肿位于胸壁的患者有6例,囊肿位于腰部的患者有2例,囊肿位于阴囊壁的患者有2例;皮肤表面完好、肿块呈半球形隆起、触碰时没有压痛感及波动感、肿块部位皮肤颜色变化不明显的患者有64例,肿块部位皮肤颜色变化明显的患者有8例。

卵巢皮样囊肿超声鉴别诊断

卵巢皮样囊肿超声鉴别诊断

卵巢皮样囊肿超声鉴别诊断
卵巢皮样囊肿,对于女性的健康构成了危害,所以对于很多患者,当出现了这种疾病以后,为了尽快的让自己摆脱这种疾病,想全面了解一下卵巢皮样囊肿超声鉴别诊断,为了你能全面了解,就来看看下面的具体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

①卵巢囊肿:多为单侧,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壁薄,边缘光滑、清晰,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与巧克力囊肿的单纯无回声型相同点是:都为无回声。

囊内可有散在的细小光点回声,CDFI示囊内无明显血流信号。

②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多位于子宫的两侧偏上方,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分界清晰,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一般较大;
与多囊型的巧克力囊肿的共同点是:壁厚,囊内有光带分隔,并有密集的或散在的光点回声,CDFI示囊内无明显的血流信号。

③卵巢皮样囊肿: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完整、光滑,因其内容物由2~3个外胚层组织构成,故其结构较为复杂,其中多囊征及杂乱结构征应与巧克力囊肿多囊型及囊实性包块型相鉴别;卵巢皮样囊肿的多囊征表现为囊中囊;杂乱回声型内的实性团块因含有骨骼、毛发、牙齿等故回声较强,后伴声影;囊内的团块与囊后壁不相连;CDFI 示实性回声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

④炎性包块:多以纤维条索组织、肠管、大网膜及内生殖器官等为囊壁,故形态多不规则,无包膜,境界不清,内部回声光点、光斑、光带分布杂乱,与周围组织粘连,CDFI示包块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当有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形成时,可在附件区探及大小不等的增厚、迂曲的连续管状结构,边缘模糊;
卵巢皮样囊肿超声鉴别诊断,以上就为很多的患者做了详细的介绍,所以对于很多出现这样疾病的一些女性,为了不影响自己卵巢的健康,一定要在了解超声波鉴别诊断以后,全面地通过检查,让自己的这种疾病尽快的通过治疗,让自己的卵巢更健康。

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高频超声分析

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高频超声分析
等危险 . 并 属 于 一种 有 创性 检查 技 术 , 因而 临 床应
[ 2 】 于婷琴. 经 阴道 彩 超 检 查 流 产 后 宫 腔 内残 留 的诊 断 价 值 [ J ] . 中 国
医药指南 , 2 0 1 3, 1 1 ( 1 3 ) : 2 8 6 — 2 8 7 .
[ 3 1 幕血. 经阴道超声对宫 内残 留物 的诊断价值U 】 . 中华超 声影像 学 杂 志, 2 0 1 0 , 9 1 ( 2 ) : 7 2 3 — 7 2 4 .
【 8 ] 邹洪达 , 金花玉 , 高晓虹 , 等. 经 阴 道 三 维 彩 超 官 腔 声 学 造 影 诊 断
官 腔内 良性病 变[ J 】 . 齐齐哈 尔 医学 院学报 , 2 0 1 0, 3 ( 1 7 ) : 1 0 5 5 —
1 0 5 6 .
[ 9 】 李 薇 .自然 周 期 和促 排 卵期 宫 腔 内人 工 授 精 效 果 的分 析 【 J ] . 江 西
差。 所以 . 如 果 阴道 超 声 检 查 证 实 为 内膜 异 常 , 则
患 者需 要 接受 进 一 步 的分段 诊 刮 术处 理 .从 而 为
疾 病 的诊 断和治疗 提 供可靠 依据同 。对 于早期 局 限
性 宫 角或 是 宫底 病灶 患 者来 说 .分段 诊 刮 技 术 的
漏诊率较高 。 且 存 在 一 定 的 出血 、 感染 、 子 宫穿 孔
检 查 和诊 断 技术 . 阴道 超声 声像 图 中 . 子宫 不 均 匀 回声 和子 宫 内膜 不规 则 增厚 均 可 被 视 为 内膜 癌 的 临床 征象 . 然而 , 这 一 检查 和诊 断 方 法 的特 异 性 较
具 有较高 的应 用价 值㈣ 常规 MR I 序列 与 D WI 相 互 结合 , 有 助 于 内膜 癌 的 I 临床诊 断 , 能够 为 疾病 的 鉴别 提供 更 多更 可 靠 的信息 .也 是 常规 MR I 检查

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分析

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分析

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分析目的分析探究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应用价值。

方法择取于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67例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诊断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是超声诊断组以及病理证实组。

结果67例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患者其肿块在皮下组织的有63例,在腋下实质内的有4例,这与病理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

并且高频超声能够对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边界、形态、大小、血流情况以及肿块内部的回声与后方回声等做出清晰的显示。

结论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高。

标签:高频超声;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应用价值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多是由于真皮侵入角化鳞状上皮而形成,能够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需要尽早确诊并进行治疗[1]。

本研究主要分析探究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应用价值,具体内容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67例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诊断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是超声诊断组以及病理证实组。

67例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37:30,患者的年龄10~78岁,平均年龄(35.44±7.47)岁。

患者的患病时间为7年~17年,平均患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为(8.44±2.34)年。

其中囊肿在患者头部的有15例,在患者面部的有8例,在颈部、上肢、腋下、胸部的患者分别有13例、9例、4例、5例。

在会阴部位的有4例,在大腿部位的有5例,在足部、肛周、骶尾部的分别有1例、1例、2例。

参与研究的67例患者均符合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标准;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自愿原则。

1.2方法使用来自Mindray公司的型号为DC-8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对患者进行诊断,其中探头的频率设为5MHz至12MHz,对患者进行直接扫描。

扫描之前,患者不作特殊的准备,只需采取一般的平卧位,依据患者的肿物位置不同而进行站立位、坐位、俯卧位的调整变换。

高频超声在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中的作用分析

高频超声在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中的作用分析

内部有小片无回声 , 5 例同声不均匀分布 ,内部散在强光斑 。 6 6 例 ( 9 5 . 7 %) 肿块后方『 声增 强 ,
仅 3例 方 声增强不口 月 。6 9例肿块 内均无彩色血流信号 。结论
有 费的诊断价值 ,町片 j 于浅表囊肿) 肿块部位处于皮下组织 ,3 例位于腋下实质内 ( 4 . 3 %) 。肿块直径在 6~7 2m m之间。 5 9圳患者 ( 8 5 . 5 %) 像 爪边 界清晰 、形态完整 ,具有明亮完整性包膜 ,1 0例包膜不完整 。2 6例 内部 低 、l f 1 … ,} { _ 分布均 匀 , 2 8 例呈现密度强回声夹杂小管道样低 回声 ,1 0 例 回声不均匀分 布,
[ 1 ] C l i n i c a l a n d L a b o r a t o r y S t a n d a d s I n s t i t u t P . P e r t o r ma n c e
s t a n d a r d s f o r a n t i mi c r o b i a l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t e s t i n g [ S ] .
际 医药 生 导报 2 0 1 3年 第 1 9卷 第 2 0期
I Mt t G N,O c t o b e r 2 0 1 3 ,V o 1 . 1 9 N o . 2 0
统 汁学 意 义 ( P >0 . 0 5);耐 药率 低 于 4 0 % 的还 参 考 文 献
有 ME M( 3 6 . 2 %) 、I MP ( 3 9 . 4 %) 和T Z P ( 3 9 . 7 %) ,其 中两 种 碳 氢 酶烯 类 药物 耐 药 率 均差 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而 且 有 耐 药 率 上 升 的 趋 势 ,而

高分辨力超声检查浅表表皮样囊肿27例报告

高分辨力超声检查浅表表皮样囊肿27例报告

Ab t a t s r c :Ob e t e Toa a s h l ao i a p aa c f u e f i pd r i c ss j ci n l e eu t s nc p e rn eo p ri a e ie mod y t.M eh d A t tl v y t r s cl to s a o
Hu n i g,W e a r n a g Jn n Xio o g, L o Ya u n,e l ta
De r m e fU lr s pa t nto t a ound, H ua iHos ia , Sih n U ni r iy, Ch gd 6 41 Chi a x ptl c ua ve st en u 00 1 n
摘 要
目的 探 讨 表 皮 样 囊 肿 的声 像 图特 征 。 方法 本组 2 7例 ,先用 二 维 高 分 辨 超 声 仔 细 观 察 肿 块 位 置 、 形 态 、边 界 、 内 部 回声 等 ,再 用 彩 超 观 察 肿 块 内部 血 供 情 况 。 结 果 全 部 病 例 超 声 均 发 现 病 变 ,其 中 9例 (/ 7 9 2 )诊 断 为 黏 稠 囊 性 肿 块 ,1 例 (2 2 )被 误 诊 为 实 性 包 块 ,3例 诊 断 为囊 2 1/7
m ar i nh 2 hi r s u i n ulr s und,a d t nt r a l od s pl t g n a d t nt r ale h soft s e t D gh— e ol to t a o n he i e n lb o up y wih
肿可能。
关 键 词
高 分辨 力 超 声 浅表 表 皮 样 囊 肿
H i h— e o u i n U lr s un e e to o pe fc a g r s l to t a o d D t c i n f r Su r i i lEpi e m o d Cy t d r i ss

临床睾丸表皮样囊肿、皮肤表皮样囊肿、腹腔粘液包块等超声洋葱皮螺纹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

临床睾丸表皮样囊肿、皮肤表皮样囊肿、腹腔粘液包块等超声洋葱皮螺纹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

临床睾丸表皮样囊肿、皮肤表皮样囊肿、腹腔粘液包块等超声洋葱皮螺纹征临床表现
及影像学特征
1、睾丸表皮样囊肿
典型表现为“靶环”征,“洋葱皮”样表现,肿块边缘光滑伴强回声,肿块局限伴囊壁钙化,通常不可探及血流,这点可与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洋葱皮”征是由囊壁鳞状上皮细胞发育成熟并角质化坏死脱落排列而形成。

“靶环”征表现为病灶大部分为低回声,内见部分强回声。

病灶层状呈“洋葱圈”样表现,伴部分囊壁钙化
2、皮肤表皮样囊肿
由于囊肿位置表浅,易受摩擦碰撞导致角化物分布不均以及含水量不一,故内部可出现特征性的裂隙样或管道样无回声。

也有学者将洋葱皮征或螺纹征作为表皮样囊肿的特征性表现,但这类表现更多见于睾丸表皮样囊肿。

3、腹腔粘液包块
腹腔内的包块部分或全部呈现为典型“洋葱皮”样表现,腹腔粘液性新生物的特征性表现。

阑尾粘液囊肿:病变局部不均回声呈现为“洋葱皮”样表现
卵巢粘液性肿瘤内的“洋葱皮”表现。

表皮样囊肿的超声幻灯课件

表皮样囊肿的超声幻灯课件

05
总结与展望
表皮样囊肿的诊疗现状
诊断准确性
目前超声检查是表皮样囊肿的主 要诊断手段,通过高频超声可清 晰显示囊肿的大小、形态、位置 及内部回声等信息,有助于提高
诊断准确性。
治疗方案
表皮样囊肿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 手术切除和保守治疗两种方式,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
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表皮 样囊肿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 高,但仍需注意术后并发症的预
02
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
声像图特征
01
02
03
04
形态
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 形态规则。
内部回声
内部回声均匀,多为低回声, 有时可见散在点状强回声。
后方回声
后方回声增强,无衰减。
钙化
钙化少见,如有钙化,多呈簇 状分布。
超声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
根据声像图特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手术切除是表皮样囊肿的主要 治疗方法,通过彻底切除囊肿 及其周围组织,以降低复发风
险。
穿刺抽吸
对于较小的囊肿,可采用穿刺 抽吸的方法,将囊内液体抽出 并注入硬化剂,使囊壁粘连萎 缩。
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可用于较小的囊肿, 通过激光的高温作用使囊壁坏 死、萎缩。
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低温使囊壁细胞 死亡,达到治疗目的,但复发
01
02
03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 勤换衣物,避免皮肤感染 。
避免外伤
避免皮肤受到外伤和刺激 ,以防诱发表皮样囊肿。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 表皮样囊肿,并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

表皮样囊肿的高频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

表皮样囊肿的高频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

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在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显著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广大患者信赖和推广。

参考文献[1]张菡,张鸿青,田青,等.高血压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的对比[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2):3117⁃3118. [2]朱家宝,司同,吴彬彬.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在高血压左室壁肥厚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3):134⁃135.[3]吉小莉.高血压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特点及诊断[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8):114⁃115.[4]王慧.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估价值分析[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63⁃64.(收稿日期:2017⁃09⁃20)表皮样囊肿的高频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刘晓娟表皮样囊肿是常发生于浅表组织及脏器的一种良性肿瘤。

由于其内常充满黏稠干酪样内容物,因此超声表现与典型囊肿无回声的表现不同,常呈实性组织回声,而且由于其病理成分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超声特征。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患者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旨在探讨表皮样囊肿高频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收集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普外科经手术病理证实表皮样囊肿患者31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9例,年龄28~63岁,平均(42±18)岁。

其中,患者自行触及肿物者28例,体检发现3例,一般无压痛等临床症状,仅4例有触痛。

1.2仪器与方法1.2.1检查仪器:选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线阵探头,频率为(5~12)MHz。

1.2.2检查方法:受检者充分暴露肿物部位,使用高频线阵探头各个切面仔细观察,先使用二维超声观察肿物的位置、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并测量肿物的大小,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物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频谱多普勒超声测量血流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等血流数值。

28例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高频彩超诊断结果分析

28例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高频彩超诊断结果分析

28例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高频彩超诊断结果分析黄海;任玉君;任芳;葛银芝;吴立丰【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2(10)33【摘要】目的探讨表皮样囊肿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提高超声对其诊断的正确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结果所有病灶均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后方增强,内部无血流信号,内部结构回声则变现多样,有3例表现为“洋葱皮”样结构,有10例表现为均匀低回声结构,有13例表现为不均匀浑浊无回声结构,有2例表现为均匀透声无回声结构。

结论对于所有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结构疏松,未见血流的浅表肿块,均应高度怀疑为表皮样囊肿。

【总页数】2页(P469-470)【作者】黄海;任玉君;任芳;葛银芝;吴立丰【作者单位】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超声室,江苏无锡 214000;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超声室,江苏无锡 214000;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超声室,江苏无锡 214000;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超声室,江苏无锡 214000;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超声室,江苏无锡2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R730.269【相关文献】1.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120例 [J], 李银珍;陈威;张红志;谢永高2.高频超声在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中的作用分析 [J], 谢许萍;林忠超;程志坚;谢学建3.高频彩超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物思路的探讨 [J], 赵夏;王玲;姚霞飞;钱群飞4.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高频超声分析 [J], 胡磊5.压差试验在高频彩超诊断浅表软组织血管瘤中的应用评价 [J], 曾林胜;李晓春;黄开洪;孙斌;彭美华;李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表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分析
发表时间:2015-11-04T09:46:54.35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期作者:李琼[导读] 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超声诊断科湖南长沙 410004 浅表表皮样囊肿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良性肿瘤,多发于头、面、颈部等的皮肤或皮下组织浅层。

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超声诊断科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目的:对浅表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特点进行总结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通过超声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浅表表皮样囊肿的46例患者资料。

对采用高频超声观察到的患者肿块内部血流信号,以及肿块的位置、形态、边界以及内部回声等特点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本次46例患者所有肿块均在皮下及皮下组织,与皮肤关系密切。

43例肿块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占93.48%,其他不规则形状的3例,占6.52%;41例肿块边界清晰,占89.13%,5例边界不清晰,占10.87%;肿块内部回声情况如下:呈均匀细点状弱回声21例,占45.65%,呈点状弱回声同时伴有小无回声区20例,占43.48%,呈点状弱回声同时伴有点状强回声的3例,占6.52%,低回声内可见大量强回声或者片状无回声区的2例,占4.35%;肿块后方回声情况为42例肿块后方回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占91.3%,4例肿块后方回声无明显变化,占8.69%;肿块内部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2例患者肿块周围见点状血流信号。

结论:浅表表皮样囊肿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通过总结分析其声像特点,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与漏诊的产生。

【关键词】浅表;表皮样囊肿;超声表现引言
浅表表皮样囊肿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良性肿瘤,多发于头、面、颈部等的皮肤或皮下组织浅层。

其发病原因大多是因为皮肤受到外伤后,表皮下的碎粒体移植到皮下,出现生长及增殖而形成囊肿。

尽管囊肿的位置大多位于浅表,治疗起来不难,但因其病理学改变较为独特,导致超声声像图也较为复杂多样,在进行诊断时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的出现,从而延误了患者病情。

为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避免产生漏诊及误诊,现将我院现将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通过超声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浅表表皮样囊肿的46例患者的超声影像表现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通过超声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浅表表皮样囊肿的46例患者超声影像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5~77岁,平均年龄(36.36±3.72)岁;病程1个星期~22年,平均病程(6.4±4.5)年;囊肿位置在中耳7例,臂部5例,背部11例,睾丸3例,头颈部10例,四肢8例,其他部位2例;单发肿块44例,多发肿块2例;肿块直径0.42~5.23cm,平均直径(2.31±0.52)cm。

5例患者肿块有压痛感,其余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均因皮肤或皮下肿物前来就诊。

参与本次调研患者均在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进行,排除其他影响调查结果的并发症患者及临床资料不全患者。

1.2 仪器与方法
本次超声检查所用仪器为PHLIPS IU22、PHILIPS HD11、SIEMENS ANTARES、Mindray M7、Mindray DC-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与线阵探头。

探头频率为7-10MHz。

患者取合适体会将肿块充分暴露,探头直接放置在肿块上进行扫描,观察并记录肿块的大小、位置、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与皮肤的关系等,并对探头进行适当加压以观察肿块是否发生变形。

对肿块内部及周围的血流信号情况进行记录。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46例患者所有肿块均在皮下及皮下组织,与皮肤关系密切。

43例肿块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占93.48%,其他不规则形状的3例,占6.52%;41例肿块边界清晰,占89.13%,5例边界不清晰,占10.87%;肿块内部回声情况如下:呈均匀细点状弱回声21例,占45.65%,呈点状弱回声同时伴有小无回声区20例,占43.48%,呈点状弱回声同时伴有点状强回声的3例,占6.52%,低回声内可见大量强回声或者片状无回声区的2例,占4.35%;肿块后方回声情况为42例肿块后方回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占91.3%,4例肿块后方回声无明显变化,占8.69%;肿块内部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2例患者肿块周围见点状血流信号。

3 讨论
表皮样囊肿又被成为胆脂瘤、角质瘤、珍珠瘤等,是临床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

有一部分是先天性遗传,是由于异位胚胎的残余组织导致的,常见于中耳部位的囊肿。

而另一部分则是后天获得的,其发病原因大多是因为皮肤受到外伤后,表皮下的碎粒体移植到皮下,出现生长及增殖而形成囊肿,多见于中耳及四肢等部位。

表皮样囊肿表面常覆以非常薄的包膜,内部则多为豆腐渣样无定型的物质。

其声像表现的特点主要有:边界清醒,形态规则。

本组41例肿块边界清晰,占89.13%,5例边界不清晰,占10.87%;43例肿块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占93.48%,其他不规则形状的3例,占6.52%。

符合表皮样囊肿的声像特征。

不规则的肿块一般是因囊肿破裂伴发感染等。

本组3例中未见明显破裂,可能与患者病变体积较大,不易发现或B超医师检查不够详细有关。

表皮样囊肿的超声图像的改变与肿块组织成熟度的差别以及囊内角质物的含量多少存在很大关系。

根据肿块的内部回声可以分为无回声型、低回声型、密集光点型及强回声的钙化型四种不同类型。

本组资料中呈均匀细点状弱回声21例,占45.65%,呈点状弱回声同时伴有小无回声区20例,占43.48%,呈点状弱回声同时伴有点状强回声的3例,占6.52%,低回声内可见大量强回声或者片状无回声区的2例,占4.35%。

最为常见的为低回声型及密集光点型。

出现大量强回声仅为1例,原因为囊肿破裂并发慢性感染,无回声区1例,原因是囊肿体积较小,推测其囊肿内的角化物分布较为均匀。

因此当B超声像出现强回声区时可推测囊肿内物质增多,压力增大出现囊壁破裂,从而引起组织纤维化。

因囊肿内部为无定型的豆腐渣样物质,因此本组资料中囊肿内部均未探及到血流信号,经病理证实囊肿内均为角化物。

在肿块周边出现2例肿块周围见点状血流信号,可能与囊壁破裂存在关系。

综上所述,浅表表皮样囊肿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通过总结分析其声像特点,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与漏诊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翁伟,金鑫.高频超声诊断浅表表皮样囊肿的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6):370-371.
[2]李银珍,陈威,张红志等.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120例[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09(2):91-93.
[3]杨雪松,陈文,林发俭等.高频超声在浅表表皮样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11):1034-1037.
[4]陈孝平,石应康,邱贵兴.外科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0.
[5]李艳娜,汤冰辉.乳腺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8):577.661-663.
[6]Glasgow SC,Birnbaum EH,Lowney JK,et al.Retro-rectaltumors:a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challenge[J].DisColon Rectum,2005,48(8):1581-1587.
[7]黄景,文晓蓉,罗燕,彭玉兰.高分辨力超声检查浅表表皮样囊肿27例报告[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7):
[8]刘洪涛,卢漫.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诊断[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3):82-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