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茶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茶俗

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茶俗

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茶俗

壮族“甜茶”是壮族人民的传统饮品,有很多讲究的茶礼。壮族男青年第一次到姑娘家相亲时,姑娘就给他敬一杯茶。如果茶中放有糖,男青年饮“甜茶”,就表明姑娘同意了;如果没放糖,则表示不同意。这种表达的方式,既特别又含蓄。

佤旗“苦茶”其煮法是在大砂罐中一次放500克茶叶,一直煮到罐中剩下三五口茶水为止。然后等茶凉到一定温度,一口气喝下。茶水苦涩难忍,但喝后顿觉清凉爽口,回味无穷。

回族“八宝茶”回族同胞常用此茶招待临门的贵宾。这种茶掺有杏干、桂圆、荔枝、葡萄干等,喝起来香甜可口,有滋阴润肺,清咽利喉之奇效。

东乡族“盖碗黄茶”东乡族同胞用“盖碗黄茶”待客。其做法是用铜壶(或瓦壶)将茶煮沸后,在盖碗里放一小块糖和一点具有松香味的黄茶,在客人吃饭或坐在炕上谈天时,即献上盖碗黄茶。

白族“烤茶”云南大理白族人常以“烤茶”招待贵宾。有宾朋来访时,主人就把从山上采回的鲜茶放在砂罐里,边烤边摇,待茶叶烤到发出清香并泛黄时,便用沸水冲入砂罐里,再稍煮片刻。茶煮成后便

倒入瓷盅,双手举杯,敬给客人。

藏族“酥油茶”其做法:把茶砖切开捣碎,加适量的水煮沸后滤出茶渣,调入食用酥油,茶汁和酥油就混合成乳白色的“酥油茶”。每

有宾客来访,全家在帐蓬外恭候,待客人进帐坐定后,女主人即双手缓缓捧上酥油茶敬给来宾,使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彝族“腌茶”这是云南山区的部分彝族同胞喜爱的一种“茶”。将采下的鲜茶放入灰泥缸中,边放边压,直到压满,最后用重盖子压紧,数月后,即制成味道独特的“腌茶”。

俐侎人习俗和俐侎茶文化

永德县境内风景优美的大山深处,居住着一支神秘的民族—俐侎族,俐侎族是彝族的一个分支,整个族群只有两万六千多人,是云南省独有的一个族群,长期居住在高山箐林的俐侎人,性格温婉含蓄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别具一格的民族歌舞、祭祀、服装、饮食等传统习俗。

俐侎人祭茶:

古代少数民族信奉茶树是人的祖先,崇拜、敬仰,膜拜茶他们的传统习俗,汉代以后许多少数民族陆续落籍,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祭茶传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俐侎人,居住在高山箐林中,与茶为邻,以茶作伴,有着十分悠久的种茶历史和丰富深厚的茶文化。每年入春,俐侎人都会到自家种植的茶树下行祭祀之俗。此风俗从元秦定间开始至今效行;此外俐侎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都会虔诚地到茶树下焚香、叩拜和祭祀,且俐侎人盛行祭祀,一年四季都有祭祀活动,而每次祭祀品中都少不了茶水。

俐侎人天天与茶为伍,天天要喝茶。其中俐侎人竹筒雷响茶可谓是小有盛名,先用当地的香竹制成的竹筒做为烤茶的器具,共有8道工序①温水②破竹③打茶④洗具⑤雷响⑥苦渡⑦敬茶⑧收具,是俐侎族至今保留传统泡茶手法。

俐侎人茶礼:

永德各族人民与茶都有不解之缘,各种礼俗都与茶密切相联,形成修外的传统茶礼、茶俗。如:婚姻礼茶、客来敬茶等习俗。(1)婚姻礼茶:男女婚嫁时,男方提亲的彩礼中必须有茶,象征着男方对女方家族祖先的敬仰;(2)客来敬茶:各民族敬茶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汉族敬茶要双手敬上,头碗茶必须先敬给客人,象征平等和友谊,而俐侎人却不同,俐侎人敬茶时,头碗茶必须有主人先喝,然后双手将茶敬予客人,表示诚意和客人的尊贵。

客家茶文化:在“吃茶”中寻根溯源

“天下的茶千百样,都不如妈妈的擂茶香。”客家茶人张汉秋在悠扬的歌声中,给来自台湾的客家客人捧上一碗碗香气四溢的擂茶。

茶之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

习惯。张汉秋说,擂茶也是茗粥的一种形式,它是用绿茶、芝麻、

花生、曝米、薄荷、金银花叶等多种物质,经过低温研磨后,冲泡

食用。

“客家人有吃茶的习惯,”台湾客家电视台徐智俊说,“在台湾的客家还保留着吃擂茶和抹茶的习惯,我们在大陆的客家聚集地贺

州找到了传统的客家吃茶方式:擂茶、抹茶和米茶。”米茶,顾名

思义,用茶叶加入经阳光暴晒的糙米冲泡而成。“在客家人的饮食

习惯里,茶可以当饭吃,茶是和大米一样必不可少的食物。”张汉

秋说。

张汉秋走访了近百户客家人,阅读了大量和茶有关的古书。他发现,客家人吃茶还保留了手工炙茶、碾茶、罗茶、煮茶、点茶的古

代遗风,茶叶有助于消化,能把体内的毒素顺畅排出体外。

“茶道和茶艺有本质区别,一个重在修行,一个重在技艺。茶道是一种精神,就像客家人吃茶的方式非常质朴,但却沿袭着从汉代

以来中国人对茶的态度:新茶活水,古朴自然,以茶修身。”张汉

秋说。

闽北重视茶礼仪和习俗

“喊山”仪式源于武夷山的民间祭茶神,元代御茶园将之演绎为开山仪式。元至顺二年(公元1332年),建宁总管在通仙井之畔建

筑一个高五尺的高台,称为“喊山台”,山上建喊山寺,供奉茶神。每年惊蛰,御茶园和当地官员、场工,登临喊山台,供祭茶神,顶

礼膜拜,宣读祭文,后率众人高喊“茶发芽!茶发芽!……”以表

对茶敬意,祝茶叶丰收,茶事顺利。仪式中,通仙井的井水会慢慢

上溢,甚为奇异。茶农因此称通仙井的井水为“呼来泉”。

“喊山”仪式在闽北茶习俗茶礼仪中具有其独特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归根结底,这一茶事活动应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闽北人漫长的茶事活动中,茶对人们的生

产生活影响与日俱增,茶文化元素也渐渐融入了生活。在古代,通讯、交通不发达,为了获得更多信息,人们闲来无事,常常聚在一

起品茶聊天。烹煮茶汤,捧上小碟,配以花生、瓜子、板栗等零食,对街头巷尾之事或评议言行,或评头论足。这说明,茶在融入人们生

活的过程中,产生了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作用。同时,这一作用

还表现在人们的习惯用语上。比如,张三对李四说“请你到我家来

喝茶吧”,目的是邀请李四到其家里做客,做客的内容包括说话聊天、联络感情等,而不仅是喝茶而已。

茶对生活的影响,还充分体现在传统习俗上。在过去闽北人的婚嫁习俗中,人们把订婚称为“插茶”,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因为

茶苗只有刚种下时才可移植,一旦生根了再去移动,这株茶的成活

率就不高了。因此,古人把订婚称为“插茶”,是取“茶大不移”

之意。我们知道,订婚之后便是结婚。在过去,订婚不仅要有父母

之意、媒妁之言,还要请出德高望重的长者证婚,邀请亲朋好友聚

在一起摆酒席举行订婚仪式,一起商量婚期、嫁妆等事宜。当插茶

仪式举行之后,男女双方就将以准女婿、准媳妇的身份开始交往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品茶时十分注重茶礼仪。茶礼仪总体上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是相一致的,都有尊者为先、长者为贵,先尊后卑、

先长后幼的讲究和说法。具体来说,不论是坐下喝茶,还是站起敬茶,在品茗的顺序上,敬老尊贤、长幼有序这些文化传统都被列入

了茶礼仪的范畴。除了受本土文化的影响外,茶礼仪还受到外来文

化的影响。近代以来,一些外来文化也融入到了茶礼仪之中,比如“女士优先”这个舶来之词,在从前,这个词在茶礼仪中是没有体现的。

茶礼仪是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着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特点。随着时代推移,一些新的文化元素正不断融入茶事活动之中,使茶礼仪中的文化色

彩更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

总而言之,不论是茶习俗,还是茶礼仪,这些讲究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了茶以和为贵、有序和谐的本质。人们常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