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大梁模板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换层模板施工方案
第一节工程概况
1.1编制依据
1、****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设计图纸;
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6、工程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1.2 工程概况:
****工程转换层位置为三层,标高12.45m,下部为二层裙楼,转换层层高6.500m,转换层大梁最大截面尺寸为1400X1700mm,最大主筋直径Φ32Ⅲ级螺纹钢筋,箍筋最大直径Φ14Ⅱ级螺纹钢筋,转换层梁钢筋均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转换层墙柱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50、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60。
1.3工程特点难点
****工程转换层施工主要突出的特点难点有:工程转角位置多,测量定位困难;本工程裙楼2层、地下室2层,其转换层梁板模支撑系统设计与搭设较困难;框支柱与框支梁柱头位置钢筋满足锚固长度的排距控制与钢筋穿铁顺序确定;保护层控制与砼抗裂控制。
针对测量定位困难,项目上采用在楼板上留孔,用激光垂准仪进行投测,确定主要控制线,由控制线进行定位,先在二层楼板面将框支梁放线定位,然后再在框支梁对应位置搭设其支模架,铺设梁底板前,再次吊线核对其位置。对转换层梁板模支撑系统在方案设计中选择多单元最不利位置进行验算,依次验算支撑系统及下层结构的承载能力,对下层结构不满足承载要求时对
结构进行调整加强,并报设计院复核,详模板、支撑体系计算。对柱头框架梁钢筋除了理论上计算出钢筋穿筋位置间距外,按实际比例绘出节点图,对操作班组进行交底指导施工。对于砼质量控制,在确定钢筋排距位置后对梁、柱头等钢筋密集处先找好下料点,作好记录,采用布料杆灵活布料,砼分层浇筑,加强养护及内外温差控制,对钢筋重叠过高造成砼保护层过厚位置采用挂钢筋网片处理,防止砼表面开裂。
第二节模板工程
转换层结构施工中支承方案的选择,根据施工经验,本工程转换层支撑体系拟采取如下方案:二层梁板支撑系统不拆除,首层梁板及地下室梁板局部加设顶撑,由上至下逐层转递荷载,直至地下室底板。
本方案模板支撑系统的计算顺序以:选择计算单元(选择多个计算单元)荷载清理梁侧板、底板强度计算梁底枋计算梁侧枋计算钢管围柃计算对拉螺栓计算支承钢管脚手架计算二层梁板结构计算
3.1 模板支撑体系计算
框支梁模板工程:材料采用七层板(18厚),50×80硬木枋,80×100硬木枋,Φ48×3.5脚手架钢管,扣件。转换层模板工艺如下:支二层墙、柱模板——支三层框支梁底模——支梁侧模——支设平台板
框支梁支撑系统见附图
(一)、模板支撑验算。
1、选计算单元
根据《3#楼三层梁平法施工图》结3-31可知转换层梁产生荷载最大、对下部支撑最不利的梁为3-J~3-N轴交3-18轴处KZL2-3(2)梁(1400×1700,L
净=8.15m ),因此,确定取该梁作为核验单元。梁底支撑立杆间距(跨度方向)
L=500mm ,立杆步距H=2.200m ,梁底垂直于截面方向设4根立杆间距@500mm,支模采用材料:18mm 厚优质胶合板;100×50木枋;Φ48架管围柃;Φ48架管支撑架。(详见转换层大梁模板支设示意图)
2、模板验算。
(1).梁底模100×50枋@200验算。
a. 荷载清理
梁模层板自重①:(1.52×2+1.4)×5.8kg/m²×10×10-3=0.26KN/m
梁侧枋及梁底枋重②:
[(1.52+0.1)×0.05×0.1×3.3×2+8×0.1×0.05]×0.8kN/m 3=0.07KN/m 梁砼自重③:1.4×1.7×24=57.1KN/m 素混凝土自重取24KN/ m 3 围柃自重④:4×2×2×3.85kg/m=0.62KN/m
设计钢筋重⑤:Φ32: 40根×6.31 (底筋) 2.5KN/m
Φ14: 19×10道×1.21 (箍筋) 2.3KN/m
腰筋16Φ20:16 ×2.466=0.04KN/m
振捣荷载⑥:1.4×2=2.8KN/m
(根)=8.37KN/m 。
内力计算
木枋按5跨连续梁计算,查表得:
Km=-0.105 Kv=-0.606
M=kqL²=0.105×8.37×0.5²=0.22KN.m
V=0.606×8.37×0.5=2.54KN
W=1/6bh²=1/6×100×502=0.417×105mm3
c.强度验算
δ=M/W=0.22×106/0.417×105=5.3N/mm² τ=3v/2bh=3×2.54×103/2×100×50=0.76N/mm² (2)梁侧枋计算 a.板压力 Pm=24×1.7÷5(根)÷1.52=5.4KN/m b.强度验算 侧枋50×80间距250,支座间距600,按5跨连续梁计算,查表得:Km=-0.105 Kv=-0.606 M=KmqL²=0.105×5.4×0.6²=0.2KN.m V=0.606×5.4×0.6=2KN W=1/6bh²=1/6×50×1002=0.83×105mm3 δ=M/W=0.2×106/0.83×105=2.4N/mm² τ=3v/2bh=3×2×103/2×50×100=0.6N/mm² 满足要求 (3)因此梁侧枋采用50×100木枋,符合要求. (4)Φ48×3.5围柃 弯矩及剪力同上 M=0.2KN.m V=2KN W=5.08×103×2=10160mm3 Sx=2πD3/8 =3.14×483/8=4.3×104mm² I=12.18×105mm4 δ=M/W=0.2×106/1.016×104=19.7N/mm² 因为圆形钢管,最大剪力处亦无截面剔弱,因此,其抗剪强度不必验算。 因此,其钢管围柃满足要求。 (5) 对拉螺栓计算 (取最下面一排丝杆@500核算) 丝杆直径为12 mm,间距500 mm 拉力F=24×0.5×0.6=7.2KN M12丝杆[F]=0.78.A.f y=0.78×113.1×210=18526N>F=7.2KN 满足要求。 (6)支撑钢管脚手架计算 a.荷载清理 梁底模、梁侧模、梁侧枋、围柃、梁底枋、砼自重、钢筋自重、振动荷载、人力荷载等合计:q=83.74KN/m b 小横杆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