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灾避灾之路---旬阳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及对策
时间:2011-09-20 点击:6 次作者:feiyu9
本文所属专题:※国土资源调研论文
标签:地质灾害防治灾害防治地质灾害
-
旬阳县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758.2㎜、最高1085.2mm。
地势总体特点为“两山夹一江”即北靠秦岭,南依巴山,汉江横穿而过,区内高山纵横,河溪深切,沟谷密布,地质环境脆弱,断裂构造发育,易滑地分布广泛,降雨量分布极为不均,区域性差异较大,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全县有三分之二区域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截止2010年12月全县共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372处。
特别是2010年汛期,受极端天气影响,旬阳县连续遭受“7.18”、“7.24”等多次暴雨洪水袭击,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全县新发生灾害点142个,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县乡两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结合的方针,逐级逐点落实监测责任,发挥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作用,确保大灾无人员伤亡,受威胁群众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在防灾避灾工作中采取夯实责任、做好应急预案、加强巡查监测、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建立群测群防网络等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县域经济发展。
(一)逐级夯实责任。
每年初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由县政府主管县长与各乡镇长签定,并纳入县政府对乡镇年度目标任务考核。
各乡镇对每个隐患点落实了包抓领导、乡村干部责任人和具体监测人。
(二)做好应急预案。
县政府在做好全县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同时,要求各乡镇对辖区每个灾害隐患点做出群测群防应急预案,并在各隐患点公示,让周围群众明白该隐患点的灾害类型、规模、危害程度、威胁范围,乡镇包抓领导、责任人、监测人、报警信号、撤离路线及避险地点等。
确保险情和灾害发生时,能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保证现场有干部组织抢险救灾,受威胁群众按应急预案安全撤离。
(三)加强监测预报。
健全了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巡查制度、灾情速报制度,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汛期巡查、监测工作。
每年汛期到来前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
对受威胁群众逐户登记备案,并发放明白卡。
逐点落实乡(镇)村包抓领导和监测人,对上年度抽查通讯不畅,责任心不强的监测人要求村组现场重新确定监测人,确保监测到位。
(四)广泛开展宣传培训。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地质灾害预防、避险、自救等知识培训。
一是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相关知识综合成通俗易懂的文字配上本县近年来发生的地质灾害现场照片,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展板,在全县城乡集镇、学校、村庄院落巡回展出。
二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校园、下乡镇、到村组宣讲培训活动。
组织专家和工作人员深入到各地质灾害点进行实地调研,精心编写讲稿,引用本县以往发生的地质灾害实例,分析其灾害发生的原因,提出如何预防、监测及灾害发生后如何撤离等知识,讲的都是群众身边发生的事,很熟悉,既听得懂,也能记得住,一旦发生灾害时能用得上。
三是在汛期通过电视台、手机短信等形式发布气象和地质预警信息,指导广大群众及时有效防灾避灾。
(五)建立群测群防网络。
我县从2007年开始在全县实施“乡村为主,预警到户”的群测群防工作机制。
各乡(镇)通过逐村、逐组、逐院落、逐户进行摸排分类,把全县所有农户分为预
警户、观察户和放心户。
做到分类管理,分级预防,建立了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的监测预防体系。
2009年,旬阳县被国土资源部首批命名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
(六)加强地灾评估和监管工作。
对县城规划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建设项目及村民建房全部实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前置审核制度,同时加强巡查监管力度,对未按规定做评估备案和前期治理不规范等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和限期改正,从源头上遏制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情况发生。
(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监测。
2006年,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在旬阳县布设了全省第一个地质灾害自动化专业监测示范点。
投资150万元建成旬阳县商贸街滑坡自动化专业监测示范点,该监测站按照设计要求布设降水量、土层含水率、地下水、地表裂缝,深部位移等监测点。
各点的实地监测数据通过本地多参数传感器、无线网络和北斗卫星系统实时传送到旬阳监测中心和北京监控中心,再通过软件程序处理,将数据存入相应数据库,可通过计算机随时查阅、提取监测数据,掌握滑坡体变化情况。
该监测站的建成,为分析研究该滑坡体发展规律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陕西省开展滑坡等地质灾害自动化专业监测工作提供了范例。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责任还不够明确。
目前,从县到乡镇人民政府及村组,各级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已很明确,国土资源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责任也很明确,且已建立健全了目标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
但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对本单位从事建设活动及责任区出现地灾隐患重视不够,缺乏防范意识和责任感。
(二)监测及应急设备落后。
全县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372处,仅有一处建成自动化监测站,其余各点全部是人工监测;国土资源、城建、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统一联动的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尚未形成;应急处置专业化设备几乎没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处置突发重大地质灾害事件综合能力很低。
(三)防治经费严重短缺。
我县的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监测、防治任务十分繁重,监测人员的工资补助尚未完全落实,372个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大部分是村组干部或老党员义务监测。
目前需要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113个,预算经费4亿多元,其中应急治理项目24个,预算经费1.63亿元。
由于县级财政吃紧,争取上级补助项目资金有限,治理工作难度很大。
(四)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全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队伍中没有水工环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地质灾害调查、勘察、鉴定、评估、预警、应急处置等工作难以开展。
三、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建议
回顾近年来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防灾避灾探索之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着力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逐步达到专业化;二是从社会上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实战经验的技术人员,充实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门;三是聘任3-5名地灾防治专家组建专家库,对灾害性天气、监测反馈的信息进行会商,为政府决策发布预警和启动应急预案提供科学建议,对临灾应急处置工作和救灾工作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二)进一步夯实群测群防责任。
在不断完善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同时,继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宣传工作,让广大干部群众明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社会工程。
夯实各单位的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群测群防良好局面。
(三)统一配备监测及应急设备。
县级财政无力解决设备配置,应积极向省上争取资金和政策,以达到《陕西省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建设方案》所要求的配备专用车辆和应急设备。
同时要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监测预警指挥体系,提高防灾和临灾处置效率和能力。
(四)采取综合治理达到治本目的。
要解决全县地灾治理工作量大,县级财政无力拨付大量资金投入治理项目,争取上级补助又有限等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县城、集镇等居民较集中区域的地灾点,采取综合治理方案实施治理,即县级财政预算拨一点、向中省
市争取一点资金,再将治理项目与城市改造、集镇开发、基础设施等建设结合起来,制定综合治理方案,贯彻“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吸引投资,解决治理资金困难,达到治理目的;二是对居住较分散的受地灾威胁群众实施搬迁,县政府应综合使用地质灾害防治、土地开发整理、高山移民、灾后重建、农村危房改造、扶贫和救灾等各方面政策资金,结合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和新农村建设,逐步将农村边远山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搬迁安置到地质安全、生产资料充足的宜居地区,彻底消除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威胁
本文来自国土资源文秘网:/html/20110920/n-49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