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电镜技术
冷冻电镜技术
![冷冻电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d9b805527d3240c8547ef1a.png)
冷冻电镜技术课程学习报告一、课程所讲基础知识回顾1、电子显微镜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1)上世纪50年代的负染技术(分辨率2mm):该技术的原理为重金属燃料与H结合,特点为对电子散射强,视野暗,衬度大,易观察到生物材料。
但不足之处在于染料颗粒较大,不易进入分子内部。
此外,因样品需要脱水处理,会造成结构失真。
(2)上世纪60年代的三维重构技术三维重构的数学原理为傅里叶变换,其关键性质为:三维函数投影的傅里叶变换等于该三维函数傅里叶变换在垂直于投影方向上的中央截面。
因此,通过对待测立体物质的多角度投影信息采集,可以借助数学的桥梁,重构出该物质的三维结构。
显然,对待测物质投影采集的角度越多,越精确,重构出的三维图像越接近真实。
在60年代,T4噬菌体的结构通过该方法被成功解析。
(3)上世纪70年代的电子晶体学即根据电子衍射的花样确定物质的晶体结构。
被观测的物体通过物镜形成衍射图样,而这些衍射光束的低散射角部分再通过透镜而形成显微像。
该方法相当于对原物体进行两次傅里叶变换,一为将物体转换成衍射谱,二为逆傅里叶变换使衍射谱重构成显微图像。
在70年代,电子晶体学的发展使得第1个膜蛋白结构被成功解析。
(4)上世纪80年代的快速冷冻技术(分辨率达到0.2nm)主要原理为将样品快速冷冻在玻璃态的水中,样品不需脱水,结构与在溶液中相同,呈天然状态。
因此,电镜成像得到的更接近原物质的真实结构,且分辨率高。
2、冷冻电镜技术介绍(1)关于玻璃态冰:冰的结构多种多样,包括六角形冰、立方体冰等,其物理状态与冷冻速率有关。
若要形成玻璃态(即无定形态)的冰,需要冷冻速率达到每秒钟104摄氏度。
此时,冰的结构呈现各向同性,不会因成像角度不同导致图像产生偏差。
(2)操作步骤概要:冷冻包埋——转移至液氮或液氦中——观测,图像采集——三维重构(3)图像采集的质量要求:应保证样品在玻璃态冰中的分布均一,厚度一致切适当,避免污染。
此外,特别应注意的是,该方法对电子剂量很敏感,最适为10e/A2,明显超过最适剂量即容易因受到过量电子辐射而破坏物理结构,导致冰迅速汽化,出现气泡,造成图像采集不成功。
冷冻电镜 电解液 电催化
![冷冻电镜 电解液 电催化](https://img.taocdn.com/s3/m/03e4009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d.png)
冷冻电镜电解液电催化
冷冻电镜是一种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结构的高分辨率显微镜技术。
它通过将生物样本快速冷冻,并在低温下进行成像,能够捕捉到生物分子的自然状态,从而提供更准确的结构信息。
电解液是一种用于电池、电容器等电化学装置中的溶液,它通常由电解质和溶剂组成。
电解液的性质对电化学装置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电催化是一种利用电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的过程。
电催化剂通常是一种能够在电极表面促进电子转移和反应物转化的物质,它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降低反应的能垒。
冷冻电镜、电解液和电催化这三个领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例如,在电催化领域中,可以利用冷冻电镜技术研究电催化剂的结构和形态,以及它们与电解液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电解液的性质也会影响电催化剂的性能,因此需要对电解液进行优化和选择。
此外,电催化反应的产物也可以通过冷冻电镜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总的来说,冷冻电镜、电解液和电催化这三个领域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材料科学、化学、能源等领域的发展。
冷冻电镜表征
![冷冻电镜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c6c58ad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8.png)
冷冻电镜表征
冷冻电镜(Cryo-Electron(Microscopy)是一种生物学中常用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技术,它能够以冷冻的方式观察生物样品的高分辨率结构,特别是蛋白质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
冷冻电镜表征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冷冻电镜表征的关键步骤。
生物样品需要以特殊的方式制备,以确保在电镜中保持其原始结构。
通常,样品会在非常低的温度下迅速冷冻,以保持生物分子在其自然状态下的结构。
2.(数据采集:(冷冻电镜利用电子束来照射样品,并记录样品散射电子的图像。
这些图像被捕获并记录下来,形成一系列2D图像。
这些图像需要在不同角度和方向上采集,以获取关于生物样品三维结构的信息。
3.(三维重建:(通过收集的2D图像,使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进行图像处理和三维重建。
这些程序能够处理大量的2D图像数据,并将其转换成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模型。
4.(结构解析与分析:(得到的三维结构模型可以进一步用于分析生物样品的结构。
这包括分析蛋白质、细胞器或其他生物分子的形状、大小、构象等信息。
冷冻电镜表征因其能够在生物样品的原始状态下观察高分辨率结构而备受青睐。
它在生物医学研究、生物化学和药物研发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科学家们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1/ 1。
冷冻电镜技术
![冷冻电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9a34a43f18583d0496459e2.png)
冷冻电镜技术或冷冻电子显微学(Cryo-electron microscopy) (Cryo electron microscopy)梁毅(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分子的结构分析现代生物学仪器分析中的“四大谱”和“三大法”●传统上最有效的方法是“四大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等)结构测定●的最重要和应用最广泛的三大方法:●X 射线晶体衍射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和冷冻电镜什么是电镜?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是根据电子光学原理,用电子束和电子透镜代替光束和光学透镜,使物质的细微结构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数下成像的仪器●电镜用于生物样品的结构研究是众所周高分辨率的电镜可以达到0.l 知的,目前0l 乃至水平,这是指在特定条件下nm3Å可分辨的两点的距离。
●虽然这已接近原子分辨水平,但由于种种原因要看到构成生物大分子的碳、氢、氧原子的三维排布仍是很困难的。
●首先,构成生物物质的碳、氢、氧、氮等元素对电子的散射能力较弱;●其次高速电子的轰击会对生物样品造成辐射损伤,后者在生物样品的高分辨率结构分析中是最严重的问题。
●损伤机制包括非弹性散射引起的化学键断裂,也包括电子轰击引起离子、自由基和分子碎片扩散,从而造成生物样品的质量损失。
●因此利用电子显微镜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研究必须首先把观察对象制备成特殊的样品。
●电镜的样品制备方法有许多种,在有关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中,负染、葡萄糖包埋以及冰冻含水(正染)等方法是常用的。
电镜载网●电镜观察的样品需要在特制的金属载网上才能送入电镜镜筒中进行观察。
载网的直径通常为4mm,可以用铜、银、铂、镍等金属或铜镍、银镍合金等制成。
最常用的载网为铜制的,所以电镜载网一般又称作电镜铜网。
铜网网孔的形状多样,有圆形的、方形的、单孔形和狭缝形;网●孔的数目有50目、100目、200目、300目和400目等多种规格。
网孔越大,观察的有效面积越大,但同时对样品的支持稳定性也越差。
冷冻电镜技术操作流程
![冷冻电镜技术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0cd29e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1.png)
冷冻电镜技术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冷冻电镜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
以下是冷冻电镜技术的一般操作流程:1. 样品制备选择合适的生物样品,如蛋白质、病毒或细胞等。
cell冷冻电镜结构
![cell冷冻电镜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1566c04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8.png)
cell冷冻电镜结构
细胞冷冻电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和分析细胞结构的技术,利用冷冻固定和电子显微镜成像技术,可以在高分辨率下观察细胞内部的超微结构。
通过将细胞冷冻固定在适当的温度下,可以有效地保存细胞的超微结构,并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成像。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形态和功能,以及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冷冻电镜技术还可以用于观察细胞表面的结构和功能,例如膜蛋白、细胞受体和细胞粘附分子等。
这些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细胞冷冻电镜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功能,并为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冷冻电镜技术PPT课件
![冷冻电镜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1031b8b8f67c1cfbd6b84e.png)
1 冷冻电镜技术的概述
什么是Cryo-EM
冷冻电镜即冷冻电子显微镜 (cryo-electron microscopy,cryo-EM),是将生物大分子快速冷 冻后,在低温环境下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 品进行成像,再经图像处理和重构计算获得样 品的三维结构。
4
1 冷冻电镜技术的概述
看清楚分子级别的结构必须用电子显微镜
蛋白原子水平的三维结构模型,第一个用冷冻电镜解析出来的
膜蛋白结构。
13
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 2
细菌视紫红质3D结构
1975年,Richard Henderson(理查德·亨德森)利用电子显微三 维重构技术首次获得7埃分辨率的细菌视紫红质3D结构的历史性突破。 这是人们首次观测到膜蛋白的跨膜螺旋三维结构。
冷冻电镜技术 Cryo-EM
1
1 冷冻电镜技术的概述
什么是Cryo-EM、冷冻电镜的分类
目
C
O录
N T E N T S
2 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
1968—→Now
3 冷冻电镜技术的原理
样品冷冻、冷冻成像、三维重构
4 冷冻电镜技术的应用
结构生物学、医疗、具体应用场景
2
1
PA R T
冷冻电镜技术的概述
3
形成冰晶体的玻璃态冰包埋样品
2013
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确 定蛋白质TRPV1结构,标 志着冷冻电镜跨入“原子
分辨率”时代
1974
Robert Glaeser首次提出并进行 了冷冻含水生物样品的电镜成像。
1981
Joachim Frank完成了单颗粒
三维重构算法及软件Spider。
1990 Ric年hard Henderson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获得了细菌视紫红质
低温冷冻电镜技术解析结构
![低温冷冻电镜技术解析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d14a120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6.png)
低温冷冻电镜技术解析结构低温冷冻电镜技术是一种用于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先进技术。
它的原理是将样品在极低温下快速冷冻,然后在冷冻状态下观察和拍摄样品的电子显微镜图像。
通过这种技术,科学家们能够研究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从而揭示生物分子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低温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观察到更接近生物体内情况的样品结构。
传统的电镜技术需要对样品进行固化和染色处理,这往往会引入人为的变形和伪装,导致样品的结构信息受到影响。
而低温冷冻电镜技术能够在样品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避免了这些问题。
在低温冷冻电镜技术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样品的冷冻过程。
样品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被迅速冷冻到液氮温度以下,以避免水分子形成冰晶,从而导致样品的结构变形。
为了实现快速冷冻,科学家们通常使用液氮喷射或液氮浸泡的方法,将样品迅速冷却到液氮温度以下。
冷冻后的样品需要被转移到电镜的真空室中进行观察。
为了保持样品的低温状态,科学家们通常使用液氮来维持样品的温度。
在观察过程中,电子束通过样品并被检测器接收,形成电子显微镜图像。
这些图像经过处理和分析后,科学家们可以重建出样品的三维结构。
低温冷冻电镜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被用来研究蛋白质、核酸、细胞器和细胞膜等生物分子的结构。
通过观察这些分子的结构,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它们在细胞功能中的具体作用。
这对于揭示生物分子的功能和疾病机制非常重要。
除了生物科学研究,低温冷冻电镜技术还在药物研发和材料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药物研发中,科学家们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来观察药物与靶标分子的相互作用,从而优化药物的设计。
在材料科学中,低温冷冻电镜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从而改进材料的性能。
低温冷冻电镜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技术。
它通过快速冷冻样品并在低温下观察样品的电子显微镜图像,揭示了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
这种技术在生物科学、药物研发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为我们揭示生物体内的奥秘和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冷冻电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冷冻电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554adc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6.png)
冷冻电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冷冻电镜(Cryo-EM)是一种先进的生物学研究技术,使用低温和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它的发展和应用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更加详细的了解生物体内微观结构的方法。
在近年来,冷冻电镜已经在生物学研究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对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做出了巨大贡献。
冷冻电镜的原理是将样品在液氮温度下快速冷冻,并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冷冻样品的三维结构。
主要分为两个步骤:冷冻和成像。
在冷冻过程中,样品被迅速冷冻以避免冰晶的形成,通常使用液氮和液氮混合物来实现。
在成像过程中,电子束通过样品并与之相互作用,形成二维投影图像。
通过大量的二维图像的组合,可以重建出样品的三维立体结构。
在生物学研究中,冷冻电镜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首先,冷冻电镜可以用于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
通过冷冻电镜,科学家们可以观察和研究各种细胞的超微结构,包括细胞膜、核糖体、线粒体等。
这些结构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细胞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其次,冷冻电镜在蛋白质结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蛋白质是生命体内的基本分子机器,了解其结构对于理解其功能和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冷冻电镜可以以高分辨率观察和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帮助研究人员揭示蛋白质的原子级别细节。
这对于药物设计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许多药物都是靶向特定蛋白质的。
此外,冷冻电镜也可以用于研究生物体内的大分子复合物。
生命体内存在许多重要的大分子复合物,如DNA复制复合物、蛋白质酶、调节因子等。
通过冷冻电镜技术,科学家们可以解析这些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深入理解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这对于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进一步研究疾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冷冻电镜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结构生物学的进展。
传统的X射线衍射技术通常需要高度纯化的样品和晶体生长,而且对于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解析有一定的限制。
相比之下,冷冻电镜对样品的要求较低,并且可以解析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因此广受科学家们的欢迎。
冷冻电镜技术在真核细胞结构解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冷冻电镜技术在真核细胞结构解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1e2f92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d.png)
冷冻电镜技术在真核细胞结构解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细胞结构解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冷冻电镜技术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细胞结构解析工具,在真核细胞结构解析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本文将会从冷冻电镜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冷冻电镜技术的工作原理。
冷冻电镜技术是通过将样品快速冷冻至液氮温度以下的低温状态,然后利用电子显微镜(TEM)对其进行观察和成像。
相比于传统的电镜技术,冷冻电镜技术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冷冻电镜技术可以冻结样品中的生物分子,防止其在观察过程中发生结构改变。
其次,冷冻电镜技术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化学固定和脱水处理,避免了这些处理步骤对样品造成的可能影响。
此外,冷冻电镜技术还可以直接观察生物分子在其自然环境中的三维结构,提供了更加真实和准确的细胞结构信息。
冷冻电镜技术在真核细胞结构解析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前,真核细胞的结构解析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电镜技术,但由于细胞的复杂性和非稳态性,传统电镜技术在真核细胞结构解析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
而冷冻电镜技术的出现极大地克服了这些限制,为真核细胞的结构解析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通过冷冻电镜技术,研究人员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细胞器在细胞中的位置和形状,并且可以研究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方式。
此外,冷冻电镜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探究细胞和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冷冻电镜技术在真核细胞结构解析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地解析了小鼠卵母细胞核内的几个重要结构。
他们通过冷冻电镜技术获得了这些结构的高分辨率三维图像,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功能特点。
这些发现为我们深入理解卵子发育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变化和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另外,冷冻电镜技术还被应用于研究人类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的结构,为我们揭示了这些细胞器的功能和组织特征。
冷冻电镜的原理及分类
![冷冻电镜的原理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aae9f61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1.png)
冷冻电镜的原理及分类冷冻电镜(Cryo-EM)是一种用于生物样品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技术。
它允许研究人员在生物冷冻状态下研究细胞和蛋白质的结构,而无需对样品进行固定、染色或晶化。
冷冻电镜的原理是将样品冷冻在液氮温度下(约-196),以减少辐射损伤和质子晃动,然后使用电子束照射样品,最后通过记录电子束传导,获得样品的二维或三维影像。
冷冻电镜的分类可以基于使用的技术和设备。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冷冻电镜分类:1. 传统冷冻电镜:传统冷冻电镜采用冷冻固化和真空干燥技术对样品进行制备。
样品通常需要固定、切片、冷冻,并通过真空干燥以降低样品的温度和压力,最后使用电子束对样品进行成像。
由于使用了真空干燥技术,这种冷冻电镜不能适应水性样品。
2. 高压冷冻电镜:高压冷冻电镜通过在高压下以固态冷却样品,然后通过电子束成像样品。
这种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持样品的原始结构和水性环境,避免固定和干燥过程中可能引起的伪像。
3. Cryo-FIB(冷冻聚焦离子束)电镜:Cryo-FIB电镜通过将样品的冷冻微切片与聚焦离子束成像技术相结合,实现冷冻样品的切片和成像。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获得冷冻样品的三维结构信息。
4. Cryo-ET(冷冻电子断层术)电镜:Cryo-ET电镜将冷冻样品的序列二维图像重建成三维图像。
这种技术通过拍摄样品的序列图像,然后利用计算机算法将这些二维图像组合成三维模型。
冷冻电镜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技术,具有很多应用领域。
它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生物医学、药物研发等领域,用于研究和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冷冻电镜可以帮助科学家揭示生物分子及其复合物的大量结构信息,为药物设计和疾病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冷冻电镜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冷冻电镜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520bb4a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3.png)
冷冻电镜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冷冻电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是一种在细胞生物学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它通过将生物样品冷冻到极低温度,并使用电子束来观察样品的高分辨率图像。
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研究生物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强大工具。
在传统的电子显微镜中,样品需要进行化学固定和切片处理,这可能导致样品的形态和结构发生变化。
而冷冻电镜技术则能够在无需进行这些处理的情况下,直接观察样品的原始状态。
这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准确地研究细胞和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冷冻电镜技术的核心是将生物样品快速冷冻到液氮温度(约-196℃),以防止样品中的水分子形成冰晶,从而保持样品的原始结构。
冷冻过程中,样品通常会被浸泡在含有保护剂的溶液中,以保护样品免受冷冻过程中的损伤。
冷冻完成后,样品被转移到冷冻电镜中进行观察。
在冷冻电镜中,电子束通过样品并与之相互作用,形成电子透射图像。
这些图像被记录下来,并通过计算机处理和重建来生成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模型。
通过观察这些模型,科学家们可以了解细胞和生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和组织方式。
冷冻电镜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来研究细胞器、蛋白质复合物、病毒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科学家们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地解析了许多重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如核糖体、ATP合成酶等。
这些研究对于理解生命的基本过程和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冷冻电镜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和生物医学研究中。
通过观察药物与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科学家们可以设计出更有效的药物,并了解药物如何在细胞内起作用。
此外,冷冻电镜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聚集和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异常聚集现象,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尽管冷冻电镜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由于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于光束与样品相互作用的方式,因此冷冻电镜技术无法直接观察活体细胞的动态过程。
冷冻电镜技术
![冷冻电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cfe06c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7a.png)
冷冻电镜跨入“原子分辨率”时代
- 年间,电子直接探测相机 (electron direct detection device , DDD) 应用,使冷冻电镜技术突破了技术 瓶颈,如虎添翼。DDD相机能够直接探测 到高能电子,使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有了 飞跃性提升。并在年,研究者们终于取得 了理想原子等级成像,用以制作生物分子 三维结构图像。
冷冻电镜技术
冷冻电镜技术发展 2 第18页
冷冻电镜发展就像是一场猛烈革命 这项技术将生物化学带入一个崭新时代
冷冻电镜技术发展 2
TRPV1蛋白三维结构
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程亦 凡和David Julius研究组首次得到膜 蛋白TRPV13.4Å近原子等级高分辨率
三维结构(Nature上)。
生物分子即使在真空中也能维持天然 形态。1982年,他领导小组开发出真
正成熟冷可冻用电快镜速投样入品冷制冻备制问样题技术制 作不形处成理冰为晶冷体玻冻璃电态镜冰技包术埋发样品, 伴随冷展台提技供术了开发先,决冷条冻件电镜技术正
式推广开来。并于1984年用玻璃化方 法得到了第一张被水包围着病毒图像。 时至今日,冷冻电镜领域研究者依然 应用该方法来制备样品。
冰晶体玻璃态冰包埋样品
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确 定蛋白质TRPV1结构,标 志着冷冻电镜跨入“原子
冷冻电镜技分术辨率”时代
1974
Robert Glaeser首次提出并进行 了冷冻含水生物样品电镜成像。
1981
Joachim Frank完成了单颗粒
三维重构算法及软件Spider。
1990 Ric年hard Henderson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取得了细菌视紫红质
第3页
1 冷冻电镜技术概述
冷冻电镜技术的革新
![冷冻电镜技术的革新](https://img.taocdn.com/s3/m/89a76cf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a.png)
冷冻电镜技术的革新冷冻电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Cryo-EM)技术是一种分析生物分子及其结构的先进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生物科学领域中显示出重要的应用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冷冻电镜技术正经历着多方面的革新,这不仅提高了其分辨率和成像质量,也拓展了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范围。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冷冻电镜技术的革新。
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历程冷冻电镜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并未受到广泛重视。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子成像和冷冻保护技术的改进,冷冻电镜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成像工具。
2005年,冷冻电镜技术在分辨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得该技术能够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分子级别的结构分析。
2017年,因其对生命科学的重要贡献,一名科学家因此获奖,进一步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冷冻电镜的基本原理与工作流程冷冻电镜利用冷却样品到极低温度下,以便于在电子束照射下保持生物样品的自然状态。
在样品制备时,首先需要将样品快速降温至液氮或液氦温度,使水分子迅速凝固而不形成晶体。
这一过程称为“急速冷却”(ultra-rapid freezing)。
随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和拍摄。
冷冻样品通过电子束的照射产生散射,被捕获下来的数据经过计算分析后,用于重建三维结构。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相较于传统电子显微镜,冷冻电镜可以直接观测到大规模的生物复合物,而不需要进行脱水、染色或其他可能改变样品结构的处理。
这使得科学家们能够观察到更为真实的生物状态,从而得到更准确的数据。
技术革新的主要方向1. 分辨率提升随着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方法被引入以提高分辨率。
例如,多角度成像技术(Single Particle Analysis)可以通过对同一蛋白质颗粒从不同角度拍摄并结合数据来提升最终图像的清晰度。
此外,新型探测器和高能量电子束的应用也有助于减少样品因照射而受到损伤,从而实现高分辨率成像。
冷冻电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冷冻电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7ef39c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a.png)
冷冻电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引言冷冻电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生物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
本文将介绍冷冻电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基本原理1.冷冻技术:冷冻电镜技术利用低温将生物样品快速冷冻到液氮温度下,以防止样品在电镜真空环境下的脱水和离解。
常用的冷冻方法包括液氮浸泡法和喷射法。
2.电子显微镜:冷冻电镜采用电子束取代光束,通过控制电子束的聚焦、透射、散射和干涉等特性来观察和分析样品的结构。
电子显微镜通常由光源、准直系统、透射系统、检测器和成像系统等组成。
3.图像重建:冷冻电镜通过收集样品在不同角度下的二维投影图像,并通过图像处理和三维重建算法,得到样品的三维结构信息。
应用领域冷冻电镜技术在以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 生物分子结构研究:冷冻电镜可用于解析蛋白质、核酸和病毒等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帮助研究人员理解生物分子的功能和机制。
- 药物开发:冷冻电镜可以提供药物设计和优化的结构信息,帮助药物开发人员进行药物筛选和设计。
- 疾病研究:冷冻电镜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相关蛋白的结构变化以及疾病的发生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纳米技术:冷冻电镜可以用于研究纳米粒子和纳米材料的形态和结构,有助于纳米技术在材料科学和能源领域的应用。
冷冻电镜的优势与传统的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等技术相比,冷冻电镜具有以下优势: - 无需晶体:冷冻电镜可以直接观察非结晶生物样品的结构,无需进行晶体生长,可以观察到更多的生物分子。
- 高分辨率:冷冻电镜可以达到亚纳米甚至亚埃级的高分辨率,可以揭示出更细致的生物分子结构信息。
- 快速:冷冻电镜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样品的结构信息,加快了研究进程。
- 样品准备简单:相比于其他结构生物学技术,冷冻电镜样品的制备相对简单,只需要进行冷冻处理即可。
结论冷冻电镜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生物学技术,能够提供生物大分子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信息。
金华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用途
![金华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c16ec03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9.png)
金华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用途1. 金华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简介金华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该技术采用冷冻方法将生物大分子冷冻在液氮中,然后用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成像,从而获得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信息。
2. 金华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的应用2.1 生物医学研究金华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如蛋白质、核酸、病毒等。
通过分析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可以深入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机理,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2 材料科学研究金华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例如,可以用该技术研究纳米颗粒的结构和形貌,探索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为纳米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2.3 环境科学研究金华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环境污染物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可以用该技术研究大气颗粒物的形态和组成,探索其来源和污染特征,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 金华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的优势3.1 高分辨率金华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信息,可以清晰地观察生物大分子的细节结构,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3.2 不需显微切片金华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不需要显微切片,可以直接对生物大分子进行成像,避免了显微切片过程中可能引入的伪影和变形等问题。
3.3 适用范围广金华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适用于研究各种生物大分子和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 金华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金华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这一技术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重要的支持。
冷冻电镜技术知识分享
![冷冻电镜技术知识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4b9eac64524de518964b7dce.png)
冷冻扫描电镜技术一般是在普通扫描电镜上加装低温冷冻传输系统和冷冻样品台装置,它是在扫描电镜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可以直接观察液体、半液体的样品,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最大
程度地减少了常规的干燥过程对高度含水样品的影响。
冷冻蚀刻电子显微镜( F r e e z e - e t c h i n g )
冷冻电镜单颗粒三维重构算法
1981年,Joachim Frank(约阿希姆·弗兰克)完成了单颗粒三维重 构算法及软件Spider,利用计算机识别图像把相同蛋白质的不同影子收集 起来,并且将轮廓相似的图像进行分类对比,通过分析不同的重复模式 将图片拟合成更加清晰的2D图像。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学方法,在同一 种蛋白质的不同2D图像之间建立联系,以此为基础拟合出3D结构图像。 单颗粒三维重构算法对于实现无需结晶的蛋白质三维结构解析至关重要, 弗兰克的图形拟合程序被认为是冷冻电镜发展的基石。
形成冰晶体的玻璃态冰包埋样品
2013
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确 定蛋白质TRPV1结构,标 志着冷冻电镜跨入“原子
分辨率”时代
1974
Robert Glaeser首次提出并进行 了冷冻含水生物样品的电镜成像。
1981
Joachim Frank完成了单颗粒 三维重构算法及软件Spider。
1990 Ric年hard Henderson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获得了细菌视紫红质
蛋白原子水平的三维结构模型,第一个用冷冻电镜解析出来的 膜蛋白结构。
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 2
细菌视紫红质3D结构
1975年,Richard Henderson(理查德·亨德森)利用电子显微三 维重构技术首次获得7埃分辨率的细菌视紫红质3D结构的历史性突破。 这是人们首次观测到膜蛋白的跨膜螺旋三维结构。
冷冻电镜的原理构造应用
![冷冻电镜的原理构造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32527c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e.png)
冷冻电镜的原理构造应用1. 冷冻电镜的原理冷冻电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是一种利用电子束照射样本并通过电子透射来观察样本结构的技术。
它与传统电子显微镜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样本进行冷冻固化,以保持样本在自然状态下的结构,并使用低温下的电子束进行观察。
冷冻电镜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冷冻固化:将样本冷冻至非常低的温度,通常是液氮温度以下。
冷冻可以防止样本的结构发生变化,保持样本在自然状态下的形态。
•薄片制备:将冷冻的样本切割成非常薄的薄片,一般在50至300纳米之间。
薄片的制备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和技术,以保证薄片的质量和结构的完整性。
•电子透射:将冷冻薄片放置在电子束的路径上,使用电子束透射来观察样本的结构。
冷冻电子镜使用的电子束具有较高的能量和较高的分辨率,可以观察到样本的细节结构。
•图像重建:通过观察和记录电子透射过程中的图像,使用计算机算法对图像进行重建,以获得样本的三维结构信息。
2. 冷冻电镜的构造冷冻电镜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电子光学系统:冷冻电镜的光学系统主要由电子束发射源、透镜系统和探测器组成。
电子束发射源是产生高能电子束的装置,透镜系统用于对电子束进行聚焦和调节,探测器用于捕捉电子透射过程中的图像。
•样本处理系统:样本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冷冻装置、样本制备设备和样本加载装置。
冷冻装置用于将样本冷冻至低温,样本制备设备用于制备薄片,样本加载装置用于将样本加载到电子束的路径上。
•图像记录和处理系统:图像记录和处理系统包括图像记录设备和图像处理软件。
图像记录设备用于记录电子透射过程中的图像,图像处理软件用于对图像进行重建和分析。
3. 冷冻电镜的应用冷冻电镜在生物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具体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生物医学研究:冷冻电镜可以用于观察生物分子、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帮助科学家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药物的作用机制。
•材料科学研究:冷冻电镜可以用于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包括纳米材料、催化剂和晶体等。
冷冻电镜技术的革新
![冷冻电镜技术的革新](https://img.taocdn.com/s3/m/6b3f1ff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16.png)
冷冻电镜技术的革新近年来,冷冻电镜技术(Cryo-Electron Microscopy, Cryo-EM)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成像工具,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其以高分辨率、无需结晶和保留生物样品原始状态等优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晶体学,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强大工具。
本文将深入探讨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历程、核心原理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与前景。
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历程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真正的突破发生在21世纪。
最初,研究人员在使用电子显微镜时所遇到的问题包括样品准备复杂、对样品的辐照损伤等,这些都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早期探索冷冻电镜技术的雏形出现于1955年,科学家们开始尝试用极低温度来保护生物样品。
七十年代,利用快速冷冻方法来制备样品的技术得到了发展,研究者们越来越意识到冷冻保存能够有效避免样品形态改变以及辐射损伤。
关键性进展2000年以后,冷冻电镜技术经历了一系列关键性的进展。
通过引入单颗粒分析方法,研究人员能够对单个蛋白质复合物进行重建,而不必依赖于结晶。
这一理念使得许多难以获得结构数据的复合物得以被详细解析。
在这一过程中,各类成像算法和计算方法的不断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图像解析能力。
2017年,因对冷冻电镜技术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位科学家:雅克·杜波希、里查德·赫金和乔治·斯密斯,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也提高了人们对这项技术的关注度。
冷冻电镜技术的核心原理冷冻电镜技术基于电子束与被观察样品相互作用而成像。
其基本流程包括样品准备、快速冷冻、电子束照射以及图像采集等几个步骤。
样品准备高质量的样品是冷冻电镜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常在实验开始前,需要将生物样品分散在特定基底上,然后迅速将其置于液氮或其他低温环境下,使其进入超冷状态。
这一过程中要避免样品形成冰晶,以确保其细微结构得到良好的保存。
冷冻电镜 关键技术说明
![冷冻电镜 关键技术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d365d58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b.png)
冷冻电镜关键技术说明冷冻电镜,作为结构生物学领域的一项强大技术,为我们揭示生物大分子的精细结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
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对生命奥秘的理解。
那么,冷冻电镜到底有哪些关键技术呢?首先,样本制备技术至关重要。
要获得高质量的冷冻电镜图像,样本必须被快速冷冻以防止冰晶的形成,从而保持其天然的结构状态。
这通常通过“高压冷冻”或“ plunge freezing(投入冷冻)”的方法来实现。
在高压冷冻中,样本在极高的压力下被迅速冷却,减少冰晶的产生。
而投入冷冻则是将样本快速投入到冷却的液态乙烷或丙烷中。
样本的纯度和浓度也会对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纯化步骤来去除杂质,以确保所观察到的结构是准确的。
同时,调整样本的浓度,使其在电镜下能够产生足够的信号,但又不会过于密集导致图像重叠和混淆。
其次是电子束成像技术。
冷冻电镜使用的是高能电子束来照射样本。
电子束的能量和聚焦精度直接决定了成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
为了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需要先进的电子枪和透镜系统。
在成像过程中,“单颗粒分析”技术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基于对大量单个生物大分子颗粒的成像和分析。
由于每个颗粒在不同的方向上随机分布,通过对众多颗粒图像的计算处理,可以重建出三维结构。
这需要强大的图像处理算法和高性能的计算设备。
另一个关键技术是数据采集和处理。
在数据采集阶段,要确保采集到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图像。
这涉及到对电镜参数的精确设置,如加速电压、曝光时间等。
采集到的数据通常包含大量的噪声和误差。
因此,数据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常见的数据处理步骤包括图像的筛选、对齐、分类和三维重建。
图像筛选用于去除质量差的图像,以减少后续处理中的误差。
对齐操作则是将不同图像中的颗粒调整到相同的方向,以便进行比较和合并。
分类则是根据颗粒的相似性将它们分组,从而提高重建的准确性。
三维重建是整个数据处理的核心步骤。
通过使用各种算法,如反投影算法、迭代算法等,从二维图像中重建出三维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冻电镜技术课程学习报告
一、课程所讲基础知识回顾
1、电子显微镜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
(1)上世纪50年代的负染技术(分辨率2mm):
该技术的原理为重金属燃料与H结合,特点为对电子散射强,视野暗,衬度大,易观察到生物材料。
但不足之处在于染料颗粒较大,不易进入分子内部。
此外,因样品需要脱水处理,会造成结构失真。
(2)上世纪60年代的三维重构技术
三维重构的数学原理为傅里叶变换,其关键性质为:三维函数投影的傅里叶变换等于该三维函数傅里叶变换在垂直于投影方向上的中央截面。
因此,通过对待测立体物质的多角度投影信息采集,可以借助数学的桥梁,重构出该物质的三维结构。
显然,对待测物质投影采集的角度越多,越精确,重构出的三维图像越接近真实。
在60年代,T4噬菌体的结构通过该方法被成功解析。
(3)上世纪70年代的电子晶体学
即根据电子衍射的花样确定物质的晶体结构。
被观测的物体通过物镜形成衍射图样,而这些衍射光束的低散射角部分再通过透镜而形成显微像。
该方法相当于对原物体进行两次傅里叶变换,一为将物体转换成衍射谱,二为逆傅里叶变换使衍射谱重构成显微图像。
在70年代,电子晶体学的发展使得第1个膜蛋白结构被成功解析。
(4)上世纪80年代的快速冷冻技术(分辨率达到0.2nm)
主要原理为将样品快速冷冻在玻璃态的水中,样品不需脱水,结构与在溶液中相同,呈天然状态。
因此,电镜成像得到的更接近原物质的真实结构,且分辨率高。
2、冷冻电镜技术介绍
(1)关于玻璃态冰:
冰的结构多种多样,包括六角形冰、立方体冰等,其物理状态与冷冻速率有关。
若要形成玻璃态(即无定形态)的冰,需要冷冻速率达到每秒钟104摄氏度。
此时,冰的结构呈现各向同性,不会因成像角度不同导致图像产生偏差。
(2)操作步骤概要:
冷冻包埋——转移至液氮或液氦中——观测,图像采集——三维重构
(3)图像采集的质量要求:
应保证样品在玻璃态冰中的分布均一,厚度一致切适当,避免污染。
此外,特别应注意的是,该方法对电子剂量很敏感,最适为10e/A2,明显超过最适剂量即容易因受到过量电子辐射而破坏物理结构,导致冰迅速汽化,出现气泡,造成图像采集不成功。
因此,必须采用低剂量技术(≤20e/A2),用1k~3k倍的低倍镜寻找,在目标域的临近区聚焦,使记录区域仅在拍摄时(1s左右)受到电子辐射,保证样品不被损坏。
二、课外补充学习:冷冻电镜技术难点的扩展阅读
1、冰晶污染
冰晶污染是冷冻电镜的主要问题和最重要的难点,可发生在冷冻电镜的各个
步骤。
在每个步骤中,冰晶污染的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
在冷冻制样阶段,冰晶污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冷冻速率不够;
(2)冷却剂的温度未接近凝点;
(3)容器边缘的小冰晶坠入液氮中.黏附在样品上,或在样品转移过程,空气中的水分子凝结在样品表面。
2、电子辐射损伤
电子辐射损伤的原因几乎均可归结为热效应,被辐照区域的损伤大致可分为晶化、升华、起泡和漂移4种类型。
(1)晶化——与电子束的加速电压和电子剂量有关,一般发生在样品表面,玻璃态的冰晶化形成立方晶相,失去各向同性。
(2)升华——也发生在样品表面,本身现象与电子剂量无关,但是升华速率与电子剂量有关.电子辐射会增加样品表面分子的动能,从而增加样品表面分子脱离样品表面的几率。
(3)起泡——对于较厚的含水样品。
非弹性散射将造成能量沉积,大部分发生在接近样品表面的内层,此外,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会出现起泡现象。
随电子剂量的增加,起泡的范围和形态也会有所不同。
(4)漂移——样品的物理漂移来自于样品本身的形变,而样品的象漂移原因为电子在样品内的沉积,对电子束的偏转方向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使用尽可能低的电子剂量和尽可能小的照明光斑是避免上述四种辐射损伤的最佳方法。
3、图像去噪
由于冷冻电镜特殊的低电子剂量和低衬度成像技术,使得图像反差弱,信噪比低,不易提取有效的结构信息。
而滤波是图像去噪的主要方法。
其原理为将信号和噪声都视为随机信号,利用它们不同的统计特征,通过最小方差估计某点的最似信号类型,若为噪点则予以除去。
此外,图像增强和图像复原也可相对地减轻噪点对信号图像的影响,其中图像增强是将人们主观感兴趣的部分亮度提高,而图像复原则是针对图像中客观存在,但受到了噪点干扰(称为退化)的样品信号,将它们的结构性信息予以恢复。
对于图像增强,一般会综合采用滤波、掩模、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等方法对感兴趣区域的信息进行增强;而图像复原的典型方法是根据先前的样品经验,建立一个退化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采用滤波等手段处理,使得复原后的图像符合一定的准则,达到改善图像质量的目的。
其中信嗓比是评价图像复原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三、我国冷冻电镜技术的新应用
2011年1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利用冷冻电镜平台,获得了呼肠孤病毒科的质型多角体病毒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并独立构建了全原子模型。
这是我国首次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生物大分子原子结构模型,也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冷冻电镜图像获得的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全原子模型。
该研究确认了呼肠孤病毒mRNA的流出通道,定位了该病毒的两个甲基转移酶,并揭示了该流出通道是如何引导mRNA依次经过这两个甲基转移酶以完成“加帽”过程的。
在论文《Atomic model of a cypovirus built from cryo-EM structure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mRNA capping》中,研究人员通过冷冻电镜技术,得出以下结论:(1)CPV与其他呼肠孤病毒科相比,其主要衣壳蛋白缺乏特异的氨基酸序列,但它具有结构保守的酶蛋白VP3和衣壳蛋白VP1,表明具turret蛋白的呼肠孤病毒科的mRNA转录机制和衣壳组装机制有共性。
(2)CPV 五聚体turret蛋白顶部独特的结构组织区是其指导mRNA完成“加帽”过程的关键区域。
(3)CPV的VP5蛋白由RNA第7节段编码,是由P50蛋白在转译后分裂产生的。
四、冷冻电镜技术的应用前景
随生物成像技术的发展,电镜技术已不再限于单纯的形态结构研究,而发展为不同水平上的显微学技术综合应用。
同时,显微学技术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其他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应用正在成为研究热点。
例如,免疫细胞化学与电镜技术相结合,使原位杂交技术已从理论走向实际,得到相当普遍的应用。
因此,冷冻电镜技术在对物质细微结构与功能的分析上必将极大地推动生物医学的发展。
参考资料:
[1] 尹长城老师《现代生物医学成像技术》选修课内容
[2] 李鲲鹏冷冻电镜技术与冷冻电镜图像去噪研究[D].中山大学.2005
[3] Cheng L, Sun J. et al. Atomic model of a cypovirus built from cryo-EM structure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mRNA capping.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1 Jan 25;108(4):1373-8.
[4] 张德添,刘安生,朱衍勇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特点,现代科学仪器. 2008.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