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分章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学学科概述
1.社会学观察问题的独特之处是什么(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特点)
2.社会学的含义
第二章社会学的发展
1.简要分析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2.西方古典社会学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3.古典社会学理论有哪三种主要的研究传统其主要的理论分析视角分别是什么
4.西方社会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它们各自有何特点
5. 比较埃米尔·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社会学思想的差别。
6.涂尔干所着《自杀论》被许多社会学家誉为社会学圣经。
7.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分为哪几个历史阶段
8.简述现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范式及其基本观点。
(1)结构功能论:社会系统是由许多相互依存的部分所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在功能上共同发挥作用,致使社会系统处于一种均衡状态;如果一部分出现功能失调,必然会影响到其他部分以至社会整体结构;社会具有自恢复能力,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社会结构的平衡;社会结构的协调与平衡是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前提。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帕森斯和默顿。
(2)社会冲突理论(简述社会冲突理论的主要观点):社会冲突理论
是作为对结构功能理论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认为:社会冲突是社会本身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引起冲突的原因是社会的不平等(特别是财富、权力分配的不平等),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合;社会冲突既是社会的破坏因素,又是社会变迁的促进因素;社会应当建立“安全阀机制”以控制社会冲突的危机发生。
(3)社会互动论: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乔治·米德的“互动论”思想以及欧洲早期社会学者(如齐美尔、涂尔干、韦伯)的有关互动思想而形成的具有美国特色的理论流派。社会互动论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借助姿态、语言等符号相互交往,彼此沟通与互动,从而形成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以至社会本身。其理论特色是侧重社会微观行动的研究,其重要代表任务有布鲁默、库恩、戈夫曼等。
(4)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论是20世纪50~60年代兴起的强调社会生活中的交换关系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它的产生与美国社会倡导个性发展、强调个体行为的民族传统有着密切关系。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的“以交换实现利益互惠”的思想、人类学“以交换建立人际交往关系”的观点、行为心理学的交换理论以及社会学中马克思和齐美尔的有关交换的思想,都成为社会交换论重要的理论来源。他们认为交换行为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所以把个体之间的交换关系看作是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因此,社会交换论正是综合运用经济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等理论的概念、观点和基本原则,分析和说明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交换关系及其社会功能的社会学理论。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G·霍曼斯和P·布劳。
9.当代社会学理论出现了哪些新的综合P74
第三章社会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唯名论:社会并非真实的存在;真实存在的不是社会,
而是单独的个人。社会这一概念,无非是对这些个人的一种集体称谓而已。
2.社会唯实论:社会是一种像物理现象的真实存在,社会就是对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它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3.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以占据共同地域、共享某种文化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由个人、群体、组织和制度构成的较为宏大的网络,是依靠人们相互作用自我维持延续的相对独立体系。
4.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社会地位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是人们的多种社会属性或社会关系的反映,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细胞。
5.社会结构:指社会体系基本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
6.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结合起来并共同活动的个人集合体,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二.简答题
1.社会与国家的关系
(1)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先有社会,后有国家,社会的历史比国家的历史长,国家是一个历史概念,社会则与人类共始终。
(2)从范围上讲,社会应该大于国家。在当代社会学的研究中,人们通常把一个民族国家等同于一个社会。
2.简述马克思的社会结构观点。
3.运用社会角色的基本原理分析性别角色差异现象。
性别角色差异的表现:
(1)社会期望的差异
一般来说,社会要求男性刚毅、果断、勇敢、豪放;期望女性温顺、柔和、仁慈、怜悯。
(2)行为方式的差异
男性的侵犯性强于女性;男性的支配欲强于女性,男性的自信心强于女性,男性的交际圈大于女性。
性别角色差异的原因:
造成男女两性性别角色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研究表明,主要原因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由于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机制不同造成的。
(1)不同的性别角色期待(外在力量)
不同的性别角色期待几乎存在于人的一生之中。
(2)不同性别的区别对待(外在力量)
不同的生活领域:家庭、学校、单位、社会中。
(3)性别角色模式的认同(内化力量)
性别角色模式的认同始于孩子明确意识到自己的性别是男是女的时候,从那时开始,男孩的行为和女孩的行为就开始分化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成为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重要形式。
4.简述社会角色扮演的一般过程。
(1)角色期待(外在的社会观念)
(2)角色领悟(内在的个人观念)
(3)角色实践(内外结合的个人行动)
5.社会角色扮演的失调现象有哪些
(1)角色紧张
(2)角色冲突
①角色内冲突
②角色间冲突
③角色外冲突
(3)角色混同
(4)角色中断
(5)角色失败
6.简述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别。
7.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是怎样划分社会类型的
8.用社会学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和观点分析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