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闭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油藏地质学PPT 1-圈闭与油气藏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油藏地质学PPT 1-圈闭与油气藏

1.地壳运动
① 盖层遭受剥蚀,圈闭失去有效性 盖层遭受剥蚀,圈闭有效性变差
■第一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4、必要的保存条件
② 开启断层导致油气沿断层大量流失,原有油气藏被破坏
③ 圈闭溢出点抬高,原有油 气藏被部分破坏
■第一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2)岩浆活动对油气藏保存条件的影响
① 岩浆活动伴随强 烈构造运动,使圈

生储盖组合的评价标志 生、储油层的接触关系


生、储油层间的连通情况和输导能力大小
总厚度和生油层的单层厚度

剖面中砂岩百分率或砂岩分布区与油源区关系
■第一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生储盖组合的评价
评价 最好 较好 较差
组合形式
互层式 指状交叉式 不整合型 总厚度大 单层厚度30-50米左右 分布在油源区 内或紧靠油源 区
Injection Wells
Producing Wells

油 水
■ 油气运移概述
四、油气运移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有机质 沉积物 埋藏 烃源岩 干酪根 (原生油) 储集层 次生油气藏 油气运移 油气藏
2、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生储盖组合:剖面上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同时存在并紧 密联系在一起的一套地层称一个生储盖组合。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指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能及时运移到 储集层中并保存下来的生储盖组合。
要求: 1.生油层与储集层接触面积、接触关系 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油气及时排出 接触关系: 连续的生储盖组合:互层状(大庆) 不连续的生储盖组合(不整合面—通道,封隔遮挡) 2.储层的孔隙连通性好 3. 盖层的排驱压力大(封隔性好)
主要取决于:V = F * H *

石油地质学(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

石油地质学(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第 2.油(气)藏高度 五 2.油(气)藏高度 章 油藏高度 : 油藏最高点与油水界面 石 油 和 天 然 气 油气藏高度=气顶高度+ 含油高度 的 (气)面积 含油( 聚 3. 含油 集 • 含油面积: 含油外边缘 所圈定的 含油面积:含油外边缘 含油外边缘所圈定的
所圈定的封闭区面积。
石 油 和 天 然 气 的 聚 集


背斜圈闭的溢出点、闭合高度和闭合面积示意图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第 对于断层圈闭,闭合面积按断层线与储集层顶面等高线构 五 成的闭合面积。 章 同样对于不整合面、地层尖灭带与储集层顶面等高线相交
构成的闭合区面积。
石 油 和 天 然 气 的 聚 集
第 五 二、圈闭的度量 章 石 油 和 天 然 气 的 聚 集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spill point): 油气充满圈闭后最先开始向 1.溢出点 溢出点( ):油气充满圈闭后最先开始向 外溢出的点。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第 五 二、圈闭的度量 章 2.闭合面积(closure area):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
第 二、圈闭的度量 五 4.有效孔隙度和储集层的有效厚度 章 石 油 和 天 然 气 的 聚 集
有效孔隙度主要根据岩心的实验室测定、测井解释资 料统计分析求得,作出圈闭范围内的等值线图。
储集层的有效厚度根据有效储集层的岩性、电性、物 性下限标准求得。 (最大聚集油气体积) 、圈闭的最大有效容积( 5、圈闭的最大有效容积 V=F×H×φ • 3 V —有效容积,m ; F —闭合面积,m2; H —储集层的有效厚度,m; φ —储层有效孔隙度,%。 •

大容积的有效圈闭

大容积的有效圈闭

大容积的有效圈闭有效圈闭是形成油气藏的基本条件。

主要形成巨大的油气藏,必须有大容积的有效圈闭。

圈闭容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闭合面积、闭合高度、储集层的有效厚度和有效孔隙度等参数。

一个大容积的圈闭,通常具有较大的闭合面积,较厚的储集层,较高的孔隙度,但闭合度的变化范围可能较大。

据对17个储量在13.9×108t(或13.9×108t当量的天然气)的特大油气田的不完全统计,含油气面积最小的为340km2,最大的(霍戈登-潘汉斗油气田)达一万多平方公里,中值约2000km2;油层的有效厚度最小为50m,最厚的达2100m(裂缝性灰岩裂缝带的垂直厚度),一般在100-400m;油层的有效孔隙度大多在20%以上,少数裂缝性储集层岩样的有效孔隙度可能较低,但裂缝带的实际孔隙度和渗透率均相当大。

但是,对大容积圈闭的勘探结果表明,并非所有这类圈闭都能有效地聚集油气。

对聚油条件不同的圈闭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一个有效圈闭应具有:距油源区近;形成时间早;闭合度高和保存条件好。

∙距油源区近所谓距油源区近,是指圈闭不仅在空间位置上距油源区近,更重要的是与生油层之间有良好的输导层(即通道),圈闭位于油气运移的路线上。

只有在上述意义上距油源区近的圈闭,才具有优选聚集油气的能力。

在油气运移路线上的圈闭,距油源区近的最先聚集,充满后才向储集层上倾方向较远、较高的圈闭中继续聚集油气。

在油源较充分的条件下油气运移的路线和距离可以不断向远处延伸。

但是,任一个含油气盆地,即使油源最充足的,也不可能把所有圈闭都充满油气。

在一般情况下,空圈闭总是在油气运移路线之外的。

其中有些距油源区较远,有些距油源区在空间位置上并不远,但不在油气运移路线上或缺乏良好的通道,因此不能有效地聚集油气。

∙形成时间早圈闭是油气聚集的场所或容器,先有圈闭存在,才能聚集油气。

因此,圈闭形成的时间必须早于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或两者同步才能有效地聚集油气。

凡是最后一次区域性油气运移、聚集以前或同步形成的圈闭,都可能成为有效的聚集油气的圈闭。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主要的研究内容:1、储层研究:包括油气层的储集类型、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形态、沉积类型等;2、油层非均质性研究:包括对碎屑岩储层岩性、物性在纵向上、横向上的变化及其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3、构造、断裂系统研究:包括构造的形态、成因,断层的性质、产状、分布特点、成因,发育时代,演化规律,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和破坏作用;4、流体分布及流体性质研究:包括油气水的纵向、平面的分布规律,油气水的性质;5、油气储量研究:包括储量计算方法研究、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二、开发地质学研究手段:1、利用钻井资料:包括取心资料、化验分析资料;2、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包括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二维地震、三维地震、井间地震等;3、利用试油、试采、矿场开发资料:包括产量、含水、含水变化率、地层压力、温度、化验分析资料等。

三、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四、油藏描述的目的包括:1、真实、准确、定量化地展示出储层特征;2、最优化地提高采收率;3、提高可靠的油藏动态预测;5、降低风险及效益最大化一、美国常用API度表示石油的相对密度:二、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

1动力粘度;面积各位1m^2并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之间的流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原油粘度的单位是:mPa.s2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压力下的流体的密度比值。

单位m^2/s3相对粘度,就是原油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条件下水的绝对粘度的比值。

三、国际稠油分类标准原油粘度的影响因素: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溶解气含量、温度、压力等因素关系密切。

四、气藏气气顶气煤层气五、油田水的赋存状态 1、超毛细管水(自由水2、毛细管水3、束缚水(吸附水 (1)边水 (2)底水 边水油藏 底水油藏 油田水通常划分为4类: 矿化度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六、干酪根的性质、类型七、生成油气的地质及动力条件一、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均称为储集岩。

【石油地质学】第五讲油气聚集与成藏

【石油地质学】第五讲油气聚集与成藏
⑤生油岩的排烃能力高(排烃效率)
据克莱米(H.D.Klemme,1997)的统计, 世界上共有334个大油气田(最终可采储量达 68×106t以上的大油田222个,最终可采储量为 1011m3的大气田112个),分布于60多个油气 盆地中。其中有16个盆地含有5个以上的大油 气田,这16个盆地的大油气田总数为249个, 占所有大油气田总数的71.5%;储量则可达 90%以上。其中部分油气盆地的面积、体积沉 积速率和大油气田数的分布,如表 所示。
聚集系数,指生油量和地质储量的比值。
天然气与石油相比,排烃率较高,运聚系数偏低 。
1.盆地油气源丰富程度,取决几个基本条件:
①烃源岩体积(广、厚); ②有机质丰度(数量多); ③有机质类型(质量好); ④有机质成熟度(生成条件); ⑤排烃效率(运移条件)。
即一要有,二要好,三要多!
2.满足上述条件依靠几个方面(地质条件):
有效孔隙度和储集层有效厚度的确定
有效孔隙度主要根据实验室岩心测定、测井解释 料统计分析求得。
储层有效厚度根据有效储集层的岩性、电、物性 标准,扣除其中的非渗透性夹层而剩余的厚度。
圈闭最大有效容积的确定
圈闭的最大有效容积,决定于圈闭的闭合面积、储 集层的有效厚度及有效孔隙度等有关参数
V=F×H×φ
Abundance map of oil and gas basin
(from Perute,1972)
(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
a.互层型,有利(接触面积大,能及时从生向储运移); b.指状交叉型,有利(靠近指状交叉一侧,类似互层、侧 变、侧生式); c.不整合型,有利; d.断裂型,上覆、下覆型较好; e.封闭型,较差(主要指不能形成巨大油气藏)。

石油地质知识点

石油地质知识点

1、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1).充足的油气来源2).有利的生、储、盖组合3).圈闭的有效性4).必要的保存条件。

1).充足的油气来源生油条件是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

只有充足的油气供给,才能形成储量大、分布广的油气藏。

2).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所谓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是指生油层生成的油气能及时地运移到良好的储层中,同时盖层的质量和厚度又能保证运移至储集层中的油气不会逸散。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连续的生储盖组合:侧变式、互层式。

不连续的生储盖组合:各种不整合3).圈闭的有效性圈闭的有效性就是指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

其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大、近、早)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区域性运移的时间的关系、圈闭位置与油气源区的关系、水压梯度对圈闭有效性的影响4).必要的保存条件必要的保存条件,是油气藏存在的重要前提。

主要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水动力等影响。

所以在地壳运动弱、火山作用弱、水动力条件弱的环境下才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2、判断断层封闭性1)断面两侧的岩性条件:断层两侧若为渗透性与非渗透性岩层相接触,通常认为是封闭性的。

但也要注意,在断层的不同位置,其封闭差异是存在较大变化的。

2)断层的力学性质:张性断裂易于形成开启性断层,而压扭性断裂容易形成封闭性断层。

3)断层两盘的流体性质及分布差异:油-水界面高度的差异,是断层封闭的重要标志。

4)钻井过程中的显示:在正常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漏失、井涌及油气显示等现象5)断层活动时期与油气聚集期的关系:一般认为,在油气聚集期已经停止活动的断层具封闭性,在主要油气聚集期之后产生并继续活动的断层,多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具纵向开启性。

6)开发过程中的断层封闭性研究:(1)压力判断(2)注采连通判断。

油气藏形成基本条件

油气藏形成基本条件

2.位于油气运移主要路径上的圈闭有效性更高
(三)圈闭形成时间的早晚源自圈闭是油气聚集的场所或容器,先有圈闭存在,才能聚集油气。 因此,圈闭形成的时间必须早于油气运移和聚集时间,或两者同步才能 有效地聚集油气。
第三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四、较好的运移条件
运移途经(通道)
• 储集层(疏导层)孔隙、裂缝——横向一定距离运移 • 断层 -可将地层剖面上相隔甚远的烃源岩与储集层沟通;
(一)地壳运动的抬升和挤压会破坏圈闭的有效性
1.盖层遭受剥蚀,圈闭失去有效性; 2.开启断层导致油气沿断层大量流失, 油气藏破坏。
实例:黑油山(克拉玛依)、油砂山(柴达木)
第三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断层对具多储集层的单一油层的背斜油气藏中油气再分布的作用 (据Hobson,1956)
第三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教学目的: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要求掌握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难点重点:
圈闭有效性的控制因素
第三节
六大成藏要素: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烃源岩---提供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
储集层---油气储-渗的空间和通道
盖 层---使储集层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圈 闭---油气聚集的地质场所 运 移---油气从分散到集中的聚集过程 保 存---使已形成的油气藏免遭破坏、得以保存至今
(二)岩浆活动—高温→结焦炭化
① 岩浆活动伴随强
烈构造运动,使圈
闭条件遭到破坏;
② 岩浆的高温使油 气结焦碳化;
第三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三)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导致圈闭失去有效性
相对稳定的水动力条件是油气藏保存的重要条件。 静水条件下,气--油界面、油--水界面、气--水界面均近于水平。 动水条件下, 气--油界面、油--水界面、气--水界面均发生倾斜,倾角 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流体的密度差 B、水压梯度的大小

火山岩体盖层体系域构成与圈闭有效性——以松辽盆地长岭凹陷营城组火山岩体为例

火山岩体盖层体系域构成与圈闭有效性——以松辽盆地长岭凹陷营城组火山岩体为例
部 亚相 和爆发 相 热碎屑 流亚 相 的孔 隙度与渗 透率 相 对 略高 , 性 相 对 较 好 。另 外 , 缝 也 是 控 制 火 物 J 裂 山岩储层 发育 的主要 因素 之 一 ; 别 是次 生 裂 缝 为 特
动 , 纵 向上造 成 多期火 山岩 的叠 置 , 断 陷层重 在 形成
断裂 活 动强 烈 致 使 盆地 断 陷期 发 生 多 期 次 火 山活
相有关 。不 同类 型 的火 山岩 物性 特 征 不 同 , 层 岩 储 性 以玄武 岩 、 山岩 、 纹岩 、 安 流 凝灰 岩和 辉绿 岩为 主 , 其 中以 流纹岩 和凝 灰岩 的孔 隙最 为发育 。火 山岩相 特别 是火 山岩 亚 相 与储 层 物 性 密切 相 关 : 喷溢 相 上
要的火山岩储层 。这些火 山岩体与上覆盖层有 J
机结 合 , 以成 为 深 部 天 然 气 聚集 的 有 效 储 集 体 。 可 长 岭 凹陷腰深 1和长深 1等井 在 营城组 火 山岩储层
中获高 产天然 气 流 J另 外 还 发 现 了腰 深 2 腰 深 , 、 3等 多个火 山岩 含 气 区 ( 1 , 明 深层 火 山 岩储 图 )表 层具 有 巨大 的勘 探 潜 力 。但 也有 腰 南 1 腰 深 4 坨 、 、
的差异 性 。笔者 以松 辽盆 地长岭 凹陷营城 组火 山岩
体为例 , 在对研究 区不 同区带 多 口探井成藏主控 因 素分析 的基 础上 , 火 山岩体 盖层 的岩 性 和体 系域 从
构成 角度 出发 , 讨 其对火 山岩体成 藏 的控制 作用 。 探
1 火 山岩体 的空 间展布
松 辽盆 地处 于 活动大 陆边 缘 , 壳厚 度小 , 地 深大
— —
以松 辽 盆 地 长岭 凹 陷营城 组 火 山岩 体 为例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古近系膏盐岩盖层演化与圈闭有效性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古近系膏盐岩盖层演化与圈闭有效性

J a n . , 2 0 1 3
D OI : 1 0 . 1 1 7 8 1 / s y s y d z 2 0 1 3 克 拉 苏 构 造 带 古近 系膏 盐岩 盖 层演 化 与 圈 闭有效 性
卓勤功 , 李 勇 , 宋 岩 , 杨宪彰 , 赵孟军 , 方世虎 , 柳少波 , 鲁雪松
第3 5卷第 1期
2 0 1 3年 1 月
文章编号 : 1 0 0 1 - 6 1 1 2 ( 2 0 1 3 ) O 1 — 0 0 4 2 - 0 6
石 油 蜜 劈 沾 届
PE TR0LEUM GEoLOGY & EXPERI M ENT
Vo 1 . 3 5. No. 1
t ur e”

Th e s e a l i n g c a p a c i t y o f s a l i n e d e p o s i t s c ha n g e s wi t h b u r i a l d e p t h,a nd t h e d e p t h f r o m 3 0 0 0 t o 3 2 0 0 m i s
背景下膏盐岩盖层 的封 闭性随埋深而演化 , 大于 3 0 0 0 3 2 0 0 i n的埋藏深度是克拉苏构造带膏盐岩盖层封闭 的关键 。克拉 苏构 造带盐下圈闭成藏有效性 因盖 层封 闭性演化 不同而 异, 克拉 苏区带盖层 封闭 的关键 时间为库 车 中晚期 . 以勘探 盖层埋深超过 3 2 0 0 i n的完整背斜 圈闭为主 ; 克深区带盖层封闭 的关键时间为库车早中期 , 在断层侧 向封堵 时盐 下断块 、 断背斜等 圈闭均可聚 集 油气 。研究成果与勘探现状 吻合 , 并有利于提高勘探成 功率 。 关键词: 膏盐岩盖层 ; 封闭能力 ; 脆塑性 ; 圈闭有效性 ; 克拉苏构造带 ; 库车坳陷 ; 塔里木盆地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

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

、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

、异常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是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力。

正常地层压力可由地表至地下任意点地层水的静水压力来表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背离正常地层压力趋势线的底层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

石油地质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名词解释

第三章
1油气圈闭:圈闭是指地下适合油气聚合的场所,圈闭由三部分构成:储集层,盖层,阻止油气继续运移的造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
2 油气藏:圈闭中同时聚集了油气就形成了油气藏。若油气聚集的数量足够大,具有开采价值,则称为商业油气藏。
3构造圈闭(油气藏):构造圈闭是指构造作用使底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就是构造油气藏。
3、圈闭的有效性: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
4、扩散作用:物质在浓度梯度作用下自发地发生的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移以达到浓度平衡的一种物质传递过程,是物质以分子状态发生的一种转移过程。
7、天然气:广义的天然气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作为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研究的天然气主要是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即狭义的天然气。
8、气顶气:是指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9、天然气的扩散性:扩散作用是指物质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自发的发生的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移以达到浓度平衡的物质传递过程。天然气的分子体积小,在地下具有很强的扩散性。
3、石油组分的组成:油质、胶质、沥青类。
4、石油的相对密度:是指20摄氏度时石油的质量与4摄氏度时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5、石油的粘度:石油流动时分子间相对运动引起的内摩差力的大小,分为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
6、石油的旋光性:大多数石油具有将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能力,这就是石油的旋光性。
3生油窗: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达到最高峰为主要生油期。
4油型气:由腐泥型有机质及其干酪根生成的天然气称为油型气。
5煤型其:由腐殖型有机质及其干酪根生成的天然气称为煤型其。

(精品)浅层河流相储层圈闭有效性评价方法、工作过程及必备图表

(精品)浅层河流相储层圈闭有效性评价方法、工作过程及必备图表

河流类型及划分
河流名称 低弯度
(弯曲指数≤1.5)
单河道
(分叉参数≤1)
多河道
(分叉参数>1)
平直河
(Straight Rivers)
辫状河
(Braided Rivers)
高弯度
(弯曲指数>1.5)
曲流河
(Meandering Rivers)
网状河
(Anastomosing Rivers)
注:a)河道分叉参数:平均每个蛇曲波长中河道砂坝的数目,≤1为单河道;>1为多河道。 b)弯度指数:河道长度与河谷长度的比值, ≤1.5,为低弯度河, > 1 .5为高弯度河。
同一河流的不同河段或同一河流的不同演化阶段,河流类型可以发生变化。 自然界常见的与油气勘探开发关系密切的河流类型是: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
1、河流相沉积类型及识别标志
河流类型
• 平直河
• 曲流河
• 辫状河 • 网状河
1、河流相沉积类型及识别标志
(1)辫状河:水浅流急,发育心滩
多河道、多次分叉并汇聚成辫状。弯度小,弯度指数< 1.5,河道宽浅,宽深比值> 40。河道坡 降大,沉积物搬运量大、粒粗,河道侧向迁移快,发育心滩。多发育在山区或河流上游河段 以及冲积扇上。
1、河流相砂体构型及叠加样式
单河道的判识
废弃河道是单一河道边界的重要标志,但不 是决定性标志。因为废弃河道有很多种表现形 式,如单一曲流环形成的废弃河道,平面延伸 短,形成牛轭湖,而非整条单一河道的废弃; 平面延展性较好、可追踪对比的废弃河道才 能作为识别单一河道边界。
1、河流相砂体构型及叠加样式
砾、砂
曲流河
侧向加积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名词、填空、简答、论述)一、名词解释(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4、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5、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6、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7、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8、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9.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10.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11.相渗透率:又称有效渗透率,指储集层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分别用K0,Kg,K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12.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13.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14.盖层闭合度:15.油气藏:地壳上的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16.油田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诶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17.沉积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沉积物(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

18.力场强度:把单位质量流体在力场中受到的力E为力场强度。

19·二次运移:指油气脱离烃源岩后在储集层或其他渗透性介质中的运移。

油田开发地质学

油田开发地质学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烃源岩:凡能生成并提供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岩)。

2. 盖层: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3. 岩性标准层:指油层剖面上岩性稳定.特征明显.厚度不大,分布面积广泛的岩层。

4. 沉积旋回:是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

5. 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升高的系数,称为地温梯度。

6. 含油气盆地:指已经发现油气田(藏)或已有油气显示的沉积盆地。

7. 油气藏:在岩石中相对富集、有开采价值的油气。

8. 异常地层压力:是指地层中流体压力超过正常静水注压力,包括异常高压和异常抵押。

9. 岩心收获率:岩心的实际长度与钻井进尺长度的比值。

10. 断点组合: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同或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

11. 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通常由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12.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13. 油气田:是指受同一局部构造面积内控制的油、气藏的总和。

14. 孔隙结构:岩石中孔隙与连通它的吼道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孔喉配属关系。

15. 折算压力:就是为了消除构造因素的影响和正确判断地下流体的流动方向,把所测得的油层真实压力折算到某一基准面上的压力。

16. 干酪根:是动植物遗骸(通常是藻类或木质植物)在地下深部被细菌分解,除去糖类、脂肪酸及氨基酸后残留下的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高分子聚合物。

17. 油气初次运移:即在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向附近的储集层中的运移。

圈闭的有效性

圈闭的有效性
最后一次构造运动破坏如果原先好的圈闭,对 油气聚集无效。如果促进原有圈闭进一步发育, 对油气聚集有效。
3、圈闭与油源区的距离
一般情况下,圈闭在位置距油源 区越近,圈闭有效性越高。 油源充足,油源区所供给的油气 数量可满足盆地内所有圈闭总有 效容积的需要,圈闭有效。 若果储集层的岩性变化大,物性 不稳定,孔隙联系能力差,加上 封闭性断层发育,将储集层分成 不连通几部分,即使油气充足, 难以运移,圈闭有效性差。
圈闭有效性
目录
• 1、圈闭的概念 • 2、圈闭形成时间与区域性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 • 3、圈闭与油源区的距离 • 4、圈闭位置与油气运移优势方向的关系
1、圈闭的概念
圈闭就是将油气封闭 起来的场所。 它包括储集层、盖层 阻止油气继续运移的 遮挡物。 圈闭的有效性指的是 在有油气来源前提下 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 能力。
2、圈闭形成时间与区域性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
圈闭形成时间过晚, 就是在最后一次区域 性油气运移后形成, 无法聚集油气。 相反, 在在最后一 次区域油气运移前或 同时形成,可聚集油 气。
圈闭形成时间
岩性圈闭形成最早,在其所赋存的地层具有封 闭条件的时候就开始形成。地层不整合圈闭由 不整合面上地层决定。构造圈闭由构造运动决 定。 最后一次区域性油气运移时间 最后一次区域性油气运移时间 取决于最后一 次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可以形成断裂,裂缝 油气运移通道,也可为其提供动力。
4、圈闭位置与油气运移优势方向的关系
Thanks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

《石油地质学》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石油地质学》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扩散燃烧的例子【原创实用版】目录1.扩散燃烧的定义和特点2.扩散燃烧的例子3.扩散燃烧的影响和应用正文1.扩散燃烧的定义和特点扩散燃烧是指在气体或液体中,由于物质的浓度梯度引起的自发性燃烧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可燃物质与氧气混合的环境中,燃烧过程依靠物质的扩散作用进行。

扩散燃烧的特点包括:燃烧速度较慢、燃烧过程相对稳定、燃烧产物通常为气体或液体。

2.扩散燃烧的例子扩散燃烧的例子有很多,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1)气体燃烧:例如,天然气在室内的燃烧。

天然气在供应过程中,由于管道破损或者阀门失控,导致天然气泄漏。

当室内空气中的天然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燃烧。

(2)液体燃烧:例如,石油泄漏后的燃烧。

在石油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泄漏现象。

当石油泄漏到水面或土壤中,石油中的挥发性成分逐渐挥发至空气中,形成可燃气体。

当可燃气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燃烧。

(3)固体燃烧:例如,煤炭自燃。

在煤炭储存或运输过程中,由于通风不良或者煤堆内部的热量积累,可能导致煤炭自燃。

燃烧过程中,煤炭中的挥发性成分逐渐释放至空气中,形成可燃气体。

当可燃气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燃烧。

3.扩散燃烧的影响和应用扩散燃烧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工业生产、石油化工、火灾防治等。

了解扩散燃烧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火灾事故,提高生产安全。

同时,扩散燃烧的研究也有助于提高燃烧技术的效率和环保性。

例如,在石油化工领域,通过优化燃烧过程,可以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质量。

总之,扩散燃烧作为一种常见的燃烧现象,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石油地质学重点整理

石油地质学重点整理

第1章石油概念:石油(Petroleum)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矿产)类型:石蜡型、环烷型、石蜡-环烷型、芳香-中间型、重质降解原油(芳香沥青质型、芳烃环烷型)逆蒸发原理: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形成凝析气。

当油层中烃类系统的温度(或压力)介于临界温度(或压力)和临界凝析温度(或压力)区间,凝析油发生的等温增压(或等压降温)反常气化现象。

烃类纯物质的相态:在温度一定时,随压力增加,体积缩小,到达露点A后,压力不变而体积继续缩小,直到泡点B后,压力增大体积变化甚微,露点A为开始液化的点,泡点B为完全液化的点,A-B为气液两相共存区段,其对应的压力为饱和蒸汽压,大小取决与温度,温度升高,A-B线段逐渐缩小,直到临界点K。

多组分烃类相态及凝析气藏的形成:多组分烃类物系相态图与烃类纯物质的相态图不同,其露点线和泡点线交绘于临界点K,所围区域为气液两相共存区,临界凝析压力点K2和临界凝析温度点K1之间为逆凝析区,在该区内,低压条件下(B3)为气态,压力增大到(B2)后,压力增大液相反而减小,到B1点则完全气化,这与正常蒸发概念完全相反,称为逆蒸发,相反的过程称为逆凝结,凝析气(油)藏的形成正是逆蒸发(逆凝结)相态转变的结果。

临界凝析温度点K1:多组分相态中,不管压力多大,凡高于此温度便不能形成液体。

临界凝析压力点K2:多组分相态中,不管温度高低,凡高于此压力便不能形成气体。

海陆相石油的区别第2章总孔隙度(绝对孔隙度)(total/absolute porosity ):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总体积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100t ⨯=Φr tp V V有效孔隙度(effective porosity )岩样中相互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空间总体积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100e ⨯=Φr cp V V常简称为“孔隙度”;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储集层大多在10-20%碎屑岩孔隙类型Schmidt 等参照研究程度较高的碳酸盐岩孔隙类型(结构类型),结合碎屑岩的具体特点,将碎屑岩中孔隙类型分为5种类型:1)粒间孔隙局限于粒间的孔隙。

圆周封闭原则的应用

圆周封闭原则的应用

圆周封闭原则的应用
圆周封闭原则是人类运用它来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理论,它的概念来源于法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贝恩的哲学之一。

简而言之,圆周封闭原则提出,人类的行为应根据自身利益封闭圆圈去思考。

也就是说,人们应该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自身的未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计划和行动,以此提高自身福祉。

圆周封闭原则最初应用于家庭经济状况改变的情况,在实践中,它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广泛的领域。

比如,在商业经济领域,商家可以借助圆周封闭原则来确定最合理的财务策略,从而使自己更加安全可靠,并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率和利润。

在体育领域,运动员也可以通过引用圆周封闭原则来实现自身运动表现的提高,以及维持更好的健康状态。

同时,圆周封闭原则也可以用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在政府的制定和执行政策领域,可以利用圆周封闭原则来促进政策的执行,有效地控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放任自流。

在教育领域,圆周封闭原则可以用来促进校长、教师以及家长们的紧密合作,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行为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安全有序学习。

总之,圆周封闭原则是一种多方面、全面的理论,可用于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圆周封闭原则的应用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我们带来了实际利益。

因此,在对实践进行认真思考后,我们应当大力宣传和推广圆周封闭原则,让它成为我们致力于解决社
会现实问题的重要理论指导思想。

圈闭的有效性

圈闭的有效性

2、圈闭形成时间与区域性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
圈闭形成时间过晚, 就是在最后一次区域 性油气运移后形成, 无法聚集油气。 相反, 在在最后一 次区域油气运移前或 同时形成,可聚集油 气。
பைடு நூலகம்
圈闭形成时间 岩性圈闭形成最早,在其所赋存的地层具有封 闭条件的时候就开始形成。地层不整合圈闭由 不整合面上地层决定。构造圈闭由构造运动决 定。 最后一次区域性油气运移时间 最后一次区域性油气运移时间 取决于最后一 次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可以形成断裂,裂缝 油气运移通道,也可为其提供动力。 最后一次构造运动破坏如果原先好的圈闭,对 油气聚集无效。如果促进原有圈闭进一步发育, 对油气聚集有效。
4、圈闭位置与油气运移优势方向的关系
Thanks
3、圈闭与油源区的距离
一般情况下,圈闭在位置距油源 区越近,圈闭有效性越高。 油源充足,油源区所供给的油气 数量可满足盆地内所有圈闭总有 效容积的需要,圈闭有效。 若果储集层的岩性变化大,物性 不稳定,孔隙联系能力差,加上 封闭性断层发育,将储集层分成 不连通几部分,即使油气充足, 难以运移,圈闭有效性差。
相反在在最后一次区域油气运移前或同时形成可聚集油圈闭形成时间岩性圈闭形成最早在其所赋存的地层具有封闭条件的时候就开始形成
圈闭有效性
目录
• • • • 1、圈闭的概念 2、圈闭形成时间与区域性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 3、圈闭与油源区的距离 4、圈闭位置与油气运移优势方向的关系
1、圈闭的概念 圈闭就是将油气封闭 起来的场所。 它包括储集层、盖层 阻止油气继续运移的 遮挡物。 圈闭的有效性指的是 在有油气来源前提下 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 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圈闭形成时间与区域性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
圈闭形成时间过晚, 就是在最后一次区域 性油气运移后形成, 无法聚集油气。 相反, 在在最后一 次区域油气运移前或 同时形成,可聚集油 气。
圈闭形成时间 岩性圈闭形成最早,在其所赋存的地层具有封 闭条件的时候就开始形成。地层不整合圈闭由 不整合面上地层决定。构造圈闭由构造运动决 定。 最后一次区域性油气运移时间 最后一次区域性油气运移时间 取决于最后一 次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可以形成断裂,裂缝 油气运移通道,也可为其提供动力。 最后一次构造运动破坏如果原先好的圈闭,对 油气聚集无效。如果促进原有圈闭进一步发育, 对油气聚集有效。
3、圈闭与油源区的距离
一般情况下,圈闭在位置距油源 区越近,圈闭有效性越高。 油源充足,油源区所供给的油气 数量可满足盆地内所有圈闭总有 效容积的需要,圈闭有效。 若果储集层的岩性变化大,物性 不稳定,孔隙联系能力差,加上 封闭性断层发育,将储集层分成 不连通几部分,即使油气充足, 难以运移,圈闭关系
Thanks
圈闭有效性
目录
• • • • 1、圈闭的概念 2、圈闭形成时间与区域性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 3、圈闭与油源区的距离 4、圈闭位置与油气运移优势方向的关系
1、圈闭的概念 圈闭就是将油气封闭 起来的场所。 它包括储集层、盖层 阻止油气继续运移的 遮挡物。 圈闭的有效性指的是 在有油气来源前提下 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 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