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感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学生语感初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语文教学应该摒弃繁琐分析,注重感悟。教师要想方设法挖掘和体验教材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传导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鼓励下,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那么,依据语感形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何在长期的语言文字训练中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迅速、灵敏的感悟能力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语感的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在阅读教学中,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感到“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培养语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征。这是因为“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粹,由于汉语言文字固有的音韵美、意境美、文章结构的严谨美,都需要通过多种有指导、有要求的反复吟诵,才能品出“文中味”,悟出“文外意”。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并相机点拨,精于诱导。例如:《再见了,亲人》的最后一部分,把志愿军战士与人民的真挚的友谊和依依不舍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我先有感情地进行语言描绘,再配以战士们跟朝鲜人民道别的画面和汽笛声、火车启动的录音,顿时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感情的共鸣,学生就自然而然朗读起来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达到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境地。

二、联系身边生活、联想体验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生活是学生的最大课堂,潜移默化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爱好、性格、特点及语言感受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脱离了生活体验的“语感培养”是苍白的。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如听见“落叶”二字,不但会想到一个落英缤纷的景象,还会想到初秋、寥落、思乡及无常等等意味。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学生用词混乱,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自己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所以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把小学生在社会上的语言实践,作为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例如《燕子》一课中写道“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如果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五线谱”,不曾亲眼见过,而教师又未能采取其它方式来弥补这一体验的空缺,学生在读到这段文字时,脑海中就不能产生“五线谱”的表象,也无法感受到言语的意趣和情境的美妙,更无法达到“入境始与亲”的境地。为了加深体验和感悟,必须引导学生进行:①从日常生活中联想体验;②身临其境,体察语意;③在创设的情境中联想体验培养语感;④在参加课外活动中感知。

小学教材中所表现的图画美、诗情美、德育美、哲理美、语言美理当充分利用,并在课外开展故事演讲会、诗歌朗诵会,采集制作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科兴趣活动等等,指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用自己的眼、耳、口、鼻、手、脚去感知,用脑子去思考,大千世界的美就流入学生心中,滋润学生心灵。学生感知多了,感受深了,知识丰富了,语感也就强了。

三、在积累运用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也不例外。在实际教学中,我

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根据适当的情景进行口语交际、创造性复述、续写等。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一些说话、写话训练以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创设情境交谈、猜谜语、讲故事、编演课本剧等,让学生在应用中不断提高语言感知力。

在书面写作训练方面,我们在教学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以后,安排了写景作文,让学生把最近到公园或郊外游玩观察到的美丽景色按顺序写下来。让学生凭借课文中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去写作文,写后凭借语感自行修改。

四、换位比较品味,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课文都是精选出来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优美文章。许多课文用词准确生动,语句简洁传神,甚至到了非此词不可,非此词不用的程度。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各种比较方法推敲词语,感知词语。

1.换词比较

如教学《猫》一课时,学生只会体会到满月小猫的可爱,而对第一部分写猫的性格古怪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怎样,则大惑不解。这时可以抓住一些关键字词,“反其意而用之”。如⑴“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整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问,”把“睡大觉”改成“睡懒觉”好不好?⑵“……在稿纸上……踏几朵小梅花”改成“……上几个小黑团”行吗?学生通过这样的比较,就不难看出作者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描写的了。

2.缩减比较

如《荷花》中一句“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可问学生,“仿佛”一词能不能删去?删去以后对句子有什么影响?学生通过仔细朗读后明白:“仿佛”不能删去,“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说明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荷花。而用“仿佛”更能说明作者对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入了迷,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穿着雪白衣裳的白荷花在迎风舞蹈。

总之,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语感像一股流水,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增大它的流量;也有必要导引它流向既定目标,而不致使其随处漫流,从而使学生的语感得以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