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喻及隐喻认知模,分析一词多义现象——以形容词LIGHT为例
转喻视角下一词多义现象解析——以英汉人体词为例
转喻视角下一词多义现象解析——以英汉人体词为例岳好平;李琪【摘要】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传统语义学认为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多个义项的产生是任意的.认知语义学认为,词义的延伸主要是通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来实现的,而转喻是比隐喻更为基本的认知方式.根据转喻的概念和本质可以将转喻分成部分指代整体、整体指代部分、部分指代部分三种类型.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词有很多义项是通过转喻思维实现的,其义项延伸方式与转喻分类方式相对应,是用突显的方面指代同一认知框架内相邻但不突显的方面.【期刊名称】《云梦学刊》【年(卷),期】2010(031)004【总页数】4页(P142-145)【关键词】人体词;一词多义;转喻【作者】岳好平;李琪【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3在语言词汇发展过程中,一词多义现象极为普遍。
一词多义指相同的形式有一个以上的意义。
[1]一词多义是由人类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而产生的历史必然。
新事物、新思想、新概念层出不穷,仅凭造词、构词和借词手段不能完全满足语言词汇的表意需要,词汇的多义化可以更简便、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Lyons指出,“几乎可以肯定现在没有,以往也未曾有过任何一种自然语言,只存在一词一义。
”[2]对同一词汇的多个义项的产生及其相互关系,传统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存在很大分歧:传统语义学认为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多个义项的产生是任意的;认知语义学认为多义词的各种意义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系统的、自然的,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呈链锁状,A-BC-D等,即后一个义项以前一个义项为基础。
[3]Leech[1]认为词义延伸主要是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来实现的。
关于隐喻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析已有很多文章进行了阐述,本文把笔墨转向一词多义现象的转喻解析,并以英汉人体词汇的多义现象为例予以说明。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性分析
来研究 。而认知语言学,它 以全新的视角和观念对语言 中的许多 现象做 出了全新 的解释 。 认 知语 言学 的研究表 明,多义现象是通 过 人类认知手 段 由一个词 的中心意义 或基 本意义 向其他意义延
伸 的过 程 ,是 人 类 认 知 范 畴 化 和 概 念 化 的 结 果 。 原型范 畴理论认 为,一个范畴 由一些极其类 似的成员构成 ; 原型是 同一个概念范畴 中能反映本范畴特 征的最 好、 最典型 的成 员 ,而其他成员具有不同程度 的典型性 :隶属于同一范 畴的各成
一
拓展的过程中, 这 些 互 相 关 联 的意 义 的延 伸 和 拓 展 主 要 依 靠 两 种 途径 : 隐 喻和 换喻 。
( 二)隐喻、转喻认知模式与一词多义 多义词是在 一定 的意 象图示 的基础 上通过 隐喻和转 喻手段 而形成的。 隐喻和换 喻在传统修辞学 中只是被看成是两种纯修辞 手段,然而在认知语言学家那里 ,它们被作 为两个认知概念来进 行探 讨。就一词多义现象而言,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每一个词条 下的诸多含义之间都 具有一定的联系 , 这些有联系 的词义构成 了 这个词的意义范畴。最基本 、最先产生 的是执行义项 ,其他义项 由于与基本义项具有某种关联 ( 隐喻或换喻关系 ) 而成为 同一词 的义项 ,有 的已经成为该词 的 “ 字面词义 ” ,有的仍保 留明显 的 隐喻和转喻色彩,但 由于 已成为一种常规关系 , 也被列入词义条 目中 , 于 是 就 产 生 了 一 词 多 义现 象 。 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 ;( 1 )创造新 的意义;( 2 ) 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例如 , 人 体部位 的词常被用来喻指其它
w e a t h e r , a ma nw i h t a h o t t e mp e r , 以及 T h i s c u r r yi s t o o h o t . he T s e
基于隐喻认知理论的专业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基于隐喻认知理论的专业英语词汇教学研究作者:李丽来源:《科学与财富》2014年第09期摘要:隐喻理论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对隐喻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进行可行性分析,接着着重讨论隐喻理论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挖掘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深层联系;对比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隐喻;认知;词汇教学一、引言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英语词汇教学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一些词汇的意义发展都是通过隐喻的方式,隐喻是语言词汇体系丰富和演变的一种重要手段。
现今的隐喻研究呈现出一种多角度,多层次和多学科的多元化态势。
隐喻认知理论的研究为语言教学研究提供一个有前景的平台。
二、隐喻认知理论促进英语词汇教学的可行性从人类思维的载体——语言及人类所依赖的概念系统来看,隐喻在人类的思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
正因为隐喻思维的认知性,它才有利于扩大英语词汇量。
三、隐喻认知理论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一)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基本范畴词汇是词汇的基础,是语言的核心,包括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基本范畴词汇具有全民性、稳定性、多产性、多义性与组合性。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喻体词不仅都是实体性概念的词,而且都是生活中的常用词,是基本范畴词汇。
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隐喻性用法。
就拿mouth来说,除了最常用的意思是嘴巴之外,还有许多引申的意思。
在英语中,有很多包含嘴这个单词的短语。
“D o not bad mouth me.别说我坏话。
”mouth在这里做动词,表示“说某人坏话”。
put one’s foot in one’s mouth这个短语的意思是say something embarrassing, make a faux-pas(失言,说错话了)。
隐喻和转喻一次多义现象论文
隐喻和转喻一次多义现象论文摘要:词义延伸主要依赖转愈合隐喻的认知方式即转喻的邻近性特征和隐喻的相似性特征。
转喻是隐喻的基础,隐喻对词义发挥作用更大,两者相互联系。
词汇的引申义不仅可以用在单词词汇方面,也可以用于合成词和习语上,当然习语的产生更容易受到语境及文化背景的影响,我们在学习词汇过程中,需要利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方式来理解语言的变化发展及词汇各个义项的相互联系,从而更系统有效的学习。
一、引言由语言的任意性定义特征我们得知,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天然的明显的联系,一些文字符号与其原本意义的搭配组合是人们约定俗成的结果,即使有少数拟声词的存在不符合这一特征,但是极大多数的语言形式和意义的无关联现象符合这一特征。
一个词在刚产生之际被用同种语言生活在一个群体中的人们约定俗成的方式产生一种意义,即词的本义(primary meaning),也就是被广大语言使用者所接受的使用最频繁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原因逐渐形成了许多其他的意义,称为派生意义(derivational meaning),或引申义。
二、引申义产生的原因(一)5种多义词的主要来源1.使用范围的转移(shift in application)如handsome原来一般只用于男性的外貌,现在也有了用于a handsome sun of money 的意思。
2.不同社会领域中词具有了特殊专业意义(specialization ina social milieu)如律师所说的action是legal action而士兵所说的action是military action。
3.由于修辞用法而产生的多义,如head也可指head of a company。
4.同音词的重新解读(homonyms reinterpreted)如ear与ear of a corn中的ear本来是不同的词,但现在人们往往认为他们有意义上的联系。
5. 外来词的影响,如汉语中的“的”由于英语中taxi音译的影响,其“出租车”的义项也得到确定。
隐喻和转喻视角下的高中英语一词多义现象
隐喻和转喻视角下的高中英语一词多义现象作者:郭领娣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51期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世界通行语言也被重视起来。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在英语学习中显得更为重要。
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尤其是英语词汇中。
文中将结合隐喻和转喻的方法及视角,对英语中的多义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从而更有效的进行高中英语教学。
关键词:隐喻;转喻;高中英语;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可以说语言的普遍现象,这一现象从人类语言出现之初就存在,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在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英语日趋重要,英语教学和学习越来越被重视起来。
而英语词汇中单义词也非常少,绝大多数都是多义词,这也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文中将结合一词多义这个教学难点,从隐喻和转喻的视角来进行简单探讨。
1. 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英语作为世界通行语言,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学习和使用。
英语中绝大多数词汇都是具有多个义项,这也成为学习中的难点。
如何解决一词多义现象就成为语言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上个世纪80年代,一词多义现象开始被重视起来,很多语言学的专家开始对一词多义进行了研究。
词义的变化和人类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词汇的义项随着人类思维和表达的语境而发生了改变。
面对英语学习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这就需要通过两种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似性来理解和解释,这就是“隐喻”和“转喻”。
2. “隐喻”和“转喻”在解决高中英语一词多义教学中的运用所谓“隐喻”就是一种比喻手法,用一种事物比喻另一种事物。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对一个事物的理解和经验去理解另一个事物”。
比如:He is a pig,一句简单的英语,从字面来翻译就是:他就是头猪。
而句子中主语明明是“人”,不是猪,为什么说人是猪呢,这里就是用了隐喻的手段。
这句话中的人应该有跟猪一样的特征,比如他很能吃或者好吃懒做,这些就是猪的一些特点,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人好吃或好吃懒做跟猪一样。
汉英触觉通感隐喻对比——以“轻”“重”和“light”“heavy”为例
口味偏咸、偏油或偏辣。英语的“heavy”和“light”也 有相似用法,也从触觉域映射到了味觉域,比如“heavy meal”中的“heavy”是不易消化的、丰盛的意思,“light food”中的“light”指食物易消化、简单、味道清淡。感 受器由最低级的皮肤移动到了稍高级的舌头,感觉从触觉 移动到味觉,在语言表达上,“重”“heavy”“light” 也从修饰最低级的触觉到修饰稍高级的味觉,出现了通感 隐喻。
(三)从触觉域到自然域 英语中的“heavy”常能从触觉域映射到自然域,比如 “heavy rain”隐喻雨大。而汉语没有这样的用法,这和 中英两国的自然环境、文化差异有关,影响了人们的基本 体验。英国气候阴湿,雨季绵长,雨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 “压力”,而中国雨量适中,内陆地区甚至干旱缺水,所 以雨一般情况下并不“沉重”,没有“重雨”这一说。触 觉域映射到自然域的还有英语“heavy sea”这个例子,汉 语中也没有对应的“重海”一说。原因也和中英两国自然 环境有关,英国为岛国,四周环海,海事多,出航频繁, 属于海洋文化,对海洋“sea”的感知也更为丰富敏感,对 于海洋的险恶有着和基础触觉感觉“重”相同的体验。中 国是内陆国,属于农耕文化,对海洋的感觉较少,感知丰 富程度较低。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比汉英触觉词“轻”“重”和“light” “heavy”,首先揭示了汉英触觉词的通感隐喻共性。共 性在于,在通感现象发生时,汉英触觉均能从触觉域移动 到味觉、嗅觉、听觉、心理等域,在通感隐喻发生时,语 义能从触觉域映射到味觉、嗅觉、听觉、心理等域,从低 级域映射到高级域,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语义。这种跨语言 的共同语言现象基于人类共同拥有的生理感受器——皮肤 和 身 体 体 验 —— 触 觉 。 本 文 还 分 析 了 汉 英 触 觉 词 “ 轻 ” “重”和“light”“heavy”语义的差异性。原因在于中 英两国的自然、社会环境以及文化、习俗不同,使得和文 化密切相关的身体体验不同,从而造成了汉英触觉词通感 隐喻差异的现象。
从认知隐喻思维的视角探究词汇意义的生成和演变
从认知隐喻思维的视角探究词汇意义的生成和演变韩雯婧【期刊名称】《《吕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08)006【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隐喻思维; 词义演变; 范畴; 文化差异【作者】韩雯婧【作者单位】吕梁学院外语系山西离石 03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3.2一、认知与词汇意义的生成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系统无法做到自给自足,要想对语言能力做出判定,必须以认知的过程作为参照物。
语言结构以人类的亲身体验,以及语句的功能为构成依据;知识的客观性不能仅由语言所蕴含的意义证明,它还需要人的主观意识以及人类的庞大的知识系统来支撑。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始于对周围的物体以及自己认知的意识。
人类形成抽象概念是基于人对身体的各部位以及空间结构和方位顺序的感知。
人类在认知周围世界时,常以自己的身体部位和体验经历作为衡量准则,如人们生活中的房子、杯子、盆子、桶、袋子,以及摆放物品的桌面、地面,都可通过视觉和触觉感知。
事实上,人也在体验人体本身,可以将食物、水等输入其中,也可以将一些废物排泄出去;展开手掌,它是一个面;收拢一点,它是一个容器;握紧,它是一个实体,因为总是存在一定的空间,但同时它又可以是个容器。
在理解“in the street”和“on the street”两个介词短语时,对生活中容器的日常体验变得非常重要,而对容器的深刻体验逐渐发展成为人们的认识世界的手段[1]。
通过下面两个表格,我们将从体验的角度阐述两个介词短语的意义。
根据上述表格对介词“on”和“in”的分析,可以看出,“on the street” 和“in the street”在意义取向上,都取空间意义,前者指“在某物体的上面,表示‘面’的一维概念为一点”,而后者指“在三维空间中,表示体的概念”。
对于前者的理解较为容易,因为人们通常就是这样说的,如“张三在街上购物”、“李四在街上摆摊”。
从隐喻和转喻视角看一词多义
从隐喻和转喻视角看一词多义作者:樊志敏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11期摘要:隐喻和转喻是两种修辞方式,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词的意义在它们的作用下发展丰富,本文旨在从隐喻与转喻的角度,浅析了一词多义现象。
关键词:隐喻;转喻;一词多义一、简介一词多义是指人们以一个词语的基本义项为基础,延伸出其他相关或者类似的引申义的过程,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语言现象。
因此在英语的学习中,研究一词多义从细小处来说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单词是如何演变进化,从而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一词多义它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但在一词多义形成的过程中,和转喻,隐喻以及人们的认知过程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我们不能把一词多义单独地分隔开来,而应该通过隐喻,转喻和认知英语的视角来进一步剖析一词多义的形成过程。
隐喻和转喻是传播意义的两张基本方式,隐喻主要通过相互联系的两者的相似性来延伸词义,而转喻主要通过相互联系的两者的关联性来延伸词义。
转喻和隐喻作为一词多义的主要两种方式,蕴含在一词多义形成的过程中。
本文借助认知英语,从隐喻和转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来讨论隐喻和转喻在一词多义形成的过程中如何起到延伸词义的作用以及一词多义在转喻和隐喻作用下的形成的模式。
一词多义“是一个语言单位衍生出多个相关意义的现象”(Taylor 1989)这些相关意义虽然不同,但在本族语者看来是相关联的,而这种相关联离不开人们的认知过程。
随着人类认知的事物越来越多,除了造出新的词语,人类还趋向于用给旧的词语赋予新的意义,这就产生了一词多义。
二、隐喻与一词多义隐喻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主要方式,在语言中有大量的体现。
有些语言由于我们经常使用,所以不经过仔细分析,已经难以看出它们是由隐喻而来的。
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会另一种事物。
例如,人类和人类周围的事物是我们认识探索世界的开端,隐喻也就基于我们自身体验。
我们对复杂事物的理解也是基于先前对简单事物的理解达成的,这种认知能力有助于我们形成对世界全新的认识。
隐喻转喻视角下的英语人体词汇多义现象阐释
- 208 -校园英语 /语言文化隐喻转喻视角下的英语人体词汇多义现象阐释重庆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杨小波【摘要】本文以实例探讨了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机制在人体词多义生成中的机制,并指出在词汇学习中引入认知机制的学习将就将对词汇学习大有裨益。
【关键词】隐喻 转喻 多义 人体词一、引言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语言中极为普遍的现象。
Lyons 认为“人类所有的语言都没有,也不曾有过一个词有且只有一个意义的时候”。
一词多义是所有语言共有的特点,这种现象一直都是语言者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和焦点。
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代表的传统方法侧重于关注词语本身的内部逻辑关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认知语言学从认知的视角出发,为一词多义现象提供了更科学、更系统的解释。
认知语言学认为一词多义现象是建立在体验主义哲学基础上,隐喻和转喻是多义词从基本意义向相关意义延伸的主要方式。
二、隐喻和转喻1.隐喻是由源域到目的域的基本结构或部分结构的映射过程,它的实质是以一件事或经验来理解和经历另一件事或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和理解陌生的、无形的、抽象的概念。
以Life is a journey 为例,人们利用旅行和人生两者在心理认知上的相似性,把“旅行域”映射到“生活域”通过具体的概念“旅行”来理解抽象概念“人生”。
2.转喻。
转喻涉及一种“接近”和“突显”的关系,是用相近或相关联的不同概念域中的一个突显的事物来代替另一事物。
接近原则的心理机制是距离相近的事物容易被看作是一个单位,而突显原则认为人们的注意力更容易观察和记忆事物比较突显的方面(赵艳芳:2001)。
如 We need more hands here ,手是身体的一部分,用手代替人力,属于部分代替整体的转喻。
三、人体词多义的认知阐释人类的认知总是遵循这样一些规律:以自我为中心,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由自我到非自我。
人们最先认识的是自己,再将对自己身体的认识以各种方式映射到客观世界,通过隐喻或转喻把已形成的熟悉的、具体的、易理解的体系投射到陌生的、抽象的、复杂的体系,从而逐步的认识世界。
隐喻与转喻的相互作用:模式、分析与应用
隐喻与转喻的相互作用:模式、分析与应用
杨波;张辉
【期刊名称】《外语研究》
【年(卷),期】2008()5
【摘要】隐喻和转喻是人类的两种基本认知识解,通常相互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转喻似乎比隐喻更基本,是隐喻的基础或者为其提供理据,而且转喻-隐喻连续体也证实了这一点。
转喻和隐喻相互作用的方式是复杂的,本文简要介绍五种主要的相互作用模式:Goossens的"隐转喻"、Radden和Barcelona的隐喻的转喻基础、Riemer的后隐喻和后转喻、Ruiz de Mendoza的概念相互作用模式以及Geeraerts的隐喻和转喻相互作用棱柱形模式,并结合汉语熟语(三字格惯用语、成语等)进行适当的延伸和应用性的分析,以更清楚地认识转喻和隐喻相互作用的不同方式。
【总页数】8页(P1-8)
【关键词】转喻;隐喻;连续体;相互作用模式;熟语
【作者】杨波;张辉
【作者单位】国际关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基于转喻及隐喻认知模式分析一词多义现象--以形容词light为例 [J], 赵歆怡
2.隐喻和转喻的相互作用和词汇的语用意义 [J], 罗燕
3.意象图式在转喻概念相互作用模式中的认知分析 [J], 李丽君
4.隐喻与转喻:雅各布森文化符号学的两种基本模式 [J], 江飞
5.浅析英文修辞转喻与隐喻的相互作用和内在含义 [J], 李金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通感形容词一词多义的认知阐释
通感形容词一词多义的认知阐释徐琼;袁华平;刘海清【摘要】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及隐喻认知模式,对通感形容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阐释,并从中探讨通感形容词词义引申的规律。
结果表明:通感形容词的词义以原型义项为中心,以意象图式为基础,一方面通过通感隐喻映射到其它感官领域;另一方面,通过隐喻从感官领域投射到其它领域。
同时还探讨了通感的规律和原理以及通感与隐喻的关系。
% Thisthesisanalyzedthemeaningsofsynaestheticadjectiveswiththeprototypea ndcategorytheoryandpatternsofmetaphoricalcognition,aimingtofindoutthemeaningext ensionprincipleofsynaes-theticadjectives.Ithasbeenfoundthatthemeaningsoftheseadjectivescenteron prototypemeaningandarebasedonimageschema.Thesemeaningsmapfirsttoothersenseorgansthro ughsynaestheticmeta-phor,andthenfurthertootherfieldsfromthelatterthroughmetaphor.Meanwhil e,thepaperexploredthelawandtheoryofsynaesthesia,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synaesthesiaandm etaphor.【期刊名称】《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4页(P24-27)【关键词】通感形容词;原型范畴;隐喻认知;一词多义【作者】徐琼;袁华平;刘海清【作者单位】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长沙 410138;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长沙 410138;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长沙 4101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5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语具有多种互相联系的意义的语言现象,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特性。
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看词汇多义性
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看词汇多义性*花金侠*基金项目:枣庄学院青年教师科研项目《英语名词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1-09-13作者简介:花金侠(1975-),女,山东临沂人,汉族,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及英语教学研究。
(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枣庄277160)摘要:词汇多义性是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认知科学的发展为分析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隐喻认知是产生词汇多义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隐喻义的多层次转移和创造性的隐喻思维是词汇新意义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认知隐喻词汇多义性多层次转移创造性中图分类号:H 3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80(2011)04-0100-(03)词汇多义性在语言中普遍存在,语言学家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对逻辑学、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传统的结构主义是语言研究史上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学派,但在研究多义词多项意义之间的关系问题时,受自身研究视域所限,对起基础作用的认知机制鲜有论及,可以说是忽略了人类的认知手段、生活体验等语言外部因素,从而难以把握多义词的实质,无法给出一个圆满的解释。
认知科学的发展为我们从外部世界分析多义现象提供了有效工具。
随着认知方法在多义现象研究上的广泛应用,多义现象逐渐成为当今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通过意象图式、隐喻、转喻等认知手段,一个词由基本意拓展到其它意义,形成一条以典型意义为中心向外扩展的语义链。
隐喻和转喻是语义拓展的基本工具,其中,隐喻的影响更为突出。
“隐喻不仅属于语言,而且属于思想、活动、行为。
我们的整个概念体系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隐喻式的。
”[1]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隐喻是词义扩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分析词汇多义性。
一、隐喻的本质:一种有效的认知模式隐喻是生活中常见的比喻形式。
对隐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隐喻提出了种种理论和看法。
隐喻和转喻对一词多义的影响
隐喻和转喻对一词多义的影响摘要:一词多义是在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语言学家们对一词多义也有过很多研究。
在过去,人们经常从传统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他们更注重一词多义产生的内部原因,而忽略了语言的外部因素,没有把握多义词的本质。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一词多义可以从外部因素来更合理地解释。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隐喻和转喻对一词多义的影响,得出结论:隐喻和转喻对词义的变化起了重要的作用,是形成一词多义现象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一词多义,隐喻,转喻1.引言在传统的修辞学中,隐喻和转喻是一种修辞观, 隐喻是把某物比成另一物并且省略了比喻词的一种修辞表达方式。
例如:Love is a red, red rose. 爱是一朵红红的玫瑰。
转喻是一个词被另一个和它关系密切的词代替的修辞方法。
例如:He is fond of the bottle. 他喜欢喝酒。
(用装酒的瓶子代替了酒)。
隐喻和转喻的恰当使用,可以使文学作品更有创意,令人印象深刻。
所以,人们通常认为只有诗人和文学家能善用隐喻和转喻。
而自从1980年,Lakoff和Johnson合作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后,人们开始改变对隐喻的看法,不再把它简单的当成一种语言的修辞方法,而更多的是从认知角度来看待它。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需要表达的抽象的概念和想法日益增多,而产生的新词是有限的,这就需要给已有的旧词增加新的意思来表达新的想法。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和转喻是人们表达抽象观念的重要工具。
因此,隐喻和转喻是词义扩展的重要方法。
2.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Polysemy)在人类语言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的结果。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起来的。
刚开始,每个词都只有一个意思,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每个词需要表达出更多的意思,也被赋予了新的意思,从而导致了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含义。
词义可以分为原义和引申义。
认知语义分析下的英语一词多义现象
认知语义分析下的英语一词多义现象摘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分析英语词汇中一词多义现象形成原因和生成机制,论证词的多义是依靠人的心理认知并以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通过隐喻的方法生成的原理。
关键词:认知一词多义原型范畴隐喻词汇一词多义现象一向是中国学生英文词汇学习的难点。
一词多义习得不充分是英语词汇深度习得不足的突出表现。
认知语言学对语义的研究强调语义与人的认知的直接联系,也就是强调和人的生活与语境的变化,新的意义的不断产生。
1 原型范畴理论和一词多义原型范畴理论是从维特根斯坦最初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原理和Berlin&Kay的对颜色词的研究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以人类认知为基础的范畴化理论。
范畴化的过程是复杂的心理过程,模糊的认识过程。
范畴是由那些在我们看来多少是有些联系,并因此而被我们归成一类的事物或事件组成的,范畴可理解为相似事物的集合。
范畴化的认知过程涉及到原型理论,原型一词最早由Rosch提出,他认为原型是与同一概念的成员有更多共同属性的实例,它是一个范畴中特定的、具体的表象。
大致来说,一个原型范畴就是以原型为中心,其他成员围绕原型成员组成的结构。
范畴之间的各个成员依据其与原型共有属性的多少,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
一个词在最初可能只有一个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能会出现词义的扩大、缩小或转移,就可能导致一个词有几个义项,这几个义项就可组成一个范畴。
Langacker曾指出:一个典型的词项代表了一个复杂的范畴,它不是仅有一义,而有多个相关的意义,这些意义通过范畴化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网络。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社会不断产生新的认知,一个词的义项可能会不断地增加。
隐喻被视为词义延伸的一个主要方法,在这里隐喻从广义上理解就包括了转喻、明喻、谚语和讽喻等。
2 隐喻与一词多义传统的隐喻理论把隐喻仅看成一种起修饰作用的修辞手段,多见于文学作品中,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大,而自从Lackoff和Johnson合作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后,人们开始改变了对隐喻的看法,不再把它单纯的当成一种语言的修辞手段,而更多的是从认知角度来看待它。
基于原型范畴和隐喻转喻认知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基于原型范畴和隐喻转喻认知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研究获奖科研报告摘要:多义词一直是词汇学习的难点,本文对多义词现象的形成原因及扩展手段进行了介绍分析,通过原型范畴理论论证了多义词的各义项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具有家族相似性的。
其中一个义项为词语的核心义项,通过核心义项的辐射和连锁衍生边缘义项。
同时多义化的过程是通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手段完成的。
通过对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转喻认知手段的分析,得出了该认知方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即掌握词语的核心意义;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
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转喻多义词教学词汇在语言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意义作为词汇信息中可变性最大的元素,是词汇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多义词更是其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很多英语学习者会经常遇到一句话每个单词都认识可就是无法理解整句子意思的问题,这是因为传统的英语教学很少将各个义项联系起来,甚至认为很多义项之间没有关联,教师总是把关于某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采用例句形式一次性介绍给学生,这些义项没有主次之分,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方式记忆。
人类的记忆力毕竟是有限的,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习效率较低。
本文试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一词多义现象的成因,指出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任意的,而是有主次之分的。
词义的延伸主要是在主义项的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来实现的。
通过解释各义项的关系并形成语义义项图,可以为英语词汇教学中多义词的教学提供新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 多义词的形成——原型范畴理论1.1 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由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 Eleanor Rosch提出,哲学根源基于 Wittgenstein的“家族相似性”研究。
Wittgenstein论述了中心成员与边缘成员的区别及隶属度,将范畴比作家族,范畴中的成员彼此之间只是相似,而不是相同或者一致,所有的成员都由一个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联结到一起。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摘要: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指一个语词有多种不同却具有相互联系的意义。
从认知机制出发可以对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进行阐释,从而深化对这种语言现象的理解,同时对外语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一词多义认知机制一、引言一词多义是指单个的语言形式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一定联系的义项,它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现实中。
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是一种认知现象,即人类通过一定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
二、原型范畴理论和一词多义现象(一)原型范畴理论范畴被视为是由一组拥有共同特征而建构起来的,范畴可由特征束或一组充分必要条件来定义;特征是二分的,范畴的边界是明确的,范畴成员隶属于集合的程度是相等的,没有核心和边缘之分(王寅,20XX:99)。
一方面,经典范畴理论为20世纪的语言学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
但另一方面,经典范畴理论存在某些缺陷,如运用经典理论解释更多的现象时,常显得无能为力。
(二)利用原型理论解释一词多义现象根据原型范畴理论,一词多义现象是围绕原型的词义产生辐射由此而形成的一个特殊范畴,一个多义词有典型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
人们认识一个词时,往往是从其原型义项开始的。
例如,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eye有8个义项,包括:1.[C]either of the two organs on the face that you see with;2.[in adjective]having the type or number of eyes mentioned;3.[sing.]the ability to see;4.[C]a particular way of seeing sth;5.[C]the hole in the end of a needle that you put the threadthrough;6.[C]a small thin piece of metal curved round,that a small hook fits into,used for fastening clothes;7.[sing.]a calm area at the center of a storm,etc.;8.[C]a dark mark on a potato from which another plant will grow.在以上八个义项中,“眼睛”是原型,其他的所有义项都是围绕这个原型而产生的。
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以一词多义“花”的义项分析为例
V0 1 . 2 6 No. 1 O 0e t . 201 3
从 隐喻和转喻 的认知角度看 一词 多义现象
以一词多义 “ 花"的义项分析为例
殷 隽
( 闽南师范大学 中文系 ,福建漳州 ,3 6 3 0 0 0 )
[ 摘
要] 一词 多义现象是语言研究的热点之 一,隐喻和转喻是语义扩展 的重要方式。从认知角度看 ,隐喻思维和转喻思
( 二) 隐喻 、 转喻与词义的扩展
L a k o f认为原 型范 畴理论是 论述词 汇语义形 成 的最佳
表达 。在同一个原型范畴中 , 各个义项成员并不是具有同等 的地位 , 代表 该范畴的程度也不一样 。 原型是范畴 的典 型, 是范畴的核心成员 , 其他成员根据与原型 的相似性分为典型
词 多义 的产生还与词 义的概括性有 关 。词义在 演变
式, 即各义项之 间的关系呈链锁状 , A —B —c —D等 , 即后一 个义项以前一个义项 为基础 , 第二义项从 中心 意义 中派生 而来 , 第三义项 又从 第二义项 中派生得来 , 第三义项 与第 一
过程 中 , 原始义逐渐分化 , 有 的义项使用频率逐渐上 升 , 有的 义项开始消亡 , 这样 几个义项都包 括在 同一个词 汇形式 中 , 于是形成 了一词多义现象 。多义词 的产生是一个 历时演变 过程 , 很多词 汇并不能简单 地看 出其原始 义 , 必须从各个义 项之间的关 系来探究其演变轨迹 。
维也存在交叉 ,即转喻一 隐喻连 续统现象。在这 一现象中,隐喻的关键在于 相似 性,转喻 的特征在于相关性或临近性 ,转 喻通常作为 隐喻 的基础存在 。 以词汇 “ 花”为例进行认 知思维分析 ,是探讨词 汇语 义衍 生过程与认知思维 的重要切入 口,
隐喻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
隐喻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作者:程佳雪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第06期[摘要]人类的认知结构影响着语言的变化。
作为重要的认知模式之一,隐喻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词汇的意义,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
本文将以“deep”一词为例从隐喻视角下解读一词多义现象,比较英汉中该词一词多义的异同,揭示出该词的语义隐喻在英汉中具有共性,但在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的影响下也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隐喻;一词多义;异同[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6-0160-02一、一词多义人类语言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Baugh和Cable认为,词汇最能反映语言的变化——旧词消亡,新词产生,现存词汇的语义变化。
而用旧词表达新义,即通过赋予同一词形以更多的词义,是词汇变化的一种主要形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词多义(polysemy)。
本文将从隐喻视角下讨论一词多义现象,并比较英汉一词多义的异同。
二、英汉一词多义对比本文将英语中“deep”一词和汉语中的“深”进行对比研究,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字典》对“deep”和《汉英综合大辞典》对“深”的解释,将英汉中相同或相似的义项开始,列出以下16个义项:A. having a large distance from the top or surface to the bot-tom; having a Iarge distance from the front edge to the furthestpoint insidea.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如:a deep hole/well/river很深的洞/井/河a deep water/snow深水;厚雪B. used to describe or ask about the depth of sthb.用于量度如:The water is only a few inches deep.这水只有几英寸深。
从隐喻和转喻视角看多义语素义项联系
从隐喻和转喻视角看多义语素义项联系
佚名
【期刊名称】《皖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4)006
【摘要】隐喻和转喻是多义语素内部义项之间联系的重要方式.隐喻方式包括:动作过程相似、空间位置相似、形状特征相似、程度相似、功能职能相似等;转喻方式包括:事物和其特殊作用转喻、事物和工具载体转喻、事物和所在地转喻、事物和领有属性转喻、行为转喻、因果转喻、范畴和其特征间转喻、标量转喻等.从隐喻和转喻角度把握语素义项间的联系有助于形成多义语素义项及构词网络.
【总页数】4页(P90-92,1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46
【相关文献】
1.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以一词多义“花”的义项分析为例[J], 殷隽
2.隐喻机制下多义词的义项间联系及其词典表征方式 [J], 李爱华
3.隐喻和转喻视角下多义词义项延伸探究 [J], 邱艳芳
4.词义转喻性及隐喻性扩展对ESL词汇认知的启示——以一词多义face义项分析为例 [J], 郭嘉蓓;曾晓辉
5.从隐喻和转喻的角度看\"青\"的一词多义现象 [J], 熊紫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歆怡(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 362021)[摘要] 在人类语言中,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词义的扩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尤其是转喻及隐喻思维。
因词而异,所以英语学习者很难判断一项语义是属于转喻表达还是隐喻表达。
本文以形容词light为例,阐明了词义的延伸是转喻及隐喻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连续统现象。
[关键词] 一词多义;隐喻;转喻;连续统中图分类号: H 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9-0021-01在近几十年中,一词多义引起了语言学家及英语爱好者的关注,由此可见,在人类语言中,一词多义已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
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一个词语只用来描述一个事物、一种现象、一种特性及一种行为方式。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词语只能用作单义词。
然而如今,在英语中,只有单一词义的词语已经越来越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鲜的、先进的事物逐渐为人们
赵歆怡(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 362021)[摘要] 在人类语言中,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词义的扩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尤其是转喻及隐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