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城市道路交通综合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亳州市城市道路交通综合规划项目名称:亳州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编制单位:北京中华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证书编号:城规编第02206(乙级)
技术总负责:裴世聪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赵献忠高级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杨玉红规划师
参加人员:赵建晟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陈鸿章高级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余安云高级规划师
刘国锐助理规划师
卞程丽助理规划师
陈玉明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
协编单位:亳州市建设委员会
总目录■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亳州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第三章城市道路网络规划
第四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第五章城市道路货运交通规划
第六章城市个体交通规划
第七章交通管理与交通控制
第八章土地利用和交通分析
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章规划实施对策与措施■图则:
1.城镇交通关联现状图
2.区位关系分析图
3.城市道路网格规划图
4.城市道路交叉点坐标图
5.道路网络交叉口设计图
6.城市道路网络交叉口平面设计示意图
7.道路断面设计图
8.城市道路交通关联布置图
9.城市道路交叉点竖向标高图
10.客运交通规划结构分区图
11.公交路线规划分析图1
12.公交路线规划分析图2
13.公交路线规划分析图3
14.公交路线规划分析图4
15.亳州市公共交通网线近期布局图
16.亳州市公共交通网线远期布局图
17.货运交通规划结构分析图
第一部分文本
第二部分图则
第一章总则
第1.1条: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提出了面
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原规划与本规划中有冲突之处,均应以
本规划为准,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部分条文为本次规划所确定的强制性内
容。
第1.2条:规划依据: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2.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1995)》
1.2.3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2.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1.2.5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10月转发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的意见)》
1.2.6 《公交专用车道设置(GA/T507—2004)》
1.2.7 《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1.2.8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
1.2.9 《城市道路绿化规范与设计规范(CJJ75—97)》
1.2.1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2.1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1.2.12 建设部《关于实施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的意见》
第1.3条:规划范围:
亳州市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左右。
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备用地以及一定面积的生态绿地总和。
第1.4条:规划期限:
1.4.1 近期2006年~2010年
1.4.2 远期2011年~2020年
第1.5条:规划原则:
1.5.1 坚持“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发展原则。
1.5.2 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作出指导和决策。
1.5.3 坚持生态原则,强调人、车、路和谐统一。
1.5.4 坚持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超前性相整合。
1.5.5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为了“人”。
第1.6条:规划目标:
充分贯彻“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意图,体现时代精神,反映地方特色,保护亳州市历史文脉,协调道路交通规划建设。
第1.6条:本规划由文本、图表和图则三部分内容组成,经批准后文本图表和图则具有法律效力,且结合执行。
第二章亳州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第2.1条: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2.1.1 安全交通
2.1.2 步行友好
2.1.3 低公害
2.1.4 满足出行选择
第2.2条: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2.2.1 优先发展地面公交
2.2.2 近期:城区采用“常规公交+中巴+出租车”组合策略。
远期:城区采用“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出租车”组合策略。
2.2.3 有计划发展小汽车,严格控制小汽车使用。
2.2.4 限制摩托车发展,逐步淘汰摩托车。
2.2.5 保持合理的自行车出行比例:(自行车出行量:公共交通出行量为3:1)
城区近期75辆/百人,远期45辆/百人(包括电动自行车)。
2.2.6 建立步行交通系统。
2.2.7 交通结构:规划公交占30%、自行车占30%、步行占25%、其他占15%。
第2.3条: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
2.3.1 城市道路网规划格局:保持老城棋盘状格局。
新区道路以方格网为主,另规
划两条城市环路,作为城市快速干道,其中内环路局部设公交专用线。
2.3.2 市区道路形成城市快速路(红线宽度60米)、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为50
—60米)、城市次干道(红线宽度30—40米)、支路(交通性支路红线宽
度16—24m,半交通性12—16m,非交通性8—12m)四级体系。
第2.4条: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和经济对策:
2.4.1 政府应始终坚持公交优先的政策导向,建立稳定可靠的公交建设投资、
融资渠道,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合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公交运行机制。
2.4.2 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保证未来公交配合土地利用发展。
·减免地税使老百姓买得起或租得起廉价房屋。
·有意识投资一些如步行人便道之类的辅助基础设施,改善公共空间质量。
·形成多层次公交网络,满足不同出行要求。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用优惠政策倡导混合土地利用。
2.4.3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有三个目标:经济目标是减少个人出行费用,降低企
业运行成本;环境目标是抑制交通污染排放,形成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环境;
公平目标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公交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发展。
第2.5条: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2.5.1 要打破过去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常规,跨出行政区域,树立大区域交通网
络理念,即要建立以亳州为中心的城市群内外相结合的交通网络体系,又
要切实解决城市内部的道路交通问题。
2.5.2 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地区慢速的交通运输方式而转向快速、高效、多
层次、立体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2.5.3 为迎接城市化的挑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2.5.4 道路交通发展应节约土地,实现2010年城市道路面积11.50平方米/人均,
2020年达18.0平方米/人均。
2.5.5 道路交通发展要确保环境质量。
认真对亳州市的环境系统、资源系统、社会
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和定位,合理选择发展途径。
2.5.6 道路交通发展要走自动化、信息化之路,开发信息化自动控制系统,发展智
能化城市交通系统。
2.5.7 道路交通发展形成区域性交通;亳州市位于省际交界地,打破地区界限,积
极发展跨地区、跨省市的城际交通,在各城市之间,加强经济合作,资源互
补、利益共享、经济联动、科学互援、人才交流。
第三章城市道路网络规划
第3.1条:依据“总规”亳州市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为方格式路网系统(亦称棋盘式)合肥、阜阳、淮北、商丘四条交通干线与外环路相接构成道路网的主要
骨架。
市区道路形成城市快速路、城市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级体系。
道路总长:371.1公里。
第3.2条:依据“总规”城市结构的形态规划为“一带六区”。
·涡河文化旅游带总面积5.5平方公里。
·涡北区总面积8.26平方公里,可容纳居住人口12~15万人。
·老城区总面积7.04平方公里,可容纳居住人口10万人。
·中心区总面积11.40平方公里,可容纳居住人口15万人。
·南部新区总面积9.56平方公里,可容纳居住人口12~15万人。
·东部开发区总面积10.9平方公里,可容纳居住人口12~15万人。
·东南文教科研区总面积6.13平方公里,可容纳居住人口5~7万人。
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70.02平方公里范围内。
第3.3条:依据“总规”城市土地利用布局锚固城市客运交通枢纽位置,依据客运换乘枢纽确定快速公交线网,依据公交线路和沿线土地利用确定公共交通站
点,优先考虑公交专用道、河港公交站、路外公交站设置,而后考虑小汽
车道设置,将高效率运输方式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放到第一位,在汽车化
到来前夕使居民养成乘公交习惯,将居民及出行引导到公共交通上。
第3.4条: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及车行速度、道路方程:
3.4.1 城市快速路:7条,总长度67.06公里。
·红线宽度:60米,横断面形式:A—A、四块板9+6+2.5+11.5+2+11.5+2.5+6+9 3.4.2 城市主干道:26条,总长度128.45公里。
·红线宽度:60米,横断面形式:A—A、四块板9+6+2.5+11.5+2+11.5+2.5+6+9 ·红线宽度:50米,横断面形式:B—B、三块板9.5+6+2+15+2+6+9.5
3.4.3 城市次干道:37条,总长度102.86公里。
·红线宽度:50米,横断面形式:B—B、三块板9.5+6+2+15+2+6+9.5
·红线宽度:40米,横断面形式:C—C、三块板5.5+5+2+15+2+5+5.5
3.4.4 城市支路:50条,总长度99.84公里。
·红线宽度:38米,横断面形式:C1—C1、三块板5+5+1.5+15+1.5+5+5
·红线宽度:34米,横断面形式:D1—D1、三块板5+5+1.5+11+1.5+5+5
·红线宽度:30米,横断面形式:D—D、一块板6+18+6
·红线宽度:20米,横断面形式:E—E、一块板4+12+4
·红线宽度:24米,横断面形式:E1—E1, 一块板:5+14+5
·红线宽度:28米,横断面形式:F—F、一块板:5+18+5
3.4.5 车行速度:主干路:40-60Km/h、次干路:40 Km/h、支路:30 Km/h(公交
汽车按4.2.3.7执行)
3.4.6 车流量计算:单向三车道通行能力为1500辆/h。
单向二车道通行能力为1280辆/h。
第3.5条: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
3.5.1 本次规划交叉口的主要形式:
表3-1 道路交叉口的形式
注:A为立体交叉路口;B为展宽式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路口;C为平面环形交叉路口;D为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路口;E为不设信号灯的平面交叉路
口。
3.5.2 交叉口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应采用以下技术标准:
3.5.2.1 当路段单向3车道时,进口道一般不小于4车道;当路段单向2车道
时,进口道应保障至少有3车道。
3.5.2.2 干道交叉口相交道路进口宽度拓宽4~5m。
交叉口进出口道的每条车道
最小宽度可减为3m。
3.5.2.3 进口道展宽段(不包括过渡段)在交叉口外侧转弯半径的端点向后延
伸,渠化段长度为60~80m ,困难情况下应不小于50m。
3.5.2.4 两条道路相交的转弯缘石半径,应以低一级道路的《城市道路设计规
范》推荐缘石半径为准,尽量减小交叉口的车辆游荡范围。
3.5.2.5 城市交叉口形式应以展宽式平面交叉口为主。
3.5.2.6 交叉口应设行人过街安全岛、行人过街专用信号,并注意无障碍设计。
3.5.2.7 交叉口停车线及人行斑马线应尽量超前设置,尽量减小车辆行驶的随
机性及穿越交叉口的时间消耗。
3.5.3 平面交叉口设计要素
3.5.3.1 在视距三角形范围内,有限阻碍视线的障碍物应予清除,以保证通视。
3.5.3.2 交叉口转角缘石的半径值根据下列几方面因素考虑:
·缘石半径取用值大于或等于交叉口转弯车辆的最小半径。
·根据相交道路等级取用半径,通常城市正交十字交口按表3-2所列值选用。
表3-2 城市交叉口转角缘石半径
·Y形、X形斜交类型交叉口缘石半径应视交叉口交角形状选用,在保证视距前提下,锐角的半径值宜大,以利车辆行驶。
·非机动车道专用系统,交叉口转弯半径至少取
3m,一般为5m。
·公路或城市道路旧街进口道为一车道时,应适当加大缘石半径,以便扩大停车线附近车行道宽度,减少阻塞。
·交叉口缘石半径应以右转弯计算行车速度验算。
3.5.3.3
平面交叉口面积的计算
3.5.3.3.1 路口直交(见图3-1)
交叉口面积:A=4A1+A2+A3+A
4
图3-1 道路垂直交叉口面积计算
3.5.3.3.2 路口斜交(见图3-2)
交叉口面积:A=R2(tan*a2/2-0.00873a2)
式中 a2------角度的绝对值。
图3-2 道路斜交叉口面积计算
3.5.3.3.3 交叉口用地应符合表3-3规定
表3-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用地面积(单位:万㎡)
3.5.4 环形交叉口设计
3.5.
4.1 中心岛的形状和尺寸
中心岛的形状和尺寸的确定,必须保证车辆能按一定车速以交织方式行驶来代替交叉口的车流交叉。
中心岛的形状取决于相交道路的等级和角度,一般常用圆形。
圆形中心岛半径R d按圆曲线计算,
即:R d=V2/127(μ±i)-B/2(m)
式中 V-----环道计算车速(km/h),一般可采用相交道路路段计算车速的
0.7,车速大的车道可取0.5;
μ-----横向力系数,取0.14~0.18;
i------环道横坡,取1.5%,形成超高时取正值,形成反超高时取负值;
B-----靠中心岛内侧车道宽度(m),考虑加宽值宜可采用5.5m。
环岛最小半径,如表3-4所示。
表3-4 环行交叉最小交织长度和中心岛最小半径
注:1.中心岛最小半径按路面横坡度i=0.015计算;
2.路面横坡度i、横向力系数μ与表列数值不一致时,应另行计算。
3.5.
4.2 交织段长度与交织角
环行交叉口需要的交织段长度,除随车速变化外,还与环道的交通量大
小有关,在一般的中等交通量情况下,最小交织段长度的要求,如表3-5
所示。
表3-5 最小交织段长度
根据交织段长度,计算中心岛半径R时,在相交道路的交角相等或相似时,
按下式确定:
R=nι/2π-b/2
式中ι------两路口之间的交织长度(m);
b-----环行车道的宽度(m);
n-----交叉口相交道路的条数。
根据中心岛半径R,校核交织段长度L是否符合要求时,可按下式验算:
ι=2π/n(R+ b/2)
环形交叉口的交织角过大,行车易出事故,一般限制在400以内。
交织角
越小安全。
但因此交织段长度和中心岛直径就要增大,占地也增多,交织
角最好选择在200~300"之间。
3.5.
4.3 环道的宽度
环形交叉口环道的车道数以3~4条为宜,且环道上每条车道的宽度应稍大于直线段,一般可采用3.5~3.75m。
环道的机动车道宽度应按环道上
的车道数和一条车道的宽度来计算。
非机动车道所需的宽度则应根据交通
量的具体情况而定。
确定环道的宽度时,除根据交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驶)的要求外,同时还应考虑城市的其他需要,如游行集会等。
我国各地的实践经验,一
般认为环道宽度采用16 m左右较为适当。
3.5.5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
3.5.5.1 环行交通,即环形交叉口。
3.5.5.2 变左转为右转
·街坊绕行
·远引交叉
3.5.5.3 设置信号灯控制
3.5.5.4 拓宽交叉口
3.5.5.5 渠化交通
渠化交通对解决畸形交叉口的复杂交通问题,尤为有效。
3.5.6 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原则:
·主、次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横坡度一般均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的
纵横坡度可适当改变;
·同级道路相交,纵坡一般不变,横坡可变;
·路口设计纵坡不宜太大,一般不大于2%,困难情况下,不大于3%,交
叉口四角路缘石边沟纵坡不小于0.3%;
·交叉口竖向设计标高应与四周建筑物的地坪标高相协调,道路标高低于
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并为日后路面补强留有余地;
·为了保护交叉口排水流畅,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离开交叉
口。
如遇困难地形,必须预先考虑建筑地下排水管道和设置进水口;
·合理布置雨水口。
第3.6条:城市道路交通关联设施
3.6.1 城市广场
3.6.1.1 公共活动广场:根据亳州市群众集合、游行检阅、节日联欢的需要,在
光明大道、魏武大道交叉口西北角布置城市政治文化活动中心及群众集合广
场1,用地7.5万m2。
广场2为大专科研区广场,用地 1.5公顷。
广
场3为商业金融区广场,用地为3公顷。
合计公共活动广场总用地:12公顷。
3.6.1.2 集散广场:本市集散广场包括铁路车站、长途汽车站、涡河水运码头(陈庄
和黄庄之间)及大型公共建筑物前面的广场。
面积分配如下:火车站广场用
地面积49000m2;(含亳州市汽车站站前广场),东、东南站、西站、城西换
乘中心、北客运分站为5000 m2;陈庄码头广场6000 m2,合计8万平方米。
3.6.1.3 交通广场:包括桥头广场和环行交通广场等。
桥头广场18公顷,环行交通广
场3公顷。
3.6.1.4 纪念性广场:亳州市国家级文物古迹4个,省级17个,市级122个;此类广
场以纪念性建筑物为主体,为纪念碑、纪念塔、人物雕像,广场宜维护原功
能布局,满足观瞻、旅游、消防、停车的需求。
3.6.1.5 商业广场:特点以行人为主,广场多布置在商业贸易建筑群中,广场的人流进
出口应与四周公共交通站点相协调,合理解决人流与车流的相互干扰问题。
3.6.2 城市公共停车场:
3.6.2.1 亳州市城市公共停车场分为:(规划人口70万,用地总面积70万平方米)
·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用地为5.6万平方米,停车场6处。
·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用地为50.4万平方米,停车场22处。
·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用地为14万平方米,分散设置。
3.6.2.2 市中心和分区中心停车位数为全部停车位数的65%;
在城市对外道路出入口地区为全部停车位数的10%;
在城市其他地区应为全部停车位数的25%;
机动车停车场总用地面积为56万平方米。
3.6.2.3 新建大型建筑物附近必须设置与之相适应的停车场。
3.6.2.4 自行车仍为亳州市规划年限内的出行主要手段,自行车影响市
容、交通及安全,因此需要加快自行车停车场的建设步伐。
·自行车的停放位置:尽量能靠近公共建筑周边布置,充分利用城市内的闲地、空地、边角地来开辟自行车停车场。
·停放规模一般应根据用地大小和以往停车数量的调查实际进行确定。
对于500辆车位以上的自行车停车场应设置两个出入口。
·自行车停车方式:垂直停放,一般单排停放不小于 2.2 m2,
双向停放不小于1.7 m2,斜向停放,一般单排停放不小于1.2~1.7m2,
双向停放不小于1~1.5m2。
3.6.3 城市加油(气)站:
3.6.3.1 汽车加油(气)站的规模:一般以每日服务300~500辆为限,最大
规模控制在1000辆为宜。
加油(气)站要求做到24小时不停业,服务
半径为0.9~1.2km,规模以大、中、小三类相结合,以小型为主。
用地
面积应控制在1200~3000 m2。
见下表所示:
3.6.3.2 用地范围:1000辆车服务规模9个,用地面积为27000m2。
500辆车服务规模4个,用地面积为9000m2。
300辆车服务规模7个,用地面积为8400m2。
3.6.3.3 加油(气)站出入口宜设在次干路上,并附设车辆等候加油(气)的停车
道。
3.6.4 桥梁、渡口:
涡河自西北向东南穿城而过,宋汤河自南向北在静静地流淌,亳州人民
享用到得天独厚的水系环境,人们可以随时达到亲水、近水、临水的环
境欣赏。
3.6.
4.1 涡河河上己建四座公路桥、一座铁路桥;规划需另建五座公路桥和一条人
行桥。
根据城市规划要求,桥梁位置要达到便利安全通航和便利交通的
要求。
3.6.
4.2 工程应满足以下条件:被跨越的河床应当相对稳定;桥址宜设在河滩最窄
而主槽最宽的地方;桥梁的中线布置尽量使与河流的主槽及河谷接近垂
直;桥梁尽可能远离浅滩沙洲。
第四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第4.1条:亳州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是根据“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发展规模,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的基础上,为亳州市生产、生活、休闲娱乐提供合
适、方便、迅速、安全的交通服务进行规划的。
4.1.1 道路客运的交通分析:
·主要公共交通方式:公共汽车:中巴17人/辆、大巴45人/辆。
·70万人口规模:公共汽车规划拥有量700辆。
出租车规划拥有辆1050辆。
4.1.2 交通功能分区:
根据“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一带六区”的城市结构形态和用地布
局规划,为了规划合理的单向客流交通和高峰客流交通,特将公交路线规划
结构分区为:居住区(Ⅰ~Ⅶ)、工业区(Ⅰ~Ⅴ)、市场(Ⅰ~Ⅲ)以及商
业区、行政区、大专科研区;这些区和亳州市重要交通节点—市中心、火车
站、亳州市汽车站、亳州市客运站、客运西站(G311)、客运东站(G311)、
客运东南站(S307)、城西换乘中心(G105)、客运北站(G105)、中心广场、
公园、体育场、体育中心、码头、花戏楼(古迹)形成了规划结构分区网。
(详见客运交通规划结构分区图)
4.1.3 城市年公交客运周转量1092000000(客公里/年)
4.1.4 公交信息指挥中心设置在中心汽车站,占地面积3ha。
第4.2条:亳州市公共交通网线布局:(详见客运交通网线布局图)
4.2.1 城市道路上客运线路:本规划是指街道上的公共汽车交通网。
4.2.2 近期公交路线长度及条数:
近期公交路线规划条数6条,总长度66.9km;在亳州现有公交线路的基础
上增加了两条公交线路(⑥、⑦),以解决目前亳州公交运力不足的情况,
新增的线路主要是围绕市区人流量大的区域和道路,如人民路,幸福桥广
场,中药材交易中心等规划。
4.2.3 远期公交路线长度及条数:
远期公交路线规划条数10条,总长度115.0km(详亳州市公共交通网线一
览表)。
另增设至涡阳、蒙城、利辛等地郊区公交线路,解决农(郊)进城
交通问题。
4.2.3.1 ③.④号线主要使上班及公务性乘客的乘车得到可靠保证。
远期规划为公
交专用车道线路,车道形式可分为内侧式和外侧式;车道使用时间可分为
客流高峰使用和全天性使用。
4.2.3.2 ③号环线和④号环线直接沟通城市各主要客流集散点,它的布局为亳州市
公交网的主构架。
4.2.3.3 ①号线、②号线为城市交通枢纽线,它的终端与市际交通衔接,与市域范
围内的城镇交通对接。
在这二条公交线的路中,路端主要客流的集散点设
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火车站(K点)、亳州市中心汽车站(J点)、
客运西站(J1点)、客运东站(J2点)、客运北站(J3点)、城西换乘中心(J4
点)以及码头(L点)。
4.2.3.4 ⑤—⑩号线完善了全市的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沟通。
4.2.3.5 公交路线网的几项指标:
4.2.3.
5.1 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为: 3.15km/ km2
4.2.3.
5.2 乘客平均换乘次数不大于1.5;车辆工作时间12h~16h/天。
4.2.3.
5.3 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大于1.4;
4.2.3.
5.4 市区公共汽车主要线路长度为9.0km~11.8km;(③、④号线
除外)
4.2.3.
5.5 公共汽车在规定的路线上行驶并沿途有停靠站,平均速度为
16~25km/h;公交专用线平均速度为25km/h~40km/h。
4.2.3.
5.6 公共汽车交通站距500~800m;③、④号线为公交专用车道,
交通站距为1000~2000m;
4.2.3.
5.7 在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
内设公共交通车站;
4.2.3.
5.8 全线公交车停靠站均采用港湾式布置:宽2m,长30m;
4.2.3.
5.9 公共汽车的首末站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
根据线路的客车保用量在1000m2~1400m2;
4.2.3.6 公共车辆线路分配:根据规范亳州市规划标准1辆/1000人,
客车拥有量700辆(车身长7~10米长,640型单节公共汽车),
依据居民出行产生、出行分布、出行形式、出行交通量在线路上的
分配,①~⑩号公交线公交标准车保有量如下:
①号公交线: 68辆⑥号公交线: 45辆
②号公交线: 68辆⑦号公交线: 84辆
③号公交线: 84辆⑧号公交线: 58辆
④号公交线: 84辆⑨号公交线: 58辆
⑤号公交线: 58辆⑩号公交线: 58辆
注:考虑5%的备用,维修。
周转35辆不在线。
4.2.3.7 公交客运能力:发车频率60~90次/h,运送速度16~25km/h,单向客运
能力8~12千人次/h。
客运量=发车频率×发车频率倍数×8~12千人次/h。
第4.3条:公交场站的规划设计:
4.3.1 建立大型综合客运枢纽站,包括火车站(K)、汽车站(J)、码头(L)等
对外交通设施,它是集多种交通工具和多体服务于一体化的综合性、多功
能客运站;是多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所形成的大型客流集散换乘点;也是
多种对外交通方式与市内交通的衔接点。
4.3.2 利用城市外环路公路客运站:客运西站(J1)、客运东站(J2)、客运北站
(J3)、城西换乘中心(J4)等建立城市边缘换乘枢纽,这类枢纽主要是城
市边缘的大型停车换乘点,截留外围城镇郊区、远郊区进入主城区的小汽
车,换乘普通公交进入主城各区域。
是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点。
4.3.3 利用公交首末站将其当作一种公交枢纽来处理,本规划的10条公交线中的
⑥、⑧分别处在城市东南角、西北角城市出入口处;③、⑦、⑩处在城市
西南角城市入口处,④、⑦处在城市东北角城市出口处,这将对于郊区的
居民和外围城镇进出亳州市区提供便捷、快速的衔接。
4.3.4 城市公交停车场位置在③、④、⑥、⑦、⑧、⑩线路的首末站设置,根据各
线路的公交车辆保有量,停车场用地面积规模如下:
①号公交线:10200m2 ②号公交线: 10200m2
③号公交线: 12600m2④号公交线:12600m2
⑤号公交线: 8700m2⑥号公交线: 6750m2
⑦号公交线: 12600m2 ⑧号公交线: 8700m2
⑨号公交线: 8700m2 ⑩号公交线: 8700m2
公交停车站总用地=99750 m2(9.975公顷)
4.3.5 城市公交保养场:
本规划选址与修理厂合并,占地16ha。
每座用地面积:40000m2(4公顷)
4.3.6 城市公交车辆修理厂:亳州市公交集团建200辆/年次的大中修理能力的
修理厂一座,选址位于①号线的首末站,占地12ha。
4.3.7 城市公交车停靠站:分三种设置方式:
·沿人行道布置;
·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的分隔带上布置;
·港湾式布置,可在人行道边挖入,宽度不小于2m,长度不小于30m;
也可以在隔离带上挖入,但隔离带的宽度不宜小于2m。
4.3.8 长途公交客运站是指亳州市汽车站,是市际或省际间的长途客运站,它的
位置设在火车站和轮船码头之间,它与火车站(K)轮船码头(L)组成了
亳州市大型综合客运枢纽站。
4.3.9 远郊客运枢纽站是指客运西站(J1)、客运东站(J2)、客运北站(J3)、城
西换乘中心(J4),它便于县、镇之间的市民来往亳州市中心的一种公交
客运站,也是城市边缘的换乘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