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城市的本质与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态城市的本质与内涵
马静
(徐州市规划设计院,江苏徐州 221018)
摘要:在人口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的形势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追求,生态城市的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本文在生态城市概念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生态城市实践,对比分析,浅谈生态城市的内涵和本质。
关键字:生态城市;实践;内涵;本质
Abstract:Under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ndition of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 popula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s,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common pursuit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ty and Low-carbon City has been more and more popular with peopl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eco-city and low-carbon city. Finally,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a number of planning strategies
Key words:ecological city; development; practices; meaning; nature
一、生态城市概述
对于生态城市概念的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学者、机构有着不同的见解。
原苏联生态学家亚尼茨基(Yanitsky,1984)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市模型;美国生态学家查德·雷吉斯特(Register,1987)认为生态城市是生态健康的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居的聚居地;澳大利亚学者唐顿提出生态城市就是人类内部、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生态上的平衡的城市。
在我国,马世骏院士提出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以指导城市建设;王如松等提出建设生态城市需要满足人类生态学满意原则、经济生态学高效原则、自然生态学和谐原则;黄光宇先生提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相关理论,综合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并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建设而成的。
二、发达国家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美国城市伯克利通过建设慢行道、恢复退化河流、沿街种植果树、建造利用太阳能的绿色居所、通过能源利用条例来改造能源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公交路线、提倡以步代车等形式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经过20余年的努力,伯克利走出了一条比较成功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
德国南部的弗莱堡以生态城市为目标,弗莱堡采取的措施有:街道地面尽量改造成能通透雨水的生态地面,帮助地下水位回升;山地为树木所覆盖,林中有为市民提供休闲服务的餐馆和漫步小道;集中了世界领先的太阳能研究和开发机构,推动了太阳能设施的普及;用植被覆盖水泥坡地降噪降尘;河流两岸保留自然状态以保护城市河流与河岸的自净作用;菜市场使用的是麦草而不是塑料包装,减少白色污染;垃圾分类回收,并推广实施堆肥处理系统
日本北九州市提出“从某种产业产生的废弃物为别的产业所利用,地区中提的废弃物排放为零”的生态城市建设构想,其具体规划包括:环境产业建设、环境新技术开发、社会综合开发,市民积极参与,政府鼓励引导,是北九州生态建设的经验之一。
三、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
我国在建设生态城市之前已相继开展“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可持续城市”的创建与试点活动;大规模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广泛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建设生态村、生态镇、生态示范区(县)。
1986年,江西宜春市在总结我国典型生态农业事例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设想及目标;1988年生态城市的试点工作迈出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第一步;1999年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率先获得国家批准建设生态省;2001年吉林和黑龙江又获得批准建设生态省,陕西、福建、山东、四川也先后提出建设生态省。
北京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开展了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平原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实施了京津风沙源的治理工程林业工程、“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工程、卫星城和中心镇绿化美化工程、中幼林抚育工程、爆破整地造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湖南长沙市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了建设生态城市的总体规划和远期目标,以生态学理论对城市的社会系统、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等进行了分析和规划;2002年福建省第九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投资360亿建设“生态省”的战略目标,旨在通过改善生态环境以促进福建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建成一个真正的生态城市,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四、生态城市内涵与本质
从内涵上讲,生态城市是一个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价值的总和性概念,不只涉及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不是狭义的环境保护,而是一个以人为主导、以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以资源流动为命脉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统一的复合系统。
从本质上讲,生态城市应该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生态化。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一是推进真正具有生态化特征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二是对现有的城市经济社会模式实行生态化改造。从生态学的观点看,生态城市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按照生态学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是传统的资源高消耗、传出低效率、污染高排放的城市经济生态化,包括产业活动生态化和消费方式生态化等,最终使城市发展转向遵循生态学原理、城市物流良性循环、城市系统中没有浪费和污染的循环型城市。
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层含义是要尊重和维护大自然的多样性,为生物的多样性创造良好的繁衍生息的环境。每个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都有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生态要素和生态条件,要充分利用各地的差异性来创造有特色的生态环境。合理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应与自然融合,在充分利用各地的差异性来创造有特色的生态环境。合理的城市生态建设应与自然融合,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在城市整体层面上建立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坤民,等.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2]鞠美庭,等.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杨荣金,舒俭民.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