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羁旅诗鉴赏PPT完美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杪:[miǎo] 1.树枝的细梢。2.指年月或四季的末尾:岁~。月~。秋~。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意象及作用概括
秋阴向暝 点明季节与时间,奠定基调 鸿雁寒声 衬托诗人内心的凄凉感伤之情
云遮雁影 人去寂静 孤灯照壁
表达家书无托的悲情 烘托孤独的情感 烘托孤独的情感
酒醒
悲伤之人最怕清醒之时,表达难以排遣 的羁愁乡思之情
参考答案:张弼用沙鸥的到处飞翔来衬托自己的孤 单漂泊。
意象及作用概括
扬子江头: 点明事情发生的地点 如旧风波: 衬托“客愁新”
西飞白日: 象征时光易逝
南去青山: 衬托诗人一路北行离乡越来越远
孤枕不胜: 烘托浓浓的思乡之情
源自文库
敝裘:
衬托羁旅生活的漂泊无依
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奔波忙碌,时光易逝,思念家乡羁旅漂泊,孤独感伤之情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沙鸥起烘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的作用
诗句大意:在长江岸边,几番求渡却不得;江上风雨烟波如旧,而我这渡客却添 了新的愁绪。夕阳易逝,岁月催人老,两岸青山冷眼看着我一路向北,它自岿然不 动。一个人在漫漫旅途中,难以承受对故乡的思念,我破旧不堪的裘衣,似乎还沾 染着京都的风尘。旧日相投之人如今四散分离,都不知漂泊何处了,只剩我孤身一 人对着沙鸥吟诗发愣,伤感着离别与孤寂。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古人喜欢有残断的意象来 传达心中的无奈和绝望,如“残月”、“笛声残”、“梦断”、 “肠断”等等。残雪本是天气转暖春将至的信息,应该是喜讯, 而诗人却有家不能归,不仅不能归,就连传书的大雁都断绝了。 诗人的希望和绝望尽在其中了。“新月带潮生”一句,使我们 很容易想起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的痕迹很明显。 明月与蒹葭一样,都是蕴含相思的意象。
(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或答“以时间先后 顺序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 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这一句作答案是“答非所 问”!)。
简要说明如下:上阕首句写“秋阴向瞑”显然是天 光昏暗,下阕首句写“更深寂静”显然是夜深人静, 综合起来看,词人是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来写的。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 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 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二、(2011全国)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 书。 诗歌大意:秋天时阴时晴渐渐到了傍晚,变得满庭院凄冷无比,久久的伫立 静听寒声,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 见孤鸿形影。夜深人静,只身独处室内,见孤灯熠熠,形影相吊。在这难耐 的羁愁中,他只能以酒消愁,然而“酒已都醒”而愁未醒,又如何消磨这漫 漫长夜呢?
蒹葭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蒹葭苍茫,这让我们想起了 《诗经·蒹葭》篇中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其中对水中伊人的思慕和追寻成了后世诗人心中 一个永恒的情结。这伊人并不专指情人,也可以是家人、朋友, 有时还指皇帝,而更多的时候指的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只有 理想才真正具备这种因可望不可即而成为人们永恒追求的特性。
补充:鸿雁寒声衬托凄凉感伤之情,云遮雁影表达家书 无托的悲情
深入鉴赏:
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萧杀的秋天常 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此句点明 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奠 定了诗歌的抒情基调。 “变一庭凄冷”,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 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 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 “凄冷”的 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久久伫立,静听寒声,可见人之心寒 与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 羁旅“凄冷”的况味。“云深无雁影”一句,提示读者,词人不仅 在满庭凄冷 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 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这无影 的雁声更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
羁旅之愁
闺中怀 人 闺怨
2
月下怀人
思乡思亲
1
羁旅诗通常表现客居他乡的艰难,漂
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 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这些感情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 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符合《考 试说明》上“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要 求,因此羁旅诗备受命题人的青睐。
一、(2011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 江 [明]张 弼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
(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 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鉴赏对照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 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 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 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本诗也是如此。诗人张弼渡江之时,想到自己奔波忙 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 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故而“吟对沙鸥一怆神”。 一“怆”字写出了张弼无限的客愁。
下片写深夜的羁愁。过片“更深人去寂静”点明旅居时间的推 移。地点已由庭院转入室内。人去”二字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 一盏孤灯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粉壁上。此时此刻,人多么希望 自己尚酣醉之中呵。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 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人何以堪!
三、(09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