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众所周知,公有制经济是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其主导作用。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必须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接下来,我们从国有经济角度来探讨一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1. 对我国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一般理解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和壮大,既是发展、壮大国民经济的重要条件,也是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有经济的发展,不仅对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也具有重大意义。实践表明,没有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就没有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强大物质基础。
我们要更新观念去正确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不能把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仅仅理解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高越好,或者理解为在各类所有制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数量越多越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正确导向和对经济运行整体态势的控制和影响上。只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家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得到加强,即使国有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也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把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理解为单纯的数量扩张,或它可以脱离、排斥其他所有制形式而孤立地发展。
要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我们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支撑、引导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二是,国有经济应当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要注重在整体分布上的优化和经济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等方面质的提高和影响力的扩大。三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控制力的发挥,不只是通过国有独资企业的作用来实现的,更要通过大力发展由国家控股和参股的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来实现。四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在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应当有所差别。比如,在流通领域、服务性行业、小商品生产领域及一般加工工业中,国有经济不一定都要占优势。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
国有经济还应当不断地调整布局,以发挥最佳控制效果。
此外,我们还要正确看待国有经济发展的进退问题。国有经济在经济领域某些方面的“退”,是为了在某些方面更好地“进”。无论是“退”还是“进”,都是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经济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总量将会继续增加,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分布更加合理。只要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国有企业数量即使减少一些,比重即使适当调减一些,也不会影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会影响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对于克服市场的缺陷,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长期动态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能把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理解为国有企业只能存在于非竞争性领域,理解为国有企业完全退出竞争性领域。实际上,认为国有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竞争,既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又缺乏充分的实践检验。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既要充分考虑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又要充分体现市场机制的要求,把计划与市场、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2. 透过国有企业改革来看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由于长期以来,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整体素质不高,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若不然,国有经济就难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影响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巩固和发展。由于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有经济的支柱,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来看, 一是国有经济掌握着社会总资产中的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 牢牢控制着关系国计民生、国民经济基础和命脉的部门, 发挥着主导作用。二是国有经济是非国有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扩大对外开放的中坚力量, 建设资金的重要源泉,社会经济发展的可靠基础,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那么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对国有经济的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是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条件。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从而,大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经过多年国有企业抓大放小、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国有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2009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9.2%;实现利润9047亿元,同比增长了25.1%。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169家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万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利润6276亿元,同比增长27.9%。在国资委成立的几年间,中央企业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平均每年分别增加1.1万亿元,实现利润平均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上缴税金平均每年增加近1000亿元。与此同时,经过这几年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1998年,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只有3家,去年增加到18家,其中内地的15家企业全部是国有企业。上海宝钢集团成为我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中第一家连续两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在美国《福布斯》最新公布的“亚洲50强”排行榜中,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海油3家企业名列前10名。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人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绝对户数上看,国有企业的数量在减少,进而这是否会影响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主导作用的发挥?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虽然经过几年的国企改革,我国国有企业在绝对数量上是减少了,但是从资产总量和质量上看,国有经济却得到了显著加强,对经济社会的贡献进一步加大,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提高,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2009年与2002年相比,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减少1.19万户,年均减少3967户;销售收入增加3.8万亿元,年均增长21.6%;实现利润增加3814亿元,年均增长34.8%;上缴税金增加2237亿元,年均增长16%;资产总额增加2.99亿元,年均增长10.1%。目前,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占全国工业企业的11%,而实现利润和上交税金分别占到了44.9%和56.7%,中央企业去年上缴的税金占全国税收近1/5。而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比如军工、航天航空、石油石化、通信、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国有经济始终占主导和支配地位。这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主要是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的兴建和举世瞩目的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过程当中,我国国有企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以上的事实和数据表明: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但没有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反而进一步增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充分发挥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我国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引进现代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盘活了国有企业,使得国有企业更具有生机和活力,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进而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增强了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力量,从而增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了国有经济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