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际交往心理学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人际交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沟通。
在人际交往中,心理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人际关系。
本文将探讨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理和技巧。
一、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理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在交往中会根据对方的言行和外貌等信息来评价对方的特质和意图。
这种评价会影响我们对对方的态度和行为。
例如,如果我们认为对方友善和可信赖,我们就会更愿意与对方交往。
2.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概念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表现和对他人的看法。
如果我们对自己有积极的自我概念,我们就会更自信和乐观,从而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3. 亲和力亲和力是指个体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亲和力受到个体的性格、外貌和社交技巧等因素的影响。
具有高亲和力的人更容易与他人建立深入的关系,而缺乏亲和力的人则可能面临交往困难。
4. 人际吸引力人际吸引力是指个体在交往中对他人产生吸引力的能力。
人际吸引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外貌、智力、幽默感和社交技巧等。
具有高人际吸引力的人更容易吸引他人的注意和喜欢。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学技巧1. 积极倾听积极倾听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技巧。
在交谈中,我们应该专注于对方的言语和情感,表达出真诚的兴趣和关心。
通过积极倾听,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从而建立起更深入的交流。
2. 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是人际交往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我们的面部表情、姿势和眼神等都会传递出信息。
通过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并且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
3. 积极表达积极表达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我们应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
通过积极表达,我们能够建立起开放和诚实的交流,从而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4. 解决冲突冲突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
人际交往心理学
人际交往心理学
人际交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交和互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它包括研究人际关系如何形成、维持和解散,以及人们如何感知、评价和影响他人。
以下是人际交往心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
1. 社交认知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交互动中会进行一系列的认知处理,包括注意力选择、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的能力,以及推断他人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2.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指的是他人为某人提供的情感、实质或信息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压力和困难,提高个人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3. 亲和力和相似性:亲和力是指人们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人和特质的偏好,例如外向、正直等。
相似性指的是人们对于与自己相似的人的偏好,这种相似性可以体现在兴趣、价值观、人格特质等方面。
4. 恋爱和亲密关系:恋爱和亲密关系是人际交往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研究表明,人们在选择恋爱对象时会考虑对方的相似性、吸引力、性格和亲密关系等因素。
5. 社交影响:社交影响指的是他人对于个人的态度、行为和情感的影响。
社交影响可以通过社会比较、群体行为和权威人士等方式发生。
总之,人际交往心理学是了解人际互动的基础学科,它对于维护人际关系、增强人际沟通和促进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际交往心理学(集合15篇)
人际交往心理学(集合15篇)人际交往心理学(集合15篇)人际交往心理学1人际交往心理学目前已经告一段落,自从学了这一门课以后,感觉获得了不少有意义的知识。
现就这些知识谈谈我的看法。
在还没有接触这一门课的时候,我对于人际交往的认识还是非常简单的,认为和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的日常交谈就是人际交往了。
但是自从学习了人际交往心理学之后,我发现这真的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可以说他是最复杂也是最有用的一门学科。
下可以改变人们对一个人的看法,把人人疏远的人转变为人见人爱的好人;上可以在交际圈里游刃有余,将成功的道路铺得更加平坦。
其实在中国的古代,孟子荀子告子世硕就有着对人性的.不同看法,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这可以说也是人际交往心理学的起源。
人际交往实际上是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互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内心和情感方面的全部交往。
而人际关系则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必定在情感上产生的一定的结果与积淀。
原先我在日常生活中认为如果两个人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执,那么这两个人是无法进行沟通的。
可是在学习了人际交往心理学之后,我了解到不同的意见之间的争论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但是具体沟通是否完整还是要看传递的信息是否被接受和理解。
我也学习到了言语沟通的艺术,比如从各个方面与角度寻找话题,直接进行提问,鼓励对方说下去等等。
我也学习到了倾听的艺术。
倾听是我们后天学习到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听只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与生俱来的能力的展示,而倾听则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用心去接受和体会的美妙能力。
什么是倾听的艺术?理论上来说是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说话,边听边概括要点,鼓励对方把话说下去,善于听出对方的言外之意。
但是要做到极致还是需要不断地练习。
人际交往心理学中还有各种丰富的理论和效应,比如皮格马利翁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这些理论与效应无时无刻不在被我们日常的交往中被证实,一次又一次地上演。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件
人际知觉与沟通
知觉过程:通过观察、倾听、触摸 等方式获取信息
知觉偏差:刻板印象、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影响因素:个人经验、文化背景、 情绪状态等
知觉调整:通过反馈、反思等方式 调整知觉偏差
技巧:倾听、表达、反馈、提问、肢体语言等 障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情绪影响、信息过载等 克服障碍的方法:理解对方、尊重差异、控制情绪、简化信息等 提高沟通效果的方法:建立信任、明确目标、保持开放心态等
沟通技巧:学会倾听、表达和理 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压力管理:学会应对压力,保持 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汇报人:
非言语沟通在人际交往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传达出言语无法表达的信息 非言语沟通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气语调等,可以增强沟通效果 非言语沟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情感和意图,提高沟通效率 非言语沟通可以增强人际关系的亲密度和信任度,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互补性原则:人们倾向 于与互补的人建立关系
合作:共同完成一些任务或项目,增进 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关心:关心对方的生活和工作,给予适 当的帮助和支持
初始阶段:相 互认识,建立
初步印象
发展阶段:深 入了解,建立
信任
稳定阶段:相 互依赖,建立
亲密关系
结束阶段:关 系破裂,结束
交往
特征:相互尊重、 理解、支持、信 任、包容、沟通、 合作、冲突解决
等
性格原则:人们倾向于与 性格相似的人建立关系
社会地位原则:人们倾向 于与有社会地位的人建立
关系
倾听:认真倾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给 予积极的回应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件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总结词
研究对象和内容
详细描述
人际交往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认知、情感交流、沟通方式、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 等方面,涵盖了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心理互 动。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重要性
详细描述:人际交往心理学在个人和社会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个人而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提高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社会而言,人际交往是社会凝聚力和合作的基础,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 发展。
有效沟通
通过清晰、准确、礼貌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进行 沟通,以减少误解和冲突。
建立信任
通过诚实、守信和透明的方式建立和维护信任关 系,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全球化背景下的人际关系发展趋势
文化交融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人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和理 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际关系模式。
多元化和包容性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际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 的趋势,人们更加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价 值观。
STEP 02
情绪共鸣
STEP 01
情绪表达与沟通
情绪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 沟通工具,通过表情、语 气和肢体语言传达情感, 影响人际关系。
STEP 03
情绪调节
在人际关系中,个体需要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 免情绪过度反应对关系造 成负面影响。
人们在交往中倾向于寻找 情感共鸣,共享积极情绪 能够拉近彼此距离,建立 良好关系。
表达技巧
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 求,避免使用攻击性或指责性的语 言。
反馈技巧
及时、具体地给予对方反馈,让对 方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促进双 方的理解和沟通。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件第2章 人际交往的内涵和基础
(2)人际交往、人际沟通、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第一,人际交往、人际沟通、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人际沟通是人际交往的起点和手段(途径、方式 )。 人际交往通过人际沟通方式实现,人际沟通结束时形 成人际关系。
第二,人际交往、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总的说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2章 人际交往的内涵和基础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内涵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功能 第三节 人际交往的内在动力
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人际交往的内涵、人际交往的类型。 2、了解人际交往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认识人际交往的内在动力。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内涵
一、人际交往的实质及特点
1、人际交往的概念
二、人际交往对社会(群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人际交往是构成人类社会整体存在的基础 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人际交往是组织、联系个 人的纽带,它把分散的个人凝聚成群体,继而构成人 类社会整体。
2、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群体)良性发展的 必要保证。
社会分工的出现以及越来越精细化的趋势,一 方面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另一方面也使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重要。良好的人 际交往关系能够使社会各部门的人们相互支持 和协作,这就保证了生产和其他各种社会活动 的正常发展。尤其是在特定的群体—企业中, 注重人际关系,关心员工的心理感受,从感情 上拉近企业与员工的距离,能够极大地提高生 产效率和增强企业凝聚力。
人际关系概念:
人际关系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它不同于社会 关系,它是个人与他人在交往中所形成的心理、 情感上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带有强制性,它的建立、维持或解体, 仅仅取决于人的内心情感。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际交往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际交往一、心理学与人际交往的关系心理学上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过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不可避免要和这样或者那样的人交往,那么人际关系的处理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至关重要了。
在和别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总会有不同的相处方式,而这种现象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我们的心理变化。
人际关系心理学认为,在与不同的人相处我们会有不同的心理态度。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依据(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它们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可以看出,人们生理需要满足后,安全的需要成为最重要的一种需要。
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该环境不仅包括物理意义上的,也包括心理意义上的。
真诚的交往带给双方的是对彼此行为的预见性。
通过真诚的交往,彼此可以加深了解,每个人都可以对对方下一步的行为作出正确的估计,这就形成了心理上的一种安全感。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可以容忍别人的缺点和失误,但却无法忍受虚伪和欺骗。
如果一个人常常失信于人,必然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厌恶,阻碍正常的交往。
唯有真诚的态度才有助于交往的有效进行,它能够给别人提供一个安全和自由的气氛,使双方可以没有任何戒心、放心大胆地进行交流。
(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心理学家霍曼斯早在1974 年就提出社会互动是一种类似于商品交换的行为,这里的交换不止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还包括诸如赞许、荣誉或是声望之类的非物质商品交换。
人际交往中物质上的互利很是常见,人们往往会考虑和衡量自己在交往中的付出是否有价值,如果付出多回报少,那么他就会心理失衡,会感觉不合算,交往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会选择主动结束交往。
人际交往中的精神互利是指交往双方互相理解、信任、接纳、认同,从态度、行为到观念意识等方面都能达成一致,并能从交往中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和愉悦。
(三)阿伦森等人的人际吸引水平增减实验该实验安排巧妙,让互不相识的被试分别参加一系列合作性活动,并且让被试每次都可以听到合作伙伴怎样评价自己。
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
的评价。
• 2.强调自我呈现是社会影响的一种手段。 • 3.认为人在交往中可能有不同动机和目 10
第十页,共94页。
• ——自我呈现交往理论(lǐlùn)优点:
•
• 强调交往的动机和目的,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把自己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他人、社会,试图以真诚来 换取别人的信任,符合基本的道德原则。
用价值。在人际关系中,人们只有自觉地 评价自己努力的结果,预测别人的行为对 自己的影响,对需要实现的目标作出主观 估价,才能(cáinéng)提高激励水平,主 动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9
第三十九页,共94页。
– ————成就动机理论的缺点:
– 它把人们的激励行为简单化, 过分(guò〃fèn)夸大了主观因素对 人的影响,而忽视了外界环境、物 质奖励对人的作用;强调了个体, 而忽视了群体、社会对个人的作用。
12
第十二页,共94页。
主要观点: 1.认为人际交往活动具有
社会性。 2.认为各种交往关系都会涉及谋
划者报酬(bào chou)代价。 3.认为交往中存在着一种“分配
上的公平”原则,这是与他人交往 活动后的心理体验。
13
第十三页,共94页。
————社会交换理论优点: 概念表述明确,可操作性强,
强调了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交往中 的平衡(pínghéng)关系,重视交 往中的物质利益,重视交往的效果。
是难能可贵的。 • C.需要是多层次、多水平的。
26
第二十六页,共94页。
• ————需要层次论的缺点: • A.忽视了个别差异忽视了层次之间
的矛盾和斗争。 • B.过分强调人的价值是先天潜能,
2018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因素包括个体的外表和容貌、(才华和能力)以及(个性品质)等成分。
2、人际吸引的理论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强化的),另一类是( 认知的)。
3、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三类:情景因素、(个人特质因素)和(类似和互补)。
4、强化过程是通过(奖励)、( 惩罚)等强化形式来完成。
5、人际关系中的强化理论主要揭示(情感强化)和(人际吸引)之间的关系。
6、人际吸引中的相互作用论着重探讨交往双方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是西方社会心理学(互动)理论的一种,是一种(真相倚)情形。
7、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包括(情景因素)、(个体特质因素)和(类似和互补因素)等几大类。
8、个性品质具有的吸引力,经常表现为(持久)、(稳定)、(深刻)的特点。
9、在所有个性品质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是(真诚),最富排斥力的是( 虚伪)。
二、选择题1、“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人际交往中属于( C )因素。
A、个人特质B、类似C、情景D、互补2、双方关系先差后好,比一直都好,更有吸引力。
这是( C )理论的观点。
A、强化B、对比C、得失D、相等3、聪明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这是影响人际吸引的(D )所导致的。
A、情景因素B、互补性因素C、类似性因素D、个人特质因素4、交往频率在人际关系形成的(D )起着重要作用。
A、中期B、后期C、中后期D、初期5、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B )。
A、道德水平B、情感因素C、相互信赖D、个人魅力6、心理学上人际吸引属于( C)的研究领域。
A、社会价值观B、伦理道德C、人际知觉D、情绪情感7、人际吸引理论中的强化观点强调我们对周围世界评价时的( A)反应。
A、情绪反应B、认知反应C、价值反应D、自我反应8、人际关系中的第一印象的作用属于(D )的心理反应。
A、延迟反应B、相仿作用C、因果效应D、首因效应9、“你注意听我讲话,我也重视你的意见”,这是人际关系中的( C)。
人际交往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人际交往 心理学
一、心理学与人际交往 (一) 什么是心理 (二) 什么是心理学 (三) 什么是人际交往 (四) 心理学与人际交往
二、大学生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一)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学,有助于自我价值感确实立 (二)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学,能够增强我们的人格魅力 (三)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学对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评价] ❖ 将各小题得分相加得出总分,然后参看如下评价: ❖ 36—48分 人际关系融洽,受人喜欢。 ❖ 28—37分 人际关系不稳定,有相当数量的人不喜欢你。
如要受到大家喜欢,还要做很大努力。 ❖ 16—27分 人际关系不融洽,交往范围太小。有必要扩
大你的交往范围。
14.我所结交的朋友 a.都是和我的利益密切相关的 b.任何人都行 c.一般是和我脾气相投的
15.如果朋友和我开玩笑或搞恶作剧,我总是 a.和大家一起笑 b.很生气而且有所表示 c.有时快乐,有时生气,依当时的情况和自己的情绪而定
16.当别人依赖我的时候,我想 a.我不在乎,但我更喜欢独立于人群之中 b.这很好,我喜欢别人依赖我 c.要小心,我想对一切事务的稳妥可靠性保持冷静、清 醒的态度
(二)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三)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
二、问卷调查法和谈话法
问卷调查法即书面调查法,即研究者根据研究课
题的要求,设计出问题表格,并让被调查者自行 填写,而后回收调查表,并利用各种数学方法进 行统计分析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一份良好的问卷,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针对调查的目的来设计问卷; (2)提出的问题要适合于调查的目的和被调查的对象; (3)使用方便,处理结果省时、经济。
10.我认为选择朋友最重要的品质是 a.具有能吸引我的才华 b.可以信赖 c.对方对我感兴趣
人际交往心理学 ppt课件
焦虑失协症(Neglect anxiety disorder),经过14年后才渐渐被重
视。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当红美剧《生活大爆炸》中有一位在大学工作的印度天才,他与 朋友之间的交流轻松正常,但是一面对女性,立即哑口无言。他 多次努力想克服这个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一句道歉,
人际交往与大学教育
说课稿
•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虑(socialanxiety), 是一种对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 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者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场合,有显
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记分表中Ⅲ横栏的小计分数,表示你 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
• 如果你的得分在6分以上,则往往表明你缺乏待人接物的 机智与技巧。在实际的人际关系中,你也许常有意无意地伤 害别人,或者你过分地羡慕别人以致在内心妒忌别人。因此, 其他一些同学可能回报你的冷漠、排斥,甚至是愚弄。 如果你的得分在3-5分之间,则往往表明你是个多侧面 的人,也许可以算是一个教圆滑的人。对待不同的人,你有 不同的态度,而不同的人对你也有不同的评价。你讨厌某人 或被某人所讨厌,但你却极喜欢另一个人或被另一个人所喜 欢。你的朋友关系某方面是和谐的、良好的,某些方面却是 紧张的恶劣的。因此,你的情绪很不稳定,内心极不平衡, 常常处于矛盾状态中。 如果你的得分在0-2分之间,表明你较尊重别人,敢于 承担责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你常常以你的真诚、宽容、 责任心强等个性获得众多的好感与赞同。
人际交往心理学(优秀10篇)
人际交往心理学(优秀10篇)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象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
人们学习知识进入社会,了解自我,获得新生和爱情,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
没有与别人的交往,人类就无法生存。
1、自私、自钡,人际交往中的功利上:有的人大与别人交往时处处从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把别人当作自己达到的目的、满足私欲的工具。
不尊重生他人的价值和价格,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在交往中,日中无人与同伴相聚时,不顾场合,也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高谈阔论,手舞足蹈高兴时,由抑郁寡欢或乱发脾气。
这种人在交往中,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无论他们多么精明,掌握了多少交往,永远也不会与人建立牢固、持久的良好人际关系。
只有好些心地善良,待人以诚,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可获得挚友。
读到大三,突然明白时间的宝贵,于是开始埋头看书,却不慎让自己远离了集体。
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参加过集体活动,这次听说要户外活动,起初还有点不想参加。
对于集体活动,我一直有种错误认识。
很多年以来,我总认为这些集体活动都是在浪费时间,活动之后根本不会有什么收获,尤其是陌生人集体的活动。
以往的经历告诉我,在活动之后,陌生人还是陌生人,大家该干嘛继续干嘛,没什么变化。
而且,以我的思维方式,如果只是泛泛之交,那不如不要。
现代人越来越忙,工作之余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样表面上的交往,实在不值得再浪费任何时间。
也是因为大学读着读着没了激情,以前对于一些浅浅的交情还会稍微应付一下,现在干脆连应付都没有。
特别是在上学期被一个朋友欺骗之后,对感情不够深的朋友,很难再相信。
于是谨慎的说话,谨慎的做事。
可天生不是一个谨慎的人,还总是犯错,就很多时候无心的一句话,因为交谈对象是一个多心多嘴的人,这句话就可以完全变样传播出去。
我相信人的善良,但身边一些人,真的不愿意为无关的人多做一点事情,而他们在乎的人,又实在太少。
可能我运气不太好,总是能碰到这样的人,也可能是因为我对人的观察比较细致,总是能发现这样的人。
《人际交往心理学》学习心得(5篇)
《人际交往心理学》学习心得人际交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部分,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个人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然而,很多人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我开始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学。
人际交往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人际交往行为的学科。
通过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学,我不仅可以了解他人的心理需求,也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需要。
在这里,我分享一些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人际交往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需要注重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方式。
语言表达需要清晰明确,避免含糊不清的措辞,以免引起误解。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非语言的表达,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
这些非语言信息能够更直观地传达我们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需要学会阅读和理解这些表达方式。
其次,人际交往需要关注他人的情感需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需求,我们需要关注并尊重他人的情感。
在与他人交谈时,我们可以通过倾听和表达理解来满足对方的情感需求。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技巧,通过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回应,我们可以表达出对他人情感和体验的理解和关心。
这样的交流方式能够增强对方对我们的信任和亲近感。
此外,我还学到了如何有效解决冲突和处理矛盾。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冲突和矛盾是难以避免的。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沟通和解决方案来处理这些问题。
在处理冲突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并提出积极的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还应该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受,避免争吵和攻击对方。
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提高问题解决的效果,避免进一步的矛盾和冲突。
最后,我认识到人际交往是一个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在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惑。
然而,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每一次的交流机会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我可以通过观察和总结来改进自己的交流方式。
人际交往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学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人际交往心理学
第一章1、人际交往的概念:指人与她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互动,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内心、情感方面的全部交往。
它就是以研究人际交往为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际交往的发生、发展、构成及表现的规律。
2、人际交往的心理结构一般来说,人的心理分为知、情、意三层结构(1)人际认知,就是指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的相互认知,即通过彼此相互感知、识别、理解而建立的一种心理联系。
包括自我认知、对她人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三个方面(2)人际情感,就是指人际交往中各自的需要就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3)人际行为,就是指双方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外在行为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人们的仪容仪表、服饰打扮、言谈举止、礼仪礼节等。
3、人际交往的类型人际交往类型归纳为八种: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主从-竞争型、主从—合作型、竞争-合作型、主从—合作型、无规则型。
按人际交往的心理倾向性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按人际交往的目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情感型、功利型、混合性交往按人际交往的联结纽带来分,可分为血缘、地缘型、业缘、趣缘型4、马斯洛五种血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级别最低安全需要。
同样属于低级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要。
属於较高层次的需求。
尊重的需要。
属於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
自我实现需要。
5、人际交往的功能一、身心保健功能。
二、知识信息功能。
三、自我认知功能。
四、社会化功能。
第二章1、人际沟通概念沟通,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如眉目传情表达爱意)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与需要等信息交流的过程,包括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
沟通能使群体内部个体之间与群体之间在认知、情感与行为上彼此协调,相互统一。
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也叫信息交流,指的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与知识等信息的过程。
2、人际沟通的类型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根据沟通的组织渠道,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免费下载】人际交往心理学
什么是人际交往心理学
人际交往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可以说是生活 中最常见的事物,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这样的记载:“伐木丁丁,鸟鸣 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 生?”意思是说,连鸟都要寻找朋友和知音,何况人呢?而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离不开人际交往。 人,既是自然实体,.又是社会实体,但更重要的是社会实体。所以,人的存在既是作为个体 而存在,更是作为社会成员之一而存在。这样一来,人际间就构成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 体和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等错综复杂的交往关系,.犹如千姿百态的万花筒一样。同时, 人际交往既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幸福号陕乐,也可能给人造成无尽的悲伤与烦恼。因此,探索 人际交往的奥秘显得越来越迫切,心理学的发展也为这种探索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于是,人际交 往心理学的研究就蓬勃地开展起来,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二)人际知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并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是人对感觉 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知觉进行分类:
根据知觉对象,可以把知觉区分为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
根据事物具有的空间、时问和运动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区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 知觉;
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自觉因素,它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 系统。从心理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具有认识的(自我观念、自我概念、自我认定、自我评 价等)、情绪的(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卑、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意志的(自立、自 主、自制、自强、自卫、自信、自律等)三种形式。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配,料置不试技仅卷术可要是以求指解,机决对组吊电在顶气进层设行配备继置进电不行保规空护范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总问中体题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5写交卷、重底保电要。护气设管装设备线置备4高敷动调、中设作试电资技,高气料术并中课3试中且资件、卷包拒料中管试含绝试调路验线动卷试敷方槽作技设案、,术技以管来术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心理学中的人际交往理论
心理学中的人际交往理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是一个无处避免的话题。
无论是在家庭、朋友圈,还是工作、学校等社交场所,都离不开人际交往。
而在心理学中,关于人际交往的理论也是千姿百态。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心理学中的人际交往理论。
一、交往的原则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又有序的系统。
社会中的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需考虑整个社会的利益。
因此,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原则:互惠原则、社会认同原则和情境原则。
1. 互惠原则:也就是你所付出的,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人们在进行交往时,往往会根据对方的优点、需求、行为等因素,来决定是否愿意跟对方建立良好关系,并向对方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帮助。
同时,也期望对方回报自己的付出。
2. 社会认同原则:指的是我们会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以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支持。
这种社会认同的观念是从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家庭和教育机构的影响尤其重要。
3. 情境原则:也就是说,我们的交往行为是很容易受到环境和身边人的影响的。
当我们处于不同的环境中,我们的行为方式也会受到不同的限制和规范。
所以,在进行人际交往时,我们需要考虑周围的情境因素,以适应社交场所的需求。
二、人际交往的类型在心理学中,人际交往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合作性交往、竞争性交往和退缩性交往。
1. 合作性交往:指的是当两个人都能从交流中获益时,他们就将其谓为合作性交往。
合作性交往可以提升我方人际交往处境和成就感,同时也能让两个人在交流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更余温圆润。
2. 竞争性交往:指的是当两个人相互竞争的同时,他们也在互相伤害。
竞争性交往可能会加剧矛盾和冲突,即使其中一个人胜利了,也可能会伤害到自己,因为长久以来,这种互相攻击、互相伤害的方式会使交往方受到消极影响。
3. 退缩性交往:指的是当两个人在交流中都是消极姿态时,就会出现退缩的情况。
退缩性交往会导致个体相互之间的疏远和孤立,容易引发厌倦和焦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人是社会性动物,在社会中,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发展的多种需要,几乎每天都要与他人交往,建立各种联系。
●人际关系是多门学科关注的研究领域。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一)人际关系的界定●(二)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一)●广义含义: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及社会关系。
具体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心理关系等等。
●狭义含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相互交往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或称心理距离。
●本课所说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狭义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人际关系渗透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人际关系与公共关系●主体不同、对象不同、运作不同、作用不同●两者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人际关系的特性●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实质是人与人的心理距离●亲疏主要取决于人际心理距离的远近●在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二)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人的心理的三层结构●知:认知系统●情:动力系统●意:控制系统●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人际认知、人际情感、人际行为人际认知●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相互认知。
即彼此相互感知、识别、理解而建立的一种心理联系。
●“自我暴露”●“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知之深,爱之切”人际情感●指人际交往中各自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人际情感是人际关系的核心●“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人际行为●指双方在相互交谈过程中的外在行为的综合体现。
●包括:仪容仪表、服饰打扮、言谈举止、礼仪礼节●人际行为是人际关系的调节杠杆二、人际关系的基础●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指影响人际关系亲疏远近的决定因素●需要说(马克思)●交换说(霍斯曼·莱维特)●需要的分类(马斯洛)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情过程●意志过程关系金字塔杰尔·厄卡夫,维利·伍德(美)(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行程和发展过程●一、奥尔特曼和泰勒:●认知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稳定交往(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行程和发展过程●莱温格和斯诺克●注意时期:●确认时期:●融合时期:●稳固时期:●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二)人际关系恶化的心理过程●人际关系的的负向发展●朱迪·C ·皮尔逊:连我名字也不知道的人知道我名字的人喜欢我的人对我友好的人尊重我的人看重与我关系的人●漠视、冷淡、疏远、分离●与正向发展相对来看也可以分为:●隔阂、疏远、回避、终止(三)建立、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1)受人尊重和重视的能力(2)一定的空间条件(3)交往的频度和深度(4)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方法四、人际关系的类型●雷维奇分为八类: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主从-竞争型、主从-合作型、竞争-合作型、主从-合作型、无规则型●舒兹(W.C.Schuts)分为:包容的需求、控制的需求、感情的需求●皮亚杰:约束型关系、协作型关系人际关系倾向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人际关系类型●按人际关系的联结纽带分: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趣缘关系●按人际关系的所属领域分: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按人际关系所属的群体特征分: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按人际关系的心理倾向分:主从型、合作型、竞争人际关系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人际关系类型●按人际关系的目的性质分: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混合性关系五、人际关系的功能●身心保健功能●知识信息功能●自我认知功能:以人为镜、社会比较●社会化功能第二章人际认知●人际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人际认知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把握人际认知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正确了解他人一、人际认知及其作用●(一)人际认知的界定●(二)人际认知的作用人际认知的界定●国内通常的定义: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动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人际认知与“社会知觉”和“对人的认知”认知的内涵人际自我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人际认知的作用●自知者智●知人者明●对人际关系认知的重要性二、人际认知的过程●外界刺激物●认知图式●编码●存储三、人际认知的特性●人际认知的选择性: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和兴趣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的作出反应。
●从客观因素讲,认知对象的新异性和刺激强度影响着人际认知的选择性;从主体因素讲,认知者的主观状态,如需要和兴趣、知识经验、情绪状态,也影响着人际认知的选择性。
●人际认知的理解性:指人们在人际认知的过程中,往往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来理解认知对象的人品、特性和作用●人际认知的投射性:指自己的感情、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认知倾向,即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征的心理现象●人际认知的整体性:指认知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贯彻完型原则。
●人际认知的平衡性:当认知者发现对某人的认知与别人不同时,可能会产生一种稳定的心理压力,迫使交往中相互调整,从而使自己对客体的认知和别人保持平衡,这就是认知的平衡性。
●人际认知的恒常性:指人的知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四、人际认知的途径●中国传统观人术●人际认知的具体途径●中国传统观人术●人际认知的具体途径●1、外表●2、表情:面部表情、身姿表情●3、行为●4、作品●5、背景●6、长期观察第三章人际印象●人际印象的概念所谓人际印象就是通过人际交往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人际认知课题的形象。
●人际印象和人际认知人际认知以知觉为基础,人际印象则依赖于记忆而存在;人际认知带有直观性,人际印象具有概括性;人际认知具有表层性,人际印象具有内在性。
一、人际印象形成中的心理效应●(一)第一印象和首因效应●(二)新近印象与近因效应●(三)泛化印象与晕轮效应●(四)刻板印象与定势效应(一)第一印象和首因效应●所谓第一印象是指素不相识的人在首次交往时形成的初始印象。
包括直接第一印象和间接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在对人际认知、人际印象形成过程中会产生“先入为主”的作用,它奠定了对人认知和印象的基础,这就是“首因效应”。
心理学上称之为“前摄效应”。
●如何看待第一印象和首因效应(二)新近印象与近因效应●新近印象是指跟军最新获得的认知对象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
●近因效应是指最新获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强烈的影响。
心理学上称之为“后摄效应”。
●前摄效应和后摄效应●应对近因效应的对策:与人交往要注意新近交往的质量;在演讲、讲话中要注意最后的结论;在集会和会议上可争取最后发言;要防止近因效应可能导致的对人认知和印象的偏差。
(三)泛化印象与晕轮效应●在人际认知中,人们往往因为认知对象某个特点较为突出而将它泛化到它的其他方面,而形成一种夸大的印象,这就是一种泛化印象。
●泛化印象产生的心理效应就是晕轮效应,就像月晕和佛像周围的光晕一样,从中心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
●如何因对这种心理现象:利用晕轮效应为自己建立良好形象;避免以偏概全。
(四)刻板印象与定势效应●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某类事物或人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共同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刻板印象在人际认知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心理定势,即人的心理中存在着某种固定化的想法会影响对人的认知和评价。
●表现:对不同国籍、地域的人所形成固定的看法;对不同角色、职业的人形成的固定看法;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形成的固定看法。
●如何应对这种心理效应二、印象管理的策略(一)得体的形象设计(二)合适的角色扮演(三)适宜的自我呈现第四章、人际魅力●人际魅力:也称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心理现象。
●根据程度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如亲近、喜悦、爱慕等。
根据性质不同,分为友谊和爱情两种类型,这是人际吸引的两种典型状态。
一、人际魅力的基本形式与规律●所谓人际吸引的规律,只要指有哪些因素影响到了人际吸引,它们为什么以及如何影响到人际吸引。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一)情景因素●(二)个体特制●(三)人际互动●(四)异性因素(一)情景式吸引●1、时间条件●2、空间距离●空间距离导致人际吸引的原因:临近为人们提供频繁接触的频率;与临近的人交往,可以满足自己多方面的愿望和需要;与临近的人交往,也是出于一种心理安全的需要。
●3、环境氛围●4、面临共同的挑战(二)诱发性吸引●诱发性吸引主要指的是个体特质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包括个体的外表、才能、学识、性格品质等因素。
●1、外表●2、才能●才能的辩证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在与人交往中药增强自己的魅力,首先要提高和增强自己的才能和学识;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士,不要处处使自己表现出圣人的样子;因自己的才能使别人的利益受威胁时,可能找人嫉妒。
●3、性格品质●指性格和人品中的特质对人的吸引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而且这种吸引比外表、才华更持久、稳定、深刻。
(三)互动式吸引●1、对等●指人们都喜欢同样喜欢自己的人,对高度评价自己的人又好感。
●对等性吸引对人际交往的启示:要想被人喜欢,首先要肯定、接纳别人;现出慷慨的赞美,是赢得友谊的良策;责怪、谴责、抱怨等否定性评价,使人疏远;当别人得到赞扬较多时,多个赞扬未必使人感激,此时一个中肯的忠告更重要;雪中送炭效果更好。
●2、互酬●3、相似●相似的类型:信念和态度相同;志趣和爱好相同;背景、经历相似。
●相似性吸引的启示:寻求同类意识;使用同意策略;“心理换位”●4、互补●互补性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在需求利益、能力特长、性格气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相辅相成而形成的人际吸引。
●互补式吸引的启示:人们在交往中,要突出互补隐私,作为长期合作、加深关系的依据;在组织管理中要注重不同性别、年龄、气质、能力、性格、经验的人员相互搭配,以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四)异性吸引●异性吸引原因:异性相悦;精神互慰;个性互补●异性效应的积极作用:增进身心健康;有利于自我完善、提高工作绩效●异性交往的原则:树立争取的交往观念;积极主动,有礼有节;相互尊重,相互宽容;把握友谊和爱情的界限。
二、爱情和友谊●(一)友谊●(二)爱情●(三)爱情和友情的区别和联系(一)友谊●友谊的原因:相互认知和理解;对对方的积极评价和信任尊重;行为上的互助和宽容。
●友谊的作用:调剂情感;增进智慧、增强自我认知第五章、人际冲突●人际冲突是与人际吸引相反的概念,指个人与个人之间互不接纳、互不相容的现象,包括背离、排斥、侵犯等方面。
●人际冲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隐形的冲突,表现为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对立和不相容;二是显性的冲突,变现为行为上的对抗、侵犯、伤害等。
一、人际冲突的过程●潜在阶段●知觉阶段●情感阶段●行为阶段●结果阶段二、人际冲突的作用●人际冲突的作用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两方面(一)人际冲突的破坏性作用冲突可能使当事人经历伤害、生气和挫折等消等作用;冲突会给双方关系带来压力和紧张,尤其是一方使用威胁、责难或暴力时,更可能增加彼此敌意,造成双方关系破裂;冲突所引发的挫折感易使人产生报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