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德育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论文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在新时代召唤下,大部分农村人也顺应时代的发展,涌入了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了“农民工”,随着农民工的不断增长,“留守儿童”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亲属照顾的14岁以下儿童形成的群体。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留守儿童德育问题。
黄金峡初级中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教育相对滞后。经调查,我校现有学生人数202人,父母双方或者单方长期在外打工的学生近100人,占50%左右。中学阶段是培养中学生具备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失家庭教育,他们的德育问题在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情感教育缺位,心理呈现亚健康状态。由于缺少亲情的关爱,留守儿童大都有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心,对自己能力估计不足,在一些场合表现出一种自卑的性格。同时,由于没有亲情作为情感支撑点,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得不到鼓励和开导,找不到情感宣泄对象,导致性格越来越孤僻。
(2)传统道德意识淡化,个人主义突出。在农村地区,青少年尊老爱幼等传统意识淡薄,留守儿童表现得尤为突出。大部分农村的留守儿童没有尊敬老人的习惯,在他们看来,祖辈”心疼”自己是理所当然的,在家里从来不帮助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个人主义思潮盛行,很多留守儿童以个人为中心,团结协作能力较差。
(3)日常行为偏激。许多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过激的行为,并伴有一定的暴力倾向。家庭教育不到位,导致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行为习惯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纠正,养成了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
那么,造成“留守儿童”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同样,一个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缺少安全感,心里有苦无处诉说,长期就变得沉默寡言。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的扭曲,容易产生对父母的怨恨,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
二、“隔代教育”的不足。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形成“隔代教育”。农村大多数老人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偏低,一味地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
对孩子宽容、放任。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也不懂得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长期以来,他们之间就会产生隔阂,从而使孩子造成性格孤僻。
三、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由于“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本人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
“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这得从心理入手。1、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起“成长档案”,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2、爱是教育的基石。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倾诉的对象,内心孤独。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
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他们的“亮点”并给与及时的鼓励,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
此外,教师还要多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在思想上去掉他们那种“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不正确的思想,重视子女的教育,指导家长平时要多和孩子进行电话情感交流。我相信有了父母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行为上的约束,有了学校的温暖关怀和帮助,孩子一定会对学习和生活树起信心。
二、正确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
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强他们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使他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或者义务劳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政府部门要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不断加大农村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建立寄宿制学校,吸收“留守儿童”住校。乡镇政府要发挥“爱心超市”作用,把“留守儿童”列入帮扶对象,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问题,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努力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关键,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