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 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共8 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 牌坊、墓道、陵门、碑亭、 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 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 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 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 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 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 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建筑 师吴彦直设计的“自由钟”
他设计的中山陵,平面图呈大钟 型,给人以警钟长鸣之感,寓意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建筑风格中西合壁,既有深刻含 意,又显庄严雄伟,被誉为“中 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中 山陵主要由孝经鼎、博爱坊、陵 门、碑亭、祭堂等建筑物组成。
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墓图案,融汇中国古代建筑斗拱、 檐椽、券门、歇山式屋顶等民族风格,同时又吸取了西 方建筑的特点。
中山陵非凡价值和惊世特点:
1.由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既继承了传统又有创造性的突破。 在设计中,吕彦直结合紫金山山坡的地形地貌,沿一条中轴线巧妙地布置各个单 体建筑, 包括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并用大片绿地和宽大的石台阶, 把这些体量并不算大的单体建筑,组合成为一组庄严肃穆而又雄伟稳重的整体 建筑群。
站立石碑后,豁然 开朗,台阶、祭堂 尽收眼底。从博爱 坊到祭堂共有392级 台阶,高差约70米, 有大小10个平台。 从下向上看,台阶 连绵不断,不见平 台。
陵门后是碑亭。碑
亭内立有9米高的石 碑,碑上有谭延闿 手书的“中国国民 党葬总理孙先生于 此 中华民国十八 年六月一日” 24个 镏金楷体大字。
孝经鼎。位于广场正南,wenku.baidu.com
鼎高4.3米,重万斤。壁上 刻“智、仁、勇”,内藏 六角形铜牌,上刻国民党 元老戴季陶之母手书的 《孝经》全文。孝经鼎 1932年由金陵兵工厂铸造, 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与中 山大学师生捐赠。
博爱坊。融会中外建筑特色的三门冲天式
花岗石牌坊,建于 1929至1931年,高12
米,宽17.3米。中间横楣上有孙中山手书的 “博爱”两字,原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原 道》“博爱之为仁”一语。孙先生最爱题这两 字送人,体现了他“天下为公”的思想。 2005年南京将 “博爱之都”做为城市名片。 博爱坊前有广场,广场的南端是孝经鼎。
南京中山陵的建筑、设计风格堪称古今中外的合璧之作。贺云翱分析,首先,
它凝聚了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中国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体现了世界文化 潮流的元素、审美观;其次,它的设计风格又凸显了中华民族主体性的背景, 它的牌坊、圆拱门、四方城、华表……都最好地沿袭了明孝陵的风格,沿袭、 传承了明清的文化命脉;再次,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山陵所 有建筑都是因势而建,遇河建桥,从未推山填河,高度体现了设计与自然的 和谐。
墓道尽头是陵门。
高 16米,宽27米,进 深8.8米,用福建花岗 岩筑成,以青色的琉 璃瓦为顶。门额上为 孙中山的手迹“天下 为公”,出自《礼 记.礼运》中的“大 道之行也,天下为 公”,意思是说国家 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 下,而是天下人的天 下,老百姓的天下。 这里用青色的琉璃瓦 有其一定的含意,青 色象征苍天,青色琉 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 意,以此来显示孙中 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 大胸怀
极高的艺术价值。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
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色调和谐统
中 山
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
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史上第一陵”。

仰止亭
光华厅
音乐厅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
(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位于南京东郊钟山 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气势宏伟。中山陵依山 而筑,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伟大 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
南京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的
陵墓,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5A级景区。中山陵前临苍茫平
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音乐厅、光华亭、流
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中山书院
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
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
从上向下看, 只见平台,不 见台阶。一路 登行,“高山 仰止,景行行 止”,虽不能 至,心向往之, 敬仰之情不禁 油然而生。
第五层平台一对铜鼎,上刻“奉安大典” 字样,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左 边鼎下面有两个孔,是 1937年末日军攻 占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弹孔。弹孔被游 人摸的发亮。
2.一反传统的帝王陵墓的建筑惯例,没有设置石象生和神道; 主体建筑祭堂虽采用传统的造型,但却把平面设计成方形,突出了四个角墩,而 屋顶则采用蓝色的琉璃瓦,墙体采用花岗石,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钢架,檐下 又采用石料制成的中国古建筑中特殊的构件——斗拱。在室内的装修上,祭堂 的护壁及柱子都采用黑色的花岗石,衬托着孙中山先生那白色的大理石雕像,显 得十分肃穆而庄重。
中山陵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前临
平川,后拥青嶂,是块风水宝地。据说,1912年初春的一天,孙中山 与胡汉民等到明孝陵一带打猎,当时他环顾四周,对左右说:“待我 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孙先生临终前 嘱咐左右:“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 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博爱坊向前是一段长 480米的墓道。中山陵的整
体设计,沿用古代依山为陵的惯例,朝北顺着山坡, 依次有陵门、碑亭、祭堂,祭堂后的墓室筑于海拔 约158米的全陵最高处。整个陵区建筑植被讲求中 轴对称,两边雪松、松柏、银杏、红枫两两相衬, 给人以法度庄严之感。其中雪松是世界四大观赏树 种之一,现为南京的市树。
式图案荣获首奖。吕彦直
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 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 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 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 严的气氛。
整个墓区平面如铎形,取“木铎警世”之意。钟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
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 “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 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