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案课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依法维权相关的实际问题。
2.角色扮演: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依法维权。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首先,法律概念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讲解法律基本概念时,虽然我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但仍有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吃力。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理解法律概念,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消化吸收。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容易局限于表面现象,难以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法律原理。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法治思维能力,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依法维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提升法律素养,使其能够理解法律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在法律保护下的权利与义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尊重和遵守法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2.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具备初步的法治思维能力,能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勇于抵制违法行为;
法治教案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治教案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治教育案例: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近年来,随着法治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法治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重要载体,法治教育案例的引入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法治教案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题,探讨法治教育案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案例教育来帮助学生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法治教育案例的重要性法治教育案例是一种针对实际案例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引导他们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
具体来说,法治教育案例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法律意识:案例可以将法律条文和原理具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培养他们的合法意识和遵法习惯。
2. 培养法治观念: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法律条文的适用和运用,培养他们正确的法治观念,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
3.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面对困难和纠纷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案例教育帮助学生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案例教育对于学生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有积极作用。
以下是案例教育在此方面的几个具体帮助点:1. 强化知识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和法规,了解如何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2. 培养意识觉悟: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激发他们对维护权益的愿望与行动,提高他们维权的意识和觉悟。
3. 增强法律技能:案例教学强调实践操作,通过分析案例并讨论解决方案,学生可以逐渐掌握一定的法律技能,提高自身维权能力。
4. 提升沟通与协商能力:案例教育强调讨论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将通过案例分析来掌握与他人沟通、协商的技巧,进而在维权过程中更好地与他人交流与合作。
5.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些案例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才能解决,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协同效率,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第一课时 用好法律 维护权利》教案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一课时用好法律维护权利》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一课时用好法律维护权利》。该课程旨在通过教授学生法律的作用以及运用法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的意识,以便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四、学法维权方法的介绍
1.学法维权方法的概念:教师讲解学法维权的含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学法维权对于维护自己权益的意义。教师可以举例说明,比如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等。
2.引导学生寻找法律途径:教师介绍学生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例如咨询法律专业人士、向相关机构投诉、申请法律援助等。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二、知识讲解与引导
1.教师讲解法律的作用: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定义和作用,解释法律在保护我们权益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如交通规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对生活的影响。
2.学生思考案例:教师提出具体案例,例如学生在校内被欺负,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法律来解决问题,并讨论可能的法律途径和方法。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法律的作用,了解法律在保护我们权益方面的重要性。
2.学习运用法律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掌握寻找相应法律的方法,培养学生依法维护权利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2.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图片展示,引起学生对法律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分享一个关于孩子在公共场合受到欺凌的故事,并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用好法律维护权力》教案
《用好法律维护权力》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学法懂法。
2.能够自觉主动学习和遵守法律。
3.认识到学法懂法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维权。
【教学重点】认识到知法守法的重要性【教学难点】能够自觉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录音【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小学生一天可能遇到的法律知识》导语: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道德与法制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九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第一课时。
说到法律,大部分同学都会觉得,我还是学生,法律跟我关系不大。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视频《小学生一天可能遇到的法律知识》。
2.学生分享观后感预设:学生1:看了视频,我才知道原来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2:我感觉国家很重视我们未成年人,有那么多的法律在保护我们。
二、环环相扣,竞赛贯穿【环节一:法律在我身边】过渡语: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她叫吕慧娴。
她想要跟我们分享她《懂法、用法、学法的心路历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1.出示《阅读角》,学生阅读并思考。
2.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回答问题。
问题一:吕慧娴能够重返课堂,相信大家一定也为她高兴。
那么大家也思考思考吕慧娴为什么能重返课堂,是谁帮助了她?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预设:学生1:我觉得是班主任方老师、校长、村委会和乡镇教育办公室的叔叔阿姨们帮助李慧娴重返课堂的。
学生2:我认为李慧娴的权利受到了侵犯,大家依据了相关的法律帮助李慧贤回归了课堂。
问题二:故事当中吕慧娴的哪项权利受到了侵犯?是哪一部法律维护了他的权利?同学们请说一说。
预设:学生1:我认为吕慧贤的受教育权受到了侵犯。
学生2:我觉得维护吕慧贤权利的法律有很多,最主要的一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问题三:吕慧贤经历了懂法、用法、学法的心路历程,如果你是她,你会想跟我们说些什么呢?预设:学生1:我会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更感谢国家对我们未成年人的保护。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学教案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学教案第一章:了解法律基本知识1.1 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法律的定义和特征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法律与个人生活的关系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法律?它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教师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案例分析:分析法律在个人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第二章:认识合法权益2.1 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能够识别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2.2 教学内容:合法权益的定义和类型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识别和保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性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列举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讨论如何维护这些权益教师讲解:合法权益的定义、类型和保护方法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识别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章:学习法律维权途径3.1 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法律维权的途径,并能够选择合适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3.2 教学内容:法律维权的途径和机构选择合适的维权途径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法律维权的流程和步骤3.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模拟法律维权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了解维权流程教师讲解:法律维权的途径、选择方法和注意事项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维权途径第四章:培养法律意识4.1 学习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4.2 教学内容:法律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树立正确法律意识的方法和途径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行动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并自觉遵守法律教师讲解:法律意识的定义、重要性和培养方法案例分析:分析违反法律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第五章:法律保护自己5.1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
5.2 教学内容:法律保护自己权益的方法和技巧应对常见法律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寻求法律帮助的途径和机构5.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讨论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教师讲解:法律保护自己权益的方法、技巧和应对常见法律问题的步骤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第六章:预防法律风险6.1 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如何预防法律风险,避免违法行为。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教案
5、小讨论:作为公民的我们还有哪些权利你知道吗?请你说出其中一项权利并举个相应的例子。
公民权利:财产权、人身权、选举权等。
6、阅读角: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
思考:假如遇到这样的问题,你知道如何解决吗?
7、总结:公民享有广泛权利,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相应的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利。
(3)讨论:林女士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要顺利维权需要注意什么呢?小提示:依法维权要证据。
三、课堂小结
我们每个人既要遵守法律,又要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板
书
设
计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1、守法不违法
2、依法维权有途径
作
业
布
置
理解记忆本课勾画的重点知识。
教 学 反 思
8、说一说:
(1)你觉得吕慧娴怎么样?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也想成为这样的人吗?
小提示: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9.活动园:课本第84页。想一想,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涉及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情形。小提示:未成年人除了享有公民的一般权利之外,还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特别权利。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学 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主备教师
备课日期
参加人员
上课日期
课 题
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学法懂法。
2.能够自觉主动学习和遵守法律。
3.认识到学法懂法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维权。
教学重点
认识到学法懂法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维权。
初中生维权教案
初中生维权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法律常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维权意识。
2. 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促进其健康成长。
教学内容:1. 初中生的权利和义务2. 维权途径和方法3.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吗?当你的权利受到侵犯时,你应该如何维护?2. 学生分享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讨论维权方法。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初中生的权利和义务,如受教育权、人身安全权、隐私权等。
2. 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认识到维权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如校园欺凌、侵犯隐私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学生的权利受到侵犯的情况。
2. 学生讨论案例中受害者的维权途径和方法,如寻求老师、家长帮助,依法报警等。
四、维权方法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维权途径和 methods,如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
2. 学生掌握维权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小组讨论(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自己的权益。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相互借鉴。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维权意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反思自己在维权方面的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初中生权利和义务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维权途径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维护自己权益的实际表现。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维权知识。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四单元《9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学设计 教案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设置了三个话题:“用好法律维护权利”“守法不违法”“依法维权有途径”。
“用好法律维护权利”通过真实案例和互动探究,介绍了我国未成年人权利的三个维度,也就是专门法律保护、特别条款保护和一般条款保护,帮助学生认识权利来自法律,维护权利同样要依靠法律。
“守法不违法”通过对案例故事的分析,引导学生增强守法意识,从违法犯罪行为会受罚的角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校园欺凌行为。
从维护权力的角度,教导学生要敢于对校园欺凌说“不”,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依法维权有途径”重点介绍维护权利的途径和方式,同时强调维护权利要学会保护自己和搜集证据。
二、学情分析通过简单的法律常识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
学生了解到自己在不同领域的权利,但对权利受保护的意识还只是停留在个别权利受个别法律保护的阶段。
因此,本课要重点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即法律对全体公民权利的保护作用的整体认识上进行认识。
三、教学目标1.认识法律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
2.知道用相应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我国为保护未成年人所制定的相关法律,能运用这些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教学难点】能把握维权的法律边界,学会正确维权。
五、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相关法律条例的内容;补充相关生活中出现的维权案例。
学生准备:阅读教材的阅读角和活动园。
(一)新课导入1.话题讨论:教师: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公民吗?我们未成年人作为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学生: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未成年人作为公民享有的权利:人身权、财产权、肖像权……2.案例导入:小刚经常给同学起侮辱性外号,索要钱财。
这种行为侵犯了其他同学的哪些权利?点拨:名誉权、财产所有权。
提问: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该怎么办呢?3.新课导入: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处罚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我国制定了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并在其他一些法律中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特别条款。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案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合法权益,理解法律在维护个人权益中的作用,掌握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维权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法律在维护个人权益中的作用,掌握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法律条文、案例分析、图片等。
2. 小组讨论材料:包括模拟案例、问题讨论等。
3. 角色扮演道具:如法官服、律师服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维权话题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如果你在消费过程中遇到了侵权行为,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新课讲解1. 讲解什么是合法权益,以及法律在维护个人权益中的作用。
2. 列举常见的侵权行为,如消费欺诈、劳动权益侵犯等,并讲解相应的法律规定。
3. 讲解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
(三)案例分析1. 选择一个典型的维权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内容。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侵权行为、法律依据以及维权途径。
3. 分组讨论案例,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1. 分组讨论模拟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的侵权行为,并提出维权建议。
2. 角色扮演:每组选择一名学生扮演法官,其他学生分别扮演原告、被告、律师等角色,模拟法庭审判过程。
3. 分享与点评:让学生分享角色扮演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法律严厉惩处违法犯罪行为,要做守法公民。
2.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性侵害”,知道运用相应法律进行维权。
教学重点:知道法律严厉惩处违法犯罪行为,要做守法公民。
教学难点:学会保护自己,知道运用相应法律进行维权。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0分
钟
一、了解法律 严厉惩处违法犯罪行为
(一)环节一:悔恨的泪水
1.听故事
2.思考:杜某某实施了哪三类不良行为,分别受到了哪些处理?
3.学生汇报。
4.想一想:杜某某为什么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学生预设1:杜某某对自己之前不听取学校管教、不吸取治安处罚的教训而后悔,他意识到了违法的严重后果。
学生预设2:杜某某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意识到自己伤害了他人,才会感到悔恨。
5.学生提出质疑:未成年人犯罪是不是不用受到处罚?
6.学生分享: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的,法律规定可以采取的措施。
7.小结:是啊,就像这位同学所说的,虽然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但是未成年人有了不良行为,也是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处的。
(二)环节二:案例分享
1.思考:你身边有没有类似杜某某这样的情况?或者你了解的类似情况?
2.学生分享案例。
3.学生谈感受。
4.播放视频
5.想一想:法律为什么要惩处违法犯罪行为?
6.学生说感受。
7.法律既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一方面,在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需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
10分钟
二、学会保护自己
6.学生发现特点、分析原因。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案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案教案:《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性;2.掌握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对于法律意识的培养和积极的法律参与意识。
教学内容:1.合法权益的定义及重要性;2.涉及合法权益的常见问题和案例;3.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和技巧;4.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律参与意识的强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思考这张图片与合法权益有何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合法权益的定义。
2.学生回答后,教师对合法权益的定义进行解释和补充,并引导学生思考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二、讲解合法权益的定义及重要性(20分钟)1.教师介绍合法权益的概念,包括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知识产权益等,并对各种权益进行简要的解释。
2.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向学生说明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合法权益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三、分组讨论常见问题和案例(2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讨论涉及合法权益的常见问题和案例,并记录下来。
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与学生一同分析和讨论这些问题和案例。
四、讲解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和技巧(30分钟)1.教师通过PPT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详细讲解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尊重合法程序、维护合法权益、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等。
2.教师与学生互动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课堂练习和展示(20分钟)1.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展示自己对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方法和技巧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六、总结和反思(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应牢固树立法律意识,积极参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评价:1.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并进行互评和教师的评价;2.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参与度。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教案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教案教案主题: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教案目标:1. 了解程序正义概念及其重要性;2. 了解法律维权的基本知识和方法;3. 培养学生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教案内容:一、引入活动(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程序正义和维权问题的思考,引导他们讨论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例子,如在校内遭受不公平对待、在社会中遭受侵权等。
二、理论知识讲解(20分钟)1. 程序正义:讲解程序正义的定义和作用,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决策和处理事务,确保公正和公平。
2. 法律维权:介绍法律维权的概念和重要性,即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案例分析(30分钟)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程序正义和维权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四、游戏活动(20分钟)设计一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景下维权的过程。
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五、总结反思(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强调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践这些理念。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资料,以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2. 案例材料,以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3. 游戏规则和相关道具,以进行游戏活动。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程序正义和维权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对其他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教案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其法律保护。
2. 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3. 提高学生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1.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特殊权益。
2. 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3.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其法律保护,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途径。
2. 教学难点:劳动者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2.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情景模拟法,模拟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其重要性,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劳动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 情景模拟:模拟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实践能力。
6. 总结讲解:总结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及维护途径,强调学生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7.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劳动者合法权益及其保护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价内容:学生课堂参与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3.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在A-F等级进行评价,A 级为优秀,B级为良好,C级为中等,D级为较差,E级为较差,F 级为不合格。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文本。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教案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学法懂法,能够自觉主动研究和遵守法律,认识到学法懂法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维权。
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做个学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
2.讲授新课:讨论学法懂法的重要性,不懂法的后果,公民的权利,权利受到侵害时的解决方法等。
3.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故事、文章和角色扮演等。
4.活动园:课本第84页和第85页的练。
5.总结:强调学法懂法的重要性,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不能采用违法方式维权。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学法懂法的热情。
让学生认识不懂法的后果,懂得权利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权。
通过故事和文章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解决方法,研究___的榜样,争当知法懂法好少年。
最后,通过新闻案例强调不能采用违法方式维权,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深刻理解学法懂法的重要性。
板书: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一课时在维护自己的权利时,首先要学法懂法。
只有了解法律,才能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研究法律知识,增强自己的法律素养。
同时,在维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越界。
维权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为了侵犯他人的权利。
因此,在维权时要遵守法律规定,不得采取违法手段。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权利的重要性。
权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途径。
只有保障权利,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因此,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案
第八课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公民诉讼权利的种类、法定证据的种类、非诉讼途径的种类(2)理解诉讼证据的内涵、非诉讼途径的含义、民事举证原则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对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的种类、诉讼证据的内涵及种类、非诉讼途径的含义及种类的了解学习,引导学生澄清两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打官司太麻烦,二是不管什么争议或纠纷都试图用打官司的方式解决。
学会寻求法律帮助或援助。
增强证据意识。
从而提高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3.运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主动将合法维权意识落实在行动上,学会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在遇到不法侵害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申请法律援助等)合适的途径,并严格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依法维权。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增强证据意识这个问题的理论理解难度虽然不大,但从学生教育角度来看,尽管证据对诉讼的意义十分重大,是维权途径必不可少的内容,人们的证据意识却相对淡薄。
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这一重点问题,需要明确以下几点内容:(1)在教学中把握诉讼证据的内涵要注意两点。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不论采用哪一种维权途径,都必须以法律意义上的证据即诉讼证据,来主张自己的合法权利。
在日常生活中公民应该首先培养自己的证据意识,才能在维权时“有理说得清”。
其次,要让学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当作诉讼证据,要注意区分诉讼证据与一般事实。
(2)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定证据的种类。
帮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可以当作证据的事实,学会对证据简单归类。
(3)通过理解民事诉讼举证的原则,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
中职学生最常接触的是民事诉讼,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教材结合实例讲解民事举证的原则。
由此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增强证据意识对于诉讼维权的重要现实意义。
2.教学难点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个问题中职学生从理论上好理解,但在具体行动落实上则容易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1课时+参考教案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法、学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能够主动遵守法律,用法律解决争端和事件。
3.明白法律的重要性,明了作为公民和未成年人所享有保护合法权力的法律法规。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明确法律的重要性,做到遵纪守法。
难点:知法学法懂法,善用法律武器解决问题。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师: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只要留意不难发现,我们身边随处都有法律的影子,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学法、懂法、守法。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入,让学生树立学法懂法守法的基本概念,为下文的展开做好铺垫。
活动一:知法学法用法师: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晓了很多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法律法规,大家知道吗,我们作为公民,未成年人的一般权力也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只有知晓法律、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才能依法维护权利。
大家阅读一下吕慧娴文章,一起剖析她的心路历程,讨论一下,吕慧娴的哪一项权力受到了侵犯?是哪一部法律维护了她的合法权益?学生阅读课文,积极讨论。
师:通过吕慧娴的事例我们不难得出答案,因为我们已经知晓了相关的法律条例,所以,只有我们知法学法才能用法。
看看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如果有,也拿起法律武器帮助他们吧。
教师出示《义务教育法》相关图片。
师:说到知法,我们对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力知道多少呢?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分享。
师:公民享有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以及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项权利。
我们首先要知道这些权利,才能在受到侵害时,运用相关法律维护自己。
大家看看阅读角的内容,看看吕慧娴为几名求助者提供了哪些建议,假如你遇到这些问题,知道怎么解决吗?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分享。
师:我们一些同学尚未成年,缺少生活阅历,对于什么是法,还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而同样我们也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在此老师倡议,作为未成年我们更要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时刻用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精品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9 知法守法维护权利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9 知法守法维护权利教学设计呢?某机构曾发布过一份调查报告。
你认为这些说法合理吗?为什么?②校园严重欺凌行为对应的刑法罪名有哪些?看P88页。
③针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 哪些部门联合印发了哪个文件, 向校园和暴力“亮剑”。
6.小结:同学们, 校园欺凌的行为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破坏校园秩序, 同时也是侵害他人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今后的生活中, 我们自身不能有欺凌他人的行为, 遇到他人欺凌时, 也要坚决抵制, 智慧面对。
环节三预防性侵害1.引入话题: 同学们, 在人际交流中, 人类会用身体接触表达爱意, 犯罪分子也会假借身体接触实施犯罪。
如何正确把握, 区分对待, 也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场景(PPT展示活动园内两个场景)。
2.组织交流、讨论。
3.组织学生模拟练习: 握手, 练习交往中握手的注意点。
4.教师拓展资源: 女性受性侵害的情况: 今年以来, 女童被性侵害的案件频发, 如一名12岁智障女童遭多人性侵、医院猥亵女童案案。
校园严重欺凌行为对应的刑法罪名分别有哪些?国家有关部门是如何“亮剑”的?6.想一想, 你接受过校园欺凌事件的调查吗?你认为你们学校有没有这类现象?你觉得如何做, 才能让校园生活更和谐、更美好?1.观看两个场景: 区分正常的身体接触和不当的身体接触。
想一想,哪一幅表现的是正常的身体接触?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正常的身体接触?哪一幅表现的是不当的身体接触?生活中还有哪些是不当的身体接触?2.独立思考后, 参与小组、同班交流。
3.模拟练习: 交往中的握手。
4.对于老师提供的典型案例, 交流自己的想法。
凌, 智慧面对校园欺凌。
通过正反两个案例, 区分身体接触有两种类型:正常的交往接触和假借身体接触实施的犯罪行为。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正确区分, 把握分寸, 防患于未然, 预防、远离性侵害行为。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案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案第一部分:介绍(300字)引言:在当代社会,法律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在日益凸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若没有正确的法律知识和意识,我们将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并掌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升法律意识,教授他们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部分:学习目标(200字)1. 了解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目的,认识维护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2. 掌握一些常见的合法权益,如个人隐私、言论自由和知识产权等。
3. 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和工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4. 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600字)1. 什么是法律意识(150字)- 法律意识是对法律和法规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
- 法律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社会公民素质,并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和法治。
2. 常见合法权益(200字)- 个人隐私权:保护个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防止被非法收集和滥用。
- 言论自由:拥有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自由,但需遵守法律规定,不损害他人权益。
- 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保护创作者和发明家的权益。
3. 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250字)- 学习法律知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白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方法。
- 借助法律工具:如信访、法律援助、投诉举报等机构,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或寻求帮助。
- 组织力量:与相关组织或团体联合,共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200字)1. 讲授法律知识: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介绍相关法律知识和法律实践。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具体案例进行讨论,促使他们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法。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面对各种法律纠纷,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件的合法权益和解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公民诉讼权利的种类、法定证据的种类、非诉讼途径的种类(2)理解诉讼证据的内涵、非诉讼途径的含义、民事举证原则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对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的种类、诉讼证据的内涵及种类、非诉讼途径的含义及种类的了解学习,引导学生澄清两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打官司太麻烦,二是不管什么争议或纠纷都试图用打官司的方式解决。
学会寻求法律帮助或援助。
增强证据意识。
从而提高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3.运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主动将合法维权意识落实在行动上,学会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在遇到不法侵害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申请法律援助等)合适的途径,并严格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依法维权。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增强证据意识这个问题的理论理解难度虽然不大,但从学生教育角度来看,尽管证据对诉讼的意义十分重大,是维权途径必不可少的内容,人们的证据意识却相对淡薄。
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这一重点问题,需要明确以下几点内容:(1)在教学中把握诉讼证据的内涵要注意两点。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不论采用哪一种维权途径,都必须以法律意义上的证据即诉讼证据,来主张自己的合法权利。
在日常生活中公民应该首先培养自己的证据意识,才能在维权时“有理说得清”。
其次,要让学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当作诉讼证据,要注意区分诉讼证据与一般事实。
(2)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定证据的种类。
帮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可以当作证据的事实,学会对证据简单归类。
(3)通过理解民事诉讼举证的原则,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
中职学生最常接触的是民事诉讼,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教材结合实例讲解民事举证的原则。
由此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增强证据意识对于诉讼维权的重要现实意义。
2.教学难点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个问题中职学生从理论上好理解,但在具体行动落实上则容易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
出现争议或纠纷时,青少年往往采取轻率、冲动、不合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容易酿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此外,在理解这一问题时,社会上存在两个错误认识:一是认为打官司太麻烦,许多人通常会小事化了,能忍则忍,结果是纵容违法现象,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更大的危害;二是不管什么争议或纠纷都试图用打官司的方式解决,通常会把小事搞大,结果是兴师动众,浪费自己、他人和国家的财力物力。
这两种错误认识在现实生活中都客观存在,不利于人们依法维权。
无论是从学生行动落实上还是从人们对于诉讼问题的认识角度来看,依法维权都需要进一步学习和领会,所以,这是教学难点。
针对这一问题的教学,应包含下面几点内容:首先,要知道我国宪法和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并且有专门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执行法律。
中职学生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依法维权,懂得依法维权的途径有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在不明确怎么选择维权途径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寻求法律帮助或申请法律援助。
其次,在突破维权途径的教学时,要通过案例使得学生明确无论选择何种合法途径维权,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要严格按照这些法定程序来具体维权。
最后,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中常见的非法维权的现象,可以对比合法维权的法律后果,进一步突出强调中职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3.结构线索本课时的主题是“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材从了解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的种类入手,提出增强证据意识,强调“以事实为依据”。
列举了法定证据的三“性”及种类,介绍民事举证原则“谁主张、谁举证”。
最后讲述如何合法维权,介绍非诉讼途径。
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树立增强合法维权的观念。
三、学情分析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导致生活经验不足、认知能力有待提高,在受到不法侵害时某些学生往往采取不理智、不合法的方式,从而导致令人痛心的后果。
因此,对学生进行证据意识的培养和多种合法维权途径的法治教育也很有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事例对比法、情境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创境激趣】[情景创设]某天下午放学后,13岁的杨某和黄某看见路边堆着几个稻草堆,就商议说:“我们把稻草点着了吧,让村里人以为房屋着火了,想想看,那么多人赶来救火,场面多好玩呀。
”说着,他们就拿着打火机点燃了稻草堆,火势趁着北风,迅速向周围的稻草堆蔓延。
幸好村民及时赶到,扑灭了火,才没有危及房屋。
村民房某截住了正要逃离的杨某和黄某,因为被火烧了的稻草堆正好是他家的。
房某一气之下,对这两个孩子拳脚相加,导致两人均被打伤住院,共花去医疗费几千元。
杨某和黄某的家长要求房某赔偿孩子的医疗费,房某不同意,于是双方又扭打起来,结果是房某被打伤,住进了医院。
[问题思考]●房某在自己的合法财产遭受侵害的情况下,打孩子对吗?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杨某和黄某的家长在自己的孩子被打伤的情况下,应当通过什么途径去争取获得赔偿?教师点拨:公民在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首先要想到以合法的方式维权。
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诉讼途径,也可以选择多种形式的非诉讼途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为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纠纷,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都纳入诉讼解决的范畴。
当我们处于法律困境或进入法律知识的盲区时,还可以向专门法律机构寻求帮助或援助。
阅P94-95两个镜头。
事例中体现了公民有什么样的诉讼权利?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板书)(一)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板书)公民的诉讼权利主要有:1、公民有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板书)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辩护人。
诉讼代理人:帮助被害人、自诉人或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人,称为诉讼代理人。
2、公民有上诉的权利。
(板书)我国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原则,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理即告终结。
如果不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一审判决就会生效。
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同时就是终审判决。
3、公民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板书)对诉讼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应该回避的办案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当事人有权要求其退出诉讼。
阅P95案例。
王某向李某借钱人民币1万元,因无借据,诉讼无效。
我国法律主张“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李某把钱借给王某是事实,法院为什么不支持他的诉讼请求呢?(二)增强证据意识(板书)1、诉讼证据的内涵(板书)法律意义上的证据即诉讼证据,是指诉讼过程中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凭证或根据。
对司法机关而言,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情况的唯一手段;对普通公民而言,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揭露犯罪的有力武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则是当事人主张自己权利的重要工具。
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
第一,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即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第二,证据要具有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事实的,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
第三,证据要具有关联性,即证据只有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才能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
2、法定证据的种类(板书)只要进行诉讼活动,无论是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还是刑事诉讼,都存在着举证责任的问题。
根据法律的规定,法定证据主要有以下几类:(1)物证;(2)书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勘验检查笔录。
阅P96-97“相关链接”。
3.民事诉讼举证的原则(板书)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举证一般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一般由原告提出诉讼请求。
如果原告不能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将不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被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用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阅P97“互动在线”。
购物需发票,借钱需借据。
(三)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板书)阅P98图表。
谈看法。
大部分人选择诉讼、调解、私了。
首先,要注意澄清两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打官司太麻烦,二是不管什么争议或纠纷都试图用打官司的方式解决。
其次,要知道我国宪法和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并且有专门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执行法律。
中职学生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依法维权,懂得依法维权的途径有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
寻求法律帮助或申请法律援助。
1.我国的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板书)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执行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板书)3.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板书)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不能采取不恰当、不理智或不合法的手段去应对。
不要通过非法途径与对方“私了”;不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不能感情用事;不逞血气之勇,不采取以牙还牙的非法手段报复对方。
阅P99“互动在线”。
民事起诉状的格式(原告、被告、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此致XX人民法院、起诉人、年月日)。
学写法律文书。
民事诉讼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诉讼活动,民事起诉状等常用法律文书的书写因此成为知法、用法的起码要求。
简单法律文书:如证明材料、申请书和民事起诉状等。
4.非诉讼途径的含义及种类(板书)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别人发生纠纷时,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非诉讼途径解决。
非诉讼途径的含义:是指受害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暂不需要经过诉讼程序而请求国家有关行政机关或其他有关单位处理、解决纠纷,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式。
阅P100“相关链接”。
非诉讼途径的种类:(1)调解:是指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第三方的主持下,互相协商,互谅互让,依法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
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
(2)仲裁: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后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进行裁判的活动。
(3)行政复议:认为行政机关某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向更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行政复议属于行政机关上级对下级行政行为的依法监督。
5.学会寻求法律帮助或援助(板书)当处于法律困境或进入法律知识的盲区,不知所措时,我们还要学会向社会专门法律援助机构请求帮助或援助。
由于生存环境、经济条件的差别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一部分人成为社会中的弱者,如生活贫困者、残疾人、妇女、儿童、老人等。
显然弱者最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因此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
这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救济制度。
[课堂小结]教师以知识体系图的板书形式,引导学生就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总结时,注意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巩固相关法律知识,深化程序正义法律意识。
学生参与小结,实现对知识的再掌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体验导行】[素质演练]《学习指导》P72【课后作业】1.公民有哪些诉讼权利?2.什么是诉讼证据?法定证据有哪几类?民事举证的一般原则是什么?3.非诉讼途径的含义是什么?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