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杨宪益
翻译大家——杨宪益PPT
![翻译大家——杨宪益PPT](https://img.taocdn.com/s3/m/5b8a697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7.png)
杨宪益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杨宪益是中国翻译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翻译成就 和贡献被广泛认可。
他为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和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 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杨宪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不仅体现在他的翻译成就上, 还体现在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素养上。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杨宪益与夫人戴乃迭一起,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外文化的相互了解与传播 。他们与外国作家、学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了贡献。
培养翻译人才
杨宪益在培养翻译人才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担任多个高校翻译专业的教授和导师,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翻译人才。
杨宪益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影响
VS
提高翻译质量
杨宪益认为,提高翻译质量是提高文化交 流水平的关键。因此,他主张在翻译过程 中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准备工作,包括对 原文的理解、对目标语言的掌握、对文化 背景的了解等。同时,他也主张在翻译过 程中要进行反复的修改和校对,以确保译 文的质量和准确性。
04
杨宪益的翻译思想与价值观
杨宪益的翻译思想
翻译要与时俱进
杨宪益认为翻译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和语言变化 ,才能更好地传递文化的精髓。
培养翻译人才
杨宪益认为培养翻译人才是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应该 重视翻译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05
杨宪益的文化交流贡献与影 响
杨宪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杨宪益致力于将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让更多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学的魅力。他翻译 的《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在西方世界广受欢迎,为中国文学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 声誉。
03
杨宪益:“蹉跎惭白发”
![杨宪益:“蹉跎惭白发”](https://img.taocdn.com/s3/m/e2e3182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8.png)
2012.3/FOR YOUR HEALTH 在北京后海的小金丝胡同深处,曾经住有一位名叫杨宪益的著名翻译家。
2009年11月23日,这位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的译界大师,因淋巴癌而在医院去世,终年95岁。
获得殊荣的翻译家杨宪益曾翻译过《离骚》、《唐宋诗歌文选》、《魏晋南北朝小说选》、《老残游记》、《儒林外史》等,把诸多中国优秀作品介绍到国外。
1982年,他又发起并主持了旨在弥补西方对中国文学了解空白的“熊猫丛书”系列,丛书里有《诗经》、《聊斋志异》、《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等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也有《芙蓉镇》、《沉重的翅膀》以及巴金、沈从文、新凤霞、王蒙等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杨宪益还与他的夫人戴乃迭一起,将《红楼梦》、《鲁迅选集》、《屈原》、《史记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选》等译成外文,难怪学界要说,杨宪益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哩!2009年9月,中国翻译协会授予杨宪益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这是表彰翻译家个人的最高荣誉奖项,也是继季羡林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翻译家。
杨宪益学贯中西,底蕴深厚,一生除致力于翻译外,他还写有中篇小说《赤眉军》、随笔集《零墨新笺》和《译余偶拾》,诗作《银翘集》及自传《漏船载酒忆当年》等。
情投意合的异国夫妇杨宪益是安徽泗县人,但他却出生在天津的大公馆里。
原来,其父杨毓璋曾经留日,并当过天津中国银行行长。
不过他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杨宪益是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的,1936年去英国牛津大学深造。
在那里,他遇到了美丽的英国姑娘——戴乃迭。
戴乃迭1919年生于北京一个传教士的家庭,其父泰勒的中文名字叫戴乐仁。
他20世纪初来到中国传教,曾在燕京大学当过经济系主任。
家境富裕的戴乃迭,在中国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1926年,母亲将五个孩子包括戴乃迭在内送回英国。
杨宪益晚年回忆说,他除了被戴乃迭的惊人美丽所吸引外,更爱的是她没有英国上流社会女孩常有的虚荣与势利。
戴乃迭则戏言:我爱的不是杨宪益,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翻译大家杨宪益
![翻译大家杨宪益](https://img.taocdn.com/s3/m/a4ea67a2a6c30c2258019e9c.png)
主要著作——翻译作品
1947年《老残游记》(长篇小说)
1953年《离骚》(楚辞)与戴乃迭合译
1954年《白毛女》(歌剧)与戴乃迭合译
1956年《鲁迅选集》(1—4卷)与戴乃迭合译
1957年《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与戴乃迭合译
1976年《野草》(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
1978—1980年《红楼梦》(1—3册)与戴乃迭合译
翻译大家——杨宪益
一、生平简介
1、学习生活 2、感情生活
二、他的妻子 三、主要著作
1、翻译作品 2、自著作品
四、翻译策略
生平简介
杨宪益,于1915年1月12日生于天津, 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 诗人。杨宪益曾与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 全本《红楼梦》、全本《儒林外史》等 多部中国历史名著,在国外皆获得好评, 产生了广泛影响。2009年11月23日早上 6时45分,这位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在北 京煤炭总医院逝世,享年95岁。
忠实与通顺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异化和归化相结合,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杨宪益认为,译者要忠实于原文原作者的思 想感情,尊重原作者的创作性工作。译者的工作 就是尽可能的忠实的表达原作者的思想。在忠实 的前提下,译者尽可能的做到通顺,使目标语的 读者读懂。在通顺辅助下的忠实才是真正的忠实, 才真正具有文学价值。 例:不知请了多少大夫,吃了多少药,花了多少钱。
Thank You!
1979年《史记选》与戴乃迭合译
1981年《呐喊》(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
《卖花女》 《奥德赛》《伊利亚特》
主要著作——自著作品
零墨新笺(随笔集)1947,中华书局 零墨续笺(随笔集)1950自印 赤眉军(中篇小说)1957,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译余偶拾(随笔集)1983,三联书店
最新翻译大家——杨宪益培训资料
![最新翻译大家——杨宪益培训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f24ee4c915f804d2a16c14e.png)
一、生平简介
1、学习生活 2、感情生活
二、他的妻子 三、主要著作
1、翻译作品 2、自著作品
四、翻译策略
生平简介
杨宪益,于1915年1月12日生于天津, 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 诗人。杨宪益曾与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 全本《红楼梦》、全本《儒林外史》等 多部中国历史名著,在国外皆获得好评, 产生了广泛影响。2009年11月23日早上 6时45分,这位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在北 京煤炭总医院逝世,享年95岁。
Goodness knows how much silver we’ve squandered on doctors to cure this illness of mine.
杨宪益夫妇为了使句子符合口语化,根据意思 增加了goodness,这样就更加体现口语那种轻微 的抱怨和无奈,使句子更加顺口。
193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的杨宪益偶然认识 了戴乃迭(Gladys Tayler),这个比他低一年级、出 生在中国的英国姑娘。1941年2月16日,杨宪益、戴 乃迭的婚礼在重庆举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半世纪 的情缘与生活,可以说历尽了艰辛——他们在“文革” 中共同蹲过监狱。
他的妻子——戴乃迭
他的妻子——戴乃迭
直译,顾名思义就是直接表达出原文意思。 使译文最大化的传达原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杨 氏夫妇为了保存原文风姿,尽可能的传达出中国 语言和社会文化,主要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手法。 例: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The moon waxes only to wane, water brims only to overflow. 例:远水解不了进渴。
Thank You!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
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
![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https://img.taocdn.com/s3/m/5b93fa68b84ae45c3b358c89.png)
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逝世时间:2009年11月24日作者:看世界分类: [ 墙旮旮 - 零碎的其他 ]永久地址:/user/kanshijie/20091124809911月23日电中国著名翻译家、《红楼梦》英译本作者、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杨宪益23日在北京煤炭总医院逝世,享年95岁。
杨宪益先生杨宪益1915年生于天津。
1934年天津英国教会学校新学书院毕业后到牛津大学莫顿学院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
1940年回国任重庆大学副教授。
1941至1942年任贵州贵阳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1942年至1943年任成都光华大学教授,1943年后在重庆北碚及南京任编译馆编纂。
自1953年起,杨宪益任外文出版社翻译专家,与夫人戴乃迭翻译了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及《离骚》《资治通鉴》《长生殿》《牡丹亭》《唐宋诗歌文选》等经典作品。
上世纪60年代初,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开始翻译《红楼梦》,最终于1974年完成并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
该三卷本《红楼梦》在国外皆获好评,有着广泛影响,与英国两位汉学家合译的五卷本(译名《石头记》),被誉为西方世界最认可的《红楼梦》英译本。
1993年,杨宪益获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82年,杨宪益发起并主持了旨在弥补西方对中国文学了解的空白“熊猫丛书”系列,重新打开了中国文学对外沟通窗口。
这套丛书里,既有《诗经》《聊斋志异》《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等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也收录了《芙蓉镇》《沉重的翅膀》以及巴金、沈从文、孙犁、新凤霞、王蒙等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24岁译《离骚》惊动周恩来23日下午,居住南京的杨宪益先生的小妹杨苡女士对记者介绍说,杨宪益患的是颈淋巴癌,不久前曾治疗过,这次又复发,但已经晚了。
杨宪益从幼年起就不是一个用功读书的人,在留学英国牛津时,干尽调皮捣蛋的事,但他的文采和聪慧在牛津却有口皆碑。
杨宪益
![杨宪益](https://img.taocdn.com/s3/m/15d4f75e1eb91a37f1115ccc.png)
意译
例:“一则是天缘,一则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
译文:“It’s partly fate, and partly a case of ‘Beauty is in the eyes of the beholder.’”
“情人眼里出西施”比喻相爱的人看到对方就觉 得漂亮,“Beauty is in the eyes of the beholder”是英语中对等的习语。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夏夜即事》)
Hawkes译:a willow-breeze through crystal curtains blows,in pool-side kiosks light-clad maidens fit, Or,dressed for bed,by open casements sit.(归化)
杨、戴译:In lake pavilions everywhere flutter silken fans,and the blinds are rolled up on the vermilion tower,as she finishes her evening toilet.(异化)
例: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例: “…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 耳旁风。”(《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译文:“But it’s no use our talking, we just waste our breath.”
“耳旁风”比喻建议不被采纳,白说。 “Waste our breath”是英语中白费口舌的固定用语。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
◎ Integr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with emphasizing the later one.
翻译名家简介-杨宪益
![翻译名家简介-杨宪益](https://img.taocdn.com/s3/m/6a7e0fbb65ce050876321316.png)
http://
杨宪益、戴乃迭(Gladys Taylor) 1940年,当杨宪益(25岁)带着戴乃迭(时年21岁)回国时, 戴乃迭的母亲对戴乃迭的警告:你跟一个中国人结婚会后悔的。
你们的婚姻最多只能维持四年。将来你们的孩子也会后悔得想
自杀。
十年浩劫,杨宪益和戴乃迭以外国特务的罪名被分别监禁,
Copyright © by QJXY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8.白毛女(歌剧)与戴乃迭合译,1954,外文出版社 9.长生殿(戏剧)与戴乃迭合译,,1955,外文出版社
10.鲁迅选集(1—4卷)与戴乃迭合译,1956,人文出版社
11.宋明平话选 与戴乃迭合译,,1956,外文出版社 12.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与戴乃迭合译,1957,人文出版社 13.牧歌(诗歌)古罗马维吉尔著,1957,人文出版社 14.汉魏六朝小说选 与戴乃迭合译,1958,外文出版社
Well-known Translators 杨宪益
杨宪益
(1914─ )
安徽泗县人。其自传体 《漏船载酒忆当年》上说自 己出生于1915年1月10日, 阴历1914年11月27日。
Copyright © by QJXY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这一关竟然是四年。
Copyright © by QJXY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杨宪益回忆起自己被拒捕的经过时说:他们把我拷起来… 押到车上时,我就往后张望,看看车开到哪里了。他们命令我
说:不许张望!于是我就不张望。我低着头,不一会儿就睡着
Copyright © by QJXY All rights reserved.
杨宪益戴乃选译定风波赏析
![杨宪益戴乃选译定风波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e4102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3.png)
杨宪益戴乃选译定风波赏析杨宪益是中国著名学者、翻译家,他的翻译作品广泛涉及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
在他的翻译生涯中,他曾翻译过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杜甫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等。
在他的众多翻译作品中,杨宪益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对杨炯的《定风波》的译文。
《定风波》是唐代诗人杨炯的名篇之一,描绘了杨炯在定风波中的豪情壮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杨宪益的译文不仅保留了原作的意境和诗意,同时又将其翻译得极为准确、流畅。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杨宪益戴乃选译的《定风波》。
《定风波》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落木千山天远大,川原风波壮士家。
杨宪益的译文中,他采用了简练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将原作的意境和情感完美地传达出来。
他以豪情壮志的笔触描绘了北风卷地的景象,描绘了将军角弓不得控的英勇形象,同时也描绘了瀚海阑干的壮丽景色。
他的译文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词汇和流畅的句式,使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定风波中的风雪和壮丽景色。
杨宪益戴乃选译的《定风波》不仅是对原作的忠实再现,同时也是对诗歌的完美诠释。
他的译文不仅保留了原作的意境和诗意,同时又将其翻译得极为准确、流畅。
通过他的译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到杨炯的《定风波》这一经典之作。
杨宪益戴乃选译的《定风波》是一篇极具诗意和艺术价值的翻译作品。
他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将原作的意境和情感完美地传递给读者。
通过他的译文,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北风卷地的豪情壮志和瀚海阑干的壮丽景色。
杨宪益的翻译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位翻译家的才华和功力。
杨宪益
![杨宪益](https://img.taocdn.com/s3/m/583bb987d0d233d4b14e69bb.png)
生平简介:
杨宪益是杨霁川与其第二任夫人徐氏所生长子,其后育有二女,杨敏
如和杨静如。自幼家境殷实。从小饱读四书五经等经典。13岁进入天津新书 院学习,中学毕业时,英语水平达到大学外文系二年级水平。其后对英美文 学感兴趣,后来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产生兴趣,因无老师教授古希腊文和 拉丁文以及家庭因素,便自费到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 文。因名额限制,第二年入学。第一年期间和后来求学时间便在各国旅游, 在英国做演讲宣传国内局势。期间结识兴趣相投的戴乃迭,相恋并结为终生 伴侣。1940年,从牛津大学莫顿学院毕业,花费几十美元获得硕士学位。拒 绝哈佛大学邀请,毅然回国。当时天津和上海正处于日寇铁蹄压迫之下,高 校都前往南方。杨与戴便到重庆,结婚后执教于中央大学(后南京大学)贵 州师范大学和四川光华大学。因为个人原因没去成当时最富盛名的西南联合 大学。因为环境问题,都是短期执教。1944年经介绍进入位于南京的国立编 译局,从事中国古典名著翻译。回国后至此育有一子二女。直至解放后被调 入中国外文出版社。解放后担任南京市人民政协常务秘书长等职位。文化大 革命期间,夫妻双双含冤入狱,4年后释放。夫妇二人重新负责英文翻译工作, 优秀译作迭出。其后长子杨烨因父母收到迫害而受到打击患精神分裂而自焚。 杨与戴深受打击。戴自此健康每况愈下,痴呆。1999年逝世,从此杨宪益封 笔,2009年与世长辞。
• 但由于受到战争环境的影响,他们只是在翻译领域初试身手。他们合作翻 译了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留下的杰出诗篇《离骚》,这部译作后来在五十年 代由外文出版社出版。此外,两人还合译了一些中文古今文学作品的选段, 如鲁迅的《朝花夕拾》、《阿 Q 正传》、周作人的散文、艾青和田间的 新诗,等等。杨宪益还曾独自翻译了唐朝后期诗人李贺的一些诗,发表在 牛津大学的一本学生杂志上。虽然这段时期是他们翻译生涯的开端,但夫 妇俩的译介对象已经带上了古今兼备的特色。
杨宪益
![杨宪益](https://img.taocdn.com/s3/m/3344ce06964bcf84b9d57b22.png)
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 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A Prince am I of Ancestry renowned, illustrious Name my royal Sire hath found.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害怕 君王逐渐衰老。) The fallen Flowers lay scattered on the Ground; The Dusk might fall before my Dream was found.
杨宪益
• 杨宪益(1915.1.12-2009.11.23),中国著名翻译 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杨 宪益曾与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全本 《红楼梦》、全本《儒林外史》等。
与夫人合译全本《红楼梦》
• 杨先生的夫人戴乃迭是英国人。他与夫人戴乃迭联袂将 中国文学作品译成英文,从先秦散文到中国古典小说 《魏晋南北朝小说选》,以及全本《儒林外史》、《红 楼梦》,达百余种。
红楼梦
黛玉便说“兔死狐悲 ,物伤其类 ”,不免感叹起来。 Daiyu exclaimed in distress and sympathy 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 ,满面泪光 ,不是黛玉 ,却是哪个 ? Her eyes were swollen, her face was bathed in tears: it was Daiyu beyond a doubt.
谢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4岁译《离骚》惊动周恩来
“我始终认为《离骚》的真正作者不是屈原,而是比他晚几个世纪 的汉代淮南王刘安。”他认为,既然原作都是赝品,译作就更可以 天马行空了。1953年周恩来对毛泽东特别介绍:这是一位翻译家, 已经把《离骚》译成了英文。
杨宪益翻译理论
![杨宪益翻译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3f4a1262af90242a995e503.png)
Thank you !
杨宪益生平简介
•
•
•
• •
1915年 生于天津 1936年 牛津大学莫顿学院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学 、中古法国文学和英国文学 1940年 回国,先后在重庆中央大学、贵阳师范 学院、成都光华大学、重庆及南京编译馆工作 1953年 担任外文出版社(中国外文局前身)翻译 部专家 1980年 担任《中国文学》杂志社总编辑 2009年 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最高荣誉“翻译文 化终身成就奖”。这是中国翻译协会设立的给予 翻译家个人表彰的最高荣誉。
• 与夫人合作翻译的三卷本《红楼梦 》,与英国两位汉学家合译的五卷 本《石头记》一幵成为西方世界最 认可的《红楼梦》译本。 • 《红楼梦》三卷本全文英译工作从 20世纪60年代开始,历经坎坷,在 70年代完成幵陆续出版,引起中外 文化界和学界轰动,成为最受中外 学者和读者认可和推崇的经典译作 ,为中国文学和文化赢得了更加广 泛的国际影响。
•
在这个问题上,杨宪益等一些老一代翻译家是有清醒认知的。所以杨宪益在 翻译《奥德修纪》和《牧歌》时多采用意译,译文有很强的中国味,另一种 文化的陌生感被减至了最弱,而在翻译《红楼梦》时,采用的却多为直译手 法。在这点上,杨宪益先生显示了界的第一人 • 他翻译的《鲁迅选集》是外国高校教学研究通常采用的 蓝本 • 与夫人合作翻译的三卷本《红楼梦》,与英国两位汉学 家合译的五卷本(译名《石头记》)一并成为西方世界 最认可的《红楼梦》译本 • 他还翻译了《离骚》、《资治通鉴》、《长生殿》、《 牡丹亭》、《老残游记》、《儒林外史》等经典作品。 • 1982年,杨宪益发起并主持了旨在弥补西方对中国文学 了解的空白“熊猫丛书”系列,重新打开了中国文学对 外沟通窗口。这套丛书里,既有《诗经》、《聊斋志异 》、《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等中国古 典文学经典,也收录了《芙蓉镇》、《沉重的翅膀》以 及巴金、沈从文、孙犁、新凤霞、王蒙等人的中国现当 代文学作品。
著名翻译家杨宪益
![著名翻译家杨宪益](https://img.taocdn.com/s3/m/99f7c10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c.png)
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杨宪益(1915.11―2009.11)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
他与夫人戴乃迭的译作(中译英)遍及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各门类,约1000万字,被誉为“翻译了整个中国的人”。
他享年95岁,人生经历将近一个世纪,既有辉煌成就,亦有坎坷磨难,充满传奇色彩。
笔者从他丰富的人生历程中撷取几个片断写成此文,以飨读者。
从富家少爷到革命同志杨宪益出生于民国四年(1915年),祖父是一名地位颇高的清朝地方官,父亲是天津中国银行行长,几位叔祖都是袁世凯以及许多北洋高官的同僚。
父亲虽不是高官,但和早期的中国北洋政府首脑们关系密切。
他是这个豪富家庭中惟一的公子,从小就穿着袁世凯赠送的、象征王公身份的清廷丝质黄马褂。
父亲有三房妻室,他母亲是第二位夫人。
他还有一个异母妹妹(是父亲第三个妻子所生)以及两个亲妹妹杨敏如和杨静如。
杨宪益5岁时,父亲因患伤寒而过早去世,给寡妻们留下一笔丰厚的财产。
父亲去世后,只有七八岁的他就须穿戴整齐,以父亲的名义出席董事会。
父亲给寡妻留下的巨资都存在银行里,后被两个叔叔哄骗拿去做投机生意,结果血本无归。
再加上家里仍维持着高标准开支及遭到仆人们的大肆偷盗,家产便被挥霍掉了。
到1949年解放时,杨家的房产、田产已卖罄,银行存款化为乌有。
杨宪益生肖属虎,母亲在生他之前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白虎跃入怀中。
白虎星是凶星,但“算命先生”说,这个梦既是凶兆又是吉兆:这个男孩将是家中惟一的男丁,克父伤子,而他在经历重重磨难后将会成就辉煌。
他在自传中曾说:“我不知道自己一生的事业是否算得上辉煌,但是我确实是母亲惟一的男孩,而且我5岁时父亲就病逝了。
在过去的生涯中,我确实经历了重重磨难。
所以,那位算命先生尽可以说他的推算大致不差。
”由于杨宪益是独生子,母亲怕他遭绑架或遇意外,在他12岁以前不许出门上学,在家跟家庭塾师学习,读儒家经典和旧体诗。
他十一二岁时就读了许多古代笔记小说和明清通俗传奇。
翻译家 杨宪益、戴乃迭 1914 11 27 1915 1 10 1934
![翻译家 杨宪益、戴乃迭 1914 11 27 1915 1 10 1934](https://img.taocdn.com/s3/m/eb08542567ec102de2bd8961.png)
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Yang Hsien-yi&Gladys Yang杨宪益(1914-)安徽泗县人。
其自传体《漏船载酒忆当年》上说自己出生于1915年1月10日,阴历1914年11月27日。
1934 年在天津英国教会学校新学书院毕业后到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Merton College)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
抗日战争时与吕叔湘、向达等友人在伦敦华侨中作救亡工作,出版中文报纸。
1940年回国任重庆大学副教授。
1941至1942年任贵州贵阳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
1942年至1943年任成都光华大学英文教授。
1943年后在重庆北碚及南京任编译馆编纂,1947年把在重庆北碚时所写的文史考证文章编辑成一个集子,由卢前(冀野)起名为《零墨新笺》,是为“新中华丛书”的一种。
后来在解放期间又写了一些,于1949年解放后把后写的这部分编成一集,自费印了100册,名为《零墨续笺》。
1983年6月三联出版社将《零墨新笺》和《零墨续笺》合起来出了一本书,名为《译余偶拾》印刷9500册。
1953年调任北京外文出版社翻译专家,曾与夫人戴乃迭(英籍华人学者)合作翻译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全本《儒林外史》、全本《红楼梦》等,均先后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
六十年代初,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开始翻译《红楼梦》,其间曾一度中断,最后于1974年完成,于1978~1980年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译文书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上述各种译本在国外皆获得好评,并有广泛影响。
1993年在香港大学获得名誉博士学位。
“文革”结束以后,西方社会对中国形势非常关注,杨宪益建议出版英文版的中国文学丛书——“熊猫丛书”,专门介绍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作品。
该丛书出版了近百本,既有《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等古典文学作品,也有《边城》、《芙蓉镇》等“五四”后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作品。
杨宪益
![杨宪益](https://img.taocdn.com/s3/m/d8e21d1855270722192ef7f2.png)
What's worth noticing is that the Yangs have their reasons for the favor of literal translation. As a scholar deeply affec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Yang Xianyi has a pride in his mother tongue and Chinese culture. He wishes that through his translation, foreigners can know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a.
Howover,before they got married ,their parents opposed their marriage because their different life backgrounds and thought they must divorce in the future. Contrary to what their expectation ,they they live together very well and work together.Even in the hard time ,they did not give up each other. They translated many excellent works and their translation are also excellent.
Thank you!
He translated a lot of works in his lifetime.
英译汉
杨宪益
![杨宪益](https://img.taocdn.com/s3/m/af10b44c852458fb770b56c3.png)
关汉卿杂剧选 与戴乃迭合译,1958,外文出版社
阿里斯多芬喜剧二种 古希腊阿里斯多芬著,1959,人文出版社
地心游记(长篇小说)法国凡尔纳著,与闻时清合译,1959,外文出版社
中国小说史略(文学史)与戴乃迭合译,,1959,外文出版社
故事新编(短篇小说集)与戴乃迭合译,1961,外文出版社
野草(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1976,外文出版社
红楼梦(1—3册)与戴乃迭合译,1978—1980,外文出版社
史记选 与戴乃迭合译,1979,外文出版社
奥德修纪(史诗)古希腊荷马著,1979,译文出版社
呐喊(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1981,外文出版社
彷徨(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1981,外文出版社
主要著作自著作品
翻译作品
人物轶事与英国才女珠联璧合
24岁译《离骚》惊动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来
与夫人合译全本《红楼梦》
钱钟书欣赏他的诗
帮助四千件甲骨文送交南博
杨宪益谈英语学习
最后的士大夫、洋博士兼革命者白虎星照命
《离骚》可以翻译吗?
煤油与壮阳药
酒气最香的囚犯
红宝书撕掉了一页
最后的士大夫
人物周刊对话杨宪益 生平简介
此外他还写有英文自传体《白虎星照命》,意大利文译本书名为《从富家少爷到党员同志》,中文译名《漏船载酒忆当年》,于2001年4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作为“百年人生丛书”出版,薛鸿时译,印刷10000册。
杨宪益
![杨宪益](https://img.taocdn.com/s3/m/55bc9748a8956bec0975e355.png)
1940年 回国,先后在重庆中央大学、贵阳师范 学院、成都光华大学、重庆及南京编译馆工作 1953年 担任外文出版社(中国外文局前身)翻 译部专家 1980年担任《中国文学》杂志社总编辑 2009年,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最高荣誉“翻译 文化终身成就奖”。这是中国翻译协会设立的 给予翻译家个人表彰的最高荣誉。
白虎星照命
出生在民国4年(1915年)的杨宪益生肖属虎, 母亲在生他之前得了一梦:梦见一只白虎 跃入怀中。白虎星是凶星,但算命先生说, 这个梦既是凶兆又是吉兆:这个男孩将是 家中唯一的男丁,克父伤子,而他在经历 重重磨难后,将会成就辉煌的事业。“我 不知道自己一生的事业是否算得上辉煌, 但是我确实是母亲唯一的男孩,而且我5岁 时父亲就病逝了。在过去的70余年生涯中, 我确实经历了重重磨难。所以,那位算命 先生尽可以说他的推算大致不差。”
Theory
杨宪益翻译非常注重准确性,其次还注重译、 介结合。 译、介结合,是先生的治学态度所致。杨先 生对历史研究感兴趣,也写过一些历史考证 的文章。他在介绍作品的同时,总是会做一 些文学研究的工作,对作家本身以及创作背 景做相应的介绍,以让外国读者更好地走进 作品。 杨宪益还特别注重译介的系统性,各个历史 时期的代表性作品都有涉猎。
Romantic Love Across Nations
夫人:戴乃迭(1919-1999), 原名Gladys B. Tayler.英国传教 士之女,生于北京,对中国颇有 感情。在牛津大学结识杨宪益后, 她改法国文学专业为中国文学, 成为牛津历史上第一位获中国文 学荣誉学位的英国人 。
杨宪益:他“翻译了整个中国”_名人故事
![杨宪益:他“翻译了整个中国”_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b7d157159eef8c75fbfb38e.png)
杨宪益:他“翻译了整个中国”又一位文化老人走了。
他也许是中国最后一个集“士大夫”、“洋博士”和“革命者”于一身的知识分子了。
他是把《史记》推向西方世界的第一人;他翻译的《鲁迅选集》,是外国的高校教学研究通常采用的范本;与夫人合作翻译的《红楼梦》三卷本,是至今为止唯一一部由中国人翻译的全译本;与英国两位汉学家合译的五卷本(译名《石头记》)一并,成为西方世界最认可的《红楼梦》译本;他还翻译了《离骚》、《资治通鉴》、《长生殿》、《牡丹亭》、《老残游记》、《儒林外史》等经典作品。
他就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杨宪益。
他于2009年11月23日,离开了我们。
伉俪恩爱,走上翻译之路1915年1月10日,杨宪益出生于天津花园街8号的大公馆内。
其父杨毓璋曾经留日,并当过天津中国银行行长。
1928年,杨宪益进入英国教会学校新学书院学习,1936年,进入牛津大学深造。
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美丽的英国姑娘——戴乃迭,他们给世人演绎了中西合璧的山盟海誓。
戴乃迭,原名GladysB·;Tayler,于1919年生于北京一个传教士家庭。
她在北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1937年,戴乃迭考入牛津大学,攻读法国文学。
当年牛津大学有许多俱乐部性质的协会,导师修文斯先生介绍她加入了中国协会。
由此,她结识了后为该协会主席的中国留学生杨宪益。
杨宪益本是津门富家子弟,才华横溢。
他的聪明、调皮和幽默,以及身上洋溢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戴乃迭。
家庭的熏陶和戴乃迭本身固有的中国情结,使她对杨宪益一见钟情。
当时,日本侵略中国日甚,杨宪益主持的牛津中国协会反日活动十分活跃,他将100多人的组织发展到了1000多人,钱钟书、杨绛、俞大缜等皆是成员。
杨宪益到处发表文章、演讲、募捐,戴乃迭一道参与。
自从结识了杨宪益后,戴乃迭毅然放弃了法国文学专业,改学中国文学,成为牛津大学第一位获得中国文学荣誉学位的毕业生。
杨宪益也放弃了法国文学专业,改学英国文学。
杨宪益先生生平
![杨宪益先生生平](https://img.taocdn.com/s3/m/8581a25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d.png)
杨宪益先生生平杨宪益先生杨宪益先生1914年1月生于天津。
1934年从英国教会学校天津新学书院毕业后,到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和英国文学;1940年回国,先后在重庆中央大学、贵阳师范学院、成都光华大学、重庆及南京编译馆工作。
1953年担任外文出版社(中国外文局前身)翻译部专家;1980年担任《中国文学》杂志社总编辑;期间,他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理事等。
杨宪益先生学贯中西,在中国语言文化和西方语言文化方面具有深厚造诣。
他曾将许多优秀的西方文学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如《奥德修记》、《阿里斯多芬喜剧二种》、《古罗马喜剧三种》、《牧歌》(古罗马维吉尔)、《地心游记》(法国凡尔纳)、《卖花女》(英国萧伯纳)、《英国近代诗抄》等,为中国读者了解西方文化打开了一扇大门。
杨宪益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致力于将中国优秀的文化典籍和文学作品翻译介绍到世界。
他毕其一生精力,为中外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与英籍夫人戴乃迭相濡以沫,是一对蜚声中外的翻译家。
他们夫妻合作、珠联璧合,联袂翻译了上百种中国文化典籍和文学作品。
他们的译作译文准确、生动、典雅,从先秦文学,一直到中国现当代文学,跨度之大,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深,在中外翻译界创造了一个奇迹,更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
在他们的经典译作中,既有《离骚》、《史记选》、《汉魏六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选》、《关汉卿杂剧选》、《长生殿》、《儒林外史》、《红楼梦》、《聊斋志异选》、《老残游记》、《中国古典文学简史》等中国传统典籍,也有《阿Q正传》、《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编》、《中国小说史略》、《鲁迅选集》(1-4卷)等中国现当代经典名家名作。
正是这些经典的翻译作品,将中国优秀文化更好地推向了世界。
其中,《红楼梦》三卷本全文英译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历经坎坷,在70年代完成并陆续出版,引起中外文化界和学界轰动,成为最受中外学者和读者认可和推崇的经典译作,为中国文学和文化赢得了更加广泛的国际影响。
他翻译了整个中国
![他翻译了整个中国](https://img.taocdn.com/s3/m/f043c37469eae009581bec86.png)
他翻译了整个中国1915年1月10日,杨宪益出生于天津花园街8号的大公馆内。
作为天津中国银行行长杨毓璋惟一的公子,杨宪益从小就穿着袁世凯赠送的、象征王公身份的清廷黄马褂。
父亲去世以后,只有七八岁的他就须穿戴整齐,以父亲的名义出席董事会。
1934年,中学毕业的杨宪益前往英国牛津求学。
彼时的牛津每年只接受一位亚裔学生,在得知杨宪益只用了5个月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就通过入学考试时,学校的官员认为他一定是侥幸过关,并坚持让他推迟一年入学。
这位出手阔绰的中国少爷正好利用这一年时间游历了欧洲大陆,尽享奇特的异域风情。
从幼年起杨宪益就不是一个用功读书的人,在牛津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出色,他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社会活动之中,但他的文采和聪慧在牛津却有口皆碑。
杨宪益在牛津一口气把《离骚》按照英国18世纪的英雄双行体的格式翻译了出来。
这一年,他24岁,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翻译,他在翻译中显示出来的磅礴才华和独立性,让英国人大吃一惊。
现在,这首译诗还作为经典,屹立在欧洲各大学的图书馆书架上。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杨宪益怀着满腔虔诚,认为“中国必胜”。
他在伦敦组织中国学生集会,做维护祖国的演讲,为抗日募捐。
如此杨宪益,被推举为牛津大学中国学会主席,当时他的秘书是一位英国女子,中文名戴乃迭。
戴乃迭是一位英国传教士之女,生于北京,对中国颇有感情,7岁时随母回英国,是杨宪益法国文学课上的同学,结识杨宪益后改法国文学专业为中国文学,是牛津历史上第一位获中国文学荣誉学位的英国人。
1940年,杨宪益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
为战火纷飞中的祖国效力心切,杨宪益婉谢了哈佛的执教邀请,迫不及待地回国了。
留学六年,很多事情变了:去的时候,他是坐一等舱挥金如土的翩翩公子,回来时,他连路费都是靠变卖书籍和跟人借贷――他在天津的大家庭已经坐吃山空,房产田地卖得罄尽,银行存款也化为乌有。
不过,与六年前他独自漂洋过海相比,这次他带回了21岁的戴乃迭,很难想象这样一位年轻漂亮的英国姑娘,怎么会跟随杨宪益来到当时正处于战乱之中的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睛之作——翻译红楼梦
8
离骚(楚辞)与戴乃迭合译,1953,外文出版社 屈原(话剧)与戴乃迭合译,1953,外文出版社 雪峰寓言 与戴乃迭合译,,1953,外文出版社 唐代传奇 与戴乃迭合译,1954,外文出版社 王贵与李香香(诗歌)与戴乃迭合译,1954,外文出版社 白毛女(歌剧)与戴乃迭合译,1954,外文出版社 长生殿(戏剧)与戴乃迭合译,1955,外文出版社 鲁迅选集(1—4卷)与戴乃迭合译,1956,人文出版社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与戴乃迭合译,1957,人文出版社 牧歌(诗歌)古罗马维吉尔著,1957,人文出版社 阿里斯多芬喜剧二种 古希腊阿里斯多芬著,1959,人文出版社 地心游记(长篇小说)法国凡尔纳著,与闻时清合译,1959,外文出版社 红楼梦(1—3册)与戴乃迭合译,1978—1980,外文出版社 史记选 与戴乃迭合译,1979,外文出版社 奥德修纪(史诗)古希腊荷马著,1979,译文出版社 呐喊(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1981,外文出版社 彷徨(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1981,外文出版社 聊斋故事选 与戴乃迭合译,1981,《中国文学》杂志社 卖花女(戏剧)英国肖伯纳著,1982,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4
伦敦
1936
1940
学习希腊 文和拉丁 文; 欧洲旅行
海外求学经历
考上了牛津 莫顿学院; 结识了美丽 的英国女孩 Gladys Margaret Tayler—— 就是后来的 妻子戴乃迭。
英国文学硕士 学位;收到两 封邀请信:哈 佛大学,中文 助教,以学习 古典希腊文和 拉丁文;西南 联大,希腊文 和拉丁文教师
5
刚回国的生活非常辛苦,在重庆中央大学分校教书期间,杨利用业余时间翻 译了《儒林外史》、《阿Q正传》。那时,重庆国立编译馆的负责人是梁实 秋。梁实秋听说杨的兴趣是中国古代史,便建议他翻译司马光的《资治通 鉴》,由此开始了翻译生涯。 1952年,北京一纸调令调他们到北京参加“亚太和平会议”的翻译工作。外 文出版社副社长刘尊棋说要搞一个像商务印书馆那样的出版社,不过是有系 统地对外介绍中国的文化,这一点终于打动了杨先生。 加入外文社的《中国文学》杂志之后,杨宪益和妻子戴乃迭就计划选译150种 古典文学名著,从《诗经》直到清末文学;再选译100种当代文学,从鲁迅到 当时。他们以惊人的速度翻译了大量作品,这其中杨翻译中国古典作品多一 些,戴乃迭则独立译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现当代作品。
11
Eg
Faithfulness and fluency
也不知请了多少大夫,吃了多少药,花了多少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odness knows how much silver we’ve squandered on doctors and medicines to cure this illness of mine.
17
Eg
归化与异化
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 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
“Don’t worry,” replied the monk. “ A love drama is about be enacted , but not all its actors have yet incarnated. “ 熟悉中华文化的人对“风流”一词并不难理解,但是 要向异国读者解释何为“风流”, 实属不易,即使费 尽口舌也未必使其豁然开朗,鉴于此,杨氏夫妇索性进 行归化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文化障碍。
其他翻译作品
9
1.Faithfulness and fluency 忠实和通顺
2.Integration of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with emphasizing the previous 3 one.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5
Eg
意 译
赵嬷嬷也笑个不住,有念佛到:“可是屋子里 跑出青天来了。” “Amida Buddha!”she crackled.”So here comes an impartial judge.”
16
归化是倾向读者,尽量地减少读者理解障碍, 但是无形中牺牲了源语言的文化精华;而异化 是倾向作者,尽量地保留作者的思想,有益于 保留源语言的风姿特色,是将本国文化介绍到 归化与异化 外国的有效途径,但无形中增加了读者理解难 度。杨宪益与戴乃迭所翻译作品大都是中国古 典名著,他们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方式,以异 化为主,归化为辅,担当起传播中国文化的重 任。
14
就是为了正确传达原文意思,舍弃原句外 在形式的一种翻译手法。这种翻译手法虽然牺 牲了原作的外在美却生动地再现了原作的内在 美。红楼梦中的大量谚语、成语、习语、俗语 意 译 等语言现象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 所以不得以采用意译的翻译手法,舍弃原著的 外在美,使异国读者能够没有阻碍地理解原著。
13
Eg
直 译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The moon waxes only to wane, water brims only to overflow. 远水解不了近渴。 Distant water can’t quench a present thirst. 孩子们都长这么大了,“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吧”。 The boys grown up now. He’s old enough to have seen a pig run.
杨宪益
by 袁冰 陈梦婷
1
Content
1
人生经历
2
翻译作品
3
翻译理论
2
1
人生经历
3
人物简介
杨宪益(1915年1月10日- 2009年11月23日),生于 天津,祖籍安徽,中国著名 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 诗人。主要译著包括《史 记》、《资治通鉴》、《楚 辞》等。曾与夫人戴乃迭合 作翻译全本《红楼梦》、全 本《儒林外史》等多部中国 历史名著,在国外皆获得好 评,产生了广泛影响。 2009年11月23日,杨宪益 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戴乃迭与杨宪益
20
Thanks!
18
戴乃迭
戴乃迭,原名Gladys B.Tayler, 婚后更名为Gladys Yang,1919 年戴乃迭生于北京一个英国传教 士家庭。戴乃迭七岁时返回英国, 在教会中学接受教育。1937年戴 乃迭考入牛津大学,最初学习法 语语言文学,后转攻中国语言文 学,是牛津大学首位中文学士。 自40年代起定居中国,1999年11 月18日戴乃迭于北京逝世。戴乃 迭女士是中国文学出版社英籍老 专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的 翻译家和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家。 戴乃迭的父母为英国来中国的传 教士。1940年与杨宪益在重庆举 办婚礼。
19
杨宪益、戴乃迭以他们事业上和生活上的完美结合创造了一个中 西文化亲密无间水乳交融的独特范例。几十年来,他们珠联璧合的 合作使他们双双获得了“译界泰斗”的美誉,他们不仅创造了翻译 史上的奇迹,更用一生成就了一个传奇。 戴乃迭去世之后,杨宪益便停止了所有的翻译工作,他的生命仿 佛和她一起离去。十年里,人们见不到杨宪益、戴乃迭这两个名字 在新作品中出现,也绝不可能仅有“杨宪益”这三个字入眼。面对 所有的邀约,他说:“她不在,我不出现。”直到2009年11月,他 离开人世。
杨宪益夫妇为了使句子更加符合英语口语化,就根据意思,在译文 的句首增加了Goodness knows(天晓得),这样不仅忠实地体现 出口语中那种轻微的抱怨与无奈,而且使句子读起来更加顺口。
12
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的表现出原文所要表达的 意思,其要求就是最大限度地、尽可能完美地 保留和表达原作的意义与形式,以力求保存原 作的风姿,不损害其原创美,使译文能够最大 直 译 限度地传达原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翻译这 样的经典著作时,杨氏夫妇为了保存原作风姿, 尽可能地传达中国语言和社会文化,主要采用 了直译的翻译手法。
翻译工作
6
2
主要翻译作品
7
外文社让杨翻译《红楼梦》。其实 杨不喜欢看《红楼梦》,小时候读 《红楼梦》只读了一半。当时一位 汉学家英国人大卫· 霍克斯,也在 翻译《红楼梦》,已经翻译了两年 多了。他译出的版本用的名字是 《石头记》,为了以示区别,杨就 用了《红楼梦》这个书名。他们翻 译的过程通常是杨翻译初稿,交给 戴加工,她费的力气有时更大。这 是迄今为止惟一一部由中国人翻译 的英文全译本(另外仅有的一个全 译本就是霍克斯翻译的《石头 记》)。杨宪益夫妇的“中西合璧” 终于让宝黛的爱情故事为西方人所 知、所懂、所爱。
翻译理论
3.Integr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with emphasizing the later one. 异化与归化相结合,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10
杨宪益认为,译者要忠实于原作者的思想 感情,尊重原作者的创造性工作。译者的工作 就是尽可能地忠实地传达原作者的思想,而不 是充当原作者的创作助手,进行附加的文学创 Faithfulness and fluency 作。在忠实的前提下,译者也要尽可能地做到 通顺,使目标语的读者能够理解文章,在通顺 辅助下的忠实才是真正的忠实,才真正具有文 学价值。否则一味地追求真实或是一味地追求 通顺就会使文章似鸟般的折断了一只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