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弓箭文化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orthwest Institute of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15卷第3期(总59期)2001年9月Vol.15,No.3(Sum No.59) 文章编号:100127305(2001)0320039205

对中国弓箭文化的研究

刘英林1,武 文2

(1.西北纺织工学院体育部,陕西西安 710048;2.西北纺织工学院服装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

Ξ

摘要:通过归纳总结,分析弓箭和由弓箭引发出的射箭运动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各个历

史时期及各兄弟民族的生产、生活、军事、教育、体育、礼制、文字、艺术、民俗等诸方面的作

用与影响;探索了中国弓箭文化存在形式、特点和意义;宣传中国优秀的民族体育文化与技

艺,为中国体育文化的研究增添内容.

关键词:中国;弓箭;文化

中图分类号:T887;G80205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在全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全民健身热潮.体育产业、体育媒体、体育俱乐部、健身广场等应运而生.全民族的参与,使中国形成了一种新的体育文化现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兄弟民族之间既有相同的体育项目,又有各具本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不同的活动目的、形式、内容、时间、器械和参加者,形成了各自的体育文化并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影响着本民族的每一位成员.就在这些体育文化当中,存在着一种对整个中华民族影响时间最长、力度最大、范围也最广并为全民所共有的体育文化———中国的弓箭文化.纵观中国弓箭发展史,可以从中发现中国的弓箭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综合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理论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风貌、民俗习惯等,它成为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

2 研究目的和方法

运用资料研究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论证、探讨中国的弓箭文化,以填补中国弓箭文化的空白,宣传优秀的中国体育文化,宏扬中国民间、民族体育运动.

3 讨论分析

3.1 弓箭对原始先民的影响

1963年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峙峪发掘出一枚石石族.据测定,它是距今28000年以前的产物.按人类进化历史划分,那时属于旧石器晚期,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仍以粗制的石器为主.弓箭的发明对原始人类来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它等于提高了人类奔跑速度,增加了打击力量,延伸了手臂长度,

Ξ收稿日期:2001203221

作者简介:刘英林(19452),男,河北省文安县人,西北纺织工学院副教授.

04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 第15卷

进而大大提高了原始人类的狩猎能力,使原始人类的狩猎活动在更高的生产力水平上进行,考古发掘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一时期的考古发掘中,突然增加了许多成堆成层的羊、马、驴骨化石密集成层堆积现象[1].这种现象表明这一时期必定有一种新的工具和狩猎方法出现.它就是弓箭.肉类蛋白质的大量获得对于原始人类自身大脑的进化无疑起着关键的作用与保证.在工具与武器没有显著区别的时代,掌握弓箭的原始部族在部族间的冲突争斗中占据着有利位置,弓箭成为保卫自身安全、取得胜利的关键武器.有了弓箭以后,人类获得了狩猎、生存和安全的更大自由与保证.所以,弓箭成为原始人类不可缺少的工具与武器而随身携带.在许多原始岩画和许多现存的仍处于原始部落的习俗中都反映了这一点.弓箭的发明创造对原人类产生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这种作用和影响一直延继到后世的各个历史时期.

3.2 中国弓箭文化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Ξ

Ξ《史记・匈奴列传》

热兵器的发展,使弓箭逐渐退出了军事舞台,但弓箭技术原理如箭飞行的流体力学、重心位置对箭矢飞行状况的影响,火药推动火箭飞行的力学原理等,至今在军事科技、航天事业当中仍被广泛地应用着.

3.2.3 弓箭与礼仪 “弓矢斯张、干戈戚杨……”[8]是描写公刘率本部族迁徙准备出发时的壮观场

面.它反映出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弓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仪仗礼器.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拜司马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说的是汉朝司马相如到了蜀郡时,蜀县令背着弩、箭在前面开道迎接他.“负弩前驱”表示欢迎礼度极为尊敬,同时也反映了汉代有以弓箭做礼器的习俗.宋朝时,皇帝出宫归来,要向宫门城楼上的护卫射出一种特制的金箭,待守宫将士验明正身,确信是皇帝回宫才开门放行.弓箭已成为一种符号[9].

西周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套“礼制”,宣称以“礼”治天下.其中“礼射”是一种以射箭为内容但实际上是演习周礼的活动.它使射箭成为寓政治、道德、体育、娱乐于一身的仪礼.根据不同的目的、参加者,礼射又分为:(1)大射.天子选拔诸侯做祭祀伙伴时所进行的礼射;(2)宾射.诸侯来朝,天子与之同射;(3)燕射.天子慰劳使臣,与群臣共饮时的礼射;(4)乡射.乡里百姓饮宴时的礼射.在《周礼》、《仪礼》等古籍中对礼射时天子、诸侯、乡绅所使用的弓、箭、靶所奏乐曲、礼仪程式都有明确的等级规定.这种把饮宴竞射做为隆重的礼宾仪式的习俗一直保持到宋朝.在这类活动中、弓箭显然已经超越出工具和武器的本质而升华为一种特殊的、带有寓意的礼器、符号.射箭也不只是一种技术技能的表现,它被附予了更丰富的人文内涵而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直至今天.

3.2.4 射箭与教育 虽然中国的教育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但它自初始阶段起就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射箭被当做主要的教育内容来加以传授.无论在夏商周的“庠序之教”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六艺之教”,射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后羿为传说中原始末期的东夷首领,他自己不但有高超的射技,而

且还总结了一套教授射技的方法.古代中国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戒”[10]之说.据各类古籍记载,在祀

与戒当中,均有射箭的内容.射箭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训练才能掌握.这就是为什么进入战国时期以后的“六艺之教”中仍有射的内容.但在射箭的教育和训练当中,教育者历来强调的不只是学习技术,更侧重的是通过学习射箭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礼仪教化功能.习射者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遵循礼制,要把仪礼、技艺、修身、益智、育德紧密结合于习射当中,做到“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

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10].要接受“射者,仁之道也.……已正而发,

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已者,反求诸已而已矣”[10]的指导思想.孔夫子“六艺之教”中的射有5种涵意,其

中“白矢、参连、剡注、襄尺”[11]为射技要求,第5种为“井仪”,它特别强调的是为臣子的在与君方习射

时要在君主后面,不能逾越君臣的等级差别.同样御亦有5种涵意,其中“逐禽左”是要求习驾者要掌握驾车追赶野兽时始终置身君王或官长的左侧,因为中国古代礼法以右为上,在下者是不能僭越于在上者之右的,这就处处体现着习射者应循礼而行指导思想.清朝教育家颜元在其《朱子语类评》中说:“礼、乐、射、御之学,使人健筋骨,和气血,调人性情,长人信义”.概括总结了“六艺”对古代受教育者的综合作用.至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儒家教育一直把习射做为一种对受教育者实施德、智、体及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训练的教育手段的原因了.

3.3 弓箭与体育

开强弓硬弩需要良好的肢体特别是上肢力量.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战国时魏国的武卒是无法

“操十二石(约180kg )之弩负服矢五十个”[12]的.而在飞奔的马背上进行骑射,除了对身体条件有更

高的要求以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动中求静才能准确中的.由于射箭是习射者本身体能和技艺的表现,无论射得准还是射得远,也无论是习射者还是观射者都能从射箭活动中得到愉悦和欢乐.尤其是技艺超群的射箭高手更会受到世人的尊崇,有的甚至附予各种神话传说.如后羿射日,李广射虎等.因此,从古至今,射箭一直是广泛流传于华夏各族儿女当中的一项深受喜受的体育娱乐活动并

成为社会时尚.如唐代流行端午“射粉”[11]、辽金流行“射柳”[11]、宋朝“射柳”成为定制,宋朝后期还出

现了“踏弩社”[7]、“水弩社”[7]等组织,对促进民间射箭活动的开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直到明14第3期 对中国弓箭文化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