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陈太丘与友期行全文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全文翻译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1)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3)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4)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5)过中:过了正午。
(6)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7)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8)戏:嬉戏。
(9)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1)引:拉,要和元方握手(12)信:诚信,讲信用。
(13)时年:今年。
(14)非:不是。
(15)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16)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17)已去:已经离开。
(18)曰:说。
(19)则:就是。
(20)惭:感到惭愧。
(21)顾:回头看。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行吾友与我俱汉朝之学士也,多年不曾相见同游,遂约期于冬昆阳之日,欲游昆明之山水胜地,抚玩岁月之风光。
盛冬之际,昆明犹如春日,吾心中之喜悦无以言表。
昆明山水秀丽,胜景无数。
且其风土人情质朴淳厚,更与吾友之性情相契合。
远离喧嚣,走入山间,听溪水潺潺,观百鸟翩翩,真乃忘尘之佳境也。
我与友人齐心协力,攀登丽日山,登山过程曲折艰辛,却又暖意盎然。
吾友领略风景,仰望苍穹,不禁感慨万千。
山巅之下,群山峰峦起伏,宛如巍峨山河,千姿百态,风吹云动,使人不觉心旷神怡。
望尽目所及处,皆绿树葱茏,山川壮丽。
太丘与我一同行走于山间小径,徜徉于山溪之畔。
太丘深知吾自幼好读书,于是问及吾晚年之计。
我答曰:“吾欲退隐山林,读书写字,与自然为伍,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太丘微笑,并道:“友之所言正合吾志。
吾亦有此心愿,盼能寻得清静之境,追求精神的升华,使自己充实于道德与学问,与天地人万物和谐共生。
”我们步履匆匆到了午时,停留于山谷一角,念及已到昆阳,心中喜悦顿生。
太丘取出了携带已久的书籍,向我赠予,意图与我共享读书之乐。
我接过书卷,心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于是,我们在山谷之间,吟诵经典,分享智慧。
时光匆匆,不觉日影渐长,我们准备告别良辰美景,返回城中。
离别之际,我们互相拥抱告别,各自心有所感。
太丘语重心长地言道:“友啊,愿你意气风发,心怀理想。
人世间虽多忧愁苦痛,但只要坚持追求真理,向往美好,便能抵达心灵的彼岸。
愿我们各自追寻内心之光,获得慰藉与满足。
”我答曰:“太丘啊,友情之珍贵无法言尽。
愿我们陪伴彼此,共度人生剩下的岁月。
时光如梭,愿我们再度相见,继续革故鼎新的追求。
”太丘与我眼含泪水,背负着心愿,各自离去。
我们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期许,约定再度相聚之时,共享山间云雾。
行程告终,今生之约,恍若梦幻般飘逝。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及创作背景
陈太丘与友期行刘义庆〔南北朝〕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当时的年龄。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1.去古意:离开;今意:往、到。
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赏析《陈太丘与友期行》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陈太丘与友期》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原文如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下面为大家带来这篇文言文的详细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于是发怒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这篇简短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陈太丘是一个守时守信的人。
他与友人约定在正午时分出行,到了时间友人未到,他便果断离开,没有过多的等待和犹豫。
这体现了他对时间的尊重和对约定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他不迁就、不纵容他人失信行为的态度。
友人则是一个失信且无礼的形象。
他不仅未能按时赴约,还在得知陈太丘离开后,对陈太丘进行指责,甚至当着元方的面辱骂陈太丘。
然而,当元方义正言辞地指出他的错误时,他又能感到惭愧,表现出了一定的良知和悔改之意。
元方,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却展现出了超出年龄的聪慧和勇敢。
面对友人的无礼质问和指责,他不卑不亢,条理清晰地指出友人的“无信”和“无礼”,让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最后“入门不顾”的举动,又显示出他的率真和正直。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时守信,尊重他人,同时也要勇敢地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尊严。
在人际交往中,诚信和礼貌是至关重要的品质。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译文赏析《陈太丘与友期行》南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当时的年龄。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赏析】《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赅了。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意思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意思
《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全文的意思: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原文如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文《原谷谏父》: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 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于:在/ 比)B. 下车引之欲捐之(之:都是代词,他)C. 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乃:于是/ 才)D. 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不:同“否”/ 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友人惭,下车引之。
(2)汝何以收此凶具?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5.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二、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乙文:卢庄道,范阳人也,天下称为名家。
聪慧而敏悟,冠于今古。
父彦与高士廉有旧。
庄道少孤,年十二,造士廉。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和原文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403—约443),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陈太丘与友期》翻译及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翻译及阅读答案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章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该文被选入初中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与朋友定好时间一同上路,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那位朋友)没有到,太丘就不再等候而走掉了。
等太丘走后(那位朋友)才到。
当时元方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那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他等您好久不见您来,已经走掉了。
”那位朋友便愤愤不平地说:“真不是人哪!与别人约定好一同上路,丢下人家(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好在中午,到中午不来,便是不守信用;当着儿子的面骂父亲,便是不懂礼仪。
”那位朋友感到羞愧,从车上下来拉他(表示好感),元方向门里走去,连头也不回。
阅读题:一、解释加点的词1.太丘舍去()2.尊君在不()3.下车引之()4.元方入门不顾()二、翻译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过中不至:______去后乃至:________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五、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古今异义词。
太丘舍去奋不顾身房舍整齐划一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茅庐七、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八、《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一、1.放弃2.同“否”3.拉4.不回头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那朋友太丘那朋友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优秀13篇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优秀13篇《陈太丘与友期行》篇一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
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①期:约定时间。
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篇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注释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注释译文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中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中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不回头看,走进了自己家的大门。
字词释义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行,出行。
至:到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舍,丢下;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时年:今年。
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ǒu):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没有。
委,丢下,舍弃。
家君:家父,谦词,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信:诚信,讲信用。
惭:感到惭愧。
引:拉,顾:回头看。
中心思想《陈太丘与友期》:本文写“友人”不守约定、不讲信用的故事,反映了人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的道理。
古今异义1.去古意:离开今意:到、往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4.期古意:约定今意:日期5.引古意:拉今意:引用源-于-网-络-收-集。
中考《陈太丘与友人期》原文翻译及比较阅读含解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南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
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②孤:幼年丧父。
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⑤闾(lǘ)里:乡里。
⑥士人家:读书人家。
⑦务:致力,从事。
⑧文字:文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尊君在不.(2)相委.而去(3)及其.稍长(4)家贫无资.2.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陈太丘与友期行》 讲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义一、作品背景《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注重品德修养和人际交往的规范,这篇小故事正是反映了那个时代对于诚信、礼仪等价值观的重视。
二、原文解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开篇简洁明了,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
“期日中”,明确了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朋友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就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这里通过时间的对比,表现出朋友的不守时。
此时,年仅七岁的元方在门外玩耍。
友人见到元方,问“尊君在不?”,元方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听闻后发怒,说“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指责陈太丘不讲义气,丢下他自己走了。
元方则回应道“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的话逻辑清晰,指出友人既无信又无礼。
最后,“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人物形象1、陈太丘从陈太丘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守时、果断的人。
他按照约定的时间等待朋友,朋友过了时间还未到,他便果断离开,没有过多的犹豫和迁就。
2、友人友人是一个不守时、无礼且知错能改的人。
他未能按时赴约,还对陈太丘的离开感到愤怒并指责,这显示出他的无礼和不讲信用。
但当元方指出他的错误后,他能感到惭愧,有一定的自我反省能力。
3、元方元方虽然只有七岁,但表现出了超出年龄的聪慧和果敢。
面对友人的无礼指责,他能条理清晰地反驳,维护父亲的尊严,展现出他明白事理、勇敢正直的一面。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
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 、“乃至” 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
文章的结尾,虽只客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
“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入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维妙维肖。
就在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层(子斥友人)中,尽管作者用了比开头和结尾要多得多的笔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炼。
单就叙述的句子来说,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问”到“怒”,感情急剧变化,充分表现了友人那粗鲁无礼的性格。
而在叙述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的性格,起到了绝好的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行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行注释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1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2期行:相约同行。
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4过中:过了正午。
5舍:舍弃,抛弃。
6去:离开。
7乃:才。
8至:到。
9时年:当时的年龄。
10戏:嬉戏。
11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12尊君在不: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
13曰:说。
14已去:已经离开。
15非:不是。
1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
委,丢下,舍弃。
17则:就是。
18信:诚信,讲信用。
19惭:感到惭愧。
20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21顾:回头看。
译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期行》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期行》原文译文赏析《陈太丘与友期/期行》南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当时的年龄。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1.去古意:离开;今意:往、到。
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4儿女古意:子侄辈今意:儿子女儿【赏析】《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姓名班别学号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至:到舍去: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去:离开乃:才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戏:玩耍
译文: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3.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不:通“否”
译文: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不在?”
4.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待:等待去:离开
译文: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
”
5.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怒:生气相委:丢下我委:丢下,舍弃
译文: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
6.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至:到则:就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
7.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惭愧引:拉顾:回头看
译文:朋友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元方径直走进家门,连头都不回。
陈太丘与友期行逐句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转身进入家门,也不回头看他。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舍,丢下;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假字,通“否”。
君:您。
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指表示歉意的动作。
顾:回头看。
信:诚信,讲信用。
与:和时年:这年(那时)。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丢下,舍弃。
而,表转折。
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惭:感到惭愧。
礼:礼貌。
引之:拉住。
不:通“否”,是不是。
已去:已经离开。
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曰:说则:就是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刘义庆编撰。
古今异义词去古意:离开今意:到、往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通假字1、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否定。
中考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全文详细翻译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
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
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中考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全文详细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
2、学科:语文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根据课文注解自学,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正确断句。
(3)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4)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1、能用现代文全面、正确地翻译全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提高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讲礼貌的美德。
三、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的第二则。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方正”门,题目是编者加的。
陈太丘指陈实(104~187)。
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省许昌市东)人。
因曾任太丘长(太丘县在今河南省永城县西北,长,县级长官),所以称陈太丘。
他是东汉后期以操守严正著称的人,不论在朝在野都有极高威望。
由于处事公正,老百姓甚至说:“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他的生平事迹见《后汉书·苟韩钟陈列传》。
这里记叙他任太丘长时的一个故事,表现他依约行事、遵守时间的作风。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文言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描写陈元方和来客的对话,指出了“信”与“礼”的重要性。
因此,培养学生知书达理、诚实守信的品德无疑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本节课本着新课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重要思想,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寻求人人发展,人人成功的有效途径。
当然,学生提前做好预习,老师做好课件这是课前的必备工作。
四、教学方法
本课课文较短,语言浅显,内容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
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赛读等方式。
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
我在本课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边读边悟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和心理。
因为课前准备充分,许多学生都积极踊跃要参与分角色朗读,学习气氛活跃,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同时,为了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我还设计了合作探究和扩展学习两个环节。
这样,通过学生的朗读、思考、探究和交流,再加上老师的释疑和及时引导,基本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2001年高考作文题导入。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过一会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来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有关文学常识介绍:
1、听朗读录音,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
2、一起找出应该注意的字音,如:舍、不;
3、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4、集体朗读—个人朗读(可以默读)—评价;
5、师生分角色合作朗读。
(四)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下面,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2、个人翻译—解疑—集体翻译。
3、强调重点词语:
(1)与友期(约定)行(2)门外戏(玩耍) (3)太丘舍(放弃)去
(4)相委(丢下、舍弃)而去 (5)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通“否”
(6)待君(对对方的尊称)久不至 (7)君与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8)下车引(拉)之 (9) 入门不顾(回头看) (10) 则是无信(信用)
(11)则是无礼(礼貌) (12)相(偏指客人一方)委而去 (13)去后乃(才)至
4、文言文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提到,作者就会将其省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
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
(五)我们对课文有了大体理解,现在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朗读一遍课文(小组赛读)。
(六)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1、“尊君”、“君”、“家君”各指什么?
2、文章主要讲了哪几个人物?本文是用什么方法塑造人物、讲述故事的?
3、结合课文评价元方、友人。
讨论明确:
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陈太丘、友人和元方;对话
3、自由发言,合理即可。
(七)拓展学习:
1、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提示(可以从诚信、礼貌等方面来答。
)
2、请你说出一句或几句有关“礼”、“信”的名言警句。
(1)有关“礼”的名言警句。
a、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b、不知礼,无以立也。
(孔子)
c、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d、礼让一寸,得礼一尺(曹操)
e、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2)有关“信”的名言警句。
a、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
b、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c、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以不信接人,妻子疑之。
(杨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cù jí局促不安)
【注释】 1.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通报。
2.既:已经。
3.奕世:累世。
4.了了:明白,聪明。
5.踧踖:局促不安。
【基础自查】
1、解释划线字。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②人以其语语之
2、翻译句子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3、解释黑体字,并写出一个含有黑体字并与之含义相同的成语。
例:则是无信信,讲信用言而有信
太丘舍去与友期行
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自主建网】
友情提示: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积累,最好联系旧知,不局限于本文,注意摘抄原句并解释意思。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重点积累“去”“顾”)
(3)、一词多义(重点积累“之”)
【参与评价】
结合短文内容,试分析文中的某一人物形象。
六、教学反思
我认为,我们的文言教学要重视诵读。
因为诵读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心智活动。
能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
尤其文言文的教学,更应强调在反复诵读之中潜心涵咏,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韵味意境,体味作品的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并形成灵敏的文言语感。
所以,在本节课上我让学生进行了多次朗读,效果较好。
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好了准备。
其次,文言文教学要重视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因为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是考试的重点和热点,更是学习文言文,对文本进行全面深刻解读的重要一环。
所以,本节课通过不同的方式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进行了强化训练,效果也较明显。
再次,文言文教学也不可忽略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尤其是对学生人生观的教育。
为落实这一目标,我专门设计了“拓展学习”这一环节,不仅提高了大家的思想水平,也促使他们养成积累运用语言的好习惯,另外,“作业设计”也帮助学生树立了更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是导入较好,但耗时较长;二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稍少,老师的启示多了一点;三是课件背景色彩稍重,加之字体稍小,视觉效果不很如意;四是作业应启示学生不抄短文,可以在作业讲解环节中用投影仪出示,以节约时间。
相信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一定会使我的文言文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