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建筑史

合集下载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阶段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阶段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同时受到政治、社会、文化和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原始时期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当时,人们主要居住在山洞和草棚中。

随着人类文明逐渐发展,人类开始用简单的土坯、杆子和树枝来建造简单的住宅。

这些建筑使用了自然材料,如石块、泥土、木材和席草等来制造。

2.历史时期建筑商代(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

当时,人们建造了许多神庙和宫殿,并在建筑中使用了雕刻和彩绘等技术。

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建筑风格类似于商代,但西周时期的建筑更加精细,使用了更多的彩绘和镂刻,更注重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搭配。

3.中国古代建筑的黄金时期汉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黄金时期。

当时,建筑师们发明了更高效的工具和技术,建立了更高、更宏伟、更讲究装饰的建筑作品。

汉朝时期建筑用于政治和禅宗活动的宫殿和神庙,对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唐朝至明代建筑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建筑主要是佛寺和碑塔,几乎所有的唐代建筑都已经消失了。

宋朝至明朝(960年至1644年)期间,中国古代建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建筑精度更高,使用的材料更为丰富,建筑物的规模和高度大幅增加,并出现了宫殿性的府第、豪华的园林和富丽堂皇的寺庙。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

尽管中国古代建筑在不同的时期受到了不同的影响和风格,但其对中国文化和世界艺术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今天,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范围内仍然享有极高的声誉,不仅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更是艺术和建筑的杰作。

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

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

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几千年来,建筑杰作不断涌现,每个时代的建筑都有自身的特征。

1.旧石器时期山顶洞人生活场景塑像早在50万年前,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用来遮风挡雨和躲避野兽的追击。

2.新石器时期(约公元前8000—前2000)此期建筑基本可分南北两大系。

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

西安半坡遗址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人们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发展出架空的干栏式建筑,图为浙江河姆渡人生活场景。

3.先秦时期(公元前2070—公元前221)夏朝的城市遗址有距今4000多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庭院式木架夯土建筑。

二里头遗址,夏代宫殿复原模型二里头遗址商代城址主要有河南偃师商城遗址,已出现宫城、内城、外城的格局。

既有大型宫殿建筑,又有军事防御设施,具备了早期都城的规模和特点。

商城遗址平面图偃师商城遗址宫殿效果图周代各国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为城濠,辟高大城门。

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

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4.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局势,促进了中原与吴楚建筑文化的交流。

此时期建筑规模宏大,组合多样。

屋顶很大,已出现了屋坡的折线"反字",大多以都城、宫殿、祭祀和陵墓为主。

汉代未央宫复原图佛教传入中国后,开始出现了佛教建筑。

祭祀建筑是汉代重要建筑类型,但其主体仍为春秋战国以来盛行的高台建筑,取十字轴线对称组合,尺度巨大,形象突出,最大的特点是出现了木构楼阁。

樊敏阙(东汉古墓地面建筑石刻遗存)5.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2—公元589)这是历史上民族大融合时期,在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

中国古建筑知识汇编

中国古建筑知识汇编

中国古建筑知识汇编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份中国古建筑的知识汇编,让您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概述1.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从那时起,中国人就开始建造独特的建筑物,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建筑风格。

2.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中国古建筑注重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其特点包括风雨廊架、宏伟的屋顶、精美的彩绘、传统的工艺和独特的结构等。

3.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中国古建筑根据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宫殿、寺庙、园林、墓葬和民居等。

每种建筑都展现了不同的艺术和建筑风格。

二、宫殿建筑1. 故宫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宫殿建筑,位于北京市中心。

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2. 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北京的西郊。

它是一座由山水园林和宫殿建筑组成的皇家花园,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三、寺庙建筑1. 法门寺法门寺是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

它建于公元68年,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

法门寺的建筑风格独特,结合了佛教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2. 洪崖洞洪崖洞是重庆市一座著名的道教寺庙,也是重庆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它位于崖壁上,建筑主体几乎全部依附于山体,给人一种悬空而建的感觉。

四、园林建筑1.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人间仙境”。

它以小巧玲珑的布局、精巧的建筑和精美的景观闻名于世。

2. 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皇家园林。

它曾经是中国最宏伟的园林之一,但在19世纪末的英法联军入侵中被烧毁,如今只剩下了一些残址。

五、墓葬建筑1. 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帝王的陵墓群,位于北京市的西北部。

它包括了13座皇家陵墓和一座神道,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园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过程一、原始社会时期在原始社会啊,咱们的老祖宗住的可简单啦。

那时候大多就是穴居或者巢居。

穴居呢,就是在地上挖个坑,然后住在里面,就像小动物的洞穴一样,不过可没那么精致哦。

巢居呢,就是在树上搭个简单的窝棚,跟鸟儿搭窝有点像,这样可以躲避野兽啥的。

这时候的建筑材料啊,基本上就是土啊、树枝啊这些随手可得的东西。

虽然很简陋,但这可是咱们古代建筑的开端呢,就像一个小种子,慢慢会长成大树。

二、奴隶社会时期到了奴隶社会,建筑就开始有点样子啦。

像夏朝,就有了一些比较大的宫殿建筑。

这个时候建筑材料就丰富了一点,开始使用石头和青铜工具来建造了。

商朝的时候呢,建筑就更有规模了,有了城墙,房子也更讲究布局。

而且这个时候的建筑风格开始有了等级之分,就像人分三六九等一样,不同等级的人住的房子那可不一样,贵族的房子又大又豪华,普通奴隶可能就只能住在很破的小房子里。

三、封建社会时期1.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那可是建筑发展的一个高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啊。

像阿房宫,那规模可大了去了,虽然最后没建成,但从描述里就能想象有多宏伟。

这个时候的建筑技术进步可大了,斗拱这种独特的建筑结构开始出现了。

汉朝呢,建筑风格更加大气雄浑,建筑规模也很大,而且砖石结构的建筑越来越多。

2.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啊,佛教传入中国,对建筑的影响可大了。

寺庙建筑开始大量出现,而且融合了很多佛教的元素。

建筑风格也在慢慢变化,变得更加多样化,不同地区有了自己的特色。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很多高塔建筑,那高塔可壮观了,就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大地上。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建筑那是相当辉煌。

唐朝的时候啊,长安城那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建筑布局非常规整,有中轴线,对称分布。

建筑风格呢,既大气又华丽。

像大雁塔,到现在都是建筑艺术的瑰宝。

这个时候的建筑色彩也很丰富,红墙绿瓦的,看起来特别漂亮。

而且建筑的工艺也更加精湛了,木构架体系更加成熟。

4. 宋元时期宋朝的建筑呢,比较注重建筑的细腻和精致。

中国古代建筑史ppt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史ppt课件

凤雏建筑基址 墙体 厚580—750mm 墙皮 厚10mm 屋顶 厚70—80mm 台基 高1300mm;南北长45.2米、东西宽
32.5米 柱础 立柱 深度 -
召陈建筑遗址 厚800mm 高760mm;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0.4米
直径900—1000mm 直径500—700mm 入土100mm
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
年代 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特征
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富有创造力的高潮时期。从盛唐(8世纪) 开始,融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逐渐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的 宫殿、寺院、第宅等的布局和形式至此已基本定型。高坐式家具形式也 已稳定下来。
建筑 大兴城、赵州安济桥
人物 李春
匠、技工、工程师、斗栱体系、建筑构造与造型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建筑 佛塔、石桥、皇陵、园林、宫殿 人物 喻皓、沈括、李诫 著作 《木经》、《梦溪笔谈》、《营造法式》 进步 减柱法、移柱法;斗拱作用减弱;拱高柱高比例减小
宋代文物
宋代湖田窑影青南瓜壶
宋代官窑粉盒
哥窑双贯耳八棱瓶
宋代建筑特征
北方屋顶较陡;南方较平缓,出檐深 建筑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 有些昂被斜袱代替 补间铺作的朵数增多
新石器时期——榫卯结构
新石器时期遗址
河姆渡遗址
山东章丘市龙山镇西河遗址
广西平乐县遗址
新石器时期建筑复原图
新石器时期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更向前跨进了一步,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繁荣的氏族公社遍及全 国各地,从母系的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的氏族公社以至于逐渐解体,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发 展的整个过程,并终于创造了青铜器文化,进入了阶级社会。
新石器时期文物
磨制石器

中外建筑史刘淑婷笔记

中外建筑史刘淑婷笔记

中外建筑史刘淑婷笔记宝子们!这是我整理的中外建筑史笔记哟,咱一起来看看吧。

一、中国古代建筑史。

(一)原始社会建筑。

那时候的建筑可简单啦,主要就是为了遮风挡雨。

像巢居,就是在树上搭个窝,这样能躲避野兽啥的。

还有穴居,找个山洞或者挖个地洞住进去。

这就是老祖宗们最早的建筑智慧啦,虽然简单,但也是生存的重要保障哟。

(二)奴隶社会建筑。

到了奴隶社会,建筑就有点讲究啦。

像商朝的宫殿,规模就大了不少。

一般都有好多房间,有住的地方,还有祭祀、办公的地方。

建筑材料也开始多样化,除了木头,还用石头啥的。

而且啊,建筑的布局也有了一定的规划,不像以前那么随便啦。

(三)封建社会建筑。

这时期的建筑那可就牛啦。

1. 城市建设。

比如说长安城,那布局可规整啦。

有棋盘式的街道,还有专门的商业区、居民区啥的。

城墙又高又厚,防御功能超强大。

2. 宫殿建筑。

像故宫,那可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呀。

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的。

宫殿的布局讲究对称,前有三大殿,后有后宫,还有各种园林景观,简直太壮观啦。

3. 园林建筑。

中国的园林那也是一绝哟。

像苏州园林,小巧玲珑,移步换景。

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还有各种花草树木,充满了诗情画意。

园林的设计讲究意境,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4. 宗教建筑。

像少林寺、五台山的寺庙等,这些宗教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建筑高大雄伟,里面的佛像雕刻得栩栩如生,让人看了就心生敬畏。

二、外国古代建筑史。

(一)古埃及建筑。

古埃及的建筑最有名的就是金字塔啦。

那可是法老的陵墓,超级巨大,建造工艺也非常复杂。

全是用大石头堆起来的,每块石头都很重,也不知道当时的人是怎么运上去的。

除了金字塔,还有神庙,像卢克索神庙,里面有好多柱子,雕刻也特别精美。

(二)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就比较优雅啦。

有代表性的就是帕特农神庙,它的柱子比例特别和谐,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漂亮。

还有那种露天剧场,设计得很科学,就算坐在最后一排也能听得清楚台上的声音。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距今约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此之前,古代中国人民主要居住在简单的土屋或帐篷中。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建筑也开始发展,出现了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建筑。

古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

1.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在这个时期,建筑主要是为皇室和贵族修建的宫殿、庙宇和陵墓。

其中最著名的是兵马俑和秦始皇陵的建筑。

这些建筑大多采用砖石结构,以及木材和泥土的搭建方式。

2. 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在这个时期,建筑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

出现了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的使用,如夯土墙、砖石结构和层层叠加的建筑形式。

典型的建筑代表是西汉的郑国渠和河南北汉王墓。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在这个时期,建筑风格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佛教建筑的兴起。

佛寺建筑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元素,如塔、寺院和藏经楼等。

典型的建筑代表是洛阳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

4.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1279年):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鼎盛时期。

宫殿、寺庙、园林和丝绸之路上的大量建筑在这个时期兴建。

建筑风格更加华丽,工艺和技术也更加发展。

代表性的建筑有长城、大江南北的宫殿和陵墓、唐朝的大雁塔和宋朝的开封府、太昊陵和普陀山。

5. 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1912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建筑继续发展,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宫殿和园林。

明朝时期的建筑风格比较庄重,注重规划和对称。

清朝时期的建筑则更加宏伟和精美,以禁城和颐和园为代表。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简单的土屋发展到宫殿、庙宇和陵墓等建筑,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这些古代建筑不仅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劳动成果的结晶,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

古代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挑战
古代建筑遗产的保护
• 古代建筑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 以保护和传承 • 古代建筑遗产的保护,需要政府、企业、民间共同努力, 共同维护
古代建筑遗产的挑战
• 古代建筑遗产面临自然侵蚀和城市化进程的双重压力, 保护难度加大 • 古代建筑遗产的保护,需要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确保 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宫殿建筑的文化传承
• 宫殿建筑继承了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的建筑传统 • 宫殿建筑中的雕刻、彩绘等装饰手法,传承了中华民族 的文化特色
宗教建筑的精神寄托与文化传播
宗教建筑的精神寄托
• 宗教建筑是宗教信仰的象征,为信徒提供了精神寄托 • 宗教建筑的布局和建筑形式,体现了教义和信仰的内涵
宗教建筑的文化传播
• 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红山文化等遗址中发现了早期 的建筑遗迹 • 夏商时期的宫殿、宗庙等建筑逐渐形成
03 史前时期建筑的特点
• 建筑结构简单,主要采用木结构和竹结构 • 建筑材料以木材、竹子、泥砖为主
夏商周时期建筑的风格特点
夏商周时期建筑的风格
• 宫殿建筑开始出现,如夏朝的阳城、商朝的殷墟等 • 宗庙建筑逐渐规模化,如周朝的宗庙制度
南方地区的轻巧与细腻
南方地区的建筑特点
• 南方地区的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注重通风与遮阳 • 南方地区的建筑造型轻巧,善于运用雕刻和彩绘等装饰手法
南方地区的建筑流派
• 南方地区的建筑流派以园林建筑为代表,如苏州园林等 • 南方地区的建筑流派以民居建筑为代表,如福建土楼等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建筑
少数民族地区的建筑特点
建筑雕刻的艺术价值
• 建筑雕刻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古代工匠 的创意和技艺 • 建筑雕刻的题材丰富,包括人物、动物、植物等,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建筑史洁

中国建筑史洁

中国建筑史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
当时的人类居住在山洞或简陋的茅屋中。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逐渐出现了木结构的房屋。

2.奴隶社会时期:随着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中国建筑逐渐形
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

这一时期的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梁柱式结构,屋顶采用茅草或瓦片覆盖。

同时,建筑开始有了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建筑在规模、装饰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3.封建社会时期: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建筑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体
系和独特的风格。

这一时期的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和砖石结构,建筑形式和装饰手法也日益丰富。

同时,中国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也逐渐明确,如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不同类型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4.近现代时期:自清朝末期以来,中国建筑逐渐受到了西方建筑
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

这一时期的建筑开始采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方法。

总之,中国建筑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房屋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房屋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房屋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房屋建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1.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在此时期,房屋建筑主要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例如“栈道房”和“楼阁”等。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出现了砖石建筑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房屋建筑以砖石作为主要结构材料,设计有特色的“台阶式”和“斗室”等建筑形式。

3.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在隋唐时期,出现了宫殿和佛教寺庙的宏伟建筑,例如拥有众多宫殿建筑的洛阳宫和悬空式的盘空寺等。

4. 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912年):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民居、庙宇和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以木构架和雕花装饰为特点的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古建筑等。

5. 近代史时期(1912年-1949年):在这一时期,随着西方建筑的引入,现代化的房屋建筑开始在城市中兴起。

西式的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当代时期(1949年至今):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房屋建筑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变革。

一方面,传统建筑技术得到保护和传承,古建筑和民居得到修复和保护;另一方面,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住宅小区和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兴起。

总的来说,中国房屋建筑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从木结构、砖石建筑到现代化建筑的演变,同时也保留了丰富多样的传统建筑形式。

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

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

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
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建筑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阶段和特点:
1. 先秦时期(约公元前221年):先秦时期的建筑主要以宫殿、墓葬、祭祀场所等为主。

这一时期的建筑注重宏伟、庄重和尊贵的气势。

2.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时期是中华建
筑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建筑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寺庙、宫殿、园林等建筑风格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3. 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2年):在这一时期,中国
建筑风格逐渐趋于稳定。

宋代注重建筑的工艺技术和细节设计,元代追求宏伟而雄伟的建筑风格,明代重视建筑规划和规范,清代以宏大壮丽的宫殿和庙宇建筑为主。

4. 近代以及现代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建筑开始接受西方建筑思想和技术。

近代以及现代时期的建筑追求功能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融入了传统的设计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现代建筑风格。

总体而言,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展示了古老而丰富的建筑传统,强调和谐、均衡和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中华建筑历史的瑰宝和经典作品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宇宙和谐的追求。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史一、中国古代建筑概况1、我国古代建筑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3、中国古代建筑在城市规划、建筑群组织、园林设计、民居、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的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方面有卓越的创造,形成一种成熟、独特的体系。

二、中国古建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阶段(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原始社会阶段是建筑形成的初期。

历经原始人群阶段,母系社会—仰韶文化,父系社会—龙山文化。

2、奴隶社会阶段(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

我国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

这个时期城市、宫殿建筑从产生到发展。

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春秋。

我国奴隶社会建筑特点:(1)城市、宫殿、陵墓建筑形成并在平面布局上已形成了均衡对称。

(2)形成了木构架外观形式与固有特征。

(3)建筑制度、工官制度建立。

(4)建筑施工方法上的手段。

五法:“矩定方、规定圆、绳定直、水定平、垂定正。

”(5)、建筑材料:瓦、砖3、封建社会阶段(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前期)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在奴隶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城市、宫殿建筑,并且园林建筑、佛教建筑出现。

(中期)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无论在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都有巨大发展。

(后期)元、明、清(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较迟缓,各时期建筑发展虽缓慢、但均有所进步。

各朝代概况一、商(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特征: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阶段。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

古代园林建筑
1、北方园林 因地域宽广,所以占地范围 较大;又因大多为古都所在,所以建筑 富丽堂皇。因自然气候条件所局限,河 川湖边、原石和常绿树木较少。由于风 格粗犷,所以秀美显得不足。北方园林 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 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园林 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 曲折幽深。但因面积小,故略感局促。 南方园林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 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 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园林 其明显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 建筑较高而宽敞。再则由于处于南方海 滨,近代以来建筑受西方影响。现存岭 南园林著名的有广东顺德清晖园、东莞 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二、 奴隶社会时期(-2070~-476)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共约 1600 年。
• • • • • • • • 1. 夏(-2070~-1600):470 年。 城市遗址在河南王城岗,山西夏县,河 南淮阳平粮台。 2.商(-1600~-1046):554 年。 青铜工艺已成熟,甲骨文已有。 著名遗址:郑州商城;河南偃师二里头; 黄陂盘龙城;河南偃师尸沟乡;河南安 阳小屯村的殷墟。土圹木椁墓, 深达十几米,四出羡道。 3. 西周(-1045~-771):274 年。 宗法等级制度(公、侯、伯、子、男)。 西安 代表性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的“中国 第一四合院”。突出成就:瓦的发明。 4. 春秋(-770~-476):294 年。 “高台榭,美宫室”有利于防刺客、防 洪水、供帝王享受登临之乐。砖的出现, 鲁班。
中国建筑是世界上传统延续最长的建筑体系。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特别长, 社会变化缓慢,另一方面是中国的地理环境 比较封闭,周边有大海、高山、沙漠的阻隔,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很少受到很大的外来影 响。更因为中国的文化一般地高于相邻国家 或民族的文化,即使某些外来因素传人中国, 也会很自然地融人,而成为中国自己的东西。 中国建筑自其萌芽,直到今世,一脉相承, 可以说是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时期2.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3.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4.隋唐时期5.两宋,元代时期6.明清时期原始社会时期早期人类以穴居和巢居为主穴居→挖地洞巢居→做树屋后来巢居演变为杆栏式建筑,穴居发展到为半穴居,再演变到地上建筑。

河姆渡遗址干栏式建筑河姆渡遗址水井水架和草顶西安半坡遗址半穴居建筑早期的建筑多为木骨泥墙,房屋平面通常为长方形和圆形,为了支持屋顶的重量,通常会在室内设置木柱作为支持。

为了克服潮湿,保持室内干燥,室内的墙壁和地面会用细泥涂抹墙面,用火进行熏烤,使其陶化。

地面也会铺设木材,芦苇等作为防水层。

室中部设炕灶,是全屋陈设的的视觉中心和艺术中心,也是家庭团聚,就餐的场所。

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开始使用白色石灰面层涂抹室内墙壁和地面,不但能防潮,还能起到装饰的效果。

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夏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国家的诞生。

夏人以木器翻土,以石刀、蚌镰收割,因当时铜很珍贵,还未用于农业生产。

那时人们已不再消极适应自然,积极的开河道,防洪水,有了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且有规则的使用土地。

据文献记载,夏朝曾修建了城郭沟池,建立军队,制定刑法,修建监狱,同时又修建宫室台榭,奢侈享乐。

因而引起奴隶的反抗,夏朝被后起但迅速强大的奴隶国家——商所灭,结束了四百多年的统治。

二里头宫殿建筑一号遗址复原图——夏朝/早商文化商中国传统的木构件体系在商代基本形成,同时,商朝开始使用青铜器和象形文字。

商朝已有较成熟的夯土技术。

它的后期,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殿和陵墓,和当时奴隶居住的穴居对照,强烈地表现了阶级对立的情况。

商朝的代表性遗迹——殷墟,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

它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东西六公里,南北四公里。

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城市布局严谨合理。

从其城市的规模、面积、宫殿之宏伟,出土文物质量之精,数量之巨,可充分证明它当时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处繁华的大都市。

中国建筑史题库答案

中国建筑史题库答案

1.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经历的阶段以及所经历的各个朝代。

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其中,原始社会从公元前六七千年到公元前21世纪,经历了:原始人群阶段;母系社会,代表文化是仰韶文化;父系社会,代表文化是龙山文化。

其次,奴隶社会阶段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主要朝代有夏、商、周、春秋。

封建社会又分为:封建社会前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589年,主要朝代为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封建社会中期,公元581到公元1279年,主要朝代有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等;封建社会后期,从公元1279年到公园1911年,朝代有元、明和清。

2. 考古发现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所在年代以及特点。

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出现在陕西岐山凤雏村的西周建筑遗址。

特点:(1)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

(2)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

前堂与后室之间用廊子连接。

(3)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

(4)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

屋顶已采用瓦。

右图:陕西岐山凤雏村的西周建筑遗址平面图3. 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的名称及所在年代,并简要概述其特点。

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铜板错银兆域图。

年代:战国时期特点:表示了陵墓的总平面布置:王、后、夫人五墓横列,墓上各有享堂,五堂立于同一土台上,其外有两道宫墙环绕。

上图: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铜板错银兆域图4. 汉代建筑方面的成就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5. 列举三国、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的几种类型,并举出几个实例。

石窟可以分为三种:塔院型,佛殿型和僧院型实例:(1)塔院型石窟:以塔为窟的中心,如大同云冈石窟(2)佛殿型石窟: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这类石窟较普遍(3)僧院型石窟: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之用,如敦煌第285窟6. 隋唐长安都城建设的特点(1)唐长安城,在隋朝称为大兴城,由高颖和宇文恺二人具体负责修建。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中国古代建筑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族传统建筑风格,并对世界建筑史造成了重要影响。

以下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沿革。

1.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46年)在这个时期,古代中国人开始使用石材、黏土和木材等材料建造房屋。

最早的建筑是简陋的茅草房,后来逐渐发展出砖木结构的房屋。

在商代,古代中国建筑开始出现城墙、宫殿和祭祀建筑等大型建筑。

2. 周代至春秋战国(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在周代,古代中国建筑开始出现宗庙建筑和园林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国建筑开始出现雕刻和彩绘等装饰艺术。

3. 秦代至唐代(公元221年-公元907年)在秦代,古代中国建筑开始出现了规模庞大的皇宫和官府建筑。

汉代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出现了木构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建筑,如洛阳白马寺。

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如大明宫、大雁塔等。

4. 宋代至明代(公元960年-公元1644年)在宋代,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逐渐趋向简约、明快,出现了挑檐、斗拱等特色。

元代时期,蒙古人入侵中国,古代中国建筑受到了影响,出现了典型的民族混合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和颐和园等。

明代时期,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开始向实用和稳重方向发展,出现了仿木的石构建筑和青砖黛瓦的建筑风格,如北京的天坛和南京的明孝陵等。

5. 清代至现代(公元1644年-现代)在清代,中国古代建筑始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出现了许多典型的建筑,如北京的颐和园和山西的乔家大院等。

现代以后,中国建筑开始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新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如现代主义建筑和装置建筑等。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对世界建筑史造成了重要影响。

中国建筑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重要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元代C. 隋唐时期D. 清朝答案:C. 隋唐时期2. 以下哪个建筑是中国四大古代名楼之一?A. 故宫B. 长城C. 凤凰古城D. 天坛答案:D. 天坛3. 以下哪种建筑风格不属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A. 园林式建筑B. 四合院建筑C. 摩天大楼D. 寺院式建筑答案:C. 摩天大楼4.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的“四合院”结构是指什么?A. 四个建筑物围成一个庭院的形式B. 四个国家级古建筑群C. 四川地区的传统建筑D. 一种城市规划风格答案:A. 四个建筑物围成一个庭院的形式5. 以下哪座建筑是中国最早的石雕艺术精品?A. 凤凰古城B. 洛阳龙门石窟C. 故宫D. 北京颐和园答案:B. 洛阳龙门石窟二、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以下特点:- 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风格,如园林式建筑中常见的融水、晒影、树影等设计手法。

- 尊重空间的层次感:建筑空间分布有前后有序之分,通过挑高、亭廊、院落等方式塑造不同层次的空间效果。

- 适应气候环境: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采用适当的建筑材料、空间布局等,以实现保温、通风、遮阳等功能。

- 注重建筑的装饰性:通过雕刻、彩绘、砖雕等手法,使建筑物呈现出丰富的装饰效果,展现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

2.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简约的原始建筑阶段:追求简洁实用的原始住所,以土木结构为主,如桑草屋和瓦房等。

- 木构建筑阶段: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出现了大型建筑如中国古代宫殿和寺庙等。

- 砖石建筑阶段:逐渐引入砖石材料,发展出了精细的雕刻和装饰技术,如明清时期的建筑。

- 现代建筑阶段:随着西方建筑的引入,中国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和现代化的设计。

三、问答题1. 请问中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中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具有以下特点:- 建筑的规模庞大:明清时期的宫殿、寺庙、府邸等建筑常常规模较大,注重宏伟气势。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相对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来说,中国古建筑是独立的机构体系,以木结构体系为主。

今天小编选取了中国历史中一些重要的节点,让大家在轻松之余可以通俗的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史。

1.旧石器时期约五十万年前,,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用来遮风挡雨和躲避野兽追击。

2.新石器时期(约公元前8000—前2000)此期建筑基本可分南北两大系,南方潮湿地区从巢发展为架空的干栏,已发现的最早遗迹为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兼用榫卯和绑扎的干栏式建筑。

而北方的黄河中下游黄土地区的房屋,则由半地穴居式发展为地上的木骨泥墙圆形房子和方形房子,如西安半坡遗址,随后才发展成郑州大河村遗址的那种,两坡顶多间横排房子。

3.先秦时期(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夏朝的城市遗址有距今4000多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庭院式木架夯土建筑。

商代城址主要有河南偃师尸沟乡商城遗址。

其中已出现宫城、内城、外城的格局,宫殿区内的主殿是迄今所知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西周建筑技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瓦的发明,出现了半瓦当,此外还出现了铺地方砖和三合土墙体抹面。

4.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局势促进了中原与吴楚建筑文化的交流,此时期建筑规模宏大,组合多样,屋顶很大,已出现了屋坡的折线"反字",类型大多以都城、宫殿、祭祀和陵墓为主。

5.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2—公元589)这会社会发展较为缓慢,建筑上也比不上两汉时期的规模,但是由于佛教传入后佛教建筑发展迅速,高层佛塔、石窟、佛像开始出现,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变得圆润成熟。

6.隋唐时期(公元581—公元907)隋代建造了长安和洛阳两座有完整规划、规模宏伟的都城,并且运用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还吸收了南方先进的建筑技术,同时结合了北方粗犷元素,促进了建筑的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1.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1)开成时期:原始社会—汉代;特点:中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已日渐完善。

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 烧制了砖瓦, 建造了石建筑(2)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特点: 砖瓦的产量、质量及木构架技术都有所提高。

大量兴建佛教建筑。

(3)成熟时期: 隋唐时期;特点: 砖的应用更加广泛, 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 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4)大转变时期:宋朝;特点:宋朝建筑的规格一般比唐朝小, 但比唐朝更为秀丽, 绚烂而富于变化,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5)发展时期: 元朝;特点: 兴建大量藏传佛教寺庙及伊斯兰教礼拜寺。

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影响到全国(6)高峰时期:明清时期;特点:砖的生产大量增加, 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

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2.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代表及特点(1)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 建成于唐代;特点: 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 出檐深远, 斗拱比例较大, 柱子较粗壮, 多用板门和直棂窗, 风格庄重朴实(2)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浙江宁波保国寺:建成于宋代;特点:屋顶的坡度增大, 出檐不如前代深远, 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 建筑风格渐趋柔和(3)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和华严寺: 建成于辽;特点: 接近于唐代风格, 创造了“减柱法”。

(4)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 建成于元代;特点: 普遍使用“减柱法”, 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 许多构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5)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建于明清时期;特点:出檐较浅, 斗拱比例缩小, “减柱法”除小型建筑外, 在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3.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件台基: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最高级台基;作用:承托建筑物, 防潮防腐, 弥补中国古代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传的欠缺。

屋身: 木头圆柱、开间、梁、斗拱;屋顶: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中国古代建筑演变

中国古代建筑演变

中国古代建筑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古代建筑演变的主要阶段:
1.原始时期:原始社会的人们根据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建造简单的住所,如山洞、
棚屋等。

2.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建造更加稳固的房屋,如土坯墙和茅
草屋。

3.商周时期:出现了以殷商的殷墟和商代遗址为代表的宫殿、祭祀建筑和城墙等
大型建筑。

4.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建筑艺术逐渐形成,出现了许多精美的宫
殿、寺庙和墓葬建筑。

5.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建筑特点是大规模的宫殿和城墙,如秦始皇陵和汉长
城。

6.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建筑风格宏伟壮丽,代表性建筑有大型宫殿、佛寺和水
利工程。

7.宋元明清时期:这个时期的建筑注重精细和雅致,建筑技术和工艺不断提高,
出现了许多精美的寺庙、宫殿、园林和民居建筑。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建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造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色彩 1、常用色及等级 彩绘: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 常用色彩:青、赤、黄、黑、白等。 色彩的等级(明清):红黄为尊、青绿次之、黑灰最下。
1、彩画——雕梁画栋 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彩画的构 图都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 三段式:箍头——藻头——枋心——藻头——箍头 彩画类别: ⑴和玺彩画——最高级、最尊贵 主要用于宫殿、坛庙等大型建筑物的主殿。 特征(华贵):主要线条——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或加晕
•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 • 中国古代建筑常识提要:
一、城市 二、宫殿 ※ 三、坛庙 四、陵墓※ 五、宗教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中国佛塔的主要类型※ 六、住宅 七、园林 ※ 八、构造、部件及装修 九、其他——中国世界遗产名单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古代的木架构特征:墙倒屋不塌 二、院落式布局 三、有规划的城市 四、山水式园林 五、特有的建筑观 六、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特征
2、屋顶:飞檐翘角 屋顶以木梁架为骨架,上面覆盖青灰瓦或琉璃瓦。 屋顶形式: ⑴庑殿顶。庑殿顶总共有五条屋脊,其中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五条屋脊
把屋顶分成四面斜坡,代表东南西北,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 万物汇聚中央。庑殿顶等级最高,形式也最为显赫。故宫的太和殿、午门, 还有泰山岱庙主殿采用的就是重檐庑殿顶。
⑵歇山顶。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俗称九脊式,其中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在四条垂脊下端又向外对折出四条戗脊,左右两面露上部“山花”。等级 较庑殿顶低一等,只有在帝王宫殿,宗教寺观主要殿堂,园林中重要房屋 才能使用。天安门、故宫保和殿采用的均是歇山顶。
重檐歇山顶——故宫保和殿
⑶悬山顶和卷棚式。悬山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卷棚式同悬山顶,只是 房顶正脊处砌成弧形。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伸出山墙之外, 并由下面伸出的檁承托。因其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
总结
总结叠梁式和穿斗式二者的优缺点?
叠梁式和穿斗式两种由此体系派生出以下特点: (一)重视台基 为防止木柱根部受潮,抬高基座。逐渐台基的高低与形式成为显
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如王府的台基高度有规定,太和殿用三层须弥座 汉白玉台基等。
(二)屋身灵活 可亭、可仓、可室、可厅 (三)屋顶呈曲线或曲面 (四)重要建筑使用斗拱 斗拱原为起承重作用的构件,随着结构功能的变化,斗拱成为建 筑物等级的标志。 (五)装饰构造而不去构造装饰
攒尖顶——天坛祈年殿
(6)盝顶。是一种较特别的屋顶, 屋顶上部为平顶,下部为四面坡或 多面坡,垂脊上端为横坡,横脊数 目与坡数相同,横脊首尾相连,又 称圈脊。盝顶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 中极为少见。
(7)盔顶。顾名思义,就是屋顶像头 盔一样屋顶形式。盔顶的顶和脊的上面 大部分为凸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反 向的往外翘起,就像是头盔的下沿。顶 部中心有一个宝顶。岳阳楼使用的就是 盔顶。
押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它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能手”。
狻猊,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 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 之吞烟吐雾。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能食 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
獬豸,也称解廌或解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 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 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 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 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 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 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皇帝、“正大光明” “清 平公正”的象征。
主要颜色——用青、绿、红底色衬托金色 类别:和玺彩画根据建筑的规模、等级与使用功能的需要,分为金龙和玺、 金凤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和苏画和玺等五种。
⑵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俗称“学子”、“蜈蚣圈”,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是明清官 式建筑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彩画类型。 特点:在藻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旋子。旋子彩画最早出现 于元代,明初即基本定型,清代进一步程式化。 根据用金子的多少和颜色的不同来确定等级。 主题内容:锦纹、花卉、西番莲、牡丹、几何图形。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
光影变化) 观景(连通和分隔作用)
二、屋顶装饰: 1、走兽: 实际作用是保护瓦钉的钉帽,后来被赋予了装饰和等级的作用。 根据建筑物的体量大小定其使用数量,一般采用单数,太和殿用10个,属于 特例。清代规定屋角是仙人骑凤,之后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 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多为有象征意义的传说中的异兽。
行什,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 些小兽,一共有十个,其中最后一个就是行 什。行什一种带翅膀猴,背生双翼,手持金 刚宝杵,传说宝杵具有降魔的功效。是一种 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是压尾兽。因排行第 十,故名“行什“。颇像传说中的雷公,大 概是防雷的象征。古代建筑上的脊兽,可见 的行什仅一处,就是在太和殿上,把这些小 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 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 之意。
四、山水式园林
中国园林园景构图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因借自然,模仿自然,与中国的山水பைடு நூலகம்画、山水诗文有共同的意境。与欧洲古典园林惯用的几何图形,林木修剪,人力造 作的气氛,大异情趣。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五、特有的建筑观
视建筑等同于舆服车马,不求永存。从来不把建筑作为一门学术。崇尚俭朴。
六、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特征
罩: 作用:①分隔室内空间,柱子之间做各种形式的木花格或雕刻,常用在较大 的住宅或殿堂中。
②装饰作用
窗 早期称为囱,后来又称为牖。 窗的主要形式有直棂窗、槛窗、 支摘窗、漏窗等。
⑴直棂窗: 中国古代木建筑外窗的一种,窗 格以竖向直棂为主,是一种比较 古老也是最简单的窗式。
⑵槛窗: 一种形制较高级的窗,是一种隔扇窗,即在两根柱子之间的下半段砌筑墙体, 在墙体上安装隔扇,窗扇上下有转轴,可以向里和向外开关,常用于殿堂、 也用于大型的住宅和寺庙、祠堂等。
⑶苏式彩画——包袱彩画 应用比较广泛的民间彩画,一般用于住宅、园林建筑。 特征:
枋心以山水、花卉、禽鸟为主题,绘山水风景、人物故事、花鸟 鱼虫等。两边用《》或()框起。
画面被建筑家们称作“包袱”,箍头内绘回纹、万字、联珠、方格 锦等图案。
苏式彩画底色多采用土朱(铁红)、香色、土黄色或白色为基调, 色调偏暖,画法灵活生动,题材广泛
(8)十字脊背顶。两个歇山顶呈十字 相交而成。目前留存的比较有代表性的 十字脊建筑是北京故宫的角楼。
二、院落式布局
中国的宫殿、庙宇、衙署、住宅等都属院落式。另外,院落式平房比单幢的高 层木楼阁在防救火灾方面大为有利。
三、有规划的城市
历史上大多数朝代的都城都比附于《周礼考工记》的王城之制,大多数都是外 形方正、街道平直、按一定规划建造的。
2、吻兽: 最早称为鸱尾,处于建筑屋顶正脊的两端,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汉武帝时。
现知最早的鸱尾实物——出土自昭陵献殿遗址 高:1.5米、最宽处1米, 厚0.76米,表面涂有绿釉
三、天花和藻井 天花:天花是建筑物用以遮蔽梁架的构件。一是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 框内放置密而小的木方格,称作平闇。二是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 施以彩绘或贴上有彩色图案的纸,称作平其。
中西方建筑简史
中西方建筑简史
第一章: 中国建筑史
对比分析
第二章: 西方建筑史
课前讨论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中西方代表建筑有哪些? 根据自己的认识谈谈中西方建筑的特点和二者的差异?
中国古典建筑:
北京故宫(紫禁城)
天坛
西安大雁塔
苏州园林
西方著名建筑:
埃及金字塔
雅典卫城
法国卢浮宫
圣彼得大教堂
第一章:中国建筑史
⑶支摘窗: 一种可以支起、摘下的窗子,明清以来在普通的住宅中常用,也在一些次要 的宫殿建筑中也有所使用。 支摘窗一般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可以推出支起,下段可以摘下。
⑷漏窗: 也叫花窗,是一类形式较为自由通透的窗子,这类窗子不能开启,多用于 园林和住宅建筑中。 漏窗的作用:装饰效果(漏窗窗框内置各式图案:花草、树木、鸟兽、
藻井: 是一种高级的天花形式,中国传统 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 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 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 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 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 要部位。 寓意: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 同时装饰以荷、菱、藕等藻类水生 植物,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 灾之意。
1、门窗 门: 分类: ⑴以单体建筑形式出现,作为建筑物自身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门,如城门、入 口大门、垂花门等。
垂花门:(二门)内宅和外宅的分界线
⑵作为建筑的一个构件,如房门、隔扇门等。 隔扇门:以隔扇作为门扇的门。 中国古代建筑最常用的门扇形式,唐代这 种门已经出现,宋代以后大量采用,一般 用于民间的装修。 整排使用,通常为四扇, 六扇和八扇。 隔扇主要由隔心,绦环板,裙板三部分组 成。 格门上部为隔心,由花样的棂格拼成,可 透光。下部为裙板,是重要的装饰部位, 不透光,常施以木刻装饰。
斗拱结构:承重+装饰
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 拱与拱之间垫的木块叫斗,斗上 加拱,拱上加拱,层层叠加,起 到支撑作用。
榫卯结构:
凸出的部分叫榫,凹进去的部分叫卯。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
二、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特征: 三段式构图——台基、屋身、屋顶
1、台基:衬托着整个建筑物,在建筑物最下部,由砖石砌筑。 台基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台明:台基的主体 台阶:台基的踏步 栏杆:台基的栏杆——台基较高时设勾栏 月台:台明的延伸——高等级的建筑才有
⑷硬山顶。硬山顶主要同悬山顶,只是房檐像四面墙外伸出较短,多为一 般民居采用。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 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 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