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短文两篇(谈读书)

合集下载

人教初中语文九上15短文两篇(谈读书)[鄢东石]【市一等奖】优质课

人教初中语文九上15短文两篇(谈读书)[鄢东石]【市一等奖】优质课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怎么谈(方法、作用)
排比说理: 富有气势感染力强 对比说理:突出强调全面有力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比喻说理:
品读课文
背诵积累
让我们比一比吧!
联系实际
体验反思
本文富含哲理,论断精辟,对作者的 读书观,你是怎么来评价的呢?你对 读书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 ★ ★ 方法提示:可以借鉴平日读 书的体会及积累的名言警句来谈。
选 做
谢谢大家!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朗读倾听 1.识记文中生字词 2.说说作者围绕读书这个话题谈 了哪些内容? ★ ★ ★ 方法提示:标注、勾画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识记生字词 多 音 字:咀嚼 jué
味同嚼jiáo蜡 寻章摘句 狡黠(xiá ) 滞碍(zhì ài)
成语填空:吹毛求疵
词语注音:藻饰(zǎo)
诘难(jié nàn)
收获总结 温 家 宝
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 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昨夜西 王 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 国 带渐宽《人间词话》
布置作业
必 做
小作文练笔:联系自己读书的体验谈 一谈你的读书感悟。(150字左右,最 好采用 1~2种论证说理的方法。) 《谈读书》的译文有几种版本,试与本 文对照,从中体会语言运用的一些奥妙。
让我们
授课班级:大连五中 三年一班
谈 读 书 培根
执教者:大连五中 鄢东石
让我们共同说说培根!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 出生贵族家庭。15岁剑桥大学毕业, 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 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被国 会弹劾去职。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 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著 有《随笔》、《新工具》等。他开 创了英国随笔这种特有体裁。 至理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德行犹 如宝石,朴素最美……

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AISHANGYUEDU
写作背景
爱 上 阅 读
《谈读书》选自《玫瑰树》(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3年版)。《随笔》是培根在文 学方面的主要著作,语言简洁、文笔优美、 说理透彻、警句迭出。 英国本无随笔,由于培根的示范,随笔始在 英国植根,后来写随笔的名家辈出,随笔成 为英国文学中很有特色的体裁之一,培根对 此有开创之功。
写作特色
1.思考全面,持论严谨 本文说理全面,持论严谨。比如文章突出读书的价值和功用, 但也辩证分析了不会读书可能带来的弊端:“读书费时过多易 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这样的 论述全面、客观、严谨,既对读者负责,也经得起推敲。
写作特色
2.多法并用,说理充分
比喻说理。例如,作者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 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论证读书对人的作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 排比说理。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 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这样写,使所论道理十分显豁,句子富有气势,有较强的说 服力和感染力。
强调不同学科知识对人的不同作用。
深入探究
5.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读书有什么启发或认识,谈一谈 你的看法。
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 公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文章主旨
《谈读书》这篇随笔运用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读书的正确 目的、读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以及读书的 价值和作用。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 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以此鼓舞人们多读书。
明确字音
狡黠( xiá ) 诘难( jié ) 滞碍( zhì ) 阐证( chǎn ) 统筹( chóu ) 藻( zǎo )饰 味同嚼( jiáo )蜡 咀嚼( jué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新人教版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2. 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作业评价反馈不够及时:在作业批改和反馈方面,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影响了学生对学习效果的及时了解和改进。
(3)课堂测试不够全面:在课堂测试方面,主要侧重于选择题和填空题,缺乏对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测试,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案:示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谈读书》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能够丰富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和个人修养。而《不求甚解》则提出了“不求甚解”的阅读策略,认为在阅读过程中不必过分纠结于细节,而是要抓住大意和主旨,提高阅读效率。
5. 请列出至少三个你认为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建议,并简要说明原因。
- 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15《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师用书

15《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师用书

15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师用书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1.《谈读书》这篇随笔的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但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就是一个观点。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

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第三,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2.《不求甚解》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作者在第一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在第二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

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

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

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

第四段,说明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固执一点,而是了解大意。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第三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 书要反复阅读。

1.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进行说理?所选的事例有 什么特点?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 神实质”呢? 3.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1.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进行说理?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从态度上说明

十四、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

十五、对一个有毅力的人来说,无事不可为。——海伍德

十六、有梦者事竟成。——沃特

十七、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十八、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林语堂
一、读一读 狡黯( xiá) 滞碍( zhì) 统chóu( 筹 ) 味同jiáo( 嚼 )蜡
诘难( jié) 阐证(chǎn) zǎo( 藻 )饰 咀嚼( jue )
二、记一记
(1)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吹毛求疵 ) (2)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
字的推求。( 寻章摘句 ) (3)怡情:( 使心情愉快 ) (4)孜孜不倦:(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
不求 甚解
树靶子 引出处 释新义 援例子 引语录 结上文
驳论
事实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 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 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
一、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2019年初中语文-九年级15、短文两篇-谈读书

2019年初中语文-九年级15、短文两篇-谈读书
五到法。鲁迅读书提倡五到法。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心到,指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眼到,指细心浏览,目光敏锐;口到,指诵读朗读,声情并茂;手到,指勤用笔墨,勤记笔记;脑到,指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这种精力高度集中的读书方法,知识记得牢,用得活,效率高。
说说自己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认识作者
自由朗读课文
个别同学回答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
用心品读课文,分析读书的好处以及读书与经验的关系
小组合作交流
从我们熟知的名言引入课堂,很自然地引出作者及课题。
理清课文层次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学科
语文
课题
15、短文两篇-谈读书
课型
新授




知识
能力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句子。
过程
方法
1、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作用。
2、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质疑,在合作中交流。
情感
态度
1、在品味语言的美感中,得到知识的积累。
提出自己不同意的观点,说出理由
说说自己喜欢的名言或讲讲名人读书趣事
能判断论证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培养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作业设计
1、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2、谈谈自己学完本文后的收获,写一篇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读书的目的------比喻论证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上课讲义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上课讲义

15 短文两篇一、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三、朗读课文,思考问题: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1、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⑴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⑵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2、第二层:阐述读书的方法。

3、第三层: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四、探究课文内涵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

“全凭观察得之”4、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的含义。

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

生动深刻,通俗易懂。

5、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 ?明确:对比论证,正反全面,对比有力。

6、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7、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8、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五.分析文章的说理的方式。

学生四人一组,交流提纲笔记,重点分析说理的方式。

⑴比喻说理:“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⑵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⑶对比说理: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而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

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而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六、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的认识。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
(1)“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2)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3)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使用课件展示问题,让学生讨论、质疑
三、语句赏析
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对你有启发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四、拓展迁移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这几个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见风使舵;班门弄书设计】
不求甚解
驳论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教学反思】
教师可改变单纯的识记模式,组织学生依据文本信息编写“读书名言荟萃”等,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赏析语言,在溢美的氛围中积累语言。积累课外书中的名言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2.画出写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批注。
组织学生讨论
三、美读探究
用“我发现______写得美,美在______”的格式练习写句子。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读书的
【教学反思】
可以采用抓重点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语言意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落实这个教学难点和重点。渗透新课标最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听读感悟
让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文章谈了些什么内容?
明确:(1)读书的正确目的;(2)读书的方法;(3)读书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 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 大了。请你坦诚的告诉大家:你喜欢 书吗?你读过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中 你有哪些感悟?
语文课件
板块二、走进培根小档案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 英国著名的唯 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 科学的始祖,作家。出身 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 后又学习法律。开创英国 “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著有《随笔》《新工具》 等。
《随笔》共58篇,风格 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 言警辟。其中很多句子被 人当作名言 。
语文课件
板块三、个性阅读理文思
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的读课文, 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看看 作者围绕着“读书”做了哪些论述?
关键语句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 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 简约,生动形象。
语文课件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训 练,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 分 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 能力。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 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让 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加 强合作交流,是教师最好的选 择。
语文课件
三、教学理念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 位,强调学生阅读的 自主性和独立性,让 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同时激励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2、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 励每一个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
3、发挥教师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一 些未知的知识背景和拓展的 空间,组织好 阅读活动,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谈读书》说课稿3篇

《谈读书》说课稿3篇

《谈读书》说课稿3篇《谈读书》说课稿1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15课《短文两篇》的第一篇《谈读书》。

《谈读书》一文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

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问题。

__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首先是谈读书的益处;其次谈读书的方法;最后,作者援引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观点对读书的益处加以强调和提升,使__立论更加完整。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对于课文的阅读,应该以此原则为指导,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允许他们对作者的主张进行质疑,鼓励他们去补充创新,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成了阅读的主人。

我认为对于《谈读书》这篇__进行阅读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凸显精致的语言这个“点”。

二、说三维目标1、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感受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情趣。

2、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语言意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

3、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1、积累、赏析,体验语言美感。

改变单纯的识记模式,组织学生依据文本信息编写《读书名言精评》,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赏析语言,在溢美的氛围中积累语言。

积累课外书中的名言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2、自主、感悟,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让阅读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并呈现出学生成长的轨迹,从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3、合作、探究,体验发现的快感。

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比较,在合作中质疑。

四、说教学构思(一)谈话导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课件(共1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课件(共1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小组内交流分享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 欢的理由。准备课后制作书签。(温馨提示:可 以从表达方式、论说角度、语言、修辞、句式等 角度品析这一部分表达之美。
美点品析
①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点评:作者运用比喻巧妙而形象地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 这种论证方法叫比喻论证。 ②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点评:句式整齐,论证有力。论述了读书需讲究方法。这 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③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点评:用排比句式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美点品析
④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点评:前六个分句分别举例论证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 对前边的论述加以概括。 这里用了两种论证方法: A、先列举个别现象,再由此归纳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叫做 归纳论证。 B、列举充分、确凿、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叫 举例论证。
美点品析
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哪些与书有关的名言名句呢?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陶渊明 ——徐特立 ——杜甫 ——颜真卿
——《论语》
走近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近代 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代表作品为 《随笔》,多为短小的议论文,论述 了人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真理、 读书、财富、友谊等,往往见解独到 而精辟,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1.小组内交流分享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
喜欢的理由。准备课后制作书签。(温馨提示:
可以从表达方式、论说角度、语言、修辞、句式
等角度品析这一部表分达表之达美之:美。
观点清晰之美 角度丰富之美 修辞多样之美 说理严密之美 句式整齐之美 用语简洁之美 哲理隽永之美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8)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8)

第15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二、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

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中宜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教学环节。

2、比较法。

两篇短文作者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

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注意比较两篇文章,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的画面,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

指导朗读,力求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想像,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背诵课文;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语文:第15课《短文两篇》导学案(含两套中考试卷)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语文:第15课《短文两篇》导学案(含两套中考试卷)

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4、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预习导学【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当代作家、杂文家、历史学家、著名新闻工作者,福建闽侯人。

主要著作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以及《邓拓散文》、《邓拓诗选》等。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怡情()诘难()()滞碍()吹毛求疵()狡黠()咀嚼()()死抠()豁然()迂腐()2、解释词义:味同嚼蜡:吹毛求疵:寻章摘句:不求甚解:咬文嚼字:豁然贯通:3、填空。

(1)培根,________国哲学家、__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

(2)马南邨,原名________,当代作家。

《不求甚解》一文选自杂文集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段话,说说这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什么方法阐述这一观点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7、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展示《谈读书》1、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1)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1)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字词,了解文常知识。

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辞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张扬个性。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读书观点,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不求甚解”的含义解读。

比较阅读。

“驳论”的理解。

教学方法:质疑探究体验,比较阅读。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重点:读《谈读书》。

一、导入: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在一天天长大。

现在,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曾经获得过一些什么样的感悟?生:我比较喜欢读书。

小时候,爸爸就给我买很多书,其中最多的是童话和寓言。

读了这些书以后,我学会了想像。

师:书给了你想像的翅膀!生:我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学会了坚强。

师:书是你生活的导师。

生: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我也读过一些书。

特别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最喜欢读书,那时候,书就是我的朋友。

师:成绩只能说明过去。

热爱读书的孩子就是优秀的。

知识能改变一切。

生:我读过《西游记》,很有趣。

读的时候我会跟他们一起着急,一起高兴。

师:太好了,你是在用“心”读书。

师:读书究竟有些什么好处?书到底应该怎么去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名家怎么说。

(板书:谈读书培根)二、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问题。

小黑板显示:(1)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2)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大胆地说出来.(学生自主阅读,圈点勾画)师:下面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一起交流一下初读的感受。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短文两篇》(谈读书)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课由两篇短文组成,分别是《读书有三到》和《论语》。

这两篇短文分别阐述了读书的方法和态度,以及读书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短文内容,分析短文结构,领悟短文主旨,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言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字词的理解困难,对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也有一定的障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理解短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短文内容,把握短文结构,理解短文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短文,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读书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读书态度和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短文内容,把握短文结构,领悟短文主旨。

2.教学难点:对文言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以及对短文主旨的深入领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短文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具体感受短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读书的方法和态度,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标记出不理解的字词。

3.讲解: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讲解,解释短文中的难点。

4.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短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短文主旨。

5.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互相交流。

6.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读书习惯。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短文标题、作者、主要内容、结构和主旨等。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15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一)《谈读书》学习目标:1、说出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积累背诵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3、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发挥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学习重难点: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积累背诵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2、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发挥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评价设计:1、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完成目标1。

2、通过背诵、讨论、分析、交流完成目标2。

3、通过激发兴趣完成目标3。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1)名言警句: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名人论读书:1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3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4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6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英】菲尔丁7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德】马克思8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3)名人读书的趣事: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莹、孙康映雪、匡衡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苏舜钦以书下酒、毛泽东与书同床共枕、闻一多醉书忘婚等。

二、简介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结合不求甚解和深入阅读
01 先不求甚解地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 02 再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阅读,分析细节和逻辑
关系。
03 结合两种阅读方式,既全面了解文章内容,又能 深入理解重点部分。
提高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
01
学习并掌握各种阅读技巧,如预测、总结、推理等。
02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锻炼思维能力和分析能 力。
做笔记和总结
在阅读过程中,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 和总结,有助于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 解和记忆。
03
不求甚解的好处
提高阅读速度
快速浏览
不求甚解的阅读方式允许读者快 速浏览文章,不必深入探究每个 细节,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高效获取信息
通过不求甚解的阅读,读者能够 快速捕捉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信息, 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在无关紧要的 细节上。
03
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和体会。
感谢观看
THANKS
3
锻炼跳跃思维
不求甚解的阅读鼓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跳跃式思 考,有助于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跳跃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激发思考
不求甚解的阅读方式鼓励读者在短时间内对 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有助于激发读者 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培养质疑精神
不求甚解的阅读鼓励读者对所读内容保持质疑态度 ,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
重视领悟
在阅读过程中,不要只关注表面的文字,而是要深入思考书中的思 想、观点和意境,领悟其中的深意。
读书的方法
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 的阅读方式,如速读、精读、朗读等。
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视野,同时也 能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我国传统文化 中,儒家与道家之 间区别很大。请查 阅资料,研究:为 什么不少人批评 “不求甚解”的读 书方法?
速读,整体感知,把握要点:
1、什么是驳论文?
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 述了自己的主张。
2、文章的靶子是哪句?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探究学习: 1、作者是怎样批驳别人的观点?
大批革命的新闻工作者在 异常艰苦的环境中进行了大量 的工作。晋察冀日报社的邓拓 同志,就是最杰出的一个。
——聂荣臻
《燕山夜话》是邓拓 的著名杂文集。它敢于 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 政,道人所不敢道,言 人所不敢言。融思想性、 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 古今中外,旁征博引, 语言亲切,富有文彩。
关于札记
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 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 的缺陷。 用比喻证明观点。
本文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方 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 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1)列举丰富翔实的例子,论证 了“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观点。 (2)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zhì
朗读课文,说说这篇随笔从哪几 个方面谈读书? 一、读书的正确目的。 二、读书的方法。
三、读书的作用。
划分文章的层次,并概括每一层 的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 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 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 读书的好处。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 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 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最后指出 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 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 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 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 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 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 的书可只读摘要。在分析读书、讨论 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 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1)
全引原文,言之有据(2)
正面阐述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本意 对引文进行全面辩证
(3) 全面解释陶渊明“不求甚 解”的两层意思(4)
普列汉诺夫的例子(5)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
进一步的论述 诸葛亮的例子(6、7)或古,或正或误,信手拈来,自由
引用陆象山语录(8)
本文选自马南邨《燕山 夜话》,属于札记。这 类文章短小、内容集中 一事一议,由于多从生 活实际中的感受选定题 目,所以往往切中人们 的思想状况。又由于作 者知识丰富,旁征博引, 所以文章往往引人入胜, 特别是对青少年很有教 益。
“不求甚解”出处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 “好读书,不求甚解”。 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 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 属褒义。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 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浅尝辄止,含贬义。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 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皮果夫
名人论读书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英】菲尔丁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
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德】马克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骋笔,又恰到好外。
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讨论: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 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作业:
一、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 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表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竽充数”辩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八段:说明陆象山语录的意思。
第九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2、文章举了哪些例子?引用了哪些名言?
第五段举了普列汉诺夫的例子。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 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
第六段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 比徐庶等人“多于精熟”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 全面。
驳论文
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观 点,也可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个 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质疑, 进行商榷。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在批驳别人 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 主张。
请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1)归纳段意 (2)列出提纲
段意:
一、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二、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而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三、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 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 四、说明因为真正的“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 结尾),阐述读书的作用(能塑造人 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 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说明人的精 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 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揣摩《谈读书》中的下边两段文 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 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 成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 “皆有特药可医”。
第一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 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第二段: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第四段:论述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 好说“不求甚解”。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态度读书的。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 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 (1)写出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 作用。 (2)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 易懂。
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 味同嚼蜡矣。 (1)用“蒸馏过的水”比喻 “一本好书”,论证了“读书不能 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的观点。
(2)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 易懂。
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 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 种偏向。 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 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 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 的缺陷。
《随笔》是培根在 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 初版于1597年,只包 含10篇极短的摘记式 文章;经过两次增补 扩充,才收入短文58 篇,然而它在英国文 学史上却有重要地位。
怡情 傅彩 矫正 狡黠 诘难 滞碍

fù jiǎo
咀嚼 味同嚼蜡
jué jiáo
xiá
jié
dànɡ 大而无当 筹 统chóu____兼顾 疵 吹毛求cī_____
(1)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2)使分析更加透辟,说理更 加全面、有力,给人的印象更加鲜 明深刻。
邓拓,原名邓子健, 笔名马南邨,福建闽侯今 福州人。当代杰出的新闻 工作者、作家。1961年, 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 求,以马南邨为笔名。开 设了《燕山夜话》专栏。 著有《中国救荒史》 《燕 山夜话》等。
1.积累“狡黠”“不求甚解”等词
语。 2.把握两篇短文的观点和证明观 点的方法。 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学习这两 篇短文,把两篇短文中的精华化为自 己的东西。摘录并学会运用课文中名 言警句。
弗朗西斯 ·培根,英 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 哲学家、作家。12岁进剑 桥大学。1618年任大理院 院长,封为勋爵。1626年 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 腐作用而受寒致死。代表 作有《培根论人生》等。
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 五、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以普列汉诺夫为例,告诉 我们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虚心,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六、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举了诸葛亮的例 子,说明诸葛亮比徐庶等人高明得多,知识面更广,了解问 题更全面。 七、全面解释“不求甚解”,从反面说,“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 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八、紧接上一段的意思,从正面说,引用陆象山的语录,说明这也是不 因小失大的意思,与“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 九、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因为书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读懂的。
——【德】歌德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第八段:引用陆象山语录。“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 且放过,不必太滞。”
拓展迁移:
1、你爱读书吗?能谈谈你读 书的方法吗?
2、自拟读书格言。
名人论读书
▲开卷有益。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 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 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 ——【宋】赵光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