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三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7be90a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0.png)
杜牧,汉族,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 文家。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多年为官。杜牧的诗 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 在晚唐成绩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纭,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 借问:请问。
5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 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 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 十分和谐美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域优美。本 诗从篇法来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 环境、气氛,是“起”;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同学们再见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 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 节良辰,便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故乡的兄弟, 按照重阳节的风俗登高时,他们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 跳跃,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 更是千古名句。
除夕之夜,在国外留学的学子,仰望天空的 一轮,不由吟诵到: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 演变成放鞭炮。
2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3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 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 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 人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故乡亲人 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18 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18 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5d6878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1.png)
诗意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歌燕舞,绿树掩映着红 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 众多的亭台楼台掩映在迷 蒙的烟雨中。
⑥
感悟诗情
听读诗歌,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诗人抓住哪些景物来写江南的春天?请用“____”把这 些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课后习题3)
读好节奏
注释
①〔山郭〕山城,山村。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 旗子之类的标识 ③〔南朝〕公元420~589年先后建都建康(今江苏 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 很多。 〔千里〕虚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域。 〔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楼台〕亭台楼阁,此处指寺庙建筑。
诗意:弯弯曲曲的万里黄河夹带着泥沙,从遥
远的天边奔腾而来。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神奇、浪漫的色彩
起初是《汉书》中称“汉使穷河源”, 就是说张骞曾经到达过黄河的源头;此后,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记载了一个传说, 称有人乘着小木筏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 还曾经与牛郎织女会面;后来,这两种记载 发生了混合,说是黄河与天河相通,张骞 追溯黄河的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 到了牛郎织女。传说,织女在张骞回家时, 还送给他一块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呢!
读好节奏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是一首描写 黄河 的诗。
黄河
中国母亲河,全长约5464公里, 流域面积约75.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 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由于河 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 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 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三首》【优质版】PPT课件(完整版)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三首》【优质版】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73c5f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e.png)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9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还记得这首 诗的作者是谁吗?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 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 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 《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 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降 费 须逊输
感知诗意
你能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吗?
古诗大意
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其 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 又输给了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读完了《雪梅》这首 诗,我们知道了梅和雪的 长处分别是: 香 和 白 。
古诗精讲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暮江吟》的作者是( 白居易 ),诗中表现 红日西沉时景色的诗句是(一道残阳铺水中 ), 表现新月东升的诗句是( 可怜九月初三夜)。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背诵上节课学习的古诗《暮江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诗——《题西林壁》《雪梅》。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填一填,背一背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
一道(残 )( 阳 ) 铺水中, 半江(瑟 )( 瑟 )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 露)似( 真珠)( 月)似(弓 )。
9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还记得这首 诗的作者是谁吗?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 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 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 《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 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降 费 须逊输
感知诗意
你能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吗?
古诗大意
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其 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 又输给了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读完了《雪梅》这首 诗,我们知道了梅和雪的 长处分别是: 香 和 白 。
古诗精讲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暮江吟》的作者是( 白居易 ),诗中表现 红日西沉时景色的诗句是(一道残阳铺水中 ), 表现新月东升的诗句是( 可怜九月初三夜)。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背诵上节课学习的古诗《暮江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诗——《题西林壁》《雪梅》。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填一填,背一背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
一道(残 )( 阳 ) 铺水中, 半江(瑟 )( 瑟 )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 露)似( 真珠)( 月)似(弓 )。
4 古诗三首 课件(共18张PPT)
![4 古诗三首 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8de862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19.png)
·
1194 ~ 1269 [1]
祖字叶
二
籍 建
嗣 宗
绍 翁
叁
诗 人
安,( (号公
·
介 绍
今 靖 元叶
福逸 建,
绍
建 瓯 ) ,
龙 泉 ( 今
年 公 元
翁
南浙
宋江
中龙年
期泉)
诗)
人人
。,,
·
古 诗三
重
三点 字
首词
·
三
重
点
jìnɡ xié zènɡ liú cán
字 词
径斜赠刘残
yóu
ào jūn chénɡ jú tiǎo
咏 史 抒 怀 为 主 , 其 诗 英 发 俊 爽 , 多 切
睦 州 刺 史 等 职 。 诗 歌 以 七 言 绝 句理 人 国 史 馆 修 撰 ,
26
杜 牧 在 岁 中 进 士 , 先 后 官 至 弘 文 馆
人 、 散 文 家 , 与 李 商 隐 并 称 “ 小 李
犹傲君橙橘挑
给以下字组词
寒径斜霜赠刘盖菊 残君橙送挑
·
古 诗四 三诗
意 诠
首释
·
《山行》
四
诗
意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诠 释
释: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
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竟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释:停下马车是因为爱好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 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湖。人学眉、仲年
州 等 地 任 职 。
宋 神 宗 时 在 凤 翔 、 杭 州 、 密
。 嘉 祐 二 年 (
年 ) , 苏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课件)(共18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3e4a45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62.png)
逐句理解诗句,能用自己 联系生活实际
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串连景物法 发挥想象猜一猜
向别人请教
......
隔开、断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旋、回转,水遇阻 改变方向,形成水涡
耸立
两 岸 青 山 相 对出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自由读诗
再利用之前的学习方法, 说说你对诗的理解。
查字典、词典 翻阅参考书 借助注释、图片等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实际 串连景物法 发挥想象猜一猜 向别人请教 ......
感谢大家
17 古诗三首
自由读三首古诗
借助标注的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把诗句读通顺。
默读古诗
边读边想,每首诗分别写了哪里的风景?
望 天门山
远远地看
【唐】李白 天门 中断 楚江开, 碧水 东流 至此回。 两岸 青山 相对出, 孤帆 一片 日边来。
小组合作探究(4分钟)
查字典、词典 翻阅参考书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图片等 联系上下文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和谐、融会、 融为一体。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步在夜月下的 明湖边,你会不禁赞颂:
望_明__湖__ _湖__光____炫__影___两相和, _虹__桥___连__绵__月__无___声___ 。 遥望_湖__水___平__如__镜____, _恰__似___人__于__画__中___行____。
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串连景物法 发挥想象猜一猜
向别人请教
......
隔开、断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旋、回转,水遇阻 改变方向,形成水涡
耸立
两 岸 青 山 相 对出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自由读诗
再利用之前的学习方法, 说说你对诗的理解。
查字典、词典 翻阅参考书 借助注释、图片等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实际 串连景物法 发挥想象猜一猜 向别人请教 ......
感谢大家
17 古诗三首
自由读三首古诗
借助标注的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把诗句读通顺。
默读古诗
边读边想,每首诗分别写了哪里的风景?
望 天门山
远远地看
【唐】李白 天门 中断 楚江开, 碧水 东流 至此回。 两岸 青山 相对出, 孤帆 一片 日边来。
小组合作探究(4分钟)
查字典、词典 翻阅参考书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图片等 联系上下文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和谐、融会、 融为一体。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步在夜月下的 明湖边,你会不禁赞颂:
望_明__湖__ _湖__光____炫__影___两相和, _虹__桥___连__绵__月__无___声___ 。 遥望_湖__水___平__如__镜____, _恰__似___人__于__画__中___行____。
六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三首课件(共24张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三首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1a567c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e.png)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黄河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 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 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 涉猎题材广泛,有《陋室铭》、 《竹枝词》 、 《杨柳枝词》 、 《乌衣巷》等名篇。我们学过 他的《望洞庭》。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晴日 水村山郭酒旗风。 写今
南朝四百八十寺, 烟雨 多少楼台烟雨中。 怀古
视频欣赏-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你能收集更 多描写江南 春天的诗句
吗?
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书湖阴先生壁
湖阴先生是个 怎样的人?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湖阴先生是谁?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杰出的 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 品有《梅花》《元日》《泊船 瓜洲》等。
勤劳爱洁
生活有品位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 得不生青苔,院内主人亲手栽 种的花木成畦,十分整齐。
昔日南朝建造了众多寺庙,如今
这些亭台楼阁都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
中。
பைடு நூலகம்
有人认为,后两句诗诗 人是在借古讽今,你怎
么想呢?
烟雨迷蒙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 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 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 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 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 怀为主。他与李商隐齐名, 世称“小李杜”。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件(21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件(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46d7b6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b.png)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 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映衬,水面风平浪静,如一 面没经过打磨的镜子。
课外拓展
有关洞庭湖的诗词
1、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17、古诗三首
李白(701一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 称,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 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 , 有《李太白集》传 世 。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 , 享年61岁 。 其墓在安徽当涂 , 四川江油 、 湖 北安陆有纪念馆。
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 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束缚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 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迹 。
语段分析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三句承 接 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 。 “出” 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 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 好像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 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 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 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语段分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 风景。“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 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 课件(共36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 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d747a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6.png)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jìnɡ
wèi
mó
yáo
镜未磨遥
yín
pán
银盘
望:从远处看。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优美。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照物时显得模 模糊糊。这里比喻洞庭湖湖面平静,湖中景物迷漫。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澈的洞庭湖面。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 二,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 旋的水流。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山 [唐]李白 ———————, ———————。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17.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诗人。宇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 寂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 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 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 生活多所体验。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 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到达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李太白集》。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c20d5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18.png)
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
古诗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艳、充满生气描写和赞
美深秋山林风景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
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竖向笔画端正,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技能:“文”点画居中,横画宜短,撇与点交叉处正对上点。“刂”竖
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间距适中。
学写字
书写技能:“”点撇间距适中;三横画平行均匀,竖画居中。“皿”呈扁
形,竖向笔画间距均匀,两边竖向中稍斜,底横宜长。
学写字
书写技能:“艹”横画稍长,两竖居中,稍向中斜。“匊”撇短,横折钩下
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
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
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
爱好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
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
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是
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
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
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
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
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
tiǎo 挑战、挑灯
朗读古诗
在山中行走
题目
这首诗写的
是诗人在山
中行走时所
看到的风景。
借
助
图
片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
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
古诗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艳、充满生气描写和赞
美深秋山林风景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
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竖向笔画端正,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技能:“文”点画居中,横画宜短,撇与点交叉处正对上点。“刂”竖
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间距适中。
学写字
书写技能:“”点撇间距适中;三横画平行均匀,竖画居中。“皿”呈扁
形,竖向笔画间距均匀,两边竖向中稍斜,底横宜长。
学写字
书写技能:“艹”横画稍长,两竖居中,稍向中斜。“匊”撇短,横折钩下
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
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
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
爱好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
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
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是
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
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
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
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
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
tiǎo 挑战、挑灯
朗读古诗
在山中行走
题目
这首诗写的
是诗人在山
中行走时所
看到的风景。
借
助
图
片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
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
12《古诗三首》课件(共69张PPT)
![12《古诗三首》课件(共6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6a2626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f.png)
jì
祭 祭奠
nǎi
乃 康乃馨
xūn
熏
熏陶
háng
杭
杭州
shì
恃
恃强凌弱
āi
哀 哀叹
hài
亥 己亥
jū
拘 拘束
多音字
觉 jué 发觉 jiào 睡觉
示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北宋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 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了,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 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之 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 朝廷,历史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从此山河破碎,不 复统一。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却向 金屈膝投降,自称臣子、儿皇帝,苟且偷安,只求保住半壁 江山,就心满意足了。
解释古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句意: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 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 心痛。
九州:中国。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这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 势的看法。
古诗三首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同学们,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 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 珠。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古诗三首。
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圈出 生字词;
2、读后借助教材注释。说说诗的大意。 3、边读边想: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
解释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PPT教学电子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PPT教学电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47909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2.png)
初读感知 01 自 由 朗 读 , 把 诗 读 准 确 、 读 出 节 奏 。 02 结 合 注 释 , 初 步 感 知 诗 句 意 思 。
我会认
qū ( 曲折 )
bǒ ( 颠簸 )
曲
簸
qǔ ( 歌曲 )
bò ( 簸箕 )
〔簸箕〕用来簸粮食或撮垃圾等的一种器具。 用竹篾、柳条、铁皮、塑料等制成。
黄河、银河、牛郎织女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
银河
牛郎织女
讨论交流
朗读古诗,想想诗人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 气势的。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长、弯曲、沙多。 波涛滚滚,气势磅礴。
由现实联想到神话,烘托 出黄河的雄伟气势。
光阴逝去,朝代更迭,如今只留下了这一座座寺 庙。这真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后两句诗中, 我 们 不仅 可 以 读到江南春雨的美 ,也可以读到诗人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忧国 忧民的思想感情。
古诗解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注释 翻译
【啼】鸣叫。 【绿映红】绿树红花互相映衬。 【山郭】山城,山村。 【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 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莺啼 绿映红
听觉 视觉
读完这两句诗,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读完这两句诗,我仿佛听到了( 震耳欲)聋的声 音,这真是一条( 雄)伟的壮黄丽河啊!
夸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九曲黄 河
姿态
浪淘风簸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三首》课件(共56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三首》课件(共5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cf71a2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04.png)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 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 边,路转溪桥忽见。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 轩居士,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 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 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 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 句》等传世。
板书设计
宿
泊舟烟渚
建
日落黄昏
德 旷野无边
江
江清月明
借景抒写愁思
主旨归纳
《宿建德江》通过描写夜宿江边沙 洲,旷野里孤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作 者在旅途中的忧愁及对故乡的思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 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 一派。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 坡乐府》。
题解: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时间
地点
事件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题解:
宿建德江
住,过夜
指新安江流经 建德(今属浙 江省)的一段。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句意: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 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停船靠岸。
停船靠岸。
移舟泊烟渚,
这句诗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 地点,为下文的写景作铺垫。
傍晚。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_课件(3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_课件(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b08dc3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1.png)
湖上,真是 就是诗中写到的“
的阳光照耀在西 。这 ”。
的雨水洒满在西 。这 ”。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 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 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风景也是 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 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 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综合练习,运用实践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 (1)把三首古诗背诵给家人听 (2)课下阅读《望庐山瀑布》《望岳》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______,________至此回。 ______________,孤帆__________。
的阳光照耀在西 。这 ”。
的雨水洒满在西 。这 ”。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 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 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风景也是 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 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 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综合练习,运用实践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 (1)把三首古诗背诵给家人听 (2)课下阅读《望庐山瀑布》《望岳》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______,________至此回。 ______________,孤帆__________。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三首》【优质版】PPT课件(完整版)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三首》【优质版】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66227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9.png)
06
检查、修改及反馈收集
1-仔细检查每一页内容准确性 2-邀请他人审查并提供意见反馈 3-根据反馈进行必要调整优化4-不断完善,追求卓越品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课堂小结
课堂演练 一、下面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A.陆游的《示儿》,是写给后代看的遗嘱。 B.《题临安邸》的作者,深情地歌颂了临安风光。 C.《己亥杂诗》是中的“恃风雷”,说明作者害怕
社会变革。
二、你从《题临安邸》中学到了什么?
居安思危 忧患意识 戒奢以俭 不能苟且偷生,醉生梦死。
三、假如你是清朝的统治者,你看到 这首《己亥杂诗》后你会怎么做?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12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听范读
自由读三首古诗,做到读 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认字
nǎi
xūn
乃父 熏香
请结合注释理解三首诗的题目, 说说你从题目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还有什么疑问。
作者简介
根据下面的提示,朗读古诗。
示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直把杭州作汴州。
纸醉
醉生
金迷
梦死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着急、担忧、愤怒
尝试借助关键词背诵古诗。 山 楼 歌舞 熏 醉 直把
结构梳理
万事空
示 九州同 爱国 儿 定中原 情怀
告乃翁
结构梳理
题 青山 临 西湖 安 暖风 邸 杭州
楼 歌舞 爱国 游人 讽刺 汴州
学写字
jì
祭
nǎi
乃
xūn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e41dc2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f.png)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径直。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 家。”作者大胆的想象,想到了牛郎织 女的神话传说。
课文主旨
歌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江南春
诗文导入
江南水乡,处处青砖黛瓦,红墙白塔。所 目及之处,无处不风景,无处不画意,是古往 今来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院内一排排的花 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条曲折的小溪紧紧地环绕着 绿油油的田地,两座青山推门 而入,送来了青翠欲滴的山色。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首诗按怎样的次序写景? 整首诗反应了作者怎样的生活乐趣?
酒旗风: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摇动。
南朝四百八十寺:指曾经建都 在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译文
广阔的江南大地上,黄莺在欢快地鸣唱, 遍地的红花映衬在绿叶之间,河边的村庄, 山下的,酒店的旗子在风里飘着。南朝时候 建造的许许多多寺院,如今还有数不清的楼 台掩映在迷漫的烟雨之中。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意
万里黄河弯曲折曲挟带着泥沙,波 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 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 织女的家。
解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黄河流经挟带大量泥沙。
解析
前两句描写了黄河(弯曲折曲、黄沙滚滚、浪涛汹涌)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气势。
诗人在欣赏江南明艳、而迷漫风景的同时,面对烟雨中 的“南朝四百八十寺”还有哪些感慨?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课件(共三课时,77张PPT).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课件(共三课时,77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6857444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3.png)
碧绿的江水流到两山 夹道处激起回旋。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看到此景,诗人 李白会说些什么?
天门山真是奇景。山 雄伟,水壮阔,实在令人 叹为观止!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水冲山开,山阻 水回,这样的景色, 我们合起来读一读! 读的时候,语调要上 扬。
李白的小船继续 前进,他又看到了什 么?
自由表达
雨中其他的景物又是 怎样的呢?自由说说看。
雨中,西湖的(塔、柳树、小草……),像……
自由表达
诗人见到西湖美景,可能会说些什么?
西湖真是人间仙境!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 几回闻! ……
背诵指导
西湖晴天好: 水光潋滟晴方好, 西湖雨亦奇: 山色空蒙雨亦奇。 西湖两种感觉都奇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两岸青山相对出,
这句诗中哪个字用 得最妙?为什么?
两岸青山相对出,
“出”字化静为动,这两 岸的山像是在比高矮呢!读一 读。
两岸青山相对出,
“出”字让我们明白了诗 人的船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 就像张开双臂欢迎他。读一读。
孤帆一片日边来。
小船在青山间穿行,李白抬头望向远处, 他的眼前一片开阔。
此时此刻,你又看 到了怎样的画面?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 画家、诗人、词人,“唐宋八大家” 之一。一天,他与朋友乘坐游船荡 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 欣赏西湖美景,写下了这首千古流 传的美妙诗篇。
初晴雨后的一天,“我”与 友人在西湖舟中饮酒聊天。
从诗题中你 读到了什么?
李白一生,四处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 热爱自然,寄情万物,在他二十五岁时, 他离开家乡,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 游历天下。有一天,他来到了长江,乘舟 而下,看到了—天门山。于是有感而发, 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1《古诗三首》课件(共55张PPT).ppt
![1《古诗三首》课件(共55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a745fb8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1d.png)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 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 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冰心
《古诗三首》
图片忆童年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图片忆童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
图片忆童年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
图片忆童年
浸:青山、落日倒映水 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 闪烁的美丽景象。
横坐在牛背上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曲调 随口
诗意: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 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着没有曲调的乐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 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天真活泼。
拓展积累
范成大为官期间,尽己 所能,兴除利弊,不遗余力。
退隐家乡后,十年时间, 他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亲切交 流,他参与劳作,他将所见 所闻用诗的方式记录下来。
儿童频频出现在这六十 首田园杂兴中,他向世人展 示着未泯的童心。
交流诗评
作家钱钟书先生: 范成大是“中国
古代田园诗人的集大 成者。”
交流诗评
杨 万 里 一 生 作 诗 两 万 多 首 , 传 世 作 品 有 四 千 二 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代 表 作 有 : 《 晓 出 净 慈 寺 送 林 子 方 》 《 小 池 》 《舟过安仁》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初寻儿童
童孙 稚子
牧童
《古诗三首》
图片忆童年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图片忆童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
图片忆童年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
图片忆童年
浸:青山、落日倒映水 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 闪烁的美丽景象。
横坐在牛背上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曲调 随口
诗意: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 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着没有曲调的乐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 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天真活泼。
拓展积累
范成大为官期间,尽己 所能,兴除利弊,不遗余力。
退隐家乡后,十年时间, 他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亲切交 流,他参与劳作,他将所见 所闻用诗的方式记录下来。
儿童频频出现在这六十 首田园杂兴中,他向世人展 示着未泯的童心。
交流诗评
作家钱钟书先生: 范成大是“中国
古代田园诗人的集大 成者。”
交流诗评
杨 万 里 一 生 作 诗 两 万 多 首 , 传 世 作 品 有 四 千 二 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代 表 作 有 : 《 晓 出 净 慈 寺 送 林 子 方 》 《 小 池 》 《舟过安仁》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初寻儿童
童孙 稚子
牧童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件(共34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058954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9.png)
9 古诗三首
初读古诗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初读古诗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初读古诗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学习提示
1.借助拼音和识字表,读准全诗。 2.圈出三首古诗中的生字,交流识
记这些生字的方法。
我会读
平舌音
翘舌音
mù sè yuán sāo xùn shū
暮瑟 缘 骚逊 输
比一比 暮( 暮色 ) 输( 运输 ) 幕( 幕布 ) 偷( 偷偷 )
不要读成 sūn
读准字音
降
(xiáng)降服 投降 (jiàng)降落 降落
题西林壁
写景 明理
横看 侧看 远近高低 不识 只缘
成岭 成峰 不同 真面目 此山中
变幻莫测 寓意深远
赞美庐山奇景
雪梅
写景
雪梅争春 阁笔评章
难分高下
明理
梅逊雪三分白 雪输梅一段香
各有所长
雪与梅相得益彰
朗读古诗
朗读古诗,读好节奏。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读诗句,想画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理解诗意
大意: 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使得江水受
光处呈现出红色,未受光处呈现出青绿色。九月 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爱好啊!那露珠像珍珠一 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题:书写,题写。
题西林壁
[宋]苏轼
初读古诗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初读古诗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初读古诗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学习提示
1.借助拼音和识字表,读准全诗。 2.圈出三首古诗中的生字,交流识
记这些生字的方法。
我会读
平舌音
翘舌音
mù sè yuán sāo xùn shū
暮瑟 缘 骚逊 输
比一比 暮( 暮色 ) 输( 运输 ) 幕( 幕布 ) 偷( 偷偷 )
不要读成 sūn
读准字音
降
(xiáng)降服 投降 (jiàng)降落 降落
题西林壁
写景 明理
横看 侧看 远近高低 不识 只缘
成岭 成峰 不同 真面目 此山中
变幻莫测 寓意深远
赞美庐山奇景
雪梅
写景
雪梅争春 阁笔评章
难分高下
明理
梅逊雪三分白 雪输梅一段香
各有所长
雪与梅相得益彰
朗读古诗
朗读古诗,读好节奏。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读诗句,想画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理解诗意
大意: 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使得江水受
光处呈现出红色,未受光处呈现出青绿色。九月 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爱好啊!那露珠像珍珠一 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题:书写,题写。
题西林壁
[宋]苏轼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课件(共5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课件(共5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de29a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11.png)
板书设计
近处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夜书所见
远处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思乡怀亲
知识拓展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古体诗
近体诗 (格律诗)
词 (长短句)
曲
乐府诗 律诗
诗无固定句 句无固定字 五言
唐以前 唐以后
绝句 七言
小令 中调 长调 杂剧
散曲
小令 套数
随堂练
一、解释词语的意思。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2)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晴明:晴朗明和。 花堤:鲜花盛开的堤岸。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诗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
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 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故乡。
同学们想一想这两句诗中,诗人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 什么?
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的景象。 听到了秋风萧萧的声音。 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不好。因为“青山”与“苍山” 都无法表现出深秋时节的山的特色: 萧索、清寒。而在寒山的背景下望见 一片“红于二月花”的枫叶,诗人是 何等惊喜!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 红于:比……还红。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诗意:
我停车不走是因为爱好傍晚时分 的枫树林,经过风霜的枫叶,比二月 春光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三、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夜书】 【萧萧】 【梧】 【客情】 【知】 【挑】 【促织】 【篱落】
风声。 晚上写。 旅客思乡之情。 梧桐树。 读作“tiǎo”,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篱笆。 猜想。 俗称蟋蟀,也叫蛐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47
茅檐:茅草盖的 屋子。
译义:一所低小的茅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赏析: “茅檐”交代了地点,“溪上青青草”交代了时间在夏天。短
短两句把农村景色的清新美丽给表现出来: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屋子附 近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的草儿一片青青之色。
mù
19
suō
zhē
zuì
péng
mèi
chú
bāo
剥莲蓬
bō 剥削
20
gāo
zhào
wēng ǎo
舟过安仁
21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22
•
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南宋)杨万里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舟过安仁
26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gāo zhào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z遮h头ē 是使风。
27 舟过 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 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安仁: 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篙: 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 船桨。 怪生: 怪不得。
51
52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草。”这句描绘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点?
这句描绘了茅舍、小溪、青 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景色, 将它们组合成一幅画面。显得格 外清新优美,富有田园特色。
53
(1)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知道 “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可 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了白发翁媪,但是作者 不知道他们是谁。从“谁家”两个字 可以看出来。
清平乐 村居
41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
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 的说法。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 就有一个词牌名。如:“水调歌 头”“西江月”“清平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明代著名的 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 村居》。
42
辛弃疾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其词 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与苏轼并称为 “苏辛”。
16 牧 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弄: 逗弄。
蓑衣: 棕或草编的外衣。
用来遮风挡雨。
•1诗7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形象?
•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
思考诗人向往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向往宁静淡泊, 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思 想感情。
【牧童——吕岩】改写
28
一叶渔船两小童,
29
收篙停棹坐船中。
30
怪生无雨都张伞,
31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32 过 安 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我好象看到了……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我从中感受到了……
词句解析
33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
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1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 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 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 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 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2
古诗词三首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 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 童年生活。
43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
城(今属山东济南)人。21岁抗金义军,曾任耿京
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
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
江西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
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
有爱国热情。本课所选《清平乐·村居》就是作者 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 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
地描绘出人物的神情意态。“大儿”锄豆,俨然一位懂事的大哥哥;“中儿”织鸡笼,
正认真地学哥哥做事。
后退
回首页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50
卧剥:身体伏着剥东西。
无赖:同 “无赖”, 这里指顽皮、淘气。
译义: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吃)。
赏析:这里,词人善于抓住切合人物年龄、身份的特征,用寥寥数语,活灵活现地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11
草铺横野六七里,
12
笛弄晚风三四声。
13
归来饱饭黄昏后,
14
不脱蓑衣卧月明。
15听,晚放风眼中望隐去约,传原来野牧上童草断色断葱续茏续;悠侧扬耳的倾笛
声。。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经黄昏之后了, 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看 明月了。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48
醉:带着酒意。 吴音: 吴地的方言。泛指南方 的方言。 相媚好:表示两人很亲热的意 思,互相逗趣,玩笑。 翁媪:老年男子和老年妇女,
这里指一对老年夫妻。
译义: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是哪一家的白发夫 妻二老。
赏析: 先闻其声,再见其人。茅屋前一对老夫妇,他们大概是喝了一些酒,脸上红
44 清 平 乐
yán
茅檐低小, ①清平乐 村
溪 醉上 里青 吴青 音草 相m媚。èi好,居此处.“y乐uè”在
·
ǎo
村 辛 白发谁家翁媪。
居
弃 疾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wú lài
最喜小儿亡赖,
bāo péng
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
45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扑扑的,一副微醉的样子,正操着乡音在高兴地聊天。白发翁媪,不知谁家?这里
设一问语,便觉声情摇曳,意趣平添。
后退
回首页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49
锄豆:把豆地里的杂草用 锄头除掉。
译义: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赏析: 这里,词人善于抓住切合人物年龄、身份的特征,用寥寥数语,活灵活现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村居
46
“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 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 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46个字, 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 有3个韵脚字。“村居”—— 是这首词
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
清平乐 村居 南宋 辛弃疾
39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看看这两首诗词的有哪些地方相同或 不同?
小结 40 这两首诗都是压韵的。题目都是《村居》
描绘出人物的神情意态。只是那“小儿”顽皮好玩,在两个哥哥劳动的时候,躲在一
旁,剥着莲蓬吃莲子。一个“卧”字传神地写出“小儿”活泼天真的面貌形态,情趣盎
然,读之便感到那顽皮小儿瞒人的举动,天真的心思实在逗人喜爱。
后退
回首页
《清平乐·村居》词中哪几句写景,怎样的一幅图景? 词人刻画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从他们的行动及特 点中你读到了什么?
从中,体会到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也看出诗 人的童心未泯。
37
《舟过安仁》是_宋__代诗人_杨_万__里_的
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 的_所__见__,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 __所_悟__,表现出两个孩子的_天_真_可__爱_、_聪,明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_喜_爱_之__情。我
们还学过他写的_《_晓_出_净__慈_寺_送__林_子_方__》_《_小__池_》. 《宿新市徐公店 》.
小练笔: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短文。
38
• 春天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宋代诗人杨万里乘 春船天去来那了,里一游个玩阳光。明来媚到的日安子仁,,宋代杨诗万人里杨万马里上乘喜船去欢那上里这游 个了地方, 玩这。里来到万安物仁复,杨苏万,里鸟马上语喜花欢香上这,个湖了光地方山,色这,里万美物呀复!苏,在这迷人 鸟的语景花香色,里湖,光山杨色万,里美呀听!到在小这孩迷人的的欢景声色里笑,语杨,万里不听禁到向小 四周张望, 孩船个了了发孩穿儿船的上稍一船现,着徐不欢,大会浆声 坐 一 儿 ,在一短徐动笑着点,船不个衣地了语两的船不远穿短停。,个小儿动不很孩徐了的红裤了禁可,徐。河肚,下向爱穿地面兜在来四 的 着 停周小短了上,撑,张孩衣下的机着大望,短来一灵船一,一裤,发个,大叶鬼儿点现穿在一渔怪慢的在红撑点船;慢小不肚着的远兜船小上另地孩的,儿孩,一前收河机慢收坐个进起面灵慢起上鬼地竹着 稍 。 竹的怪前篙两大过篙一;进,个一了,叶另。又渔一过停很点一又可的会停爱小儿了的孩,船小,船浆,
18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草原上,碧草茫茫,远处,几棵树挺 立在草原上,像一个个守护草原的卫士。这时,一阵风萧萧地吹过, 原本毫无生气的草原舞动了起来,不时发出“刷刷”的响声,就像 一个个绿色跳跃的精灵正给这舒缓宁静而又迷人的月夜奏上一曲动 听的“夜曲”
远处,有一个隐隐约约的身影躺在草地上。原来那是一个牧童 ,刚刚吃完饱饭,就连身穿的那件蓑衣也没脱,一边吹奏着笛子, 一边看着这美丽的夜景,那声声悠扬悦耳的笛子声传遍了整个草原 ,给原本只有自然气息的“夜曲”增加了一份幽雅……时间飞快地 流逝着,原本明亮皎洁的月亮现在只剩下一点微弱的暗光,“精灵 ”们继续演奏着,但现在的速度比之前的更为幽雅了,而那位牧童 ,拿着他那支笛子,躺在草地上安然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