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李嘉图模型

1、生产可能性

在了解李嘉图模型之前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生产可能性,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它所能生产的产品也是有限的,因此就存在产品替代的问题:多生产一种产品就意味着要牺牲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因此我们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表示产品的替代情况,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不同产品组合,所以生产可能性与贸易有着紧密的联系。

2、固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一国在现有最佳技术的条件下,将全部资源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点的轨迹。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大致画出本国与外国各自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固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在上图中,本国和外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向下倾斜表明了稀缺和选择两者之间的基本关系。图中的两条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直的,表明两者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是固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即一种商品与另外一种商品的替代关系是不变的。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如本国选择A点生产,小麦与棉布的交换价格为1W=2/3C,外国选择A*点生产,小麦与棉布的交换价格为1W=2C,在没有贸易时,A与

A*点既是两国各自得生产点也是两国各自的消费点。

然而,同一种商品在两国有着不同的相对价格,这就为互利贸易提供了基础,小麦在本国相对便宜,在外国相对较贵,另一方面,布在外国相对便宜,在本国相对较贵。两相比较,小麦是本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布是外国的比较优势产品。 3、固定成本下的国际贸易

如果两国进行自由贸易,本国将专门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小麦,外国将专门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布。由于机会成本是固定不变的,本国将选择在B 点生产,外国则选择在B*点进行生产。假定本国按照1﹕1的比率进行交换,贸易后本国将在E 点进行消费,外国将在E*点进行消费,如下图所示:

李嘉图模型

在固定成本条件下,两国都进行完全专业化的生产,即将生产资源全部投入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上面,不再生产另一种商品。在上图中,本国将选择B 点进行生产,外国将选择B*点进行生产。

与封闭经济条件下相比,通过国际贸易两国的福利都得到提高:两国贸易后的消费点都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我们已经知道,封闭经济中生产可能性曲线以上的各点,是一国在给定技术与资源约束下无法达到的点,如今能够实现应归结于贸易之功。

二、成本递增下的国际贸易模型

将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结合起来,可以很容易探讨国际贸易的均衡问题。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国应该分工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通过贸易两国均可获利。贸易的情形如下图所示:

成本递增条件下的国际贸易

观察上图可知,本国从封闭条件下的A点出发,将多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小麦。随着小麦产量的增加,其机会成本不断递增。外国从封闭条件下的A*点出发,将多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布,随着小麦产量的减少,其机会成本不断递减,相应的布的机会成本不断递增。

这种情形会一直持续到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相等时才会停止,最终本国在B点上进行生产,外国在B*点上进行生产。在开展贸易的条件下,两国共同的均衡价格一定介于贸易前两国国内的均衡相对价格之间。在贸易中,国际贸易均衡价格为P W=1,这一国际贸易均衡价格的确定是通过现实中不断摸索和试错完成的。贸易后本国的消费点确定在E点,外国的消费点确定在E*点,两国的贸易同时实现了均衡,表现为图中两国的贸易三角形全等。

与封闭条件下相比,各种按照比较优势分工并进行贸易,两国的福利水平都有所提高。本国贸易后的消费点E点与贸易前的A点比较,E点的福利显然好于A 点。不仅所消费商品组合的数量增加了,更重要的是E点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

之上,与A点相比,E点位于一条更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I1上,说明它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更大,与此同时,专业化分工使两国的生产能力也扩大了。

三、标准贸易模型

1、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

这里我们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个人的消费倾向,无差异曲线是在同一消费效用水平上棉布(C)和粮食(F)消费组合的轨迹。我们可以通过下图可以推导出棉布相对价格P C/P F上升会产生什么影响,如图所示:

棉布相对价格上升产生的影响

等值线的斜率等于棉布相对价格的负数,因此当棉布相对价格上升时,所有的等值线变得更陡峭了,尤其是,最大等值线会从VV1移到VV2,生产点会从Q1移到Q2,消费点会从D1移到D2。

首先当棉布的产出增加,粮食的产出减少时,生产点会从Q1移到Q2。这会使得消费点所在的等价值线VV1移到到VV2。所以消费点也会从D1移到D2。

这反映了P C/P F上升所产生的两个影响。第一,消费移到了一条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社会福利改善了,棉布价格上升时,同样数量的出口能换取更多的进口。第二,相对价格的变动使得消费点随无差异曲线向靠近粮食远离棉布的方向移动。

福利的增加时收入效应,在给定的福利水平下消费点的移动时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会使两种商品的消费量都增加,而替代效应使社会减少棉布的消费,增加粮食的消费,在一般情况下,当棉布的相对价格上升时,棉布对粮食的相对消费量会下降,也就是说棉布的相对需求下降。

所以说,棉布相对价格上升会引起相对需求下降。

2、经济增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经济增长意味着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往往来自于经济增长的偏向性,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就会产生偏向型增长。下图就分别说明了偏向于棉布和偏向于粮食的增长,图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都从TT1移到了TT2。如图所示:

(a)偏向于棉布的增长(b)偏向于粮食的增长

图(a)和图(b)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都向外扩张,从TT1移到了TT2,在图(a)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棉布,在图(b)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粮食。

三、局部均衡分析与贸易利益分配

两国封闭条件下均衡相对价格的差异是两国进行互利贸易的前提。

1、国际贸易均衡价格的局部均衡分析

下图是以小麦为例的对国际贸易均衡价格进行局部均衡分析的图示。图中横轴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