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计量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最新计量经济学-第一章-导论-课件教学讲义ppt
![最新计量经济学-第一章-导论-课件教学讲义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91a1fa192e45361166f58a.png)
▪ 参考性定义: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为 指导,以经济事实为依据,以数学、统计 学为方法,以计算机处理为主要手段,从 事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的数量规律及其应 用的研究,并以经济计量模型的建立和应 用为核心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山东经济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计量经济教研室
● 确定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与各种影响因素间的数量规律
需要有科学的数量分析方法
● 分析和检验所得数量结论的可靠性
需要运用统计检验方法
● 运用数量研究的结果作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
对数量分析的实际应用
结论:以上问题的研究具有普遍性,需要有一门学科去研究9 9
三、本课程的先行课程 《经济学》 《数学分析》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Frish:“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 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 说,都是必要的…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 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 Goldberge:“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 学,它把经济理论、数学、统计推论应用 于对经济现象的分析。”
★计量经济学=经济理论+数学方法+统计推 论(+计量软件)
二.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926年挪威经济学家R. Frisch提出 Econometrics
○1930年成立世界计量经济学会 ○1933年创刊《Econometrica》 ○20世纪40、50年代理论的大发展和60年代的应用
领域扩张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经典(现代)计量经济学的
发展
山东经济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计量经济教研室
(用股价指数观测)
1500
1000
●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主要 500
《计量经济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计量经济学》各章主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3d0a6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8.png)
《计量经济学》各章主要知识点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的交叉学科,旨在通过建立经济模型、运用数据和统计方法来定量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其各章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这一章主要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和发展历程。
让我们了解到计量经济学是利用经济数据和统计方法来验证经济理论、进行经济预测和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的学科。
还会阐述计量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如经济学、统计学的联系与区别。
同时,会提到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步骤,包括理论模型的设定、数据收集、模型估计、模型检验和模型应用等。
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模型之一。
我们要掌握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即 Y =β₀+β₁X + u ,其中 Y 是被解释变量,X 是解释变量,β₀是截距项,β₁是斜率系数,u 是随机误差项。
重点理解最小二乘法(OLS)的原理和应用,它是估计模型参数的常用方法。
通过最小二乘法,我们可以得到使得样本观测值与模型估计值的残差平方和最小的参数估计值。
还需要了解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如零均值假定、同方差假定、无自相关假定、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不相关假定以及随机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假定等。
第三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这一章,模型扩展到多个解释变量。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Y =β₀+β₁X₁+β₂X₂++βₖXₖ + u 。
要学会如何使用矩阵形式来表示和求解这个模型。
同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也有一系列假定,如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完全共线性等。
参数估计仍然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但需要注意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自相关等问题的检验和处理。
第四章:异方差性异方差性是指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不是常数,而是随着解释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了解异方差性产生的原因,比如模型设定错误、测量误差的变化等。
掌握异方差性的检验方法,如图示法、帕克检验、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等。
对于存在异方差性的模型,要学会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等方法进行修正,以得到更有效的参数估计。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ca7766a45177232f60a2f5.png)
第一章 绪论1.1 一般说来,计量经济分析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陈述理论(或假说) (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3)收集数据(4)估计参数 (5)假设检验 (6)预测和政策分析 1.2 我们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列出了影响因变量的解释变量,但它(它们)仅是影响因变量的主要因素,还有很多对因变量有影响的因素,它们相对而言不那么重要,因而未被包括在模型中。
为了使模型更现实,我们有必要在模型中引进扰动项u 来代表所有影响因变量的其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相对而言不重要因而未被引入模型的变量,以及纯粹的随机因素。
1.3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周期(即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收集的数据,如年度或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业、货币供给、财政赤字或某人一生中每年的收入都是时间序列的例子。
横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点收集的不同个体(如个人、公司、国家等)的数据。
如人口普查数据、世界各国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全班学生计量经济学成绩等都是横截面数据的例子。
1.4 估计量是指一个公式或方法,它告诉人们怎样用手中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去估计总体参数。
在一项应用中,依据估计量算出的一个具体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如Y 就是一个估计量,1nii YY n==∑。
现有一样本,共4个数,100,104,96,130,则根据这个样本的数据运用均值估计量得出的均值估计值为5.107413096104100=+++。
第二章 计量经济分析的统计学基础2.1 略,参考教材。
2.2N SS x ==45=1.25 用α=0.05,N-1=15个自由度查表得005.0t =2.947,故99%置信限为x S t X 005.0± =174±2.947×1.25=174±3.684也就是说,根据样本,我们有99%的把握说,北京男高中生的平均身高在170.316至177.684厘米之间。
2.3 原假设120:0=μH备择假设120:1≠μH检验统计量()10/25XX μσ-Z ====查表96.1025.0=Z 因为Z= 5 >96.1025.0=Z ,故拒绝原假设, 即此样本不是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计量经济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计量经济学》各章主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def51db3169a4517623a3a4.png)
第一章:绪论1.计量经济学的学科属性、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关系;2.计量经济研究的四个基本步骤(1)建立模型(依据经济理论建立模型,通过模型识别、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建立模型);(2)估计模型参数(满足基本假设采用最小二乘法,否则采用其他方法: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模型变换、广义差分法等);(3 )模型检验:经济意义检验(普通模型、双对数模型、半对数模型中的经济意义解释,见例1、例2 ),统计检验(T检验,拟合优度检验、F检验,联合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检验(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在时间序列模型中残差的白噪声检验等);(4 )模型应用。
例1:在模型中,y某类商品的消费支出,x收入,P商品价格,试对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并解释A"》的经济学含义。
In X = 0.213 +0.25 In 一0.31£其中参数卩'",都可以通过显著性检验。
经济意义检验可以通过(商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与商品价格负相关\商品消费支出关于收入的弹性为0.25 ( 1心/畑)=0.251】心/仏));价格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需求将减少31%。
例2 :硏究金融发展与贫富差距的关系,认为金融发展先使贫富差距加大(恶化), 尔后会使贫富差距降<氐(好转),成为倒U型。
贫富差距用GINI系数表示,金融发展用(贷款余额/存款总额)表示。
回归结果G/^VZ r =2.34 + 0.641;-1.29x;/模型参数都可以通过显著性检验。
在X的有意义的变化范围内,GINI系数的值总是大于1 ,细致分析后模型变的毫无意义;同样的模型还有:GINI系数的值总是为负= —13.34 + 7.12 兀一14.31#O3.计量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数据的三种类型:横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面板数据;线性模型的概念;模型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如果—个变量为随机变量,并与随机扰动项相关,这个变量称为内生变量),被解释变量为内生变量,有些解释变量也为内生变量。
计量经济学(庞皓)课后思考题答案
![计量经济学(庞皓)课后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f8c93a2b160b4e777fcf1a.png)
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
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计量经济学-1-绪论
![计量经济学-1-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edae88f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5.png)
数据类型
❖ 时间序列数据(time series data): 由不同时点或时期观测值所构成,其特点在于: 往往不能满足回归分析的基本假定。
❖ 混合横截面数据(pooled cross-sectional data): 不同年份的横截面数据混合,但不同年份的样本 点不同
❖ 时序横截面数据(panel data): 不同年份的横截面数据混合且每年样本点相同
统计图
1、散点图 2、折线图 3、条形图与直方图
1、散点图
经常用以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利用散点图可以判断用以拟合的函数形式
Y
X
1、散点图
Y
X
Y a bln X
2、折线图
经常用以观察一个变量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规律并进 行不同观察对象的比较
GDP指数(%) 118 116 114 112 110 108 106 104 102 100 98
1996 1555
1993
增加值用水系数 直接用水系数 完全用水系数 考虑占用的完全用水系数 对本地区的完全用水系数(考虑占用)
1500
1000 500 0
农业
662
561
543
241 62
一般工业
267 387 302 25 12
服务业
二、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理论模型的设计
样本数据的收集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250.0
750.0
1250.0
1750.0
2250.0
2750.0
3250.0
各省级固行定政资产区投投资 资数量的分布
《计量经济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李子奈
![《计量经济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李子奈](https://img.taocdn.com/s3/m/d13146b280eb6294dd886c81.png)
欢迎阅读第一章绪论参考重点:计量经济学的一般建模过程第一章课后题(1.4.5)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方法与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有什么区别?答: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是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
一4.5.性,1.2.3.4.如何缩小置信区间?(P46)由上式可以看出(1).增大样本容量。
样本容量变大,可使样本参数估计量的标准差减小;同时,在同样置信水平下,n越大,t分布表中的临界值越小。
(2)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
因为样本参数估计量的标准差和残差平方和呈正比,模型的拟合优度越高,残差平方和应越小。
5.以一元线性回归为例,写出β的假设检验1).对总体参数提出假设H 0:?=0, H1:??02)以原假设H0构造t统计量,3)由样本计算其值4)给定显着性水平?,查t分布表得临界值t ?/2(n-2)5)比较,判断若 |t|> t ?/2(n-2),则拒绝H0,接受H1;若 |t|? t ?/2(n-2),则拒绝H1,接受H;上届重点: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随机误差项产生的原因、最小二乘法、参数经济意义、决定系数、第二章PPT里的表(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人均GDP的回归)、t检验(△(平方)代表意义;△(平方)的认识)、能够读懂Eviews输出的估计结果第二章课后题(1.3.9.10)1.为什么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方程中必须包含随机干扰项?3.假设6. 回归模型是正确设定的9、10题为计算题,见课本P52,答案见P17第三章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上届重点:F检验、t检验调整的样本决定系数、“多元”里为什么要对△(平方)系数进行调整?第三章课后题(1.2.7.9.10)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在证明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无偏性和有效性的过程中,哪些基本假设起了作用?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仍然是针对随机干扰项与针对解释变量两大类的假设。
计量经济学 课后答案
![计量经济学 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9c36da2cc58bd63086bd11.png)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1.答: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是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
1-2.答:计量经济学自20年代末、30年代初形成以来,无论在技术方法还是在应用方面发展都十分迅速,尤其是经过50年代的发展阶段和60年代的扩张阶段,使其在经济学科占据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①在西方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有权威的一部分;②从1969~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XX位获奖者中有XX位是与研究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有关;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甚至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③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其他经济数学方法结合应用得到发展;④计量经济学方法从主要用于经济预测转向经济理论假设和政策假设的检验;⑤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从传统的领域转向新的领域,如货币、工资、就业、福利、国际贸易等;⑥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规模不再是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人们更喜欢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从总量上、趋势上说明经济现象。
1-3.答:计量经济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1-4.答:
1-5.答:从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看,它是定量化的经济学;其次,从计量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经济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看,也是如此,尤其是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之日起,已有多人因直接或间接对计量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有严格的区别,它仅限于经济领域;从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全过程看,不论是理论模型的设定还是样本数据的收集,都必须以对经济理论、对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有透彻的认识为基础。综上所述,计量经济学确实是一门经济学科。
计量经济学---第三版-李子奈---课后习题--答案
![计量经济学---第三版-李子奈---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5c29a7700abb68a982fbbf.png)
ÿÿÿÿÿ************************************************************************* *****************************************************************************ÿÿÿÿÿÿÿÿÿÿÿÿ第一章绪论(一)基本知识类题型1-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1-3.计量经济学方法与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有什么区别它在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1-6.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哪两个基本特征1-7.试结合一个具体经济问题说明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
1-9.计量经济学模型主要有哪些应用领域各自的原理是什么1-12.模型的检验包括几个方面其具体含义是什么1-17.下列假想模型是否属于揭示因果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为什么⑴ S t其中S t为第t年农村居民储蓄增加额(亿元)、R t为第t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亿元)。
⑵ S t1其中S t1为第(t1)年底农村居民储蓄余额(亿元)、R t为第t年农村居民纯收入总额(亿元)。
1-18.指出下列假想模型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1)RS t RI t其中,RS t为第t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RI t为第t 年居民收入总额(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与农村居民纯收入总额之和),IV t为第t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亿元)。
(2)C t 180其中,C、Y分别是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3) ln Y t ln K t L t其中,Y、K、L分别是工业总产值、工业生产资金和职工人数。
1-19.下列假想的计量经济模型是否合理,为什么(1) GDP i GDP i其中, GDP i (i 1,2,3) 是第i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
计量经济学(庞皓)课后思考题答案解析
![计量经济学(庞皓)课后思考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4bfc6fb8f67c1cfbd6b82d.png)
思考题答案第一章 绪论思考题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
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第一章 绪论(计量经济学-浙江大学 韩菁)
![第一章 绪论(计量经济学-浙江大学 韩菁)](https://img.taocdn.com/s3/m/fc0c6a7127284b73f2425034.png)
第一章 绪 论
§1-1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一、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是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 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 型,来研究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 门经济学科。 1926年,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R·Frisch)(获第一届 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出了“Econometrics”。 1930年12月,弗里希、丁伯根(荷兰,J·Tinbergen, 同获首届诺经奖)在美国克里夫兰发起成立了世界计量 经济学会。
哈维尔莫(挪威,T·Haavelmo,1989年获诺奖)等人专为用于经济 计量分析而推导出联立方程模型。
50年代,泰尔(T·Theil)发明了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60年代以后有关分布滞后的新处理方法得以发表。 电脑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大量复杂的经济计量模型得以建立和应 用,促进了计量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的发展。
第一章 绪 论
§1-1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二、计量经济学的性质 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
以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得者为例:
从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时起,至2005年,共有57位经济学家获 奖,直接因为对计量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贡献而获奖者达10人。 1969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和 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表彰他们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 程,前者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后者是经济计量学模型建造者之父。 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因发展 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而获奖,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1980年,美国经济学家劳伦斯·克莱因(Lawrence R·Klein)因创立了 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对经济波动和经济政策的分析之中而获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批判—Lucas批判
三、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 各种分类
–广义计量经济学和狭义计量经济学 –初、中、高级计量经济学 –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经典计量经济学和非经典计量经济学 –微观计量经济学和宏观计量经济学
△广义计量经济学和狭义计量经济学
• 广义计量经济学是利用经济理论、数学以及统 计学定量研究经济现象的经济计量方法的统称, 包括回归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时间 序列分析方法等。
18% 13%
7% 5% 3%
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经济
24%
金融与金融市场
财政与公共经济
国际经济
区域经济
30%
产业经济
其它
• 为什么? • 科学研究
观察(偶然、个别、特殊) 假设(理论、模型) 检验(实验、预测、回归) 发现(必然、一般、普遍)
计量经济学
规范N 分o析 rmat i ve
经济学 实 方证 法P 分 论 os析 i t i经 理 ve验 论T 分 分 Ehm 析 e析 oplrierit
• 计量经济学模型(Econometric Model)
–截面数据模型(Cross Sectional Data Model) –时间序列数据模型(Time Series Data Model) –综合截面和时序数据模型(Panel Data Model)
• 计量经济学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地位
–经济理论分析(行为分析)→数理分析 →数量分 析(主要是计量经济分析)
• 应用研究广泛开展
– 以《经济研究》发文数量对比为例
1984—2006年 3143篇论文的
统计分析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84 1987 1990 1993 1996 1999 2002 2005
论文总数
应用计量 研究论文 数
年份
• 应用研究广泛开展
– 以《经济研究》发文数量对比为例
应用计量论文占论文总数的比例 % 60 50 40 30 20 10 0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比例 年份
• 应用领域广阔
– 以《经济研究》发文为例
应用计量经济学论文研究对象分布
– R.Frish创立
– T.Haavelmo建立了它的概率论基础 – L.R.Klein成为其理论与应用的集大成者
• 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
–单方程模型(Single Equation Model) –联立方程模型(Simultaneous Equations Model) –以线性模型为主要形式
• 狭义计量经济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计量 经济学,以揭示经济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为目的, 在数学上主要应用回归分析方法。
• 本课程中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就是狭义计量经 济学意义上的经济数学模型。
△ 初、中、高级计量经济学
• 初级以计量经济学的数理统计学基础知识和经 典的线性单方程模型理论与方法为主要内容;
• 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理论可以概括为:
–依据某种已经存在的经济理论或者已经提出的对经 济行为规律的某种解释设定模型的总体结构和个体 结构,即模型是建立在已有的经济理论和经济行为 规律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引进概率论思想作为模型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选择 随机联立线性方程组作为模型的一般形式;
–模型的识别、参数的估计、模型的检验是主要的技 术问题;
萨缪尔森(P.Samuelson) :“第二次大战后 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
• 中国经济类本科生核心课程
– 《计量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一起成为各国高校经济类学生的核心课程。
– 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 员会成立,在第一次会议上,讨论并确定了高等学 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8门共同核心课程,其中包括 《计量经济学》。
i c
计量经济学
• 为什么?
– 方法论 – 实证方法 – 经验方法 – 回归方法 – “实事求是”
二、计量经济学模型
• 模型
–物理模型 –几何模型 –数学模型 –模拟模型
• 数学模型
–经济数学模型 – ……
• 经济数学模型
–理论模型 –经验模型
• 经验模型
–计量经济学模型 –投入产出分析模型 –经济控制论模型 – ……
– 将《计量经济学》首次列入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 是我国经济学学科教学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 标志,对我国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 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 以清华为例:被历年毕业生(本、研)列为“最受 欢迎”的课程
– 高校调查:被重点大学经济类学生列为“最重要” 的课程
• 人才深受社会欢迎
• 应用计量经济学则以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 型为主要内容,强调应用模型的经济学和经济 统计学基础,侧重于建立与应用模型过程中实 际问题的处理。
• 本课程是二者的结合。
△ 经典计量经济学和非经典计量经济学
• 经典计量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etrics)一 般指20世纪70年代以前发展并广泛应用的计量 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计量经济学 §1.2 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模步骤 §1.3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 在经济学科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
克莱因(R.Klein):“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 济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在大多数大 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 学课程表中最有权威的一部分”。
• 中级以用矩阵描述的经典的线性单方程模型理 论与方法、经典的线性联立方程模型理论与方 法,以及传统的应用模型为主要内容;
• 高级以非经典的、现代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 方法与应用为主要内容。
• 本课程定位于中级水平上,适当引入高级的内 容。
△ 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介绍、研究计量经济学的 理论与方法为主要内容,侧重于理论与方法的 数学证明与推导,与数理统计联系极为密切。 除了介绍计量经济模型的数学理论基础、普遍 应用的计量经济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与检验方 法外,还研究特殊模型的估计方法与检验方法, 应用了广泛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