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绘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绘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
姓名:何林张大千美术学院2007级5班学号:20071040067
摘要:
绘画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其主要功用在于释放和洗涤人类的精神,传达人类的情感。情感是绘画要表现的主要内容,是绘画存在的根本。本文从创作情感对绘画的影响及其具体表现,着重强调了绘画中自由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提高人类对自身的关注,体现人本主义的精神,使绘画的发展空间得以更加广阔的拓展。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艺术鉴赏,审美知觉都将是我们获得审美经验的起点和基础,但真正的核心是审美情感。这是因为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以感性的知觉开始,却不以此结束。一旦艺术家进入艺术构思过程,那么他们活动主要就在情感和想象的领域展开,从而得出“尊重画家感受,赋予画面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
绘画,情感,生命力
情感是艺术作品必须具备的价值,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包含一个时代,一个画者。。。所代表的情感。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浏览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伦勃朗、徐悲鸿、张大千等大师的作品,会感到那些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任何东西不可比的,因为它们包含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及个人的情感。无论是一首歌、一首诗、一幅画,它们的创作都包含着创作者的情感,情感都将是我们获得灵感和表现的基础。这是因为艺术创作需要作者以感性开始,但不以此结束。一旦艺术家进入构思过程,那么他们活动就在情感和想象领域展开,赋予画面新的生命力。
一、绘画创作与生活。
1、绘画创作要立足于本。
从远古岩画受伤的野牛,至今青海玉树大地震。一幅幅画面栩栩如生、催人泪下。最打动人心的艺术创作题材往往都是那些最平凡的,与生活最切近的事物,并且这些被艺术家拿来表现的题材并非是特定的,而是这些事物发生了一系列有感情的行为后,才会在对生活有感受的艺术家面前脱颖而出,与此同时这种情感也是最先被那些对生活有感悟的人所发现的。因此,对生活的感悟积累的越深厚的艺术家,越能创作出感动观众的有生命力的作品。
2、解放思想,发挥想象。
创作一旦成为一种模式,实际上就开始僵化,失去它的生命意义。绘画作品应该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创造而不是制作产品。产品是制作的,但是作品是创造的。重复的东西永远是产品,是没有生命力。因此我们在绘画创作中要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那么在创作中除了与生活接近之外,我们还需要解放思想,发挥自己的想象。让自己的作品来表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去诠释生活,去赋予画面新的生命力。
3、关注时代,关注生活。
绘画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是通过一代又一代对绘画痴迷的人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而他们的绘画总是跟他们的时代,他们的民族息息相关。例如《格尔尼卡》的创作者毕加索,他的作品就与他的民族受到法西斯侵略息息相关。程丛林的《华工船》就是文化大革命伤痕派的代表。罗中立的《父
亲》反应一个时代,一个中国改革开放农民的形象。。。。他们的艺术作品评都和当时时代、生活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用绘画创作的语言记录着这些事,也将自己本身的情感融入画面之中。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现对社会的观察,对生活的感悟,重新赋予时代的生命力。
二、绘画创作的情感虔诚。
1、创作要以人为本。
整个中国绘画史一直是以人为本的,只是到了近代才由所谓理论家们学舌西方近现代绘画理论曲解为不知所云。改变这些误解主要还是多多彰显中国古代其众多优秀作品,用以借鉴,丰富现代绘画创作。这些古代作品就是当代美术界最好的消毒剂。北齐娄睿墓现存400平方米七十一幅壁画中的一部分。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生活的显赫场面。墓主人娄睿系北齐武明皇太后之侄,官至大将军大司马、大师,是北齐政权中主要人物。娄睿墓壁画题材有出行图、回归图、仪仗图、显宦生活图、祥瑞图与天象图。《仪卫出行》这组骑卫绘于墓道西壁中栏,是长卷式仪卫出行图的一部分,左段画面有八人三马,这是北齐贵戚外出时从行部众的写照。右段为仪卫出行画面的从骑,画有二人二马,二马矫健俊朗,二人的衣纹服饰略夸显张之态,给人以迎风飘扬的感觉,增强了画面的动势。整个画面构图紧凑,人物顾盼传神,艺术水平卓越,也难怪不少评论认为是北齐画圣杨子华或者是曹仲达的手笔。《校书图》分开三段贴上,这画卷上的马的画法与壁画上的马的画法多有不同,很难判断是同一人所为。现在附会古代名家的现象太泛滥,壁画作者在当时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不像现在,动不动就是什么家,那时候是真正的官本位制,画这种冥画(坟墓里的画),在当时可能就是民间的画手。因此判断是当时宫廷画师杨子华,曹仲达等说法都是很勉强的。至于画风或者师承,这是应该深入探讨的。不止是民间画匠,即便是宋徽宗这个宫廷画师的领头人也是以人为本的。因此渴望艺术家们包括业余书画家关注现实,关注民众是我们的心愿。
2、创作需要情感真实。
艺术,它对于我们更多的是情感寄托,精神上的追求。每一笔,每一画,都是画家的情感表达,对画面的布局安排,对关注点的选取,都透着画家的所思所想。伟大的艺术家能够通过有限的画面来表达,给我们展现一个无限的精神世界,使我们思考,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能够吸引无数的人为其微笑驻足,格列柯的基督与圣母是那样的空灵和神圣,中国的山水画使我们的心与自然交融,齐白石、张大千等的每一笔画都能让我们感到生活的平实与贴切。
2.1创作与自然情感
我们说,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但又不等同于生活真实;同样,创作情感来源于生活中的自然情感,但又不等同于生活中的自然情感。实际生活中的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都还不是艺术创作所必须的自然情感。苏珊.
朗格强调说:“一个艺术家表现的情感,但并不是像一个大发牢骚的政治家或是像一个正在大哭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为什么自然情感不能自动成为创作情感呢?这主要是因为自然形态的情感往往只带有刺激人、折磨人的特征,而不带有可供享受的特征。政治家大发牢骚,可以刺激人,激起人的同感或者反感,但不能给人以享受的快乐。那么自然形态的情感要经历怎样的转换、移置才能变成可供享受的情感。在这里最关键的是回忆与沉思,或者说是“再度体验”。人们谈到英国18世纪著名诗人渥兹渥斯的艺术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