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激励及其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为什么没有学习的积极性
• 高中的时候,张华是个刻苦努力的好学生,脑子里每天想的就是要争取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张华每天都把计划排得满满的,就连吃饭的时候也不忘背几个单词。这样的生活虽然很单调,但却很充实。日子 一天一天过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华最终考取了梦寐以求的某名牌大学的计算机系。
动机理论
• 人之所以会采取某种特定的行为是由其 动机所决定的
• 一个人愿不愿意从事某项工作,干劲是 大还是小,全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进行这 项工作的动机及动机的强弱。
• 动机是鼓励和引导一个人为实现某一目 标而行动的内在力量。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行为产生的原因
内在需求 个人能力 结果感知
第一级结果 努 力 业 绩 第二级结果 报 酬
期望 员工相信通 过努力能完 成任务 这件事我能做吗?
手段 员工相信好 的业绩会给 他带来报酬 做得好能得到什么?
效价 员工相信这 报酬是他所 需要的 我重视这个报酬吗?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根据期望理论,如何解释案例 中张华的行为? ----
行为理论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人性模式
每一个管理者,心中都有一
个关于人是怎么样的人的模式, 并按照这一模式对下属采取相应
的激励方法。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关于人性的认识
自然人 • 人是动物,具有动 物有本能 • 情欲、学习能力、 求生本能 经济人 社会人
• 人 是 高 度 理 性 的 , 其 • 人是社会人,其行为受 行 为 依 据 其 理 性 思 考 。 到社会群体规范的制约。 • 生性好争且很自私,力 • 每个个体都受法律规章 和伦理道德的制约。 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 大的满足。
授权等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规章制度
组织目标的实现
改变激励手段和方法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激励基本原则
• 激励的手段必须针对被激励者 内容型激励理论—— 的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而且——愿意做 要随着被激励者需求的变化而 变化。 • 通过合理分配任务、培训和授 权等手段,创造条件使被激励——能够做且做好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者能够采取相应的行为,并通 过明确目标要求引导和规章规 范其行为。 • 根据被激励者的行为结果有助 过程型激励理论—— 于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给予公——继续做正确的事 平的奖惩 ,而且奖惩的内容必 须能够影响被激励者个人目标 的实现程度。
O — < I A
O — I B
O — = I A
O — I B
O — > I A
O — I B
不公平
公平
不公平
减少贡献或 要求增加报酬
工作满意 行为继续
增加贡献 要求减少报酬
式中:O(Outcome)=报酬:工资、奖金、津贴、晋升、荣誉、地位等 I(Input)=贡献:工作数量与质量、技术水平、努力程度等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针对案例中的张华, 根据上述激励原则, 总体上应该怎么做?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三、激励理论与方法
激励理论
内容型
着重点
从研究需求入手,着重探 讨什么东西能使一个人采 取某种行为
代表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 成就激励论 双因素理论 归因理论 强化理论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
• 激励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在于了解被激励者 的内在需求。 • 使外在的激励手段与被激励者的内在需求 相结合是激励的要旨。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亚当斯 :公平理论
• 人是社会人,一个 人的工作动机,不 仅受其所得报酬绝 对值的影响,而且 受到相对报酬多少 的影响。
• 每个人都会根据对 投入产出的比较结 果,决定今后的行 为。
比较过程 当事人A O — I O — I A O — I B 当事人B O — I
三、激励理论与方法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一、行为、动机与激励
案例分析 张华为什么沉迷于 游戏?为什么缺乏 学习积极性?
为什么没有学习的兴趣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激励机制 行为控制
(如何使人做某事)
动力机制 行为产生
(人为何愿意做某事)
人性
人的本质
(人是什么)
激励理论
动机理论
关于人的学说
复杂人 • 人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与人是不同的,人是会变的,因此,人是复杂的。 • 每一个人由于受社会教育的程度的不同和不断地接受着社会的教育,因此 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从案例中看,张华作为自 然人、经济人、社会人、 复杂人的特性表现在哪几 方面?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第十章 激励原理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前言
• 激励是激发和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 采取行动的过程。
• 组织的生命力来自于组织中每一个成员 的热忱。 • 如何激发和鼓励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是管理者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本讲内容
一、行为、动机与激励的关系
二、激励机制与原则
– 不强化:对某种行为不采取任何措施,既不奖励也不惩罚。
– 惩罚:对不良行为给予批评或处分。 – 综合策略:指对某人的不同行为采取一种以上的策略。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根据强化理论,如何解释案例
中张华的行为?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基本激励方法
• 工作激励:通过设计合理的工作内容,分配恰 当的工作来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热情;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理论&案例
• 期望理论: 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 • 大二刚开始时:因为认为学到的东西没有用, 所以V 0,M 0 • 如今,因为自身能力不足,力不从心,E M 0 0,
• 游戏一方面满足了他的成就需要,一方面不断 升级使他越发得心应手,所以V 1,E 1,所 以M 1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案例分析
• 请问:为什么以前张华能够潜心学习?为 什么现在反而成了一种负担?怎样才能重 新引发张华自己的学习兴趣? • 要求:列出影响张华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运用相应的激励理论分析其行为变化的原 因,并提出重新引发其学习兴趣的方法。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 成果奖励:在正确评估员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 给予其合理的奖惩,以保持员工行为的良性循 环; • 培养教育:通过思想、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 提高员工的素质,从而增强员工的进取精神和 工作能力。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总结
• 管理者是通过他人的工作实现工作目标的, 因此,激励人是其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 能。
刚进入大学时,张华对大学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活动都去参加,同时还保留着高中时的学习习 惯,除了参加一些活动外,每天教室、寝室、食堂,过着简单的“三点一线”的生活。张华的勤奋学习和积极主 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第一学年结束的时候,张华获得了一等奖学金,在学生会里的表现也得到了部长的认可和 器重,有望在大二换届选举的时候接替原来的部长。 大二的时候,专业课逐渐多起来了,在开学几个星期后,张华觉得某些专业课枯燥无味,自己一点兴趣也没有, 上课时常常打磕睡。在一次与学长的闲聊过程中,张华得知学校学的很多东西是与社会脱节的,现在学的东西到 工作的时候能用到的很少。后来与各方面交往多了,听到了很多类似的说法。张华开始对刻苦学习书本知识产生 了怀疑:学习的东西到工作的时候又派不上用场,那自己这么辛苦干什么? 每每想到这些,张华心中就不免有些失落。看看寝室的同学每天上上网,打打游戏,有空参加一些课外的活动, 十分轻松自由,张华的学业也渐渐松弛了下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经朋友介绍玩上了网络游戏,逐渐地,网络游 戏成为了他生活的重心,上课反而成了“调剂”,偶尔去听听课,也听不进去老师的讲课。随着在游戏里级别的 升高,张华感受到了成就感,渐渐地魔兽成了他每天都离不开的精神食粮,而对学习的兴趣则越来越小,抄作业 和逃课成了家常便饭,学习成绩开始直线下滑。大二结束时,竟然有几门课还亮起了红灯。 看到这个结果,张华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知道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细心的辅导员觉察到了张华的变化, 在学期未与张华进行了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谈话之后,张华自己也好好地进行了一次反省,觉得自己过去一年 里沉迷于游戏确实不应该,在大三自己应该振作起来,认真学习,把成绩追上去。 张华于是重新拾起课本,返回课堂。这时张华才发现书上的知识是那么陌生,自己竟然连一个小程序都编不出来, 而自己的学习兴趣却太不如从前,常常看不了几页书就看不下去。看到周围曾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很多同学都 在如饥似渴的学习着各种计算机知识,有些甚至已经成了编程高手,张华不免心中着急。 •
需要层次
• 生理需要 • 安全需要 • 社交需要 • 尊重需要 • 自我实现需要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 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则 是没有不满意。
不表扬不授权 没有满意 (无激励因素) 给予赞赏、发展的机会 满意 (有激励因素)
工作有报酬 没有不满意 (有保健因素)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根据公平理论,如何解释案例 中张华的行为?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斯金纳:强化理论
• 人具有学习能力,通过改变其所处的环境,可以保持和加 强积极的行为,减少或消除消极行为,把消极行为转化为 积极行为。
• 几种行为改造策略:
– 正强化:对正确的行为及时加以肯定或奖励。 – 负强化:通过人们不希望的结果的结束,而使行为得以强化。
光干活无报酬 不满意 (无保健因素)
• •
激励因素是以人对工作本身的要求为核心的 只有激励因素的满足,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根据双因素理论,如何解释案
例中张华的行为?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弗洛姆 :期望理论
• 人是理性的人,对于生活与事业的发展,他们有既定的信 仰和基本的预测;一个人决定采取何种行为与这种行为能 够带来什么、结果对他来说是否重要有关。 • 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
心理发展水平
• 需要的存在是促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基础 • 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这种需求也就失去了对行 为的唤起作用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影响张华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学习动机 • 自身对知识的渴求 • 为就业提供成绩基础 • 适应学校的学习大环境 • 寻求他人的认同和尊重 • 证明自我价值
动机
行为
个人目标
外在刺激
行动条件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动机的形成过程
未知内容 的新需求
知道内容
知道途径
外界现实 机会
紧张不安
意愿
意向
动机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二、激励机制和原则
未满足的需求 产生新的需求 知觉
价值观
能力 培训
个人目标实现程度
教育
动机
行为
行为结果
奖惩
宣传
激励手段
行为改造型
过程型
从行为控制着手,着重探 讨如何引导和控制人的行 为 研究一个人被打动的过程, 着重研究行为产生、发展、 改变和结束的过程
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 之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人的需要是分等分层的,呈阶梯式逐级上升
需 求 相 对 强 度 生理 安全 社交 尊重 自我实现
在案例 中,张 华有哪 些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