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走进傣族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傣族——民族介绍完整版ppt课件
![傣族——民族介绍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892d4fda38376bae1fae68.png)
传佛教神秘的信仰、盛大快乐的泼水节,
更重要的是还有美味的手抓饭。
让我如何不爱他?
傣 族 15
THANKS
16
饮 食
傣族手抓饭
最爱 手抓饭
傣族竹筒饭
傣 族 11
饮 食
炸蚕蛹
炸竹虫
傣 族 12
饮 食
傣家撒撇汤
傣族竹筒酒
傣 族 13
傣
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为什么喜欢
傣族?
傣 族 14
傣
族
因为傣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远古的
哀牢人到今天的新傣族,他们生活在我国
西南边陲上,一代代傣族人创造了灿烂美
好的文化。傣族同胞有着美丽的服饰、南
饮 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傣 族著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 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还
有独具特色的菠萝紫米饭,
其味清甜可口。傣族也食昆
虫。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
虫种类繁多。经常食用的昆
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
鳖、蚂蚁蛋等。生、鲜、酸、
辣、野是傣家菜的特点。
傣族最有名的当然是手抓饭,
我就好喜欢吃呢。
傣 族 10
傣 3族
宗 教
宗教:傣族普遍 信仰南传上座部 佛教,属于小乘
佛教,同时保留
着原始鬼神崇拜
的残余。
傣 4族
服 饰
女子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腰身细小,下摆宽,下 着各色筒裙。女子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 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
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 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 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男孩到11岁 左右,即请人文身,文身的图形大多以虎、豹、狮、龙、 蛇、鹰为主。
云南民族文化——傣族69页PPT
![云南民族文化——傣族69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29ef6b13aa00b52acfc7caf0.png)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傣族风俗文化简介ppt课件
![傣族风俗文化简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6eb82f6c85ec3a87c2c584.png)
傣族服饰
傣族女性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 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傣族女性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 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 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 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她们一般喜欢穿 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 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 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 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 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 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 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 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 傣族服饰,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黑色或白 色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 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 四肢刺上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 饰。
完美组合:葫芦丝加中 国结
族中 国 少 傣数 族民
——
傣族及人口排名前五位少数民族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壮族 满族 回族 苗族 维吾尔族 傣族
少数名 族(55)
壮族
人口数(万)
1617.88
满族
回族 苗族
1068.23
981.68 894.01
哥特式建筑中国少数Fra bibliotek族——傣族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 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 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 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 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 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 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 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 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 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 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 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 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 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 哥特式建筑不仅与宗教 艺术有很大关系,还与欧洲国家的气候, 建筑材料有莫大的关系,这与傣族的竹 楼产生不是很相似吗?
《傣族》ppt课件
![《傣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1bb38b964bcf84b9d57bec.png)
什么气候类型,适合
an/y
种植什么作物。
uwe
n/ 数
3、亚洲在什么地方还 有这种气候类型分布。
学
课
件
在傣族居住的乡村里,兼有 很多很多佛寺。一般男孩子长到八九岁时,都要到佛 寺里当一段时间和尚。
曼阁佛 寺
佛塔
佛亭
橄榄坝
1 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傣族、 哈尼族、布朗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
傣家竹楼说出这种建筑的特点,并讨 论在当地的气候条件下有什么优点?
民族风情园
泼水节时傣族一年 一度的盛大节日, 时间为代理六月, 时傣历新年元旦, 相当于公历四位置 2傣族宗教信仰 3民族风情 3 傣族传统节日
再见!
傣族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1傣族居住地理位置 2傣族宗教信仰 3民族风情 3 傣族传统节日
傣族珠海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和德宏 等地区。
西南
云南
西双版纳
PPT
课
件 : /keji
读左面的景洪各月平均 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 :
an/
语
文
1、西双版纳地区的气
课
候特点。
件
:
2、这里的气候属于
/keji
孔雀舞、泼水节等民族舞蹈和节日。
傣 族
基诺族
傣族山寨和傣家竹楼
孔雀舞
西双版纳位置示意图
2 边陲胜地
位于云南省南部, 南面与中南半岛的国 家老挝、缅甸接壤。
最大的河是澜沧江 ,进入中南半岛后 更名为湄公河。
4 动物乐园
鸟兽种类之多,是国内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不少动 物是国内仅有的。
著名的动物有 象、羚羊、虎、长臂猿、绿孔雀 等。
傣族PPT
![傣族PPT](https://img.taocdn.com/s3/m/cb2eb6d8b14e852459fb570d.png)
傣族风情
——傣族特色
傣族简介 特色艺术——孔雀舞 特色节日——泼水节 特色食物——虫类食品
特色服饰
傣族简介
傣族(The Dai ethnic group/ The shan ethnic group),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 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 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 根据2006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傣族人口有126万。 傣族历史悠久,与属壮洞语族的壮族、侗族、水 族、布依族、黎族、毛南族、仡佬族等有着密切 的渊源关系,都是“百越”“骆越”民族的后裔。 具有共同的分部区域、经济生活、文化习俗和民 族特点,语言方面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同源词和 相同的语法结构。
孔雀舞
傣族的历史悠久,从公元1世纪,汉武帝开发西南后就与内 地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一直保持往来。东汉时,傣族首领多 次派遣使者率表演乐舞、魔术、杂技者到洛阳献艺。由此可 见,傣族的乐舞文化早在两千年前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 傣族人民喜爱和崇尚孔雀,不但许多的人们在家园中饲养 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和吉祥、幸福的象征 。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 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傣族民间传统 的《孔雀舞》有着很长历史,并被纳入了宗教 的礼仪之中。因此,每年的佛教节日和迎接新年时,都一定 要表演《孔雀舞》。至于必须要表演《孔雀舞》原因,还有 着一段优美的传说。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 既讲究实用,又有很 强的装饰意味,颇能 体常穿 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 裤,以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傣 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西双版 纳的傣族妇女上着各色紧身内衣,外 罩紧无领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统裙, 长及脚面,并用精美的银质腰带束裙; 德宏一带的傣族妇女,一部分也穿大 统裙短上衣,色彩艳丽,一部分(如 潞西、盈江等地)则穿白色或其它浅 色的大襟短衫,下着长裤,束一绣花 围腰,婚后改穿对襟短衫和统裙;新 平、元江一带的“花腰傣”,上穿开 襟短衫,着黑裙,裙上以彩色布条和 银泡装饰,缀成各式图案,光彩耀目。 各种傣族妇女服饰均能显出女性的秀 美窈窕之姿。傣族妇女均爱留长发, 束于头顶,有的以梳子或鲜花为饰, 有的包头巾,有的戴高筒形帽,有的 戴一顶尖顶大斗笠,各呈其秀,各显 其美,颇为别致。
——傣族特色
傣族简介 特色艺术——孔雀舞 特色节日——泼水节 特色食物——虫类食品
特色服饰
傣族简介
傣族(The Dai ethnic group/ The shan ethnic group),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 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 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 根据2006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傣族人口有126万。 傣族历史悠久,与属壮洞语族的壮族、侗族、水 族、布依族、黎族、毛南族、仡佬族等有着密切 的渊源关系,都是“百越”“骆越”民族的后裔。 具有共同的分部区域、经济生活、文化习俗和民 族特点,语言方面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同源词和 相同的语法结构。
孔雀舞
傣族的历史悠久,从公元1世纪,汉武帝开发西南后就与内 地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一直保持往来。东汉时,傣族首领多 次派遣使者率表演乐舞、魔术、杂技者到洛阳献艺。由此可 见,傣族的乐舞文化早在两千年前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 傣族人民喜爱和崇尚孔雀,不但许多的人们在家园中饲养 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和吉祥、幸福的象征 。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 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傣族民间传统 的《孔雀舞》有着很长历史,并被纳入了宗教 的礼仪之中。因此,每年的佛教节日和迎接新年时,都一定 要表演《孔雀舞》。至于必须要表演《孔雀舞》原因,还有 着一段优美的传说。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 既讲究实用,又有很 强的装饰意味,颇能 体常穿 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 裤,以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傣 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西双版 纳的傣族妇女上着各色紧身内衣,外 罩紧无领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统裙, 长及脚面,并用精美的银质腰带束裙; 德宏一带的傣族妇女,一部分也穿大 统裙短上衣,色彩艳丽,一部分(如 潞西、盈江等地)则穿白色或其它浅 色的大襟短衫,下着长裤,束一绣花 围腰,婚后改穿对襟短衫和统裙;新 平、元江一带的“花腰傣”,上穿开 襟短衫,着黑裙,裙上以彩色布条和 银泡装饰,缀成各式图案,光彩耀目。 各种傣族妇女服饰均能显出女性的秀 美窈窕之姿。傣族妇女均爱留长发, 束于头顶,有的以梳子或鲜花为饰, 有的包头巾,有的戴高筒形帽,有的 戴一顶尖顶大斗笠,各呈其秀,各显 其美,颇为别致。
傣族PPT-民族文化PPT35页
![傣族PPT-民族文化PPT35页](https://img.taocdn.com/s3/m/f8d65b39b9f3f90f77c61bc7.png)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பைடு நூலகம்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傣族PPT-民族文化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傣族PPT
![傣族PPT](https://img.taocdn.com/s3/m/4c2afef3941ea76e58fa04db.png)
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 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 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 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傣族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 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 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 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 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 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 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 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
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 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 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傣族人们的生活习惯多与宗教活动有关, 佛教对傣族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都具 有明显影响,主要有关门节、开门节、 泼水节等。
傣பைடு நூலகம்概况
傣族,现有人口102.5万。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 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各县市。傣族自 称“傣仂”、“傣雅”,后定名傣族。 傣族历史悠久, 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
傣族人村寨大多
建于平坝近水的地 方,翠竹掩映,溪 流环绕。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
傣族人饮食
傣族人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的 是竹筒饭。其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 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 吃起来清香可口。他们还喜饮酒和 食酸辣,好吃鱼虾等水产,普遍有嚼 槟榔的习惯。
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
纳的特产,在唐代就已 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 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 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 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 中外驰名的名茶。
赛龙舟
每年在西双版纳的泼 水节的第一天,傣族 人民都要举行横渡澜 沧江的赛龙舟活动。 龙舟用铁椿木制成, 船身上画有华美的彩 纹,披红挂彩,在木 雕的龙尾上插1根饰有 彩带的竹竿,参加赛 舟的小伙头上缠一块 红锦,比赛时,舟中 间站立1人击锣指挥, 在规定的范围内,哪 一队先到达目的地为 胜。
傣族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 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 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 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 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 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 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 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
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 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 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傣族人们的生活习惯多与宗教活动有关, 佛教对傣族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都具 有明显影响,主要有关门节、开门节、 泼水节等。
傣பைடு நூலகம்概况
傣族,现有人口102.5万。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 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各县市。傣族自 称“傣仂”、“傣雅”,后定名傣族。 傣族历史悠久, 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
傣族人村寨大多
建于平坝近水的地 方,翠竹掩映,溪 流环绕。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
傣族人饮食
傣族人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的 是竹筒饭。其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 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 吃起来清香可口。他们还喜饮酒和 食酸辣,好吃鱼虾等水产,普遍有嚼 槟榔的习惯。
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
纳的特产,在唐代就已 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 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 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 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 中外驰名的名茶。
赛龙舟
每年在西双版纳的泼 水节的第一天,傣族 人民都要举行横渡澜 沧江的赛龙舟活动。 龙舟用铁椿木制成, 船身上画有华美的彩 纹,披红挂彩,在木 雕的龙尾上插1根饰有 彩带的竹竿,参加赛 舟的小伙头上缠一块 红锦,比赛时,舟中 间站立1人击锣指挥, 在规定的范围内,哪 一队先到达目的地为 胜。
《傣族旅游文化》课件
![《傣族旅游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e3442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13.png)
傣族的民俗文化
傣族舞蹈:傣 族舞蹈是傣族 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包括 孔雀舞、象脚
鼓舞等
傣族服饰:傣 族服饰色彩鲜 艳,图案丰富, 具有浓郁的民
族特色
傣族建筑:傣 族建筑以竹楼 为主,具有独 特的建筑风格
和民族特色
傣族饮食:傣 族饮食以酸辣 为主,具有独 特的民族风味
和特色食品
傣族的特色美食
傣族烤鱼:用竹签串起,烤至金黄,外酥里嫩 傣族烤鸡:用香料腌制,烤至皮脆肉嫩,香气扑鼻 傣族烤猪:用炭火烤制,肉质鲜嫩,口感丰富 傣族烤鸭:用香料腌制,烤至皮脆肉嫩,味道鲜美
傣族的节庆活动
泼水节:傣族的 传统节日,每年 4月举行,人们 互相泼水祝福
开门节:傣族的 传统节日,每年 7月举行,庆祝 丰收和祈祷平安
关门节:傣族的 传统节日,每年 10月举行,庆祝 丰收和祈祷平安
花街节:傣族的 传统节日,每年 3月举行,人们 用鲜花装饰街道, 庆祝春天的到来
傣族的文化艺 术
文化传承:通过语 言、文字、服饰、 建筑、饮食等方式 传承
宗教信仰:信仰佛 教,注重礼仪和道 德
传统习俗:傣族有 自己的传统节日和 习俗,如泼水节、 孔雀舞等
傣族的旅游资 源
傣族的风景名胜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野生动植物丰富 傣族村寨:傣族建筑风格,民族风情浓郁 傣族文化:傣族舞蹈、傣族服饰、傣族美食等 傣族节日:泼水节、傣族新年等,体验傣族文化魅力
有民族特色
傣族音乐:以 葫芦丝、三弦 等乐器为主, 旋律优美,富
有民族特色
Hale Waihona Puke 傣族歌曲:以 民歌、情歌、 叙事歌等为主, 歌词优美,富
有民族特色
傣族舞蹈与音 乐的结合:傣 族舞蹈与音乐 相互融合,形 成了独特的傣 族文化艺术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行。节日三天,头两天送旧,最后一天 迎新。节日里举行泼水活动,边泼边喊, 以示吉祥如意。此外,还要放高升、丢包、 荡秋千、开物资交流会等,青年人借此以 导爱求偶。泼水节的由来和传说多与西双 版纳相似。
1、傣族的歌舞音乐(孔雀舞、葫芦丝、民歌)。 2、傣族的民间故事。 3、傣族的历史。 4、傣族的分布。
在傣族村寨,“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兴要”、“路不拾遗”,可以说是傣族人民 的传统美德。如果有谁手脚不干净,哪怕只是小偷小摸,也会被视为极端可耻的 行为,遭到众人的鄙视和谴责,以至使他没有立足之地。平时,人们下田劳动或 走亲访友,把门钥匙就放在明处,人人随手可取,必担心丢失财物。
泼水节,傣历六月(清明节后10天)
傣族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 傣族自治州、德宏景颇族傣族自治州
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 祜族佤族自治县等地区,自古就是我 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妇女服饰因地区而异。金平县勐拉地区妇女上着白色、绿色和蓝色等布料
制成的对襟圆领窄袖紧身衣,下着黑色或杂色长筒裙,系两米长的红、绿色绸子 腰带,结发于顶或编独辫。红河、藤条江沿岸的妇女穿黑色无领姊妹装,上衣稍 长肥大,袖子短而宽,袖口镶有花边和花绸缎。未婚女子镶边的绸缎用红色,已 婚妇女用绿色或蓝色。上衣饰以银币扣子,领口和和两侧腑下装订银泡。用黑布 包头,包头布两端绣花垂于两耳上下。下着黑、蓝色筒裙。石屏、绿春的妇女上 衣内着圆领左开襟短褂,用青、蓝、绿、粉红布或绸缎做布料,胸前嵌细银泡, 外穿窄袖圆领无钮短衣;下着青色土布筒裙,裙边边镶彩布,裙腰打折,以彩带 绕腰数道结初束腰;头发束于顶,以青蓝色土布缠民,头巾末端缀有一串彩线缨 穗。普遍喜戴手镯、耳环、戒指。男子多穿青、蓝布对襟短衣,下着青布长管宽 裆裤,多用青、蓝布包头,外衣喜用银、铜钮扣。弥勒、泸西、个旧、建水等内 地的傣族着汉族,传统的服饰早已消失。
孔雀是聚居在西南边陲的傣族古代图腾崇拜-宗教艺术的遗存,一直被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 民间流传的传统"孔雀舞"只有男性表演,舞者身 背象征翅膀的沉重道具,限制了形体的自由与舒 展。编创者突破传统--尝试以女性来展示孔雀的 美丽,在服饰上也进行了革新--去掉沉重的道具, 代之以坠满孔雀羽毛的宽摆长裙……这个舞蹈于 1956年首次在全国舞蹈会演中亮相,就以其新奇 和优美,备受观众青睐,次年又在"世青节"获金 质奖。
傣族人民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联系。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 泼水节等。关门节约当夏历六月中旬,开门节约当九月中旬。从关门节这天到开 门节的三个月内,为一年中宗教活动如礼佛、听佛爷讲经等最多的时期,老年人 更为频繁。开门节后,才恢复节日前的正常生活。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 的传统节日。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过去每逢 这个节日,傣族人民都要举行泼水、赛龙船、放高升等活动,希望把过去一年中 的疾病和灾难送走,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一 活动课的价值 体现研究性学习、跨领域学习的课程目标。 二、 活动课的目的 1 知识目标:加强知识积累、语言实践、提高阅读水平、思维品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信息收集、合作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三、 学情分行 结合第三单元的主题:“民俗风情”,把课内习得延伸到课外,运用已有的文、史、地
傣族自称“傣”,不同地方自称为“傣端”、“傣尤”、“傣尤倮”等。 “傣端”(即白傣或水傣),主要聚居在金平县者米河、藤条江沿岸,与越南莱 州的傣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他自称的都属于旱傣。分布于红河沿岸,部分分布 于弥勒、泸西、个旧、石屏、建水的平坝区或半山区,与汉族、彝族交错杂居, 生产、生活方式与汉、彝无异。
傣族主要生活在 有绿水清山环绕的西 双版纳。在村寨旁有 参天古木,有很多野 生动物。
“贝叶文化”不仅拥有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的民间歌谣,而且拥有居于我国 56个民族之首“贝叶文化”不仅拥有内容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歌谣,而且拥 有居于我国56个民族之首的550部叙事长 诗。傣族民间叙事长诗,按照它产生的各 个不同历史时期及内容,大体可以划分为 创世史诗、神话史诗、英雄史诗和悲剧叙 事诗四大类,以神话史诗和英雄史诗最为 浩大。这些歌谣和叙事长诗是“贝叶文化” 文学艺术的瑰丽奇葩,是傣族文学的主要 形式。
知识,沟通语文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 四、 学法指导
信息收集与整合。 五、 教学方法
主题探究式教法。 六、 活动课的过程 1、 确立探究主题。 2、 形成探究小组。 3、 制定探究计划。 4、 获取有关资料。 5、 共同讨论分析。 6、 展示探究成果。
傣族与同一语族的壮族、侗族、水族、布依族、黎族同源于古代的“百越”, 以“文身断发”为共同习俗,而又相互杂处,“各有种姓”。秦汉时期傣族先民 就已经生息在红河地区。明代沿称“百夷”,清代后称“摆夷”,解放后统称为 傣族,按居住地和服饰分别称为水傣(白傣)、旱傣(包括花腰傣)等。
傣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因居住等原因有方言、土语的 殊异,但语言基本相通。傣族有文字,金平傣文是我国4种傣文中的1种,亦称 “傣端文”。掌握。
傣族依水而居,寨子周围绿树成林。金平还保留着传统的干栏式建筑样 式。竹楼顶尖底方,以圆木为柱,楼板、墙壁均用竹片编成,楼顶用草排覆 盖,成“人”字形。上层住人,避暑、防潮、防洪,下层关牲畜和堆放家具 杂物。竹楼两侧各支一架梯子,各开一道门,男子从右门出入,女子从左边 出进。沿两侧梯子上竹楼,外有走廊、晒台。楼上室内分左、中、右三格, 左格安有灶塘,是妇女做饭和玩乐的地方;右格立有祖宗神位,是男子闲谈 的场所;中格用来接待亲朋。用竹篱围成大房间,一家人分床席楼而卧,只 以蚊帐相隔。红河沿岸的住房多为平顶土房,少数有楼,房顶作阳台和晒场, 盛夏炎热时人们多在屋顶露宿。内地傣族多为土木结构的瓦顶楼房,与当地 其他民族无异。
1、傣族的歌舞音乐(孔雀舞、葫芦丝、民歌)。 2、傣族的民间故事。 3、傣族的历史。 4、傣族的分布。
在傣族村寨,“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兴要”、“路不拾遗”,可以说是傣族人民 的传统美德。如果有谁手脚不干净,哪怕只是小偷小摸,也会被视为极端可耻的 行为,遭到众人的鄙视和谴责,以至使他没有立足之地。平时,人们下田劳动或 走亲访友,把门钥匙就放在明处,人人随手可取,必担心丢失财物。
泼水节,傣历六月(清明节后10天)
傣族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 傣族自治州、德宏景颇族傣族自治州
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 祜族佤族自治县等地区,自古就是我 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妇女服饰因地区而异。金平县勐拉地区妇女上着白色、绿色和蓝色等布料
制成的对襟圆领窄袖紧身衣,下着黑色或杂色长筒裙,系两米长的红、绿色绸子 腰带,结发于顶或编独辫。红河、藤条江沿岸的妇女穿黑色无领姊妹装,上衣稍 长肥大,袖子短而宽,袖口镶有花边和花绸缎。未婚女子镶边的绸缎用红色,已 婚妇女用绿色或蓝色。上衣饰以银币扣子,领口和和两侧腑下装订银泡。用黑布 包头,包头布两端绣花垂于两耳上下。下着黑、蓝色筒裙。石屏、绿春的妇女上 衣内着圆领左开襟短褂,用青、蓝、绿、粉红布或绸缎做布料,胸前嵌细银泡, 外穿窄袖圆领无钮短衣;下着青色土布筒裙,裙边边镶彩布,裙腰打折,以彩带 绕腰数道结初束腰;头发束于顶,以青蓝色土布缠民,头巾末端缀有一串彩线缨 穗。普遍喜戴手镯、耳环、戒指。男子多穿青、蓝布对襟短衣,下着青布长管宽 裆裤,多用青、蓝布包头,外衣喜用银、铜钮扣。弥勒、泸西、个旧、建水等内 地的傣族着汉族,传统的服饰早已消失。
孔雀是聚居在西南边陲的傣族古代图腾崇拜-宗教艺术的遗存,一直被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 民间流传的传统"孔雀舞"只有男性表演,舞者身 背象征翅膀的沉重道具,限制了形体的自由与舒 展。编创者突破传统--尝试以女性来展示孔雀的 美丽,在服饰上也进行了革新--去掉沉重的道具, 代之以坠满孔雀羽毛的宽摆长裙……这个舞蹈于 1956年首次在全国舞蹈会演中亮相,就以其新奇 和优美,备受观众青睐,次年又在"世青节"获金 质奖。
傣族人民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联系。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 泼水节等。关门节约当夏历六月中旬,开门节约当九月中旬。从关门节这天到开 门节的三个月内,为一年中宗教活动如礼佛、听佛爷讲经等最多的时期,老年人 更为频繁。开门节后,才恢复节日前的正常生活。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 的传统节日。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过去每逢 这个节日,傣族人民都要举行泼水、赛龙船、放高升等活动,希望把过去一年中 的疾病和灾难送走,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一 活动课的价值 体现研究性学习、跨领域学习的课程目标。 二、 活动课的目的 1 知识目标:加强知识积累、语言实践、提高阅读水平、思维品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信息收集、合作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三、 学情分行 结合第三单元的主题:“民俗风情”,把课内习得延伸到课外,运用已有的文、史、地
傣族自称“傣”,不同地方自称为“傣端”、“傣尤”、“傣尤倮”等。 “傣端”(即白傣或水傣),主要聚居在金平县者米河、藤条江沿岸,与越南莱 州的傣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他自称的都属于旱傣。分布于红河沿岸,部分分布 于弥勒、泸西、个旧、石屏、建水的平坝区或半山区,与汉族、彝族交错杂居, 生产、生活方式与汉、彝无异。
傣族主要生活在 有绿水清山环绕的西 双版纳。在村寨旁有 参天古木,有很多野 生动物。
“贝叶文化”不仅拥有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的民间歌谣,而且拥有居于我国 56个民族之首“贝叶文化”不仅拥有内容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歌谣,而且拥 有居于我国56个民族之首的550部叙事长 诗。傣族民间叙事长诗,按照它产生的各 个不同历史时期及内容,大体可以划分为 创世史诗、神话史诗、英雄史诗和悲剧叙 事诗四大类,以神话史诗和英雄史诗最为 浩大。这些歌谣和叙事长诗是“贝叶文化” 文学艺术的瑰丽奇葩,是傣族文学的主要 形式。
知识,沟通语文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 四、 学法指导
信息收集与整合。 五、 教学方法
主题探究式教法。 六、 活动课的过程 1、 确立探究主题。 2、 形成探究小组。 3、 制定探究计划。 4、 获取有关资料。 5、 共同讨论分析。 6、 展示探究成果。
傣族与同一语族的壮族、侗族、水族、布依族、黎族同源于古代的“百越”, 以“文身断发”为共同习俗,而又相互杂处,“各有种姓”。秦汉时期傣族先民 就已经生息在红河地区。明代沿称“百夷”,清代后称“摆夷”,解放后统称为 傣族,按居住地和服饰分别称为水傣(白傣)、旱傣(包括花腰傣)等。
傣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因居住等原因有方言、土语的 殊异,但语言基本相通。傣族有文字,金平傣文是我国4种傣文中的1种,亦称 “傣端文”。掌握。
傣族依水而居,寨子周围绿树成林。金平还保留着传统的干栏式建筑样 式。竹楼顶尖底方,以圆木为柱,楼板、墙壁均用竹片编成,楼顶用草排覆 盖,成“人”字形。上层住人,避暑、防潮、防洪,下层关牲畜和堆放家具 杂物。竹楼两侧各支一架梯子,各开一道门,男子从右门出入,女子从左边 出进。沿两侧梯子上竹楼,外有走廊、晒台。楼上室内分左、中、右三格, 左格安有灶塘,是妇女做饭和玩乐的地方;右格立有祖宗神位,是男子闲谈 的场所;中格用来接待亲朋。用竹篱围成大房间,一家人分床席楼而卧,只 以蚊帐相隔。红河沿岸的住房多为平顶土房,少数有楼,房顶作阳台和晒场, 盛夏炎热时人们多在屋顶露宿。内地傣族多为土木结构的瓦顶楼房,与当地 其他民族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