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实验】检测牛奶中乳糖的分解
(共6套)高中人教版生物选修1(全册)章节检测题配套练习附答案
(共6套)高中人教版生物选修1 (全册)章节检测题配套练习附答案章末检测(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以下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时瓶口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B.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C.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D.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代谢类型相同【解析】果酒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得到的,果醋是利用醋酸菌的有氧呼吸得到的,并且醋酸菌是好氧型生物,没有氧气便死亡,故A正确.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使水分析出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故B正确 .为了得到品质好的发酵产物,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故C正确.制作果酒的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醋酸菌是异养需氧型,故D错误.【答案】 D2.以下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发酵过程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代谢类型相同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C.变酸果酒的外表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的菌落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酵条件【解析】A、果酒的发酵菌种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醋的发酵菌种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A错误;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B正确;C、变酸的酒的外表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C正确;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酵条件,如果酒制作需要无氧环境,适宜温度为18~25℃,而果醋制作需要有氧环境,适宜温度为30~35℃ ,D正确 .【答案】 A3.(2021·吉林实验中学期中)以下有关于发酵技术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B.长期放置的酒外表会出现一层膜,这层膜是醋酸菌在液体外表繁殖形成的C.泡菜腌制过程中,泡菜坛外表会长出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产膜酵母大量增殖形成的D.腐乳最|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就是由毛霉的直立菌丝构成的【解析】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A 正确;长期放置的酒外表会出现一层膜,这层膜是醋酸菌在液体外表繁殖形成的,B正确;泡菜腌制过程中,泡菜坛外表会长出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产膜酵母大量增殖形成的,C正确;腐乳最|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就是由毛霉的气生菌丝构成的,D错误.【答案】 D4.以下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解析】参与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线粒体;参与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是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A错误;果酒制成后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接入醋酸菌并保持通气条件可制作果醋,B错误;腐乳制作过程中利用的酶主要是脂肪酶和蛋白酶等,C正确;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盐量,D错误.【答案】 C5.(2021·正定中学月考)关于发酵过程产物检验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NaOH来检验B.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C.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能测定D.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可用品尝法【解析】果汁发酵是否产生了酒精可以使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故A错误;醋酸无毒,可以用品尝的方法检测,也可以用pH试纸鉴定,故B正确;泡菜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用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检验,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检测可以用比色法进行测量,而不能用品尝法,故C错误,D错误.【答案】 B6.以下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必需先制果醋B.酿制果醋的醋酸菌只能在无氧环境中生存C.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D.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所需的温度条件相同【解析】果酒可以作为制作果醋的原料,故A错误;酿制果醋的醋酸杆菌属于好氧型细菌,不能在无氧条件下生存,故B错误;制作腐乳时,使用的微生物为毛霉,毛霉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分解,故C正确;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不同,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也不同,故D错误.【答案】 C7.(2021·湖北四校期中联考)以下关于发酵技术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果醋制作需要的温度比果酒制作温度高C.醋酸菌在糖源充足和缺少糖源但有乙醇时都能产生醋酸D.为了保证腐乳的风味应在加盐腌制时在每层均匀地参加盐分【解析】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果醋制作需要的温度为30-35℃,比果酒制作温度18-20℃高,B正确;醋酸菌在糖源充足和缺少糖源但有乙醇时都能产生醋酸,C正确;为了保证腐乳的风味应在加盐腌制时在每层均参加盐分,但距离瓶口越近,参加的盐应该越多,D错误.【答案】 D8.(2021·唐山一中期中)人们利用某些微生物制作食品时,需要分析微生物的特点,控制微生物的发酵条件.以下与此有关的各项内容不正确的选项是()序号①②③④食品果酒果醋腐乳泡菜主要微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生物制作装置或操作步骤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制作果酒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不需要插入温度计,①错误;制作果醋是利用醋酸菌的有氧发酵,②正确;制作腐乳时应先让毛霉生长,然后再加盐腌制成形,③错误;制作泡菜时利用乳酸菌无氧呼吸,④正确;所以选A .【答案】 A9.(2021·吉林一中质检)以下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B.腐乳制作所需的适宜温度最|高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杆菌、乳酸菌D.发酵过程都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解析】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单细胞真菌)、醋酸杆菌(属于需氧型细菌)和毛霉(多细胞真菌) ,它们均有细胞结构,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故A正确.果酒需要的温度在18-25℃ ,果醋制备的温度是30-35℃ ,腐乳制作需要的适宜温度是15-18℃;故B错误.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故C错误.果酒发酵为无氧发酵,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果醋发酵过程都是有氧发酵,D错误.【答案】 A10.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B.腌制腐乳的卤汤应含有适当浓度的酒精以抑制细菌的增殖C.用自然菌种发酵酿酒时,需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高压灭菌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加盐时,接近瓶口局部的盐要铺薄【解析】醋酸菌是嗜氧菌,制作果醋时要适时通气,假设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故A错误.腐乳制作时,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假设酒的含量过低,缺乏以杀菌,假设腐乳的含量过高,那么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故B正确.将装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会杀|死其中的自然菌种(野生酵母菌) ,使发酵不能进行,故C错误.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局部的盐要铺厚一些,因为越接近瓶口,被杂菌污染的时机越大,故D错误.【答案】 B11.(2021·大兴区期末)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过程中,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以下原因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B.制作果酒后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C.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醋酸D.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解析】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故A正确;制作果酒后期,发酵罐中没有氧气,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故B正确;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醋酸,故C错误;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D正确.【答案】 C12.(2021·东城区期末)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三种传统发酵食品的共同点是()A.菌种均可来自于自然环境B.均需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发酵C.保证在无氧环境下发酵D.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解析】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时,所用菌种均来自自然环境,都不需要接种菌种,A项正确;由于不同菌种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范围不同,因此,进行发酵时的温度条件不同,B项错误;制作果醋时的发酵是在有氧环境下,C项错误;果酒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消耗,酵母菌种群密度会减小,D项错误.【答案】 A13.以下关于亚硝酸盐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C.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所以尽量少吃咸菜D.亚硝酸盐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并且还具有防腐作用,所以在食品中应多加些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解析】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A正确;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 ,B正确;C、咸菜亚硝酸盐较高,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由于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尽量少吃咸菜,C正确;D、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毒性,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到达0.3~0.5g时,会引起中毒,到达3g时会引起人死亡,D错误.【答案】 D14.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正确描述是()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解析】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响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形成玫瑰红色染料.【答案】 C15.腐乳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青霉、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但主要是毛霉的作用B.腐乳制作过程中可将蛋白质、脂肪水解为多肽和氨基酸C.现代工厂化生产腐乳的菌种需专门接种D.卤汤中一般参加12%的酒,作用很关键【解析】蛋白质可水解为多肽和氨基酸,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B错误.【答案】 B16.以下有关发酵食品加工的操作,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时应对葡萄进行反复冲洗以防止杂质的影响B.制作果醋时应防止通入空气以保证有关菌种正常代谢C.制作腐乳时应适量加盐以防止豆腐变质、变软D.制作酸奶时应保证有氧环境以防止变质【解析】A、发酵技术制葡萄酒所需的酵母菌菌种来自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不能进行反复冲洗,A错误;B、制作果醋时,用的是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应通入空气以保证有关菌种正常代谢,B 错误;C、制作腐乳时应适量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C正确;D、制作酸奶时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D错误.【答案】 C17.以下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最|快捷的途径是先制果醋,再制果酒B.酿制果酒、果醋所需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底物、条件完全相同C.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D.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都应杜绝|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解析】制作果醋最|快捷的途径是先制果酒,再制果醋,A错误;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所需的温度、氧气条件是不相同的,发酵底物也可以不同,B错误;毛霉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分解,C正确;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都必须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只有产生足够的菌种才能保证发酵成功,D错误.【答案】 C18.以下有关传统果酒、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的比拟正确的选项是......(双选)() A.果酒、腐乳发酵的主要微生物属于真核生物,果醋发酵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果酒发酵在无氧环境下进行,果醋和腐乳发酵在有氧条件下进行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过程利用的都是微生物胞内酶【解析】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腐乳发酵的微生物是毛霉,为真核生物,果醋发酵的微生物为醋酸菌,为原核生物,故A正确;果酒制成后转移至|较高温度的环境中,还需要通入氧气,才可以制作果醋,故B错误;果酒发酵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而果醋和腐乳都需要有氧条件,故C正确;制作果酒果醋利用的是微生物的胞内酶,腐乳利用的是微生物的胞外酶(主要是毛霉分泌的蛋白酶) ,故D错误.【答案】AC19.以下关于实验室果酒、果醋制作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果酒制作需要的温度比果醋制作温度高C.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相应菌种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醋酸菌在糖源充足和缺少糖源时都能产生醋酸【解析】果酒制作所用菌种主要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有关微生物为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故A正确;果酒发酵温度为18~25 ℃,而果醋发酵温度为30~35 ℃ ,因此果醋制作需要温度较高,B错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相应的菌种数量都是先增加后根本不变,即呈S型,C正确;醋酸菌在糖源充足或缺少时,都能产生醋酸,故D正确.【答案】 B20.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发酵装置,以下有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B.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C.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D.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解析】果酒制作是厌氧发酵,该装置水可阻止空气进入;果酒发酵产生的气体是CO2,该装置便于CO2的排出;该装置弯管为了排出发酵产生的气体,不能保证果醋发酵需要的O2;去除弯管中的水后,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排出气体,防止杂菌污染.【答案】 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10分)(2021·兰州一中期末)葡萄糖经酒精发酵可以产生葡萄酒,进一步经醋酸发酵可以产生葡萄醋,请利用相关的知识答复以下问题:(1)从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到酒精发酵完毕的过程中,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以下图所示.①在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找出图中实验操作的错误:甲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 ,乙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以用________来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结果是酒精与之反响成________色.(4)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常常参加________ .(5)假设果汁中混杂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________(能/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形成醋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利用葡萄汁制作葡萄酒,装入发酵瓶后,一开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迅速增加其数量,随着氧气的消耗,有氧呼吸逐渐减弱,无氧呼吸逐渐增强,直至|完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2)①为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发酵瓶,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②甲图中未夹住发酵瓶的进气管,这样酵母菌会一直进行有氧呼吸,无酒精产生;乙图显示,发酵瓶中的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导致气体不能排出,随着发酵时间的递增,有可能通过排气管排出发酵液.(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响,变成灰绿色,因此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4)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常常参加人工培养的酵母菌.(5)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假设果汁中混杂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同时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也低于醋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所以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形成醋酸.【答案】(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2)①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发酵瓶②甲:未夹住发酵瓶的进气管乙: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3)重铬酸钾灰绿色(4)人工培养的酵母菌(5)不能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22.(2021·山西四校联考)(10分)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屡次讲述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的美味食品.请分析答复以下问题:(1)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供给________和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响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________;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________%左右.(3)制作泡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_________反响后,与N -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色染料.【解析】(1)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供给氧气和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反响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2)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盐的用量,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12%左右.(3)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响后,与N -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答案】(1)氧气C2H5OH+O2―→CH3COOH+H2O(2)盐的用量12(3)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4)盐酸酸化重氮化玫瑰红23.(10分)下面是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请答复:(1)食醋可用大米为原料经三步发酵来制作:第|一步: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参加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成糊精,然后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第二步:用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这一发酵过程中,玻璃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用________________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这一过程________________(填 "需要消耗〞或 "不需要消耗〞)氧气.(2)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 ,其产生的________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________________和氨基酸;其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________________ .(3)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还有少量的亚硝酸.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响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__________________色化合物 .【解析】(1)在果酒发酵过程中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密闭完全会使瓶内压力升高可能引起爆裂,所以不能完全密闭.要将乙醇转化为乙酸,需要用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生物,必须需要氧气.(2)腐乳制作主要利用的是毛霉,其可以产生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3)泡菜制作主要利用的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对亚硝酸盐的测定可以用比色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响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玫瑰红色化合物,可以根据颜色比对来大致确定.【答案】(1)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 ,使瓶内压力升高而可能引起爆裂醋酸杆需要消耗(2)毛霉蛋白酶肽脂肪酸(3)乳酸(或有机酸)(光电)比色玫瑰红24.(10分)生活中有许多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请分析答复:(1)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 .红色因参加了____________________而呈深红色,味厚醇香.(2)在腐乳制作时,要加盐腌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腐乳,关键在于________的配制.(3)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还有少量的亚硝酸.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响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________________色化合物.样品测定时,还要取等量水进行同样的测定,目的是________ .(4)在果酒、果醋的制作过程中葡萄糖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______________的空间.制作过程需严格控制温度,其中果醋制作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食醋可用大米为原料经三步发酵来制作:第|一步: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参加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第二步:用________________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可以通过____________(试剂)检测,发酵过程中,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用____________________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这一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反响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它具有兴旺的白色菌丝.其中有时出现红色是因为参加了红曲的缘故.(2)在腐乳制作时,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豆腐块腐败变质.(3)泡菜制作是利用乳酸菌的发酵,在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少量的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响的生成物再与萘基N-1-乙二胺反响生成紫红色物质,然后通过比色,可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为了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要用蒸馏水做对照试验.(4)果酒制作是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原理,由于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在鲜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果醋制作是利用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其适宜生存的温度为30~35℃ .(5)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淀粉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糊精(主要含麦芽糖等) ,这一过程可用碘液(或KI -I2溶液)来检测反响的情况.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的过程中产生CO2,随反响的进行发酵瓶中CO2逐渐增多,瓶内压力升高,可能引起爆裂,所以不要完全密闭.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将乙醇转化成乙酸的过程中消耗氧气.泡菜发酵过程离不开乳酸菌,能产生乳酸和少量的亚硝酸,亚硝酸盐总量到达0.3~0.5 g时就会引起人中毒,必须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其测定方法可用比色法,为提高可信度、准确度应设置对照实验.【答案】(1)毛霉红曲(2)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豆腐块腐败变质卤汤(3)乳酸比色玫瑰红作为对照(4)1/330~35℃(5)酵母重铬酸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 ,使瓶内压力升高而可能引起爆裂醋酸杆菌需要消耗反响式:C2H5OH+O2―→CH3COOH+H2O25.(10分)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答复相关问题:(1)请完善以下实验步骤.①标准管的制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②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 ,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参加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③将每个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拟,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________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2)以下图表示的是泡菜中________趋势.(3)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填 "醋酸杆菌〞或 "乳酸菌〞) .【解析】(1)在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中,用不同浓度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和显色剂制成颜。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实验】制作豆腐乳
(4)装瓶 :用手指轻轻揩涂,使豆腐块 表面形成一层 __菌__膜__,沿瓶壁呈_同__心__圆___方式一层一层向内侧摆放。 ↓ (5)腌渍:装瓶时,每摆一层撒一层_食__盐__,腌渍 3~4 d。 然后加一定浓度的盐水_淹__没__表面。整个腌渍周期冬季 13 d,夏季 8 d。 ↓
(6)后期发酵(后熟期):将腌渍好的豆腐块沥干,稍有收 缩后,装瓶,根据红方、青方或白方的需要加入不同的 _辅__料__,_加__盖__密__封__,在常温下贮藏 2~4 个月。
(3)发霉的馒头上长满了毛霉,由此推断毛霉的代谢类 型是_异__养__需__氧___型。 2.腐乳制作的原理 (1)鲁氏毛霉或根霉可分泌_蛋__白__酶、_谷__氨__酰__胺___酶等多 种酶系,这些酶与调料中的酶或微生物等协同作用,使 豆腐中的_蛋__白__质__缓慢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另外, 微生 物代谢产生 的各种 _有__机___酸__与 调料中的醇类作 用 生成酯,从而制成细腻、味香的豆腐乳。
的腐乳风味不同 (1)红方:添加红曲,因红曲霉产生红色色素,使腐 乳呈现红色。 (2)白方:添加黄酒、米酒等,呈现白色。 (3)青方:只加盐,不加其他辅料,表面呈青色,也 就是我们说的臭豆腐。
2.发酵机理 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 期发酵。前期发酵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毛霉在豆腐(白 坯)上的生长。发酵的温度为 15 ℃~18 ℃,此温度不 适于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的生长,而适于毛霉的生长。 毛霉生长大约 5 d 后使白坯变成毛坯。前期发酵的作 用:一是使豆腐表面有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 “体”;二是毛霉分泌以蛋白酶为主的各种酶,有利 于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小分子的肽和各种氨基酸。 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 程。通过腌制并加入各种辅料(红曲、酒糟),使蛋白酶 缓慢作用,促进其他生化反应,生成腐乳的香气。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实验】检测牛奶中乳糖的分解
3.实验现象
两只试管中,砖红色较深的是__A__,说明固定的乳糖酶能 分解乳糖,产生_还__原__性___糖。
4.固定化酶应用的常见方式
(1)间歇式:每次反应完后,经_离__心__或__过__滤___法
收集酶后再重复利用。
(2)连续式:用固定化酶制成的_反__应__柱___进行不
间断的重复利用,如图。
【实验】检测牛奶中乳糖 的分解
探究点 固定化酶的应用
固定化酶在工业生产和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下面我
们就利用固定化酶来检测牛奶中乳糖的分解。
1.实验原理 乳糖酶可以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为__半__乳__糖__和__葡__萄__糖___, 还原糖可和__斐__林__试剂反应生成__砖__红__色化合物,根据 化合物颜色的深浅变化,可以了解乳糖酶的作用活性。
2.方法步骤 (1)鲜牛奶的处理:取新鲜牛奶 0.5 kg 放入 1 000 mL 干净 烧杯中,__8_5_~__9_0__ ℃巴氏灭菌。将灭菌后的牛奶冷却至 __4_5_~__5_0___ ℃,__过__滤__后平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放入 A 烧杯,另一部分放到 B 烧杯内作对照。
(2)加酶分解:向 A 烧杯内加入适量的__固__定__化__酶___制剂, _4_5_~__5_0___ ℃条件下保温 45 min,保温过程中要用预先
活学活用 1.下列有关检测牛奶中乳糖的分解的实验过程正确的是 ( )
A.取新鲜牛奶 0.5 kg 放入 1000 mL 干净烧杯中,100 ℃沸 水灭菌。将灭菌后的牛奶冷却至 45 ℃~50 ℃,过滤后 平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放入 A 烧杯,另一部分放至 B 烧杯内作对照
B.向 A 烧杯内加入适量的固定化酶制剂,45 ℃~50 ℃条 件下保温 45 min,保温过程中要用普通玻璃棒不停用力 搅拌
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3号试管的稀释倍数为103倍B. 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8个C. 5号试管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得到的菌落平均数恰为4号试管的10倍D. 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高2、如下图所示酶的固定方法模式图中,属于物理吸附法的是()A.B.C.D.3、橘皮精油的提取中,用压榨法得到压榨液,为了使橘皮油易于与水分离,还要分别加入两种物质,并调节pH至7~8,这两种物质是()A. 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小苏打和0.25%的硫酸钠B. 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C. 相当于橘皮质量5%的小苏打和0.25%的硫酸钠D. 相当于橘皮质量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4、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顺序为123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划线操作需在火焰上进行B. 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C. 划线结束后倒置培养,利于培养基中水分尽快挥发D. 在12345区域中画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5、图是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边灼烧灭菌B. 划线操作要在火焰上进行C. 在 5 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D. 在 1,2,3,4,5 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灼烧接种环6、蒸熟的苹果具有很好的止泻作用,这是因为苹果中果胶的“立场”不太坚定,未经加热的生果胶可软化大便,与膳食纤维共同起着通便的作用,而煮过的果胶则摇身一变,不仅具有吸收细菌和毒素的作用,而且还有收敛、止泻的功效。
牛奶提取乳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从牛奶中提取乳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乳糖是牛奶中的一种二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
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酸水解法将乳糖从牛奶中提取出来。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牛奶加热至60-70℃,使其中的乳糖部分溶解。
2. 加入适量的酸(如盐酸或硫酸),使乳糖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3.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使溶液呈中性。
4. 加入适量的活性炭,吸附溶液中的杂质。
5. 过滤,收集滤液。
6. 将滤液加热浓缩,使水分蒸发,得到乳糖晶体。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牛奶、盐酸、氢氧化钠、活性炭、蒸馏水、玻璃棒、烧杯、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温度计等。
2. 实验仪器:分析天平、磁力搅拌器、电热板、抽滤装置等。
四、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牛奶,置于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牛奶温度,加热至60-70℃。
2. 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乳糖充分溶解。
3. 加入适量的盐酸,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直至乳糖水解完全。
4.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使溶液呈中性。
5. 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均匀,静置一段时间,使活性炭吸附杂质。
6. 用漏斗和滤纸进行过滤,收集滤液。
7. 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用电热板加热浓缩,使水分蒸发。
8. 待水分蒸发至一定程度,出现乳糖晶体时,停止加热,待晶体自然析出。
9. 用分析天平称量乳糖晶体,计算产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牛奶加热至60-70℃时,乳糖开始溶解。
2. 加入盐酸后,乳糖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3.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后,溶液呈中性。
4. 加入活性炭吸附杂质后,滤液颜色变浅。
5. 通过加热浓缩,得到乳糖晶体,产率约为30%。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从牛奶中提取乳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了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测定发酵食品中的特定成分(1)
2.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 维生素C是一种强还原剂,它能将___蓝__色__的___ 二氯靛酚溶液还原成____无__色__。
想一想
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缺乏会患坏血病, 是否饮食中维生素C含量越多越好呢? 提示:人体内的任何物质的含量都有一个最适量, 过多或过少对人体都是不利的。维生素C是无毒的 营养素,但每天摄入量超过8 g会有害,症状包括: 恶心、腹部痉挛、腹泻、红血球破坏、骨骼矿物质 代谢增强、血浆胆固醇升高,并可能对大剂量维生 素C形成依赖。
谢谢
蔬菜在腌制过程中的维生 素CC的含 量
1.维生素C的有关知识 (1)地位:维生素C又称__抗__坏__血__酸____,是人体不 可缺少的一种物质。
(2)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 的抵抗能力等。 (3)缺乏症:__坏__血__病____。 (4)来源:必须从___食__物____中摄取。 (5)分布:广泛存在于新鲜的__水__果_和__蔬__菜__中。
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综合练习
高中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综合练习建议用时:60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___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选择题。
每小题至少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4题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漏选得1分;5~8题每小题6分,全部选择正确得6分,漏选得3分。
错选、不选均得0分。
1.(多选)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B.步骤①中待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C.步骤③中,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D.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图④平板直接放入培养箱中培养2.(多选)植物的落叶在土壤里会逐渐腐烂成为腐殖质.河南某中学的兴趣小组对落叶腐烂的原因及不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能力进行了实验探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要验证落叶腐烂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因变量是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有无,并以自然状态的土壤作对照组,以经杀菌处理的土壤作实验组B.土壤中的各种动物及微生物共同组成群落,各种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均属于分解者C.若用等量的热带雨林土壤代替本地样品土壤实验,土壤中未腐烂的落叶的含量将减少D.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是通过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的,与之相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3.下列关于实验室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酒制作过程中,不能对葡萄进行消毒处理,以保存野生菌种B.果醋发酵温度较高,且发酵过程要特别注意培养液的氧气供应C.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料酒、香辛料和盐等,均可以抑制杂菌生长D.果酒、果醋、腐乳制作的主要菌种都是有氧呼吸型真核生物4.下图表示培养和纯化X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①操作时,倒好平板后应立即将其倒置,防止水蒸气落在培养基上造成污染B.步骤②接种环和试管口应先在火焰上灼烧,接种环冷却后再放入试管中蘸取菌液C.步骤③沿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可根据出现的单个菌落计数D.步骤④是将培养皿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所得到的都是X细菌的菌落5.下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习题精选第十篇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习题精选第十篇第1题【单选题】在分解尿素菌的分离和鉴定中,对先后用到的两种培养基,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鉴别培养基B、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鉴别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C、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D、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鉴别培养基【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尿素分解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可以合成( )A、尿素酶B、脲酶C、蛋白酶D、细菌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①加尿素②不加尿素③加琼脂④不加琼脂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加硝酸盐⑧不加硝酸盐A、①③⑤⑦B、①③⑤⑧C、②④⑥⑧D、①④⑥⑦【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作果醋时应不断通入无菌空气B、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应采用平板划线法C、通过比色法来检测亚硝酸盐含量需要制备标准显色液D、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分解尿素菌的分离和鉴定中,对先后用到的两种培养基,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鉴别培养基B、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鉴别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C、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D、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再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选择培养基【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从土壤中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 )A、将土壤用无菌水稀释,制备10^﹣^3~10^﹣^5土壤稀释液B、将不同浓度的土壤稀释液涂布于不同平板上C、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D、从周围出现红色环带的菌落中挑取能够分泌脲酶的菌株【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培养基成分中能用于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是( )A、KH2PO4、Na2HPO4、MgSO4?7H2O、牛肉膏、尿素、琼脂、水B、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琼脂、水C、KH2PO4、Na2HPO4、MgSO4?7H2O、尿素、琼脂、水D、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水【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 (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人酚红指示剂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CR试剂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菌的实验操作中,对于获得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影响最大的是( )A、制备浸出液的土壤取自土壤的表层B、涂布前涂布器未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灭菌C、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添加尿素作为氮源D、接种操作者的双手未用酒精棉进行消毒【解析】:第10题【单选题】从土壤中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将土壤用无菌水稀释,制备10^3~10^5稀释倍数的土壤稀释液B、将不同浓度的土壤稀释液涂布于不同平板上C、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D、从周围出现红色环带的菌落中挑取能够分泌脲酶的菌株【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菌的实验操作中,对于获得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影响最大的是( )A、制备浸出液的土壤取自土壤的表层B、涂布前涂布器未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灭菌C、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添加尿素作为氮源D、接种操作者的双手未用酒精棉进行消毒【解析】:第12题【单选题】在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时,甲组实验用氮源只含尿素的培养基,乙组实验用氮源除尿素外还含硝酸盐的培养基,其他成分都相同,在相同条件下操作,培养与观察,则乙组实验属于( )A、空白对照B、标准对照C、相互对照D、条件对照【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①加尿素②不加尿素③加琼脂④不加琼脂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加硝酸盐⑧不加硝酸盐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⑧D、①④⑥⑦【答案】:【解析】:第14题【实验探究题】如图表示,研究者从土壤中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技术的相关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进行过程①和②的目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图中弧线箭头上“?”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一、传统发酵技术1.果酒制作:1)原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2)菌种来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或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3)条件:18-25℃,密封,每隔一段时间放气(CO2)4)检测: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
2、果醋制作:1)原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
O2,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O2充足,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变为醋酸。
C2H5OH+O2CH3COOH+H2O2)条件:30-35℃,适时通入无菌空气。
3、腐乳制作:1)菌种: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都是真菌)。
2)原理: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aa ;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条件: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4)菌种来源: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或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
5)加盐腌制时要逐层加盐,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4、泡菜制作:1)原理: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2C3H6O3+能量2)制作过程:①将清水与盐按质量比4:1配制成盐水,将盐水煮沸冷却。
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②将新鲜蔬菜放入盐水中后,盖好坛盖。
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乳酸菌发酵的无氧环境。
3)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①方法:比色法;②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1、培养基的种类:按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按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2、培养基的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P14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4、培养基还需满足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O2的要求。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修:生物技术实践【实验】胡萝卜的组织培养-一等奖
【实验】胡萝卜的组织培养(选修1第四章第一节)淮北一中周坤一.活动目标和学情分析1.活动目标:说明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尝试植物的组织培养。
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培养基的配制及无菌技术的理论知识,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分化,全能性,激素的作用等基本知识。
具备设计探究及验证实验的理论基础,但实践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基于以上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特制定教学目标和策略如下:二.教学目标和策略设置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方面:能设计探究不同浓度激素诱导愈伤组织的实验,能进行培养基的配制,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并根据需要绘制表格使实验条理规范。
过程方法:真实体验探究实验流程,提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及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并在分组探究的过程中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教学策略1)POE模型,提升知识转变效果:预测-观察-解释是建立在“观察渗透理论”哲学观念和建构主义、前概念、概念转变基础之上的新型演示策略,可促进演示实验和探究教学的开展。
预测为学生的前概念的自由表达提供平台,实验演示为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提供机会,解释、讨论为实现学生的概念转变提供条件。
每个重要环节,安排学生按自己理解设计流程,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造成冲突,再去调整思路完善自己的设计。
2)精准设计,理清思路。
本实验确定胡萝卜诱导所需的大量数据:比如外植体的消毒部分,相对于菊花等材料,胡萝卜要去皮,所以消毒强度可以增大,酒精浸泡时间可以延长到30s甚至更长,次氯酸钠浸泡时间可以延长到30分钟。
比如培养基的pH值建议是,实际需要调到,因为高压灭菌后pH会降低左右等等。
3)分组合作,加快进程。
4)部分体验,分层教学。
因为实验设备数量与教学时间的的限制,兴趣小组全程参与实验过程,而更多班级同学部分参与,利用兴趣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三.实验创新1.试剂:选用MS培养基粉末,配置快捷,重点放在不同浓度激素培养基的配制。
牛奶中乳糖测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乳糖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作用。
2. 掌握乳糖的定量分析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牛奶中乳糖含量的测定结果。
二、实验原理乳糖是一种二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在酸性条件下,乳糖可以被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本实验采用酸水解法,将牛奶中的乳糖水解,然后通过比色法测定水解产物中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含量,从而计算出牛奶中乳糖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牛奶样品:新鲜牛奶- 乳糖标准溶液:已知浓度的乳糖溶液- 6mol/L HCl溶液- 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水浴锅- 移液管- 试管- 比色计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烧杯- 玻璃棒- 移液器- 恒温水浴锅- 比色计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标准曲线- 将乳糖标准溶液用移液管分别移取0、0.2、0.4、0.6、0.8、1.0ml于试管中,用蒸馏水定容至2ml。
- 向各试管中加入3.5ml 6mol/L HCl溶液,混匀,置于水浴锅中加热15分钟。
- 加热结束后,取出试管,加入3.5ml 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混匀,置于水浴锅中加热5分钟。
- 取出试管,加入3.5ml氢氧化钠溶液,混匀,室温放置10分钟。
- 用比色计在波长540nm处测定各试管溶液的吸光度,以乳糖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牛奶样品处理- 用移液管移取2ml牛奶样品于试管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ml。
- 向试管中加入3.5ml 6mol/L HCl溶液,混匀,置于水浴锅中加热15分钟。
- 加热结束后,取出试管,加入3.5ml 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混匀,置于水浴锅中加热5分钟。
- 取出试管,加入3.5ml氢氧化钠溶液,混匀,室温放置10分钟。
3. 测定牛奶样品中乳糖含量- 用比色计在波长540nm处测定牛奶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牛奶样品中乳糖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mg/ml,相关系数R²=0.998。
试验五从牛奶中分离奶油酪蛋白和乳糖
02 高速离心法
利用高速离心机将牛奶中的不 同组分进行分离。此方法分离 速度快,纯度较高,但对设备 要求较高。
03
超滤法
04
利用超滤膜将牛奶中的不同组分 进行过滤分离。此方法操作简便 ,纯度高,但对膜的选用和清洗 要求较高。
比较结果
通过对比不同方法的分离效果, 可以发现高速离心法和超滤法在 纯度和效率方面表现较好,但设 备和操作要求较高;传统沉淀法 虽然纯度较低,但操作简单,适 合实验室或小规模生产。
学习分离奶油、酪蛋白和乳糖的方法
01
02
03
分离奶油
将牛奶静置一段时间,奶 油会浮到表面,可以将其 撇出。也可以使用离心机 分离。
分离酪蛋白
通过酸或碱调节牛奶的pH 值,使酪蛋白沉淀,然后 将其与水分离。
分离乳糖
将牛奶蒸发浓缩后,加入 乙醇或甲醇使乳糖结晶析 出,然后过滤分离。
掌握分离过程的原理
05
结论与总结
总结试验过程和结果
试验过程
本试验采用离心分离法从牛奶中分离奶 油酪蛋白和乳糖。首先,将牛奶加热至 沸腾,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硫酸铵至 饱和状态,形成奶油酪蛋白沉淀。接着 ,将混合物放入离心机中离心分离,收 集上清液即为乳糖溶液。
VS
试验结果
成功分离出奶油酪蛋白和乳糖,分别得到 乳糖溶液和奶油酪蛋白沉淀。分离效果良 好,乳糖和奶油酪蛋白的纯度较高。
改进
在加热牛奶过程中,可以采取更为温和的方式,如使用水浴加热,以减少蛋白 质变性。
建议
在后续试验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离心转速和时间,以找到最佳的分离条件。 此外,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盐类替代硫酸铵,以获得更纯的奶油酪蛋白和乳糖。
THANKS FOR WATCHING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历年高考试题选(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历年高考试题选一、全国卷1.(2017•新课标Ⅰ卷.37)(15 分)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 CO2 和 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
回答下列问题:(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
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 作为碳源,原因是,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答出两点即可)。
(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填“尿素”“NH4NO3” 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 和Na2 HPO4,其作用有(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脲酶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生物,不能利用CO2 来合成有机物为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2)尿素其他两组都含有NH4NO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NH4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3)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 pH 稳定2.(2017•新课标Ⅱ卷.37)(15 分)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
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 A、B 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 32 h 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
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 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脂肪转变为。
【答案】(1)菌种发酵时间(2)好氧菌(3)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4)氨基酸和肽脂肪酸和甘油3.(2017•新课标Ⅲ卷.37)(15 分)绿色植物甲含有物质 W,该物质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且受热、受潮易分解。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全册测试题(含答案)-宋
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生物测试题2020.3.18第I卷(选择题)1.在制果酒、果醋、泡菜、腐乳时,所用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分别是A. 兼性厌氧型、需氧型、厌氧型、需氧型B. 厌氧型、厌氧型、厌氧型、需氧型C. 兼性厌氧型、需氧型、需氧型、厌氧型D. 厌氧型、兼性厌氧型、需氧型、厌氧型2.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酵母、菜花和猪的红细胞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B. DNA易溶于氯化钠溶液,不溶于酒精溶液C. 向切碎的植物组织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可获得含大量DNA的溶液D. 将提取的丝状物溶解后,加入二苯胺试剂后水浴呈蓝色3.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固定化酶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B.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常用的细菌基础培养基,可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C. 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D. 向鸡血细胞中加入冷却的95%的酒精,可以获得无杂质的DNA4.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一般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可用来制作果酒B. 果醋发酵包括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C. 制作腐乳时,应防止毛霉以外的其它微生物生长D. 都是利用微生物胞内酶催化获得最终产品5.果胶酶能使果胶水解,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将等量的果胶酶加入到等量的苹果泥中,在反应同样时间后,再将反应液过滤同样时间,用量筒测出滤出苹果汁的体积。
下列能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是6.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两种蛋白质在凝胶色谱柱中的行进过程,可表示为图中哪一个()【注:图中大圆点代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7.下列有关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操作目的及结果分析,错误的是()A.干酵母细胞处于休眠状态,需置于蒸馏水中活化B.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需要小火或间断加热,以防海藻酸钠焦糊C.若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时凝胶珠呈白色,固定的细胞数目过少D.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时间的长短,不影响发酵效果8.如图所示的固定化方式中,适宜固定化酶的方法是()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9.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C.果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20℃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10.凝胶色谱法在装填色谱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的原因是()A.气泡能与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B.气泡阻碍蛋白质的运动C.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D.气泡会在装填凝胶的时候使凝胶不紧密11.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A.C02和N2B.葡萄糖和NH3C.C02和尿素 D.葡萄糖和尿素12.下列不属于菌落特征的是A.菌落的形状 B.有无荚膜C.菌落的大小 D.隆起程度13.变酸的酒表面有一层膜、泡菜坛表面有一层膜、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它们分别是A.醋酸菌、乳酸菌、毛霉菌丝B.醋酸菌、毛霉菌丝、毛霉菌丝C.醋酸菌、酵母菌、毛霉菌丝D.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14.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A.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发酵培养B.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C.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D.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挑选菌落15.下列有关分解纤维素微生物的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A.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B.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筛选后,无需再进行其他实验C.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D.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16.含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在基因工程中有很重要的应用。
北师大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检测牛奶中乳糖的分解》评课稿
北师大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检测牛奶中乳糖的分解》评课稿一、引言本文档是对北师大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课程中《检测牛奶中乳糖的分解》实验进行评课的稿件。
从实验的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通过评价实验的设计合理性、教学效果以及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牛奶中乳糖的分解实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乳糖的分解过程,并掌握检测乳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准备工作:组织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并讲解安全注意事项。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包括制备样品、添加酵素、进行酶促反应等。
3. 数据记录:学生需要及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4.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内容。
四、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如下: 1. 准备实验材料:包括牛奶、酵素溶液、试管、吸管等。
2. 制备样品:取一定量的牛奶放入试管中。
3. 添加酵素:加入适量的酵素溶液。
4. 摇动反应:用吸管轻轻搅拌试管中的液体。
5. 反应结束:观察并记录反应后的液体状态。
6.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7. 编写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内容。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以下实验结果和分析: 1. 酵素作用:牛奶中的乳糖在酵素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2. 观察结果:实验结束后,观察到牛奶液体的颜色和浑浊程度发生了变化。
3.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颜色的变化和浑浊程度的增加可以用来判断乳糖的分解程度。
4. 实验结果的合理性: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证明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实验目的的达成以及实验方法的有效性。
北师大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检测牛奶中乳糖的分解》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检测牛奶中乳糖的分解》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乳糖在人体内的作用及不耐乳糖症的相关知识;2.掌握测定牛奶中乳糖分解的方法及步骤;3.理解酵素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应用;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1.理论部分:让学生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了解乳糖的作用及不耐乳糖症的相关知识;2.实验操作部分:通过手动操作测定牛奶中乳糖含量,了解酵素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应用;3.实验分析部分:通过结果分析及小组讨论,促进学术交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科学思想和实验技能。
教学步骤1.理论部分:讲解乳糖及不耐乳糖症的相关知识;2.实验操作部分:–实验前准备工作:准备牛奶,加热、引入酵素,置于恒温水槽中反应等;–操作步骤:取不同浓度的乳糖标准溶液及牛奶样品进行检测,检测使用的试剂为尿糖试剂、石蜡油等;–结果记录:记录测定数据及分析判断;3.实验分析部分: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并形成分析报告。
教学资源及器材1.课件资料;2.牛奶样品;3.乳糖标准溶液;4.尿糖试剂;5.滴定管、试管、量筒等实验器材;6.电子天平、恒温水槽等实验辅助设备。
教学反思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酵素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思想和实验技能。
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具体反映如下:教学优点1.实验内容符合学生兴趣:本实验内容贴近生活,以牛奶为实验对象,让学生了解牛奶成分及其检测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操作规范:本实验需要不断精确的测量和反应过程,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按照操作规范完成实验,确保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学生参与度高:本实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促进了学术交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不足1.实验操作流程过于繁琐:由于实验操作过于繁琐,学生需要不断进行反应和测定,实验周期较长,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感,影响学习效果。
从牛奶中分离酪蛋白和乳糖
从牛奶中分离酪蛋白和乳糖一、引言牛奶中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含量约为35g/l。
酪蛋白在乳中是以酪蛋白酸钙-磷酸钙复合体胶粒存在,胶粒直径约为20~800纳米,平均为100纳米。
在酸或凝乳酶的作用下酪蛋白会沉淀,加工后可制得干酪或干酪素。
本实验利用加酸,当达到酪蛋白等电点PH=4.7时,酪蛋白沉淀。
脱脂乳中除去酪蛋白后剩下的液体为乳清,在乳清中含有乳白蛋白和乳球蛋白,还有溶解状态的乳糖,乳中糖类的99.8%以上是乳糖,可通过浓缩、结晶制取乳糖。
二、实验材料和试剂脱脂乳或脱脂奶粉。
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PH=4.7),95%乙醇,乙醚,碳酸钙粉末,苯肼试剂。
三、实验步骤1. 从牛奶中分离酪蛋白在烧杯中加入2g脱脂奶粉,再加入40ml40℃,PH=4.7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40ml,用PH精密试纸检验液体的PH值。
静置冷却至室温,倾去上层清液(留作分离乳糖用),剩下的悬浮液分别装入两支离心试管中,用转速为2000转/分离心分离3~5分钟,倾出上层清液,(合并于上一清液中),得酪蛋白粗品。
于离心管中加入5ml蒸馏水,用玻棒充分搅拌,洗涤除去其中的水溶性杂质(如乳清蛋白,乳糖以及残留的缓冲溶液),离心后弃去上层液,再用蒸馏水洗一次。
于试管中加入5ml95%乙醇,充分搅拌,离心后弃去乙醇溶液,用乙醇洗涤主要是除去磷脂类物质。
最后再用5ml乙醚以同样方法洗涤,以除去脂肪类物质。
将酪蛋白沉淀物凉干,称重、并计算得率。
2. 从牛奶中分离乳糖在除去酪蛋白的乳清中,加入1.5g CaCO3粉末,搅拌均匀后加热至沸。
加CaCO3的目的一方面是中和溶液的酸性,防止加热时乳糖水解,另方面又能使乳白蛋白沉淀。
过滤除去沉淀,在滤液中加入1~2粒沸石,加热浓缩至3~5ml,加入10ml 95%乙醇(注意离开火焰)和少量活性炭,搅拌均匀后在水浴上加热至沸腾,趁热过滤,滤液必须澄清。
加塞放置过夜,乳糖结晶析出,抽滤,用95%乙醇洗涤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下列关于牛奶中乳糖的分解的检测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乳糖酶可以将乳糖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 B.还原糖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C.根据化合物颜色的深浅变化,可以了解乳糖酶的作用活性 D.实验步骤:鲜牛奶处理→加酶分解→检测乳糖的分解→固 定化酶的回收 解析 牛奶中乳糖分解的检测原理是乳糖酶可以将乳糖 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 砖红色沉淀;根据化合物颜色的深浅变化,可以了解乳 糖酶的作用活性。实验步骤:鲜牛奶处理→加酶分解→ 检测乳糖的分解→固定化酶的回收。
谢谢
3.实验现象
两只试管中,砖红色较深的是__A__,说明固定的乳糖酶能 分解乳糖,产生_还__原__性___糖。
4.固定化酶应用的常见方式
(1)间歇式:每次反应完后,经_离__心__或__过__滤___法
收集酶后再重复利用。
(2)连续式:用固定化酶制成的_反__应__柱___进行不
间断的重复利用,如图。
灭过菌的玻璃棒每隔一段时间轻轻搅拌。 (3)检测乳糖的分解:保温到时后,将牛奶__过__滤__。用移 液管分别取 A 烧杯和 B 烧杯内的牛奶滤液各 2 mL,放 到两支试管中,用移液管取_斐__林___试剂各 2 mL 分别放 入被检试管中,然后把试管放入装有__热__水___的烧杯中, 摇动试管,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4)固定化酶的回收:实验完成后,用__缓__冲__液__反复洗涤 固定化酶,再用体积分数为 0.05%的__双__氧__水__洗涤,然 后于__0_~__4___℃下保存。
2.方法步骤 (1)鲜牛奶的处理:取新鲜牛奶 0.5 kg 放入 1 000 mL 干净 烧杯中,__8_5_~__9_0__ ℃巴氏灭菌。将灭菌后的牛奶冷却至 __4_5_~__5_0___ ℃,__过__滤__后平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放入 A 烧杯,另一部分放到 B 烧杯内作对照。
(2)加酶分解:向 A 烧杯内加入适量的__固__定__化__酶___制剂, _4_5_~__5_0___ ℃条件下保温 45 min,保温过程中要用预先
C.保温到时后,将牛奶过滤。用移液管分别取 A 烧杯和 B 烧杯内的牛奶滤液各 2 mL,放到两支试管中,用移液 管取斐林试剂各 2 mL,分别放入被检试管中,然后把
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摇动试管,观察试管 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D.实验完成后,用蒸馏水反复洗涤固定化酶,再用体 积分数为 0.05%的双氧水洗涤,以防固定化酶被微 生物污.包埋法
(B)
B.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固定法
C.活化法
D.微囊化法
解析 酶的体积较小,容易从包埋的材料中漏出来,
所以一般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固定法。
2.关于固定化酶和一般酶制剂在应用效果上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固定化酶生物活性强,可长久使用 B.一般酶制剂应用后和产物混合在一起,产物的纯度不高 C.一般酶制剂参加反应后不能重复利用 D.固定化酶可以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固定化酶的优点,即应用后易与产 物分离,提高产品质量;可以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但是固定化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随 着时间的推移,酶的活性会降低,甚至消失,即固定化酶 不能长久使用。例如:生产高果糖浆的固定化酶一般只能 连续使用半年。
图中①是反应柱,②是固定化酶,③是分布着 小孔的筛板,不允许酶颗粒通过,而反应液可 以自由流出。
归纳提炼 检测牛奶中乳糖的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1)检测乳糖酶对牛奶的分解时,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 显,可以适当减少底物鲜牛奶的量或增加固定化酶的 含量,或适当延长保温时间。 (2)加酶分解时,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否则酶变性失 活或活性太低,得不到实验结果或不明显。 (3)酶回收要用缓冲液反复洗涤固定化酶,维持酶的活 性;再用体积分数为 0.05%的双氧水洗涤,达到消毒 目的,以防固定化酶被微生物污染;然后于 0~4 ℃下 保存,以备下次再使用。
活学活用 1.下列有关检测牛奶中乳糖的分解的实验过程正确的是 ( )
A.取新鲜牛奶 0.5 kg 放入 1000 mL 干净烧杯中,100 ℃沸 水灭菌。将灭菌后的牛奶冷却至 45 ℃~50 ℃,过滤后 平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放入 A 烧杯,另一部分放至 B 烧杯内作对照
B.向 A 烧杯内加入适量的固定化酶制剂,45 ℃~50 ℃条 件下保温 45 min,保温过程中要用普通玻璃棒不停用力 搅拌
【实验】检测牛奶中乳糖 的分解
探究点 固定化酶的应用
固定化酶在工业生产和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下面我
们就利用固定化酶来检测牛奶中乳糖的分解。
1.实验原理 乳糖酶可以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为__半__乳__糖__和__葡__萄__糖___, 还原糖可和__斐__林__试剂反应生成__砖__红__色化合物,根据 化合物颜色的深浅变化,可以了解乳糖酶的作用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