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泵的简介和修理

齿轮泵的简介和修理
齿轮泵的简介和修理

齿轮泵的简介和修理

关键词:齿轮泵工作原理流量公式间隙检修内容

前言:因齿轮泵结构简单,经久耐用,故已取代柱塞泵,但在修理时若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打量变差的现象,希望此文能对此类泵检修有所帮助。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它的结构很简单,其基本形式就是两个尺寸相同的齿轮在一个紧密配合的壳体内相互啮合旋转,这个壳体的内部类似“8”字形,两个齿轮装在里面,齿轮的外径及两侧与壳体紧密配合。来自于管道或容器的物料在吸入口进入两个齿轮中间,并充满这一空间,随着齿的旋转沿壳体运动,最后在两齿啮合时排出。

齿轮泵也叫正排量装臵,即像一个缸筒内的活塞,当一个齿进入另一个齿的流体空间时,液体就被机械性地挤排出来。因为液体是不可压缩的,所以液体和齿就不能在同一时间占据同一空间,这样,液体就被排除了。由于齿的不断啮合,这一现象就连续在发生,因而也就在泵的出口提供了一个连续排除量,泵每转一转,排出的量是一样的。随着驱动轴的不间断地旋转,泵也就不间断地排出流体。泵的流量直接与泵的转速有关。实际上,在泵内有很少量的流体损失,这使泵的运行效率不能达到100%,因为这些流体被用来润滑轴承及齿轮两侧,而泵体也绝不可能无间隙配合,故不能使流体100%地从出口排出,所以少量的流体损失是必然的。然而泵还是可以良好地运行,对大多数挤出物料来说,仍可以达到93%~98%的效率。对于粘度或密度在工艺中有变化的流体,这种泵不会受到太多影响。如果有一个阻尼器,比如在排出口侧放一个滤网或一个限制器,泵则会推动流体通过它们。如果这个阻尼器在工作中变化,亦即如果滤网变脏、堵塞了,或限制器的背压升高了,则泵仍将保持恒定的流量,直至达到装臵中最弱的部件的机械极限。

齿轮泵的流量公式为:

Q=2qZnηv

式中 Z——齿数;

n——转数,转/分;

ηv——容积效率,对一般的齿轮泵,其值可取为0.70~0.90;

q——两齿之间坑的容积,米3。

当齿轮转动时,被吸进来的液体充满了齿与齿之间的齿坑,并随着齿轮沿外壳壁被输送到压力空间中去。在这里,由于两齿轮的相互啮合,使齿坑内的液体挤出,排向压力管。液体受挤压时,压力作用在齿轮上,给轴施加了一个径向负荷。挤压后封闭空间逐渐增大,形成负压区,外界的液体就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之下流进齿轮泵吸入口。另外,在负压区由于封闭空间容积的增大,会使液体中的空气和水蒸气析出,发生与汽蚀现象类似的冲蚀作用,使齿轮表面受到破坏。正因为如此,有的齿轮泵上开有平衡孔或平衡槽。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斜齿轮;因为斜齿轮在啮合时封闭空间的容积几乎是不变的,即在其中一段容积增大时,另一段容积却在缩小。所以上述现象并不严重。

齿轮泵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自吸性能,且构造简单、工作可靠。

从上面的公式中可以看出,对一确定的齿轮泵(尺寸D、d、b和n都是定值),其排油量也亦确定,是一个不变的定值。因而它的特性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即不管外界压力如何变化,它的排油量都是固定不变的)。又因为齿轮泵的出口和入口是隔绝的,所以在外界需用油量减少时,会引起出口管道的压力急剧升

高,致使出口管道和泵壳发生爆破。因此齿轮泵出口(或出口管道上)都设有安全阀,它在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动作,使出口管内的一部分油泄掉。特性曲线在高压区域,流量向小的方向偏移,这主要是在压力高时,泵内液体沿齿端间隙由出口向入口的漏泄造成的。

齿轮泵在检修时,主要测量间隙是:见表1齿轮泵配合间隙

1、齿轮的端面与泵壳的轴向间隙,一般取0.20毫米左右。用压铅丝法测量。

2、齿轮的外圆与泵壳的径向间隙,一般半径方向上取0.10~0.15毫米(但要比轴瓦间隙大些),也可按直径的0.003~0.005选取(指总间隙)。用塞尺测量。

3、两齿轮啮合处间隙一般取0.30毫米,如间隙过大会加速磨损,如过小则又会引起发热咬住。用压铅丝法测量。

4、轴瓦间隙,当轴径为20~40毫米时,取0.06~0.12毫米。用塞尺或游标卡尺测量。

1、拆卸,拆卸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熟悉设备结构,工艺流程,运行状态;拆卸时应小心谨慎,避免损坏设备零部件。齿轮啮合的部位最好在检修前后保持不变,为此拆泵时可在齿轮上打出记号。

2、复查数据,对齿轮泵各部件配合间隙,应做全面检查,部分间隙的标准见表1齿轮泵配合间隙。

3、检查,对拆下的零部件进行详细检查,对齿轮作着色检查,不允许存在裂纹;轴颈的圆锥度合格,表面不得有划痕,粗糙度Ra的最大允许值为1.6μm;端盖、托架、泵体不得有明显缺陷。

4、修复或更换,对超标的零部件应予以更换,对需修复的零部件,修复后应符合标准。

5、组装及调整,齿轮端面与端盖,托架的轴向间隙,依靠改变端盖,托架与泵体之间的密封垫片的厚度来调整;紧固端盖螺栓时,用力对称均匀,边紧边盘动转子,遇到转子转不动时,应松掉螺栓重紧;加填料或装油封时,紧压盖时仍需边紧边盘动转子,不可紧得过死。

6、试车,水压试验为工作压力的1.5倍,保持5min不漏,试车运行期间,无泄漏,运行声音正常,无异常振动,出口压力符合要求为合格。

齿轮泵在运行时,不允许关闭出口阀门,在启动和停止时,也应保持出口阀门处于开启位臵,这时只操作入口阀门即可。

一、齿轮泵主动轴与衬套磨损后的修复

齿轮泵主动轴与衬套磨损后,其配合间隙增大,必将影响泵油量。遇此,可采用修主动轴或衬套的方法恢复其正常的配合间隙。若主动轴磨损轻微,只需压出旧衬套后换上标准尺寸的衬套,配合间隙便可恢复到允许范围。若主动轴与衬套磨损严重且配合间隙严重超标时,水泵不仅要更换衬套,而且主动轴也应用镀铬或振动堆焊法将其直径加大,然后再磨削到标准尺寸,恢复与衬套的配合要求。

二、润滑油泵壳体的修理壳体裂纹的修理:壳体裂纹可用铸508镍铜焊条焊补。焊缝须紧密而元气孔,与泵盖结合面平面度误差不大于0.05毫米。

主动轴衬套孔与从动轴孔磨损的修理:主动轴衬套孔磨损后,可用铰削方法消除磨损痕迹,然后配用加大至相应尺寸的衬套。上海水泵从动轴孔磨损也以铰削法消除磨损痕迹,然后按铰削后孔的实际尺寸配制从动轴

泵壳内腔的修理:泵壳内腔磨损后,一般采取内腔镶套法修复,即将内腔搪大后镶配铸铁或钢衬套。镶套后,将内腔搪到要求的尺寸,并把伸出端面的衬套磨去,使其与泵壳结合面平齐。

阀座的修理:限压阀有球形阀和柱塞式阀两种。球形阀座磨损后,可将一钢球放在阀座上,然后用金属棒轻轻敲击钢球,直到球阀与阀座密合为止。如阀座磨损严重,可先铰削除去磨痕,再用上法使之密合。柱塞式阀座磨损后,可放入少许气门砂进行研磨,直到密合为止。

三、齿轮泵泵盖的修理

工作平面的修理:若泵盖工作平面磨损较小,可用手工研磨法消除磨损痕迹,即在平台或厚玻璃板上放少许气门砂,然后将泵盖放在上面进行研磨,直到磨损痕迹消除,工作表面平整为止。当泵盖工作平面磨损深度超过0.1毫米时,应采取先车削后研磨的办法修复。

主动轴衬套孔的修理:泵盖上的主动轴衬套孔磨损的修理与壳体主动轴衬套孔磨损的修理方法相同。

四、齿轮的翻转使用

齿轮泵齿轮磨损主要是在齿厚部位,而齿轮端面和齿顶的磨损都相对较轻。齿轮在齿厚部位都是单侧磨损,所以可将齿轮翻转180度使用。当齿轮端面磨损时,可将端面磨平,同时研磨润滑油泵壳体结合面,以保证齿轮端面与泵盖的间隙在标准范围内。

磁力齿轮泵泵轴折断,磁力齿轮泵的泵轴采用的材料是99%的氧化铝瓷,泵轴折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泵空运转,轴承干磨而将轴扭断.拆开泵检查时可看到轴承已磨损严重预防泵折断的主要办法是避免泵的空运转.磁力齿轮泵在运转中能够产生重大的效益,能够味使用者带来良好的发展和效益贡献,帮助产生良好的使用价值和贡献,但是在运转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一定的故障,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维护和修理。磁力齿轮泵轴承损坏.磁力齿轮泵的轴承采用的材料是高密度碳,如遇泵断水或泵内有杂质,就会造成轴承的损坏.圆筒形联轴器内外磁转子间的同轴度要求若得不到保证,也会直接影响轴承的寿命.磁力齿轮泵打不出液体磁力齿轮泵打不出液体是泵最易出现的故障,其原因也较多.首先应检查泵的吸入管路是否有漏气的地方,检查吸入管内空气是否排出,泵内灌注的液体量是否足够,吸人管内是否有杂物堵塞,还应查一查泵是否反转(尤其是在换过电机后或供电线路检修过后),还应注意泵的吸上高度是否太高. 磁力泵扬程不足.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有:输送介质内有空气,叶轮损坏,转速不够,输送液体的比重过大,流量过大.磁力泵流量不足.造成流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有:叶轮损坏,转速不够,扬程过高,管内有杂物堵塞等. 通过以上检查若仍不能解决,可将磁力泵拆开检查,看泵轴是否折断,还应检查泵的动环、静环是否完好,整个转子可否少量轴向移动.若轴向移动困难,可检查炭轴承是否与泵轴结合的过于紧密.值得注意的是,泵修了几遍查不出问题,应注意磁联轴器的工作是否正常.在考虑转速是否够时,先要检查电机本身的转速是否正常,可用转速计进行测量,在电机转速正常的情况下,可考虑是否会出现磁力联轴器的滑脱.

液压泵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液压泵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1.齿轮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 外啮合双齿轮泵的结构。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和泵缸把吸入腔和排出腔隔开。齿轮转动时,吸入腔侧轮齿相互脱开处的齿间容积逐渐增大,压力降低,液体在压差作用下进入齿间。随着齿轮的转动,一个个齿间的液体被带至排出腔。这时排出腔侧轮齿啮合处的齿间容积逐渐缩小,而将液体排出。齿轮泵适用于输送不含固体颗粒、无腐蚀性、粘度范围较大的润滑性液体。 泵的流量可至300米3/时,压力可达3×107帕。它通常用作液压泵和输送各类油品。齿轮泵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容易,维护方便,有自吸能力,但流量、压力脉动较大且噪声大。齿轮泵必须配带安全阀,以防止由于某种原因如排出管堵塞使泵的出口压力超过容许值而损坏泵或原动机。 高真空齿轮泵工作原理:高真空齿轮泵依靠主从动齿轮的相互啮合把泵体分成吸油腔和压油腔。吸油腔由于相互啮合的轮齿逐渐脱开,密封工作容积逐渐增大,形成部分真空,因此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进入吸油腔,将齿间槽充满,并随着齿轮旋转,把油液带到左侧压油腔内。在压油区一侧,由于轮齿在这里逐渐进入啮合,密封工作腔容积不断减小,油液便被挤出去,从压油腔输送到压力管路中去。 电动机运转时,推进装置随着主轴一起高速运转本推进装置相似于一轴流泵,其排空(抽真空)的速率远远大于齿轮啮合排空的速率,随着推进装置的推进作用,齿轮啮合的反泄露被阻滞,其形成的极限真空自然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处于较低位置的油液则被迅速吸入泵腔内,然后经排油腔被压入出口排出。 当油路中的阻力(压力)超过所设定的安全压力时,安全阀就启动,使排油腔的油回到吸油腔,从而保持压力不再上升,安全阀起过载保护作用 外齿轮泵有两根相同尺寸的啮合齿轮轴。驱动轴连接电机或减速机(通过弹性联轴器)并带动另一根轴。在重载型工业齿轮泵内,齿轮通常与轴为整体(一个部件),轴颈的公差很小。外齿轮泵的运行原理很简单。液体进入泵吸入端,被未啮合的齿间空穴吸入,然后在齿间空穴内被带动,沿齿轮轴外缘到达出口端。重新啮合的齿将液体推出空穴进入背压处。有三种常用的齿轮形式:直齿、斜齿和人字齿。这三种形式各有利弊,CB—B齿轮泵的结构,有不同的应用。直齿是最简单的形式,在高压工况下为最优应用,因为没有轴向推力,且输送效率较高。斜齿在输送过程中的脉动最小,且在较高速度运行时更加安静,不锈钢保温泵,因为齿的啮合是渐进式的。但是,由于轴向推力的作用,轴承材质的选用可能会造成进出口压差有限、处理粘度较低。因为轴向力会将齿轮推向轴承端面而摩擦,所以只有选用硬度较高的轴承材质或在其端面作特殊设计,才能应对这种轴向推力。为使齿轮泵的承压能力最大化,这些配合部件之间的间隙必须愈小愈好以

齿轮泵设计步骤

一、主要技术参数 根据任务要求,确定齿轮泵的理论设计流量q t . 二、根据公式选定齿轮泵的转速n ,齿宽系数k b 及齿数z 1.齿轮参数的确定及几何要素的计算 确定设计的零件在工作时的工作介质的粘度,然后再由表一进行插补可得此 次设计的最大节圆线速度V 。即: 节圆线速度V : 601000V ???= n D π 式中D ——节圆直径(mm ) n ——转速 表2.1 齿轮泵节圆极限速度和油的粘度关系 流量与排量关系式为: n 00P Q = 0Q ——流量·· 0P ——理论排量(ml/r ) 2.齿数Z 的确定

应根据液压泵的设计要求从流量、压力脉动、机械效率等各方面综合考虑。从泵的流量方面来看,在齿轮分度圆不变的情况下,齿数越少,模数越大,泵的流量就越大。从泵的性能看,齿数减少后,对改善困油及提高机械效率有利,但使泵的流量及压力脉动增加。 目前齿轮泵的齿数Z 一般为6-19。对于低压齿轮泵,由于应用在机床方面较多,要求流量脉动小,因此低压齿轮泵齿数Z 一般为13-19。齿数14-17的低压齿轮泵,由于根切较小,一般不进行修正。 3.确定齿宽。齿轮泵的流量与齿宽成正比。增加齿宽可以相应地增加流量。而齿轮与泵体及盖板间的摩擦损失及容积损失的总和与齿宽并不成比例地增加,因此,齿宽较大时,液压泵的总效率较高.一般来说,齿宽与齿顶圆尺寸之比的选取围为0.2~0.8,即: )(8.0~2.0B =a D 20m 66.6q 1000Z B = Da ——齿顶圆尺寸(mm ) 4.确定齿轮模数。 对于低压齿轮泵来说,确定模数主要不是从强度方面着眼,而是从泵的流量、压力脉动、噪声以及结构尺寸大小等方面。 通过对不同模数、不同齿数的齿轮油泵进行方案分析、比较结果,确定此型齿轮油泵的齿轮参数,最后得到齿轮的基本参数即模数m 齿数Z 齿宽b 。 得到齿轮的齿数后,若齿轮的齿数≥17则不会发生根切的现象,所以在这里不考虑修正,接下来按照标准公式计算齿轮的基本参数。 (1)理论中心距mz D A f ==0

泵检修规程

泵的检修规程 (49页 3.1万字) 目录 一.IH、IS(R)型单级离心泵检修规程二.SIG(IG)型管道离心泵检修规程三.YQB型滑片泵检修规程 四.Y型离心油泵检修规程 五.CB型齿轮泵检修规程 六.ZW6/7型空压机检修规程 七.PSA变压吸附式制氮机检修规程八.浮子式码带液位计检修规程

一.IH、IS(R)型单级离心泵检修规程: 1.总则 1.1 适用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IH系列单级离心泵的维护和检修,如输送泵房的输送泵及罐区部分收底泵的等。 1.2 结构简述 IH系列单极离心泵主要由泵体、泵盖、叶轮、密封圈、机械密封、支架和底座等部件组成。泵的叶轮安装在轴端呈悬臂式,轴线端面进料,排出口与泵的轴线垂直。电动机通过联轴器直接驱动泵。 1.3 技术性能 IH系列单极离心泵的主要性能表: 2.完好标准 2.1 零、部件 2.1.1 泵本体及各零、部件完整齐全。 2.1.2 基础螺栓及各连接螺栓齐全、紧固。 2.1.3 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稳固。 2.1.4 压力表、电流表等仪器齐全、灵敏,量程符合规定,并定期校验。 2.1.5 各部安装配合符合规定。 2.1.6 泵体及附属阀门、管件、管线油漆完整,标志明显。 2.1.7 基础及底座完整、坚固。 2.2 运行性能 2.2.1 油路畅通,润滑良好,实行“五定”、“三级过滤”。 2.2.2 运转正常,无异常振动、杂音等现象。 2.2.3 压力、流量平稳,各部温度正常,电流稳定。 2.2.4 能达到铭牌出力或额定能力。 2.3 设备及环境

2.3.1 设备清洁,外表无尘灰、油垢。 2.3.2 基础及底座整洁,外表及周围无积水、废液,环境整齐、清洁。 2.3.3 进出口阀门、管口法兰、泵体等处接合面均无泄漏。 3 .设备的维护 3.1 日常维护 3.1.1 严格按操作规程程序启动、运转与停车,并做好运行记录。 3.1.2 每班检查各润滑部位的润滑情况。 3.1.3 经常检查轴承温度,应不高于环境温度35℃。 3.1.4 经常观察泵的压力和电机电流是否正常和稳定,设备运转有无异常声响或振动,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3.1.5 经常保持泵及周围环境整洁,及时消除跑、冒、滴、漏。密封符合要求。 3.1.6 维修人员应定时上岗,检查设备并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 3.1.7 在泵所处环境温度较低情况下,泵停用时,排尽剩液,以防冻裂机壳及零件。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 1 范围 1.1 本规程规定了齿轮泵的检修周期、检修内容、检修方法、质量标准、试车与验收、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等内容。 1.2 本规程适用于输送温度低于60℃的各种油品的一般齿轮泵,齿轮泵不适用于输送挥发性强、闪点低、有腐蚀及含有硬质颗粒、纤维的介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4 5 设备型号规格主要技术性能 5.1 设备型号规格 泵齿轮泵 6 检修周期及检修内容 6.1 检修周期 检修类别小修中修大修 检修周期(月)4~6 12~18 6.2 检修内容 6.2.1 小修 a)解体检查各部零件磨损情况。 b)更换填料和密封垫圈。 c)检查清洗过滤器。 d)调整齿轮端面与端盖的间隙。 e)检查或更换联轴节的弹性胶圈和柱销。 f)校验压力表及安全阀。 g)泵与电机找正。 6.2.2 大修 a)包括小修内容。 b)修理或更换齿轮、齿轮轴、端盖。 c)检查修理或更换轴承、联轴节、壳体和填料压盖。 d)机体油漆。 7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7.1 齿轮 a)齿轮的啮合顶间隙为0.2-0.3m(m:模数)。 b)齿轮的啮合侧间隙如表1规定:

8 表1 单位:mm 9 中心距10 安装间隙11 报废间 隙 12 ≤50 13 0.085 14 0.20 15 51~80 16 0.105 17 0.25 18 81~120 19 0.13 20 0.30 21 121~200 22 0.17 23 0.35 c)齿轮两端面与轴孔中心线垂直度不超过0.02mm/100mm。 d)两个齿轮宽度应一致,单个齿轮宽度误差不得超过0.05mm/100mm。齿轮两端面平行度不大于0.02mm/100mm。 e)齿的啮合接触斑点应均匀分布在节圆线的上下,接触面积沿齿宽应大于60%,沿齿高应大于45%。 f)齿轮与轴的配合为H7/m6。 g)齿轮端面与端盖的轴向总间隙为0.05~0.10mm。 h)齿顶与壳体的径向间隙为0.10~0.15mm。 23.1 轴与轴承 a)轴颈与滑动轴承径向间隙为0.001~0.002D(D为轴颈的直径)。 b)轴颈的圆度、圆柱度均为其直径公差之半。轴颈表面不得俄伤痕,表面粗糙度不 大于0.8。 c)轴颈最大磨损量为1%D(D为轴颈的直径)。 d)轴承外圆与端盖镗孔配合为R7/h6。 e)滑动轴承内孔与外圆的同轴度不大于0.005mm。 f)滚针轴承内套的配合为js6,外圈与镗孔的配合为K7。 g)滚针轴承无内圈时轴与滚针的配合应为H7/h6。 23.2 端盖与壳体 23.2.1 端盖: a)端盖表面不得俄气孔、砂眼、夹渣、裂纹、伤痕等缺陷。加工表面粗糙度不低于1.6 。 b)端盖两孔的轴线平行度不大于0.01mm/100mm。孔的中心距误差为±0.04mm。 c)端盖两孔中心线与加工端面的垂直度不大于0.03mm/100mm。 23.2.2 壳体: a)铸造壳体加工表面不得有气孔、砂眼、夹渣等缺陷。 b)壳体内孔的中心线与两端面垂直度不大于0.02mm/100mm。 c)孔的圆度及圆柱度为直径公差之半。 d)壳体水压试验为工作压力的1.5倍,保持压力5分钟后降至工作压力,用半公斤手锤 轻击外壳,表面不得渗漏 23.3 轴向密封 a)填料压盖与轴的径向间隙为0.4~0.5mm。 b)压盖安装后,压盖端面与填料盒端面的四周间隙应相等。 c)填料尺寸正确,切口平行、齐整、无松散,接口与轴心线成30°角。 d)压装填料时,填料圈的接头必须错开,一般接口交错120°,填料不宜压装过紧。 23.4 弹性联轴节 a)联轴节与轴的配合选用H7/k6。 b)联轴节找正其径向跳动不大于0.08mm,端面跳动不大于0.06mm。 c)联轴节两端面轴向间隙为2-4mm。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 齿轮泵 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液压泵,它一般做成定量泵,按结构不同,齿轮泵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而以外啮合齿轮泵应用最广。下面以外啮合齿轮泵为例来剖析齿轮泵。 液压齿轮泵主要包括:高压定量齿轮泵,高压双联齿轮泵,润滑泵,化工泵,双向齿轮马达,齿轮泵附调压阀,齿轮泵附升降阀。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如图3-3所示,它是分离三片式结构,三片是指泵盖4,8和泵体7,泵体7内装有一对齿数相同、宽度和泵体接近而又互相啮合的齿轮6,这对齿轮与两端盖和泵体形成一密封腔,并由齿轮的齿顶和啮合线把密封腔划分为两部分,即吸油腔和压油腔。两齿轮分别用键固定在由滚针轴承支承的主动轴12和从动轴15上,主动轴由电动机带动旋转。 图3-3 外啮合型齿轮 泵工作原理 CB—B齿轮泵的结构如图3-4所示,当泵的主动齿轮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时,齿轮泵右侧(吸油腔)齿轮脱开啮合,齿轮的轮齿退出齿间,使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路、吸油腔进入齿间。随着齿轮的旋转,吸入齿间的油液被带到另一侧,进入压油腔。这时轮齿进入啮合,使密封容积逐渐减小,齿轮间部分的油液被挤出,形成了齿轮泵的压油过程。齿轮啮合时齿向接触线把吸油腔和压油腔分开,起配油作用。当齿轮泵的主动齿轮由电动机带动不断旋转时,轮齿脱开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变大则不断从油箱中吸油,轮齿进入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减小则不断地排油,

这就是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泵的前后盖和泵体由两个定位销17定位,用6只螺钉固紧如图3-3。为了保证齿轮能灵活地转动,同时又要保证泄露最小,在齿轮端面和泵盖之间应有适当间隙(轴向间隙),对小流量泵轴向间隙为 0.025~0.04mm,大流量泵为0.04~0.06mm。齿顶和泵体内表面间的间隙(径向间隙),由于密封带长,同时齿顶线速度形成的剪切流动又和油液泄露方向相反,故对泄露的影响较小,这里要考虑的问题是:当齿轮受到不平衡的径向力后,应避免齿顶和泵体内壁相碰,所以径向间隙就可稍大,一般取0.13~0.16mm。 为了防止压力油从泵体和泵盖间泄露到泵外,并减小压紧螺钉的拉力,在泵体两侧的端面上开有油封卸荷槽16,使渗入泵体和泵盖间的压力油引入吸油腔。在泵盖和从动轴上的小孔,其作用将泄露到轴承端部的压力油也引到泵的吸油腔去,防止油液外溢,同时也润滑了滚针轴承。 图3-4 CB—B齿轮泵的结构 1-轴承外环 2-堵头 3-滚子 4-后泵盖 5-键 6-齿轮 7-泵体8-前泵盖 9-螺钉 10-压环 11-密封环 12-主动轴 13-键 14-泻油孔15-从动轴 16-泻油槽 17-定位销 齿轮泵存在的问题 1、齿轮泵的困油问题 齿轮泵要能连续地供油,就要求齿轮啮合的重叠系数ε大于1,也就是当一对齿轮尚未脱开啮合时,另一对齿轮已进入啮合,这样,就出现同时有两对齿轮啮合的瞬间,在两对齿轮的齿向啮合线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容积,一部分油液也就被困在这一封闭容积 中〔见图3-5(a)〕,齿轮连续旋转时,这一封闭容积便逐渐减小,到两啮合点处于节点两侧的对称位置时〔见图 3-5(b) 〕,封闭容积为最小,齿轮再继续转动时,封闭容积又 逐渐增大,直到图3-5(c)所示位置时,容积又变为最大。在封闭容积减小时,被困油液受到挤压,压力急剧上升,使轴承上突然受到很大的冲击载荷,使泵剧烈振动,这时高压油从一切可能泄漏的缝隙中挤出,造成功率损失,使油液发热等。当封闭容积增大时,由 于没有油液补充,因此形成局部真空,使原来溶解于油液中的空气分离出来,形成了气 泡,油液中产生气泡后,会引起噪声、气蚀等一系列恶果。以上情况就是齿轮泵的困油现象。这种困油现象极为严重地影响着泵的工作平稳性和使用寿命。

齿轮泵设计

UG实训设计报告 ——齿轮泵的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一、从动轴 从动轴零件图如图所示: 1.、新建文件 单击菜单栏中“文件”→“新建”命令,或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新建)按钮,在“模板”列表框中选择“模型”选项,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congdongzhou”,单击“确定”按钮,进入UG主界面。 2、创建圆柱体特征 (1)、单击菜单栏中的“插入”→“设计特征”→“圆柱体”命令,打开如图1所示的“圆柱”对话框,数据如图1所示,其它选项默认。 3、倒斜角

(1)、选择菜单栏中的“插入”→“细节特征”→“倒斜角”命 令,打开如图所2所示的对话框。 1 图1 图2 (2)、数据如图所示,选择圆柱体上、下表面的边,点击“确定”按钮。 二、填料压盖

1.、新建文件 单击菜单栏中“文件”→“新建”命令,或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新建)按钮,在“模板”列表框中选择“模型”选项,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tianliaoyagai”,单击“确定”按钮,进入UG主界面。 2 2、创建草图 (1)、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草图)按钮,或选择菜单栏中的“插入”→“草图”命令。进入如图3所示对话框,默认选项,点击“确定”按钮。 图3

(2)、创建如图4所示草图,数据如图所示,点击“完成草图”按钮。 3、拉伸 (1)、选择菜单栏中的“插入”→“设计特征”→“拉伸”命令,或单击“特征”工具栏中的(拉伸)按钮,打开如图4所示的对话框。 (2)在绘图窗口中选择草图的外边框拉伸,数据如图5所示,Z轴为指定矢量,点击“确定”按钮。 图4 图5 (3)、同理对直径5,32和22的圆拉伸,数据分别如图6、7、8所示。 3

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修订稿).doc

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目录 1装煤推焦车维护检修规程 (1) 2拦焦车维护检修规程.................................... 2.1 3电机车、熄焦车维护检修规程............................. 3.1 4导烟车维护检修规程.................................... 4.1 5煤气交换机维护检修规程................................ 5.1 6捣固机维护检修规程.................................... 6.1 7摇动给料机维护检修规程................................ 7.1 8出焦除尘地面站风机维护检修规程......................... 8.1 9中低压容器维护检修规程................................ 9.1 10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 10.1 11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 11.1 12带式输送机维护检修规程............................... 12.1 13堆取料机维护检修规程................................. 13.1 14无烟煤粉碎机维护检修规程.............................. 14.1 15PFCK1618可逆反击锤式破碎机维护检修规程................. 15.1 16双齿辊破碎机维护检修规程 ............................. 16.1 17刮板机维护检修规程................................... 17.1 18振动筛维护检修规程................................... 18.1 19齿轮减速机维护检修规程............................... 19.1 20阀门维护检修规程 ..................................... 20.1

齿轮油泵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

齿轮油泵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 2009-12-25 0:49:00 发布者:泊头八方油泵制造厂 齿轮油泵是通过一对参数和结构相同的渐开线齿轮的相互滚动啮合,将油箱内的低压油升至能做功的高压油的重要部件。是把发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的动力装置。发动机在其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故障。 1、油泵内部零件磨损 油泵内部零件磨损会造成内漏。其中浮动轴套与齿轮端面之间泄漏面积大,是造成内漏的主要部位。这部分漏损量占全部内漏的50%~70%左右。磨损内漏的齿轮泵其容积效率下降,油泵输出功率大大低于输入功率。其损耗全部转变为热能,因此会引起油泵过热。若将结合平面压紧,因工作时浮动轴套会有少量运动而造成磨损,结果使农具提升缓慢或不能提升,这样的浮动轴套必须更换或修理。 2、油泵壳体的磨损 主要是浮动轴套孔的磨损(齿轮轴与轴套的正常间隙是0.09~0.175mm,最大不得超过0.20mm)。齿轮工作受压力油的作用,齿轮尖部靠近油泵壳体,磨损泵体的低压腔部分。另一种磨损是壳体内工作面成圆周似的磨损,这种磨损主要是添加的油液不净所致,所以必须添加没有杂质的油液。 3、油封磨损,胶封老化 卸荷片的橡胶油封老化变质,失去弹性,对高压油腔和低压油腔失去了密封隔离作用,会产生高压油腔的油压往低压油腔,称为“内漏”,它降低了油泵的工作压力和流量。CB46齿轮泵它的正常工作压力为100~110kg/平方厘米,正常输油量是46

L/min,标准的卸荷片橡胶油封是57×43。自紧油封是PG25×42×10的骨架式油封,它的损坏或年久失效,空气便从油封与主轴轴颈之间的缝隙或从进油口接盘与油泵壳体结合处被吸入油泵,经回油管进入油箱,在油箱中产生大量气泡。会造成油箱中的油液减少,发动机油底槽中油液增多现象,使农具提升缓慢或不能提升。必须更换油封才可排除此故障。 4、机油泵供油量不足或无油压 现象:工作装置提升缓慢,提升时发抖或不能提升;油箱或油管内有气泡;提升时液压系统发出“唧、唧”声音;拖拉机刚启动时工作装置能提升,工作一段时间油温升高后,则提升缓慢或不能提升;轻负荷时能提升,重负荷时不能提升。 故障原因: (1)液压油箱油面过低; (2)没按季节使用液压油; (3)进油管被脏物严重堵塞; (4)油泵主动齿轮油封损坏,空气进入液压系统; (5)油泵进、出油口接头或弯接头“O”形密封圈损坏,弯接头的紧固螺栓或进、出油管螺母未上紧,空气进入液压系统; (6)油泵内漏,密封圈老化; (7)油泵端面或主、从动齿轮轴套端面磨损或刮伤,两轴套端面不平度超差; (8)油泵内部零件装配错误造成内漏; (9)“左旋”装“右旋”油泵,造成冲坏骨架油封;

齿轮油泵介绍及原理

齿轮油泵介绍及原理 一、齿轮油泵产品介绍: 1、本泵适用于输送各种有润滑性的液体,温度不高于70℃,如需高温200℃,同本单位联系可配用耐高温材料即可,粘度为5×10-5~1.5×10-3m2/s。 2、齿轮油泵不适用于输送腐蚀性的、含硬质颗粒或纤维的、高度挥发或闪点低的液体,如汽油、笨等。 泵体中装有一对回转齿轮,依靠两齿轮的相互啮合,把泵内的整个工作腔分两个独立的部分。泵运转时主动齿轮带动被动齿轮旋转,当齿轮脱开啮合时在吸入侧就形成局部真空,液体被吸入。被吸入的液体充满齿轮的各个齿谷而带到排出侧,单级单吸油泵齿轮进入啮合时液体被挤出而排出泵外。 二、齿轮油泵结构说明: 本产品由泵体、齿轮、前后泵盖、安全阀、轴承及密封装置等零、部件组成。 1、泵体、前后盖等零件为灰铸铁件,齿轮用优质碳素钢制作;亦可根据用户需要用铜材或不锈钢制作。 2、安全阀。 齿轮油泵自身不带安全阀,用户在使用时需自行在管路系统中安装安全阀。KCB,系列齿轮油泵在后泵盖或泵体上方装有安全阀,当泵或排出管道发生故障或将排出阀门完全关闭而产生高压和高压击时安全阀就会自动打开,卸除部分或全部的高压液体回到吸入腔,从而对泵及管道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3、轴承。

齿轮油泵全部采用DU轴承;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锡青铜轴承。&0818.3-83.3、1.1齿轮油泵采用DU轴承;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锡青铜轴承。 KCB133-960、8-60齿轮油泵有采用DU轴承,锡青铜轴承和滚动轴承三种结构,需在订货时注明。订货时未注明者均按DU轴承结构供货。 轴承为内置型式,依靠被输送介质进行润滑;011轴承和锡青铜轴承能在非润滑性介质中工作。 4、轴封。 本系列产品的轴端密封有骨架油封、机械密封及填料密封三种结构。 a.骨架油封:骨架油封的特点是维护、更换方便,成本低,但寿命较短。丁晴胶骨架油封适用于1001:以下工作环境;氟橡胶骨架油封适用于200℃以下工作环境。

齿轮泵毕业设计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齿轮泵的设计 指导教师吴小花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级机械1201 姓名张杰学号 1205300125

摘要:在当今社会泵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要用到它。在供给系统中几乎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设备。在泵的实际应用中损耗严重,特别是化工用泵在实际应用中损耗,主要是轴封部分,在输送过程中由于密封不当而出现泄漏造成重大损失和事故。轴封有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填料密封使用周期短,损耗高,效率低。本设计中设计的齿轮泵排量较小安全性较高,轴封设计合理,精度较高,齿轮泵使用寿命较高。 关键词:泵填料密封机械密封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4 ) 二、齿轮的设计与校核……………………………………( 5 ) 三、卸荷槽的计算…………………………………………( 12 ) 四、泵体的校核……………………………………………( 13 ) 五、滑动轴承的计算………………………………………( 14 ) 六、联轴器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17 ) 七、连接螺栓的选择与校核………………………………( 18 ) 八、连接螺栓的选择与校核………………………………( 20 ) 九、齿轮泵进出口大小确定………………………………( 21 ) 十、齿轮泵的密封…………………………………………( 22 ) 十一、法兰的选择…………………………………………( 23 ) 十二、键的选择……………………………………………( 24 ) 十三、键的选择……………………………………………( 25 ) 设计小结……………………………………………………( 27 ) 参考文献……………………………………………………( 29 )

齿轮泵操作和维护-标准化操作规程

齿轮泵操作和维护-标准化操作规程 目录 1.目的 (2) 2.范围 (2) 3.职责 (2) 4.齿轮泵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简介 (2) 4.1齿轮泵结构图 (2) 4.2工作原理 (2) 5.齿轮泵操作 (2) 5.1启动前检查 (2) 5.2泵的启动和运行 (2) 6.维护和保养 (2) 6.1泵维护概要 (2) 6.2机械密封的维护 (2) 6.3润滑的维护 (2) 7.故障、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2)

1.目的 明确齿轮泵的操作方法、工艺参数控制方法,正确使用机泵,确保安全、平稳运行。2.范围 适用于中化珠海石化储运有限公司南迳湾库区的齿轮泵的使用和管理。 3.职责 3.1生产部操作工负责根据工艺要求正确开、停泵,进行机泵运行中检查,填写运行记 录。 3.2工程设备部负责机泵的维护检修。 4. 齿轮泵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简介 4.1齿轮泵结构图 1、泵盖 2、轴承 3、齿轮 4、泵体 5、轴图 4.2工作原理 动力通过轴传给齿轮,一对齿轮带动转子做同步反向旋转运动,使进口区产生真空,将介质吸入,随转子转动,将介质送往出口,继续转动,出口腔容积变小,产生压力(出口高压区)将介质输出。由于转速较低,自吸能力较强,流动性能较差的高粘介质,有充分的时间和速度充满空穴,所以适用于高粘介质。油泵内部密封面大,内泄较少,所以油泵效率较高,一般可达70%以上。同时可以达到高压输送介质。并且对较稀介质也有良好的适应性 4.3概述 4.3.1特点 TLB型稠油泵属于凸轮式容积泵。该泵采用机械密封,具有转速低、效率高、运转平稳、自吸能力强、操作方便、泵可预热、性能可靠、寿命长等特点。 4.3.2范围及用途 专门为高粘介质设计的高效油泵。该泵对粘度适应范围较宽,从2 mm2/s至100000 mm2/s

齿轮泵简介和修理

齿轮泵的简介和修理 关键词:齿轮泵工作原理流量公式间隙检修内容 前言:因齿轮泵结构简单,经久耐用,故已取代柱塞泵,但在修理时若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打量变差的现象,希望此文能对此类泵检修有所帮助。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它的结构很简单,其基本形式就是两个尺寸相同的齿轮在一个紧密配合的壳体内相互啮合旋转,这个壳体的内部类似“8”字形,两个齿轮装在里面,齿轮的外径及两侧与壳体紧密配合。来自于管道或容器的物料在吸入口进入两个齿轮中间,并充满这一空间,随着齿的旋转沿壳体运动,最后在两齿啮合时排出。 齿轮泵也叫正排量装置,即像一个缸筒内的活塞,当一个齿进入另一个齿的流体空间时,液体就被机械性地挤排出来。因为液体是不可压缩的,所以液体和齿就不能在同一时间占据同一空间,这样,液体就被排除了。由于齿的不断啮合,这一现象就连续在发生,因而也就在泵的出口提供了一个连续排除量,泵每转一转,排出的量是一样的。随着驱动轴的不间断地旋转,泵也就不间断地排出流体。泵的流量直接与泵的转速有关。实际上,在泵内有很少量的流体损失,这使泵的运行效率不能达到100%,因为这些流体被用来润滑轴承及齿轮两侧,而泵体也绝不可能无间隙配合,故不能使流体100%地从出口排出,所以少量的流体损失是必然的。然而泵还是可以良好地运行,对大多数挤出物料来说,仍可以达到93%~98%的效率。对于粘度或密度在工艺中有变化的流体,这种泵不会受到太多影响。如果有一个阻尼器,比如在排出口侧放一个滤网或一个限制器,泵则会推动流体通过它们。如果这个阻尼器在工作中变化,亦即如果滤网变脏、堵塞了,或限制器的背压升高了,则泵仍将保持恒定的流量,直至达到装置中最弱的部件的机械极限。 齿轮泵的流量公式为: Q=2qZnηv 式中 Z——齿数; n——转数,转/分; ηv——容积效率,对一般的齿轮泵,其值可取为0.70~0.90; q——两齿之间坑的容积,米3。 当齿轮转动时,被吸进来的液体充满了齿与齿之间的齿坑,并随着齿轮沿外壳壁被输送到压力空间中去。在这里,由于两齿轮的相互啮合,使齿坑内的液体挤出,排向压力管。液体受挤压时,压力作用在齿轮上,给轴施加了一个径向负荷。挤压后封闭空间逐渐增大,形成负压区,外界的液体就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之下流进齿轮泵吸入口。另外,在负压区由于封闭空间容积的增大,会使液体中的空气和水蒸气析出,发生与汽蚀现象类似的冲蚀作用,使齿轮表面受到破坏。正因为如此,有的齿轮泵上开有平衡孔或平衡槽。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斜齿轮;因为斜齿轮在啮合时封闭空间的容积几乎是不变的,即在其中一段容积增大时,另一段容积却在缩小。所以上述现象并不严重。 齿轮泵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自吸性能,且构造简单、工作可靠。 从上面的公式中可以看出,对一确定的齿轮泵(尺寸D、d、b和n都是定值),其排油量也亦确定,是一个不变的定值。因而它的特性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即不管外界压力如何变化,它的排油量都是固定不变的)。又因为齿轮泵的出口和入口是隔绝的,所以在外界需用油量减少时,会引起出口管道的压力急剧升

齿轮泵设计说明书

% 武汉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 题目:中高压外啮合齿轮泵设计 姓名: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二0一三年五月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1绪论. (1) 研发背景及意义 (1)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2) 齿轮泵的结构特点 (3) 外啮合齿轮泵基本设计思路及关键技术 (3) 2 外啮合齿轮泵设计 (5) 齿轮的设计计算 (5) 轴的设计与校核 (7) 齿轮泵的径向力 (7) 减小径向力和提高齿轮轴轴颈及轴承负载能力的措施 (8) 轴的设计与校核 (8) 卸荷槽尺寸设计计算 (11) 困油现象的产生及危害 (11) 消除困油危害的方法 (13) 卸荷槽尺寸计算 (15) 进、出油口尺寸设计 (17) 选轴承 (17) 键的选择与校核 (17) 连接螺栓的选择与校核 (18) 泵体壁厚的选择与校核 (18) 总结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2)

摘要 外啮合齿轮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泵,它靠一对齿轮的进入和脱离啮合完成吸油和压油,且均存在泄漏现象、困油现象以及噪声和振动。减小外啮合齿轮泵的径向力是研究外啮合齿轮泵的一大课题,为减小径向力中高压外啮合齿轮泵多采用的是变位齿轮,并且对轴和轴承的要求较高。为解决泄漏问题,低压外啮合齿轮泵可采用提高加工精度等方法解决,而对于中高压外啮合齿轮泵则需要采取加浮动轴套或弹性侧板的方法解决。困油现象引起齿轮泵强烈的振动和噪声还大大所短外啮合齿轮泵的使用寿命,解决困油问题的方法是开卸荷槽。 关键词:外啮合齿轮泵,变位齿轮,浮动轴套,困油现象,卸荷槽 (此毕业设计获得2013届优秀毕业设计荣誉,共有5张零件图,1张装配图,并且有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答辩稿,答辩ppt,保证让你的毕业设计顺利过关!先找份好的工作,不再为毕业设计而发愁!!!有需要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同学请联系)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 二○○七

目录 1 总则 (491) 2 完好标准 (491) 3 齿轮泵的维护与常见故障 (492) 3.1 维护 (492) 3.2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493) 4 齿轮泵的检修 (496) 4.1 检修周期及内容 (496) 4.2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497) 5 试车与验收 (501) 6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502)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参照原化学工业部颁发的《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HG25026-91),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输送工作温度低于60℃的各种油品或其它液体的齿轮泵的维护检修。 本规程与制造厂的技术文件相抵触时,应遵 循制造厂技术文件中的一切规定。 1.2 结构简述 齿轮泵按齿轮啮合方式一般可分为外啮合 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外啮合齿轮泵有直齿、 斜齿和人字齿等,一般采用渐开线齿形;内啮合 齿轮泵采用圆弧摆线齿形或渐开线齿形。齿轮泵 由一对相互啮合(外啮合或内啮合)的齿轮、主动 轴、轴承、泵体、前后泵盖及轴封等零、部件组 成。一般情况下直接由电机或经过变速装置驱动齿轮泵的主动轴或者由主机的主轴驱动齿轮泵的主动轴。外啮合齿轮泵的齿轮数目为2~5个,以两齿轮最常用。齿轮泵一般用于输送不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如用于输送润滑油、密封液以及在造气装置中作为液压油泵。 2 完好标准 2.1 零、部件 2.1.1 主辅机的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2.1.2 仪表、计量仪器和各种安全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压力表每年校验一次。 2.1.3 基础、机座稳固可靠,地脚螺栓和各部位连接螺栓紧固、齐整,符合技术要求。 2.1.4 管线、管件、阀门、支架等安装合理,标志分明,符合要求。 2.2 运行性能 2.2.1 设备润滑良好,润滑系统畅通,严格执行“五定”、“三级过滤”。 2.2.2 无异常振动、松动、杂音等现象。 2.2.3 滑动轴承温度不超过65℃,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70℃;压力、流量、电流等运行参数符合要求。 2.2.4 密封渗漏符合要求。 2.2.5 生产能力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491/ 15

液压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液压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一、什么是液压齿轮泵呢? 一般计算公式 泵是指运输液体或让液体增多压力的机械元件。它把原动机的机械元件能或别的外部能量输送给液体,让液体能量增多。 泵主要用来运输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与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以运输液、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 泵一般可以按工作原理分为容积式泵、动力式泵与别的类型泵三类。除了按工作原理分类外,还可以以按别的方法分类与命名。如,按驱动方法可以分为电动泵与水轮泵等;按结构可以分为单级泵与多级泵;按用途可以分为锅炉给水泵与计量(度量衡)泵等;按运输液体的性质可以分为水泵、油泵与泥浆泵等。 泵的各个性能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依赖变化关系,可以以画成曲线来表示,叫做泵的特性曲线,每一台泵都有自己特定的特性曲线。 二、泵的定义与历史来源 运输液体或让液体增多压力的机械元件。广义上的泵是指运输流体或让其增多压力的机械元件,包括某些运输气体的机械元件。泵把原动机的机械元件能或别的能源的能量传给液体,让液体的能量增多。 水的提升对于人类生活与生产都十分重要。古代已有各种提水器具,如埃及的链泵(前17世纪)、中国的桔槔(前17世纪)、辘轳(前11世纪)、水车(公元1世纪),以及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阿基米德发明的螺旋杆等。公元前200年左右,古希腊工匠克特西比乌斯发明了最原始的活塞泵-灭火泵。早在1588年就有了关于4叶片滑片泵的记载,以后陆续出现了别的各种回转泵。1689年,法国的D.帕潘发明了4叶片叶轮的蜗壳离心泵。1818年,美国出现了具有径向直叶片、半开式双吸叶轮与蜗壳的离心泵。1840~1850年,美国的H.R.沃辛顿发明了泵缸与蒸汽缸对置的蒸汽直接作用的活塞泵,标志着现代活塞泵的形成。1851~1875年,带有导叶的多级离心泵相继发明,让发展高扬程离心泵成为可以能。随后,各种泵相继问世。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泵的效率逐步提高,性能范围与应用也日渐扩大。 三、泵的分类依据 泵的种类繁多,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①动力式泵,又叫叶轮式泵或叶片式泵,依靠旋转的叶轮对液体的动力作用,把能量连续地传递给液体,让液体的动能(为主)与压力能增多,随后通过压出室把动能转换为压力能,又可以分为离心泵、轴流泵、部分流泵与旋涡泵等。 ②容积式泵,依靠包容液体的密封工作空间容积的周期性变化,把能量周期性地传递给液体,让液体的压力增多至把液体强行排出,根据工作元件的运动形式又可以分为往复泵与回转泵。③别的类型的泵,以别的形式传递能量。如射流泵依靠高速喷射的工作流体把需运输的流体吸入泵后混合,进行动量交换以传递能量;水锤泵利用制动时流动中的部分水被升到一定高度传递能量;电磁泵是指让通电的液态金属在电磁力作用下产生流动而实现运输。另外,泵也可以按运输液体的性质、驱动方法、结构、用途等进行分类。 四、泵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从泵的性能范围看,巨型泵的流量每小时可以达几十万立方米以上,而微型泵的流量每小时则在几十毫升以下;泵的压力可以从常压到高达19.61Mpa(200kgf/cm2)以上;被运输液体的温度最低达-200摄氏度以下,最高可以达800摄氏度以上。泵运输液体的种类繁多,诸如运输水(清水、污水等)、油液、酸碱液、悬浮液、与液态金属等。 在化工与石油部门的生产中,原料、半成品与成品大多是指液体,而把原料制成半成品与成品,需要经过复杂的工艺过程,泵在这些过程中起到了运输液体与提供化学反应的压力流量

齿轮泵设计课程设计

齿轮油泵设计 中文摘要 齿轮泵是用两个齿轮互啮转动来工作,对介质要求不高。一般的压力在6MPa以下,流量较大。齿轮油泵在泵体中装有一对回转齿轮,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依靠两齿轮的相互啮合,把泵内的整个工作腔分两个独立的部分。A为吸入腔,B为排出腔。齿轮油泵在运转时主动齿轮带动被动齿轮旋转,当齿轮从啮合到脱开时在吸入侧(A)就形成局部真空,液体被吸入。被吸入的液体充满齿轮的各个齿谷而带到排出侧(B),齿轮进入啮合时液体被挤出,形成高压液体并经泵排出口排出泵外。 齿轮油泵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船舶、电力、粮油、食品、医疗、建材、冶金及国防科研等行业。齿轮油泵适用于输送不含固体颗粒和纤维,无腐蚀性、温度不高于150℃、粘度为5~1500cst 的润滑油或性质类似润滑油的其它液体。试用各类在常温下有凝固性及高寒地区室外安装和工艺过程中要求保温的场合。

English abstract Gear pump with two gears meshed rotating to work, no high requirement for medium General pressure below 6MPa, the larger flow. Gear pumps in the pump body with a pair of rotary gear, a drive, a passive, rely on the two gears mesh with each other, the whole work within the pump chamber in two separate parts. A is a suction chamber, for discharging cavity B. Gear pumps in operation when the passive gear driven rotary gear, when the gear was torn off from the mesh to the suction side ( A ) on the formation of partial vacuum, the liquid is sucked into the. The liquid was aspirated with gear each tooth Valley and take to the discharge side ( B ), into gear meshing liquid is formed by extrusion, high pressure liquid pump outlet and discharged out of the pump. Gear pumps are widely used in petroleum, chemical, electric power, shipping, oil, food, medical, building materials, metallurgy and defense industr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Gear pump is applicable to transport solid particles and fibers, no corrosion, no more than 150 degrees Celsius temperature, viscosity of 5~1500cSt lubricating oil or lubricating oil and other liquid similar in nature. The trial of all kinds under normal temperature

齿轮泵的检修常识

齿轮泵的检修常识 齿轮泵的修理常识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齿轮泵会出现泵油不足,甚至不泵油等故障,主要原因是有关部位磨损过大。齿轮泵的磨损部位主要有主动轴与衬套、被动齿轮中心孔与轴销、泵壳内腔与齿轮、齿轮端面与泵盖等。润滑油泵磨损后其主要技术指标达不到要求时,应将其拆卸分解,查清磨损部位及程度,采取相应办法予以修复。 一、主动轴与衬套磨损后的修复 齿轮泵主动轴与衬套磨损后,其配合间隙增大,必将影响泵油量。遇此,可采用修主动轴或衬套的方法恢复其正常的配合间隙。若主动轴磨损轻微,只需压出旧衬套后换上标准尺寸的衬套,配合间隙便可恢复到允许范围。若主动轴与衬套磨损严重且配合间隙严重超标时,不仅要更换衬套,而且主动轴也应用镀铬或振动堆焊法将其直径加大,然后再磨削到标准尺寸,恢复与衬套的配合要求。 二、润滑油泵壳体的修理壳体裂纹的修理:壳体裂纹可用铸508镍铜焊条焊补。焊缝须紧密而元气孔,与泵盖结合面平面度误差不大于0.05毫米。 主动轴衬套孔与从动轴孔磨损的修理:主动轴衬套孔磨损后,可用铰削方法消除磨损痕迹,然后配用加大至相应尺寸的衬套。从动轴孔磨损也以铰削法消除磨损痕迹,然后按铰削后孔的实际尺寸配制从动轴 泵壳内腔的修理:泵壳内腔磨损后,一般采取内腔镶套法修复,即将内腔搪大后镶配铸铁或钢衬套。镶套后,将内腔搪到要求的尺寸,并把伸出端面的衬套磨去,使其与泵壳结合面平齐。 阀座的修理:限压阀有球形阀和柱塞式阀两种。球形阀座磨损后,可将一钢球放在阀座上,然后用金属棒轻轻敲击钢球,直到球阀与阀座密合为止。如阀座磨损严重,可先铰削除去磨痕,再用上法使之密合。柱塞式阀座磨损后,可放入少许气门砂进行研磨,直到密合为止。 三、泵盖的修理 工作平面的修理:若泵盖工作平面磨损较小,可用手工研磨法消除磨损痕迹,即在平台或厚玻璃板上放少许气门砂,然后将泵盖放在上面进行研磨,直到磨损痕迹消除,工作表面平整为止。当泵盖工作平面磨损深度超过0.1毫米时,应采取先车削后研磨的办法修复。 主动轴衬套孔的修理:泵盖上的主动轴衬套孔磨损的修理与壳体主动轴衬套孔磨损的修理方法相同。 四、齿轮的翻转使用 齿轮泵齿轮磨损主要是在齿厚部位,而齿轮端面和齿顶的磨损都相对较轻。齿轮在齿厚部位都是单侧磨损,所以可将齿轮翻转180度使用。当齿轮端面磨损时,可将端面磨平,同时研磨润滑油泵壳体结合面,以保证齿轮端面与泵盖的间隙在标准范围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