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冷却水道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螺旋形电机水冷系统设计与散热计算
庞瑞
上海联孚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从传热基本理论出发,针对表面冷却中小型电机体积小,功率大,能量密度高的特点,给出了电机水冷螺旋型结构的详细计算过程,为电机冷却设计提供参考方案。
关键词:水冷,散热,螺旋型
1.引言
现代工业的发展对电机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电机热损耗问题制约着大容量电机设计发展。
根据冷却介质是否通过电机内部,电机冷却方式分为内部冷却和表面冷却[1]。
中小型电机由于体积的限制,常采用表面冷却的方式。
按冷却介质的不同,可以把电机分为分为空气冷却和液体(水或油)冷却。
空气冷却,运行成本低,摩擦损耗大,散热效率低,常用在能量密度低,发热较低的电机结构中。
水冷电机,运行成本高,摩擦损耗小,散热效率高,常用在能量密度高,发热量大的电机结构中。
水冷技术应用于电机散热具有很好的冷却效果。
电机水冷结构设计的核心任务是电机散热计算,使得电机损耗生热与冷却介质带走的热量达到平衡,从而控制电机温升再允许范围内。
此外,冷却介质流速是散热能力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冷却介质的流速与压头及流经管道阻力有关。
压头由水循环系统的泵产生。
流经管道阻力取决于冷却结构的具体形式。
螺旋型结构是指水槽在壳体中成螺旋型分布以往的设计过程[2]是首先设计好水槽的机构尺寸,设定入水口温度、水槽温度、水流速度等参数,计算出水口温度,进而校核冷却系统的散热情况。
这种方法,把设计的散热方案的散热功率作为计算结果,与实际需求的散热功率对比。
设计方案的散热能力高于实际需要的散热能力,则视为方案可行;反之,方案失败。
修改预先设计的水槽尺寸并重新计算直到满足散热条件。
散热能力在设计之初是未知的,计算之后才能知道其散热能力。
本文采用另一种方法,对散热结构进行设计。
2.水冷计算
2.1结构设计
电机的基本结构尺寸如图1所示,水套外径200mm,水套截面尺寸为宽24mm,高4mm,
图1
1.转子
2.定子
3.外壳
4.水套
电机的功率为7.5KW。
经过电磁计算,电机总的损耗为
KW
P137
.1
=
损
(1)设所有损耗都转化为热能,在电机稳定运行过程中,热能被水带走。
因此实际需要的散热功率为
KW
P
P137
.1
=
=
损
散
(2)冷却水相关参数见表1,
表1 水的相关物理参数
名称单位符号数值
流量
min
L
Q10
进口温℃in t30
出口温 ℃ out t 35 避温
℃
w t
40 导热系
数
k
m W ⋅
λ 0.620663
运动粘度
s
m 2
ν 710125.8-⨯
动力粘
度
)s m kg ⋅
f μ
0.00081
动力粘
度
)
s m kg ⋅
w μ 0.00049
普朗特数
r P 5.52167
(1)当量直径
()
m b a b a U A D e 00833.0244=+⨯⨯==(3)
式中:a 、b 分别为水槽的宽和高,A
为水槽截面积,U 为水槽湿润周长。
(2)雷诺数 平均温度
℃5.322
=+=out in f t
t t (4)
平均温升
℃5.7=-=∆f w t t t (5)
流速
s m A
Q
w /389.1==
(6) 雷诺数
2.13675==
ν
e
e wD R (7)
由此可以判断,水系统流态为湍流。
(3)水流吸收的热量
()in out p t t m C -=Φ (8)
式中,m 为单位实际内流过水槽截面的质量。
(4)冷却水从水套壁吸收热量
t L D e ∆=Φπα (9)
α为对流换热系数,L 为螺旋水槽伸直后的长度。
(5)怒谢尔特数[3]
r m r e f
e u P R D N ελα8
.0023.0==
(10) 上式适用范围如下:
①壁面与水流间温差小于20℃~30℃,
②410>e R
③1207.0<<r P , ④
60≥e
D L
; 式中:r ε为考虑螺旋管道的修正系数,表达式如下:
3
3.101⎪⎪⎭
⎫
⎝⎛+=o e
r R D ε (11) 式中:0R 为螺旋管的曲率半径。
(6)水套长度计算
由式(8)~(11)联立求解得水槽长度
m L 578.2= (12)
螺旋槽圈数
19.410
190578
.23
≈⨯⨯=-πn (13) 取螺旋槽圈数为5 则水槽段长度为,
()mm L s 1651015255=⨯-+⨯=(14)
结论
本文从散热能力出发,选择进水口温度,出水口温度,水槽截面尺寸,利用传热学对流换热原理,设计了中小型电机表面冷却系统。
参考文献
[1] 陈世坤.电机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吴桂珍等.高能量密度水冷电机冷却系统设计与热力计算.防爆电机.2008.3;
[3] 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