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现场急救方法与基本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现场急救方法与基本知识
事故急救现场方法与基本知识
当发生事故时,防护救护组负责事故期间的防护救护工作,按照事故级别及事故类型进行防护救护工作:
(1)防护救护组人员接到行动命令后,到达指定地点负责指定区域的防护救护;(2)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3)寻找受伤者并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
(4)对抢救出的伤者尽快通过外部通讯将其转移至外部救援机构救护。
在事故过程中如果出现人员受伤,尤其是遇到危及生命的严重现象时,必须当机立断,立即作紧急处理,千万不能等待,以致错失良机。
以下为事故现场的急救方法与基本知识:
一、事故现场急救基本原则
事故现场急救,必须遵循“先救人后救物,先救命后疗伤”的原则,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救护者应作好个人防护
事故发生后,毒烟会经呼吸系统和皮肤侵入人体。因此,救护者必须摸清毒烟的种类、性质和毒性,在进入毒区抢救之前,首先要作好个体防护,选择并正确佩戴好合适的防毒面具和防护服。
2、切断毒物来源
救护人员在进入事故现场后,应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切断毒物的来源,防止毒物继续外逸。对已经逸散出来的有毒气体或蒸气,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其在空气中的浓度,为进一步开展抢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3、迅速将中毒者(伤员)移离危险区
迅速将中毒者(伤员)转移至空气清新的安全地带。在搬运过程中要沉着、冷静,不要强抢硬拉,防止造成骨折。如已有骨折或外伤,则要注意包扎和固定。
4、采取正确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护
把患者从现场中抢救出来后,不要慌里慌张地急于打电话叫救护车,应先松解患者的衣扣和腰带,维护呼吸道畅通,注意保暖;去除患者身上的毒物,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检查,重点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障碍、呼吸和心跳是否停止,然后检查有无出血、骨折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尽快开展现场急救。
5、尽快将患者送就近医疗部门治疗
就医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就近医疗部门,以争取抢救时间。但对于一氧化碳中毒者,应选择有高压氧舱的医院。
二、常用现场急救基本方法
一个人因中毒而倒下后能否活下去,关键在于其进入濒死后的四分钟是否得到及时的抢救。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在他濒死的四分钟内给予他及时、正确的处理,就可能起死回生。因此,掌握必要的现场急救方法,对开展现场自救互救显得十分重要。下面介绍几种现场急救常用的基本方法。
1、人工呼吸法
无论心跳存在与否,若长期呼吸中止,可造成机体缺氧而致死,特别脑组织缺氧时间稍长,便可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当发现患者呼吸停止时,必须争分夺秒、不失时机地进行人工呼吸,保持继续不间断供氧。常见的人工呼吸方法有以下三种:
(1)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法。
使患者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除去假牙,清除病人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救护人员位于患者一侧,用一只手将患者下颌托起,使其头尽量后仰,将其口唇撑开,另一口手捏住患者的鼻吼;呼吸一口气,用自己的嘴对准患者的口用力吹气,可见到患者胸部隆起,然后离开患者的口,同时松开捏鼻吼的手,对其胸部收缩自行呼出,然后作下一次吹气,直至恢复自主呼吸。
吹气力量要适中,速度要均匀有规律,次数约16〜18次/min (成人)、18〜24次/ min (儿童)为宜。
(2)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患者因牙关紧闭或外伤等原因,不能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可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方法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基本相同,只是把捏鼻改为捂口,对着鼻吼吹气,吹气量要大,时间要稍长一些。
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时,应当注意:① 一定要捏(捂)住患者的鼻吼(嘴),防止空气从鼻孔(嘴)漏掉;② 吹气时,施术者的嘴一定要完全封堵住患者的嘴(鼻),否则让空气从嘴(鼻)周围漏掉,人工呼吸就会失败;③ 吹气要快而有力,速度要均匀有规律,此时要密切注意患者的胸部,如果患者胸部不鼓起来,就说明人工呼吸没有成功;④ 患者胸部有活动后,立即停止吹气,不要一直吹下去;⑤ 对氰化物等剧毒物质中毒患者,不要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3)史氏人工呼吸法
当因故不宜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可采用该方法。操作要领如下:使患者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除去假牙,清除病人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救护人员位于患者头一侧,两手握住患者两手,交叠在胸前,然后握住两手向左右伸展180 度接触地面。速度与其他人工呼吸法相同,约为16-18次/min (成人)、18-24次/min (儿童)。
2、胸外心脏挤压法
患者出现突然深度昏迷,颈动脉或股动脉缺,瞳孔散大,脸色土灰色或发绀,呼吸停止或喘等症状时,可认为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急救。操作方法如下:
将患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或站于患者一侧,面对患者,将右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下端,避开剑突,左手掌交叉置于右手掌之上,双手肘关节伸直,上身前倾,以身体的重量垂直用车冲击下压胸骨下陷2〜3cm, 随后迅速将手腕放松,然后再挤压,直至患者自主心博恢复。挤压速度与心律相近,每分钟约60〜80次(成人)、100〜120次(儿童)。
在进行胸外心脏时,应注意:① 不要按错位置;② 不要用力过猛,防止肋骨骨折;③ 宜将患者头部放低,以利静脉血回流;④ 压力、速度要均匀;⑤ 胸外心脏挤压要做较长时间,不要轻易放弃;⑥ 患者自主心博恢复后,还要密切注意观察,以便心跳再次出现停止时能及时再次施术。
若患者同时伴有呼吸停止,在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一般做4 次胸外心脏挤压,做1 次人工呼吸。可一人急救,也可以由两人同时配合进行,但要注意挤压与吹气不能在同一时间进行。3、中毒急救方法
急救中毒往往发生急骤、病情严重。因此,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及时抢救。抢救方法如下:
(1)迅速将患者救离现场。
这是现场急救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关系到下一步的急救处理和控制病情的发展,有时还是抢救成败的关键。
平地抢救:二人抬或一人背;有肺水肿的患者,最好是二人抬或用担架抬。
由下而上的抢救方法(如在地沟、设备、贮藏、塔内发生中毒时):用安全
绳将患者往上吊,但应注意要有人保护,且在没有脱离危脸区域之前应给患者戴上
过虑式或隔离式防毒面具;抢救人员须戴上空气(氧气)呼吸器并捆扎安全绳,如
遇酸碱容器,救护人员还应穿戴好防酸碱护具,上边的救护人员应站在固定好的支
架上,以防滑倒;上下过程应预先设好信号进行联系。
由上而下的抢救方法(如在高空管架和塔顶发生中毒时):从走廊或爬梯上
往下抬时,必须将患者的头部保护好,应采用脚在前头在后的方式;当用安
全绳往下吊时,必须把安全绳悬挂稳固的支架上,用布带固定患者防止摔落,下面要有人接应。
(2)采取适当方法进行紧急救护。
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紧身衣物、腰带及其他可妨碍呼吸一切物品,取出口中假牙和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有条件时给氧。注意保暖、静卧,若有呕吐则应侧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同时,密切注意中病毒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在现场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术,不要轻易放弃。但对氰化物等剧毒物质中毒者,不要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皮肤接触强腐蚀性和易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物质(脂溶性)时,要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或肥皂彻底清洗。清洗时,要注意头发、手足、指甲及皮肤皱褶处。冲洗时间不少于15 min。但有一些遇水能发生
化学反应的物质,如四氯化钛、石灰、电石等,则不能立即用水清洗,应先用布、纸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