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汇总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说明(整理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说明(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c9a3e54a7302768f993923.png)
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名词说明一、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二、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治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取得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功效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派的特性。
五、机遇本钱:为了取得某种东西所必需舍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尽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六、边际变更:对行动打算微小的增量调整。
鼓励:引发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彼此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八、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形。
九、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阻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钱有显著阻碍的能力。
1一、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二、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时间衡量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确实是生产这种经济活动的波动。
)1五、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六、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取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按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类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和它们在市场上的彼此交易。
1八、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加。
1九、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标准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2一、绝对优势:依照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二、比较优势:依照机遇本钱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入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2五、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六、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一个人对市场价钱的阻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情愿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完整版)经济学原理名词与简答
![(完整版)经济学原理名词与简答](https://img.taocdn.com/s3/m/a369b32fc77da26924c5b03a.png)
一、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由于选择人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被称为机会成本。
2.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解决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3.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
4.价格:即物品的货币价值,代表了消费者与厂商愿意交换各自产品的价格。
5.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基本单元——生产者、消费者和资源拥有者的个体决策的科学。
6.宏观经济学:它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科。
它通过研究现有的资源是否充分利用、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等来解决资源的利用问题。
7.实证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的经济行为的效果。
8.静态分析:是指完全抽掉了时间因素和经济变动的过程,在假定各种条件处于静止的条件下,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形成和变化条件的方法,即考察的是某一时点上的均衡。
9.比较静态分析:是指对个别经济现象的一次变动后,不对转变时间和变动过程本身进行分析而只是对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均衡位置进行比较的一种均衡分析方法。
10.动态分析:是考虑了时间因素,把经济现象当作一个变化的过程,对从原有的均衡过渡到新的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
11.边际分析方法:是指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或增加最后一个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和决定因变量的量值。
12.需求定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和人们对其的需求量是一种反向变动的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13.供给定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它的供给量之间呈一种正向变动关系,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随着价格下降而下降。
14.市场的均衡:是指买卖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市场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15.均衡价格: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16.均衡产量:是指市场在均衡价格时的交易量。
超重点的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超重点的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cb777781711cc7931b716a7.png)
第4章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的增量。
2.消费者均衡是指单个消费者使用既定的收入实现最大效用并保持这种情形不变的状态。
(实现效用最大,消费购买量不变)3.效用最大化原则:指在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购买行为。
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5.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6.消费预算约束线: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X、Y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7.短期厂商的某些要素(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保持不变的时期。
8.长期指所有投入都可以变化的时期,厂商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各种要素投入的量做全面调整。
9.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的代价与其实际支付的代价的差额10.生产者剩余指卖者卖出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卖者的成本。
第十章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1.财政制度财政是一种分配制度,西方财政制度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的规定。
2.财政政策能动的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状况逆经济风向采取变动财政收入水平的政策。
3.挤出效应扩张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减少私人投资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实际是政府投资挤占私人投资。
4.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
5.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手边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它是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因此又称为流动偏好。
6.交易动机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7.预防动机.指人们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在手边留有倾向的动机。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2108148bed5b9f3f90f1c57.png)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
14.外生变量15.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6.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17.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他考察的是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6.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要素间可部分替代的齐次生产函数。公式:Q=AL K
当α+β>1时,规模报酬递增;当α+β<1时,规模报酬递减;当α+β=1时,规模报酬不变,此时α、β分别表示L和K在生产过程中相对重要程度。
7.短期(生产论):生产者来不及调整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8.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9.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10.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24.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相关商品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来那个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XY =
经济学原理第五版中文曼昆 名词解释
![经济学原理第五版中文曼昆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dbafc7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b.png)
23章微观经济学: 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 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影响。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包括通货膨胀, 失业和经济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消费: 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 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政府购买: 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净出口: 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GDP 平减指数: 用名义GDP 与真实GDP 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100G DPG DP G DP ⨯=真实名义平减指数 %100G DP G DP -G DP ⨯=平减指数第一年的平减指数第一年的平减指数第二年的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 24章消费物价指数(CPI ): 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100⨯=基年一篮子的价格的价格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消费物价指数 通货膨胀率: 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100CPICPI -CPI ⨯=第一年第一年第二年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 生产物价指数: 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年的物价水平今天的物价水平年美元的数量今天的美元的数量T T ⨯= 指数化: 根据法律或协议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美元数量的自动调整。
名义利率: 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
真实利率: 根据通货膨胀的英雄校正过得利率。
25章生产率: 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物质资本: 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
人力资本: 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自然资源: 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 如土地、河流和矿藏。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汇总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4138a38ce2f0066f53322f4.png)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1、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第二章: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第三章:21、绝对优势:用比另外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2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译低于另外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23、进口品: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品: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第四章: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b8e4315284ac850ad0242f8.png)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1、稀缺性:就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得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得资源总就是不足得。
2、机会成本:指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得在其她用途中所能得到得最大利益。
(或者:就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得另一些东西得最大价值。
又或者: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得机会成本就是指生产者所放弃得使用相同得生产要素在其她用途中所能得到得最高收入。
)3、生产可能性曲线:指在资源与技术既定得条件下,生产两种产品得所有最大可能产量组合点得轨迹.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转换线。
4、西方经济学:就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有效配置与利用得科学.5、需求:一种商品得需求就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得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得该种商品得数量。
6、需求曲线:就是根据需求表画出得,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关系得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
7、供给:一种商品得供给就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得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供应得该种商品得数量。
8、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画出得,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关系得曲线,它由右上方倾斜。
9、均衡价格:均衡价格就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得价格。
或者说就是商品得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得价格。
10、均衡数量:指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得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此时得供给数量恰好等于需求数量。
11、市场均衡:在市场交易中,当生产者愿意出卖得价格与消费者愿意支付得价格以及生产者愿意供给得数量与消费者愿意买进得数量恰好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称为市场均衡。
12、市场经济:就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得经济体制。
13、支持价格:就是政府治为了扶植某一行业得生产而规定得该行业产品得最低价格。
14、限制价格:就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得物价上涨而规定得这些产品得最高价格。
1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得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得最高总价格与实际支付得总价格之间得差额。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990478da0116c175f0e484e.png)
1、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elasticityof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和Q2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cost)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fixedcost)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product)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variablecost)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
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yield)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line)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它的斜率等于商品X 的价格除以商品Y的价格再乘以一1。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c5a13e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6.png)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1.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用油的所有物品与劳务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3.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4.平等:讲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6.理性人:能系统而由母的的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7.编辑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9.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10.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11.市场势力:单个人或者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12.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动数量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5、毛衣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又是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事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第二章要点1.循环流向图;见书20..在这个模型中;经济由两类觉得这;家庭和企业组成;2.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家庭是买者;生产要素市场上;家庭是卖者3.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图形;标明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出..大炮与黄油4.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影响5.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6.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一;实证表述:描述性的;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表述;二;规范表述: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表述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1.某种物品与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2、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的市场3、完全竞争的市场具有的两个特征: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买者与卖者众多以至于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此时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4、垄断者: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由他决定价格5.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种物品的数量6.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7.需求曲线:把价格与需求量联系一起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8.市场需求:所有个人对某种特定物品或劳务的需求的总和9.需求变动: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为去求增加;向左移动为需求减少10.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价格11.影响需求的因素: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数量12.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该种物品的数量13.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价格下降;该物品供给量减少14.供给变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为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为供给减少15.影响供给的因素:投入品的价格;技术;预期;卖者数量16.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一;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两者都移动;二;确定曲线移动方向;三..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析实例:66—6917.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引导经济决策;从而配置稀缺资源的信号..对于经济中的每一种物品来说;价格确保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因此;均衡价格决定了买者选择购买多少这种物品;以及买者选择生产多少这种物品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1.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就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反之~~~~2.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一般规律:一;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的需求往往比较富有弹性二;必需品与奢侈品:必需品的需求往往缺乏弹性;而奢侈品的需求往往富有弹性三;市场定义:任何一个市场上的需求弹性都取决于我们所划定的市场范围..范围小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往往大于范围大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因为范围小的市场上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比如冰激凌是一个较狭义的范畴;它的需求富有弹性;因为容易找到其他甜点代替..三;时间框架:物品的需求往往在长期内更富有弹性..3.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4.中点法计算两点间需求价格弹性:77页5.各种需求曲线:6.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如果需求是缺乏弹性的;价格上升将引起总收益增加;如果需求富有弹性;价格上升引起总收益减少..图79一般规律:一:当需求缺乏弹性;价格弹性小于1;价格和总收益同方向变动二:当需求富有弹性;价格弹性大于1;价格和总收益反方向变动三:如果需求是单位弹性;价格弹性为1;价格变动;总收益不变..其他需求弹性1.需求收入弹性:衡量消费者收入变动时需求量如何变动..公式: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于另一种武林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公式: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物品1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物品2的价格变动百分比p.s.替代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整数;互补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负数供给弹性1.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公式: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3.各种供给曲线4.供求工具的运动;见书85----89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1.价格上下限:法定最高低价格2.价格上限:一:均衡价格低于上限;价格上限是非限制性的二:均衡价格高于上限;价格上限对市场有一种限制性约束..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而且卖者必须在大量潜在的买者中配给稀缺物品..3.价格下限:一:均衡价格高于下限;价格下限是非限制性的二:均衡价格低于下限;价格下限是限制性的;限制性价格下限引起了过剩4.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平衡的市场;限制性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引起过剩;劳动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结果是出现失业..见书97页5.税收总是由买者与卖者共同分摊..税收一直了市场活动..见书101页6.弹性与税收归宿: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图示见书104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1.支付意愿:每一个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2.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3.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图示见书114---1154.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生产者剩余衡量卖者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5.用攻击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价格之下攻击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生产者剩余..图示见书1186.总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7.如果资源配置使总剩余最大化;我们说;这种高配置表现出效率..如果一种物品不是由成本最低的卖者生产的;配置就是无效率的..8.除了效率之外;社会计划者还应该关心平等;即市场上的各个买者与卖者是否有相似的经济福利水平..9.三个市场结果的观点一:自由市场把物品的攻击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用买者的支付意愿衡量二:自由市场将物品的需求分配给能够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三:自由市场生产处使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的物品量..10.为了使总剩余最大化;社会计划者应该选择攻击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产量..图示见书120—121第十章外部性1.外部性:当一个人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响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的活动时;就产生了外部性..外部性的内在化:得到了报酬或者支付了报酬2.正负外部性:对旁观者的影响有利不利..3.总之;负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正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并给予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来使外部性内在化..4.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一,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对行为进行管制二,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提供激励;以促使私人决策者自己来解决问题矫正税改变了激励;使其考虑到外部性的存在;从而使资源配置向社会最适水平移动..因此;矫正税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又提高了经济效率..案例分析详见168—1715.科斯定理:在吗某些情况下;私人市场在解决外部性方面非常有效..6.根据科斯定理;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私人市场就总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并有效地配置资源..7.科斯定理说明;死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有关各方总可以达成一种协议;在这种协议中;每个人的状况都刻意变好;而且结果是有效率的..8.交易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及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9.许多情况下;在许多利益各方间达成协议是很困难的;从而科斯定理并不适用..第十一章1.私人物品:在消费中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2.公共物品:在消费中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3.公共资源:在消费中有竞争性但没排他性4.自然垄断的物品:在消费中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5.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6.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国防;基础研究即一般性知识无专利;反贫困7.一些重要的公共资源:清洁的水和空气;拥挤的道路;一些野生动物..8.公地悲剧的理解第15章一国收入的衡量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既定诗琪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其所赚到的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3、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总收入GNP减折旧..折旧是经济中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的磨损或损耗..4、国民收入:一国居民在物品与劳务生产中赚到的总收入..与国民生产净值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包括间接的企业税;但包括企业补贴;两者不同还源于由数据收集问题引起的统计误差..5、个人收入: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得到的收入..6、个人可支配收入: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在完成它们对政府的义务后剩下的收入..7、GDPY的组成;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Y=C+I+G+NX8、消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物品包括家庭购买的汽车与家电等耐用品以及食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劳务包括理发医疗等无形的东西;也包括教育..9、投资:是用于对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的物品的购买;它是资本设备;存货;建筑物购买的总和..包括新住房支出..10、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11、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出口..12、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13、真实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计算真实GDP时首先指定一年作为基年..14、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衡量的是相对于基年价格的现期物价水平;反应了价格的变动..15、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某个物价水平衡量指标变动的百分比..如果用GDP平减指数两个相连年份的通货膨胀率用如下方法计算;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第16章生活费用的衡量1、消费物价指数CPI: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标准..2、消费物价指数的计算:(1)固定篮子:固定种类的物品及对应的数量(2)找出价格:找出每个时点上篮子中每种物品与劳务的价格(3)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用价格数据计算不同时期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4)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消费物价指数=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100%(5)计算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100%3、生产物价指数PPI:衡量企业而不是消费者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4、两个重要差别使GDP平减指数与CPI不一致(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2)更微妙的差别设计如何对各种价格进行加权以得出一个物价总水平的数字..消费物价水平指数比较的是固定的一个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与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这一篮子物品的构成不经常变动..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与基年同样物品和劳务的价格..因此用来计算GDP平减指数的物品与劳务的组合自动地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动..如果所有价格变动的比例不同;对于各种价格加权的方法对于整个通货膨胀率就是至关重要的..P279页5、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6、通货膨胀的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自动地按物价水平的变动校正的美元量7、名义利率和真实利率:名义利率:衡量美元数量变动的利率真实利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利率第17章生产与增长1、生产率的决定因素:(1)人均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称为物质资本..(2)人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经济学家用来指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一个术语..人力资本包括在早期儿童教育、小学、中学、大学和成人劳动力在职培训中所积累的技能..(3)人均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矿藏..有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两种形式..(4)技术知识:对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2、收益递减: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由增加的一单位资本生产的额外产量减少..3、追赶效应:资本的收益递减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开始时比较穷;它就更容易实现迅速增长..4、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P297-305了解第20章失业1、就业者:这类人包括作为得到报酬的员工而工作的人;在自己的企业里工作且得到报酬的人;以及在家族企业里工作但拿不到报酬的人..2、失业者:这类人包括能够工作且在之前十周内努力找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还包括被解雇正在等待重新被找回工作岗位的人..3、非劳动力:这类人包括不属于前两类的人;如全日制的学生;家务劳动者和退休人员..4、劳动力:就业者与失业者之和..5、失业率: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6、劳动力参工率:总成年人口中劳动力所占百分比7、摩擦性失业:公认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需要时间;由使工人与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有时称为摩擦性失业..通常认为这种失业可以解释较短的失业持续时间..8、结构性失业:在某些劳动市场上课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可能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当劳动的供给量大于需要量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出现这种类型的失业;通常认为这种失业可以解释较长的失业持续时间..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当工资由于某些原因高于使供求均衡的水平时;就产生了这种失业..9、工会:是一个就工资、津贴和工作条件与雇主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工会是一种卡特尔垄断组织..10、工会与企业就就业条件达成一致的过程称为集体谈判..11、罢工:如果工会和企业没有达成协议;工会就会组织工人从企业撤出劳动..12、三种使工资高于均衡水平的原因:最低工资发、工会、效率工资P345-35513、几种效率工资理论:工人健康、工人流动率、工人素质、工人努力程度第21章货币制度1、货币:是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相互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在经济中有三种职能: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储藏手段2、货币的种类:(1)商品货币:货币采取有内在价值的商品形式;如黄金(2)法定货币: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3、流动性:用来说明一种资产兑换为经济中的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4、货币存量:经济中流通的货币量..5、通货:公众受众的纸币钞票和铸币..6、活期存款:储户可以简单地通过开支票而随时支取的银行账户余额..。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780ffaadd3383c4bb4cd2e2.png)
四、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P3答:这种由于选择人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被称为机会成本。
2市场经济P7答:市场经济是一种只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解决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3需求定律P21答: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和人们对其的需求量是一种反向变动的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4供给定律P24答: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它的供给量之间呈一种正向变动关系,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随着价格的下降而下降。
5消费者剩余P44答: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6无差异曲线P48答:一条曲线上各点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曲线。
7边际替代率P49答: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在使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为了得到更多A商品与所必须放弃的B商品的比率。
8边际替代率P50答:边际替代率,又称为消费可能线,是表示消费者在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购买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的曲线。
9等产量线P62答: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出等产量商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的一条曲线。
10规模经济P74答: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每单位产量成本下降的情况。
11边际收益 P82答:指每增加或减少一个销售量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动。
12完全垄断P95答: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企业所控制的状态,即一家企业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
这个唯一的产品攻击者称为完全垄断企业。
13寡头垄断P111答:是指少数几家企业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
对市场具有相当控制能力的这些少数企业称为寡头。
14边际生产力P133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15利息P139答:是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利用资本所支付的代价。
16帕累托最优P154答:是人们衡量经济效率的一个标准。
经济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经济学名词解释、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8e111512c281e53a5802ff55.png)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一、稀缺性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西方经济学二、需求需求曲线供给供给曲线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市场均衡市场经济支持价格限制价格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三、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消费可能线消费者均衡四、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短期长期边际产量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等产量线等成本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者均衡内在经济内在不经济规模经济五、会计成本经济成本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正常利润停止营业点收支相抵点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六、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厂商均衡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七、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租准地租经济租洛伦斯曲线基尼系数八、市场失灵公共物品私人成本社会成本外部性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庇古税价格管制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政府失灵九、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十、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自发总需求乘数节约悖论IS曲线LM曲线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十一、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紧缩性缺口膨胀性缺口菲利普斯曲线十二、需求管理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挤出效应货币创造乘数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经济学原理问答题1.什么是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2.什么是均衡价格?它是如何形成的?画图说明。
3.什么是供求定理?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起什么影响?4.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小轿车、空调一类高档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办法?为什么?5.用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6.什么是无差异曲线?它有哪些特征?7.什么是消费者均衡?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分别是什么?8.经济学家认为,向低收入者发放实物津贴带给他们的效用小于相当于这些实物的货币津贴。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3cc0a39ee06eff9aef8071d.png)
经济学术语1掠夺性定价: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2价格上限:对商品和服务所施加的最高价限度,它往往低于均衡价格,引起短缺3价格下限:政府强加给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最低价格,它往往高于均衡价格,引起过剩4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5生产函数: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反映了对任何产品生产上的限制6经济利润:是“正常利润”的对称。
即企业利润中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7正常利润:是“经济利润”的对称。
企业家才能这一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等于成本中支付雇佣生产要素费用之后的余额。
具体形式是企业家的收入,它是企业家从事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8公共物品:指消费不具有排他性又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即被一个人消费时无法排除其他人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9私人物品: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
私人物品被一个人消费时则排除了被其他人同时消费的可能性,同时消费人数增加,每个人可消费的就会减少10相对价格:是商品在交换的过程中,各种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价关系,也是两种商品的绝对价格之比。
当其他商品的价格没有发生变化时,一种商品的绝对价格变化,这种商品和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都发生变化,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市场机制的一部分。
11法定准备金:联储要求银行以准备金的形式保留一部分存款。
这种法定准备金可以通过库存现金的方式保留,但更为常见的情况是贷记(存)在地区联邦储备银行里。
12储蓄: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活动。
13萨伊定律:一19世纪经济学家Jean-Baptiste Say的名字命名—宣称“供给能够创造它自己的需求。
”在萨伊看来,如果你生产了某种东西,就一定有人买它。
你需要做的全部事情只是发现合适的价格而已。
在古典学派的世界里,尚未卖出的商品都将被卖掉,买卖双方将以他们认为的合适价格成交。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精排版)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精排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7c818af78a6529657d530c.png)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1.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4.平等:经济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
7.边际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10.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11.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2.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3.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4.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
15.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6.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经济学十大原理(一)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人们如何相互影响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和相互依赖性可以是互利的)。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协调经济活动)。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纠正市场失灵&提高经济中的平等程度)。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8.一国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根源)。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货币量增长是通胀根源)。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一、要点1.模型一,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af25372ba0d4a7302763aa7.png)
1.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以必须放弃的东西2.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3.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产生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4.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5.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6.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的观点7.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8.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第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9.无谓损失: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10.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11.科斯定理: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观点12.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消费竞争性的物品13.公地悲剧:一个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共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的寓言14.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15.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16.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17.囚徒困境: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18.边际产量值: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19.补偿性工资差别: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20.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21.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22.道德风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诚实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23.逆向选择:从无信息一方的角度看无法观察到的特征组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
经济学原理重点
![经济学原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6e1ba62783e0912a2162acb.png)
名词解释:1. 需求: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一定的商品价格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规律: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需求弹性是表示和衡量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是表示价格的变化所导致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程度。
3替代品:指商品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消费需求的商品。
如钢笔与元珠笔;苹果与生梨;米饭与面包等等。
替代品交叉弹性系数必定是正值 ,即Exy >0互补品:指商品之间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提供完整的消费功能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的商品。
如汽车与汽油、羽毛球与球拍、录音机与磁带等等。
替代品交叉弹性系数必定是负值 ,即Exy <04. 效用、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该商品或服务中所感受到的满足。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个特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满足的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间内增加一个单位(或微量)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 如果以∆TU 表示总效用增量,∆X 表示商品增量,MUX 表示边际效用,则: MUX =用导数概念可表示为:MUX =5. 寡头垄断:就是少数企业控制整个市场,他们供应的商品占这个市场最大最主要的份额。
又称为寡头垄断厂商,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结构。
该市场的典型特征是厂商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以至于厂商的决策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
根据产品特征,寡头市场可以分为纯粹寡头行业和差别寡头行业两类。
在纯粹寡头行业中,厂商生产无差别产品;而在差别寡头行业中,厂商生产有差别产品。
按厂商的行动方式,寡头市场分为有勾结行为的和独立行动的不同类型。
寡头行业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市场组织。
特征: (1).企业极少 (2).相互依存 (3).产品同质或异质 (4).进出不易6.显性成本:是指厂商支付给各生成产要素所有者的报酬 所构成的成本,包括 工人的工资 ,借入资本的利息,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支付费用等。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e983e7297375a417866f8fbc.png)
一、名词解释1.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2. 供给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销售量3.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4.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特定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了受消费者同样偏好的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5. 交叉价格弹性:着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互补品的需求价差价格弹性为负,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6.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要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7. 等成本曲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刚好够买得起的生产要素可能的组合的轨迹8. 约束线(预算线):在既定价格下,由花费所有收入的消费组合构成的曲线9. 需求收入弹性: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10.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他代表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11.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12. 需求量: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购买量13.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变化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14. 消费者剩余(衡量消费者利益的指标):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而愿意付出的代价与实际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收益的多少)15.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生产某一特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的轨迹二、简答题1 导致供给变化的因素:« 投入品价格« 对价格变化的预期« 技术« 生产者数量2 无差异曲线有哪三个基本特征:«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是不会相交的« 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越往右上方,偏好越大3 需求价格弹性受那些因素影响« 替代品的可得性« 支出占收入的比重« 考察期的长短« 商品对消费者重要程度或偏好« 用途广泛性4 归纳预算线变动的四种情况,并作图说明A消费者的收入I或商品价格P1和P2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变动。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cf3513bf111f18583d05a53.png)
1.供给: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2.需求: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3.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4.边际效用: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也就是总效用的增量。
5.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效用水平)的线。
6.边际替代率: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7.消费者均衡: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并保持不变的状态。
8.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9.替代效应:因该种商品价格变化,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比例变动,即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效应10.生产可能性曲线:指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11.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12.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
13.完全垄断市场:在市场上只存在一个供给者和众多需求者的市场结构。
对于垄断者所出售的产品,市场上不存在相近的替代品。
14.垄断竞争市场: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是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是一种许多企业出售相近但非同质、而是具有差别的商品的市场结构。
15.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它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维度。
16.存量:某一指定的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的结存数量,它是在某一时点上测度的,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
17.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1、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第二章: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第三章:21、绝对优势:用比另外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2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译低于另外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23、进口品: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品: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第四章: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30、需求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1、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32、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33、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34、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35、供给量: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
36、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37、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38、供给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9、均衡: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
40、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41、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42、过剩: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的状态。
43、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的状态。
44、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供求达到平衡。
第五章:45、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46、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47、总收益:一种物品买者支付从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
48、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49、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第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50、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第六章:51、价格上限: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52、价格下限: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53、税收归宿: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
第七章:54、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
55、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56、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57、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必须放弃的每种东西的价值。
58、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59、效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60、平等: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地分配经济成果的特性。
第八章:61、无谓损失: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第九章:62、世界价格: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所通行的价格。
63、关税: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税。
64、进口配额:对在国外生产而可以在国内销售的物品的数量限制。
第十章:65、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66、外部性的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
67、科斯定理: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命题。
68、交易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第十一章:69、庇古税: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
70、排他性: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71、消费中的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使用时特性。
72、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
73、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74、公有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75、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
76、成本—收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
77、公地悲剧: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有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
第十二章:78、预算盈余: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
79、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
80、平均税率: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
81、边际税率:增加1美元收入所支付的额外税收。
82、定额税:对每个人等量征收的税收。
83、受益原则: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
84、支付能力原则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
85、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高的纳税人应该交纳更多税的思想。
86、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交纳等量税收的思想。
87、比例税:高收入纳税人和低收入纳税人交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
88、累退税:高收入纳税人交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89、累进税:高收入纳税人交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第十三章:90、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品所得到的货币量。
91、总成本: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
92、利润: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93、显性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94、隐性成本: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95、经济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96、会计利润:总收入减总显性成本。
97、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98、边际产量:增加的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99、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100、固定成本: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101、可变成本: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102、平均总成本:总成本除以产量。
103、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104、平均可变成本: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5、边际成本: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106、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107、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108、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109、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的特性。
第十四章:110、竞争市场: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
111、平均收益:总收益除以销售量。
112、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113、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第十五章:114、垄断企业: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惟一卖者的企业。
115、自然垄断: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垄断。
116、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第十六章:117、寡头:只有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
118、垄断竞争:存在许多出售相似而不相同的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119、勾结: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
120、卡特尔:联合起来行事的企业集团。
121、纳什均衡: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战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战略的状态。
第十七章:122、博弈论: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情况下如何行事。
123、囚徒困境:两个被捕获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124、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
第十八章:125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
126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127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的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128边际产量递减: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性质。
129边际产量值: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
第十九章:131补偿性工资差别: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132人力资本:对人的投资的积累,如教育和在职培训。
133工会:与雇主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工人协会。
134罢工:工会有组织地从企业撤出劳动。
135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
136歧视:对仅仅由于种族、宗教、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不同的机会。
第二十章:137贫困率: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
138贫困线:由联邦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139实物转移支付:以物品和劳务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
140生命周期: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
141持久收入:一个人的正常收入。
142功利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化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