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镜消毒的要求规范

合集下载

最新内镜消毒规范

最新内镜消毒规范

之南宫帮珍创作1 范围本尺度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纵规程等内容。

本尺度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成少的。

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含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尺度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发布) GB 医用清洗剂尺度(2012发布) 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发布)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尺度。

3.1 软式内镜 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cleaning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3 漂洗rinsing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5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3.6 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4.1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4.1.1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

4.1.2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4.1.3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医务部分、护理部分等相关部分应遵循本尺度,负责对本医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含内镜中心(室)建筑规划与工作流程审核、日常巡查、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是医疗机构重要的医疗设备管理环节,合理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是确保医疗设备安全有效使用的重要保障。

下面将就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内镜清洗。

内镜的清洗过程应当高效且彻底。

在清洗内镜前,应先将内镜的部件和附件分离,如光纤束、镜头和外部设备等,以便清洗时能彻底清洗到每个部位。

清洗器械前,工作人员应先洗手并佩戴一次性手套。

对内镜进行清洗时,应选择适宜的清洗剂,并按照清洗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清洗器械时应先使用水冲洗,然后使用清洗剂浸泡内镜,以去除污垢。

在使用清洗刷时,应注意刷毛的质量和结构,避免对内镜造成损害。

同时,在清洗时要将内镜的所有部位都清洗到,包括内镜的镜面、孔口和连接端等。

其次是内镜消毒。

内镜的消毒是确保内镜使用安全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进行内镜消毒前,必须确保内镜已进行彻底的清洗,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消毒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称取适量消毒剂浸泡内镜,消毒剂的浓度和浸泡时间要按照要求进行控制。

消毒剂的选择要根据内镜的类型和使用环境来进行选择,不同类型的内镜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剂。

消毒剂使用后,应尽量避免消毒剂残留在内镜上,可以用清水进行冲洗。

最后是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医疗机构应有一套完整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洗消毒的效果。

设备的使用人员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的故障。

同时,设备要进行定期的验证和检查,以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医疗机构应制定定期的设备保养计划,并有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总而言之,内镜清洗消毒的技术规范是医疗机构内镜管理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合理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可以提高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确保内镜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洗消毒效果的稳定性。

只有做好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落实,才能确保患者接受的医疗服务的安全可靠性。

内镜消毒规范

内镜消毒规范

内镜消毒规范内镜消毒是指对内镜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或去除内镜表面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以确保内镜在使用过程中不给患者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

正确的内镜消毒是医疗机构保证安全医学操作的必要环节,为了做好内镜消毒工作,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首先,在进行内镜消毒之前,需要进行内镜的清洁。

清洁内镜时,首先要将内镜的各个部件拆开,进行逐一清洁。

清洁时要使用清洁剂,一般在37到42摄氏度的温水中进行清洗,可以使用软毛刷或其他合适的清洁工具进行刷洗。

清洁内窥镜的同时,还要对内镜的附件和附属物进行清洗,并进行完全干燥。

内镜清洗完毕后,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内镜消毒主要采用化学消毒法和高温高压蒸汽消毒法两种方式。

化学消毒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内镜消毒方式。

在化学消毒前,要对内镜进行充分清洁,确保内镜表面的污物和可见的血迹等已清洗干净。

化学消毒时,要严格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比如确定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以及消毒液的更换频率。

在进行化学消毒时,要保证内镜完全被浸泡在消毒液中,并且将消毒液充分灌注到内镜的各个部位。

消毒结束后,要对内镜进行充分的清水冲洗。

高温高压蒸汽消毒法是一种更加彻底的内镜消毒方式。

在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消毒之前,要确保内镜已经经过了清洗和没有残留物。

高温高压蒸汽消毒时,内镜需要被置于内镜消毒器中,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在消毒结束后,要进行适当的冷却处理,然后对内镜进行清洁和干燥。

另外,医疗机构在进行内镜消毒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消毒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责任人和消毒流程。

医护人员在进行内镜消毒时,要接受相关的消毒操作培训,了解消毒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并定期进行消毒操作的质量控制,比如进行内镜消毒质量的监测和内镜消毒效果的评价。

总的来说,内镜消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安全。

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内镜消毒规范,加强消毒管理,确保内镜在使用过程中不给患者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内镜在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内镜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类污染物的污染,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清洗消毒。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是指在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应该遵守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首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清洗消毒区域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清洗消毒区域应该保持干净整洁,空气流通良好,设备齐全,配备消毒剂和洗涤剂等必要的物品。

同时,清洗消毒区域应该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其次,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清洗前必须进行外观检查。

内镜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如血液、黏液、粪便等,所以在清洗前应该对内镜的外观进行检查,确保内镜无损坏、无污染。

如果发现内镜有损坏或者有明显的污染,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接下来,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采取正确的清洗消毒方法。

清洗消毒方法应根据内镜的种类和污染程度来选择。

一般来说,清洗消毒方法分为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两种。

手工清洗适用于污染程度较轻的内镜,需要使用消毒剂和洗涤剂进行清洗;机械清洗适用于污染程度较重的内镜,可以通过洗涤机进行清洗。

不论采取哪种方法,都需要严格按照清洗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进行操作,以确保清洗消毒效果的达标。

此外,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还要求定期进行内镜的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包括内镜的外观检查、机械性能检测和清洗消毒效果检测。

外观检查主要是检查内镜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无锈蚀等;机械性能检测主要是检测内镜的光源、镜头等部件的功能是否正常;清洗消毒效果检测是通过培养细菌或者检测ATP 含量等方法来检测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是否达标。

定期进行内镜的质量检测可以发现内镜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以确保内镜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是确保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标准。

遵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可以有效地减少内镜的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机构的卫生水平和患者的安全性。

内镜室消毒制度

内镜室消毒制度

内镜室消毒制度内镜室消毒制度一.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技术规范202X年版)的要求执行。

二.室内保持清洁整齐。

三.桌面地面每日工作结束后,用含氯泡腾片消毒液擦拭。

四.操作间,洗消间每日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1小时。

五.每月进行空气,物表,内镜及使用过程中的消毒剂等生物学监测。

六.检查时所用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

七.吸引瓶,水封瓶及连接管,毛巾等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后,用含氯泡腾片浸泡消毒30分钟。

八.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经充分刷洗后,用含氯泡腾片消毒液擦拭。

九.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十.内镜储存柜(每隔一周)用含氯泡腾片消毒液擦拭消毒。

内镜清洗消毒流程为规范我院内镜清洗消毒工作,跟据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制订以下程序:一、清洗1、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送水至少10秒钟;2、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3、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活检孔道和导管软管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端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4、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按清洗时间1分钟,用纱布擦干内镜表面,用气枪吹干管腔;5、将内镜放入酶洗槽内,灌洗2分钟;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清水灌洗干净;二、消毒1,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盛有2%戊二醛消毒液的消毒槽内,并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浸泡消毒不少于10分钟,结核杆菌及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过的内镜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45分钟;2,需达到灭菌的内镜用2%戊二醛浸泡10小时;三、保存当日不在使用的内镜,经充分清洗后用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洗净干燥后,储存于洁镜柜内。

次日使用前再次用2%戊二醛消毒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治疗。

四、登记每次使用消毒内镜均要进行祥细登记,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操作与管理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操作与管理
干燥方法
使用干净、柔软的无菌布将内镜表面 和管道内的水分擦干,避免使用高温 或强力吹风等方式进行干燥,以免对 内镜造成损害。
储存环境
将干燥后的内镜悬挂在专用内镜储存 柜内,保持通风干燥的环境,避免阳 光直射和潮湿。同时,要确保储存柜 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04 规范化管理要求
制定管理制度与规范
3
患者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需要确保患者的安全和 隐私保护,防止因操作不当或管理不善而导致的 医疗事故和纠纷。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规范化操作流程
预处理
检查内镜
在使用后,应立即对内镜进行检 查,评估污染程度和损坏情况。
去除大颗粒污染物
使用软毛刷或清洁布轻轻去除内 镜表面的大颗粒污染物。
手工清洗
01
02
03
清洗液选择
选择适合内镜材质的清洗 液,避免使用对内镜有损 害的化学物质。
清洗工具
使用软毛刷或海绵等柔软 工具,避免刮伤内镜表面。
消毒与灭菌
消毒方法
根据内镜的材质和耐受性,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 浸泡消毒、气体消毒或高 温高压灭菌等。
消毒剂选择
选择经过验证的、对内镜 无损害的消毒剂,并确保 其浓度和作用时间符合规 范要求。
监测与记录
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并记录消毒过程的关键参 数,如温度、时间和消毒 剂浓度等。
干燥与储存
清洗方法
将内镜完全浸泡在清洗液 中,用清洗工具轻轻擦洗 内镜表面和管道,确保彻 底清除污染物。
机器清洗
选择合适的清洗机
根据内镜的类型和材质,选择适 合的清洗机进行清洗。
清洗程序

最新内镜消毒规范标准[详]

最新内镜消毒规范标准[详]

WS 507—2016软式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软式镜清洗消毒技术规1 围本标准规定了软式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根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但凡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 GB 镜清洗消毒机〔2012发布〕 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发布〕 GB 消毒技术规〔2012发布〕 3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软式镜 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镜。

3.2 清洗cleaning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3 漂洗rinsing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对消毒后的软式镜进展最终漂洗的过程。

3.5 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3.6 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4.1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4.1.1开展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镜诊疗中心〔室〕。

4.1.2医疗机构应将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4.1.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疗机构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视管理,包括镜中心〔室〕建筑布局与工作流程审核、日常巡查、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与时处理。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手工操作测漏流程
a.取下各类按钮和阀门; b.连接测漏装置,并注入压力; c.将内镜全浸没于水中,使用注射器向各
个管道注水,以排出管道内气体; d.首先向各个方向弯曲内镜先端,观察有
无气泡冒出;再观察插入部、操作部、连 接部等部分是否有气泡冒出; e.如发觉渗漏,应及时保修送检; f.测漏情况应有统计;g.也可采用其他有效 旳测漏措施
内镜手工清洗消毒操作流程
6.2.1预处理流程: a.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在与光源和视频处 理器拆离之前,应立即用具有清洗液旳湿巾 或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擦拭用具应一次 性使用; b.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s; c.将内镜旳先端置入装有清洗液旳容器中,开 启吸引功能,抽吸清洗液直至其流入吸引管; d.盖好内镜防水盖;e.放入运送容器,送至清 洗消毒室。
5.3清洗消毒室(要点)
终末漂洗用水:应有自来水、纯化水、无菌水。 自来水旳水质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
原则)旳要求。纯化水应符合GB5749旳要求, 并应确保细菌总数≦10CFU/100ml;生产纯化水 所使用旳滤膜孔径应≦0.2um,并定时更换。无 菌水为经过灭菌工艺处理旳水,必要时对纯化 水或无菌水进行微生物学检测。 压缩空气:应为清洁旳压缩空气。 消毒剂旳要求:应合用于内镜且符合国家有关 要求,并对内镜腐蚀性较低。可选用邻苯二甲 醛、戊二醛、过氧乙酸、酸性氧化电位水、复 方含氯消毒剂,也可选用其他消毒剂。 消毒剂浓度测试纸,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干燥剂:应配置75%--95%乙醇。
内镜清洗消毒机使用
优点:降低人工数量
降低消毒剂暴露时间
实现清洗消毒过程原则化
缺陷:存在成本高
细小孔道不易于清洗消毒
清洗消毒总体所需时间长

最新内镜消毒规范

最新内镜消毒规范

1 规模【1 】本尺度划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干的治理请求.根本前提.操纵规程等内容.本尺度实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运用是必不成少的.凡是注时代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实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含所有修正单)实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涯饮用水卫生尺度 WS/T 311 病院隔离技巧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宣布) GB 医用清洗剂尺度(2012宣布) GB 消毒技巧规范(2012宣布) 3 术语和界说下列术语和界说实用于本尺度. 3.1 软式内镜 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曲折的内镜. 3.2 清洗cleaning运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进程. 3.3 漂洗rinsing用流淌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进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进程.3.5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途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效的机械. 3.6 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加强水的去污才能的化学制剂. 4 治理请求4.1 医疗机构的治理请求4.1.1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离树立分散的内镜诊疗中间(室).4.1.2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治理,制订和完美内镜中间(室)病院沾染治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轨制并卖力落实,加强监测.4.1.3病院沾染治理部分.医务部分.护理部分等相干部分应遵守本尺度,负责对本医疗机构内镜运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视治理,包含内镜中间(室)建筑计划与工作流程审核.日常巡视.内镜消毒灭菌后果监测等,发明问题实时处理. 4.2 内镜中间(室)的治理请求4.2.1内镜中间(室)应树立健全岗亭职责.清洗消毒操纵规程.质量治理.监测.装备治理.器械治理及职业安然防护等治理轨制和突发事宜的应急预案.4.2.2应遵守尺度预防的原则,将所有效于患者诊疗操纵后的软式内镜均视为具有沾染性,应立刻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并进行人员防护.4.2.3工作员进行内镜诊疗或者清洗消毒时,应遵守尺度预防原则和《WS/T 311 病院隔离技巧规范》的请求做好小我防护,穿戴须要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防渗入渗出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4.2.4不合体系(如呼吸.消化体系)软式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克不及分室进行的,应分时光段进行.4.2.5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应做到由污到洁,应将操纵规程以文字或图片方法在清洗消毒室恰当的地位张贴.4.2.6应具备实用于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的装备与物品,并进行严厉治理. 4.2.7诊疗工作停止后,应对诊疗情形进行干净和消毒处理. 4.3 质量掌握请求 4.3.1 监测与记载4.3.1.1 内镜室应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包含,就诊病人姓名.就诊时光.运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消毒时光以及操纵人员姓名等事项.4.3.1.2 对中断运用的消毒剂.灭菌剂遵守附录A请求进行浓度监测,并登记. 4.3.1.3 内镜清洗消毒机的治理包含如下内容:a)新装配的内镜清洗消毒机应监磨练证,并记载;对其清洗.消毒后果产生疑虑时,应从新磨练装配,处理情形应予以记载. b)应准确运用配套的部件及其消费品,如改换清洗用水.消毒剂.清洗剂时应进行监磨练证,并记载.c)应遵守产品运用解释按期保护,并记载. 4.3.1.4 内镜消毒灭菌后果监测包含如下内容:a)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灭菌内镜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b)监测数目:内镜数目少于等于5条的,每次全体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目不低于5条.4.3.2.1 消毒.灭菌质量监测材料的保存期应≥3年. 4.3.2.2 标识的请求如下: a)软式内镜编号应具独一性.b)已消毒的内镜应有明白的标识. 5 根本前提 5.1 人员5.1.1 医疗机构应配备专门的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其数目与本单位软式内镜诊疗工作量相顺应.5.1.2 医疗机构应按期组织对清洗消毒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及考察,内容包含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程序.内镜结构及保养常识.高程度消毒剂和灭菌剂的运用.尺度预防措施.小我防护常识等. 5.2 建筑5.2.1 内镜中间(室)根本计划5.2.2.1应依据开展的内镜诊疗项目设置响应的诊疗室. 5.2.2.2 每个诊疗单位应包含诊疗床1张.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根本举措措施. 5.2.2.3 配备手卫生装配,采取非手触式水龙头.5.2.3.1 应自力设置,面积应与清洗消毒工作量相顺应. 5.2.3.2 应遵守工作流程分为清洗区.消毒区.湿润区等. 5.2.3.3 不合部位内镜的清洗槽宜离开设置和运用.5.2.3.4 应保持通风优越,应依据运用的消毒剂在恰当的地位设置强迫排气口. 5.3 举措措施.装备与物品5.3.1软式内镜及附件数目应与诊疗工作量相顺应. 5.3.2应采取全浸泡式内镜.5.3.3宜配备内镜清洗消毒机,其请求如下: a) 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b) 应具备清洗.消毒.漂洗.自身消毒功效.c) 宜具备中断测漏.水过滤.乙醇冲洗和压力送气湿润.数据打印等功效. 5.3.4应配备以下根本清洗消毒装备与物品:a) 专用流淌水清洗槽.消毒槽.全管道灌流装配(宜采取主动灌流器).一次性打针器. b) 各类内镜专用毛刷.c) 压力水枪.压力量枪.负压吸引器. d) 超声清洗器. e) 计时器.f) 内镜及附件输送装配.g) 湿润用品:宜采取不失落屑且质地柔嫩的擦拭布;清洗用纱布应一次性运用;复用的湿润用品应每次运用后清洗.消毒,湿润后备用;配备75%乙醇或异丙醇;配备垫巾等. 5.3.5灭菌装备: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等灭菌装备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5.3.6清洗用水:应有冷.热水源,其微生物学指标应相符GB 5749的请求.依据须要配备灭菌水或过滤水(运用过滤装配的,应按期改换滤器).5.3.7医用清洗剂:应选择实用于软式内镜清洗的医用清洗剂.5.3.8消毒剂:应选用实用于软式内镜的正当.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运用的时光不得超出产品解释书划定的运用刻日.不合消毒剂的运用办法和风险评估详见附录A.5.3.9润滑剂:物理灭菌的器械与配件,所运用的器械润滑剂应为非油脂水溶性成分,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的兼容性,不该损坏金属材料的透气性.机械性及其他机能.5.3.110镜柜或镜库:内概况应滑腻.无裂缝.便于干净和消毒,镜库应通风优越,保持湿润.6 清洗消毒操纵规程 6.1 基起源基础则6.1.1软式内镜及其附件.诊疗用品应遵守Spaulding医疗用品分类法进行分类消毒处理,原则如下:a) 对皮肤粘膜造成毁伤或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软式内镜(如ESD.POEM食道手术.胆道镜手术所用内镜)及活检钳.骗局器.打针针.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取石球囊.扩大球囊.扩大探条.造影导管.异物钳等附件,应进行灭菌.b) 与粘膜及不完全皮肤接触的软式内镜及灌水瓶及衔接收.非一次性运用的口圈.输送容器等从属物品.器具,应进行高程度消毒.c) 与完全皮肤接触的用品(如听诊器)及床架.内镜输送车等物品应低程度消毒或干净.6.1.2不该转变清洗消毒流程或者省略清洗消毒步调,不该缩短清洗消毒时光.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见图1图1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注:1.机械具备测漏功效的不作手工测漏.手工清洗消毒,或运用无测漏功效清洗消毒机的,应天天于工作停止时对当天运用的软式内镜测漏一次;前提许可时,宜每次清洗前测漏.2.清洗消毒机无湿润功效的应进行手工湿润. 6.1.3消毒灭菌前应进行清洗.6.1.4应运用流淌水对内镜进行漂洗.6.1.5在清洗.漂洗.消毒等处理后,均应运用压力量枪将残留液体去除. 6.1.6软式内镜应采取的准确办法进行湿润和储存.6.1.7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光应计时掌握. 6.2 手工清洗消毒操纵流程6.2.1预处理的操纵流程如下:a) 内镜从患者体内掏出后,在与光源和视频处理器拆离之前,应立刻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湿纸巾或湿纱布擦去外概况污物(擦洗用品运用后丢弃); b) 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s.c) 将内镜的前端置入装有医用清洗液的容器中,启动吸引功效,抽取清洗液至吸引器罐见到清洗液流入为止.d) 将内镜从光源装配上取下时,衔接着镜子的线路及吸引管应经由擦拭后拔下. e) 盖好防水盖,放入输送容器,送至清洗消毒室. 6.2.2漏水测试的操纵流程如下:a) 将内镜放入盛有适量清洗用水的清洗槽内;b) 先取下活检进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 c) 衔接好测漏装配,并注入压力;d) 将内镜先端浸入水中,同时向各个偏向曲折内镜先端,不雅察有无气泡冒出; e) 若有渗漏,应实时保修送检. f) 测漏情形应有记载.6.2.3 清洗的操纵流程及留意事项如下:a)遵守医用清洗剂产品解释书设置装备摆设适量运用浓度的清洗液置于清洗槽及超声清洗器中. b)将内镜全体浸没于清洗液中,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前端和操纵部应重点擦洗.c)用干净毛刷完全刷洗活检管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端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反复刷洗至没有可见的碎屑及组织为止(毛刷进入和抽出时宜采取扭转的方法);再次清洗刷头.d)装配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清洗液反复清洗内镜的每个腔道.如采取手工操纵,应先用打针器抽吸清洗剂100 ml,清洗送气送水管道,再用吸引器将清洗剂吸入活检管道,使管道内充满清洗液进行浸泡.运用酸化水消毒的,清洗时光恰当延伸.十二指肠镜抬钳器管道用50ml打针器反复冲洗. e)将取下的活检进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扭等部件在超声清洗器内运用清洗液清洗.f)以上清洗液浸泡.清洗的操纵应遵守响应的医用清洗剂产品解释所请求的浓度.时光.温度履行.g)清洗液应每清洗一条内镜后改换. 6.2.4漂洗的操纵流程如下:a)将清洗后的内镜及部件.附件等置于带流淌水的漂洗槽内.b)用全管道灌流装配(或高压水枪.打针器)完全冲洗内镜各管道至少10s,并用流淌水充分冲洗内镜的外概况.部件及附件.c)用全管道灌流装配(或高压气枪.打针器)向各管道充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 d)擦干内镜外概况.部件及附件. 6.2.5消毒(灭菌)的操纵流程如下:a)采取化学消毒(灭菌)剂进行高程度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将擦干后的内镜及取下的部件置于消毒槽并全体浸没于消毒液中,各管道用灌流装配或打针器灌满消毒液,感化至消毒剂划定的时光.b) 软式内镜高程度消毒可选用邻苯二甲醛.戊二醛.二氧化氯.酸性氧化电位水.过氧乙酸等;软式内镜灭菌可选用戊二醛.过氧乙酸等.运用办法和留意事项拜见附录A.选用的其它消毒剂应实用于软式内镜消毒灭菌,并应取得卫生许可批件. d)运用灭菌装备对软式内镜灭菌时,应遵守装备运用解释书操纵. 6.2.6终末漂洗的操纵流程如下:a)高程度消毒后,清洗消毒人员应改换手套将内镜从消毒槽掏出,置入漂洗槽. b)用全管道灌流装配(或压力量枪.打针器)向各管道充气,排出管道内的消毒液. c)用全管道灌流装配(或压力水枪.打针器)用无菌水或过滤水反复冲洗内镜各管道至少10s,并充分冲洗内镜的外概况.部件及附件. 6.2.7湿润的操纵流程如下:a)将终末漂洗干净的内镜置于铺设无菌巾的专用湿润台,无菌巾至少4h内改换. b)用75%乙醇或异丙醇冲洗所有管道,至另一端能看到乙醇或异丙醇流出. c)用压力量枪.干净紧缩空气向所有管道充气,至其完全湿润. d)用无菌纱布擦干内镜外概况及各部件.e)取下清洗消毒时的各类专用管道和按钮,换上诊疗用的各类部件和附件,用于下一患者的诊疗.6.3 内镜清洗消毒机工作流程6.3.1运用内镜清洗消毒机时应遵守产品解释操纵运用.6.3.2在运用内镜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之前,应先遵守6.2.1.6.2.3的划定对内镜进行预处理和手工清洗.6.3.3假如清洗消毒机无测漏功效,应先遵守6.2.2的划定进行手工测漏.6.3.4将内镜置入内镜清洗消毒机内,并用专用的衔接器将内镜各个管道与洗消机衔接;封闭舱门,启动洗消程序进行工作.十二指肠镜的抬钳器管道很细,有些清洗消毒机不克不及产生推进液体经由过程管道所需的足够压力,此时应手工清洗此管道.6.3.5运用无湿润功效的清洗消毒机之后,应遵守6.2.7的划定进行湿润. 6.4 内镜附件的清洗消毒与灭菌6.4.1应灭菌的附件包含活检钳.骗局器.打针针.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取石球囊.扩大球囊.扩大探条.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反复运用的上述附件用后应清洗.灭菌,办法如下:a) 运用后应立刻浸泡在清洗液里,防止污染物湿润,同时要向管道内注入清洗液. b) 将上述附件在流淌水下,用小毛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细心冲洗附件的腔道,直至无可见的碎屑.组织止,擦干.c) 运用清洗液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感化时光遵守清洗剂产品解释履行.清洗后用流淌水漂洗干净.部分附件清洗后应遵守相干请求涂抹润滑剂.d) 某些难以清洗消毒的附件如打针针.切开刀等,因其管腔细,易残留血液或有机物,宜运用一次性产品.e) 附件首选的灭菌办法是压力蒸汽灭菌,或者选用相符请求的灭菌剂.灭菌器械进行灭菌,具体操纵办法遵守运用解释.灭菌时或灭菌后的包装应相符无菌储存划定. 6.4.2 应高程度消毒的附件处理办法如下:a) 反复运用的口圈可采取高程度化学消毒剂消毒或灭菌,消毒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1000 mg/L的过氧乙酸等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消毒后,用水完全冲净残留消毒液,湿润备用.b) 灌水瓶及衔接收应天天清洗并高程度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冲净,湿润备用;衔接收应进行充气操纵达到湿润.灌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天天改换.c) 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1000 mg/L 的过氧乙酸等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刷洗干净,湿润备用.宜运用一次性吸引管. 6.5 从属装备的清洗消毒6.5.1 每日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停止,应对清洗槽.漂洗槽等充分刷洗,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1000 mg/L过氧乙酸等消毒剂擦拭消毒,选用其它消毒剂时遵守运用解释书操纵.6.5.2 消毒槽在改换消毒剂时必须完全刷洗. 6.6 储存6.6.1 每日诊疗工作停止,将湿润后的内镜储存于专用干净镜柜或镜库内,拔出部和衔接部均应垂直吊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并将所有活检进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取下.6.6.2 清洗消毒后24h内运用的软式内镜可不进行反复清洗消毒.6.6.3 灭菌后的内镜.附件及相干物品应该遵守无菌物品储存请求进行储存. 6.6.4 镜柜或镜库房每周干净消毒一次,污染时随时消毒.附录 A (规范性附录)软式内镜经常运用化学消毒剂运用办法消毒(灭菌)剂高程度消毒及灭菌剂量[注] 运用刻日与监测[注] 感化方法留意事项过氧乙酸(PAA) 浓度:原液:0.2% -0.35%(W/V) 运用中≥0.15% 时光:消毒≥5min灭菌≥10min(0.35%)中断运用7天.参考次数:500ml原液可消毒20-25条内镜.运用专用试纸,消毒15条内镜后每次消毒前监测机械:主动冲洗浸泡. 1.消毒后果好,即使在有机物中消毒后果也不降低. 2.能清除内镜管道上因运用戊二醛而形成的硬化物资. 3.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性.4.对金属腐化性强,应加防锈剂,严厉掌握时光,运用后应立刻完全漂洗. 5.应运用专用于内镜的PAA,不该运用通俗的PAA.邻苯二甲醛(OPA) 浓度:原液:0.55%(0.5%-0.6%)运用中≥0.3% 时光:消毒≥5min反复运用14天.天天运用专用试纸测试浓度 1.手工:浸泡,应注满各管道;宜采取主动灌流器流淌浸泡.2.机械:主动冲洗浸泡. 1.消毒后果优于戊二醛 (包含结核杆菌). 2.刺激气息小,对皮肤粘膜刺激较少. 3.与材料具有优越的兼容性. 4.对细菌芽胞杀灭速度迟缓.5.能使蛋白质凝固,消毒前清洗应完全.6.易染色,接触该试剂可使衣服.皮肤.仪器等染色.7.接触蒸气可能刺激呼吸道和眼睛;有关安然接触浓度和长期接触的安全需进一步评估.戊二醛(GA) 浓度:原液≥2%(碱性) 运用中≥1.8% 时光:消毒≥10 min灭菌≥10h 中断运用14天.天天运用专用试纸测试浓度1.手工:浸泡,应注满各管道;宜采取主动灌流器流淌浸泡. 2.机械:主动冲洗浸泡. 1.受有机物影响较小. 2.与材料具有优越的兼容性,腐化性较小. 3.对细菌芽胞和分枝杆菌的杀灭速度迟缓.4.对皮肤.眼睛和呼吸具有致敏性和刺激性,并能激发皮炎.结膜炎.鼻腔发炎及职业性哮喘,对工作人员伤害大.5.漂洗不充分而残留的戊二醛会对病人产生不良影响. 6.具有固定性,易在内镜及清洗消毒装备上形成硬结物资.7.尽可能在主动内镜清洗消毒机中运用,或将其装在带有密封盖的密闭容器中运用,并且设置专用的排气装配.二氧化氯浓度:500mg/L时光:消毒3-5min 配制后当天运用.机械:主动冲洗浸泡. 1.杀菌快速高效. 2.有机物影响小.3.活化率低时产生较大刺激性气息,宜在清洗消毒机中运用. 4.金属腐化性高,运用时加防锈剂,运用后立刻完全漂洗酸性氧化电位水(EOW) 重要指标:有效氯60mg/L土10mg/L; pH 值2.0~3.0;氧化还原电位≥1100mV;残留氯离子<1000mg/L.时光:消毒3-5min 宜现制现用,用后即排.天天监测相干指标. 1.手工:应采取主动灌流器冲洗浸泡.2机械:主动冲洗浸泡. 1.运用中的溶液不刺激皮肤.眼睛和呼吸道.2.在消失有机物资或生物膜的情形下杀菌后果会急剧降低,消毒前清洗应完全. 3.对内镜有必定腐化,运用后应完全漂洗.4.出液口应有主动监测显示,天天进行有效氯.ORP监测. 5.应采取流淌浸泡方法消毒6.处理后的内镜应充分湿润. 7.内镜变更后从新验证消毒后果.注:1.表中标注的浓度与感化时光与卫生许可批件中标定的不一致时,应今后者为准.2.消毒剂达到运用有效期均应放弃处理,无论浓度是否达标.3.浓度试纸等应取得批件. 4.酸性氧化电位水指标监测办法拜见《WS 310.2 病院消毒供给中间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巧操纵规范》 5.其他新产品应遵守产品解释运用.附录 B(规范性附录)软式内镜消毒灭菌后果监测办法 B.1 采样时光B.2.1 有管道软式内镜的采样办法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打针器抽取10ml采样液(含响应中和剂的磷酸盐缓冲液),从被检内镜活检管道进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管道出口收集,立刻送检. B.2.2 无管道软式内镜的采样办法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外概况.用沾有采样液(成份同B.2.1)的棉拭子,涂擦被检内镜拔出部的全体外概况2遍,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到含10ml采样液的采样管中,立刻送检.B.3 样品处理与成果盘算B.3.1 样品收集后应在2小时内处理.B.3.2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80 次;用无菌吸管汲取1.0ml 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参加已融化的45℃~48℃的养分琼脂15ml~18ml,边倾泻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造就48h;计数菌落数. B.3.3 成果盘算:菌落数(CFU)/件=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10. B.4 及格尺度B.4.1 消毒及格尺度:细菌总数≤20cfu/件.B.4.2 灭菌及格尺度:未检出细菌(无菌磨练及格). B.5 致病菌检测B.5.1应在可疑经软式内镜诊疗操纵导致沾染时进行检测.B.5.2 检测办法:在进行细菌总数检测的同时,取混匀的待检样品0.2ml,分离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蓝平皿和SS平皿,平均涂布,置36℃±1℃温箱造就48h,不雅察有无致病菌发展,并进行沾染菌株的判定.。

内镜室消毒和内镜检查操作规范制度

内镜室消毒和内镜检查操作规范制度

内镜室消毒和内镜检查操作规范制度1. 背景和目的本规章制度的订立旨在规范医院内镜室的消毒流程和内镜检查操作,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内镜检查的质量和效率。

2. 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镜室及相关人员,包含内镜室医务人员、维护和修理人员和清洁人员。

3. 内镜室消毒要求3.1 内镜室的日常环境卫生•内镜室的地面、墙面、天花板、门窗等应保持清洁干净,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室内空气应保持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定期对空调、净化器等设备进行维护和清洁。

3.2 内镜室器械的消毒•内镜室器械依照使用频率和种类进行分类管理,并建立器械清洗、消毒和储存记录。

•内镜室器械的清洗、消毒和储存应符合医院相关制度,严格依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器械的消毒效果。

•内镜室器械定期送检,确保消毒的有效性,报告结果应及时归档并妥当保管。

3.3 内镜室消毒用品的管理•内镜室消毒用品要求专人管理,包含消毒液、清洁剂等。

•消毒用品的选用应符合国家和医院相关标准,确保其消毒效果。

•消毒用品的储存要求干燥、阴凉、通风,避开阳光直射。

3.4 感染物处理和废弃物管理•内镜室在进行内镜检查时,应做好感染掌控,避开交叉感染。

•涉及感染物的处理应依照医院相关制度进行,严格执行。

•废弃物的分类、包装和处理应符合医院相关要求,确保安全无菌。

4. 内镜检查操作规范4.1 内镜室医务人员的素养要求•内镜室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本领,并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内镜室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内镜室医务人员应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搭配其他科室的工作,确保内镜检查的顺利进行。

4.2 内镜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患者在进入内镜室前,应进行身体清洁和消毒。

•内镜检查前,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和内镜检查项目,确保无误。

4.3 内镜检查操作流程•医务人员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标准版)

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标准版)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指导,感染控制科负责全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监督管理及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控。

科室负责对全院内镜的数量、使用和维修情况管理;科室内镜管理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负责,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由科室指定专人负责。

二、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内镜清洗消毒知识和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及安全防护等知识。

1、医师应具有从事本专业连续2年以上工作经历,接受内镜诊疗技术培训至少6个月,基本掌握内镜的操作技能及常见病的内镜诊断、治疗原则和医院感染控制知识。

2、护士应具有护士执业资格并经注册,在护理岗位连续工作2年以上,并接受过内镜清洗消毒技术培训。

3、技师应具有相关的专业基础,熟悉内镜的构造、性能、基本原理、简单故障排除及内镜的清洗、消毒方法,了解相关医学知识,并能定期对设备进行常规维护。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应根据开展的内镜诊疗项目设置相应的诊疗室,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 软式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
设备要求
内镜诊疗中心(室)应配备必要的内 镜、诊疗用品、辅助设备以及内镜清 洗、消毒设备。
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 准和规定,能够正确使用并保证清洗 消毒效果。
04
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
CHAPTER
内镜诊疗室的具体要求
• 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应设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和适当的储 存空间,以保持清洁和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 术规范
汇报人:XXX 2024-02-22
目录 CONTENTS
• 范围 • 术语和定义 • 管理要求 • 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
01
范围
CHAPTER
适用对象
• 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不适用对象
本标准不适用于各类内窥镜, 如硬式内窥镜、电子内窥镜等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标准也不适用于非医疗机构 ,如内镜维修公司、内镜生产 厂家等。
本标准不适用于尚无清洗消毒 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参考其 他相关标准进行清洗消毒。
02
术语和定义
CHAPTER
软式内镜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人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诊疗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 镜 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加强监测。
内镜诊疗中心(室)应设立办公区、患者候诊室(区)、诊疗室(区)、清洗消毒室(区) 、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等,其面积应与工作需要相匹配。
清洗
01
使用清洗液去除附着于内镜的污 染物的过程。
02
内镜的清洗消毒也可由消毒供应 中心负责,遵循本标准开展工作 。

内镜器械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

内镜器械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

内镜器械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英文版Endoscope Instrumen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Standard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Endoscopes are essential medical devices used for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various medical conditions. However, prope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of endoscope instruments are crucial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infections and ensure patient safety.The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of endoscope instruments should be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established guidelines and protocols. It is important to follow a standardized process to ensure thorough cleaning and effective disinfection.Here are the steps fo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ng endoscope instruments:1. Pre-cleaning: Immediately after use, the endoscope should be flushed with water to remove any debris or organic material. This step is crucial to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biofilm and ensure effective cleaning.2. Manual cleaning: The endoscope should be manually cleaned using a mild detergent and a soft brush. Care should be taken to clean all surfaces, channels, and accessories of the endoscope thoroughly.3. Automated cleaning: After manual cleaning, the endoscope should be subjected to automated cleaning using an endoscope washer-disinfector. This step helps to ensure thorough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of the endoscope.4. High-level disinfection: The endoscope should then be immersed in a high-level disinfectant solution for the recommended contact time. This step is essential to kill any remaining microorganisms and ensure the endoscope is safe for use.5. Rinse and dry: After disinfection, the endoscope should be rinsed with sterile water and dried using a lint-free cloth. Proper drying is important to prevent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and ensure the endoscope is ready for the next use.By following these standardized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procedures, healthcare facilities can ensu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endoscope instruments, protecting both patients and healthcare workers.内镜器械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内镜是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医疗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发布) 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发布)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发布)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软式内镜 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cleaning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3 漂洗rinsing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5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3.6 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4.1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4.1.1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

4.1.2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4.1.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括内镜中心(室)建筑布局与工作流程审核、日常巡查、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 内镜中心(室)的管理要求4.2.1内镜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2.2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将所有用于患者诊疗操作后的软式内镜均视为具有感染性,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并进行人员防护。

4.2.3工作员进行内镜诊疗或者清洗消毒时,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和《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4.2.4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分时间段进行。

4.2.5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应做到由污到洁,应将操作规程以文字或图片方式在清洗消毒室适当的位置张贴。

4.2.6应具备适用于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的设备与物品,并进行严格管理。

4.2.7诊疗工作结束后,应对诊疗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4.3 质量控制要求 4.3.1 监测与记录4.3.1.1 内镜室应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包括,就诊病人姓名、就诊时间、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4.3.1.2 对连续使用的消毒剂、灭菌剂遵循附录A要求进行浓度监测,并登记。

4.3.1.3 内镜清洗消毒机的管理包括如下内容:a)新安装的内镜清洗消毒机应监测验证,并记录;对其清洗、消毒效果产生疑虑时,应重新检验装置,处理情况应予以记录。

b)应正确使用配套的部件及其消耗品,如更换清洗用水、消毒剂、清洗剂时应进行监测验证,并记录。

c)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定期维护,并记录。

4.3.1.4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如下内容:a)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灭菌内镜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

b)监测数量:内镜数量少于等于5条的,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不低于5条。

当内镜室负责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变动时应增加内镜监测的比例和次数。

c)监测方法和结果判定遵循附录B进行。

4.3.2可追溯性要求4.3.2.1 消毒、灭菌质量监测资料的保留期应≥3年。

4.3.2.2 标识的要求如下: a)软式内镜编号应具唯一性。

b)已消毒的内镜应有明确的标识。

5 基本条件 5.1 人员5.1.1 医疗机构应配备专门的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其数量与本单位软式内镜诊疗工作量相适应。

5.1.2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对清洗消毒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内容包括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程序、内镜构造及保养知识、高水平消毒剂和灭菌剂的使用、标准预防措施、个人防护知识等。

5.2 建筑5.2.1 内镜中心(室)基本布局5.2.1.1 建筑面积应与内镜诊疗工作量相匹配 5.2.1.2 应设立办公区、患者候诊室(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配件与敷料库等。

5.2.2内镜诊疗室5.2.2.1应根据开展的内镜诊疗项目设置相应的诊疗室。

5.2.2.2 每个诊疗单位应包括诊疗床1张、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5.2.2.3 配备手卫生装置,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

.2.2.4 灭菌内镜的诊疗环境应达到普通手术室的要求。

5.2.3清洗消毒室5.2.3.1 应独立设置,面积应与清洗消毒工作量相适应。

5.2.3.2 应遵循工作流程分为清洗区、消毒区、干燥区等。

5.2.3.3 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槽宜分开设置和使用。

5.2.3.4 应保持通风良好,应根据使用的消毒剂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强制排气口。

5.3 设施、设备与物品5.3.1软式内镜及附件数量应与诊疗工作量相适应。

5.3.2应采用全浸泡式内镜。

5.3.3宜配备内镜清洗消毒机,其要求如下: a) 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

b) 应具备清洗、消毒、漂洗、自身消毒功能。

c) 宜具备持续测漏、水过滤、乙醇冲洗和压力送气干燥、数据打印等功能。

5.3.4应配备以下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与物品:a) 专用流动水清洗槽、消毒槽、全管道灌流装置(宜采用自动灌流器)、一次性注射器。

b) 各种内镜专用毛刷、c) 压力水枪、压力气枪、负压吸引器。

d) 超声清洗器。

e) 计时器。

f) 内镜及附件运送装置。

g) 干燥用品:宜采用不掉屑且质地柔软的擦拭布;清洗用纱布应一次性使用;复用的干燥用品应每次使用后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配备75%乙醇或异丙醇;配备垫巾等。

5.3.5灭菌设备: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等灭菌设备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

5.3.6清洗用水:应有冷、热水源,其微生物学指标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根据需要配备灭菌水或过滤水(使用过滤装置的,应定期更换滤器)。

5.3.7医用清洗剂:应选择适用于软式内镜清洗的医用清洗剂。

5.3.8消毒剂:应选用适用于软式内镜的合法、有效的消毒剂。

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

不同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和风险评估详见附录A。

5.3.9润滑剂:物理灭菌的器械与配件,所使用的器械润滑剂应为非油脂水溶性成分,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的兼容性,不应破坏金属材料的透气性、机械性及其他性能。

5.3.110镜柜或镜库: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和消毒,镜库应通风良好,保持干燥。

6 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6.1 基本原则6.1.1软式内镜及其附件、诊疗用品应遵循Spaulding医疗用品分类法进行分类消毒处理,原则如下:a) 对皮肤粘膜造成损伤或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软式内镜(如ESD、POEM食道手术、胆道镜手术所用内镜)及活检钳、圈套器、注射针、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取石球囊、扩张球囊、扩张探条、造影导管、异物钳等附件,应进行灭菌。

b) 与粘膜及不完整皮肤接触的软式内镜及注水瓶及连接管、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运送容器等附属物品、器具,应进行高水平消毒。

c) 与完整皮肤接触的用品(如听诊器)及床架、内镜运送车等物品应低水平消毒或清洁。

6.1.2不应改变清洗消毒流程或者省略清洗消毒步骤,不应缩短清洗消毒时间。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见图 1图1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注:1.机器具备测漏功能的不作手工测漏。

手工清洗消毒,或使用无测漏功能清洗消毒机的,应每天于工作结束时对当天使用的软式内镜测漏一次;条件允许时,宜每次清洗前测漏。

2.清洗消毒机无干燥功能的应进行手工干燥。

6.1.3消毒灭菌前应进行清洗。

6.1.4应使用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漂洗。

6.1.5在清洗、漂洗、消毒等处理后,均应使用压力气枪将残留液体去除。

6.1.6软式内镜应采用的正确方法进行干燥和储存。

6.1.7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计时控制。

6.2 手工清洗消毒操作流程 6.2.1预处理的操作流程如下:a) 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在与光源和视频处理器拆离之前,应立即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湿纸巾或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擦洗用品应用后丢弃); b) 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s。

c) 将内镜的前端置入装有医用清洗液的容器中,启动吸引功能,抽取清洗液至吸引器罐见到清洗液流入为止。

d) 将内镜从光源装置上取下时,连接着镜子的线路及吸引管应经过擦拭后拔下。

e) 盖好防水盖,放入运送容器,送至清洗消毒室。

6.2.2漏水测试的操作流程如下:a) 将内镜放入盛有适量清洗用水的清洗槽内;b) 先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 c) 连接好测漏装置,并注入压力;d) 将内镜先端浸入水中,同时向各个方向弯曲内镜先端,观察有无气泡冒出; e) 如有渗漏,应及时保修送检。

f) 测漏情况应有记录。

6.2.3 清洗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a)遵循医用清洗剂产品说明书配置适量使用浓度的清洗液置于清洗槽及超声清洗器中。

b)将内镜全部浸没于清洗液中,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前端和操作部应重点擦洗。

c)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管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反复刷洗至没有可见的碎屑及组织为止(毛刷进入和抽出时宜采用旋转的方式);再次清洗刷头。

d)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清洗液反复清洗内镜的每个腔道。

如采用手工操作,应先用注射器抽吸清洗剂100 ml,清洗送气送水管道,再用吸引器将清洗剂吸入活检管道,使管道内充满清洗液进行浸泡。

使用酸化水消毒的,清洗时间适当延长。

十二指肠镜抬钳器管道用50ml注射器反复冲洗。

e)将取下的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扭等部件在超声清洗器内使用清洗液清洗。

f)以上清洗液浸泡、清洗的操作应遵循相应的医用清洗剂产品说明所要求的浓度、时间、温度执行。

g)清洗液应每清洗一条内镜后更换。

6.2.4漂洗的操作流程如下:a)将清洗后的内镜及部件、附件等置于带流动水的漂洗槽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