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6《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一、作者作品1.本文选自,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一字名,世称,自号“”。
诗人,散文家。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等。
二、内容概括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
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安排内容。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
(开端)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
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三、字音字形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 )陌()交通黄发垂髫()妻子邑()人间()隔语( )云诣()太守刘子骥()四、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1、缘溪行2、落英缤纷3、甚异之4、豁然开朗5、俨然6、阡陌交通7、黄发垂髫8、怡然自乐9、具答之10、咸来问讯11、率妻子邑人12、绝境13、不复出焉14、无论魏晋15、延至家16、处处志之17、欣然前往18、无问津者19、便扶向路。
扶:;向:20、便要还家。
2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2、欣然规往23、寻病终(二)通假字“要”通“”,。
“具”通“”,。
(三)词类活用(1)林尽水源(2)渔人甚异之(3)复前行(4)欲穷林(5)不复出焉(6)处处志之(7)未果(四)古今异义(1)无论(古义:今义:)(2)妻子(古义:今义:)(3)绝境(古义:今义:)(5)鲜美(古义:今义:)(6)交通(古义:今义:)(7)不足(古义:今义:)(8)仿佛(古义:今义:)(五)一词多义。
初中语文古诗文《桃花源记》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古诗文《桃花源记》知识点总结归纳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重点字词:1. 缘:沿着,顺着。
2. 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3. 数:几。
4. 芳:香花。
5.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6. 缤纷:繁多样子。
7. 复:再。
8.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9. 才:仅。
10. 平旷:平坦开阔。
11. 俨然:整齐的样子。
12. 属:类。
13. 阡陌:田间小路。
14. 悉、咸:全,都。
15. 黄发:指老人。
16. 垂髫:指小孩。
17. 怡然:形容喜悦。
18. 乃:竟然。
19. 具:详细。
20. 问讯:打听消息。
21. 云:说。
22.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23. 延:邀请。
24. 语(yù):告诉。
25. 扶:沿,顺着。
26. 向:从前,旧的。
27. 及:到。
28. 诣:到。
29. 遣:派。
30. 欣然:高兴的样子。
31. 规:计划。
32. 果:实现。
一词多义:1. 中: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2. 志: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3. 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4. 寻: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5. 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6. 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7. 作: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1. 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2.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3.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4.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知识归纳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知识归纳桃花源记中的文言知识归纳桃花源记借助于笔墨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情趣。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中的文言知识归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词多义出:(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寻:(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1)便舍(shě)船: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
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为:(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遂:(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得:(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向:(1)寻向所志:从前多词一义(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古今异义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从来(古义:从哪里来;今义:向来)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芳(古义:花;今义:气味芬芳)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间隔(古义:间离隔绝; 今义: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津(古义:渡口,路,探访。
桃花源记课文原文译文及知识点.doc

桃花源记课文原文译文及知识点《桃花源记》课文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为生的武陵人。
(有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前行,忘记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夹杂其它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诧异。
(渔人)又向前划行,想走到这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源头消失了,就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离开船,从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
(渔人)又向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有平坦宽广的土地,房屋整整齐齐,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田间小路互相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人们在村落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衣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开开心心,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那人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比较阅读

文言文阅读(共26分)【甲】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皆若空游无所依依:依托。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北斗星。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互相通达。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邀请。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同“乃记之而去”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C.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D.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伤仲永》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甲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从侧面加以烘托,突出潭水的清澈。
B.从乙文“不足为外人道也《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比较阅读阅读答案。
”一句可以看出,桃花源人不希望外人打扰这里的生活。
C.甲乙两文都写作者仕途上遭受挫折,抒发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
D.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第②段侧重于描写,乙文第②段侧重于叙述。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整理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末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田园诗人的鼻祖。
二、通假字1.“要”通“邀”,邀请2.“志”通“记”,做标记3.“具”通“俱”,完全,详尽。
三、古今异义词辨析:1.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2.妻子(古义:(两个人)妻子和儿女;今义:(一个人)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3.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4.鲜美(古义:鲜艳而美丽;今义:味道好)5.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6、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7、间隔(古义:隔绝,不通音信;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8、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9、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10、津(古义:渡口。
问津指探访。
今义:口液)11、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12、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13、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14、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15、延(古义:请;今义:延伸,延长)四、一词多义1、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寻病终(副词,不久)2、舍:便舍船(舍,动词,离开。
)屋舍俨然(舍,名词,房屋)3、中:中无杂树(中间)晋太元中(年间)其中往来种作(里面)4、志: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5、之: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处处志之(助词,补足音节,无意义)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6、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7、遂:遂迷,不复得路(最终)遂与外人间隔(于是)8、向:寻向所志(原来)眈眈相向(对着)9、得: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见)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10、闻:鸡犬相闻(听见)闻有此人(听说)11、穷:欲穷其林(形容词做动词,走到尽头)穷冬烈风(深)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12、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属引凄异(连续)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13、其:欲穷其林(指示代词,这)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代自己)五、古汉语句式1、判断句: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整理归纳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整理归纳《桃花源记》可真是一篇经典的美文,真是让人一读就想笑又想哭。
说起桃花源,哎呀,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简直就像是人间仙境啊!想象一下,阳光洒在桃花树上,粉粉嫩嫩的花瓣随风飘舞,简直让人陶醉。
这位陶渊明老哥,带我们一起遨游在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里,真的是心旷神怡。
想想,那里没有竞争、没有烦恼,大家都是耕田种地,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真是让人羡慕得很。
咱们再说说故事情节,主角一位渔夫,正好在江边打鱼,突然间就发现了一条神秘的山洞,进去一看,哇哦,居然是个完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进去之后,简直像做梦一样,周围的人都很友好,跟他聊得火热,仿佛时间都静止了。
你想啊,这种感觉就像是误入了某个快乐的梦境,根本不想再醒来。
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完全不在乎什么权力斗争、什么金钱名利,生活得真是逍遥快活,让人忍不住想要加入他们。
而且啊,故事中还有个特别的点,那就是对桃花源的描述特别细腻。
作者用简单的词语,却描绘出了一个多么美好的地方,真是让人看了心里暖暖的。
那里的山水相依,花开四季,犹如人间的天堂。
你要是能在那儿喝杯茶,看看那满眼的桃花,真是想想就醉了。
就像那些小日子,平淡却充满了幸福,简直就是“桃花源”的真实写照。
不过,桃花源虽好,回归现实可就难了。
渔夫在那儿待了久了,终究还是得回到自己的生活。
现实生活就像是那道大山,阻挡着他通往桃花源的路。
再美的梦,总归要醒的,渔夫一回去,眼前的生活瞬间变得黯淡,那个美丽的地方在他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我们都知道,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但桃花源给了我们希望,那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真的让人心里暖暖的。
再说这篇文章,它不仅是个简单的故事,更是一种哲理。
就像是告诉我们,生活中要有追求,要有向往,但同时也要懂得珍惜眼前的每一天。
虽然我们可能无法永远生活在桃花源,但那份追求理想生活的心,却能引导我们在现实中找到乐趣。
就像是人们常说的:“心中有梦,脚下有路。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桃花源,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喧嚣,内心的宁静才是最重要的。
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点

《桃花源记》知识点一、作者作品简介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
他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了幻想,希望通过仕途来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
自二十九岁起,曾先后担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职。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看清了官场的黑暗污浊。
四十一岁最后一次出任彭泽(今属江西)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仅八十多天就辞官回家。
从此寄身田园,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生。
他一生不慕荣华,热爱自然,归隐后写了大量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意境平和、静穆、深远,语言朴实自然、亲切有味。
具有独特的风格。
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桃花愿记》原是《桃花源诗》的序,后来独立成篇。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 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他拒绝同当时的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文,足见人们对它的喜爱。
二、字音俨然(yǎn) 阡陌(qiān mò) 间隔(jiàn) 垂髫(tiáo)语云(yù) 平旷(kuàng) 诣(yì) 遣(qiǎn)要(yāo) 刘子骥(jì) 郡下(jùn)三、节奏划分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点整理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点整理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桃花源记》文言知识点整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点整理篇11、通假字:(1)便要还家要通邀(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通俱2、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的味道鲜美。
(2)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3)率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老婆。
(4)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5)说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6)缘溪行古义:沿。
今义:缘故;缘分。
(7)余人各赴延至其家古义:请。
今义:延长,延伸。
(8)后遂无问津者古义:渡口。
今义:口液。
(9)便得一山古义:此处为看到。
今义:用为助词。
(10)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满,不充分。
(11)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想。
(12)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
(13)仿佛若有光古义:隐隐约约。
今义:似乎,好像。
(14)豁然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义:乐观,畅快。
3、一词多义:1)为A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B此人一一为俱言所闻。
(给,替)C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2)舍A便舍船(离开)B屋舍俨然(房屋)3)志A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B寻向所志(名词,标记)4)寻A寻病终(不久)B寻向所志(寻找)5)中A中无杂树(中间)B晋太元中(年间)C其中往来种作(里面)4、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复前行:名词作状语,往前,上前。
欲穷前林: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头。
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5、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落英缤纷与世隔绝无人问津不足为外人道6、翻译句子:(1)描写自然环境的:A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中考考点知识梳理

桃花源记中考考点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 作者- 陶渊明,东晋诗人。
名潜,字元亮。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2. 出处二、重点字词1.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如“便要还家”。
2. 古今异义-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例句:“芳草鲜美”。
- 今义:(味道)新鲜。
-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例句:“阡陌交通”。
-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 古义:妻子和儿女。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今义:男子的配偶。
- 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例句:“无论魏晋”。
- 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3. 一词多义- 舍- 舍弃。
“便舍船”。
- 房屋。
“屋舍俨然”。
- 寻- 寻找。
“寻向所志”。
- 不久。
“寻病终”。
- 做标记。
“处处志之”。
- 标记。
“寻向所志”。
- 为- 作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 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句子翻译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渔人)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
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4.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5.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6.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完整word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文档

《桃花源记》文言文知识点一、理解性默写①渔人发现桃花林的句子: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②描述桃花林的句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绚烂。
③本文中描述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状况)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绚烂。
④渔人 " 欲穷其林 " 的原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绚烂。
渔人甚异之。
⑤渔人发现桃花源的句子是: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⑥本文中描述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⑦本文中描述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平易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中来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⑧本文中描述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状况(或:描述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⑨本文最能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朴素的句子有: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⑩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二、【文学知识】1、作家作品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时期)伟大诗人,字元亮,名潜,又名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少时虽很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纷乱不安,有志难酬。
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 ,弃官回乡今后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他的诗歌总的概括来分成三类: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今今后代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他创始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回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
他的诗文,多描述农村生活情味,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崇敬感情,但也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录事物,有的作者还会在记录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谈论或感想。
这篇“记”本质上就是《桃花源诗》的序,也许说引子。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原文全览(注意加点字的写法)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重点实词1.落英:落花。
2.缤纷:繁多的样子。
3.渔人甚异之:惊异,诧异。
4.俨然:整齐的样子。
5.桑竹之属:类。
6.鲜美:新鲜美好。
7.缘:沿着,顺着。
8.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9.咸:全,都。
10.穷:尽。
11.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2.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3.延:邀请。
14.不足:不必,不值得。
15.扶:沿着、顺着。
16.向:先前的。
17.处处志之:做记号。
18.规:打算,计划。
19.寻病终:随即,不久。
20.问津:询问渡口。
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
21.未果:没有实现。
22.诣:拜访。
23.叹惋:感叹惋惜。
24.间隔:隔绝,不通音信。
25.妻子:妻子儿女。
26.具:详细。
27.才:仅仅,只。
2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29.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30.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完整版《桃花源记》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桃花源记》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学名篇。
1. 内容概述《桃花源记》是一篇以桃花源为主题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偶然发现的桃花源的仙境,描写了那里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与外界隔绝的状态。
文中主人公一行人偶然间发现了这个遗世独立的桃花源,感叹于这里人民的自给自足、和平安宁的生活,但遗憾的是他们离开后无法找到回去的路。
这篇文篇通过描绘遗世独立的桃花源,寄托了人们对乌托邦式美好未来的向往。
2. 人物角色2.1 主人公主人公是一个意外来到桃花源的旅人,他和同伴偶然发现了桃花源的位置,被这里人民的美好生活所折服。
他试图向外界传达桃花源的存在,但并未成功。
2.2 桃花源人民桃花源人民生活在这个与外界隔绝的乌托邦般的地方。
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食物丰足、人民安宁。
他们对外界的生活和社会动态一无所知,过着与世隔绝的状态。
3. 美好生活的描绘《桃花源记》通过详细描绘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美好乌托邦一般的世界。
在桃花源的山水之间,环境优美,水清花丽,动物和谐相处,形成了一片人间仙境。
而人民的生活也十分幸福、和平,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劳动也有丰盛的食物,没有纷争和矛盾。
他们与世隔绝,没有被外部的世俗所困扰。
4. 寓意与反思4.1 平和与安宁《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被视为一个理想的人间仙境,给人们展示了平和与安宁的生活场景。
这一点反应了古代文人对平稳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也给现代社会传递了人们对和谐共处、追求内心安宁的重要性的思考。
4.2 隔绝与怀旧作为一篇描绘与外界隔绝的故事,不禁让人们思考与现实生活的差异。
桃花源人民的幸福生活离我们很遥远,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寻找一些养生活、减压的方式,以及与社交网络、繁忙的工作相对立的的生活方式呢?5. 文学风格《桃花源记》以叙事散文的方式呈现,旨在描绘和表达一种理想和未来的美好愿景。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题:《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审核:做题:班级:姓名:得分:用时:(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⑴屋舍俨然..交通( )..()⑵阡陌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分)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时期的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2、作品背景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同时,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义熙元年(405 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 81 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以抒情、议论、说明。
它的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2、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2)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4)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5)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6)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3、一词多义(1)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2)舍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屋)(3)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4)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4、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2)复前行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3)欲穷其林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的尽头(4)处处志之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三、重点句子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知识点整理

《桃花源记》知识点整理《桃花源记》是东晋时期隐士陶渊明所著的一篇散文,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全文传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失望,表现出了他强烈的隐逸情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以下是《桃花源记》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整理:1.陶渊明(352年-427年),字元亮,南朝宋云阳(今湖北宜昌)人,是东晋末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
2.陶渊明早年曾在官场任职,但在政治斗争中遭受挫折,后辞官隐居,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农业生产,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二、作品背景:三、主要内容:1.故事背景:一个渔夫偶然发现了一个隐藏在深山密林中的桃花源,那里生活着一群不被外界干扰的桃花源居民,他们过着安宁自在的生活。
2.描写桃花源:桃花源处处皆桃花,水湄清澈见底,渔樵耕读皆自给自足,无忧无劳,没有礼法律仪之辨,形同野人。
3.民风淳朴:桃花源居民待人真诚,相互之间和睦友善,没有欺诈和尔虞我诈,形成了一种纯粹、质朴的社会风气。
4.无忧无虑的生活:桃花源居民安居乐业,没有欲望的困扰,一生无忧无虑,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
5.后人随之而至:渔夫告诉了外界的人桃花源的位置,但后来的寻找者无法再找到这个隐秘的桃源,人们失去了这个理想之乡。
四、主题意义:1.隐逸理想:《桃花源记》展现了中国古代士人隐逸理想的特点,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绝望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3.自然与人类:作品通过描绘桃花源的自然景观和人类生活,表现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理想,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其和谐相处。
五、影响与价值:1.文学价值:《桃花源记》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体现了陶渊明独特的隐逸情怀和优美的叙事技巧,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3.社会价值:《桃花源记》传达了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探讨,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初中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

初中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初中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在平日的学习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 11、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3、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鲜美:鲜艳美丽。
(3)一字多义:志:处之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
(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
具答之: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来问讯: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
没有人来问渡口。
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完整word)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全册文言文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word)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全册文言文汇总-推荐文档【推荐文档】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全册文言文汇总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全册中的文言文选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下面将对该教材中的文言文进行汇总和推荐。
1. 《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也是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部分。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思想深邃,富有启发性。
通过阅读《论语》,学生可以了解到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2. 《孟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它展示了孟子的思想和人生观。
教材中选取了《孟子·滕文公上》等篇章,通过阅读这些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孟子对于仁义道德的理解和追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3. 古代诗词教材中选取了许多古代诗词,如《木兰诗》、《饮马长城窟行》等。
这些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吸引着读者。
通过阅读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感悟,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文言小说《红楼梦》、《西游记》等文言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教材中选取了一些精彩的片段,如《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等,通过阅读这些片段,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小说的特点和魅力,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
5. 历史故事教材中还选取了一些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故事,如《范进中举》、《李广射龙》等。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历史背景,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自己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以上仅是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全册中的一部分文言文内容。
这些文言文选材广泛,题材各异,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阅读。
通过阅读文言文,学生可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希望广大中学生能够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文言文部分,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文言文知识点
一、理解性默写
①渔人发现桃花林的句子: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②描写桃花林的句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④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⑤渔人发现桃花源的句子是: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
⑥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⑦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⑧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
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⑨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
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⑩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二、【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时期)伟大诗人,字元亮,名
潜,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
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他的诗歌总的概括来分成三类: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
他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议论或感慨。
这篇“记”实际上就是《桃花源诗》的序,或者说引子。
三、【重点字词】
1、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寻找)
②寻病终(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
)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村中闻有此人/此中人语云(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渔人甚异之(代词,代渔人所看到的景象)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代词,这,代良田美池桑竹)
具答之(代词,代村民)
处处志之(代词,代沿途有特征的景物)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遂:①遂迷,不复得路(终于)
②遂与外人间隔/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
得:①便得一山(出现)
②得其船(找到)
乃:①见渔人,乃大惊(就)
②乃不知有汉(竟然)
其:①欲穷其林(代词,这)
②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指桃花源)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他们的)
④得其船(代词,他的)
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他,代渔人)
3、古今异义
①芳草鲜美:鲜艳美丽(古);味道新鲜可口(今)。
②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古);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今)。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和儿女(古);男子的配偶(今)。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地(古);没有出路的境地(今)。
⑤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古);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今)。
⑥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不足为奇>(古);不充足,不满(今)。
4、词类活用
①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②渔人甚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5、出自本课的成语
世外桃源:晋陶潜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其他: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足为外人道无人问津
四、翻译重点句子。
1、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初极狭,才通人
翻译: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老少少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翻译:其余的人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朝和晋朝了.
8、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翻译:到了郡下,见到了太守,(向太守)报告了这件事!
9、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0、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
11、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1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翻译: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