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进化理论与动物演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的大进化型式则形象地表现在系统树的形态上: 枝干的延续、中断、分支方式和分支频度,枝干的倾斜 方向和斜度,枝干的空间分布特征等。
1. 辐射、趋同和平行:
(1)辐射:一个单源群的许多成员在某些表型性状上发 生显著的歧异,它们具有较近的共同祖先、较短的进 化历史、不同的适应方向,因而能进入不同的适应域, 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在系统树上则表现为从一个线系 向不同的方向密集地分支,形成一个辐射状枝丛,叫 做辐射。由于辐射分支产生新的分类群通常是向不同 的方向适应进化的,所以又称适应辐射。适应辐射往 往导致一个高级分类群的“快速”产生。
人类的形态学特征
大量的形态学证据证明人与其他脊椎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人类躯体保留着许多脊椎动物的原始的特征:例如,人具 有5趾、尾椎和尾肌(退化的残留),这是脊椎动物的特征;人 的眼睛有瞬膜(两栖类、爬行类及鸟类共有的结构)的痕迹; 人类还有耳肌的痕迹、盲肠的残余(阑尾);人还有发达的锁 骨。
同时,人类躯体结构也保持着树栖生活方式的适应特征: 人的颈椎少(颈短)、腰椎也少、躯干结构紧凑、利于树上活 动。人的双目前视,具有立体视觉,树栖动物在树枝间跳跃 移动需要正确地目测距离,立体视觉正是对树栖生活方式的 适应。人的爪变为扁平的指甲,适于剥、刻、抓、摘果实和 种子,证明人的祖先生活于树林中,以植物果实、种子为主 要食物。此外,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人的体表无毛或少毛 的特征是极其独特的,至于体毛退化的原因尚不明了。
1.常规绝灭:在整个生命史上,绝灭以一定的规模经常发 生,表现为各分类群中部分物种的替代,即新种产生和 某些老种的消灭。这就是常规绝灭。
2.集群绝灭:在生命史上非正常的大规模的绝灭事件,在 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一些高级分类群整体消失,这就 是集群绝灭。
集群绝灭是生命史上多次(重复)发生的大范围、高速率 的物种绝灭事件,即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一些高 级分类单元所属的大部分或全部物种消失,从而导致地 球生物圈多样性的显著降低。
2.南方古猿 :生存时间440万年前-大约100万年前。从形态 上说,南方古猿是猿与人特征的混合,例如:膝部骨骼结构显 示出适应直立的特征,但臂与肩胛的结构似黑猩猩,适于攀援, 表明还未能完全离开树。
3.能人 :是最早的人属成员,生存于大约100到250万年前, 与南方古猿的生存时代重叠。能人的脑量平均为700mL,能直 立、群居,能制造工具。能人可能是由阿法南猿进化产生的。
人类的生物进化
将现代人类的躯体结构与类人猿的躯体结构进行比较 可以看出,人类躯体的进化改变与直立相关。例如:人的 颅骨形态、枕骨大孔的位置的改变;S形的脊柱适于承重; 髂关节的结构,股骨、膝关节、发达的跟骨和长的跗骨适 合于双足直立行走。虽然人并非唯一能直立行走的动物, 但人的躯干改变最适应于直立。
物种的存在和物种的更替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既协调 又冲突的复杂关系。
物种绝灭表明,物种不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和延续。
新种形成和新的生态关系的建立,表明生物与环境之间
从不平衡又达到新的平衡。所以物种是大进化的基本单位。
大进化的形式
系统树或进化树:表示现时生存的和过去存wk.baidu.com过的生 物之间的祖裔关系(亲缘关系) ,即从树根到树顶代表时 间向度,下部的主干代表共同祖先,大小枝条代表互相 关联的线系。
早先学者们认为现代智人种起源于非洲,并在非洲进化到某 阶段后扩散到世界各地。但最近研究表明:现代智人的不同种 族可能是在不同地区因地理隔离而分别进化产生的。
4.直立人 :生存在50-200万年前。脑量比南方古猿和能人的 有较大增长,头也相应增大。北京直立人(周口店)能制造精 致的石器,能用火。直立人有原始的社会组织,创造了原始的 文化(旧石器文化)。
5.智人(现代人)
智人是人科中唯一现时生存着的物种。
早期智人:生存于4- 30万年前,形态上比直立人更接近 现代人,脑量已达到现代人的水平,平均为1 500mL。如我国 辽宁发现的金牛山人、欧洲尼安德特人(尼人)。
在生殖上相互隔离。 2、种形成方式: (1)渐进种形成:渐进种形成是一个非常缓慢
的过程,需要几十万年、几百万年甚至更长。 (2)量子种形成(同地种形成):借助遗传突
变、固定方式和随机因素,快速、直接地造成 种群间生殖隔离。
四、大进化
大进化是指种和种以上分类群的进化。
物种是大进化的基本单位
大进化可以看作是在大的时空范围内,生物与地球环境 之间关系的调整过程,即生物圈、生态系统通过其中的物种 的更替(种形成和绝灭)和种间生态关系的改变来适应变化的 环境。
引起种群遗传组成改变的第二个因素是种群成员 的迁入和迁出
个体在种群间的迁移意味着种群间的基因交 流,这会直接造成种群遗传组成的改变,改变的 程度取决于迁移的规模和种群的大小。
引起种群进化改变的最重要因素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一个非随机因素,是种群遗传组成的 适应性改变的主要原因。
自然选择在以下情况下发生选择: ①种群内存在突变和不同基因型的个体; ②突变影响表型,影响个体的适应度; ③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适应度有差异。
二、小进化
小进化是指种内的个体和种群层次上的进化改变。
小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具体表现是种群遗传 结构的变化。
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在一个进行随机 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如果没有选择、迁移、和 遗传漂变发生,从一代到下一代,等位基因和基因 型频率不会发生改变,种群基因库始终保持恒定。
小进化的机制:遗传漂变、迁移、基因突变和 自然选择。
引起种群遗传组成变化的第一个因素是基因突变
种群内发生的突变是随机的,则突变本身并 不造成驱动种群基因频率定向的改变,即不产生 突变压。若发生定向突变,则突变本身构成驱动 种群内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因素,即形成突变压。 突变可看作是进化的一个驱动力,突变率的高低 用来衡量这种力的大小,即突变压。
晚期智人或现代智人:生存于5万年前,形态上与现代人几 乎完全相同。例如中国的柳江人、山顶洞人等,具有黄种人的 特征。在欧洲有克罗马农人、姆拉德克人,他们多少具有一些 白种人或非洲黑人的特征。在非洲也发现一些具有黑人特征的 晚期智人化石。由此可见晚期智人已经有分异,现代人的人种 分异应早于5万年前。
6.现代智人种的起源
2.渐变形式与断续平衡形式 影响进化形式的2个主要因素是表型进化速度和种形成。 线系渐变形式:表型进化是匀速的、渐进的。
断续平衡形式:强调进化速率的不均匀,即跳跃与停滞交 替发生,表型的进化改变主要发生在相对较短的种形成期间。
两种进化形式为对立进化的观点,至今仍无定论。
五、绝灭
绝灭就是物种的死亡,物种总体适应度下降到零。
自然选择的作用
自然选择对于种群的遗传起两种相反的作 用:即“过筛作用”和“分异作用”。前者 从种群中剔除变异;后者是保持或维持种群 中的变异
自然选择是一个间接的过程:通过对个体 表型的选择而间接地作用于基因,通过对个 体的选择而改变种群的基因库。
三、种和种的形成
1、种的概念: 种是互交繁殖的自然群体,这个群体与其他群体
造成人类适应优势的许多特征都和直立相关,例如: 能思维的大脑、能使用和创造工具的双手,语言,复杂的 行为、感情,以及建立于其上的社会组织,均是进化的产 物。
但是躯体的改变也带来了许多弊端,例如:由于直立, 内脏下垂(胃下垂)、静脉曲张及痔疮成为人类特有的疾病。
人科谱系和现代智人种的起源
1.腊玛古猿:是人科的祖先,生存于中新世900-1400万年 前。腊玛古猿具有一些人科动物的形态特征,如犬齿退化。
例如:非洲东部维多利亚大湖区内有500多种丽鱼。 这500多个种是在短短的100万年左右的时间内由共 同祖先分支形成的,丽鱼的这种爆发式种形成即是一 种适应辐射
(2)趋同:
不同来源的线系因同向选择作用和同向的适应进化趋势而导致 表型的相似,这就是趋同。
例如:水中游泳的不同门类的脊椎动物,如哺乳纲的鲸和海豚、 爬行类的鱼龙都具有与鱼类相似的体型。
5 进化理论与动物演化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小进化 种和种的形成 大进化 绝灭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一、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1、共同由来学说: 即现今各种生物都起源于古老的祖先。
2、自然选择学说: 即任何生物产生的生殖细胞或后代的数目要
远远多于可能存活的个体数目(繁殖过剩), 而在所产生的后代中,那些具有适应环境条件 的有利突变的个体有更多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从而使得有利变异可以被世代积累,不利变异 被淘汰。
集群绝灭与继之发生的适应辐射和新类群的出现,构成 了生命史上多次的生物圈组成的更新和大范围的生态系 统重建。
六、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人类在自然分类系统的地位 人类是一个生物种,在生物分类系统中有一定的地 位:在横向上,人类与现存的类人猿(黑猩猩、大猩猩、 猩猩、长臂猿)同属人猿超科;在垂直关系(时间向度)上, 现代人类与若干化石构成人科。
(3)平行:
同一或不同单源群的不同成员因同向的进化而分别独立地进化 出相似的特征,称为平行或平行进化。其导致的相似性既是同源 的又是同功的。
如澳大利亚有袋类与大陆的真兽类有非常相似的对应物种:澳 大利亚的袋狼,与大陆的狼相似;小袋鼠与老鼠相似。
这是由于有袋类与真兽类来自共同祖先,由于长期隔离,双 方各自发生适应辐射,并独立地进化出适应不同环境的相似的物 种。双方的相似性既包含同源(来自共同祖先),也包含同功因 素(适应相似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