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组:孙利琼、张玉玲、刘英、鲜文铎、刘基荣、罗维)一、编写说明课程描述:《会计学原理》是一门研究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学科。

它将为后续《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授课中,力求反映会计学科的最新成就,立足中国,吸收、借鉴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中合符科学原理的部分,该课程授课对象是财务管理本科生,它与会计学专业教育还不一样,仅仅会做账还不行。

主要目的是让他们了解会计信息是如何产生的?何时可利用何种会计信息?如何才能提高公司的财务工作质量?如何利用财务信息,帮助企业决策规划?基于这样的目的,要在教学中重注意会计、税收、工商等知识的涉及。

要十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案例教学,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课程目标:1.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学习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掌握会计程序的操作原理,能运用基本的会计方法和技术正确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日常账务处理;了解企业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

3.知道何时可利用何种会计信息?如何提高公司的财务工作质量?如何利用财务信息,帮助进行决策规划课时安排:48二、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了解: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职论掌握:会计的研究对象、会计的4大假设和13条一般原则应用:根据会计假设和一般原则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基本的分析内容要点:第一节会计是什么?第二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会计的职能和任务第四节会计对象第五节会计方法第二章会计科目和账户教学要求:了解:会计的6要素掌握:会计等式的原理和会计科目的划分方法应用:运用会计等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对企业的会计要素进行正确的划分和界定内容要点:第一节会计要素第二节会计等式第三节会计科目和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教学要求:了解:了解账户分类方法和总账和明细账之间的关系掌握:复式记账原理和借贷记账方法应用:运用借贷记账法的原理进行会计的基本的格式化处理内容要点:第一节复式记账原理第二节借贷记账法第三节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第四章企业基本业务的核算教学要求:了解:会计的基本业务程序和基本业务类型掌握:企业基本业务的会计分录应用:能够对企业的基本业务进行正确的核算内容要点:第一节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第二节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第三节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第四节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第五节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第六节财务成果的核算第五章会计凭证教学要求:了解:会计原始凭证的填制和检查方法,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掌握:记账凭证的种类和填制方法应用: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进行原始凭证的审核和记账凭证的编制内容要点:第一节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第二节原始凭证第三节记账凭证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第六章会计账簿教学要求:了解:账簿的种类和格式掌握:序实账簿、总账、明细账的登记规则和方法应用: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进行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内容要点:第一节账簿的意义和种类第二节序时账簿第三节总分类账簿第四节明细分类账簿第五节账簿登记的规则第七章财产清查教学要求: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掌握: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进行财产的清查,并且能够对清查的结果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内容要点:第一节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第二节财产清查的两种盘存制度第三节财产清查的方法和程序第四节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第八章会计报表教学要求:了解:会计报表及其分类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应用:能正确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能够阅读现金流量表内容要点:第一节会计报表及其分类第二节资产负债表第三节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第四节现金流量表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教学要求:了解:账务处理程序及分类掌握: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程序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三种方法进行会计的日常核算内容要点:第一节账务处理程序及其分类第二节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第三节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第四节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第十章会计工作规范教学要求:了解:我国会计法规体系掌握:会计法规具体内容应用:熟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学原理》教案

《会计学原理》教案

《会计学原理》教案第一章:会计学概述1.1 会计学的定义与作用1.2 会计学的基本要素1.3 会计学的基本假设与原则1.4 会计方法与会计科目第二章:会计记录与会计科目2.1 会计记录的方法与要求2.2 会计科目的分类与作用2.3 常见会计科目的讲解与应用2.4 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第三章:财务报表的编制3.1 财务报表的定义与作用3.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与要求3.3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与要求3.4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与要求第四章: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4.1 会计循环的步骤与意义4.2 会计核算的方法与要求4.3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4.4 会计报表的审计与分析第五章: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5.1 会计政策的定义与作用5.2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5.3 会计估计的定义与作用5.4 会计估计的方法与要求第六章:会计信息与会计分析6.1 会计信息的定义与作用6.2 会计信息的收集与处理6.3 会计分析的方法与步骤6.4 财务比率的计算与分析第七章:固定资产与折旧7.1 固定资产的定义与分类7.2 固定资产的购置与处置7.3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与计算7.4 固定资产折旧在财务报表中的体现第八章:存货与成本计算8.1 存货的定义与分类8.2 存货的采购与储存8.3 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8.4 存货在财务报表中的处理与分析第九章:应收账款与坏账处理9.1 应收账款的定义与作用9.2 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价9.3 应收账款的管理与催收9.4 坏账损失的估计与处理第十章:税务会计与财务管理10.1 税务会计的定义与作用10.2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10.3 增值税的计算与申报10.4 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原则10.5 财务预测与财务决策的方法与步骤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会计学的基本要素(重点关注)会计学的五个基本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它们是构建会计方程式的核心,对于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具有重要作用。

二、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重点关注)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它记录了企业的经济业务。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会计学原理课程是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程序,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和阅读方法,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程序,理解会计报表的重要性。

2、掌握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设置规则。

3、理解并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概念、结构和编制方法。

4、理解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能够分析并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5、了解会计职业道德和规范,树立诚信、客观、公正的职业操守。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会计基础知识: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程序,会计报表的种类和编制方法。

2、会计记账方法:介绍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会计科目的分类和设置规则。

3、资产负债表:介绍资产负债表的概念、结构和编制方法,资产的分类和计量方法,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和计量方法。

4、利润表:介绍利润表的概念、结构和编制方法,收入的分类和确认方法,费用的分类和确认方法。

5、现金流量表:介绍现金流量表的概念、结构和编制方法,现金流量的分类和确认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课堂讲解:通过讲解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4、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会计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2、期末考试:通过试卷形式,全面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一门会计学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了解会计学的发展历史、基本假设、会计信息的特征、会计等式、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等基本知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会计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的特征;3.理解会计等式和会计凭证的作用;4.学习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和编制方法;5.培养学生的会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会计学发展历史1.1会计学的起源与发展1.2会计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学派2.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1会计学的定义和范围2.2会计信息的特征和目的2.3会计信息的分类和质量要求3.会计学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等式3.1会计学的基本假设3.2会计等式的含义和作用3.3会计等式的变形和扩展4.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4.1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用途4.2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4.3会计账簿的种类和作用4.4会计账簿的记录方法和账户余额调整5.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和编制方法5.1资产负债表5.2利润表5.3现金流量表5.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5.5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6.会计分析和解决问题6.1根据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分析会计信息6.2根据会计报表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6.3解决与会计相关的问题和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授课、讨论、研讨、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1.主教材:《会计学原理》(李晓东著,人民出版社)2.参考资料:-《会计学导论》(刘钢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财务会计概论》(谢其德、曹勤姬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会计理论与方法》(罗念群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六、课程评估方式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价方式进行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估,包括期中考试、课堂表现、作业和期末考试等。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会计学原理是一门介绍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掌握基本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会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 使学生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方法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会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会计学的概述1.1 会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会计学的对象和内容1.3 会计学的基本假设和原则2.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2.1 会计准则的概念和分类2.2 国内外常用的会计准则体系2.3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和会计伦理3. 会计核算基本原理与方法3.1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3.2 会计账户和核算方法3.3 基本会计核算报表的编制方法4.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4.1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要素分析4.2 利润表的结构和要素分析4.3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横纵向分析方法5.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分析5.1 现金流量表的用途和编制方法5.2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和应用6. 会计估计和会计错误的纠正6.1 会计估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6.2 会计错误的发现和纠正方法7. 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7.1 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2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要素7.3 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改进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会计学原理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会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讨论与互动: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互动,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4. 作业与案例:布置相关作业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会计学原理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会计学原理》(会计专业)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会计专业)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课程简介、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课程简介(一)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会计学原理》课程是面向全校非管理类专业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

《会计学原理》主要阐明会计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业务技能,它就会计工作在提供信息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的事项作一介绍。

(二)设置本课程的作用设置本课程的作用是通过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会计观念和会计意识。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

从而为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以及从事各种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定义、内容、会计等式等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借贷复式记账方法及其运用;熟悉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一般会计核算程序;掌握工业企业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和一些基本的编制原理。

三、教学内容1.总论(1)会计的概念与特点;会计职能与作用(2)会计对象、会计的任务与方法重点与难点:会计的概念及基本职能、会计对象。

2.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基本概念以及分类(2)会计恒等式的内涵、意义以及会计事项对它们的影响(3)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的概念、分类重点与难点:会计等式的恒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会计科目的分类、账户的基本结构。

3.复式记账(1)借贷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及其运用(2)试算平衡表发生原理、编制步骤及其作用和局限重点与难点:复式记账的概念、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规则的运用、会计分录的概念及编制方法、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4.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1)企业资金投入的核算(2)企业供应过程的核算(3)企业生产过程的核算(4)企业销售过程的核算(5)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重点与难点:材料采购成本的分配和结构、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的计算和结转、销售收入的实现和销售成本的结转、利润形成和利润分配的核算。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yllabus of《Principles of Accounting》课程代码:221102003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4学期总学时: 54(讲课:54)总学分:3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金融学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一、课程简介《会计学原理》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会计学的入门课程,是所有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

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以企业会计为主要对象,系统地讲解了工业生产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和会计核算的完整过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登记帐簿、账务处理程序、编制会计报表等。

该门课程的开设为后续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学原理的基本内容和体系,掌握会计学原理的基本知识点,能够根据会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讲授内容,掌握当前会计做账的主要方法,掌握会计单据的填制、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够处理基本的财务数据。

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培(备注:毕业要求具体内容详见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概述1. 会计的概念2.会计的产生发展、特点3. 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第二节会计对象1. 企业会计对象内容2. 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对象内容第三节会计核算方法1. 设置会计科目2. 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第四节会计法规1. 会计法2. 企业会计准则学生学习预期成果:通过讲授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掌握的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

教学重点:企业会计对象、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教学难点: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第二章会计科目账户和复式记账教学内容:第一节资金平衡原理1. 资金平衡关系2. 会计要素3. 会计恒等式第二节会计科目1. 会计科目的概念2. 会计科目分类及设置第三节会计账户1. 会计账户概念2. 基本结构和内容3. 总分类及明细分类账第四节复式记账1. 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2. 借贷复式记账法学生学习预期成果:通过讲授和操作演练,使学生能够掌握资金平衡的原理、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的概念和内容,能够理解借贷复式记账法的原理,能用复式记账法编制T字型账户。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会计学原理2.课程代码:ACC1013.学时:48学时(每周3学时,16周)4.学分:3学分二、课程教学目标1.系统学习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

2.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主要教学内容1.会计概述1.1会计定义和目标1.2会计的发展历程1.3会计的功能和作用1.4会计的职业道德2.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等式2.1会计基本假设的概念和分类2.2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构成2.3会计等式的含义和应用3.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和基础原则3.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和分类3.2收入、费用、损益的概念和分类3.3会计基础原则的原理和应用3.4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4.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4.1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4.2会计凭证和日记账4.3原始凭证的分析和处理4.4分录和账户的编制和簿记5.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5.1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分析5.2利润表的编制和分析5.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分析5.4股东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和分析6.会计信息的利用与决策分析6.1财务比率分析6.2财务风险分析6.3经营绩效分析6.4投资决策分析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授课教学:通过讲授会计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实操练习:安排学生进行会计核算实操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实操练习等,占总评成绩的40%。

2.期末考试:以闭卷方式进行,占总评成绩的60%。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教材:《会计学原理》(第三版)李晓霞、张鑫编著2.参考书目:-肖克国,《会计学原理》-成仿吾,《财务会计》-王涛,《财务会计》七、备注1.课程教学大纲为参考,具体教学进度和内容以教师的教学安排为准。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 Fundamental Accounting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60/4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适用专业:会计学教材、教学参考书莫玲、吴海燕主编.会计学原理(第二版).北京理工大学大学出版社,2020年02月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会计学原理》课程目的是在会计学入门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初学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和训练学生会计核算和相关管理技术与技能,为后续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和管理会计学等会计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1.专业知识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基本原则;系统掌握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七个会计核算方法;熟悉和掌握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核算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2.专业能力运用会计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掌握企业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程序,能够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对账和结账,会编制主要会计报表。

3.专业素质有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熟悉会计法规、坚持会计准则和职业操守,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培养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素养。

4、思政素养具有爱国、爱民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具备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愿意到社会基层接受锻炼,愿意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遵守财经法纪包括会计法规,具有诚信品格和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会计学原理》教案

《会计学原理》教案

《会计学原理》教案第一章:会计学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1.2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3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1.4 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第二章:会计信息与会计科目2.1 会计信息的分类与处理2.2 资产类科目的设置与运用2.3 负债类科目的设置与运用2.4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设置与运用第三章:会计记录与会计账簿3.1 会计记录的方法与要求3.2 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3.3 总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3.4 明细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第四章:财务报表与会计分析4.1 财务报表的编制与披露4.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分析4.3 利润表的编制与分析4.4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第五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与会计准则5.1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5.2 会计估计的方法与程序5.3 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5.4 会计差错与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第六章:货币资金与应收款项6.1 货币资金的分类与管理6.2 现金的核算与控制6.3 银行存款的核算与控制6.4 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的核算第七章:存货与成本计算7.1 存货的分类与管理7.2 存货的核算方法7.3 原材料的核算与控制7.4 在产品与产成品的核算第八章:固定资产与折旧8.1 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计量8.2 固定资产的核算与折旧8.3 固定资产的报废与处置8.4 租赁固定资产的核算第九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9.1 短期负债的核算9.2 长期负债的核算9.3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9.4 利润分配的核算第十章:收入、费用与利润10.1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10.2 费用的分类与核算10.3 营业外收支的核算10.4 利润的计算与分配第十一章:会计软件与信息化管理11.1 会计软件的类型与功能11.2 会计软件的选型与实施11.3 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11.4 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第十二章: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12.1 税收基本知识与税务会计概述12.2 增值税的核算与申报12.3 所得税的核算与申报12.4 税务筹划的方法与策略第十三章:审计与内部控制13.1 审计的基本概念与程序13.2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方法13.3 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与要素13.4 内部控制的评价与改进第十四章:国际会计与财务报告14.1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14.2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14.3 跨国公司的财务报告与合并14.4 国际会计信息的披露与分析第十五章:会计伦理与职业素养15.1 会计伦理的重要性与原则15.2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15.3 会计职业责任与执业风险15.4 会计职业发展与社会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会计学原理》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了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会计信息处理、财务报表编制、会计政策与准则、货币资金管理、存货与成本计算、固定资产与折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与利润、会计软件与信息化管理、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审计与内部控制、国际会计与财务报告以及会计伦理与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会计学原理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教师:XXX课程简介:会计学原理是一门专门研究会计基本原理、会计基本规则、会计核算和报告等内容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会计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学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1.掌握会计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则;2.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核算方法;3.运用会计知识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4.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会计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3.会计信息的分类和作用;5.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6.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复核;7.会计账簿的建立和使用;8.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流程;9.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分析;10.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作用和限制;11.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12.会计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全面了解会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2.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3.讨论交流: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4.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和报告的基本技能。

教学评价:1.平时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课后习题和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于会计基本原理和核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于会计核算和报告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理解。

参考书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的概念,会计存在的原因,会计的主要应用领域,会计的信息使用者,会计学的十大原理,机会成本,边际收益(成本),复式记账法,会计恒等式,权责发生制
第二章像会计专家那样思考(4学时)
知识点: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体验会计专家的思考方式,进而了解整个会计学科的基础构架;了解会计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掌握会计专家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掌握会计基本假设;掌握会计学科的重要模型;了解会计学科的分支;并了解会计专家的工作领域
重点难点:
会计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模型
第三章会计职业道德与企业伦理(2学时)
知识点: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与道德的关系,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以及应当遵守怎样的会计职业道德;了解企业伦理的概念与内涵
重点难点:
会计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企业伦理
第四章会计事项、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3学时)
知识点: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建立起会计事项、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等基本概念,了解会计交易、事项和环境等概念的区别,掌握会计循环的步骤;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会计六大要素,掌握各个会计要素的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掌握会计恒等式重点难点:
会计事项、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相关概念及具体内容,会计循环各项程序和步骤,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关系等
第五章账户与复式记账(6学时)
知识点: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账户的含义;理解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区别;掌握账户的结构,包括掌握发生额、余额的概念及余额的计算;了解账户体系,通过账户体系理解账户的结构;掌握复式记账原理;掌握借贷记账法,并能将借贷记账法进行具体应用,通过大量案例熟悉借贷记账法的具体运用
重点难点:
账户的结构,包括发生额、余额的概念及余额的计算;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应用;对交易、事项如何进行分析;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应用;应通过大量的案例帮助理解“借“、”贷“仅
仅是一种记账符号
第六章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5学时)
知识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会计凭证的种类、格式与填制的知识,掌握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的规则,发生错账如何更正等方法
重点难点
记账凭证的种类,格式与填制,账簿登记规则,错账更正
第七章期末账项调整与试算平衡表(4学时)
知识点: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区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应计收入和费用的记录、预收和预付的确认与摊销、折旧的账项调整,利用试算平衡表编制基本财务报表,简单了解结账及应计调整项目的转回
重点难点: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下确认收入和费用,应计收入和费用的记录,预收和预付的确认与摊销,折旧的账项调整,理解试算平衡表与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对折旧的账项调整的理解,应计收入和费用记录的理解,对预收和预付的确认与摊销的理解,对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理解
第八章内部控制(2学时)
知识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其演进,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

重点难点:
内部控制的主要原则,内部控制的手段,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第九章会计系统中的内部控制(2学时)
知识点: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能了解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的区别,掌握内部控制在现金、银行存款和存货中的应用方法
重点难点:
现金管理的目标,现金管理的措施,银行存款内部控制的目标,银行存款管理的措施,存货控制的目标,存货控制的方法
第十章财产清查(3学时)
知识点: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财产清查的定义、分类等基本知识,掌握财产清查的方法及其会计
处理方法。

重点难点:
现金的清产及其会计处理,银行存款的清查及其会计处理,存货的清查及其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的清查及其会计处理
第十一章账务处理程序与会计信息化(2.5学时)
知识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含义及内容,会计信息化的含义以及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差异
重点难点:
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
第十二章会计循环(7学时)
知识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制造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掌握应用复式记账原理处理制造业的基本经济业务,掌握制造企业供、产、销中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掌握公司各阶段成本的计算与结转、营业收入的确认、利润确定及分配的会计处理
重点难点:
复式记账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的应用,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成本的归集与确定,销售成本的确定,损益类账户的结转
第十三章财务报告(3学时)
知识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财务报告的含义及作用,掌握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的编制重点难点: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本年利润等项目的编制第十四章会计信息的分析与利用(1.5学时)
知识点: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财务分析的定义、意义和基本思路;熟悉财务报表分析的静态分析(比率指标)方法;通过蓝田股份的实例,掌握趋势分析方法和同行业比较分析方法重点难点:
静态分析、趋势分析和同行业比较三种基本方法,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计算及其内涵
第十五章会计规范(3学时)
知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