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论文
金融衍生工具对会计理论的影响与对策论文

金融衍生工具对会计理论的影响与对策论文金融衍生工具对会计理论的影响与对策摘要:金融衍生工具是现代金融市场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金融工具,它的出现对会计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会计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金融衍生工具对会计理论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一章:引言金融衍生工具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在现代金融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还能够提供一定的投资和套利机会。
然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也给会计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章主要介绍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并提出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金融衍生工具的影响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对会计理论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金融衍生工具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了会计处理的困难。
例如,对于期权和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目前仍存在争议。
其次,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特点对会计计量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特点常常包括杠杆和远期交割等,使得其价值计算和信息披露更为复杂。
最后,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对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涉及到估计和假设的使用,如果处理不当,将可能给财务报表的用户带来误导。
第三章:对策建议面对金融衍生工具对会计理论的这些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要加强会计准则的制定,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会计准则应该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和披露进行详细规定,避免不确定性和争议。
其次,要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企业在使用金融衍生工具时,应详细披露其使用的目的、风险和会计处理方法,使财务报表更具可靠性。
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企业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确保其合规性和准确性。
最后,要加强会计教育和人才培养。
企业应该注重培养具有金融衍生工具专业知识和会计技能的人才,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
第四章:结论金融衍生工具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对会计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研究的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研究的论文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1.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计量是全球经济市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体现公司财务状况的相对较佳的计量方法,尤其适合于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此前作为预防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却被指责为“火上加油”甚至“落井下石”的帮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顺周期效应”使得市场交易价格有失公允。
“顺周期效应”简单地说就是指市场高涨时价格会高估相关资产的经济价值;市场低落时交易价格则低估相关资产经济价值。
“顺周期效应”的危害显而易见:在市场向好的时候,增大了金融机构的利润和资本充足率,刺激金融机构过度发放贷款和进行各种投资,这为未来的经济危机埋下了隐患;经济低迷或危机时期,在市场持续看空、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推动下,相关金融资产价值被过分低估,导致按照市场交易价格计量的资产价值大幅度缩水。
在现有会计准则的要求下,金融机构被迫提取大量拨备,引发市场恐慌,进而使市场陷入“交易价格下跌→资产减记→核减资本金→恐慌性出售→价格进一步下跌→必须加大拨备计提和继续核减权益”的恶性循环之中,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二,估值模型扭曲市场价值。
根据sfas157,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如果不能从公开市场上取得,就需要建立相应估值模型进行公允价值估值。
由于d(llateralized debt bligatins,担保债务债券)通常缺乏活跃的二级市场,引入估价技术进行估值可能是常用的方法。
这些定价模型的缺陷在于存在许多的假设条件。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公式中各个变量的确定方法都具有很大的弹性,如果变量选择不合理,会导致计算结果的不合理、不可比,甚至会使信息使用者据此做出错误的选择。
第三,不同计量层次之间的转换造成巨幅波动。
“次贷危机”中涉及的主要产品大多为场外产品,既缺乏活跃市场也缺乏相关产品价格。
金融案例分析论文: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投机的案例分析

金融案例分析论文: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投机的案例分析金融案例分析论文: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投机的案例分析在金融创新不断深化的今天,衍生金融市场一直是金融工具创新的最活跃的舞台。
目前已知的处于流通中的衍生工具有多种,较为普遍使用的有1000多种。
对于衍生工具的分类,一般分为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和金融互换,本文所要分析的,是国际游资如何利用金融期货中的外汇期货,配合其在现货市场,也就是传统的外汇即期和远期交易市场上的行为,对东南亚家的货币进行投机并牟利的。
国际经济交易需要在两种货币之间进行结算支付,由于成交时间和实际交易发生时间、实际支付时间上的差异以及由于这个差异引起的两种货币的汇率变化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一般被称为交易风险。
为了避免交易风险,在国际交易的实践中,厂商往往希望能提前锁定汇率风险,于是产生了远期外汇合同,远期外汇合同在厂商达成交易,确定了将来有一笔稳定的外币现金流人(流出)的基础上,和银行签订远期外汇卖(买)协议,到期可以以现在约定好的汇率进行外汇交易,这样就避免了因为汇率波动导致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由于能使厂商有效规避汇率变动风险同时给外汇投机者提供了赚取汇差收益的机会,因此被广泛应用。
但是签订远期合同的当事方又面临其合同另一方违约,即到期拒绝履约的风险,为了消除这类道德风险,使远期交易规范化,于是IMM在1972年率先推出了外汇期货和约,以标准化的和约形式,交易所的官方监管和强制交纳保证金制度来保证远期合约的履行。
外汇期货合约的出现,有效弥补了远期外汇合同在道德风险、流动性方面不足,其逐日盯市制度和波动幅度限制使得因价格波动异常导致的风险得到了控制。
19%年泰国的经济数据显示,其短期外债占其外债总额的62%,其在将要到来的一年内要偿还的债务为230亿美元,而其外汇储备仅为不足200亿美元。
其长期以来依赖外资支持本国投资增长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在国际经济环境中,美元对日元和马克的强势使像泰国这样实行盯住汇率制又是外向型经济的国家受到牵连。
金融衍生品论文范文3篇

⾦融衍⽣品论⽂范⽂3篇⾦融衍⽣品分析论⽂⼀、⾦融衍⽣品的历史沿⾰⾦融衍⽣⼯具,顾名思义,是指⼀类其价值依赖于原⽣性⾦融⼯具(⼀般指股票,债券,存单,货币等)的⾦融产品,它是有关互换现⾦流量和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
合约到期时,交易者所⽋对⽅的⾦额由基础商品、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
⾦融⼯具迅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其时西⽅国家饱受⾼通胀之苦,⼜由于普遍浮动汇率制度的实⾏,使得规避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成为⾦融交易的⼀项重要需求。
具有规避风险作⽤的⾦融衍⽣⼯具应运⽽⽣。
⾦融衍⽣⼯具的迅速发展,为⾦融风险的规避提供了多种灵活的途径,于此同时,成本也在逐步降低。
但是,⾦融衍⽣⼯具的迅速发展却有另⼀⽅⾯的原因。
⾦融衍⽣品的共同特征是保证⾦交易,这个特点使得⾦融衍⽣产品成为国际投机资⾦的⽬标。
它使得投机资本可以以“⾼杠杆化”的过程来实现巨额的收益。
然⽽,与⾼收益相伴随的⾼风险性,这使得⾦融衍⽣⼯具如同⼀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旦投机活动失败,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95年巴林银⾏的倒闭,94年美国加州奥兰治县的破产,以及今天美国的华尔街危机,中国的中航油事件,均是⾦融衍⽣产品操作失败的恶果。
⼆、美国的⾦融衍⽣品发展现状10⽉22⽇,美国联储局前主席格林斯潘说,美国信贷市场的崩溃使他“惊讶”。
他也承认,他拒绝管制某些证券,确实“有点”失误。
格⽼从神坛的⾛下,使得世界的⽬光再次聚焦于美国的⾦融衍⽣品市场。
作为世界最为发达的资本市场的美国,也是全球交易⾦融衍⽣品的主要市场。
然⽽,在⾦融衍⽣品繁荣发展的同时,美国监管部门却没有同时加⼤对于这个市场的监管,甚⾄做出了相反的举动。
他们过于相信市场的⼒量。
⼀⽅⾯是⾦融业贪婪与胆量的齐头并进,另⼀⽅⾯是监管部门的监管松懈,两相结合,为之后的⾦融危机买下了伏笔。
三、⾦融衍⽣品与⾦融危机公平的说,将⾦融危机的责任完全归罪于⾦融衍⽣品是不公平的。
⾦融衍⽣品与⾦融危机的关系,可以从两个阶段进⾏分析:在危机的酝酿阶段,衍⽣品为华尔街的不顾风险的恣意妄为提供了依托,它的发展,或者说过度发展是华尔街赌徒⼼态的直接体现;⽽在危机的爆发阶段,⾦融衍⽣品充其量只是充当了⾦融危机的传导体系——衍⽣品卖到哪⾥,哪⾥就难逃⾦融危机的梦魇。
金融毕业论文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中的问题与发展途径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中的问题与发展途径中国的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步伐中也加快发展,现在活跃在金融市场上,有多种多样的金融衍生产品,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衍生金融工具发展途径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关于现代全球金融问题,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系列的国际性金融事件的爆发让金融市场风险膨胀起来,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浮动利率的运用、金融贸易全球化及连连不断的石油危机等,这就为金融工具的产生制造了客观条件。
它的产生就是为人们追求安全利益服务,可是因为各种原因,在操作的过程中也出现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带来的巨大的损失。
美国从金融工具产生开始就比较注重对它的利用和完善,以至于不断用各种文件来对其进行规范,其实这也是市场发展中对于任何细节都要重视的成熟心态,对于中国在衍生金融工具的立场也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因为衍生金融工具在发达国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程,可是对于刚刚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完善阶段的中国却只是起步。
一、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在金融经济学上,通常从会计学和金融两个方面来界定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第一从会计学上讲,相对权威的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定义,总结出衍生金融工具三个特征:1.价值随着市场相关指数的变动而不断变动,一般带有期待性质;2.对于初始净投资的要求比较低甚至没有要求;3.结算在未来的日期。
这其实是金融市场相对发达的产物。
后来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了新的定义,可是与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的大同小异,基本上是以这个为基础,没有实质性进展。
所以中国新会计准则也采用了这个定义,与国际通用的概念保持一致。
这样采用的就是特征定义法,从而使衍生金融工具的了解变得具体一些。
可是市场对于衍生工具的需求是在不断发展,这样的定义也就面临新的要求,否则就不能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全面概括。
第二金融学上的定义,国际互换与衍生品协会(ISDA)具体定义了衍生工具:目的是为了交易者能够转移风险,一种双向合约,它是有关现金流量的互换。
浅析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及其控制

浅析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及其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是根据基础产品而建立的,其价格变动有一定的关联性,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探究衍生金融工具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衍生金融工具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其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壮大,进而影响世界经济规范。
在这期间,各类衍生金融工具逐渐流入我国市场,比如股票衍生金融工具、外汇衍生金融工具等等。
衍生金融工具对市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是风险源。
本文就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如何进行风险控制给出相关对策,确保金融衍生工具的合理利用。
一、衍生金融工具概述(一)定义衍生金融工具,又可以称作金融品,简称衍生品,它是根据基础产品而建立的,其价格变动有一定的关联性,是受到金融价格变动的影响。
国际相关金融组织对衍生金融品有具有明确定向,金融衍生品最终目的是风险的转移,是指交易双方基于现金流量达成合约,帮助交易者进行风险转移,并且在合约到期之后,交易者必须支付相应金额,而金额总数是由基础商品的价格决定。
(二)分类金融衍生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1.产品交易分类根据产品交易,可以将金融衍生品分为四类:分别是合约、期货、期权与互换。
2.金融资产分类根据金融资产,可以将金融衍生品分为三类:分别是利润衍生产品、货币衍生产品以及股票衍生产品。
3.交易地点分类根据交易地点的不同,可以将金融产品分为两类:分别是场内金融衍生品与场外金融衍生品。
二、衍生品风险归类(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方不遵守协议规定,进而造成我方经济损失。
企业应该平衡总信用风险,因此必须要评估衍生金融工具价格,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在其利率变动的基础上,进行整体信用风险评估,建立信用管理机制,以此减少交易方的信用风险。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基于市场价格浮动进而造成经济损失。
可以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的出现,是金融衍生工具的最初目的,但是由于交易风险相对集中,而衍生市场数量较少,如果稍有不慎,风险将以成倍增长。
(三)流动风险流动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对合约无法做到真正实行。
衍生金融工具研究相关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研究相关论文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及其确认的时点初始确认是对衍生金融工具项目的首次确认,具体是指在特定交易、约定或事项导致的权利、义务、损益等已经发生,这些权利、义务和损益等首次符合确认标准之时进行的确认。
资产或负债在财务报表上的存在是与一定的时间相联系的。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惯例,与资产有关的交易或事项己经发生,并取得了交易或事项已经完成的凭证,则企业在实质上就拥有或控制了该资产。
对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其取得是以签约为标志,但是由于在签约之时,它只能是一份待执行的合约,于是问题出现了:是在合约签订之时,还是在合约实际执行或生效之时确认衍生金融工具。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的会计准则比较1.IAS39中规定:“当且仅当成为金融工具合约条款的一方时,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IASC提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概念:“金融资产是指下列资产:(1)现金;(2)从另一个企业收取现金或另一项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3)在潜在有利的条件下,与另一个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合同权利;(4)另一个企业的权益工具。
金融资产分为四类:(1)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工具;(2)持有至到期投资;(3)企业发起的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金融负债是指具有下列合同责任的负债:(1)向另一个企业交付现金或另一项金融资产;(2)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另一个企业交换金融工具。
”IASC在IAS39中明确指出:“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负债,除非它们被指定而是有效的套期工具,否则应认为是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FASB不是在一项综合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规定金融工具的确认,而是将这个问题零星地分布于若干公告中。
比如SFAS52(涉及外币套期等)、SFAS80(涉及期货合同等)SFAS125(涉及金融资产转让等)、SFAS133(涉及衍生工具和套期核算),等等。
其中,SFAS133指出:“实体应根据合同中的权利或义务,将其所有衍生工具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或负债确认。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论文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论文一、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分析随着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加强,市场风险也不断加大,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风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然而,金融衍生工具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保值者和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套期保值手段,另一方面也为投机者提供了“赌博”的工具与场所,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成为金融市场巨大的风险来源。
企业一旦投机失败,损失十分惨重。
表1是几个比较典型的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失败的案例:总体来讲,上述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很难发挥正常作用。
一般情况,每个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企业都会具备一套完整的控制风险的内部控制系统。
但经常因为人为因素而很难发挥作用。
比如中航油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总裁陈久霖手中权力过大,绕过交易员私自操盘,发生损失也不向上级报告,长期投机违规操作酿成苦果。
(二)过度投机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保值与投机在交易上并无本质区别,套保在防止价格反向运动带来损失的同时,也失去因正向运动带来意外收益的可能性。
而投机有时能带来巨额利润,诱惑企业放弃套保宗旨,或不严格执行套保方案,在市场方向突变或判断失误时造成亏损。
例如1997年株洲冶炼厂在LME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就是,它在期货市场抛售了两倍于自己产量的锌,使过量的保值成为投机,后因价格暴涨而损失惨重。
(三)行情误判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起因在于企业对需要购入或售出产品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担心出现不利走势引发风险。
企业因为错误判断未来的行情走势,导致损失惨重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2000年全球性的不景气由美国蔓延开来,许多公司为了规避美元低迷的利率而改为操作欧洲美元期货,然而在2001年底美国利率回升,许多公司都因错误的预期蒙受了莫大的损失,其中安然公司的情况尤为严重,这一错误的投资使得安然损失许多现金,并使得资金状况出现严重恶化情况。
金融衍生品论文(5篇)

金融衍生品论文(5篇)金融衍生品论文(5篇)金融衍生品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内在根源外部成因事实上,作为虚拟资本的特有形式,金融衍生产品是用来交换经济风险的一类特别契约,其信用风险与身俱来。
金融衍生产品运用不当,可能导致新信用风险的集中和突发,甚至引发骨牌效应。
所以,只有深刻理解金融衍生产品的运行机制,才能熟悉到其信用风险的内在根源;只有全面分析金融衍生产品的契约性,才能了解到其信用风险的外在成因。
这两者其实是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来阐述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的来源。
1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形成的内在根源1.1金融衍生产品运行机制分析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fictitiouscapital)是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
虚拟资本与信用(基本形式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制度亲密联系。
“商品不是为取得货币而卖,而是为取得定期支付的凭据而卖”,而这种支付凭据作为商业信用的工具即商业货币进入流通,它已包含虚拟资本的成分。
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消失了银行信用和银行券。
在无黄金保证作为预备金时发行的银行券所追加资本,具有虚拟经济资本形式。
“真正的信用货币不是以货币流通(不管是金属货币还是国家纸币)为基础,而是以汇票流通为基础。
”虚拟资本是商业和银行信用过度膨胀,伴随货币资本化的过程而消失的,虚拟资本是“生息的证券”,是生息资本的派生形式。
这样,“人们把虚拟资本的形成叫做资本化,人们把每一个有规章的会反复取得的收入按平均利息率来计算,把它算做按这个利息率贷出的资本会供应的收入,这就把这个收入资本化了。
”明显,根据马克思的论述,没有实体资本或实体经济,就没有虚拟资本,实体资本是虚拟资本的利润源泉。
作为虚拟资本载体的有价证券成为商品能够流通,不是由于它们作为商品制造出来的,而是由于流通使它们成为商品。
虚拟资本市场价值由证券的定期收益(成正比)和利率(成反比)打算的,不随职能资本价值的变动而变动,其价格波动打算于有价证券和货币的供求。
衍生金融工具研究-武汉大学-论文

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衍生金融工具研究及分析院别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会计162学号 2618姓名张嘉怡指导教师杨振国目录1 引言(或绪论) (1)2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述 (1)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1)2.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1)3 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发展 (1)3.1 衍生金融工具的在我国的产生 (1)3.2 衍生金融工具的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1)3.3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研究与国际接轨 (2)4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处理问题上存在的弊端 (2)4.1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确认方面存在的问题 (2)4.1.1 衍生金融工具与其他项目在确认原则的冲突 (2)4.1.2 衍生金融工具归类单一 (2)4.1.3 没有一个专门的详尽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2)4.2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2)4.2.1 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方法带来的弊端 (3)4.2.2 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带来的弊端 (3)4.3.1 衍生金融工具表内披露的缺陷 (3)4.3.2 衍生金融工具价格变动大,信息披露时效性短 (3)4.3.3 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3)5 对衍生金融工具未来发展的建议 (3)5.1 培养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人才,降低营运风险 (3)5.2 加强国内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4)5.3 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 (4)5.4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4)结论 (5)致谢 (6)参考文献 (7)1 引言衍生金融工具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产品。
它是金融工具创新的产物, 满足了企业规避金融风险的迫切需求, 并已成为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金融技术的不断进步,衍生金融工具适应了这种需求背景并迅速发展。
然而,衍生金融工具既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也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应对其会计风险进行分析和防范。
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会计问题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会计问题论文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会计问题论文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目的就是要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已确认的或尚未确认的金融工具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影响的信息,以利于报表使用者合理地估计有关金融工具的风险和未来现金流量。
现今社会,各种复杂的金融业务和衍生金融工具大量涌现和广泛使用,可以预见,现行的会计模式的许多方面必将受到挑战,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必将带来一系列的重大变革。
本文就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带来的会计问题作一些浅显探讨。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是指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在原有的现金、银行票据、商业票据、债券、股票等基本的金融工具基础上新出现的第二代金融工具,主要包括期权、期货、互换、远期合约、票据发行便利及利率上限和利率下限等等。
衍生金融工具给会计核算上带来的难点有:高风险和高报酬的潜在性。
风险的影响因素多且难以量化。
衍生交易过程价格的变动性。
衍生交易具有高度技术性和复杂性。
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多,且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和交易策略,交易策略又极为复杂,仅只期权就有几百种交易策略,这大大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对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现行会计模式的特点现行会计模式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是与工业时代的会计环境相适应的。
其会计核算程序一般都由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部分组成,其核算的对象一般是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论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哪一方面都是以过去的交易(事项)为基础,并且严格遵守公认会计原则或会计制度。
概括起来,其基本特点为:以复式记账方法为核心,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标准,以交易价格和历史成本原则为计量原则,以对外财务报告为目标。
三、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会计模式的影响及其会计处理思考(一)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问题企业买卖或持有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处理上第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就是衍生金融工具是否以及何时在会计报表中加以确认。
现行会计模式的确认标准主要有两种: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金融衍生工具试析论文

金融衍生工具试析论文金融衍生工具是指以另外一个或一些金融产品的存在为前提,以这些产品为买卖对象,价格也由这些金融产品决定的金融产品,它是一种交易合约。
金融衍生工具按其自身的交易特点大致可以分为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远期合约四大类。
金融衍生工具像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当,可以套期保值,转移风险;认识不足,贸然参与,则会造成巨额亏损,严重的还可能引起社会经济动荡,造成社会不稳定。
因此,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防范必须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金融衍生工具最早产生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70年代,是金融机构为满足特定客户避免风险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投资工具,是在汇率、利率、股票、债券和商品等交易工具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的金融交易合约,这种合约赋予一方在将来某一时刻对某一既定资产(或其现金价值)的债权,同时,对另一方的相应债务作出明确的约束,合约的价值取决于一项或多项基础资产(如货币、股票、债券和商品等)或指数的价值。
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操作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国际监管和国际合作,成为国际金融界和各国金融当局的共识。
金融衍生工具问世至今,不过20多年的时间,可是,关于它的是是非非却不绝于耳。
有人在谈到亚洲金融危机时,也不免将投机资本的泛滥,实质经济的虚拟化“归罪”于金融衍生工具。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危害全球,其实质就是华尔街迄今发明的最为复杂的金融衍生系列产品之一,以资产特别是次级按揭贷款为基础发行的各种债券,其相关运作也极为复杂。
的确,金融衍生工具在为实质经济提供以下功能:增强流动性、发挥交易双方的比较优势和套期保值的同时,为投机也开了方便之门,并在金融基础工具对实质经济“一次虚拟”的基础上,对实质经济进行了“二次虚拟”。
但是,金融衍生工具毕竟是一种工具,在某种条件下,是否需要这些工具,怎样设计这些工具,如何使用这些工具,都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因此,不应把条件不具备时的推出,或设计与使用不当所导致的问题,归咎于金融衍生工具。
论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方法5篇

论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方法5篇第1篇示例: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衍生金融工具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种金融交易中。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其价值是由一个或多个基础资产(如股票、债券、商品、汇率等)衍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它具有高度的杠杆效应和复杂性,能够满足投资者对风险管理和投机交易的需求。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复杂多变,其会计处理方法也相对复杂,对于投资者和财务人员来说是一个挑战。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分类根据国际会计准则(IFRS)和美国通用会计准则(US GAAP)的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主要分为两大类: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和未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是指公司在购买或发行衍生金融工具时明确表示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化处理的,而未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是指虽然是衍生金融工具,但公司在购买或发行时并未明确表示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化处理的。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于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衍生金融工具,公司需要按照市场行情或其他可观测数据来确定其公允价值,并将其变动记入当期损益。
在资产负债表上,公司将其公允价值作为财务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
当衍生金融工具被结算或者终止时,公司需要记录其结算或终止产生的利润或损失,并相应地调整资产负债表上的账面价值。
对于未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衍生金融工具,公司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确定是使用摊余成本或公允价值计量法进行会计处理。
如果该衍生金融工具用于规避特定风险并符合套期会计的条件,则通常会使用摊余成本计量法,其变动会计处理与一般金融资产或负债相似。
如果未满足套期会计的条件,通常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法。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方法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和公司的会计政策来确定,需要投资者和财务人员充分了解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和可靠。
建议公司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保障公司的财务健康和稳定发展。
金融衍生工具学年论文

股指期货的风险及防范策略摘要:随着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加强,市场风险也不断加大,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风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国外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已经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了,无论从应用的品种上还是范围上,都值得我国去学习。
股指期货是一个专业性强、风险程度高的市场,其投资理念、风险控制与股票市场有着本质区别。
文章通过对我国股指期货发展的认识了解,分析了股指期货的特点及其投资风险,并提出了防范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股指期货,投资风险,风险防范,市场监管一、我国股指期货的概述股指期货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谓异常“曲折”,严格来说股指期货在中国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1993年3月“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就曾推出“深圳综合指数、深圳A股指数”两种股指期货合约。
但海南开设股指期货交易并没有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属地方越权审批。
1993年9月初深圳证券市场出现收市前15分钟大户联手打压股指行为,有关方面认为股指期货加大了市场投机性决定关闭股指期货。
事实上当时国内并不具备开设股指期货的条件,一方面证券市场规模太小,没有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国内期货、证券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具备健康运作的条件。
2006年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证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波牛市行情就此展开。
但更为重要的是困扰我国股市最大的制度性硬伤“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尾声,国内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已经成熟。
同时新加坡交易所在2006年9月5日推出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的证券期货界,有关方面担心境外抢先推出国内的指数期货会使证券市场的定价权旁落。
2009年9月9日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成立,开始筹备股指期货上市工作。
该交易所以“公司制”形式设立,由国内原有的三家期货交易所、两家证券交易所共同出资设立。
但它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司制”交易所,而只是利益平衡而进行的一种创新。
衍生金融工具研究武汉大学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研究武汉大学论文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衍生金融工具研究及分析院别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会计162学号 2618姓名张嘉怡指导教师杨振国目录1 引言(或绪论) (1)2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述 (1)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1)2.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1)3 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发展 (1)3.1 衍生金融工具的在我国的产生 (1)3.2 衍生金融工具的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1)3.3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研究与国际接轨 (2)4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处理问题上存在的弊端 (2)4.1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确认方面存在的问题 (2)衍生金融工具与其他项目在确认原则的冲突 (2)衍生金融工具归类单一 (2)没有一个专门的详尽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2)4.2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2)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方法带来的弊端 (3)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带来的弊端 (3)衍生金融工具表内披露的缺陷 (3)衍生金融工具价格变动大,信息披露时效性短 (3)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3)5 对衍生金融工具未来发展的建议 (3)5.1 培养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人才,降低营运风险 (3)5.2 加强国内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4)5.3 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 (4)5.4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4)结论 (5)致谢 (6)参考文献 (7)1 引言衍生金融工具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产品。
它是金融工具创新的产物, 满足了企业规避金融风险的迫切需求, 并已成为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金融技术的不断进步,衍生金融工具适应了这种需求背景并迅速发展。
然而,衍生金融工具既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也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应对其会计风险进行分析和防范。
浅析金融衍生工具法律性质及指纹判断规则论文

浅析金融衍生工具法律性质及指纹判断规则论文衍生金融资产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
自出现以来,发展迅速。
金融衍生工具(derivative security)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和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金融衍生工具法律性质及指纹判断规则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析金融衍生工具法律性质及指纹判断规则全文如下:金融衍生工具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风靡世界的一种相当复杂的金融工程和投资手段,其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是人们管理和规避金融风险的需求。
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提高和完善了金融体系的风险配置功能,将风险转嫁给其他愿意承担且有能力承担的市场参与者,而且促使金融机构传统的风险管理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
同时,金融衍生工具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金融结构,丰富证券品种,大大节约证券交易成本,抑制操纵资本市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
金融衍生工具在国外早已成为金融市场使用者控制风险甚至增加收益的重要工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可以说,没有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风险管理,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金融风险管理。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性质金融衍生工具(derivative instruments)又称衍生产品(derivative products),它是由买卖双方达成的一种金融契约或商业合同,我国银监会借鉴了巴塞尔委员会的做法,对金融衍生产品采用原则的定义,即衍生产品是一种金融合约,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合约的基本种类包括远期、期货、掉期和期权。
衍生产品还包括具有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结构化金融工具,比如目前推出的权证实质上就是期权类产品。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中基金规范的发展健全和机构投资人队伍的壮大,市场投资者的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必须大力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创造适合于机构投资人的类似于对冲交易的交易方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业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
■田志朋朱国彦青岛大学摘要:With the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and derivatives market development,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needs to develop financial derivatives business, create more profits. But at this stage, derivatives risk managementlevel of bank industry to improve the system, system and risk management tools are in urgent need of derivative, and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management.
关键词:银行业;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
一、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银行业的运用发展
在国外银行的收入结构中,以衍生品交易为主的中间业务收入占了一半以上。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有些商业银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交易所获得的利润己占到银行全部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
(一)商业银行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必要性
第一、可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国内商业银行传统产品越走越窄,同业竞争加剧,存贷利差不断缩小,其中的金融衍生品业务相对于银行传统业务来说,利润较高,因此应该重视这项新业务的开展,以此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我国商业银行应进行战略调整,从主营存贷业务转向中间业务,而衍生工具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第二、这是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需求。
随着利率逐步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银行将面临更大的利率和汇率不确定性,银行风险增加。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银行可以减少不确定性,规避风险。
因此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向前推进,商业银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与管理将显得更加重要。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现状
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缓慢,1997年以来,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在中国银行试点,通过这项业务,企业可以方便地在境内运用远期外汇交易、货币掉期、期权产品,锁定远期结售汇汇率、防范汇率风险。
只不过成交量规模不大。
2004年银监会发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内外资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资格的批准就此开闸。
2004年8月正式批准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在中国开展衍生品业务的资格。
基于我国入世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银行在金融衍生产品方面的优势不断凸现,面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除了国有四大商业银行被相继批准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之外,民生银行于2004年5月1日获得银监会正式批准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成为首家开办该项业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二、我国银行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在为商业银行提供机遇的同时,但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国商业银行对衍生工具交易的相关风险都有一定的认识,并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国内各商业银不惜花巨资购买风险管理系统。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2002年2月4日,中国银监会颁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并于3月1日正式施行。
它为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的规范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风险管理方面,《暂行办法》规定金融机构应根据本机构自身的情况确定能否从事衍生产品交易及所从事的衍生产品交易品种和规模,建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处理系统,决定与本机构业务相适应的测算衍生产品交易风险敞口的指标和方法,运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或模型。
2005年8月26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了《外资银行衍生产品业务风险监管指引》,给银行业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日常监管提供一个规范性框架,既鼓励业务创新,又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使之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
虽然有上述法规,我国衍生交易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仍然不健全和完善,对一些市场行为的处理缺乏法律依据。
如何规制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的违规行为,也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在缺乏法律规范的情况下,金融衍生产品容易滋生投机和混乱,法律风险依然很高。
(二)衍生工具风险管理体系与制度尚有欠缺
第一,国内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我国银行尚未建立起良好的风险内控文化,业务部门在开展衍生产品交易时还不能自觉的规避风险,往往认为风险管理是中台、后台的职责,在观念上往往把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对立起来。
第二,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度量技术仍在发展中。
我国的利率还未实现市场化,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仍然是信用风险,对VAR技术还未产生强烈的市场需求。
第三,金融衍生工具会计披露存在缺陷。
中国的商业银行目前从事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品种很少,对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情况的信息披露基本不涉及,与金融衍生产品相关的业务没有得到真实的反映,使投资者不能对市场价格形成理性预期,不利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在我国在分业监管的体制下,金融衍生品尚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
造成目前衍生品监管格局的主要原因还是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下的分业监管制度。
由于我国金融机构实行分业经营,由此对金融市场采取分业监管的模式。
这种分业监管制度虽然适应我国当前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但也割裂了金融衍生交易市场的统一性,并导致了监管方面的困难。
三、银行业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从内部管理我国银行金融衍生工具
第一、建立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形成银行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第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结构。
要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银行依法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并设立独立董事,构建以股东大会一董事会一监事会一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划分和权力制衡的有效体系。
由风险管理委员会来总揽银行的风险控制,并下设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对全部分支机构进行风险监控和管理,制定统一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
第三、设立风险控制制度。
在办理衍生工具交易前,首先应评估它的风险和收益,并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管理层应定期评估本业务的经营状况,检查其是否符合既定的经营方针,其所承担的风险是否在可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第四、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第五、要加强我国会计制度的建设,提高金融市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二)从外部管理我国银行金融衍生工具风险
首先要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只有衍生工具市场发展了,规模扩大,一流动性增强,才有利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和流通,有效的进行风险管理,规避风险。
第二、加强对银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监管。
金融监管当局应当充分吸收国外多年来开展和管理衍生工具交易的经验教训,认真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和市场实际,对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防患于未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第三、构建外部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是所有衍生品市场管理者和参与者共同构建的。
建立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监管体系应包括:机构内部监管、行业和交易所监管、政府监管和国际合作监管。
参考文献
[1]上海期货交易所,《全球衍生品市场发展趋势与中国的选择》,百家出版社,2003 [2]孙宁华,《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形成及防范》,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齐玉霞,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与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会计研究,2004(4) [4]孟岩,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分析,经济纵横,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