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13篇)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13篇)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13篇)数学高二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小节的重点是数列的概念.在由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出数列的定义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次序”,准确理解其概念,还应让学生了解数列可以看作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的函数,使学生能在函数的观点下理解数列的概念,这里要特别注意分析数列中项的“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函数关系),这对数列的后续学习很重要.本小节的难点是能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出一些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序号”与“”的对应关系,并从中抽象出与其对应的关系式.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掌握数列的概念及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需注意的是,与函数的解析式一样,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给出数列的有限项,其通项公式也并不唯一,如给出数列的前项,若,则都是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上只要求能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即可.二、教学目标设计理解数列的概念、表示、分类、通项等,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能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发展和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提高观察、抽象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能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四、教学流程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思考并回答问题:函数的定义二、讲授新课1、概念引入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例子,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课本p5)食品罐头从上到下排列成七层的罐头数依次为:3,6,9,12,壹五,18,21延龄草、野玫瑰、大波斯菊、金盏花、紫宛花、雏菊花的花瓣数从少到多依次排成一列数:3,5,8,一三,21,34的不足近似值按精确度要求从低到高排成一列数:1,1.7,1.73,1.732,1.7320,1.73205,-2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依次排成一列数:-2,4,-8,16,无穷多个1排成一列数:1,1,1,1,1,谢尔宾斯基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个数,按面积大小,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成的一列数:1,3,9,27,81,依次按计算器出现的随机数:0.098,0.264,0.085,0.956由学生回答上面各例子的共同特点:它们均是一列数,它们是有一定次序的,由此引出数列及有关定义:1、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其中,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首项),第2项,第3项,第项,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简记作2、函数观点:数列可以看作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3、数列的分类: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如数列①、②、⑦)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如数列③、④、⑤、⑥)4、数列的通项:如果数列的第项与之间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启发学生练习找上面各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①:数列④:数列⑤:(常数数列)数列⑥:指出(由学生思考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不一定都能由观察法写出(如数列②);数列并不都有通项公式(如数列③、⑦);由数列的有限项归纳出的通项公式不一定唯一(如数列①的通项还可以写为:5、数列的图像:请同学练习画出数列①的图像,得出其特点:数列的图像都是一群孤立的点2、例题精析例1:根据下面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5项:(课本P6)(1);(2)解:(1)前5项分别为:(2)前5项分别为:[说明]由数列通项公式的定义可知,只要将通项公式中依次取1,2,3,4,5,即可得到数列的前5项。

高二数学备课组老师教学设计3篇 数学课备课教案

高二数学备课组老师教学设计3篇 数学课备课教案

高二数学备课组老师教学设计3篇数学课备课教案下面是整理的高二数学备课组老师教学设计3篇数学课备课教案,供大家参阅。

高二数学备课组老师教学设计1[核心必知]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2~P5,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a1x+b1y=c1,①a2x+b2y=c2,②其中a1b2-a2b1≠0,如何写出它的求解步骤?提示:分五步完成:第一步,①×b2-②×b1,得(a1b2-a2b1)x=b2c1-b1c2,③第二步,解③,得x=b2c1-b1c2a1b2-a2b1.第三步,②×a1-①×a2,得(a1b2-a2b1)y=a1c2-a2c1,④第四步,解④,得y=a1c2-a2c1a1b2-a2b1.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x=b2c1-b1c2a1b2-a2b1,y=a1c2-a2c1a1b2-a2b1.(2)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指什么?提示: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1)算法的概念12世纪的算法指的是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续表数学中的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现代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2)设计算法的目的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依赖于算法.只有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即算法,并用计算机能够接受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计算机才能够解决问题.[问题思考](1)求解某一个问题的算法是否是的?提示:不是.(2)任何问题都可以设计算法解决吗?提示:不一定.高二数学备课组老师教学设计2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54~P57,回答下列问题.(1)在教材P55的“探究”中,怎样获得样本?提示:将这批小包装饼干放入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搅拌均匀,然后不放回地摸取.(2)最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哪些?提示:抽签法和随机数法.(3)你认为抽签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提示:抽签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当总体中个体数不多时较为方便,缺点是当总体中个体数较多时不宜采用.(4)用随机数法读数时可沿哪个方向读取?提示:可以沿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方向读数.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1)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2)最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两种——抽签法和随机数法.(3)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分段,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4)随机数法就是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5)简单随机抽样有操作简便易行的优点,在总体个数不多的情况下是行之有效的.[问题思考](1)在简单随机抽样中,某一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与第几次被抽到有关吗?提示:在简单随机抽样中,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在每次抽取时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与第几次被抽到无关.(2)抽签法与随机数法有什么异同点?提示:相同点①都属于简单随机抽样,并且要求被抽取样本的总体的个体数有限;②都是从总体中逐个不放回地进行抽取不同点①抽签法比随机数法操作简单;②随机数法更适用于总体中个体数较多的时候,而抽签法适用于总体中个体数较少的情况,所以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应当选用随机数法,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制作号签的成本高二数学备课组老师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1.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2.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通过直角坐标系,平面上的与(),曲线与建立了联系,实现了。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7篇)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7篇)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7篇)1. 教案一: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目标•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学会根据函数的表达式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掌握求解二次函数零点和顶点的方法教学内容1.二次函数的定义和一般式表示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的步骤和技巧4.求解二次函数的零点和顶点的方法教学活动1.分组讨论二次函数的定义和一般式表示2.演示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的步骤和技巧3.带领学生进行练习,绘制给定二次函数的图像4.教授求解二次函数的零点和顶点的方法,并进行实例讲解5.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相关习题教学评估1.学生绘制二次函数图像的准确性评估2.学生求解二次函数零点和顶点的准确性评估3.学生在练习中表现的积极性和合作性评估2. 教案二: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教学目标•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包括加法、数量乘法和点乘法•能够解决与平面向量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平面向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平面向量的加法和数量乘法3.平面向量的点乘法及其应用4.平面向量的模和方向角教学活动1.分组讨论平面向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演示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的应用3.带领学生进行练习,解决与平面向量相关的实际问题4.教授平面向量的模和方向角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实例讲解5.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相关习题教学评估1.学生在练习中的准确性评估2.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估3.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评估3. 教案三: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计算和解决相关问题教学内容1.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4.三角函数的计算和问题解决方法教学活动1.分组讨论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演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带领学生进行练习,计算和解决相关问题4.教授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并进行实例讲解5.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相关习题教学评估1.学生在计算和问题解决中的准确性评估2.学生对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理解评估3.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评估4. 教案四:导数的概念和基本求导法则教学目标•理解导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基本求导法则•能够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导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基本求导法则,包括常数法则、乘法法则、幂函数导数法则等3.导数的应用,如求函数的极值、切线方程等教学活动1.分组讨论导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演示基本求导法则的运用3.带领学生进行练习,计算导数和解决相关问题4.教授导数的应用,如求函数的极值、切线方程等,并进行实例讲解5.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相关习题教学评估1.学生在计算导数和问题解决中的准确性评估2.学生对导数概念和基本法则的掌握程度评估3.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评估5. 教案五: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解法教学目标•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法•能够解决简单的一元和二元线性不等式•能够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绝对值法则等2.一元线性不等式的解法3.二元线性不等式的解法4.不等式的应用,如求集合的范围等教学活动1.分组讨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法2.演示一元和二元线性不等式的解法3.带领学生进行练习,解决相关问题4.教授不等式的应用,如求集合的范围等,并进行实例讲解5.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相关习题教学评估1.学生在解决不等式和问题中的准确性评估2.学生对不等式性质和解法的掌握程度评估3.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评估6. 教案六:概率与统计教学目标•理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掌握概率和统计的计算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与概率统计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统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3.事件的独立性和相关性4.概率和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活动1.分组讨论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演示概率和统计的计算方法的应用3.带领学生进行练习,解决相关问题4.教授事件的独立性和相关性的概念和判断方法,并进行实例讲解5.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相关习题教学评估1.学生在计算概率和统计的准确性评估2.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估3.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评估7. 教案七: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教学目标•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计算立体几何的体积和表面积•能够分析和解决与立体几何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体等2.立体几何的体积计算方法,如直方体、圆锥体、球体等3.立体几何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如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4.立体几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活动1.分组讨论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演示立体几何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应用3.带领学生进行练习,计算体积和表面积并解决相关问题4.教授立体几何的应用,并进行实例讲解5.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相关习题教学评估1.学生在计算体积和表面积中的准确性评估2.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估3.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以上是优秀的高二数学教案的七个篇章,每个篇章都着重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范文

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范文

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范文常年备课。

也就说教师备课不能局限课前的几个小时,他应包括教师平时的对现实生活素材的留意肠视察,包括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料的积存。

这就是说的常年备课。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了解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2)进一步知道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3)初步掌控求曲线方程的方法.(4)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转化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求曲线的方程.教学用具:运算机.教学方法:启示引导法,讨论法.教学进程:【引入】1.提问: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学生摸索并回答.教师强调.2.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基本问题.对于一个几何问题,在建立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这门科学称为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两大基本问题就是:(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事实上,在前边所学的直线方程的理论中也有这样两个基本问题.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出曲线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课就初步研究曲线方程的求法.【问题】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实例分析】例1:设、两点的坐标是、(3,7),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第一由学生分析:根据直线方程的知识,运用点斜式即可解决.解法一:易求线段的中点坐标为(1,3),由斜率关系可求得l的斜率为于是有即l的方程为①分析、引导:上述问题是我们早就学过的,用点斜式就可解决.可是,你们是否想过①恰好就是所求的吗?或者说①就是直线的方程?根据是什么,有证明吗?(通过教师引导,是学生意识到这是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应当证明,证明的根据就是定义中的两条).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则即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这说明点的坐标是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设点的坐标是方程①的任意一解,则到、的距离分别为所以,即点在直线上.综合(1)、(2),①是所求直线的方程.至此,证明完毕.回想上述内容我们会发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中,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最后得到式子,如果去掉脚标,这不就是所求方程吗?可见,这个证明进程就表明一种求解进程,下面试试看:解法二: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也就是点属于集合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所合适的条件可表示为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果然成功,当然也不要忘了证明,即验证两条是否都满足.明显,求解进程就说明第一条是正确的(从这一点看,解法二也比解法一优越一些);至于第二条上边已证.这样我们就有两种求解方程的方法,而且解法二不借助直线方程的理论,又非常自然,还体现了曲线方程定义中点集与对应的思想.因此是个好方法.让我们用这个方法试解以下问题:例2:点与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的距离的积是常数求点的轨迹方程.分析:这是一个纯洁的几何问题,连坐标系都没有.所以第一要建立坐标系,明显用已知中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作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仿惯例1中的解法进行求解.求解进程略.【概括总结】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分析上面两个例题的求解进程,我们总结一下求解曲线方程的大体步骤:第一应有坐标系;其次设曲线上任意一点;然后写出表示曲线的点集;再代入座标;最后整理出方程,并证明或修正.说得更准确一点就是:(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例如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2)写出合适条件的点的集合;(3)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 ;(4)化方程为最简情势;(5)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一样情形下,求解进程已表明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如果求解进程中的转化都是等价的,那么逆推回去就说明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所以,通常情形下证明可省略,不过特别情形要说明.上述五个步骤可简记为:建系设点;写出集合;列方程;化简;修正.下面再看一个问题:例3:已知一条曲线在轴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点到点的距离减去它到轴的距离的差都是2,求这条曲线的方程.【动画演示】用几何画板演示曲线生成的进程和形状,在运动变化的进程中寻觅关系.解:设点是曲线上任意一点,轴,垂足是 (如图2),那么点属于集合由距离公式,点合适的条件可表示为①将①式移项后再两边平方,得化简得由题意,曲线在轴的上方,所以,虽然原点的坐标(0,0)是这个方程的解,但不属于已知曲线,所以曲线的方程应为,它是关于轴对称的抛物线,但不包括抛物线的顶点,如图2中所示.【练习巩固】题目:在正三角形内有一动点,已知到三个顶点的距离分别为、、,且有,求点轨迹方程.分析、略解:第一应建立坐标系,以正三角形一边所在的直线为一个坐标轴,这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另一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比较简单,如图3所示.设、的坐标为、,则的坐标为,的坐标为 .根据条件,代入座标可得化简得①由于题目中要求点在三角形内,所以,在结合①式可进一步求出、的范畴,最后曲线方程可表示为【小结】师生共同总结:(1)解析几何研究研究问题的方法是什么?(2)如何求曲线的方程?(3)请对求解曲线方程的五个步骤进行评判.各步骤的作用,哪步重要,哪步应注意什么?【作业】课本第72页练习1,2,3;最新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范文2教学目标(1)掌控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2)掌控圆的一样方程,了解圆的一样方程的结构特点,熟练掌控圆的标准方程和一样方程之间的互化.(3)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知道圆的参数方程,能够进行圆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之间的互化,能运用圆的参数方程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4)掌控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会求圆的切线.(5)进一步知道曲线方程的概念、熟悉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2)重点、难点分析①本节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圆的标准方程、一样方程、参数方程的推导,根据条件求圆的方程,用圆的方程解决相干问题.②本节的难点是圆的一样方程的结构特点,以及圆方程的求解和运用.教法建议(1)圆是最简单的曲线.这节教材安排在学习了曲线方程概念和求曲线方程之后,学习三大圆锥曲线之前,旨在熟悉曲线和方程的理论,为后继学习做好准备.同时,有关圆的问题,特别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也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为圆锥曲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因此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使学生确切掌控这一单元的知识和方法.(2)在解决有关圆的问题的进程中屡次用到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思想方法,教学中应多总结.(3)解决有关圆的问题,要常常用到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平面几何知识和前边学过的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复习、多运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简化运算进程的意识.(4)有关圆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建议适当挑选一些内容供学生研究.例如由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引申到切点弦方程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类似的还有圆系方程等问题.教学设计示例圆的一样方程教学目标:(1)掌控圆的一样方程及其特点.(2)能将圆的一样方程转化为圆的标准方程,从而求出圆心和半径.(3)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求出圆的一样方程.(4)通过本节课学习,进一步掌控配方法和待定系数法.教学重点:(1)用配方法,把圆的一样方程转化成标准方程,求出圆心和半径.(2)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教学难点:圆的一样方程特点的研究.教学用具:运算机.教学方法:启示引导法,讨论法.教学进程:【引入】前边已经学过了圆的标准方程把它展开得任何圆的方程都可以通过展开化成形如①的方程【问题1】形如①的方程的曲线是否都是圆?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如果①表示圆,那么它一定是某个圆的标准方程展开整理得到的.我们把它再写本钱来的情势不就可以看出来了吗?运用配方法,得②明显②是不是圆方程与是什么样的数密切相干,具体以下:(1)当时,②表示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2)当时,②表示一个点 ;(3)当时,②不表示任何曲线.总结:任意形如①的方程可能表示一个圆,也可能表示一个点,还有可能什么也不表示.圆的一样方程的定义:当时,①表示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此时①称作圆的一样方程.即称形如的方程为圆的一样方程.【问题2】圆的一样方程的特点,与圆的标准方程的异同.(1) 和的系数相同,都不为0.(2)没有形如的二次项.圆的一样方程与一样的二元二次方程③相比较,上述(1)、(2)两个条件仅是③表示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或充要条件.圆的一样方程与圆的标准方程各有千秋:(1)圆的标准方程带有明显的几何的影子,圆心和半径一目了然.(2)圆的一样方程表现出明显的代数的情势与结构,更合适方程理论的运用.【实例分析】例1:下列方程各表示什么图形.(1) ;(2) ;(3) .学生演算并回答(1)表示点(0,0);(2)配方得,表示以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3)配方得,当、同时为0时,表示原点(0,0);当、不同时为0时,表示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例2:求过三点,,的圆的方程,并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分析:由于学习了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样方程,那么本题既可以用标准方程求解,也能够用一样方程求解.解:设圆的方程为由于、、三点在圆上,则有解得:,,所求圆的方程为可化为圆心为,半径为5.请同学们再用标准方程求解,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分.【概括总结】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1)求圆的方程多用待定系数法.其步骤为:由题意设方程(标准方程或一样方程);根据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系数,写出方程.(2)如何选用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样方程.一样地,易求圆心和半径时,选用标准方程;如果给出圆上已知点,可选用一样方程.下面再看一个问题:例3:经过点作圆的割线,交圆于、两点,求线段的中点的轨迹.解:圆的方程可化为,其圆心为,半径为2.设是轨迹上任意一点.∵∴即化简得点在曲线上,并且曲线为圆内部的一段圆弧.【练习巩固】(1)方程表示的曲线是以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求、、的值.(结果为4,-6,-3)(2)求经过三点、、的圆的方程.分析:用圆的一样方程,代入点的坐标,解方程组得圆的方程为 .(3)课本第79页练习1,2.【小结】师生共同总结:(1)圆的一样方程及其特点.(2)用配方法化圆的一样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和半径.(3)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作业】课本第82页5,6,7,8.最新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范文3一、教学内容分析向量作为工具在数学、物理以及实际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本小节的重点是结合向量知识证明数学中直线的平行、垂直问题,以及不等式、三角公式的证明、物理学中的运用.二、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利用向量知识解决不等式、三角及物理问题,感悟向量作为一种工具有着广泛的运用,体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一些数学问题,使一些数学知识有机联系,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2、了解构造法在解题中的运用.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平面向量知识在各个领域中运用.难点:向量的构造.四、教学流程设计五、教学进程设计一、复习与回想1、提问:下列哪些量是向量?(1)力 (2)功 (3)位移 (4)力矩2、上述四个量中,(1)(3)(4)是向量,而(2)不是,那它是什么?[说明]复习数量积的有关知识.二、学习新课例1(书中例5)向量作为一种工具,不仅在物理学科中有广泛的运用,同时它在数学学科中也有许多妙用!请看例2(书中例3)证法(一)原不等式等价于,由基本不等式知(1)式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证法(二)向量法[说明]本例关键引导学生视察不等式结构特点,构造向量,并发觉(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例3(书中例4)[说明]本例的关键在于构造单位圆,利用向量数量积的两个公式得到证明.二、巩固练习1、如图,某人在静水中游泳,速度为 km/h.(1)如果他径直游向河对岸,水的流速为4 km/h,他实际沿什么方向前进?速度大小为多少?答案:沿北偏东方向前进,实际速度大小是8 km/h.(2) 他必须朝哪个方向游才能沿与水流垂直的方向前进?实际前进的速度大小为多少?答案:朝北偏西方向前进,实际速度大小为km/h.三、课堂小结1、向量在物理、数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2、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数学问题,是数学知识有机联系.四、作业布置1、书面作业:课本P73, 练习8.4 4最新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范文4一、教学内容分析向量作为工具在数学、物理以及实际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本小节的重点是结合向量知识证明数学中直线的平行、垂直问题,以及不等式、三角公式的证明、物理学中的运用.二、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利用向量知识解决不等式、三角及物理问题,感悟向量作为一种工具有着广泛的运用,体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一些数学问题,使一些数学知识有机联系,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2、了解构造法在解题中的运用.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平面向量知识在各个领域中运用.难点:向量的构造.四、教学流程设计五、教学进程设计一、复习与回想1、提问:下列哪些量是向量?(1)力 (2)功 (3)位移 (4)力矩2、上述四个量中,(1)(3)(4)是向量,而(2)不是,那它是什么?[说明]复习数量积的有关知识.二、学习新课例1(书中例5)向量作为一种工具,不仅在物理学科中有广泛的运用,同时它在数学学科中也有许多妙用!请看例2(书中例3)证法(一)原不等式等价于,由基本不等式知(1)式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证法(二)向量法[说明]本例关键引导学生视察不等式结构特点,构造向量,并发觉(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例3(书中例4)[说明]本例的关键在于构造单位圆,利用向量数量积的两个公式得到证明.二、巩固练习1、如图,某人在静水中游泳,速度为 km/h.(1)如果他径直游向河对岸,水的流速为4 km/h,他实际沿什么方向前进?速度大小为多少?答案:沿北偏东方向前进,实际速度大小是8 km/h.(2) 他必须朝哪个方向游才能沿与水流垂直的方向前进?实际前进的速度大小为多少?答案:朝北偏西方向前进,实际速度大小为km/h.三、课堂小结1、向量在物理、数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2、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数学问题,是数学知识有机联系.四、作业布置1、书面作业:课本P73, 练习8.4 4最新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范文5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半角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爱好,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2.掌控公式及其推导进程,会用公式进行化简、求值和证明。

高二教学数学备课组教案计划

高二教学数学备课组教案计划

高二数学备课组教学方案为顺利完本钱学期教学任务,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教育科研能力,贯彻执行学校的教学要求,推进新课程、新理念的实施,特制订本学期教学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学校本学期工作思想和指导方针,以抓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实现张校长提出的细、实、创、严为指导思想,以备课组为主要教学活动单位,开展本学期的各项工作。

团结协作,形成良好和谐的交流、研究的气氛。

抓好集体备课,编写好适合本年级学生学情的练习卷、测试卷。

切实落实周测和单元测试。

以学生为本,研究课堂45分钟的有效教学,抓根底,促提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地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文科数学的教学内容是:〔1〕选修1-2;〔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3〕选修4—5不等式选讲理科数学的教学内容是:1〕选修2-2,选修2-3;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3〕选修4—5不等式选讲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

各组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习。

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详细方案,保证练习质量。

教学中用配备资料,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两份练习试卷,做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抓好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

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加强辅导工作。

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课余辅导十分重要。

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更不能无视班上的学困生。

2.应加强组内相互听课,评课落在实处,改革课堂教学,以适应1新课标下的新教材教法。

配合学校开展好各种教学活动:公开课开设、听〔评〕课、数学竞赛辅导、学科会议、教研及校内外学习交流等。

高二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教学案

高二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教学案

高二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教学案课 题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共_ 6__课时第1课时: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备课人教学目的1.运用类比方法,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2.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性质; 3.理解空间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空间向量的概念、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性质.教学设备课前准备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2、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 二、建构数学1.空间向量的概念: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注:⑴空间的一个平移就是一个向量;⑵向量一般用有向线段表示,同向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或相等的向量; ⑶空间的两个向量可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2.空间向量的运算定义:与平面向量运算一样,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向量运算如下(如图)b a OB OA BA-=-= )(R a OP ∈=λλ运算律:⑴加法交换律:a b b a+=+⑵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⑶数乘分配律:b a b aλλλ+=+)(3.共线向量与平面向量一样,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a 平行于b 记作b a//.当我们说向量a 、b 共线(或a //b )时,表示a 、b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C BAOb b baaF ED '/B /'B到的向量:1CB BA +; 112AC CB AA ++; 1AA AC CB --练习: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化简下列各表达式,并标出化简结果向量:AB BC CD ++; 1()2AB BD BC ++; 1()2AG AB AC -+.,,OI i OJ j OK k ===,,,i j k 表示OE 和OF .AB a=,=,AD b =,E为a,b,c表示向量CE.AP c2.课本73。

高二数学选修2-2第三、四章(教案)

高二数学选修2-2第三、四章(教案)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二科目:数学授课人:授课时间:序号:教学过程(1)()2xy f x==,()y f x''==,单调增(或减)区间为;(2)1()()2xy f x==,()y f x''==,单调增(或减)区间为;(3)3()log xy f x==,()y f x''==,单调增(或减)区间为;(4)13()log xy f x==,()y f x''==,单调增(或减)区间为学生活动:通过以上几个例子,确认函数的导数的正负与函数的单调性之间的关系。

3、抽象概括如果在某个区间内,函数()y f x=的导数()0f x'>,则在这个区间上,函数()y f x=是增加的;如果在某个区间内,函数()y f x=的导数()0f x'<,则在这个区间上,函数()y f x=是减少的;三、例题分析例:求函数32()233616y f x x x x==--+的递增区间与递减区间师生活动:根据导数公式表,先求出()f x',然后根据()0f x'>(或小于0),分别求解两个不等式教师指导:2()6636f x x x'=--,学生可能会把原函数和导函数混为一谈,教师给学生分析是通过导数的正负来确定原函数的单调性的。

数形结合:由单调区间及一些特殊的点,画出函数32()233616y f x x x x==--+的草图,进一步来认识该函数。

四、课堂练习课本59页,练习1、2五、课堂小结1、导数的正负与函数单调性之间的关系2、求单调区间的方法六、作业布置求函数()1lny f x x==+的单调区间教后反思审核人签字: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二科目:数学授课人:授课时间:序号:审核人签字: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二科目:数学授课人:授课时间:序号:课题第三章§1.2函数的极值第 1课时审核人签字: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二 科目:数学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序号: 教 学 过 程x),(1--∞-1),(31-3),(∞+3 )(x f' + 0 -0 +)(x f↑ 极大值↓ 极小值↑四、课堂练习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并根据单调区间求该函数的极值。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15篇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15篇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15篇高二数学教案篇一第一课时一、课题10.1分析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1)二、教学目标1、知识传授目标:正确理解和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2、能力培养目标:能准确地应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思想教育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法原理,乘法原理。

解决方法:利用简单的举例得到一般的结论.2.难点: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的区分。

解决方法:运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异同.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随着社会发展,先进技术,使得各种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高标准严要求,使得商品生产工序复杂化,解决一件事常常有多种方法完成,或几个过程才能完成。

排列组合这一章都是讨论简单的计数问题,而排列、组合的基础就是基本原理,用好基本原理是排列组合的关键.2.新课我们先看下面两个问题.(l)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一天中,火车有4班,汽车有2班,轮船有3班,问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板书:图因为一天中乘火车有4种走法,乘汽车有2种走法,乘轮船有3种走法,每一种走法都可以从甲地到达乙地,因此,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4十2十3=9种不同的走法.一般地,有如下原理: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十m2十?十mn种不同的方法.(2) 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由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条,由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条.从A村经B村去C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板书:图这里,从A村到B村有3种不同的走法,按这3种走法中的每一种走法到达B村后,再从B村到C村又有2种不同的走法.因此,从A村经B村去C村共有3X2=6种不同的走法.一般地,有如下原理: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 m2?mn种不同的方法.例1 书架上层放有6本不同的数学书,下层放有5本不同的语文书.1)从中任取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2)从中任取数学书与语文书各一本,有多少的取法?解:(1)从书架上任取一本书,有两类办法:第一类办法是从上层取数学书,可以从6本书中任取一本,有6种方法;第二类办法是从下层取语文书,可以从5本书中任取一本,有5种方法.根据加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的种数是6十5=11.答:从书架L任取一本书,有11种不同的取法.(2)从书架上任取数学书与语文书各一本,可以分成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取一本数学书,有6种方法;第二步取一本语文书,有5种方法.根据乘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的种数是N=6X5=30.答:从书架上取数学书与语文书各一本,有30种不同的方法.练习:一同学有4枚明朝不同古币和6枚清朝不同古币1)从中任取一枚,有多少种不同取法?2)从中任取明清古币各一枚,有多少种不同取法?例2(1)由数字l,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允许重复三位数?(2)由数字l,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不允许重复三位数?(3)由数字0,l,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不允许重复三位数?解:要组成一个三位数可以分成三个步骤完成:第一步确定百位上的数字,从5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数字,共有5种选法;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由于数字允许重复,这仍有5种选法,第三步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同理,它也有5种选法.根据乘法原理,得到可以组成的三位数的个数是N=5X5X5=125.答:可以组成125个三位数.练习:1、从甲地到乙地有2条陆路可走,从乙地到丙地有3条陆路可走,又从甲地不经过乙地到丙地有2条水路可走.(1)从甲地经乙地到丙地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2)从甲地到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2.一名儿童做加法游戏.在一个红口袋中装着2O张分别标有数1、2、?、19、20的红卡片,从中任抽一张,把上面的数作为被加数;在另一个黄口袋中装着10张分别标有数1、2、?、9、1O的黄卡片,从中任抽一张,把上面的数作为加数.这名儿童一共可以列出多少个加法式子?3.题2的变形4.由0-9这10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小结:要解决某个此类问题,首先要判断是分类,还是分步?分类时用加法,分步时用乘法其次要注意怎样分类和分步,以后会进一步学习七、练习设计1.(口答)一件工作可以用两种方法完成.有5人会用第一种方法完成,另有4人会用第二种方法完成.选出一个人来完成这件工作,共有多少种选法?2.在读书活动中,一个学生要从2本科技书、2本政治书、3本文艺书里任选一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

高二数学《抛物线中的焦点弦问题》集体备课

高二数学《抛物线中的焦点弦问题》集体备课

高二数学《抛物线中的焦点弦问题》集体备课1. 引言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是《抛物线中的焦点弦问题》。

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与研究,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抛物线的性质,并且进一步加深对焦点与弦的概念的认识。

本次备课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的介绍、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思路以及相关练习题目的设计。

2. 抛物线的基本概念抛物线是数学中的一种二次曲线。

它的定义是所有到一个定点F(焦点)的距离与到一个定直线(准线)的距离之比都相等的点的轨迹。

抛物线还有一条对称轴,过焦点与对称轴垂直的直线称为准线。

3. 焦点与弦的概念3.1 焦点焦点是抛物线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定义抛物线的关键。

焦点的定义是指到焦点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之比恒定。

焦点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

3.2 弦弦是抛物线上两点之间的线段。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两个焦点之间的任意两点来确定一条抛物线上的弦。

4. 问题分析与解决思路4.1 问题分析我们希望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如何确定一条抛物线上的焦点?•如何确定一条抛物线上的弦?•如何利用焦点与弦进行问题求解?4.2 解决思路•通过焦点的定义和抛物线的特性,学生可以通过已知焦点的坐标和抛物线的准线来确定抛物线的方程。

•对于已知抛物线方程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代入已知的点坐标,求解未知参数,从而确定焦点的坐标。

•如果已知抛物线上的两个点,学生可以通过求解这两点确定的弦的过程来解决相关问题。

5. 练习题目设计5.1 题目一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1, 2),准线方程为y = 1。

求出该抛物线的方程,并画出图像。

5.2 题目二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y = ax^2 + bx + c,并且经过点P(1, 4)和Q(-2, -1)。

求出a、b、c的值,并确定抛物线的焦点。

5.3 题目三已知抛物线上的两点P(2, 7)和Q(3, 10),求出过点P和Q的弦的方程,并求出该弦与准线的交点坐标。

6. 总结通过本次的集体备课,我们对于《抛物线中的焦点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的教案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的教案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高中数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

2. 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3.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4. 提高教师们的备课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分析高中数学的教学大纲,明确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2. 研究教材内容,确定每个章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 列出每个章节的课时安排和教学活动安排。

三、教学步骤:1. 分组讨论,确定备课时间和地点。

2. 整理教师们的备课资料,提前准备教学资源。

3. 分工合作,指定每位教师负责不同章节的备课工作。

4. 定期开会,交流备课进展和教学心得。

5. 制定教学计划和备课计划,确保备课工作有序进行。

四、教学方法:1.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练习、讨论、实验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互动,促进合作学习和交流。

五、评估方法:1. 利用课堂小测、作业、考试等形式,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分析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1. 定期组织教师们开展教学反思,总结教学心得和经验。

2. 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 不断完善备课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扩展阅读:1. 建议教师们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会,提高教学水平。

2. 鼓励教师们阅读各类教学资料,增长教育教学知识。

3.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和活动,拓展数学视野,培养学术兴趣。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

数学高二教案(优秀8篇)

数学高二教案(优秀8篇)

数学高二教案(优秀8篇)数学高二教案篇1评课内容:他在教学本节课时,精心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数学的魅力,领悟数学的生活化。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

不仅如此,教学中,他还用饱满的热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

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校教师学习与借鉴:1、精心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

在这一节课中,他精心设计了九个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

"这节课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游戏活动,学生逐渐地、有层次地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水平,丰富了对可能、不可能、一定的现象的亲身体验。

如在教学"一定"这个概念时,林主任在透明网袋里放入三个红球,非常直观,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很快地说出答案,可能性是1,一定能摸到红球。

能因势利导,得出了"一定"的概念。

整个教学过程就成为游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游戏过程,使学生在游戏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

2、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

本节课教学一开始,就从平时学生课间游戏"石头、剪子、布"入手,提出游戏是否公平,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学习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上所设计的一系列游戏,如摸球游戏,翻扑克牌游戏等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场景,体现了数学****于生活这个理念,又用本节课中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游戏是否公平的问题,体现了数学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如在学习了可能性是多少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游戏规则,并进行交流。

高二 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 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8月15日 上课时间:8月24日§3.1.1倾斜角与斜率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转化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学习中体会到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点,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体会代数与几何结合的数学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教学难点:斜率概念的学习,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三:课时计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1、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2、 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及其简单的应用. (一)课题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1:一点能够确定一条直线?问题2:了加多一个点外,在已知一个点的基础上能不能加上另外一个条件使到它能确定一条直线? 【老师板书】画坐标平面以及一条直线,点出直线上一点,过此点画多条直线。

问题3:这些直线有什么共同点(过同一点,倾斜程度不一样)如何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二)讲授新课1、 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

例题:最后在黑板上用尺子依照定义说法比画出倾斜角将直线倾斜角的可能情况显示出来(共四种情况:平行于x 轴,经过一、三象限,垂直于x 轴,经过二、四象限)注意:(1)直线的向上方向;(2)x 轴的正方向;(3)倾斜角范围是)180,0[︒︒。

练习:下列三个图中所指的角是不是直线的倾斜角?命制:王露校对:高一数学组 审核:刘金琼第三章 第1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1课时)过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条直线都有一个确定的倾斜角α,且倾斜程度相同的直线,其倾斜角相等;倾斜程度不同的直线,其倾斜角不相等。

高中数学教案--立体几何集体备课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立体几何集体备课教案

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如果几个平面画在一起,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画成虚线或不画(打出投影片)课本P41 图 2.1-4 说明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平面可以看成点的集合。

点A 在平面α内,记作:A ∈α点B 在平面α外,记作:B α2.1-43、平面的基本性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材P41的思考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把一把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桌边,可以看到,直尺的整个边缘就落在了桌面上,用事实引导学生归纳出以下公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2前几行相关内容,并加以解析)符号表示为A ∈LB ∈L => L α A ∈αB ∈α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师:生活中,我们看到三脚架可以牢固地支撑照相机或测量用的平板仪等等……引导学生归纳出公理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教师用正(长)方形模型,让学生理解两个平面的交线的含义。

引导学生阅读P42的思考题,从而归纳出公理3α β αβ ·B α ·AL A · α ·B C ·B · A · α§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画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理解并掌握公理4;(4)理解并掌握等角定理;(5)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范围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师生的共同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断归纳整理所学知识。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时间:2021年9月10日备课人:XXX,XXX,XXX备课地点:XXX教室一、备课目标:1.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

3. 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

二、备课内容: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

2.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解题。

三、备课步骤: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理解概念: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及概念,并解释其意义。

3. 解题方法:介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常见方法,如代入、消元等。

4. 案例演练:通过示范案例演练,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5. 练习提高: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注意学习重点。

四、备课资料:1. 课件资料:PPT课件一份,包含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案例演示。

2. 练习题:备课人准备的练习题,用于学生独立练习和巩固知识点。

五、备课评估:1. 监督和评价备课人提前准备的教学资源和资料,确保教学质量。

2. 讨论和交流备课人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提出改进建议。

3. 完成备课记录和总结,以备教学过程中的参考和调整。

六、备课总结:本次备课重点讨论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设计了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演示和练习题,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解题能力。

备课人将按照教案计划进行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备课人将继续完善和改进备课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做出努力。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教案最新6篇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教案最新6篇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教案最新6篇高二数学优秀教案篇一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展开学习的,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发展,但对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来看,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是很好,所以在复习时要及时对学生相关知识进行提问,然后开展对本节课的巩固性复习。

而本节课学生会遇到的困难有:数轴、坐标的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二、考纲要求1、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

2、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4、能用坐标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垂直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向量坐标的求法(1)若向量的起点是坐标原点,则终点坐标即为向量的坐标。

(2)设A(x1,y1),B(x2,y2),则=xxxxxxxxxxxxxxxx_||=xxxxxxxxxxxxxx_(二)平面向量坐标运算1、向量加法、减法、数乘向量设=(x1,y1),=(x2,y2),则+=-=λ=。

2、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设=(x1,y1),=(x2,y2),则∥?xxxxxxxxxxxxxxxx.(三)核心考点·习题演练考点1.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例1.已知A(-2,4),B(3,-1),C(-3,-4)。

设(1)求3+-3;(2)求满足=m+n的实数m,n;练:(20xx江苏,6)已知向量=(2,1),=(1,-2),若m+n=(9,-8)(m,n∥R),则m-n的值为考点2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例2:平面内给定三个向量=(3,2),=(-1,2),=(4,1)若(+k)∥(2-),求实数k的值;练:(20xx,四川,4)已知向量=(1,2),=(1,0),=(3,4)。

若λ为实数,(+λ)∥,则λ=()思考:向量共线有哪几种表示形式?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有哪些作用?方法总结:1、向量共线的两种表示形式设a=(x1,y1),b=(x2,y2),①a∥b?a=λb(b≠0);②a∥b?x1y2-x2y1=0.至于使用哪种形式,应视题目的具体条件而定,一般情况涉及坐标的应用②。

数学高二教案优秀9篇

数学高二教案优秀9篇

数学高二教案优秀9篇高二数学教案篇一一、课前准备:【自主梳理】1.对数:(1)一般地,如果,那么实数叫做________________,记为________,其中叫做对数的_______,叫做________.(2)以10为底的对数记为________,以为底的对数记为_______.(3),.2.对数的运算性质:(1)如果,那么.(2)对数的换底公式:.3.对数函数:一般地,我们把函数____________叫做对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4.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a10图象性质定义域:___________值域:_____________过点(1,0),即当x=1时,y=0x(0,1)时_________x(1,+)时________x(0,1)时_________x(1,+)时________在___________上是增函数在__________上是减函数【自我检测】1.的定义域为_________.2.化简:.3.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4.利用对数的换底公式计算:.5.函数的奇偶性是____________.6.对于任意的,若函数,则与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堂活动:【例1】填空题:(1).(2)比较与的大小为___________.(3)如果函数,那么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4)函数的奇偶性是___________.【例2】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例3】已知函数满足.(1)求的解析式;(2)判断的奇偶性;(3)解不等式.课堂小结三、课后作业1..略2.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3.函数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4.若,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5.设则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6.设函数,若,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7.当时,不等式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8.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为,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9.已知.(1)求的定义域;(2)判断的奇偶性并予以证明;(3)求使的的取值范围。

高二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高二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高二数学集体备课计划一、本学期教学内容:必修二第三、四章选修2-1第二章、第三章二、备课组工作计划:1、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数学核心素养,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备好课、上好课,认真落实好作业的批改与错题的评讲与订正,并做好课后辅导。

2、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学软件等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实效。

3、坚持每两周进行一次周测,检测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组题,并及时进行评分与讲评,并监督学生做好详细订正。

对个别后进生实行面批面改。

4、统一教学进度,严格根据学期指定的教学内容按计划落实。

5、基本统一作业量。

虽然不同层次的班级会有适当的删减或增加。

但年级的基本训练要求我们会统一落实。

另外,除了数学周练和配套资料对应的练习,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我们高二数学组每周都有针对性较强的练习卷做补充。

6、坚持教学研究和互相学习。

在平时的备课中,我们全体高二教师经常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展开讨论。

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师都能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7、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有力保证。

我们将本着“集体讨论、集思广益、轮流主笔、资源共享”的原则,认真对待每周的集体备课。

备课前先确立主讲人,由主讲人确定下周内容的重难点及高考要求,确定好每一节的重点及考试题型,然后大家作补充完善备课内容,最后确定好一周的教学方案。

具体使用时,每位教师再根据所教班级的层次灵活运用,不断补充和调整,尽量发挥集体备课成果的最大功效。

三、具体安排如下: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主备人:***直线的交点和距离及其综合应用主备人:*** 第四章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主备人:***第五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主备人:***第六章选修2-1第三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与椭圆的几何性质主备人:***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主备人:*** 第四章空间向量证平行与垂直主备人:***空间向量法求角与距离主备人:***2019年10月。

数学高二教案(优秀9篇)

数学高二教案(优秀9篇)

数学高二教案(优秀9篇)高二数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周期现象在现实中广泛存在;(2)感受周期现象对实际工作的意义;(3)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4)能熟练地判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周期;(5)能利用周期函数定义进行简单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单摆运动、时钟的圆周运动、潮汐、波浪、四季变化等,让学生感知周期现象;从数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就可以得到周期函数的定义;根据周期性的定义,再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周期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周期现象的存在,会判断是否为周期现象。

难点:周期函数概念的理解,以及简单的应用。

教学工具投影仪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海南岛非常幸福,可以经常看到大海,陶冶我们的情操。

众所周知,海水会发生潮汐现象,大约在每一昼夜的时间里,潮水会涨落两次,这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到的周期现象。

再比如,[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每经过一周就会重复,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

所以,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

(板书课题)探究新知1、我们已经知道,潮汐、钟表都是一种周期现象,请同学们观察钱塘江潮的图片(投影图片),注意波浪是怎样变化的?可见,波浪每隔一段时间会重复出现,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

请你举出生活中存在周期现象的例子。

(单摆运动、四季变化等)(板书:一、我们生活中的'周期现象)2、那么我们怎样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周期现象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3——P4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如何理解“散点图”?②图1-1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③如何理解图1-1中的“H/m”和“t/h”?④对于周期函数的定义,你的理解是怎样?以上问题都由学生来回答,教师加以点拨并总结:周期函数定义的理解要掌握三个条件,即存在不为0的常数T;x须是定义域内的任意值;f(x+T)=f(x)。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课题:解析几何中的向量运算
课型:启发式教学
教学目标:
1. 理解向量的定义及性质,掌握向量的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向量进行解析几何中的相关问题求解。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在课前准备一道与向量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向量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概念讲解:
1. 向量的定义:向量是具有方向和大小的几何量,通常用有向线段表示。

2. 向量的性质: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零向量等。

3. 向量的运算: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

三、例题讲解:
教师结合课本上的例题,逐步讲解向量的运算方法,并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四、综合应用:
教师设立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向量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复习时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通过导入问题、概念讲解、例题讲解、综合应用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并应用向量知识。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
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培养其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亠备课时间:8月15日上课时间:8月24日•§ 3.1.1倾斜角与斜率•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及其应用(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转化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学习中体会到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点,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体会代 数与几何结合的数学魅力。

二、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 教学难点: 斜率概念的学习,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三:课时计划:1课时 四、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2、 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及其简单的应用。

(一) 课题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1: 一点能够确定一条直线?问题2:了加多一个点外,在已知一个点的基础上能不能加上另外一个条件使到它能确定一条直线? 【老师板书】画坐标平面以及一条直线,点出直线上一点,过此点画多条直线。

问题3:这些直线有什么共同点(过同一点,倾斜程度不一样) 如何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 讲授新课1、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当直线I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 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I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 叫做直线I 的倾斜角。

例题:最后在黑板上用尺子依照定义说法比画出倾斜角将直线倾斜角的可能情况显示出来(共四种情况:平行于 x 轴,经过一、三象限,垂直于 x 轴,经过二、四象限)注意:(1)直线的向上方向;(2) x 轴的正方向;(3)倾斜角范围是[0 ,180 )。

练习:下列三个图中所指的角是不是直线的倾斜角?第三章第1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1课时)命制:王露 校对:高一数学组 审核:刘金琼过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条直线都有一个确定的倾斜角 ,且倾斜程度相同的直线,其倾斜角相等;倾斜程度不同的直线,其倾斜角不相等。

因此,我们可用倾斜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

2.斜率的概念:一条直线的倾斜角 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斜率的定义:k tan说明:(1)当倾斜角是90°时,斜率不存在,并不是直线不存在;(2)所有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是所有直线都有斜率; 例:倾斜角 45,求直线斜率。

解: k tan451变式练习:书P86,练习第1题过渡:我们知道两点也可用确定一条直线,任何用两点坐标表示直线斜率了 ?3.用两点的坐标表示斜率: 经过两点卩!(x x , yj, p 2(x 2, y 2)的直线斜率为k --x 2 捲 思考:当直线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时,上述结论还成立吗?(如图12)说明:(1 )两点式斜率公式中 x 1 x 2,当x-i x 2时,直线与x 轴垂直,斜率不存在 (2)当y 1y 时,直线与x 轴平行,斜率为0.例:知A (3 , 2), B (-4 , 1), C (0, -1 ),求直线AB BC CA 的斜率,并判断这些直线的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变式练习:书P86,练习第2, 3题例:直线的斜率为 k ,倾斜角为a,若VaV ,贝U k 的范围()例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经过原点且斜率分别为1, -1,和2的直线。

变式练习:书P86,练习第4题4. 课堂小结:(1) 确定直线的条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或一点加斜率确定一条直线; (2) 直线的倾斜角(定义,范围); (3)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与斜率,两点坐标表示斜率) 。

5. 课堂检测: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出过点A(1,0)倾斜角为30的直线L,将其绕A 点逆时针旋转80所得直线m 的倾斜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绕A 点顺时针旋 转40所得直线n 的倾斜角 _________ 绕A 点逆时针旋转160所得直线a 的倾斜角 __________2.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 a ,若Sin a =,求此直线的斜率。

3. 在x 轴上有一点P 与Q( 2,)倾斜角为150°,求点P 坐标。

4. 已知直线y =x sin 0 -1,求该直线倾斜角范围。

6. 课后作业:A. (-1 , 1)B.(-s, -1 )U( 1, +s) C.[-1, 1]D. (- s, -1] U [1 , +s)变式练习:设直线的斜率为k ,倾斜角为a,若-1<k<1,贝U a 的取值范围是A.(-,)B.C. (0,)U(, )D.必做题:书P89, A组第1,2,3,4 题选做题:书P90, B组第5,6题§ 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会运用条件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能运用条件确定两平行或垂直直线的方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条件的讨论,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概括能力,让学生了解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直线平行与垂直位置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与掌握两条之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条件2)教学难点:两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两直线平行与垂直情况的讨论 三:课时计划:1课时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1、 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2、 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关系确定两条直线斜率的关系(一) 课题导入:书P87,例3 (直线平行的判定) 变式练习: 判断下列直线11与12是否平行: (1) l 1 经过点 A (-1 , -2 ), B (2,1 ) ,l 2 经过点 M( 3,4 ) , N (-1 , -1 );(2) h 的斜率为 1, l 2 经过点 A (1,1 ) , B (2,2 );(3)l 1 经过点 A (0,1 ) , B ( 1,0 ) , l 2 经过点 M (-1,3 ) , N (2,0 );(4) h 经过点 A (-3,2 ), B (-3,10 ) , l 2 经过点 M( 5, -2 ) , N (5,5 ) 例4 (直线平行的应用) 1变式练习:若A (-2,3 ), B (3, -2 ), C( -,m)三点共线,求m 的值。

22 .两条直线垂直: (1) 当两直线的斜率都存在时: k 1 k 2 l 1 12(2)当两直线中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 k 1不存在,k 2 0或k 2不存在,k 1 0 h I 2书P88,例5 (直线垂直的判定) 变式练习:1. 判断下列直线l 1与l 2是否垂直:(1) h 经过点 A (-1 , -2 ) , B (2,1 ) , l 2 经过点 M( -2 , -1 ), N (2,1 ); (2) h 的斜率为-10, l 2 经过点 A (10,2 ) , B (20,3 );(3) h 经过点 A ( 3 , 4), B (3,10 ) , l 2 经过点 M (-10,40 ) , N (10,40 )。

变式练习2: P89练习第1题, 3. 平行垂直的综合应用:a 11例题:已知A (1, ), B (0, -) , C (2-2a ) ,D(-a,0),当a 为何值时,直线 AB 和直线CD33(1)平行? ( 2)垂直? 变式练习:书P89练习第2题 例题:书P88,例6 (直线垂直的应用)变式练习:已知四边形 ABCD 的顶点为A (2, 2+2 罷),B(-2,2),C(0, 2-2 J 2 ) , D (4,2 ),求证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己知直线h 过点A(0,0)、B(2,-1),能在同一个坐标系内画出这三条直线 (1) 直线丨2过点C(4,2) 、D(2,-2),直线丨3过点M(3,-5) ,并根据图形判断三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吗、N(-5,-1),你?它们的斜率之间又有什么关系(2) I 1//I 3 , l 2 l 1 , l 2 l1 ,k2 2, k3 2 k 1(3) k 1 k 3, k 1 ? k 2k 1 ?k 3讲授新课(二) 1 •两条直线平行:(1)当两直线的斜率都存在时:k 1k2l 1 〃12h 与12重(2)当两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时:90&和k 2都不存在l 1//l 2 h 与l 2重合方法1两组平行,一组垂直;方法2:三组垂直4 •课堂小结:(1) 两直线平行垂直的判定(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2) 两直线平行垂直的应用。

5 •课堂检测:书P89:B组第1,2 , 5题。

6 •课后作业:必做题:书P89,A组7,8,9题,选做题:书P89, B组8题(1)知识与技能:根据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和斜截式) ,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代数方程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路,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数形转化的能力;体会数与形的统一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的推导及运用;(2)教学难点:直线与方程对应关系的说明. 三:课时计划:1课时四、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斜截式及其应用条件;2、了解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一)课题导入:当给定斜率时,我们能得到一组互相平行的直线;当给定一点时,能得到一簇有公共点的直线。

如果给定直线是点和直线的斜率,那么直线是确定的,也是唯一的,怎样把这条确定的直线用方程刻画出来呢?(二) 讲授新课 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已知直线I 经过点P o (x 。

,y 。

),且斜率为k 的直线I 的方程:y y k (x x 。

) 公式推导:设点 P (x,y )是直线I 上的任意一点,可以得到,当X X 。

时,k -―,即y y 0 k (x x 0)x X 。

问题:当x x 。

时,斜率k 不存在,任何表达其直线方程呢?说明:(1) 经过点P (x °,y 。

)且平行于x 轴(即平行于y 轴)的直线方程:x x 。

; y 轴所在直线方程 x 0 ; (2) 经过点卩仪。

,丫。

)且平行于y 轴(即平行于x 轴)的直线方程:y 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