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艺术资源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民间艺术资源调查
班级:10国贸3班姓名:苏航学号:1031050324
【内容摘要】民间艺术是一种最能反应一个民族和地方文化特征的非物质遗产。
当今社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正濒临灭绝,这敲响了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警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鼓词南戏瓯绣保护
温州是我的家乡,她有着千年的历史。
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养育了聪慧、勤劳的温州人,也孕育出了各种优秀的民间艺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家乡的文化遗产,甚至有些孩子从小在外读书,竟然连温州话都听不懂。
本调查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温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些珍贵的文化濒临灭绝之前,敲响保护他们的警钟。
一、列举典型的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1.鼓词入遗:留住民间文化的根
新华网浙江频道1月18日电2006年5月20日,对于瑞安鼓词来说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
这一天,国务院正式向社会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瑞安鼓词榜上有名。
温州瑞安市素有“鼓词之乡”的美誉。
作为瑞安土生土长的传统曲艺形式,鼓词在瑞安人民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但是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瑞安鼓词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渐渐失去往日的风光。
2.温州,南戏的发源地
南戏形成于浙江温州一带,温州又称永嘉,故南戏又被叫作“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永嘉戏曲”、“温浙戏文”及“戏文”、“南戏文”、“南词”、“南曲”等。
如宋末元初周密在《癸辛杂识别集》卷上说,温州乐清人把僧人祖杰的恶劣行径“撰为戏文,以广其事。
3.瓯绣,心灵手巧的温州人
瓯绣是温州地区的刺绣,为传统工艺的结晶,有浙江工艺“三雕一绣”之誉。
是我国六大名绣之一。
早在唐宋,民间刺绣即遍及千家万户,绣品多为鞋面、枕头、帐檐、寿屏、神袍之类。
1853年(清咸丰三年),温州首设专业绣铺,20世纪20年代,各绣庄请画师绘画,增加刺绣品种,逐渐向装饰品和欣赏品发展,并出口欧美及南洋各地。
近年来瓯绣厂有佳作多次获奖,被选为国家级礼品,人选中国工艺美术名家展及出国展览。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是温州瑞安人,故对高中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接受调查共100人,平均年龄20岁,学历均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
2.方法:采用网上分发调查问卷的方法,通过QQ或EMAIL等让身处各地的同学网上答卷。
问卷旨在了解作为温州人的他们在过去的20年中,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民间艺术及其了解情况。
3.资料处理:采用人工统计和整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模糊。
我们是90后,大多数人表示只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到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部分文科同学表示,在高中历史课本上学过。
可见,我们这一代对民间的非物质文化的了解甚浅,即使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网络化时代,也很少去关注这些即将灭绝的文化。
2.知道瑞安鼓词“入遗”的消息,但丝毫不感兴趣。
瑞安的鼓词有悠久的历史,在温州当地也是广为传唱的,但作为瑞安人,只有少数同学表示听过,对鼓词这门艺术感兴趣的更是少之又少。
可见,民间艺术与当代的青少年的审美之间存在较大的代沟,是教育出了问题还是古老的文化艺术的先进性存在问题呢?
3.对于当地有实体存在的物质文化遗产,大家都表示比较了解。
因为像藏书楼之类的历史文化遗产,从小学开始就经常接触,通过春游、看展览的形式,知道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性,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甚少,保护意识也相对比较薄弱。
由此形成了“重物质文化,轻非物质文化”的社会风气。
四、结论、建议与措施
1.民间艺术资源濒临灭绝,是谁的过错?
民间艺术的根在民间。
随着城市改造、乡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直接导致了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农耕文化迅速瓦解。
而错位的乡村旅游开发更是抹杀民间艺术的凶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青年一代崇尚现代文明,对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逐渐失去兴趣,不愿学习继承。
而一些掌握传统技艺的人年事渐高,有的已经去世,使一些传统技艺或民间艺术形式濒临失传甚至灭绝的危险;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许多外国人借商贸、旅游、学术交流之机进入我国民族地区,大量采集、收购、无偿记录和使用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形成了一股变相文化掠夺的浪潮,造成了文化资源的大量流失。
2.面对非物质文化的逐渐消逝,我们应当如何挽留呢?
(1)民间文化遗产的记录、整理、保存、传承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必须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和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这需要充足的经费作为保障。
由于经费不足,保管民间文化资料的设施落后、设备陈旧,有关部门的整理、研究和抢救工作难以开展—大量民族民间文化实物和资料散落于民间,得不到收集,这导致了民间艺术的失传。
(2)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立法应该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民族民间艺术保护立法工作急需跟上,民族民间艺术保护的立法是一个系统工程,制定《民族民间艺术保护法》时,必须注意与相关法律的衔接,最终形成完备、严谨、实用的民族民间艺术保护法律体系。
(3)青少年一代如何才能对这些古老的艺术产生兴趣呢?我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一条出路。
建立民间艺术数据库,明确各项量化指标。
对濒危艺术先采取强制措施甚至非常措施进行倾斜性保护,形成一定的社会根基之后,再改用一般激励机制;对亲和力较低的艺术形式,采取精英化策略,不求雅俗共赏,但求一技惊人;对各项艺术进行市场评估,以国际化的战略眼光,充分发掘市场潜力,不断开拓艺术品的国内外市场;用现代科技来包装
传统艺术,用现代媒体技术来宣传和推广传统艺术,提高艺术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其附加值,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将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组合和改造,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以迎合大众的需求。
(4)我们自己要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主动地去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
民间艺术来自于民间,那就有必要让民间艺术走向大众,让大众了解它。
艺术要让人认识、了解,才能激发抢救和继承的历史感和责任感,让社会对传承者有认同感、自豪感。
参考文献:
[1]你了解瑞安鼓词吗 [J].温州日报,2007,8,20.
[2]温州鼓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J].温州日报200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