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科学课前有效预习的指导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科学课前有效预习的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18-09-25T11:31:41.97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5月上作者:郑能连[导读]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有效开展科学课程预习活动的的策略。

摘要: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有效开展科学课程预习活动的的策略。

关键词:课前预习;初中科学;指导策略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真正意义上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通过有效预习,能够强化学习动机、掌握自学技能、提高自学能力,真正达到科学课程教学的大目标。教师通过学生的有效预习作业反馈,可以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捕捉到课堂教学设计的灵感,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力求“以学定教”,从而使课堂教学有效、灵动,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精心组织学生预习,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启发、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预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

一、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

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最好是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如学习七(上)科学《物质的构成》前笔者布置了三个题目:1.金秋十月,校园内的桂花盛开,我们坐在教室里就能闻到桂花的香气,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话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吗?学生带着问题读一遍比不带着问题读五遍,效果还要好。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好了。课后学生反映,有了以上预习的目标及内容后,学生就有了有效预习的总方向,才能为教师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奠定基础。二、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

学生预习时,除找到重点、难点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例如学生在预习《测定物质的密度》时,可以自己主动提出以下问题与同学探讨:实验原理是什么、计算公式怎样、需要什么仪器、合适的实验步骤如何等。学生在预习中自主建构知识,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简图,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列出简要提纲,巩固预习成果。

三、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

在科学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预习一般按泛读、细读、精读这一模式展开。泛读,即理解大意;细读,要求学生逐句、逐段、逐节地阅读,把握所学内容的内涵、外延及相关知识间的联系;精读,要仔细思考教材字里行间渗透的知识要点,记下疑点、难点和关键点。因此笔者列出“看一看、划一划、试一试、想一想”几个预习步骤,要求学生按照此步骤去完成预习作业。

例如,溶解度的定义为:“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阅读时,教师可提示形成这一概念的条件(在一定温度下)、标准(100克溶剂)、状态(饱和状态)、单位(克),让学生认真推敲定义中重要的字词,并在其下面加上着重号。教师还应该经常提醒学生不能着眼于随便“过一遍”,反对不动脑筋、不进行思考,经过思考仍不懂也不要紧,在不懂的地方作好标记,待教师一讲就会豁然开朗。

四、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1.严格把好检查关。对于课内预习的,教师可以采取全面“粗查”与部分“细查”相结合的方法。所谓全面“粗查”,指教师“走马观花”一遍,看学生预习与否——预习后是否做标记,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努力让每个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使预习作业有效。所谓部分“细查”,指每次有代表性地提问部分学生,请他们读出预习中出现的1-2个问题或讲出1-2个自己理解的小细节内容,或由教师提出简易的小问题让学生试着回答。学生回答正确,说明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没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解决,从而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如果课外预习没有预习本的,可以检查书本上的预习记号;有了预习本后,教师要认真批改。当然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设计的环节,让学生大胆提问,自主讨论,解决不了的预习问题教师再作提示解决,让学生享受预习可以成功解决问题的快感。

2.褒扬激励优秀的预习作业。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变量,及时的、中肯的评价,鼓励性的语言能给予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愉悦。早在1993年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要》这本著作中,就以全部的热情向全社会发出了注重情感教育的呼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专项“预习作业本”,每次作业教师都应认真批改和评价,纠错补漏,定期检查,并根据预习作业的情况在学生的预习作业本上,划定等第:优+、优-、优、良、中、差,在预习本相应处写上“你真棒”“你的发现真有价值”“你的收获真大”“你的分析、感受吸引了我”“你提的问题真令人深思”等等这些激励语,每周一小结,每个单元一大结,定期公布学生的预习作业情况,展览优秀的学生预习作业本。这个过程可以是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地用口头、动作(竖大拇指)褒扬激励,也可以结合预习作业反馈在科学书上打上笑脸、五角星等符号,以资鼓励。作业本上这种无声的交流有时远远大于与学生的一次面谈的教育作用。同时,每次作业的评价等第,也是对学生作业的一种肯定,学生因此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科学的意向和内驱力。

预习虽然非常重要,但绝不能因为有了它而削弱甚至代替教师系统化的讲解,也绝对不能代替实验。如若一味地强调了预习的绝对性,将其凌驾于讲解之上,凌驾于实验之上,势必会造成课堂教学在意义上的缺失,所以必须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学生的预习,教师的备课难度加大了,学生听课的品味提高了,不但要求教师研究教法,而且还要研究学法,真正做到“以学定教”,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因此,教师应该切实提高自身业务修养,以应对学生学习的更高要求。参考文献:

[1]王正丰.初中科学课预习的局限性及对策[J].新课程,2015(2).

[2]申鹭.数学预习的实践与研究[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3(2).

[3]吴茂江.谈科学指导初中生阅读化学课本[J].唐山师专学报,201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