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肩周炎论文
60例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60例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在肩周炎中使用温针灸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使用温针灸对肩周炎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临床治疗情况。
结果:通过针灸治疗,本组60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痊愈,18例患者显效,14例患者有效,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6.6%。
其中针灸时间最短的为2个疗程,针灸时间最长的为4个疗程。
结论:通过温针灸对肩周炎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温针灸;肩周炎;疗效肩关节周围炎在临床医学中又被简称为肩周炎,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肩部疼痛和运动障碍,其在针灸门诊中是非常常见的病症。
本文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使用温针灸对肩周炎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使用温针灸对肩周炎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其中22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45~67岁,平均年龄为53岁;在该60例患者中病程最长的患者为3年,最短的为5d。
1.2诊断方法①在该60例患者中其年龄均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并有外伤史或风、寒、湿邪侵袭史;②患者出现活动痛或肩部疼痛,并白天症状较轻,但到了晚上则出现症状较重,疼痛症状可放射到手指,却没有异样感觉;③肩关节活动受限,尤其是难以上举、外展、内外旋;④出现肩周压痛,特别明显的表现是再肱二头肌腔处;⑤发生肩周肌肉痉挛或出现肌萎缩;⑥x光摄片:肩关节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
2治疗方法2.1主穴:肩贞、肩骼、肩骼、曲池、外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
配穴:若患者受限的是抬肩的时候,需配条口透承山,若受限的是后旋的时候需要配中府。
对于肩背痛的患者给予天宗、大椎穴位针灸,血癖的患者给予隔俞、血海穴位针灸,风寒的患者给予风池、关元穴位针灸,湿重的患者给予阴陵泉穴位针灸。
2.2操作方法:对肩周炎患者均取坐位,常规对穴位进行消毒后,采用指切进针法,在所选穴位将毫针刺入,在行针得气后留针30min。
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及夜间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
传统中医药认为肩周炎的发病与风、寒、湿等致病因素有密切关系,温针灸作为中医药治疗手段之一,在肩周炎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
本文将从病因病机、治疗原理、临床疗效等方面对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及患者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一、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病因病机分析蒙医认为肩周炎病因主要与阴寒、风湿、气滞等因素有关。
在蒙医理论中,人体脏腑经络与自然界的阴阳五行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外界致病因素侵入人体,可致使气血运行受阻,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经络瘀滞、气血不畅,最终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蒙医还强调了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认为情志不畅可致使气机郁滞,最终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蒙医温针灸是蒙古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其治疗原理主要包括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调和气机。
在治疗肩周炎时,蒙医医师会选取相应的穴位,在穴位上施行温针灸疗法,通过热刺激和针刺刺激作用,促进患处的气血畅通,活络扶正,从而达到消除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的治疗效果。
1. 缓解疼痛: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在温针灸时,温热的刺激与针刺的刺激同时作用于患者的穴位部位,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肩关节炎痛,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研究表明,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疼痛缓解效果明显,而且疗效持久。
2. 恢复关节功能: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能够促进肩关节周围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有助于恢复患者肩关节的活动功能。
通过温针灸的治疗,可促进局部的气血畅通,改善肩关节的营养供应,缓解组织炎症反应,从而有助于肩关节的功能恢复。
3. 调节情绪: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还有助于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
根据蒙医理论,情志不畅可导致肩周炎的发生,因此在治疗肩周炎的通过温针灸的温热刺激,有助于促进患者体内气血的平衡,调节情绪状态,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探讨了温针灸的原理和特点、肩周炎的临床表现、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理以及蒙医温针灸在临床中的应用及疗效。
研究表明,温针灸能有效缓解肩周炎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蒙医温针灸具有显著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
温针灸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蒙医温针灸为患者带来了明显的疗效,对于肩周炎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关键词】蒙医、温针灸、肩周炎、临床疗效、治疗方法、机理、应用、疗效、推广、临床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传统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效果有限且易复发。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的迫切需求。
虽然蒙医温针灸在治疗肩周炎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疗效,但其具体治疗机理尚未完全明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机理和临床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其机理,并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温针灸的原理和特点、肩周炎的临床表现,以及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理,我们旨在深入了解该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为蒙医温针灸在治疗肩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以验证其在实际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同时也为相关广大患者提供更多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蒙医温针灸在治疗肩周炎中的应用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
1.3 研究意义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着疗效不佳、复发率高的问题。
寻找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缓解患者疼痛、恢复功能至关重要。
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蒙医温针灸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治疗方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患者常常伴有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备受关注,本文将从疾病特点、治疗原理、临床实践等方面对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一、肩周炎的疾病特点肩周炎是一种以肩关节周围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肩部肌肉和韧带的慢性炎症所致。
肩周炎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患者常常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夜间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疗效有限,容易出现复发。
二、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原理蒙医温针灸是将温针灸和蒙医理论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温针灸是一种传统针灸疗法,利用温针的温热作用和针刺的刺激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
蒙医认为肩周炎是由风寒湿邪侵袭所致,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肩关节失去养分而出现疼痛和功能障碍。
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原理是通过温针的温热作用和针刺的刺激作用来祛除湿邪、活血通络,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三、临床实践1. 治疗方法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主要包括经穴灸、温灸、针刺等治疗技术。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进行温灸和针刺,达到祛风散寒、通经活络、舒筋活血的治疗效果。
2. 疗程安排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程一般为10次一个疗程,每周1-2次,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身条件进行调整。
3. 临床观察经过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患者常常表现为疼痛减轻、活动范围增加、夜间疼痛减轻等症状改善。
临床观察显示,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较为显著,且长期有效。
四、临床疗效分析1. 疼痛缓解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患者的肩部疼痛,经过治疗后,患者常常表现为疼痛减轻、舒缓感增加。
2. 功能改善肩周炎患者常常伴有肩关节功能受限、活动不便的情况,蒙医温针灸可以通过活血通络、舒筋活血的治疗原理,改善肩关节的功能。
温针灸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温针灸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討温针灸法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
方法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两组患者均配合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法治疗肩周炎,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57.5%(23/40)高于对照组的30.0%(1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温针灸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见效快,患者易于接受,同时具有安全可靠、疗程短等诸多优点,值得推广应用,临床实用价值较大。
关键词关节周围炎;温针灸法;针刺;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是由于慢性损伤性造成肩周肌、肌腱及关节囊的无菌性炎症,即肩关节周围炎,亦称“五十肩”[1],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功能受限,疼痛、肩部肌肉废用性萎缩,肩关节结构的慢性损伤,主要表现为关节内、外的粘连以及关节粗糙、增生等[2-4],2016年1月~2017年8月4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温针灸法治疗肩周炎,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并均排除结核、骨折、骨肿瘤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运动功能受限,患肩粘连。
观察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58.5岁;其中右肩23例,左肩l7例;病程最长3年,最短4个月;有受寒史者22例,有外伤史者8例,不明原因者10例。
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57.5岁;其中右肩24例,左肩16例;病程最长3年,最短6个月;有受寒史者20例,有外伤史者8例,不明原因者11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5]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在三角肌前后缘、肱二头肌长肌腱沟部、冈上肌附着处有不同程度的压痛;活动时及夜间肩关节疼痛加重,以肩关节前、后、外方为主,有时向颈部或前臂放射;除外其他肩关节疾病;肩部X线检查早期无特殊发现,晚期大结节处有密度增高阴影、骨质疏松。
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一、蒙医温针灸的理论基础蒙医温针灸是蒙古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蒙古族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蒙古族传统医学理论和蒙古族医疗文化。
蒙古族传统医学理论主要包括“金刚巴拉”、“巴图”、“拣宁”和“五行”等理论,其中“金刚巴拉”是蒙古族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认为人体的经脉、穴位和腧穴是人体生命力的通道。
蒙古族医疗文化则是蒙古族长期实践积累的医疗经验和医疗传统,包括针灸、推拿、草药疗法等。
二、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制1. 温针灸可以舒筋活络蒙医温针灸在治疗肩周炎时,通过在患处穴位进行温针灸的操作,可以舒筋活络,舒展筋膜组织,促进气血流通,消除炎症,从而缓解肩关节疼痛和肌肉萎缩的症状。
2. 温针灸可以调和气血蒙医温针灸在治疗肩周炎时,可以通过调和气血,促进体内气血的平衡,改善肩关节周围组织的营养供应,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退,从而减轻肩周炎的症状。
3. 温针灸可以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蒙医温针灸在治疗肩周炎时,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身心状态,改善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利于患者对疾病的康复。
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穴位选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常用穴位主要包括肩部的天宗穴、肩井穴、肩髎穴、肩髎穴、肩贞穴等,以及与肩部疼痛相关的经穴和络穴,如手太阴肺经的经穴和络穴。
2. 治疗方法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主要包括温针、痧灸和经络刮痧。
温针是蒙医温针灸的核心治疗方法,它通过用热的温针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舒筋活络,改善炎症,达到治疗肩周炎的目的。
3. 配合药物在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一些蒙古传统草药,如蒙古小蓬蓬、巴氏脂酯等药物,配合针灸治疗,以加强治疗效果。
经过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蒙医温针灸在治疗肩周炎方面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
1. 缓解疼痛蒙医温针灸可以通过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的方式,缓解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研究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療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1)观察组临床治愈17例,显效9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治愈8例,显效6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63.3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 AS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2周、4周后差异明显增大(P<0.05,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给予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氯灭酸、芬必得等解热镇痛类药物口服,在痛点局部皮肤进行封闭治疗,常用封闭药物为1%~2%利多卡因5~15ml加泼尼松龙1~3ml、维生素B11ml。
通常每隔5~7d注射1次,可注射2~3次。
1.2.2观察组均采用温针灸法。
选穴:主穴有肩臑、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配穴为上臂疼痛配臂臑、手五里穴,肩背疼痛配天宗穴。
操作:患者取正坐位,常规消毒,毫针刺得气后,在所有针刺穴位处均用2cm长的艾条套在针柄上,在近穴端点燃,至艾条完全燃尽,如患者穴位局部温热感不够,还可在毫针完全冷却后再于针柄上置艾条续灸,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度。
每日1次,以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配合肩关节的功能锻炼。
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后比较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部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功能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对不同时间肩部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记录。
1.4 疗效评价标准临床治愈:患者治疗后肩部疼痛感完全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正常,患者可正常生活;显效:患者治疗后肩部疼痛感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基本正常,基本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有效:患者治疗后肩部时有疼痛,但程度有所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有所改善;无效:肩部疼痛及功能状况基本无改善甚至加重。
温针灸“解冻”肩周炎
温针灸“解冻”肩周炎目的:探索肩周炎的临床治疗疗效。
方法:临床上用温针和普通针刺对比来验证疗效。
结果:温针总有效率达92.5%.效果良好。
结论:温针灸简单,效良。
标签:肩周炎;温针灸五十肩又称肩周炎,医学名称为粘黏性肩关节囊炎.顾名思义,这是一种肩部软组织及关节囊等受损之通称,较易发生在五十岁左右的人,且女多于男,左多于右,越来越多人不到50岁就受此困扰,可能由于某次用力过猛或动作失当,因而引起内部组织受伤,粘连,日积月累,终于造成整个关节囊都受影响。
病人感到肩关节的活动受限,日常生活活动困难,举不高或转不顺,严重的甚至无法用手洗脸,梳头拉拉链等,多数人会合并酸痛,甚至经常因压到患侧肩膀而痛得晚上睡不着觉。
肩周炎虽然在左右两肩都有机会发生,但同时发生在两肩的情况却很少。
症状初期,大多数病人都会觉得静止时比活动时痛,晚上睡觉比白天工作时痛。
起先这种疼痛时好时坏,也不影响生活起居或工作,但经过一两个月后,患侧肩关节的活动度开始出现受到限制的情况。
一旦患侧肩关节的活动到某个角度时,病人肩膀便出现剧痛,这种疼痛可以顺着肩部往上放射到颈部,或可能沿着上臂痛到肘部。
病人若不动或活动不超过这个限制,便不致引起太大疼痛,所以大都尽量不去活动肩关节,或者减少活动。
然而,减少活动又会使肩关节的活动限制愈来愈厉害,如此这般的恶性循环,迫使病人的生活起居,开始出现明显的障碍。
较常见的情形,如患侧的手无法伸到背部或伸进臀部的口袋,女性则无法拉扣后面开口的裙子拉链。
原本抬手梳理头发都有困难,最后连持筷端碗都有问题,睡眠时,若一翻身压到患侧,就会引起剧痛而无法安眠……等等的苦状,无法尽述。
如前所述,肩周炎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得肩关节活动减少,造成肩关节囊粘连和疼痛;又因疼痛而减少活动,进而粘连更严重,使肩关节的活动限制愈来愈厉害,不知不觉落入恶性循环。
因此,解开这个枷锁的第一步,就是在医疗人员的治疗下,自己也积极增加肩关节运动。
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1. 温针灸的治疗原理温针灸是一种结合了蒙古传统医学和中医经络学理论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在患处穴位周围使用专门的蒙古药材加热,使药性渗透到经络和穴位中,然后进行针灸处理。
这种温针灸疗法具有温经散寒、疏风通络、祛湿止痛的作用,可以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促进组织修复,缓解患处疼痛和炎症,达到治疗肩周炎的目的。
2. 临床疗效观察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较为显著。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肌肉力量明显增强。
一项针灸对照研究发现,采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西医治疗和针灸治疗,而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3. 治疗经验总结根据临床经验的总结,温针灸疗法在治疗肩周炎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温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和筋膜的痉挛,减轻疼痛和肿胀。
温针灸疗法可以调整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和抵抗力,有利于减少炎症反应和恢复组织功能。
温针灸疗法可以改善肌肉的张力和力量,促进肌肉的修复和增强,有利于改善肩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功能。
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是显著的,为患者带来了明显的生活质量改善。
二、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机制1. 温药温气作为蒙医温针灸的核心技术,温针灸通过温补药物的温热作用,在治疗部位产生热烫感,使局部皮肤毛孔扩张,药性渗透到经络和穴位中,达到温经散寒、疏风通络、祛湿止痛的作用。
药性的渗透和穴位的刺激可以激活局部组织的自愈能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和代谢,有利于减轻炎症和疼痛。
2. 调理气血在治疗肩周炎过程中,温针灸的穴位选择和刺激技法可以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激活气血,促进局部气血的流通。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整经络的气血流动情况,消除气滞、血瘀、痰湿等病邪,达到疏通经络、益气通血、疏散湿热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和自愈能力。
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中医认为,肩周炎是由于寒湿邪气侵入肩部,使得肩部经络气血不畅,引起疼痛和活动受限。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蒙古医学将其与传统汉医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方法——温针灸。
以下将分析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首先,温针灸能够改善疼痛。
蒙医认为,肩周炎的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这是因为湿气阻滞了经络,导致气血不畅。
而温针灸可以通过温热效应,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经络阻塞,从而缓解肩部疼痛。
此外,针灸还能通过刺激穴位释放内源性荷尔蒙,例如内啡肽和脑啡肽等,这些物质能够减轻疼痛感受和降低炎症反应,从而更好地缓解肩周炎的疼痛。
其次,温针灸能够增强免疫力。
实验研究表明,针灸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细胞,如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此外,针灸还能够调节自身免疫系统,减轻免疫系统对身体自身组织的攻击,从而减缓肩周炎的炎症反应。
第三,温针灸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蒙医认为,肩周炎是由于气滞血瘀导致的,而温针灸具有温热效应,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通过温热效应,针灸能够扩张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同时也促进气血的运行,避免经络阻滞,从而减轻肩周炎症状。
总的来说,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与传统汉医针灸相比,其优势在于温热效应,能够更好地消除经络阻塞,缓解疼痛症状。
因此,对于肩周炎病人,如能选择温针灸治疗,则可望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应用与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应用与症状改善情况分析摘要:肩周炎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项疾病,其在发病过程中严重时不仅会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对患者身心健康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经过研究发现,这一疾病发病期比较集中在中老年群体中,并且患者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大部分患者会选择通过针灸治疗的方式缓解病症。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后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进行研究,期对肩周炎患者科学选择治疗方式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温针灸;肩周炎;治疗方式;研究中医认为人们患有肩周炎这一疾病与人们身体劳动有直接关系,病情这一疾病产生与患者身体素质有直接关系,如气血不足、体内湿气严重、创伤劳动损伤等都是患有肩周炎疾病的主要原因。
在医护人员对这一疾病进行治疗时,其治疗方式比较多,虽然每一种治疗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但由于这一疾病复发率比较高,因此其对患者正常生活影响也比较大。
温针灸疗法是这一疾病治疗中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其对患者病情缓解作用较为明显。
一、肩周炎肩周炎也常被临床研究人员称作为“凝肩、五十肩”,其主要发病部位在患者的肩部。
在发病过程中,受病情严重程度影响,患者身体不适感也会有明显不同[1]。
比如,对于肩周炎病症比较轻的患者,在发病时,患者会感觉到肩周附近酸痛,有不适感。
但是,如果是患病严重患者,患者的肩部会十分疼痛,肩部无法正常活动,手臂太高比较困难,同时患者的颈椎与脑部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也可能会三角肌的萎缩这一疾病。
这一疾病在初期产生时,基本不会引起患者注意,但是随着患者肩周劳动量逐渐增加,患者的肩周病严重程度也会增加。
肩周炎主要发病特点是关节疼痛、活动困难,这一疾病在体力劳动较多的中年人群中较为常见,根据调查发现,这一疾病发病年龄会在五十岁左右中年人群中,女性发病率要比男性高。
1.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方式与改善状况在临床相关人员对肩周炎这一疾病进行治疗时,大部分医护人员都会选择传统温针灸治疗这一疾病。
选择这一治疗方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与电针治疗的效果比较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与电针治疗的效果比较目的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方法对我院诊断为肩周炎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
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电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warm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cupping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Methods 62 patients of our hospital diagnosed as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1 cases each.Temperature control group adopts the electric acupunctur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Using warm acupuncture treatment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clinical cur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upping therapy,worth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Needle warming moxibustion;Electroacupuncture;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以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为主要表现,夜间加重,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肩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1]。
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一、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原理蒙医温针灸是一种蒙古族传统的针灸疗法,其治疗原理主要包括温经通络、活血止痛、调整气血等。
针对肩周炎患者的病情特点,采用蒙医温针灸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舒筋活络、温通络气、活血止痛的效果,从而达到治疗肩周炎的目的。
二、临床研究资料在对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资料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关治疗效果的数据。
在一项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选取了100例肩周炎患者,其中50例采用蒙医温针灸治疗,50例采用传统中医针灸治疗。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疼痛指数、生活质量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蒙医温针灸治疗组的改善幅度更大,且治疗后的症状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针灸治疗组。
1. 镇痛效果显著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最显著效果是镇痛。
蒙医温针灸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使气血畅通,舒筋活络,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在临床治疗中,病患通常会在治疗后感到疼痛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2.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蒙医温针灸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从而有利于肩周炎患部的炎症消退和损伤修复。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以感受到局部冰冷、麻木的症状逐渐改善,肩部活动度也明显增加。
3. 促进肩部功能恢复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能够促进肩部功能的恢复。
对于因肩周炎引起的肩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和力量减退等症状,蒙医温针灸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缓解痉挛和肌肉萎缩,从而促进肩部功能的恢复。
四、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 由专业医师进行治疗蒙医温针灸属于专业中医疗法,治疗前需要确保接受治疗的医师具有专业的技术和执业资格。
患者在接受蒙医温针灸治疗时,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并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 注意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蒙医温针灸治疗需要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相对舒适的状态,避免因痛苦或不适而影响治疗的效果。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随时告知医师自己的感受,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反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注意休息和锻炼结合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和锻炼的结合。
探讨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和功能的影响
探讨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和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肩周炎采用肩三针温针灸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4月—2019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肩周炎患者78例,采用随机电脑排序法的形式将其平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为39例。
参照组行肩三针针灸治疗,试验组行肩三针温针灸,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疼痛程度和疼痛强度的变化以及治疗之后两组肩关节活动度。
结果:治疗之前,两组疼痛程度和疼痛强度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试验组的疼痛程度和疼痛强度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有差异(P<0.05);试验组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内旋均比参照组理想,P值<0.05。
结论:对于肩周炎患者而言,实施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能够缓解疼痛,提高关节的活动度。
【关键词】肩周炎;肩三针温针灸;肩关节活动;功能肩周炎是患者的肩关节囊和四周的韧带,滑囊和肌腱出现慢性特异性炎症,患者会出现肩部多个方向出现活动障碍,在夜间障碍会更明显,疼痛也较为显著,随着病情的发展,生活无法自理。
温针灸是将针刺和艾灸进行联合治疗的一种方式,能够温通经脉,活血行气,治疗效果显著。
本文通过对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肩周炎患者78例进行分析,评定其采用肩三针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和功能的影响。
1基础资料和方法1.1 基础资料将我院于2018年4月—2019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肩周炎患者78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采用随机电脑排序法的形式平分为试验组(n=39)和参照组(n=39)。
其中参照组年龄最大74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在(55.10±4.30)岁;试验组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41岁,平均年龄在(55.82±4.60)岁,对比两组患者年龄、平均年龄等基础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参照组行肩三针针灸[1],即选择患者的肩峰下凹陷处的位置作为肩一针,在肩一针前方大约2寸的位置作为肩二针,将肩一针之后方大约2寸作为肩三针。
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肩周炎是一个常见的疾病,一般指肩部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僵硬、肌力减退等症状的疾病。
目前,蒙医温针灸已经成为治疗肩周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并且已经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蒙医认为,肩周炎主要是因为“寒湿”、“气滞”等病因导致的。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式,可以调整体内“气血”,提高身体免疫力,使身体充满活力。
针灸在治疗肩周炎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通过针刺,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从而改变机体内环境和组织的功能状态,以达到改善症状、促进病理生理正常化的效果。
与传统针灸的不同之处,在于蒙医温针灸主要是将针灸与温热疗法相结合,可以加速经络和穴位的温度升高,增强针刺的刺激效果,提高治疗的效果。
同时,温针灸还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人体脏腑功能,改善机体内环境,促进自身康复能力。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蒙医温针灸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从而恢复肩部活动的能力。
此外,蒙医温针灸还可以缩短肩周炎的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成本,减少康复过程中的风险。
总之,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在临床上已经被证明具有很好的疗效,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疼痛,减轻肩部僵硬感,还可以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在选择治疗肩周炎时,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蒙医温针灸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论文肩周炎论文-针灸治疗肩周炎吗
针灸治疗论文肩周炎论文温针灸治疗肩周炎56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4例肩周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针刺与艾灸相结舍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TDP照射的方法治疗。
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每疗程10 d)观察疗效:治疗组治愈43例,显效8例,有效5例,愈显率90.2%,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4例,有效5例,愈显率82.2%,总有效率为100%。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肩周炎温针灸临床观察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肩凝症”,是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本病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及外伤劳损有关。
采用温针灸治疗本病54例,疗效好,疗程短,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4例均系门诊病例,男56例,女28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4岁;病程最短4d,最长3年;发病部位:左肩39例,右肩45例。
在治疗过程中将8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类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2)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3)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 治疗方法1.3.1治疗组以肩髃、肩贞、肩髎、臂臑为主穴;曲池、天宗、手三里、外关、条口穴(距足三里5寸,胫骨前缘外侧一指宽处)为配穴,并结合循经取穴和同名经取穴的原则。
如肩峰处有压痛点或后伸肩痛,活动困难时,以太阴经为主,取手、足太阴经穴,先刺阴陵泉,再刺尺泽、太渊、肩髃、曲池、合谷、天宗等穴。
针灸治疗肩周炎论文推拿治疗肩周炎论文: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例
针灸治疗肩周炎论文推拿治疗肩周炎论文: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例关键词: 针灸;推拿;肩周炎;疗效观察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是以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1]。
肩主要见于中老年患者,严重影响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及生活质量。
本科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该病60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本科近3年门诊患者,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42岁;有外伤史者6例;病程最长者6个月,最短者7 d。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所有病例均有肩部疼痛,以夜间为甚,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局部压痛;X线检查无骨、关节病变,均符合肩周炎的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2·1针灸治疗取穴:患侧肩髃、肩贞、肩前、臂臑,双侧曲池、合谷、血海、阳陵泉。
针灸方法: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每5 min行针1次,平补平泻,虚、寒证者加艾条温灸。
2·2推拿治疗针灸结束后对肩关节局部先施以揉法,手法以轻为宜,时间3~5 min;继用拿、捏法,手法稍重,时间3~5min;再用运动关节法,作肩关节各个方向被动运动,幅度逐渐增加,力量由小到大,以患者疼痛能耐受为度,时间5~8 min;最后以搓、抖法结束,手法轻柔,时间2~3 min。
针灸推拿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 d。
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3·2治疗结果1个疗程治愈者17例,2个疗程治愈者30例,3个疗程治愈者7例,好转6例。
4典型病例李某,男,56岁,于2008年5月16日初诊。
左肩部疼痛伴功能障碍1月。
1月前出现左肩部疼痛不适,逐渐出现左肩功能受限,自行贴“麝香壮骨膏”无效,病情逐渐加重。
温针灸联合推拿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温针灸联合推拿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摘要】急性期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常表现为疼痛和功能受限。
温针灸和推拿是传统中医疗法中常用的治疗手段。
本研究旨在探讨温针灸联合推拿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温针灸通过促进气血运行,祛风散寒的作用来缓解炎症和疼痛。
推拿则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肌肉松弛,帮助肩关节功能恢复。
联合治疗可以互补优势,提高疗效。
临床研究设计将采用对照组实验,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明确温针灸联合推拿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和关节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温针灸,推拿,急性期肩周炎,疼痛程度,关节功能,联合治疗,临床研究,临床疗效观察,临床前景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肩周炎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目前,治疗肩周炎的方法较多,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针灸推拿等,然而疗效不尽如人意,临床上仍存在许多患者治疗后疼痛难以缓解,关节功能不能有效恢复的情况。
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
温针灸和推拿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常用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温针灸是将温针灸具有针灸和灸疗的特点,通过温针的温热作用和灸疗的热力刺激,刺激患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推拿则是以手法的按摩、拍打、揉捏等手法对患者的局部进行刺激,通过调理经络、疏通气血,促进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可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和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温针灸联合推拿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通过分析温针灸与推拿的作用机制,探讨其联合治疗的优势。
应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与可行性研究
应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与可行性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应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与可行性。
方法此课题挑选的48例肩周炎患者均是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纳入,由不同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24例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干预组24例应用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和肩周疼痛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VAS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肩周炎患者应用温针灸治疗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减轻患者肩周疼痛感,能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可行性较高。
关键词: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可行性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的肩关节周围炎,中医学将其归属到“五十肩”、“漏肩风”等范畴,主要是发生在肩关节以及周围肌腱、滑囊、韧带等软组织的炎症反应,具有急性发作、退行性、局部无菌性等特点,发病后通常伴随着肩关节功能障碍、肩周疼痛等症状,为了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需要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而温针灸治疗是近几年中医学治疗肩周炎较常用的方法之一[1]。
此课题选取的48例肩周炎患者,研究应用温针灸治疗的效果与可行性,具体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此课题挑选的48例肩周炎患者均是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纳入,由不同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4例,两组患者病情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肩周炎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其他关节疾病、颈椎病、精神系统异常者;病程分布4个月—3年,均值(1.98±0.46)年;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区间39—69岁,平均(52.15±3.52)岁[2]。
两组患者在疼痛程度、炎症反应等一般资料上无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即为患者提供芬必得、阿司匹林等镇痛药物,对疼痛部位皮肤进行封闭治疗,封闭药物主要为1—3ml泼尼松龙、5—15ml的1%--2%利多卡因、11ml维生素B,每隔5—7天,为患者静脉注射1次上述封闭药物,连续注射2—3次;干预组行温针灸治疗,具体内容:选取患者肩髎、肩前、肩骨禺、肩井等作为主要穴位,选取阿是穴、足三里、阳陵泉、合谷、外关、肩贞等作为配穴,之后指导患者采取坐位,针灸前需对患者各穴位皮肤进行消毒,然后采用毫针对选择腧穴进行刺入操作,在得气后,选取1.5cm艾条插在针柄上,同时减除一个长条形的硬纸皮对针灸皮肤进行遮盖,避免艾火灼伤患者皮肤,,之后将艾卷点燃,促使艾卷的热气经针身传送到穴位内,每天针灸1次,置针30分钟,连续针灸10天停止治疗,间隔2天后再行温针灸治疗10天,一直针灸三个10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温针灸的方法,对照组用常规单纯针刺疗法,治疗时间相同,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的差异。
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温针灸可更好地治疗肩周炎。
【关键词】温针灸;针刺疗法;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是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肩关节囊、肩关节周围韧带、肌腱及滑囊)的退行性变和慢性无菌性炎症。
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年龄与肩关节易发生退变的年龄一致),发病率在8.79%,女性稍高于男性。
多为单侧发病,左侧较右侧多见,少数可双侧同时发病。
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很多,例如口服药物治疗、针刺疗法、理疗、封闭等,虽多有效果,但往往难以痊愈,且复发率很高,笔者利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十余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资料来源于医院针灸科门诊病例,共观察病例100例,其中男42例,女58例。
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者37岁。
病程最长者3年余,最短者一周,以1~6个月者居多,共有73例,大于6个月者有27例。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温针灸组)51例,男21例,女30例,平均年龄56岁,其中单侧肩周炎48例,双侧肩周炎3例;对照组
(单纯针刺组)49例,男21例,女28例,平均年龄55岁,单侧肩周炎47例,双侧肩周炎2例。
100例病例中有37例患者做过x 线摄片检查,18例患者做过心电图检查,9例患者于外院做过抗“o”、类风湿因子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情况。
两组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且无论在性别、年龄还是病程上均无明显差异性,故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温针灸组
主穴取肩髃、肩髎、肩贞、曲池、阿是穴。
配穴:手阳明经证者配合谷;手少阳经证者配外关;手太阳经证者配后溪;外邪内侵者配合谷、风池;气血虚弱者配足三里。
操作方法:选主穴为主,适当配用配穴,每次选4~6个穴位。
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毫针刺,针刺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然后留针不动,将艾段套在针柄上(艾段一般长约2cm左右),在艾段的下端(近皮肤处)点燃施灸,直待燃尽,除去灰烬。
每灸一段为一壮,每穴每次可施灸1~3壮,施灸完毕再将针取出。
疗程: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 天。
2.2单纯针刺组
采用单纯针刺的方法治疗。
毫针刺,针刺得气后,留针20 分钟,然后将针取出。
不施灸,但取穴、针刺手法、疗程等均同温针灸组。
3结果
3.1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患肩疼痛消失,肩关节运动恢复正常。
好转:患肩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度增加,功能明显改善。
无效:各种症状无明显改变。
3.2治疗效果
两组均治疗20次,两组治疗效果见下表。
温针灸组有效率为98.0%,单纯针刺组有效率为89.8%,经统计学处理,温针灸组和单纯针刺组两组的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3.3典型病例
患者,男,56岁,教师。
于2009年12月19日初诊。
右肩臂酸痛反复发作一年余,近几日来症情又起,右肩酸痛伴麻木、伸举受限已十日余。
自觉右肩部发凉,痛有定处,得热则减,且疼痛每于夜间加剧,甚时宛如锥刺,不能向患侧侧卧。
否认外伤史。
查右肩背部局部无明显红肿,触之不热,右肩峰附近压痛明显;右肩部活动度为:外展30度、上举50度、内旋0度、外旋10度,后伸时拇指只可触及下腰段第四腰椎附近;舌质暗淡,苔薄白,脉弦。
此乃风寒之邪侵袭,气血阻滞,经络不通所致。
西医诊断为肩周炎,中医诊断为肩痹,治以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用温针灸法,取肩髃、肩髎、肩贞、曲池、阿是穴为主,配合外关、合谷等穴。
每次取六穴,均取右侧,针刺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然后主穴针上施炙艾段二壮,配穴针上施炙艾段一壮,隔天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每次治疗完毕后,嘱咐病人做运动30分钟左右(例如:徒手爬墙,体后拉手、内收外展锻炼等),并要求其注意局部保暖,防止受寒。
治疗四次后患者右肩臂疼痛明显减轻,右肩关节活动度增大,十四次后患肩疼痛基本缓解,右肩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恢复。
为巩固疗效,又继续治疗6次,随访半年未复发。
4分析与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在中医学中属痹证的范畴,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
因患者年龄多在50岁左右,故俗称“五十肩”。
在祖国医学中又称之为“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多因体虚、劳损、风寒湿邪侵袭肩部,使经气不利所致。
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肱二头肌长短肌肿胀,关节滑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及组织渗出。
临床上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酸重、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或加重,患者肩前、肩后及外侧均可有压痛,主动和被动运动受限,日久则抬举困难,不能完成自伸,触头等动作,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
《素问·刺法论篇》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评热病论篇》也提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体会到,凡是慢性病,大多有气血不足,正不胜邪的因素存在。
因而肩周炎无论是虚证还是实证,其实质皆为本虚标实之象,只是因病程长短不一、体质不同而略有偏重,故治疗时不顾其虚,只泻其实,则收效甚微。
从作用机制来说,针刺治疗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近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针刺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渗出物的吸收,降低神经兴奋性,从而达到消炎止痛,
促进病变功能恢复的目的。
而艾灸的作用也早已在《素问?调经论篇》有所提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故相比针刺法而言,灸法具有更为直接的温通经络、驱散寒邪的作用(现代医学证明,灸法可开发腠理,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温针灸是在针刺的基础上结合艾灸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两者的结合。
用于肩周炎的治疗更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是因为祖国医学认为:“气血痹阻,不通则痛”,肩痹多为风寒湿之邪外袭所致。
因寒邪为阴邪,其性收引、凝结,故寒邪所致疼痛多为冷痛(具有遇寒加剧,得温则减的特点),而夜间阴寒更甚,故肩周炎患者的肩痛日轻夜重,常可夜间痛醒,晨起肩关节稍活动后疼痛反可减轻。
笔者正是根据肩周炎的这种种临床表现,总结其发病根源,才选择了温针灸的方法治疗肩周炎。
而实践也证明,温针灸的确能使风寒湿等外邪祛除,气血调和,经络疏通而使肩痹得到舒解,其温阳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远远优于单纯针刺法。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功能锻炼、局部保暖、营养等,对于疗效也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亚丽,孔立红 . 不同次序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上海针灸杂志,2000 ,(6):26.
[2] 陆新华. 针刺加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分析. 上海针灸杂志,2000,(3):30.
[3]徐杰 .艾灸疗法治疗热证举隅.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