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_热交换器基本原理(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将热量由热流体传给冷流体。
有固体壁面,两流体并非同时, 冷流体
热流体
而是轮流与壁面接触。当与热
流体接触,蓄热体接受热量,温
度升高;与冷流体接触,将热量 传给冷流体,蓄热体温度下降,
热流体
冷流体
达到换热目的。 特点:结构简单,可耐高温,
蓄热式换热器示意图
体积庞大,不能完全避免两种流
体的混和。
适于高温气体热量的回收或冷
2 t1
t1
0
(i)
此为壳侧流体温度沿流动方向的微分方程。
为求解此式,引入新变量:
Z = t′1 – t1
(j)
t′1为热流体起始温度,看作常量,(i)式变成:
d2Z dx2
2KS W1
dZ dx
KS W2
2
Z
0
(k)
此为二阶齐次线性常微分方程,设其解为:
Z=emx
(l)
代入式(k)中,则为
<1-2>型热交换器 ψ 的计算
热平衡:W1(t′1 – t″1) =W2(t″2 – t′2) (a)
x=x到x=L段的热平衡:
W1(t′1 – t1) =W2(t2b – t2a) (b)
微元段dx内,设热流体放热量dQ1,冷流体第一 流程吸热量dQ′2,第二流程吸热量dQ″2,则:
dQ1=W1dt1;dQ′2=W2dt2;dQ″2= –W2dt2b
KS M1c1
2t1
t 2
t2
(s)
将式(1.17)、(p)确定的ma、mb及Ma、Mb代入式(s):
expm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1
L
t1
expmb
L
1
ξ
expmb
L
1
ξ
expma
L
2t1
t 2
t 2
(t)
整理得:
ξ
t1
t1
expma expma
L L
expmb expmb
L L
t
1
t1
t
2
t
2
(1.18)
图1.4 错流热交换器
板式
板翅式
管 翅 式
对这种复杂流动,数学推导将非常复杂。 可以在纯逆流的对数平均温差基础上进行 修正,以获得其它流动方式的平均温差。
Δtm = Δtl m,c
系数 称为温差修正系数,它表明流动方
式接近逆流的程度。 Δtl m,c 是给定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布 置成逆流时的平均温差。
内部构造
管壳式换热器的外形
管壳式换热器端部流程安排
多流程焊接式换热器
1 热交换器热计算基本原理
热(力)计算是换热器设计的基础
以间壁式换热器为基础介绍换热器的热(力)计算, 其他形式的换热器计算方法相同。
设计性计算 设计新换热器,确定其面积。但同样大小的传热 面积可采用不同的构造尺寸,而不同的构造尺寸 会影响换热系数,故一般与结构计算交叉进行。
Δt m
W1 2KSL
t1
t1
(w)
由式(u)、(v),得:
2KSL
W1 ξ
ln
t1 t1
t1 t1
t2 t2
t2 t2
ξt1 ξt1
t1 t1
(x)
将式(x)代入式(w),并考虑到:
ξ
1
W1 W2
2
1
t 2 t1
t 2 t1
2
(y)
整理,得到平均温差的公式:
Δt m
ln
关于: =f (P、R)
(1)定义无量纲参数 P 和 R
P
t2 t2 t1 t2
冷流体温升 两流体进口温差
R
t1 t2
t1 t2
热流体温降 冷流体温升
P’ = P · R R’ = 1/R
(2)P的物理意义:冷流体的实际温升与理论所
能达到的最大温升之比(< 1) → 温度效率
(3)R的物理意义:两种流体的热容量之比。
潜热而凝结液化。 7. 再沸器:用于加热已被冷凝的液体,使其再受热
汽化。为蒸馏过程专用设备。
按热量传递方式分:
1. 间壁式换热器(表面式换热器、 t1
间接式换热器) 冷、热流体被固体壁面隔开, 互不接触,热量由热流体通过
热Q
流 体
tw1
壁面传递给冷流体。
形式多样,应用广泛。
适于冷、热流体不允许混和的场合。
t2 (cold) x
顺流
t
t’
t1
t”
t2 x
逆流
1.2 平均温差
对顺、逆流的传热温差分析,作如下假设: 1. 冷热流体的质量流量和比热是常数; 2. 传热系数是常数; 3. 热交换器没有热损失; 4. 换热面沿流动方向的导热量可以忽略不计; 5. 同种流体从进口到出口既无相变也无单相
对流换热。 要计算沿整个换热面的平均温差,首先需要 知道温差随换热面的变化,即 Δtx= f(Fx),然后 再沿整个换热面积进行平均。
x=L时 t1 =t′1 或 Z=0
将其代入式(n)中,可求出待定常数:
Ma Mb
t1 t1expmb L exepxpmt1maLatL1eexxeppxmpmambLLbL
(p)
将式(p)代入(n),则:
Z
t1
t1
t1
t
1
expma L mb expma
x L
expmb expmb
L
L
ma
+:顺流 -:逆流
顺流与逆流的区别:
顺流: Δt t1 t2 Δt t1 t2
逆流:Δt t1 t2 Δt t1 t2
将对数平均温差 写成统一形式 (顺/逆流都适用)
Δtm
Δtmax Δtmin ln Δtmax
Δtmin
算术平均温差
平均温差另一种更为简单的形式是 算术平均温差,即:
校核性计算 针对现有换热器,确定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了解 其在非设计工况下的性能变化,判断其是否能满 足新的工艺要求。
1.1 热计算基本方程
1. 传热方程:
Q = k·F·Δtm
F
Q = 0 k·Δt·dF
2.
热 平
Q M1(i1' i"1 ) M2 (i"2 i'2 )
衡 Q1 M1C1(t"1 t'1 ) M1C1 Δt1
混合式
蓄热式
按两种流体的相对流动方向分: 顺流、逆流、顺逆混合流、交叉流
按用途分:
1. 加热器:用于把流体加热到所需温度,被加热流 体在加热过程中不发生相变。
2. 预热器:用于流体的预热,以提高整套工艺装置 的效率。
3. 过热器:用于加热饱和蒸汽,使其达到过热状态。 4. 冷却器:用于冷却流体,使其达到所需温度。 5. 蒸发器:用于加热液体,使其蒸发汽化。 6. 冷凝器:用于冷却凝结性饱和蒸汽,使其放出
t1
t1
t1 t12
t2 t2
t2 t2 2 t1 t12 t2
t2 2
t1 t1 t2 t2 t1 t12 t2 t2 2
(1.19)
由辅助函数P、R,将上式(1.19)改写成:
Δt m
ln
2
R2 1
P1 R P
R2 1 t2 t2
2 P1 R P R2 1
(1.20)计算,或用式(1.13)计算,其中的ψ值则用
式(1.22)算出。
对先顺流后逆流<1-2>,式(1.22)也是适用的。
2) 两种流体中只有一种流体有 横向混合的错流式热交换器
无混合流体的温度变化 P 两流体进口温差
混合流体的温度变化 R 无混合流体的温度变化
ln 1 P
Δtm, 算术
Δtmax
2
Δtmin
当 Δtmax Δtmin 2 时,两者的差别小于4%;
当 Δtmax Δtmin 1.7 时,两者的差别小于2.3%。
1.2.3 其它流动方式下的平均温差 实际换热器一般处于顺流和逆流之间, 更多的是多流程、错流的复杂流动。
(a) 两种流体不混合
(b) 一种流体混合,另一种不混合
同除以exp(mbL),得到:
ma
mb
L
ln
t t
1 1
t1 t1
t 2 t 2
t 2 t 2
ξ t1 ξ t1
t1 t1
(u)
根据式(1.17),有:
ma
mb L
2KSL W1
ξ
(v)
对热交换器,结合传热方程和热平衡方程:
2KSLΔtm=W1(t′1 – t″1)
其中2SL=F为传热面积,所以:
f :一种流体有相变
t1′
放热
t2″ 过热
t1′ t1″ t2″
沸腾 吸热 t2′
部分冷凝
t1″
吸热
t2′
g :一种流体有相变
h:可凝蒸气和非凝结性 气体混合物的冷凝
1.2.2 顺流、逆流下的平均温差
Δt x Δte μkFx
当 Fx = F 时,Δtx =Δt"
Δt" ΔteμkF
μ 1 1 W1 W2
方 程
Q2 M2C2 (t"2 t'2 ) M2C2 Δt2
热容量: W = M·C (W/℃) Q = W1 ·Δt1 =W2 ·Δt2
W1 Δt2 W2 Δt1
平行流:顺流和逆流
Hot fluid Cold fluid
Hot fluid Cold fluid
t t’
t1 (hot) t”
故: W1dt1 =W2 (dt2a – dt2b)
(c)
若整以S表示每一流程中单位长度上的 传热面积,则:
W2dt2a =KS(t1 – t2a)dx
(d)
W2dt2b = –KS(t1 – t2b)dx (e)
将式(d)、(e)代入式(c)得:
W1 KS
dt1 dx
2t1
t2a
t2b
(f)
1.2.1 流体的温度分布
t1 冷凝
t1 冷凝
t2 沸腾
t2′
a:两种流体都有相变
t1′
t1′
放热
t1″
t2 沸腾
t2′
c:一种流体有相变
t2″
吸热
b:一种流体有相变
放热
t1″
吸热
t2″
d:顺流,无相变
t1′
t1′ 过热蒸汽冷却
放热
冷凝
t2″
t1″ t2″
过冷
t1″
吸热
t2′
吸热
t2′
e :逆流,无相变
将此式对x微分,则:
W1 d 2t1 2 dt1 dt2a dt2b
(g)
KS dx2 dx dx dx
将式(d)、(e)代入式(g):
W1 KS
d 2t1 dx2
2
dt1 dx
KS W2
t2b
t2a
(h)
将式(b)代入式(h)并整理:
d 2t1 dx2
2KS W1
dt1 dx
KS W2
(1.20)
由式(1.13)及(1.16),有:
Δt m
ψ
R 1t2 t2
ln 1 P
1 PR
(1.21)
使式(1.20)与(1.21)相等,整理得:
ψ
R2 1
ln 1 P 1 PR
R 1 ln 2 P1 R R2 1
2 P1 R R2 1
(1.22)
可见,该流动方式的平均温差可直接用式(1.19)、
m2
2
KSm W1
KS W2
2
0
(m)
解此一元二次方程,可得到m的两个解:
ma
KS W1
1 ξ
mb
KS W1
1
ξ
式中:
ξ
1
W1 W2
2
(1.17)
因此,由式(l)可得式(k)的通解:
Z Maema x Mbemb x
(n)
待定常数Ma、Mb可由边界条件确定
x=0时 t1 =t″1 或 Z=t′1 – t″1
按传热面形状和结构分
1. 管式换热器 通过管子壁面进行传热的换热器。按传热管
结构形式可分为管壳式换热器、蛇管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等。 2. 板式换热器
通过板面进行传热的换热器。按传热板的结 构形式可分为平板式、螺旋板式、板翅式等。 3. 特殊形式换热器
根据工艺特殊要求而设计的具有特殊结构的 换热器。如回转式、热管式换热器等。
R t1 t1 W2 t2 t2 W1
1) 热流体在管外为一个流程, 冷流体在管内先逆后顺两个
流程<1–2>型热交换器
ψ R2 1
ln 1 P 1 PR
(1-22)
R 1 ln 2 P(1 R R2 1 ) 先顺后逆<1-2>型适用;
2 P(1 R R2 1 ) 并且<1-2n>型也可近似使用
如各种管壳式、板式结构的换热器。
Q
冷 流 tw2 体 t2
2. 混合式换热器 (直接接触式) 冷、热流体直接接触,相互 混合传递热量。
特点: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 适于冷、热流体允许混合的场合。 如冷却塔、喷射式等。
热流体 冷流体
3. 蓄热式换热器(回流式换热器、 蓄热器) 借助于热容量较大的固体蓄热
却。如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按材料分:
1. 金属材料换热器 常用的材料有碳钢、合金钢、铜及铜合金、
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等。因金属材料导热 系数大,故此类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高。 2. 非金属材料换热器
常用的材料有石墨、玻璃、塑料、陶瓷等。 因非金属材料导热系数较小,故此类换热器的 传热效率较低。常用于具有腐蚀性的物系。
x
(q)
式(q)表示了壳侧流体温度沿距离x的变化规律。
若对式(n) x求导,可得壳侧流体温度的变化率:
dZ dt1 dx dx
Mamaexpma x Mbmb mb x
(r)
将式(f)代入式(r),考虑到边界条件:
x=0时,t1 =t″1,t2a =t′2,t2b =t″2
则:
M a ma
Mbmb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第5版) 史美中 王中铮
PPT编制:李新国 天津大学机械学院 热能系
换热器分类与型式
1 换热器的定义:将某种流体的热量以一定的传热
方式传递给他种流体的设备。
2 换热器的分类:
间壁式
套管式
交 壳叉 管流 式(换管热壳器式)
管束式 管翅式
按热量传递方式分:
板式
板翅式
螺旋板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