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的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的选择

作者:丁丹丹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6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迅速地发展,对外交流日渐频繁,人们越来越注意到翻译中的文化问题。翻译作为一种夸文化,跨地域、跨种族的的交流、交际行为的活动,他肩负着文化传播、交流的使命。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把一种文化介绍到另一种文化当中。异化和归化在指导翻译的过程中,各有优缺点,且相得益彰犹如并蒂莲花,因此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是取长避其短。既要语言形式又要语言的外壳。随着中国对外交流活动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国际上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的输出,在对外交流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何种翻译方式取决于具体的翻译实践。做到具体问具体分析,因事因地制宜。

关键词:异化;归化;翻译;文化交流

一、异化理论、归化理论以及汉语中化负载词的定义、分类

家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中提出异化理论,与其密切相关的理论是归化理论。就翻译理论而言,归化翻译是对于源语翻译进行的的处理和做出的改变,就是依照源语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特点、语言组织形式、文化传统翻译时处理为标准来处理翻译中的问题,与目的语读者为出发点考虑翻译中的问题。在翻译的过程之中,最好的翻译就是译文最大限度的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心理的要求。他的代表人物,是尤金奈达,他指出“归化”应该是翻译的原则和手段;然而,就翻译而言,尽量用源语的语言形式、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在译文中,突出异国情调、风味。归化理论在运用的过程之中有其独特的优势所在,目的语读者比较容易的接受,对于目的语读者要求较低易于理解而异化在为目的语文化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目的语表达和文化,都大有裨益。

二、文化负载的分类

汉语文化负载词指的是汉语文化中特有的有着特殊含义的,独特的、独一无二的成分文化。就汉英翻译而言,文化负载词的是指英语国家中没有的、中国特有的文化成分,亦或是部分内涵意义不同的文化成分部分。

1.物质生活方面的文化负载词

物质生活的文化负载词指的是用来指中国人民创造的物质生活方面的词汇及其环境。这些词汇有着独特的中华名族的的特色,反映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特质的物质名词。例

如。饺子,中国一种独特的品食,但是在英语中并没有唯一对应的词汇来代替饺子,但是饺子是包含着中华民族的特殊感情的食品。

2. 社会生活方面的文化负载词

社会生活相关方面的文化负载词几乎无所不包,他包含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不同的民族定义、文化分类都有独特的方面。社会生活方面的文化负载词指的是那些反应生活、风俗习惯、政治事件、体育等特点的词汇或生活方式的独特含义的词语。

3.宗教信仰方面的文化负载词

宗教信仰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宗教信仰方面的文化负载词是放映宗教信仰的一面的镜子。在中国有许多不同的宗教信仰流派,佛教就是其中一个,佛教在中国非常流行,例如,“佛”代表能给给人们带来美好愿景的神灵,人民也向其祈祷美好的祝愿。

4.生态环境方面的文化负载词

它主要研究所有生命生活环境,并且强调研究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指植物、动物、人类等,这些并不属于文化负载词的一部分。但是他们的确属中国文化特色的一部分,按照奈达的理论说,这些特定的生态环境的特殊特征并不能完全被目的语读者接受。例如,“梅兰竹菊”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更多的指的是具有美好品质的君子。“泰山”指中国的名山,是中国特有的。

结语:人们把归化和异化看作是不同的翻译方法,甚至是对立的。主张归化的翻译学家,以目的语为归宿的翻译,这样,失去了文化的本真,文化的误读、误解、同时也低估目的语读者的水平,失去了文化创造文化多样性的机会。主张异化翻译学家,大多采用直译的方式,这样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语的语言形式,更重要的一点是文化层面的传播。异化和归化在指导翻译的过程中,各有优缺点,且相得益彰,钱钟书先生在他的《林纤的翻译》中说得好:“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文化传播,也是经历有归化到异化的过程。这不等于我们叫舍二取其一,也不会因噎废食。文化负载词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选择何种翻译方式取决于具体的翻译实践。做到具体问具体分析,因事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

刘川.1996. 《跨文化差异与词汇翻译》[J].中国翻译.

胡庚中. 《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

方梦之. 2004.《译学辞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刘忘庆. 1999. 《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贺显斌. 2007.《韦努蒂翻译理论的局限性》[[J],上海:外国语(3): 76-80.

作者简介:丁丹丹(1988年),性别女,民族汉,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籍贯:河北省河间市;研究方向: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