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例分析修订版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前言中医病案分析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对病案的详细分析,可以揭示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案,对于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的中医病案为例,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病案资料患者信息:•姓名:张某•性别:女•年龄:58岁•主诉:头痛、头晕已有三天病史回顾:患者自述头痛头晕已有三天。
无明显诱因,长期有高血压病史,平时有轻度头晕,但此次头晕明显加重。
伴有头痛,位置在额部和两侧颞部,头痛胀痛,感觉像有东西挤压着。
头痛加重时伴有恶心、呕吐。
睡眠质量差,经常失眠。
体格检查:患者面色稍黄,神清,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
辨证分析:根据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患者头痛头晕的症状与中医的“头痛、头晕”证候相符。
根据中医理论,头痛头晕的症状常与气血不足、肝胆郁结、痰湿内蕴等有关。
辨证施治:针对患者的症状和辨证分析结果,制定以下中医治疗方案:1.益气养血方主要成药:黄芪、当归、益母草、川芎方剂组成及用法:黄芪15g,当归12g,益母草12g,川芎10g,水煎服。
方剂理论:此方剂主要以黄芪和当归为主药,具有益气补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益母草能调理气血,川芎能舒筋活血,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可改善经络循环,缓解头痛头晕症状。
2.调理肝胆方主要成药:柴胡、香附、白芍、枳壳方剂组成及用法:柴胡10g,香附10g,白芍12g,枳壳10g,水煎服。
方剂理论:此方剂主要以柴胡为主药,能舒肝理气、解郁托表。
香附具有理气活血、行痰止痛的作用,白芍能养血安神,枳壳能行气止痛。
这些药物组合应用可以调理肝胆,改善头痛头晕症状。
随访与结局:患者按照方剂用药进行治疗,每日三次,连续7天。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头痛头晕症状逐渐减轻,恶心、呕吐也明显减少。
7天后进行随访,患者症状已完全缓解,头痛头晕已消失,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结论通过对该病案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在治疗头痛头晕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该病案的治疗方案基于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个体化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寐病例分析【范本模板】
病例分析不寐王某,男,34。
岁2011年6月14日初诊.主诉:眠差多梦10余年.现病史:患者近十多年眠差,多梦易醒, 醒后不能再寐,胃脘时痛,灼热,多食易饥,口干,鼻干,面色晦黯无华,倦怠乏力, 神疲懒言,面色萎黄,腰背酸痛,二便可。
舌红有齿痕,脉细。
既往史:浅表性胃炎。
中医诊断:1.不寐;2。
胃脘痛。
辩证:脾虚胃弱,心肾不交。
治法:健脾和胃,安神补肾。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交泰丸加味.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0g 陈皮10g白术10g 柴胡10g 升麻10g甘草10g 煅龙骨30g 锻牡蛎30g 毕澄茄10g 何首乌10g 葛根10g 酸枣仁30g 黄连6g 肉桂6g2011年6月28日二诊:睡眠好转,胃痛轻,易饥轻,急躁,乏力轻,鼻干,手心热,纳可,二便可.舌红苔薄腻,脉细。
方药:补中益气汤+煅龙骨30g 煅牡蛎30g 毕澄茄10g 何首乌20g 葛根10g 酸枣仁30g 黄连6g 肉桂6g 元胡10g 地骨皮10g 玉竹14g按: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致病机制复杂多样,心肾不交为失眠常见致病机制之一.《慎斋遗书》指出:“心肾相交, 全凭升降。
”心肾阴阳水火的升降, 与整个机体的阴阳升降是一致的, 亦与全身各脏腑的升降协调密切相关。
脾胃属土, 居于中焦, 配位中央, 能长养四脏。
又脾为阴土, 以太阴而主升; 胃为阳土, 以阳明而主降; 脾喜燥恶湿,胃喜湿恶燥。
脾胃燥湿相济, 升降相因, 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脾胃又为心肾上下交通,水火升降必经之地。
《血证论》言:“血生于心火而下藏于肝,气生于肾水而上注于肺,其间运上下者脾也.”此言脾为水火上下运行之枢纽.故《证治准绳》言:“补肾不如补脾,以脾上交于心, 下交于肾故也。
”综上所言,脾胃升降协调, 为全身气机升降和心肾交通之枢纽,同时也是治疗心肾不交的重点。
患者脾胃功能异常, 脾气不升,少火不能上达于心; 胃气不降,心所化之精不能下达于肾, 心肾不能相交。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一站病例分析(辨证+方证)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一站病例分析(辨证+方证)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一站病例分析(辨证+方证)背景:本病例分析是为了帮助中医执业医生提高辨证论治水平,通过辨证分析和方药选择来解决实际临床问题。
病历信息:患者:女性,年龄 45 岁主诉:寒冷、畏寒、四肢冰凉、腰膝酸痛现病史:患者近半年来出现寒冷症状,伴有畏寒、四肢冰凉,尤其在冬季更为明显。
同时还出现腰膝酸痛,活动时加重。
没有其他不适。
初步诊断:肾阳虚辨证分析:从症状分析来看,患者表现出寒冷症状、畏寒、四肢冰凉等,这些是肾阳虚的典型表现。
肾阳虚是由于肾脏功能减退导致机体阳气不足所引起的。
腰膝酸痛是肾阳虚的常见症状之一。
方证选择:温阳壮阳方方药组成:- 黄精 15g:补肾壮阳,温经散寒,提高机体阳气。
- 细辛 9g:温经散寒,温肾助阳,有助治疗寒冷症状。
- 枸杞子 12g:滋肾养肝,提高肾脏功能,补益身体。
- 巴戟天 12g:壮阳补肾,温肾助阳,常用于治疗肾阳虚症。
- 山药 20g:益气补肾,补中益气,有助于改善肾阳虚引起的症状。
临床应用:将以上方药按照比例配伍,加水煎煮服用,每日 2 次,每次一剂。
预后评估:通过温阳壮阳方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寒冷症状、畏寒和四肢冰凉感,同时也可以缓解腰膝酸痛。
预计在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会有所改善,身体会得到一定的恢复。
总结:中医执业医师在面对肾阳虚症状时,应通过辨证论治,选用适当的方药来治疗。
温阳壮阳方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肾阳虚的方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病案一:慢性胃炎主诉患者李某,女性,45岁,主诉脘腹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三年。
现病史患者三年前开始出现脘腹不适感,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嗳气等症状,经常感觉胀气不顺,影响生活质量。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脾虚湿困型。
治疗方案1.调整饮食:忌辛辣油腻食物,宜清淡易消化饮食。
2.中药调理:益气健脾、祛湿化痰。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脘腹不适明显减轻,食欲有所增加,嗳气减少,大便规律。
病案二:失眠症主诉患者王某,男性,38岁,主诉失眠近半年,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白天疲倦。
现病史患者近半年来每晚入睡困难,常多梦、早醒,导致白天疲倦无力,工作效率下降。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心火亢盛型。
1.调整作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2.中药调理:清热安神、养心安神。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入睡时间缩短,多梦减少,早醒明显改善,白天疲倦感明显减轻。
病案三:痛经主诉患者张某,女性,22岁,主诉经期腹痛伴腰腿酸痛、情绪波动,持续三年。
现病史患者经期腹痛伴腰腿酸痛、情绪波动三年,每次月经来潮前后1-2天出现上述症状。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气血虚弱型。
治疗方案1.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2.中药调理:补气养血、理气止痛。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经期腹痛明显减轻,腰腿酸痛症状改善,情绪波动减轻。
病案四:慢性咳嗽主诉患者刘某,女性,60岁,主诉反复慢性咳嗽伴痰,咳嗽持续两年。
现病史患者两年前开始出现咳嗽伴有痰,经常感觉喉部有异物阻塞,痰液为白色粘稠。
中医辨证:肺热痰壅型。
治疗方案1.忌烟酒刺激: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性食物。
2.中药调理: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咳嗽明显减轻,痰液变少,喉部异物感减轻。
病案五:一侧头痛主诉患者陈某,男性,50岁,主诉右侧头痛伴眩晕,持续三个月。
现病史患者三个月前开始出现右侧头痛,头痛部位固定在右侧头部,伴有眩晕、恶心。
中诊实训报告病例分析
患者,男,35岁,已婚,从事IT行业,因反复出现右侧胁肋部疼痛,伴恶心、呕吐3天入院。
患者自述近3个月来,因工作繁忙,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较大。
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
二、中医诊断1. 辨证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中医理论,初步诊断为“胁痛”(肝郁气滞证)。
(1)症状:右侧胁肋部疼痛,伴恶心、呕吐,情绪波动较大。
(2)体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 证候分析(1)肝郁气滞:患者工作繁忙,情绪波动较大,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故出现右侧胁肋部疼痛。
(2)脾胃虚弱:饮食不规律,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进而引起恶心、呕吐。
三、中医治疗1. 治则: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2.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1)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川芎、陈皮、甘草。
(2)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加减:若恶心、呕吐明显,可加半夏、生姜;若胁肋部疼痛较重,可加延胡索、郁金。
四、疗效观察1. 症状改善:经过5天的治疗,患者右侧胁肋部疼痛明显减轻,恶心、呕吐症状消失。
2. 体征改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较前缓和。
1. 病因分析本病例患者因工作繁忙,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
同时,饮食不规律,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进而引起恶心、呕吐。
2. 治疗原则针对病因,治疗原则为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柴胡疏肝散具有疏肝解郁,调和气血的功效;四君子汤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3. 疗效分析经过5天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显著。
柴胡疏肝散与四君子汤联合应用,既可疏肝解郁,又可健脾和胃,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六、总结本病例通过中医诊断和辨证分析,得出患者为“胁痛”(肝郁气滞证),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此病例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运用中医理论,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七、建议1.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医副高病例分析报告
中医副高病例分析报告各位中医界的同行们!今天咱就来唠唠一个挺有意思的病例,这病例啊,就像一个神秘的小谜题,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才能解开。
这患者是个中年大叔,大概45岁左右。
一开始来找咱的时候,那脸色蜡黄得就跟刚从黄土高坡挖完煤回来似的。
他说自己最近啊,老是觉得浑身没劲儿,打个比方吧,就像那泄了气的皮球,干啥都提不起精神。
吃饭也不香,看啥菜都跟嚼蜡似的,胃口差得很。
而且啊,晚上还睡不好觉,翻来覆去的,那床板都快被他折腾散架啦!咱先看看他的舌头,好家伙,那舌头胖大得像个小肉团,边儿上还有齿痕,就跟被小锯齿拉过似的。
再摸摸脉,脉象沉细无力,这就跟那快没电的电池,劲儿不足啊。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明显是脾虚湿困的表现。
脾这玩意儿啊,就好比是咱们身体里的一个大仓库,负责把吃进去的东西转化成营养,供给全身。
可现在呢,脾这个仓库出问题啦,湿气太重,就像仓库里堆满了垃圾,营养都没办法正常运输啦,所以人就没精神,胃口也不好。
那咱得想办法给脾这个仓库清一清啊。
于是,我就给他开了个方子,主要是以健脾祛湿为主。
用了党参、白术这些来健脾补气,就好比给仓库派了几个勤劳的小工人,帮着把营养整理好;又加了茯苓、薏苡仁这些祛湿的药,这就像是清洁工,把仓库里的垃圾都清扫出去。
吃了一段时间的药啊,这大叔再来的时候,那精神头可就好多啦。
脸色也没那么黄了,胃口也开了,吃饭的时候那叫一个香啊,感觉能把盘子都舔干净。
晚上睡觉也安稳多了,床板终于可以松口气啦。
不过呢,咱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调理,光吃药还不行,生活习惯也得改改。
我就跟这大叔说:“大哥啊,你可不能再整天坐着不动啦,得适当活动活动,出去跑跑步、打打太极啥的,让身体出出汗,把湿气都排出去。
还有啊,那些生冷油腻的东西可少吃点,别再给脾添负担啦。
”这大叔听了我的话,回去之后还真照做了。
过了一段时间再来复查的时候,那状态简直就跟换了个人似的,精神饱满,活力四射。
通过这个病例啊,咱也能看出来,中医治病讲究的就是辨证论治,得找到病根儿,然后对症下药,再加上生活习惯的调整,这样才能把病给治好。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来源于一位老中医的经验之谈,原创分享,仅作参考病例介绍,肺心病XXX,男67岁,1989年2月27日入院。
患者反复咳喘10余年,每冬春季发作频繁。
症见:咳嗽痰多粘稠,气喘,动则加剧,不能平卧,胸闷胀,头胀痛。
纳差,双下肢浮肿。
尿少,大便干结。
诊时呼吸困难,唇甲紫绀,颈静脉怒张,西医诊断为慢支伴感染,肺心病。
舌紫红,苔薄黄,脉弦细,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痰热阻肺份阴,治宜益气健脾,清肺化痰,佐以活血养阴。
处方:党参20g,黄芪30g,白术、半夏、陈皮、贝母、黄岑各12g,茯苓、鱼腥草、丹参、沙参各15g,甘草3g,配合西药消炎,服药四剂后,咳痰大减,续以益气活血养阴为主。
治疗处方:党参,北芪各30g,淮山、丹参、元参各15g,赤芍,桃仁,麦冬、吐丝子、陈皮各10g,半夏6,甘草3,8剂后诸症显著好转。
扁虚者:咳痰多,心悸等可用。
夏花元参半夏杏仁丹参甘草党参白术鱼腥草风湿性心脏病(心悸)-(中医心痹)治宜益气活血,清肺化痰处方:炙北芪15当归尾12川芎、地龙、杏仁、桃仁、泽兰、泽泻、川贝、元参、白术各10蒌皮18桂枝6甘草42剂后,咳喘心悸减轻,浮肿亦消纳谷增进,上方炙北芪用至60。
一月后病有转机。
(桂枝茯苓白术有温阴利水作用)六味地黄汤在临床应用六味地黄汤出自《小儿药正直诀》,为宋代钱仲阳所创。
方由熟地、淮山、山萸玉、丹皮、泽泻、茯苓组成。
方中熟地滋阴补肾,填精补髓。
淮山健脾补肺,兼能涩精。
山萸玉益肾滋肝涩精气,为方中“三补”之药。
丹皮凉血泻肝肾之火,泽泻、元参利水渗湿,为方中这“三泻”之药,合方合成补中有泻,补而不滞,平调阴阳。
配伍合理,为滋补肝肾的代表方剂。
其适应主证为:腰膝痠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
脉弦细或细数者。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遇脏腑阴阳失调,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诸多阴虚阳癔之症。
每用此方加减化裁,屡获卓效。
现就临床治理之例择举如下:1、滋阴清热治复发性口疮,即中医称“口疳”。
中医骨伤科学病例分析
郭某,女性,7岁。两小时前翻单杠时摔下,右肘 伸直位手掌着地,当即发现右肘部肿胀疼痛,肘 前突起,不能自如伸屈活动,不能持物。检查: 右肘部肿胀、压痛、有骨擦音,肘前可摸到骨折 端顶在皮下。肘后呈靴形畸形,肘后三角关系正 常,桡动脉搏动可,手部活动及感觉正常。X线片 示:右侧肱骨髁上可见由前下斜向后上的骨折线, 骨折的近端向前移位,远端向后移位。
中医骨伤科学病例分析
病例二 孙某,女性,55岁,行走时不慎摔倒,左手掌着
地,腕关节呈背伸位,即致左腕部肿痛,活动受 限。经查:左腕部肿胀压痛明显,呈“餐叉样”畸 形,腕关节功能障碍。 要求:诊断、辨证分型、病因病机简析、整复及 固定方法、固定时间
中医骨伤科学病例分析
诊断:左桡骨下端骨折。 辨证分型:伸直 型。
中医骨伤科学病例分析
(1)患者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2)拟定早期治 疗方案。
(1)诊断:右肱骨干中下1/3骨折并桡神经损伤。 (2)诊断依据:①右上臂外伤史;②右上臂中下段
肿胀、疼痛、畸形、异常活动;③右腕下垂,手指不 能背伸,拇指不能外展,右“虎口”区皮肤感觉迟钝; ④X片检查提示右肱骨干中下1/3处骨折,骨折断端有 重叠、侧方移位。 (3)早期治疗方案:骨折处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 定。支架固定右腕于背伸位,服用神经营养药,观察 腕部、手指感觉运动恢复情况。中药内服:以活血行 气,祛瘀止痛为法,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功能锻炼: 练习右腕、肘、手指的屈伸活动。
要求:(1)诊断;(2)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科学病例分析
(1)诊断:伸直型右肱骨髁上骨折 (2)整复固定法:患者仰卧,两助手分别握住其上
臂和前臂作顺势拔伸牵引,纠正重叠移位。然后术者 两手分别握住远近段,相对挤压,矫正旋转和侧方移 位后,以两拇指从肘后推远端向前,两手四指重叠环 抱骨折近段向后拉,并令远端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屈曲 肘关节,常可感到骨折复位骨擦音,即可复位。 复位后固定肘关节于90º~110º位置3周,为防止肘内 翻,可在骨折近端外侧及远端内侧分别加塔形垫,夹 板固定。如外固定后患肢出现血循环障碍,应立即松 解全部外固定,置肘关节于屈曲40º位置进行观察。
中医学:病例分析
13 表里同病,表里皆寒,虚中夹 实
14 虚实并重 15 上热下寒
1心阴虚 2心火亢 3痰火扰心
4.某女,45岁。3天前食后受凉,腹泻不止, 日6-7次,水样便,腹微痛,纳呆恶心,小便 短少,舌苔白厚腻,脉缓。
5.某男,65岁。肛门脱出3年,每大便稍用力, 肛门即会脱出。面白,神疲,气短,乏力,大 便干2-3日一行,舌淡苔少,脉沉细无力。
4 寒湿困脾 5 脾气下陷
病例分析
1.某男,24岁。心烦失眠1周。近因面临分配工作, 心情烦躁,近1周入夜难眠,手足心自感发热,入夜咽 干欲饮,舌红苔薄而干,脉细数。
2.某男,35岁。舌左侧长一个黄豆大小的溃疡1周, 局部灼痛难耐,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溲赤便干,舌红 苔黄干,脉滑数。
3.某男,13岁,患“乙型脑炎”5天,现高热40℃, 躁狂谵语,呼吸气粗,喉中痰鸣,大便5日未行,舌红 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6 某男,5岁,1周前感冒,经治发热不 退,体温最高39.8℃,咳喘痰鸣,呼吸 气粗,面红目赤,溲赤便干,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7 某女,52岁。患过敏性鼻炎10余年, 每遇气温变化即鼻塞流清涕,喷嚏不断, 平素怕冷,面白,气短,自汗,舌淡苔白, 脉沉细。
6痰热壅肺 7肺气虚
8 某男,34岁。患“神经性头痛”3年。 每月发作2-3次,每次头痛延续1-2天,头 胀痛欲裂,耳鸣,目赤,口苦,烦躁易怒, 溲赤便干,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
12某女,29岁。2年来月经量多色淡,近半年失眠心 悸,头晕眼花,纳少,腹胀,面唇淡白,舌淡苔少,脉 弱。
10 脾肾阳虚 11 肝气犯脾 12 心脾两虚
13 某男,35岁。长期胃脘隐痛,喜温喜 按,面白,神疲乏力,近日伴见鼻流青涕, 微热,恶风。
《修订版中医住院病案首页》修改为《修订版中医住院病例总结》
《修订版中医住院病案首页》修改为《修订版中医住院病例总结》
修订版中医住院病例总结
简介
本文档描述了修订版中医住院病例总结的详细内容。
在此总结中,我们将对住院期间的治疗和诊断进行全面的描述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目的
修订版中医住院病例总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清晰的概述,包括住院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描述、诊断和治疗过程,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通过这份总结,医生和相关医护人员可以更方便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从而为后续的医疗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内容要点
下面是修订版中医住院病例总结的一些关键内容要点:
1. 患者个人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日期等基本信息。
2. 病情描述:详细描述患者主诉、病史、体征等病情信息。
3. 辅助检查结果: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以支持病情和诊断的描述。
4. 诊断和治疗方案:详细描述患者的诊断结果和所采用的中医治疗方案。
5. 治疗效果评估:根据治疗过程和患者反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6. 出院建议: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提出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结论
修订版中医住院病例总结旨在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患者病情和治疗过程的总结文档。
通过这份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为后续的医疗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中医内科学病例分析
中医内科学病例分析2.某男,60岁,为干部。
他有10年前因受凉后咳嗽的病史。
此后,每次因起居不慎而复发,或者迁延不愈。
他感到喉咙痒,咳嗽不畅,尤其在秋冬季节更为严重,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近两年来,他的咳嗽更为频繁,咳嗽声重且吐痰量多,痰白粘稠,感到胸闷气粗,饮食减少,形体日渐消瘦,体力日渐减退,大便溏泄。
他的舌苔白腻,脉濡滑。
请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疾病诊断:咳嗽(痰湿蕴肺型)。
证候诊断与分析:由于外感后调摄不周,导致肺卫受损,卫外功能不固,容易感受外邪而反复咳嗽。
子盗母气,脾气亏虚,运化失司,痰浊内生,上壅于肺,肺气不利,故见咳声重,痰多色白质粘,胸闷气粗。
脾不升清,则大便溏泄。
气血生化乏源,故饮食减少,形体日渐消瘦,体力日渐减退。
舌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内蕴之征。
治法:健脾燥湿,止咳化痰。
代表方名: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药物与用量:半夏7g,茯苓12g,陈皮6g,甘草3g,苏子10g,白芥子7g,莱菔子10g,苍术10g,厚朴10g,党参15g,白术10g。
煎服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2.患者为男性,36岁,建筑工人。
他有双膝关节反复疼痛6年的病史。
今年3月份天气突然转冷,关节疼痛加剧,痛处固定,局部较冷,热敷后疼痛稍减,关节屈伸不利。
他的舌质淡红而润,苔薄白,脉弦紧。
请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机概要(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疾病诊断:痹证(痛痹)。
证机概要:由于职业原因,工作辛劳又长期触风冒雨,风寒湿邪易乘虚侵袭,致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而发为关节疼痛。
复感风寒之邪,寒性凝滞收引,脉络拙急,故疼痛加剧,痛处固定,局部较冷,热敷后疼痛稍减,关节屈伸不利。
苔薄白,脉弦紧为寒邪侵袭之征。
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代表方名:乌头汤加减。
药物与用量:制川乌8g(先煎),麻黄8g,白芍15g,黄芪15g,牛膝15g,羌活10g,川芎10g,生姜10g,甘草6g。
中医实践教学门诊病例(3篇)
第1篇病例基本信息:患者姓名:张某某性别:男年龄:45岁职业:教师就诊日期:2023年4月10日主诉:反复咳嗽、咳痰1个月,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无痰或少量白色痰液,伴有咽干不适。
未予以重视,未进行治疗。
近1周来,咳嗽症状加重,夜间明显,伴有少量黄色痰液,偶有胸痛,无发热、乏力、盗汗等症状。
患者自述在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父母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咽部轻度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湿啰音,未闻及哮鸣音。
辅助检查:胸部X光片:双肺纹理增粗,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咳嗽(肺燥咳嗽)中医辨证分析:患者长期劳累,耗伤肺阴,肺阴不足,津液不能上承,故咳嗽不止;肺阴亏虚,虚热内生,故咽干不适;肺失滋润,肺气上逆,故干咳;肺络受损,故胸痛;肺阴不足,不能化津为痰,故痰少;受凉后,肺气失宣,故症状加重。
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养阴润肺,止咳化痰。
- 桑叶15g- 杏仁10g- 百合15g- 沙参15g- 麦冬10g- 炙甘草6g- 瓜蒌皮10g- 知母10g- 陈皮6g- 紫苏子10g-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劳累,适当休息。
- 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过敏原。
- 增加室内湿度,保持空气流通。
- 饮食宜清淡,多饮水。
治疗效果:患者服药后,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夜间咳嗽减少,痰量减少,胸痛消失。
继续服药1周后,咳嗽症状基本消失,咽干不适缓解。
随访1个月,患者病情稳定,未再复发。
讨论:本病例为中医实践教学门诊病例,通过中医理论分析,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辨证为肺燥咳嗽。
治疗以养阴润肺,止咳化痰为主,选用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化痰功效的中药组方。
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调整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肥胖症病例分析报告
中医肥胖症病例分析报告一、引言肥胖症是当今社会非常普遍的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体内脂肪组织过多积累,导致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正常范围。
本文通过对多位肥胖症患者的中医诊疗过程与疗效进行分析,旨在总结中医对肥胖症的理论认识及实用治疗方法,为肥胖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个案分析1. 患者A,女性,42岁,身高165cm,体重95kg。
主要症状有乏力、易饥饿、大量进食但体重无明显增加等。
舌苔薄白,脉象缓。
中医诊断:湿热内蕴型肥胖症。
治疗方案:清热利湿,健脾温中。
中药方剂包括龙胆泻肝汤、若芩清胃汤等。
饮食调理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并增加蔬果摄入,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选择足三里、大椎、内关等穴位。
疗效评价: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体重减轻12kg,乏力状况有所改善,舌苔变薄,脉象变缓。
2. 患者B,男性,32岁,身高175cm,体重130kg。
主要症状有口渴、多汗、大量饮水但体重增加等。
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中医诊断:痰湿内蕴型肥胖症。
治疗方案:燥湿化痰,理气健脾。
中药方剂包括陈皮茯苓丸、半夏泻心汤等。
饮食调理以清淡为主,避免油腻及糖分摄入过多,多食谷类粗纤维食物。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选择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等穴位。
疗效评价: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体重减轻18kg,口渴多汗等症状明显减轻,舌苔转变为薄白,脉象变缓。
三、讨论与总结通过对以上两位肥胖症患者的分析,发现中医针灸与中药在治疗肥胖症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对于湿热内蕴型肥胖症,以清热利湿为主要治疗原则,可有效改善乏力、饥饿等症状;对于痰湿内蕴型肥胖症,以燥湿化痰为主要治疗原则,可明显减轻口渴、多汗等不适感。
中药方剂的选用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此外,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肥胖症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内脂肪积累,增加蔬果摄入可增加维生素、纤维素的摄入量。
同时,避免油腻、糖分过多的食物也有助于肥胖症患者的症状改善。
中医病例分析
中医病例分析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心、脑病病例分析例【1】谢某,男,28岁初诊日期:1984年9月10日。
一年前患病虚劳,后发生遗精,自觉心中悸动不宁,头晕目眩,心烦少寐。
至来诊前二个月,发展为心烦不寐,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健忘耳鸣,舌红,脉细数。
医者通过望闻问切,认为病者患有多种病,给以恰当治疗。
病例分析要求:① 医者认为病者患多种病,应为哪些病?②分析病因病机③如何治疗为宜分析关注点①根据病者病情,病者患有虚劳、遗精、心悸、不寐四种病。
②病因病机:始患虚劳,进而遗精频繁,伤及肾阴,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心阳独亢。
心火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交,神不守舍,故心悸,不寐。
③病者虽患有虚劳、遗精、心悸、不寐等病,但其总病因病机是肾阴不足,心火偏亢,心肾不交所致,故在治疗上,要滋补肾阴,交通心肾,以黄连阿胶汤或朱砂安神丸加味治疗为宜例【2】白某,女,17岁。
初诊日期:1982年6月4日。
一年前开始,头目不清,记忆力减退,常有发作性的精神恍惚,每次持续3---5分,状如打瞌睡一样,过后周身不适,喜卧欲睡。
常手足心热,大便秘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病例分析要求:①分析病因病机。
②诊断分型。
③证候分析。
④选何治法、遣何方剂为佳分析关注点①病因病机: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虚火内生,风阳升动,上扰清窍神明,发为本病。
②诊断分型:痫证(轻证),肝肾阴虚型。
③证候分析:平素肝肾阴虚,脑府失养,故头目不清,记忆力减退。
肝肾阴虚,阴不敛阳,风阳升动,扰及清窍神明,则呈发作性精神恍惚。
发作后,神志未复,而现周身不适,喜卧欲睡。
手足心热,大便秘结,为阴虚所致,舌红苔少,脉细数系火旺之象。
④以滋补肝肾、潜阳安神之法,用左归丸加减治疗为佳。
例【3】纪某,男,18岁初诊日期:1983年7月29日。
一周前,外感风热,开始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后转为咳嗽,胸痛,咳吐黄痰。
高血压患者中医治疗:病例分析
高血压患者中医治疗:病例分析一、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高血压患者中医治疗的病例分析,探讨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优势和特点。
二、病例介绍患者,男,58岁,因“头痛、头晕、乏力3年,加重1周”就诊。
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未系统诊治。
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就诊于我院。
查体:血压160/100mmHg,心率80次/分,律齐。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三、中医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中医诊断为“头痛、眩晕、乏力”,证属“肝阳上亢、气血两虚”。
四、中医治疗1. 治则:平肝潜阳,益气养血。
2.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味。
处方:天麻15g,钩藤15g,石决明30g,牛膝15g,杜仲15g,寄生15g,益母草30g,黄芩10g,夜交藤30g,茯神15g,桑寄生15g,白芍15g,甘草6g。
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3. 针灸治疗:选取百会、风池、太冲、太溪、曲池、足三里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
五、治疗过程及疗效患者服用中药7剂后,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明显减轻,血压降至140/90mmHg。
继续服用中药14剂,症状基本消失,血压稳定在130/80mmHg。
随访3个月,患者病情稳定,未见复发。
六、讨论1.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优势:中医治疗高血压注重整体调理,强调辨证论治,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改善症状明显等特点。
本病例中,患者通过中医治疗,症状明显改善,血压稳定。
2.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机制:中医认为,高血压病机主要为肝阳上亢、气血两虚。
治疗时,平肝潜阳、益气养血是关键。
本病例中,患者服用天麻钩藤饮加味,平肝潜阳、益气养血,取得显著疗效。
3.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个体化:中医治疗高血压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学病例分析
肝脾不调
患者,包×,女,47岁,2012年10月21日初诊。
心烦易怒3个月。患者于2012年5月因宫颈癌行子宫全切术,半年来先后进行4次化疗,于3个月前开始出现心烦易怒,现症见患者时有情绪低落,悲伤欲哭,时而烦躁易怒,腰酸,脚麻,面肿,失眠,多梦,有恐惧感,时有心悸,气短,食少,少腹痛,乏力,忽冷忽热,便可,多汗,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心理社会背景:患者素来性情急躁,追求完美,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完,2年前与丈夫离婚,对患者打击很大。患者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几乎没有体育锻炼。
脾肾阳虚
患者,李某某,女,50岁。2012年3月1日初诊。诉:生气后胁肋、胃脘胀满疼痛3个月,自觉有气体在两胁肋、上腹攻冲蹿动,烧心、反酸,嗳气频作,嗳气后觉舒,纳呆,多梦,口苦,舌红苔薄黄腻,脉弦。平素情绪不佳,易着急生气。胃镜示:浅表性胃炎(2012年2月26日于浙江省中医院)。患者自述曾间断服用莫沙必利、奥美拉唑等,效不佳,遂求治于我院。
本病患者平素性情急躁,劳神生气操心,加之有家庭的不良事件的情志刺激,耗伤心阴,导致失眠,烦躁易怒,情绪低落,悲伤欲哭;因宫颈癌子宫全切,又频繁化疗导致肾虚,出现腰酸脚麻的症状;心肾不交导致心悸,气短,有恐惧感;心阴亏虚,肾阳亦虚导致寒热错杂,出现忽冷忽热的症状。
点评:本例属心肾不交,寒热错杂,用栀子豉汤清心除烦;丹参入心经清心除烦;川断、怀牛膝、山萸肉、杜仲等补肾强腰膝;白芍、炒枣仁、柏子仁柔肝养心安神;茯苓、白术、砂仁健脾,以顾护胃气;小茴香、乌药温中下两焦;党参补气。
肝阳化风
患者,女,15岁。6年来经常浮肿,服中药有效。近10天来因劳累浮肿加重,以下肢显著,伴腰酸痛,尿少色清,肢冷,腰背怕凉。面色苍白,全身浮肿,下肢浮肿较重。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弱。
(完整word版)中医病案分析
病例剖析题八纲辨证1.张××,男, 34 岁,职员。
04 年 11 月 2 日初诊。
患者咳嗽日久,久治不愈。
入秋来咳势加剧,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咽干口燥,尤以夜间为甚。
每天午后开始,自觉热从骨髓蒸腾而出,并伴有腰膝酸软,心烦不寐,睡中汗出,遗精,语言沙哑,两颧发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要求:⑴做出八纲辨证的结论;⑵症状剖析;2.王某,女, 38 岁。
患肺结核 2 年,近 2 月来常常咳血,咳嗽、潮热骨蒸、盗汗音哑、形体羸瘦、喘气气短、形寒恶风自汗,食少便溏,面浮肢肿,舌光淡红裂纹少津,脉沉微细。
本病应诊疗为什么证?并作证候剖析。
3.张某,女, 29 岁。
患者二个月来常常发热,热势或高或低,颠簸于 37.3 ~ 38℃之间,午后发生,并于劳苦后加重,疲备乏力,少气懒言,常自汗出,易感冒,纳差便溏,本次发热已连续 3 天。
舌质淡白,苔薄白,脉弱。
请写出主诉,八纲辨证诊疗,并进行病机剖析。
主诉:频频发热2 个月,本次复发 3 天。
4.赵某,男, 48 岁。
患者五年前患肝炎,虽经治疗,但症状时轻时重,纳差,胁痛。
三个月来,腹部胀大,腹围 90 厘米(原 81 厘米),脘腹撑急,如囊裹水,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黏滞不爽,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请写出主诉,八纲辨证诊疗,并进行病机剖析。
主诉:胁痛、纳差5 年,腹部胀大 3 月。
5.林某,男, 56 岁。
患者一年前忽然昏仆,昏迷不醒,经急救,神志清醒后现左半身上下肢运动不便。
嗣后大便秘结不通,二三日一行,虽有便意,但临而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备,难过难耐,面无人色,神被气怯,舌质淡嫩,苔薄白,脉虚无力。
请写出主诉、八纲辨证诊疗,并进行病机剖析。
主诉:左边半身不遂,大便秘结一年。
6.安某,男, 34 岁。
多日来见食品心中平常欲吐,进食少量即行吐出,吐势较猛,不可以参加劳动。
嗳气,胃脘不舒,胸闷胁痛,上身,烦热,下肢觉冷,夜不安寝。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2023-11-16汇报人:•病案介绍•病案分析•中医治疗目•病案总结•讨论与建议录CHAPTER病案介绍01患者基本信息年龄:45岁主诉患者主诉腹痛、腹泻及恶心2天。
现病史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及恶心,伴食欲不振,无发热,无呕吐,无黏液脓血便。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胃肠炎”,予“黄连素”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
主诉及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既往史及家族史CHAPTER病案分析02望诊闻诊问诊切诊中医四诊分析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030201辨证分析诊断鉴别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CHAPTER中医治疗03辨证施治中医通过辨证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
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证候、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整体观念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部各器官、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治疗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以调节整体平衡。
预防为主中医注重预防,认为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中医也强调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促进康复。
治疗原则方剂治疗针灸是中医的另一种重要治疗方式。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推拿按摩中药治疗其他治疗方法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与健康密切相关。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可以辅助治疗疾病,促进康复。
运动养生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建议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CHAPTER病案总结04诊断名称病因病机证候表现诊断结果治则治法处方用药针灸治疗其他治疗治疗经过评估结果评估结论评估指标疗效评估CHAPTER讨论与建议05诊疗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病原体抗药性问题01患者依从性问题02综合治疗方案03坚持按医嘱服药注重饮食调理调整作息时间对患者的建议与指导对中医治疗的展望与期待加强中药研发融合现代医学技术THANKS 感谢观看。
中医病例分析【范本模板】
一)心、脑病病例分析例【1】谢某,男,28岁初诊日期:1984年9月10日。
一年前患病虚劳,后发生遗精,自觉心中悸动不宁,头晕目眩,心烦少寐。
至来诊前二个月,发展为心烦不寐,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健忘耳鸣,舌红,脉细数.医者通过望闻问切,认为病者患有多种病,给以恰当治疗.病例分析要求:① 医者认为病者患多种病,应为哪些病?②分析病因病机③如何治疗为宜?分析关注点①根据病者病情,病者患有虚劳、遗精、心悸、不寐四种病。
②病因病机:始患虚劳,进而遗精频繁,伤及肾阴,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心阳独亢。
心火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交,神不守舍,故心悸,不寐。
③病者虽患有虚劳、遗精、心悸、不寐等病,但其总病因病机是肾阴不足,心火偏亢,心肾不交所致,故在治疗上,要滋补肾阴,交通心肾,以黄连阿胶汤或朱砂安神丸加味治疗为宜例【2】白某,女,17岁。
初诊日期:1982年6月4日。
一年前开始,头目不清,记忆力减退,常有发作性的精神恍惚,每次持续3———5分,状如打瞌睡一样,过后周身不适,喜卧欲睡。
常手足心热,大便秘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病例分析要求:①分析病因病机。
②诊断分型.③证候分析。
④选何治法、遣何方剂为佳?分析关注点①病因病机: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虚火内生,风阳升动,上扰清窍神明,发为本病。
②诊断分型:痫证(轻证),肝肾阴虚型.③证候分析:平素肝肾阴虚,脑府失养,故头目不清,记忆力减退。
肝肾阴虚,阴不敛阳,风阳升动,扰及清窍神明,则呈发作性精神恍惚.发作后,神志未复,而现周身不适,喜卧欲睡.手足心热,大便秘结,为阴虚所致,舌红苔少,脉细数系火旺之象。
④以滋补肝肾、潜阳安神之法,用左归丸加减治疗为佳。
例【3】纪某,男,18岁初诊日期:1983年7月29日。
一周前,外感风热,开始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后转为咳嗽,胸痛,咳吐黄痰。
由于失治,来诊前发展为发热胸闷,肌肤灼人,牙关紧闭,项背强直,角弓反张,两手挛急遂前来诊治。
病例分析要求:①病者先后均患何病何型?②试述病情演变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病因病机如何?③来诊时应以何法、何方治疗?①病者初犯风热感冒,后患风热咳嗽,来诊前所患为热甚至痉。
中医病例分析
女性;60岁;烦闷、失眠2年;加重1个月..患者于2年前因生气;出现阵发心悸、胸闷、烦躁不安;睡眠欠佳;未进行任何治疗..近日由于生气;患者感心悸、胸闷、情绪不宁症状加重;饮食明显减少;并出现夜间失眠;有自杀倾向..现症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腹胀纳呆;苔薄腻;脉弦..T 36.8℃;P 77次/分;R18次/分;BPl7/12kPa..神志清楚;表情忧郁..全身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无异常..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7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神经检查无异常..血常规正常;心电图、脑电图均正常;B超示肝胆胰脾正常..平素体健..无其他病史记载..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评分要点:总分中西医结合35分;中医42分辨病辨证依据: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故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厥阴肝经循少腹;挟胃;布于胸胁;因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肝络失和;故见腹胀、胸闷、胁痛..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故脘闷嗳气;纳呆..肝气乘脾;则腹胀;大便失常..苔薄腻;脉弦;为肝胃不和之象..中西医结合7分;中医10分西医诊断依据:中西医结合8分;中医7分;师承5分1老年女性;易恼怒;失眠近日症状加重;2表情忧郁;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3心电图、脑电图均正常..诊断:中西医结合7分;中医8分;师承6分中医诊断:郁证肝气郁结西医诊断:治法:疏肝理气解郁..5分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中西医结合8分;中医10分柴胡10g 枳壳12g 芍药15g 甘草6g香附12g 川芎12g 陈皮12g 合欢皮15g当归15g 郁金12g服法:水煎服;日1剂..每次150ml;每日2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病例分析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心、脑病病例分析例【1】谢某,男,28岁初诊日期:1984年9月10日。
一年前患病虚劳,后发生遗精,自觉心中悸动不宁,头晕目眩,心烦少寐。
至来诊前二个月,发展为心烦不寐,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健忘耳鸣,舌红,脉细数。
医者通过望闻问切,认为病者患有多种病,给以恰当治疗。
病例分析要求:① 医者认为病者患多种病,应为哪些病②分析病因病机③如何治疗为宜分析关注点①根据病者病情,病者患有虚劳、遗精、心悸、不寐四种病。
②病因病机:始患虚劳,进而遗精频繁,伤及肾阴,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心阳独亢。
心火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交,神不守舍,故心悸,不寐。
③病者虽患有虚劳、遗精、心悸、不寐等病,但其总病因病机是肾阴不足,心火偏亢,心肾不交所致,故在治疗上,要滋补肾阴,交通心肾,以黄连阿胶汤或朱砂安神丸加味治疗为宜例【2】白某,女,17岁。
初诊日期:1982年6月4日。
一年前开始,头目不清,记忆力减退,常有发作性的精神恍惚,每次持续3---5分,状如打瞌睡一样,过后周身不适,喜卧欲睡。
常手足心热,大便秘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病例分析要求:①分析病因病机。
②诊断分型。
③证候分析。
④选何治法、遣何方剂为佳分析关注点①病因病机: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虚火内生,风阳升动,上扰清窍神明,发为本病。
②诊断分型:痫证(轻证),肝肾阴虚型。
③证候分析:平素肝肾阴虚,脑府失养,故头目不清,记忆力减退。
肝肾阴虚,阴不敛阳,风阳升动,扰及清窍神明,则呈发作性精神恍惚。
发作后,神志未复,而现周身不适,喜卧欲睡。
手足心热,大便秘结,为阴虚所致,舌红苔少,脉细数系火旺之象。
④以滋补肝肾、潜阳安神之法,用左归丸加减治疗为佳。
例【3】纪某,男,18岁初诊日期:1983年7月29日。
一周前,外感风热,开始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后转为咳嗽,胸痛,咳吐黄痰。
由于失治,来诊前发展为发热胸闷,肌肤灼人,牙关紧闭,项背强直,角弓反张,两手挛急遂前来诊治。
病例分析要求:①病者先后均患何病何型②试述病情演变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病因病机如何③来诊时应以何法、何方治疗①病者初犯风热感冒,后患风热咳嗽,来诊前所患为热甚至痉。
②该患的病情演变共分三个阶段,最初阶段的病因病机为:外感风热,侵犯肺卫,气机郁滞,肺失宣降。
后发为咳嗽的病因病机是:邪入中阳明气分,热伤津液,筋脉失养。
③来诊时病属热甚发痉,治以泄热存阴,用增液承气汤治疗例【4】徐某:男,50岁。
初诊日期:1984年8月21日。
平素喜食肥甘,饮酒量多,半月前,因恼怒而突然昏厥,不醒人事,手足厥冷,喉中有痰鸣音,呼吸促迫。
半小后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及口眼歪斜,惟头目昏晕,倦怠嗜卧,苔白腻,脉沉滑。
病例分析要求:①半月前恼怒昏厥为何病何型②本病与中风、痫证有何不同③应如何立法、选方治疗分析关注点①恼怒伤肝,气机逆上,壅塞心胸;蒙闭窍隧,而发为昏厥,此病为厥证,属于气厥。
②厥证与中风、痫证,均是突然昏倒,不醒人事的痫证。
但中风的昏厥,醒后多有后遗症,表现有半身不隧,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
而痫证在昏厥的当时,有牛羊似的吼叫声,并口吐涎沫,醒后无后遗症。
厥证发作时既无叫声,又无口吐涎沫,醒后无后遗症。
③痰厥治法为行气豁痰,以导痰汤加减治疗。
例【5】董某,女,54岁初诊日期:1983年10月15日。
由于操劳过度,复因情志惊恐所伤,逐渐酿成心悸胆怯,多虑善忧之病,失眠健忘,精神不易集中,疲乏无力,倦怠嗜卧,请某医师诊治,查舌质淡、苔白,两脉弦细,调治三周病愈。
病例分析要求:①分析病因病机。
②诊为何病何型③证候分析。
分析关注点①病因病机:操劳过度又为情志惊恐所伤,心脾胆气俱虚,心失所养,神不守舍,脾失健运发为上述症状。
②诊断:1:心悸,心血不足型。
2:郁症,心脾两虚型。
3:证侯分析:由于操劳和惊恐所伤,心胆气虚,心神失养,则心悸胆怯。
由于操劳和情志所伤,心脾两虚,心脑失养而有失眠健忘,思想不易集中,疲乏无力,倦怠嗜卧,此为脾虚所致。
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为心、胆、脾、俱虚之象。
例【6】黄某,女,32岁。
初诊日期:1985年12月6日。
长期心情抑郁,自觉心悸头眩,夜间少寐,心烦易怒。
一年前有月经不调,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饮食减少,近期诸症加重,前来诊治。
病例分析要求:①病者患有几种病症应诊为何病何型②选择何法,何方治疗分析关注点①病者从临床表现上,患有五种病症,即眩晕、心悸、少寐、月经不调、郁证。
但在诊断上,应该根据病因病机来诊断,因长期心情抑郁,故诊为郁证,阴虚火旺型。
病者虽然临床症状表现很多,有的表现可独成一病,如心悸、头眩等,但到底诊为何病,应根据病史、病因病机全面考虑。
本病人长期心情抑郁,先郁而后生他病,故诊断该是郁证为妥。
正如<<丹溪心法>>所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②治法为滋阴清热,镇心安神解郁;方用滋水清肝饮治疗为妥。
例【7】葛某:女:22岁。
初诊日期,1984年9日20日。
患眩晕一年,每以劳累即发,月经来潮加重。
由于迁延未治,半年后眩晕转变为时时作眩,神疲懒动,面色(白光)白,饮食减少,大便溏薄,两脉沉细无力。
就诊于某医院。
医者诊为气血亏虚之眩晕,以双补气血的归脾汤治疗,半月后眩晕好转。
但月经来潮之后,淋漓不断,并有大便时脱肛。
再次来诊。
病例分析要求:①该患病变分几期各期应诊为何病何型②分析来诊时病因病机。
【3】来诊时以何法,何方治之为宜分析关注点①该患的病情发展过程可分为三期,早期为眩晕,属气血亏虚型。
由于迁延未治,半年后病情发展为气血亏虚型兼有阳虚的眩晕。
由于医者只知补气血,不知升阳,故再次来诊时,发展兼有中气下陷之症。
②来诊时病因病机:气血亏虚,脑失所养,迁延失治之后,生化泛源,中气下陷,清阳不升,而有上述脉证。
③来诊时以补养气血,益气升阳法治疗为宜,方剂用归脾汤加白术、升麻,陈庋、淮山为宜。
例【8】吏某:男,28岁。
初诊日期:1984年8月30日。
一年前患有遗精,每周遗精3至5次。
失眠多梦,面色不华。
近半年来,自觉腰膝酸软,眩晕嗜卧,稍劳或活动后眩晕加重,神疲健忘。
两耳似有蝉鸣,两脚沉重如脱,前来诊治。
病例分析要求:①诊断何病何型②分析病因病机③本病阳虚,阴虚还应见何证各如何治疗分析关注点①诊断:1:遗精,肾虚不藏型。
2:眩晕,肾精不足型。
②病因病机:肾精不藏,阴虚火旺,干扰精室则遗精。
遗精日久,精髓不充,不能上荣于脑,则发为眩晕。
③肾精不足的遗精,眩晕,尚有偏阳虚和阴虚的见证,偏阳虚者,还应见四肢不温,腰膝冷痛,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还应见五心烦热夜间盗汗,舌质红,脉弦细,偏阳虚,宜用补肾助阳之法,以右归丸加味治疗;偏阴虚、宜用补肾滋阴之法,以左归丸加味治疗。
例【9】于某:女,58岁。
初诊日期:1984年7月18日。
平素形体肥胖,口渴多饮。
常有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食纳欠可。
来诊时,头痛伴有眩晕,四肢沉重倦怠,麻木。
医者视舌质较淡,苔白腻,诊其脉濡滑,从痰论治,药后获效。
病例分析要求:①诊断分型②分析病因病机③分析用何治法,方药分析关注点①诊断:1:痰浊头痛。
2:痰浊中阻眩晕。
②病因病机:素体肥胖且又多饮,湿浊中阻,脾失健运,聚湿生痰,蒙敝清窍,故发为头痛眩晕。
③治法:化痰降逆,健脾和胃。
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
例【10】鲍某:女,38岁。
初诊日期:1983年12月7日。
一年前,因外伤失血较多,发生头痛头晕,心悸怔忡。
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每月月经来潮前后则头痛加重。
此次来诊,证见头空痛,眩晕耳鸣,须卧床休息,伴有腰膝酸软,全身无力,并有白带,舌质略红,两脉细弱无力,根据脉证,调治二个月后,病情告愈。
病例分析要求:①该患一年前患何病何型来诊时又应诊为何病何型②分析来诊时病机。
③以何法何方治疗为宜。
分析关注点①该患一年前所病当诊断为头痛,属气血亏虚型,来诊前也属头痛,是肾虚型。
②分析来诊时病机:一年前发生外伤失血,失血则气血亏虚,脑府失养,发为头痛;由于迁延失治,日久使其肾虚,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府失于滋养,故发展为头空痛。
③以养阴补肾,兼补气补血之法,用大补元煎合八珍汤治疗为宜。
例【11】李某,女,二十五岁。
初诊日期: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七日。
半月前患半产,之后经血不断,自觉心中空虚而动,心神不安,夜寐不实,头目眩晕,倦怠乏力,做心电图和血常规检查,未发现任何病证,但自己却痛苦巳极,请中医治疗。
病例分析要求:①该患应诊为何病何型②分析该患病因病机。
③选择正确治法和方剂。
分析关注点①该患应诊为:心悸:属心血不足型。
②因半产失血,之后又失于调理,导致心血亏虚,心失所养,脑失所营,神无所依,虑无所定,发为心悸。
③正确治法是: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剂选归脾汤加减治疗例【12】张某,女,三十二岁。
初诊日期:一九八二年五月七日。
病者十五岁时,因上学冒雨涉水,患有两膝关节疼痛肿胀,手足麻木等症。
之后每逢阴雨之时,便四肢疼痛,卧床不起,甚而浮肿尿少。
本次发病较重,多方治疗无效,延贻近一个月来中医院治疗。
病者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左胸闷痛,心悸怔忡,气短无力,咳嗽咯血,面唇紫暗,声音嘶哑,尿少便溏,下肢浮肿。
舌淡少胎,两脉细涩数而时止。
①该患应诊为何病②分析病因病机。
③试述正确治法及方剂。
分析关注点①该患诊断是:心痹:②病因病机是:少年之时,外感湿邪,发为脉痹;脉痹不巳,内舍于心,心脉瘀阻,久而不愈,发为心痹。
③正确治法是益气养血,宁心安神。
方选炙甘草汤合酸枣仁汤加减为宜。
(二)脾、胃、肝、胆病病例分析例【1】赵某:男,32岁。
初诊日期: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平素形体消瘦,复因外出为寒冷所伤,自觉少腹冷痛,大便时泄。
两日后,自觉少腹有一结块时动,有时上冲胸中,出现呕吐,短气,少食,四肢厥冷,难忍欲死,某医按积证治之,病不缓解而增剧,前来治疗。
病例分析要求:①分析病因病机。
②诊断何病何型③某医按积证治之对否应以何法何方治之为宜分析关注点①病因病机:寒邪积于下焦,足厥阴之脉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肝脉寒邪循冲脉上冲,故有上述脉证。
②应诊为奔豚气,属寒水上逆型。
③某医按积证治之是不对的。
积证的形成多是因气滞血阻,而且疼痛是固定某一部位,不移动。
奔豚气多为寒,水所致,发生之后,逆气常上冲胸咽,这些与前者均有不同,故以治积证的:行气消积,和血通络:方法治疗,是不对的,而应以温补肝肾,理气降逆的治法为宜。
方用奔豚汤治之。
例【2】何某:女,35岁。
初诊日期: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产后一周,又逢惊恐所伤,自觉少腹有一团闷气走动,上冲胸咽,发作疼痛欲死,心慌不安,形寒肢冷,脉弦而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