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文化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 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结构相同 。
四、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对联,传统作法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不能颠倒。横批,可 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 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祝贺中秋的对联
结 婚 的 对 联
婚 联
挽联
名胜联
对联最早就是来自 春联,春联来自 “桃符”。
最早的春联为后蜀 主孟旭所写的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秦叔宝 尉迟恭 唐初开国大将 福将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 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 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 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 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 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 民族中传承、流播,对 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 着重大价值。
对联文化
对对子,俗称【对课】,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
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 济适用的文学艺术。
也叫对联。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
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
对联的种类
春 联
婚 联
挽 联
寿 联
书 画 联
名 胜 联
行 业 联
寿联
寿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 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 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 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现代所见的 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 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 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 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 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21世纪初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的基本知识
按用途分
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如:一对红心 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
佳联欣赏:
①春联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
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均过新年。
②婚联 并蒂新开幸福花
同心永结富裕果
③挽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④赠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已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赠瞿秋白。
⑤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重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
3、挽联: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 世,再来造福人群。
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6、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 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 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特点:
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 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仄起平落,是一种写诗或写对联的格式,也是一种传统习惯,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 字用平声。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对联的上联,必须是仄声结尾, 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二声字。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名
形
Fra Baidu bibliotek
名
名
词
孙行者
名动虚
祖冲之 (胡适之)
地雪山旧月 千南庆枝月 山北贺头白
万西恭花风
水东喜丛清
特点:
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
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仄起平落”,是一种传统习惯,也是一种写诗或写对联的格式,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
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对联的上联,必须 是仄声结尾,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二 声字。
(李 清 照 纪 念 馆 、 楹 联,郭沫若题 ) 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 )
对联的写作方法:联想法和化用法
(1)联想法 A、相似联想 由花朵想到美人 B、相反联想 “旧习” “新 风”“大”“小” C、相关联想 一代园丁乐 九州桃李香
• 楹联习俗源于中国古 代汉语的对偶现象, 早在秦汉以前,中国 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 符的习俗。所谓桃 符,即把传说中的降 鬼大神“神茶”和“郁 垒”的名字,分别书 写在两块桃木板上, 悬挂于左右门,以驱 鬼压邪。这种习俗持 续了一千多年。
西晋时期(公元290年左右),出现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 其形成的重要标志。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 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互相影响、借鉴,历北宋、明、 清三次重要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丰厚。
7、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对联的基本要求 : 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 /结构相应 /平仄相对
➢上下联字数相等 ➢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能重复 ➢词性相当 种类相当 ➢结构(格式)相似 ➢围绕同一主题 ➢仄起平收
词性相当
➢ 种类相当
拳打南山猛虎 天风海新日
脚踢北海蛟龙
名
动
方 位
(2)化用法:也就是灵活变化运用诗文名言 或者成语典故来制作对联的方法。
如: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 )
对联的形式
正对: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反对:心平积福 欲重招殃 串对: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集句对: 劝君更进一杯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无情对:无心复命维他命 一意孤行任我行 回文对: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 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鱼跳塘荷沐秋雨,荷沐秋雨晨风疾,疾风晨雨秋沐荷,雨 秋沐荷塘跳鱼。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结构相同 。
四、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对联,传统作法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不能颠倒。横批,可 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 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祝贺中秋的对联
结 婚 的 对 联
婚 联
挽联
名胜联
对联最早就是来自 春联,春联来自 “桃符”。
最早的春联为后蜀 主孟旭所写的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秦叔宝 尉迟恭 唐初开国大将 福将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 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 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 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 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 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 民族中传承、流播,对 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 着重大价值。
对联文化
对对子,俗称【对课】,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
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 济适用的文学艺术。
也叫对联。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
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
对联的种类
春 联
婚 联
挽 联
寿 联
书 画 联
名 胜 联
行 业 联
寿联
寿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 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 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 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现代所见的 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 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 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 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 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21世纪初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的基本知识
按用途分
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如:一对红心 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
佳联欣赏:
①春联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
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均过新年。
②婚联 并蒂新开幸福花
同心永结富裕果
③挽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④赠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已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赠瞿秋白。
⑤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重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
3、挽联: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 世,再来造福人群。
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6、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 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 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特点:
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 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仄起平落,是一种写诗或写对联的格式,也是一种传统习惯,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 字用平声。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对联的上联,必须是仄声结尾, 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二声字。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名
形
Fra Baidu bibliotek
名
名
词
孙行者
名动虚
祖冲之 (胡适之)
地雪山旧月 千南庆枝月 山北贺头白
万西恭花风
水东喜丛清
特点:
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
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仄起平落”,是一种传统习惯,也是一种写诗或写对联的格式,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
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对联的上联,必须 是仄声结尾,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二 声字。
(李 清 照 纪 念 馆 、 楹 联,郭沫若题 ) 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 )
对联的写作方法:联想法和化用法
(1)联想法 A、相似联想 由花朵想到美人 B、相反联想 “旧习” “新 风”“大”“小” C、相关联想 一代园丁乐 九州桃李香
• 楹联习俗源于中国古 代汉语的对偶现象, 早在秦汉以前,中国 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 符的习俗。所谓桃 符,即把传说中的降 鬼大神“神茶”和“郁 垒”的名字,分别书 写在两块桃木板上, 悬挂于左右门,以驱 鬼压邪。这种习俗持 续了一千多年。
西晋时期(公元290年左右),出现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 其形成的重要标志。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 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互相影响、借鉴,历北宋、明、 清三次重要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丰厚。
7、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对联的基本要求 : 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 /结构相应 /平仄相对
➢上下联字数相等 ➢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能重复 ➢词性相当 种类相当 ➢结构(格式)相似 ➢围绕同一主题 ➢仄起平收
词性相当
➢ 种类相当
拳打南山猛虎 天风海新日
脚踢北海蛟龙
名
动
方 位
(2)化用法:也就是灵活变化运用诗文名言 或者成语典故来制作对联的方法。
如: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 )
对联的形式
正对: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反对:心平积福 欲重招殃 串对: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集句对: 劝君更进一杯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无情对:无心复命维他命 一意孤行任我行 回文对: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 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鱼跳塘荷沐秋雨,荷沐秋雨晨风疾,疾风晨雨秋沐荷,雨 秋沐荷塘跳鱼。